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测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测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测试题
一、单选题
1.网上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他的车坏在雪地里,一个骑马路过的男子将他救出。当他表示感谢时男子说:我不要回报,但要你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帮助。后来他帮了许多人并将同样的要求告诉他帮的每个人。6年后他被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并说出了那句他永远也忘不了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这是正能量的体现。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要做到( )
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不断提网络媒介素养
③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④网络世界良莠不齐,拒绝网络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服务冬奥会的行列,很多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做志愿者,积极做各种服务工作。他们的行为体现了 ( )
①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 ②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③服务社会的亲社会行为 ④关心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这启示我们( )
①应该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②要重视人际交往,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③要学会主动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
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在家庭中,我们是子女;在学校里,我们是学生;在商店里,我们是顾客;从法律上讲,我们又是国家公民……由此可见( )
A.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B.人的身份是通过职业来确定的
C.人的身份是通过地缘、业缘关系确定的 D.角色不同,责任不同
5.下列不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A.战士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B.老师们认真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C.爸爸非常关注建国70周年相关报道
D.王强游览泰山时在石壁上刻下“江山如此多娇”
6.女儿:网络生活益处多,购物聊天真方便。母亲:网络生活讨人厌,诈骗陷阱难防范。下列观点能全面反映上述对话的是( )
A.网络促进人际交往 B.网络便利人们生活
C.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D.网络诈骗无处不在
7.对下边的漫画《让座》理解正确的是( )
A.男孩这样做,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表扬
B.男孩具有谦让 、帮助他人等亲社会品质
C.未成年人给老年人让座是非常可笑的
D.老人应该把座位留给小孩,这也是服务社会的表现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共享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请从“我与社会”的关系中,你认为“共建”的依据是( )
A.共建是他人的事,共享要有我的一份
B.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的只是社会物质支持
C.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D.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一部分人努力的结果
9.小东自从接触网络后便常常玩网络游戏到深夜,不仅无心学习,而且渐渐跟同学也疏远了。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远离网络,避免被毒害 B.使用网络一定会导致网瘾
C.沉迷网络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D.网络对人有益无害
10.“2020国家网络安全周”调查问卷报告显示,近九成受访者对于App申请手机权限会进行理性分析,谨慎授予权限。这表明( )
A.监管部门应加大处罚力度
B.网民都能够保护个人有效信息
C.App侵害公民隐私将得到完全根治
D.网民媒介素养提高,保护隐私意识增强
11.网购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商品评价是消费者网购时重要依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网络商家虚构交易(刷单)、好评返现或好评有礼、出钱删除不利评价甚至差评的现象。网络商家的这些行为 ( )
A.能帮助消费者选购商品 B.有悖诚实守信基本要求
C.能够带来巨大经济利益 D.不利于提高人民幸福感
12.下列社会生活形式不适合中学生参与的有( )
A.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B.辍学到发达地区打工
C.到敬老院进行献爱心活动 D.开展助人为乐、学习雷锋活动
13.如图漫画反映了( )
A.网络为传播谣言提供了便捷通道
B.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C.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D.网络为政治建设搭建了新平台
14.2020年7月22日,人民日报新媒体开启公益扶贫助农直播,精选贫困县特色农产品,由贵州农家土豆、云南八宝贡米、新疆巴旦木、广西五珍汤包、甘肃西和粉条等,邀请广大网友为决战脱贫攻坚助力下单……这一做法( )
①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可以彻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③说明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④表明我国坚持绿色的发展理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不久前,一则“清华大学教授拒绝小区人脸识别门禁”的新闻引发热议。人们在享受信息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面对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带来的或大或小的烦恼。2020年10月13日,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首次亮相。该草案的制定( )
A.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不被侵犯
B.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不再沉迷网络
C.说明要警惕网络生活中的“陷阱”
D.说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16.针对下面漫画所示内容,几名同学展开讨论,他们的看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网络谣言需要道德来约束。”
B.小红:“我们不能在网上发表言论。”
C.小刚:“网民要依法自律,不造谣,不传谣。”
D.小丽:“网络世界是虚拟的,法律无权干涉。”
17.买菜靠网购,吃饭靠外卖,教育靠网课,开会靠视频……疫情以来的“宅生活”带火了“宅经济”,一批新业态迎来爆发式增长。这(  )
①表明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②表明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③表明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 
④启示我们要探索经济发展新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一网友在微信朋友圈发表侮辱性言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公安机关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性措施。这警示我们( )
A.侮辱他人就该受到刑罚处罚
B.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民应自觉遵纪守法
C.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D.在网络上,公民不享有言论自由,要远离网络
19.国庆假期,一些同学纷纷参与社会实践:卖报纸、环保、交通志愿者活动等,与社会真正有了个“亲密接触”。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
①学生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 ②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③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④有利于引领学生探索专业的知识领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观察下图漫画,你的感受是( )
A.网络已成为人际交往的唯一平台 B.我们不能忽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C.网络交往中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D.要珍视友情,满足朋友的任何要求
21.借助互联网,不用舟车劳顿,我们就可以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寻医问药、休闲娱乐……这说明( )
A.网络世界里无所不能 B.网络生活比社会生活复杂多变
C.网络让生活没有烦恼 D.网络让生活更便利和丰富多彩
22.微信红包因其独特的功能迅速受到了广大微信用户的青睐。但是,微信红包独特的游戏规则,也被个别不法分子利用。他们通过微信红包进行诈骗、赌博、传销等,给网络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为了避免微信红包给我们带来危害,中学生应( )
①提高辨别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②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不参与网络违法行为
③发现网络违法行为及时举报
④规范网络行为,严厉打击网络违法行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3.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流、互动,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纵使相隔万里,也如近在咫尺。这说明互联网( )
A.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人际交往
B.丰富日常生活,方便网络购物
C.推动社会进步,注入发展活力
D.加速资源汇聚,拓展文化交流
24.根据省文明办的要求,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清明祭扫活动主要实行线上祭扫。明德中学积极响应,组织学生网上祭祀英烈活动。该项活动说明了利用网络( )
A.能传播正能量 B.方便学校工作 C.寄托亲人哀思 D.弘扬传统文化
25.下图告诉我们( )
①网络危害大,我们要远离网络
②玩网络游戏必然导致网瘾
③网络是把双刃剑,要正确对待网络
④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简答题
26. 材料一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发布。报告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系统梳理。报告指出2017年共享互联网经济融资规模约2160亿元,同比增长25. 7%。其中,交通出行、生活服务和知识技能领域规模位居前三。
材料二:据市新闻网网站报道,青年王某利用自学的网络技术,通过一软件对某公司融资平台数据进行修改,造成了该公司巨大的经济损失。事发后王某受到了法律的相应制裁。
(1)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信息化时代,你对网络的认识。
(2)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我们该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27.参与网络生活。2020年9月14日下午,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0年第七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宣传活动启动,莲湖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等部门通过形式多样的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普及网络知识,增强全民网络安全意识。
材料一 如今,便捷的网络购物已成为现代年轻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无人超市前几年就已经出现,马云将它与支付宝、物联网技术结合,规避了之前无人超市的许多运营盲点,是对传统零售业功能的补充,更是助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催化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人惊呼“未来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
(1)上述材料说明网络具有怎样的作用
材料二 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带来诸多问题,如短信作骗,网上造谣、传谣,恶意攻击他人,等等。
(2)你认为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我们应如何理性地参与网络生活
28. 网络的缤纷色彩和无穷魅力,吸引着我们去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青少年在网络时代,出现下面一些现象:
现象一:网络快捷方便,结交新友、学习求教、上传信息、查阅资料……
现象二:很多学生越来越愿意“宅”家里,聊天刷微博玩游戏、看电子书、任意吐槽……
现象三:网络谣言、网络骂战、网络诈骗随处可见;低俗、庸俗、粗俗内容比比皆是。
青少年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29. (善用网络空间)
导读:截止2019年6月,我国网民已达8.54亿,其中学生网民占比26%。网络已成为青少年无法回避的现实。不少父母、老师对青少年使用网络表示忧虑;不少学校限制或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
2019年10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其中专门增设的“网络保护”一章,成为草案一大亮点,以下是“第五章网络保护”部分条款内容:
第五十七条 国家保护未成年人依法使用网络的权利,保障和引导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
第五十八条 家庭和学校应当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开展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教育,提高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
(1)修订条款为什么强调未成年人要“安全、合理使用网络”?
(2)我们应该如何“安全、合理使用网络”?
30.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上网对中学生来说已不再是个新鲜事。有的同学利用手机上网,查阅学习资料、网购有益的课外书、学习英语等,收获颇丰;有的同学上课时,隔几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晚上就寝,摇个微信躲在被子里和陌生人畅聊;玩游戏,看电子书,在网上吐槽(任意发表言论)……手机让一些同学肆意地永远在线。
(1)网络有什么作用?
(2)网络又有哪些弊端?
参考答案
1.C 2.A 3.B 4.A 5.D 6.C 7.B 8.C 9.C 10.D 11.B 12.B 13.C 14.A 15.A 16.C 17.D 18.B 19.A 20.B 21.D 22.D 23.A 24.A 25.D
26.(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网络推动社会进步,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但是我们也要警惕网络中的陷阱,不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我们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传播网络正能量;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我们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27.
(1)①网络推动社会进步。②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3)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学会“信息节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自觉遵守道德、法律;等等。
28.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学会“信息节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传递网络正能量,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29.(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有虑假、不良信息;沉迷于网络,会影响学习和生活;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等。
(2)①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学会“信息节食”,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生活有关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或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②传播网络正能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30.(1)对日常生活: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对社会: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2)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也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