资源简介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材分析:《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本课通过两个实验,让学生知道米饭里含有淀粉,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发生变化,生成的蓝紫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这属于化学变化。并能运用这一特征,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教学目标: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探索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与米饭、淀粉有关的化学变化;利用碘酒与淀粉的特性反应,鉴别含有淀粉的食物。教学重点: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教学准备:米饭、淀粉、碘酒、滴管、常见的食物若干,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进行魔术表演:出示一张白纸,迅速向白纸上喷洒碘酒,白纸上出现蓝色的“淀粉”二字。学生产生兴趣并质疑。师:刚才大家已经观察了这张白纸上所发生的变化,但是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还不是很了解,大家不要急,我相信做了今天的实验后,大家就会知道这其中的奥妙了。寻找淀粉活动认识碘酒通过看、闻的方法,了解碘酒的颜色、气味及作用。米饭与碘酒实验一:用擦拭过碘酒的手捡饭粒,观察有何变化?由观察到的现象质疑:为什么会变成紫色?解疑,学生想办法解决疑问。(在米饭上滴碘酒,观察颜色变化)结论:米饭碰上碘酒,就会变成一种蓝紫色的物质。学生质疑。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提炼出两个研究的方向:米饭遇到碘酒怎么会变成蓝紫色?碘酒遇到别的物质会不会变成蓝紫色?(三)品尝米饭师: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就得更加深刻地来探究米饭的奥秘。1、分组品尝米饭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狼吞虎咽式品尝,一组细嚼慢咽式品尝。汇报品尝米饭的味道。米饭出现了甜味意味着什么?指导阅读课件出示的资料,了解米饭变甜的原因。(四)认识淀粉通过手、眼、鼻等器官近距离认识淀粉,说说淀粉有哪些特征?(五)淀粉与碘酒我们认识了淀粉,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能既快又方便的验证食物中含有淀粉呢?实验二:在淀粉上滴上碘酒,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这种新产生的蓝紫色物质还是原来的淀粉吗?这种变化是什么变化?总结。寻找淀粉的踪迹你们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检验其他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吗?1、观察每组准备的食物。2、预测哪些食物含有淀粉。3、学生检验并做好实验记录。4、学生汇报交流。5、总结。激趣拓展1、魔术表演:老师写了一封无字信给同学们,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密,并读出信的内容。2、作业:学生制作神秘信件。板书设计: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米饭+碘酒——蓝紫色物质(化学变化)淀粉+碘酒——蓝紫色物质(化学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