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学科 六年级语文学情 分析 《书戴嵩画牛》是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课文。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能力,不过本文的题材孩子还是第一次接触,教学时应适当的讲讲“题跋”之一文体的知识,让孩子们对此文本产生深入了解的愿望。在理解文本内容时,学生已经能运用习得的方法理解,可不做非常细致的讲解,应该指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根据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展开想象,对课文进行补白,从未达到“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这个故事”这个学习目标,突破学习难点。教学 目标 1.能借助注音及注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文意。写好“曝”一个生字。 2.能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故事细节,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这个故事。 3.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教学 重点 1.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2.明白做事需向行家里手请教的道理。教学 难点 能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故事细节,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这个故事。教学 过程 回顾古诗,导入课文 同学们集中注意力,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根据提示,猜诗人,请看提示一,有点难度(利用“蒙尘”功能出示),再看看提示二。这位同学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请你说,你是怎么猜到是苏轼的 有理有据!我们来揭晓正确答案。 关于苏轼你们还了解多少?请你说。你的介绍非常详细。苏轼是一位大文豪,据统计苏轼的诗有2700余首,词有350余首,文章有2800余篇,题跋有近600余篇( 利用“思维导图”展示)。不过,今天我们不学他的诗、词,学习他写的一篇题跋。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从介绍作者苏轼入手,这样的设计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PPT)什么是题跋呢?你能结合“题跋”字形,猜猜吗?请你说。理解很独到,相信接下来的小视频能让你们有更详细的了解(播放视频)。(出示图,利用“画笔”圈画)大家看的很认真,你能在这幅书画作品中找到题跋吗? 像这样,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题跋有时候是一句话,有时是几句诗,苏轼的这篇题跋是文言文形式写的,叫《书戴嵩画牛》(贴板板书)齐读课题,注意读准节奏,书/戴嵩画牛,再读一遍。 【设计意图】:“题跋”是新的一种文体,先让孩子们根据字形猜测,再结合视频进行巩固,最后通过实践操作找一找,从而达到对本文体的理解。 戴嵩何许人也?请同学分享课前查找的资料(利用随机选人)资料收集的很完整,戴嵩是擅长画牛的画家,就像齐白石擅长画虾,徐悲鸿擅长画马。 二、反复朗读,通篇读准 师:作为高年级同学,我们已经学过许多文言文了,回忆一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师:请你说。(读准,读通,读懂)(贴板书) 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翻开课本99页,小声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限时3分钟(利用“倒计时”)。 师:时间到,这些字你读准了吗?你来读。这个词有点难度,我们听听录音怎么读。(谬矣)再读一次。(利用功能“测音”出示:拊掌、搐、谬、婢)。 遇到有多种读音的字,如何选择读音呢?那小女生你来。你是根据字的意思来选择字音的。是个好方法。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词语。(利用“课堂活动”) 曝字不仅字音易错,书写上也要注意。你想提醒大家什么?请你。观察的很仔细。日字旁,应长而窄;右边的日,应宽而扁。请大家写一写。(利用“蒙尘”功能出示)看,这位同学写“曝”正确又好看。(板书)(利用“畅言授课助手”出示孩子们的书写) 字音能读准,现在我们读读这些句子。请你读,字正腔圆。你也想读,好的。句子读好了,整篇文言文也能读准字音吗,全班一起读。 三、把握节奏,读通读顺 读古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请大家听范读,划好节奏。(播放课文音频)你们跟老师划的一样吗?检查一下。 音断意相连,一起有节奏读吧。请男同学读。节奏感不错。女同学也来读一读。 很好,读出了停顿和节奏。其实,我国古代的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的,现在,我们提高难度,你还能找出节奏来读吗?请你! 不过,古代文章和现在的排版也不一样,看,这是竖排版,这次让我们小组赛读。第一组读,第二组读。2、4组读的最有节奏感,给他们加3颗星。(利用“小组表扬”功能。) 【设计意图】:读文是理解文意的基础。教师通过呈现不同形式的文本,引导孩子采用指名读、示范读、自由读、分组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句话得意思,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做好准备。 多管齐下,读懂文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第三步要“读懂”文言文,弄清这篇题跋的大意,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请你说,你说,(出示: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询问他人,查找资料……)同学们的方法真多! 现在我们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说说这篇题跋的大意,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即时反馈学习疑惑,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点拨,使学生积累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请你说,你借助注释理解了第一句话的意思。哦,你更棒了,联系上下文和借助插图理解了整篇题跋的大意。(利用“课堂活动”出示内容) 同学们,其实这篇题跋写的就是:牧童和杜处士围绕《斗牛图》发生的一个故事(贴板书:牧童、杜处士、《斗牛图》)。 接下来,找出牧童和杜处士是怎样看待这幅画的,圈出关键词句,并尝试演一演。开始吧。 你说。你从“尤所爱”(利用“截图”和“放大”功能出示并强调此关键词),读出了杜处士对这幅画的喜爱。如果你就是杜处士,会如何对待喜爱的《牛》图?试着描述一下。 请你说,你会这样夸赞这幅画;请你说,你会这样爱惜这幅画。如果能把喜爱之情融入到朗读中,就更好了,齐读句子。 刚刚我们紧扣杜处士“尤所爱”,进行了合理想象(贴板书:合理想象)。那牧童是如何评价这幅画的呢? 那个小男生。你关注到了牧童的神态和动作。“拊掌大笑”是什么样子的?(利用“截图”和“放大”功能出示并强调此关键词)能演一演吗?(播放视频)演的真形象。让我们全体起立,也像这样,加上自己的想象,表演读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通过抓重点词句,创设情境,读中想象,把语言文字变成鲜活的画面,通过指名读、表演读、教师范读等方式让学生走近一位“好书画”的杜处士和一个天真直言的小牧童,激发学生阅读小古文的兴趣。 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加入自己合理的想象,把故事说的更加生动有趣了。下面就请大家,同桌合作,讲一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讲故事的过程,是学生内化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具体表现。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抓住机会点拨指导,再提出关键性的问题,随着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不断增加,文章要说明的道理自然显现,可谓水到渠成。 从同学们绘声绘色的表演中,张老师相信大家已经理解了这篇题跋的大意,更懂得了苏轼在题跋中蕴含的道理。请你说。 是的,做事要懂得向行家里手请教。正如苏轼在题跋中说道到的:“耕当问牛,织当问婢,不可改也。(利用“课堂活动”出示内容) 继续这样问下去:画牛当问……不可改也” 题跋短短93个字,却讲述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更是告诉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耕当问牛,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让我们再次齐读这篇题跋,感受它的语言简约之美。 五、尝试练习,读说题跋 据记载,苏轼所见的《斗牛图》失传了。几千年后,乾隆得到了一幅戴嵩新画的《斗牛图》,图中两牛相斗栩栩如生,股间微露尾垂垂,乾隆也像杜处士一样尤所爱,曾在这幅《斗牛图》的上方写了个题跋,趣味十足,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同样是写在《斗牛图》上的题跋,一篇充满故事的情趣,一篇则有诗歌韵味。学到这,大家对题跋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果让你给戴嵩新画的《斗牛图》写题跋,你能写几句吗?(从同学们自信的回答中,老师相信你能行,大家动笔试试吧) (利用“畅言授课助手”出示孩子们的作品)读着同学们的题跋,老师感受到大家创作的热情,课后请大家完成两个作业。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初步感受“题跋”的创作乐趣。 1.将《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校园文化墙上有许多同学的作品,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写一篇题跋,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六、板书设计 文言文 21.书戴嵩画牛 读准 苏轼 读通 牧童———斗牛图——处士 读懂 请行家里手教行家 合理想象 【设计意图】:板书简洁精炼,把课文的关键人物,重点词语展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对文本有了更加深入的感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