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35张PPT+3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35张PPT+3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6.2共筑生命家园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自学指导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
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5.怎样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
关系?
6.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什么?
环节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可今天我们的地球却是这样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自然类界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我们要践行
我们要树立
洞庭湖原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湖区位于荆江南岸,跨湖南、湖北两省,面积最大时约6000平方公里,所谓八百里洞庭一说依此而来。
春秋战国以来,历代统治者为缓解人口增加的压力,都进行围湖造田,与水争利。1958年的“大跃进”对洞庭湖围湖造田进入一个高潮期。
1998年中国经历大洪水之后,政府认识到围湖造田的危害,适时作出了退田还湖的重大决策。
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个公共牧场,有若干牧民放牧。每个牧民都有两种选择:一是大家合作,有意识地控制各自的牲畜头数,使之与牧场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二是尽可能多地增加自己的牲畜头数......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
创新城市
开放城市
城市群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实现人处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基础、准则、目标)
(2)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基本国策)
(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发展理念)
环节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三北"防护林体系东起黑龙江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北部边境,南沿海河、永定河、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喇昆仑山,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559个县(旗、区、市),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42.4%。从1979年到2050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规划造林5.35亿亩。到2050年,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5.95%。总体规划要求;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草原植被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飞机播种造林、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方法,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体、农田防护林、牧场防护林以及薪炭林和经济林等,形成乔、灌、草植物相结合,林带、林网、片林相结合,多种林、多种树合理配置,农、林、牧协调发展的防护林体系。
①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3.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
②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是人类的共识。
相关链接
①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②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是人类的共识。
3.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
4.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余村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你相信是同一个村吗
说明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给余村带来不同的变化
第一次富起来
第二次富起来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的一时增长。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走绿色发展道路。
鼓了“钱袋子”,
伤害了“居住环境”。
既获得了经济效益,又
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 。

×
×
走绿色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应协调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处理好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怎样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4.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③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④必须坚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
③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④ 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从上面的资料和图片欣赏中,你有何启示?
山清水秀、天蓝地绿
外在表征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内在含义
留住乡愁、守望相助
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6、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景图
拓展提高
倡议书
我倡议……
倡议人×××
课堂小结
建设美丽中国
共筑生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为什么要坚持对人与自然关系
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
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
课堂练习
1.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做好分类利国利民。生活中,垃圾分类虽是小事,却不是易事。要将“小事”变成“易事”,公民应该(  )
①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②强化监督检查,处罚乱放垃圾的行为
③树立环保意识,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
④养成良好习惯,践行绿色低碳的理念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D
2.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④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B
3.我国将于 2020 年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截至 2016 年 5 月,我国自然保护区面积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 14.8%,生态红线将以此为主体进行划定。这说明我国( )
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D
4.我国首次开启生态保护红线战略,明确提出 2020 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规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开启生态保护红线战略( )
①能保证遏制我国环境进一步恶化
②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环境状况
④有利于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