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法不可违 课件 (43张幻灯片)+2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法不可违 课件 (43张幻灯片)+2视频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社会热点回顾:
10月2日,辽宁“@盘锦网警巡查执法”在网络上发布了一则视频,系当地警方近日处理的一起私家车使用日本军旗等辱华贴纸的案件。 涉案车辆的后方贴着日本国旗、日本军旗、“支那制造”和“武运长久”的贴纸。
公安民警发现后,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传唤。审讯室中,私家车车主声称自己是在民警告知后,才知道这些侮辱性标语的含义。
思考:
1.私家车主的行为给你哪些启示?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小明在周一升旗的时候故意算改国歌歌词,以歪曲、贴损方式奏唱国歌。
你认为这种行为正确吗?违法吗?
1.奏唱国歌时,在场人员应当肃立、举止庄重,不得有不尊重国歌的行为。
2.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国歌法规定: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法不可违
知识目标
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含义及种类,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能力目标
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教学重点: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
教学难点: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教学目标
课堂精讲
一、违法无小事
1、法律的作用和地位 P46
(1)作用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指引作用)①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
(评价作用)②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地位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
有效的准绳
(强制作用)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违法行为
2、探究一: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1)违法行为的原因:
(2)违法行为的含义:
(3)违法行为的分类:
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
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根据对社会的
危害程度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镜头一:朱某在校园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我国的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探究一: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镜头三:李某等人在体育馆场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镜头四: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抢夺小学生赵某的财务,得赃款1000多远。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镜头5:浙江杭州保姆纵火案,导致一位母亲和三个未成年孩子不幸殒命。经调查,其保姆莫焕晶涉嫌盗窃罪、纵火罪。警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将其逮捕。
镜头6: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均另案审理)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I类颜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我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频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予以定罪处罚。
镜头 对社会的危害 违法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
财物损失 较轻 《民法典》 返还财产
民事违法行为
如:欠债不还
较轻
如:闯红灯
如: 故意杀人
社会秩序混乱
《治安管理处罚法》
警告
行政违法行为
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社会恐慌
严重
《刑法》
有期徒刑, 罚金
刑事违法行为
2、3
1
4、5、6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断一断
1、乙、丙两人被公安机关以扰乱公共秩序为
由各处以200元罚款。
2、乙因逆向骑车被交警罚款50元。
3、经保修部门检查,乙的手表受损,
价值100元。
4、经鉴定,乙多处受伤,脾脏破裂,右眼视网膜
脱落。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小波的爸爸开车闯红灯。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张某与李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张某一怒之下,把李某打成重任,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赔偿李某相关损失。
小刘同学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并由家长赔偿损失。
陈某多次委托南宁某公司代订航空机票。然而,他十几次往返全国各地作空中飞行,却长期恶意拖欠代付机票款。
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小试牛刀,请你判断
01
小海爸爸驾车时,闯红灯行驶
02
李某在长城墙砖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01
张某因与李某发生矛盾,一气之下将李某打成重伤
01
小天在网上辱骂丽丽,使其名誉受损。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违法无小事
3、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
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
(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
(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人
做过这些事情吗?你觉得是
违法行为吗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我们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增强守法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有的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有的人受到类似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3
思考:你还知道哪些行政违法行为?
探究二:行政违法行为
相关链接: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行为。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而制定的。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01
02
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03
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
04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轻微伤)
05
破坏铁路封闭网
盗窃、损毁或者擅自移动铁路设施、设备、机车车辆配件或者安全标志的。
3
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人身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等。
市场经济的运行离不开各种交易活动,交易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既要靠道德的约束,又需要合同法律的保障。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合同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密切关系。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探究三:民事违法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结婚等。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购置财产
01
签订合同
02
劳动就业
03
经营创业
04
结婚
05
身边的民事违法行为:
违法无小事
笔记区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①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知法)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守法)
③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用法)
③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用法)
本课小结
法不可违
法律的社会作用: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标准或方向,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违法行为种类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
如何做?认识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