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预防犯罪 课件 (22 张ppt+3 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预防犯罪 课件 (22 张ppt+3 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预防
犯罪
学习目标
①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基本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②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③增强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01
03
刑法的作用? (P52)
刑罚的含义与类型?(P54)
02
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P53)
04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p55-56)
自主学习
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内物品属于盗窃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 :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 或者 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
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非法拘禁罪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1.刑法的内容和作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内容
作用
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行政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43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刑事违法行为
第234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
违 反
治安管理处罚法
属 于
一般违法行为
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
触 犯
刑法
属 于
犯罪
据此,请你结合课本P53完成犯罪的含义和特征?
犯罪含义: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刑罚当罚性
本质特征
法律标志
必然后果
赵强因仕途、家庭不顺而内心积怨,并伤及他人,蓄意伤害中小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持刀伤人,致22名中学生死伤,其中,10人致死,导致5人重伤、还有几人轻伤,其犯罪动机卑劣,情节特别严重,手段残忍,后果和罪行恶劣,社会影响极坏,社会危害极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之规定,被告人赵强因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依法判处赵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考考你:分析材料体现了犯罪的哪个特征?
五名花季少女因为校园欺凌被判刑,耽误学业,影响前程,法院为什么不对其加强教育,而是选择判刑呢?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法官 肖志勇:
第一是想通过刑罚,想让本案的被告人真诚悔罪,希望他们能真诚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光嘴上说认错没有用,只有说真的认识到自己错了,才能真正的去改正。
第二个希望通过这个案子也让其他有相似想法的孩子,也给他们敲一记警钟,不要随意去欺负他人,这样会导致自己的行为偏离轨道,最后犯罪,等待你的就是刑罚。
五名花季少女承担法律责任
任何人犯罪都要接受法律制裁
刑法=刑罚?
刑罚
主刑
附加刑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管制,是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只限制其一定的行动自由,在公安机关及群众的监督下工作、生活,进行改造,期限是3个月以上两年以下。
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拘役,是对犯罪分子短期剥夺自由,实行劳动改造,由公安机关执行,期限是一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有期徒刑,是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一般期限是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不超过20年。
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实行强迫劳动改造的刑罚。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死刑包括立即执行和死缓两种。死缓期间如没有故意犯罪行为可改判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罚金,是强制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一种刑罚。
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和其他政治活动权利的一种刑罚。剥夺政治权利是一种比较严厉的刑罚。
没收财产,是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一种刑罚。
驱逐出境,指主权国家强制外国人限期离境。主权国家有权将违反本国法律的外国人或外交人员驱逐出境。我国:十年内不准入境。
独立适用
独立
附加
2021年4月17日中午,在某市中学校园, 被害人陈某某因琐事与被告人余某某发生争执,后被告人余某某用随身携带的铁制利器将被害人陈某某的胸部及背部等身体多处部位捅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经审,被告人余某某某犯罪时已满十六周岁,结合被告人的法定和酌定量刑情节,依法对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8000元。
1.余某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2.材料中主刑和附加刑分别是?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严重社会危害性
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交损友
旷课
偷东西、打骂同学
偷窃财物
拦路抢劫
被判刑
交友不慎
不良行为
违纪
违法
犯罪
不良行为
旷课、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④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⑤ 偷窃、故意毁坏公共财物
⑥ 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⑦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响制品、读物
⑧ 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舞厅等场所
⑨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④ 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⑤ 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⑥ 多次偷窃;
⑦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⑧ 吸食、注射毒品;
⑨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杜绝不良行为
自觉遵纪守法
珍惜美好生活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增强法治观念
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知法 尊法 守法 用法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自觉遵纪守法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课堂小结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加强自我防范
刑法的内容和作用
什么是犯罪
什么是刑罚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守法律,防患于未然
课堂训练
1.下列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
①吸食、注射毒品
②逃课、旷课
③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④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2.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警示青少年(  )
①要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②年龄小,违法犯罪也不要紧
③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④要厉行法治,坚持严格执法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