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10的加减法》教学应用案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10的加减法》教学应用案例

资源简介

网络学习空间下《10的加减法》教学
应用案例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近年来,网络学习空间的创建和使用已悄然进入了章贡区小学数学课堂,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它也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标志之一。
下面我以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0的加减法》一课为例,进行详细的应用案例分析。本课例探究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形成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课前备课精准化”——“课堂教学智能化”——“课后拓展个性化”的“三段式”泛在化教学模式。
课前备课精准化
“三段式”泛在化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课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学情和基础,考察学生起点能力水平。
首先教师需要解决学生知道了什么的问题。通过资源推送、自主学习、课前检测三个步骤开展教学,课前为了了解每个学生对10的组成的认知程度,让学生登录江西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成教师布置的导学作业:默写并背诵10的组成和凑十法,并将默写情况和背诵情况以视频形式上传在自己的空间动态,同时布置了有关自主预习理解《10的加减法》的课前导学单,学生上传视频和课前导学单后,教师通过自己的江西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查看,掌握每个学生的完成率和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师生互评、生生互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进行弹性设计,实现课前备课精准化。
教学课堂智能化
“三段式”泛在化教学模式的第二阶段——课堂中,课中的需求和目标问效果和方法,体现学生本位的课堂文化。
在课堂中教师需要解决: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什么?你学会了什么的问题,分别通过导入交流、引导探究、成果展示、当堂检测、分享感悟的步骤开展教学。
(一)导入交流信息化
在导入阶段,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学通2.0播放《郊游》视频为导入,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郊游和搭乘列车的真实场景,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学习,建构快乐有趣的数学课堂,让学生踏着欢快的歌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紧接着利用信息技术动态演示小兔搭乘列车找车票,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听一听、想一想的方式,说出10的组成,使其一一对应,既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快乐,又对已有知识10的组成进行复习和巩固,为新课做铺垫。
(二)引导探究多样化
出示第一幅点子图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列出计算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图,怎样想这些算式的得数呢?”,为后面的同桌小组讨论活动做好铺垫。在探究方法环节让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得出对照点子图直接利用10的组成进行计算的结论。
紧接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放手让学生观察第二幅点子图,因为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的“一图四式”,现在要加以改变,初次出现了“一图三式”,教学中利用赣教云2.0的书写和擦除功能引导学生体会:根据一幅图列出的两个加法算式,虽然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但算式的意思没有发生改变,都是把两部分合起来得到整体10,因此可以只写一个,从而更加突出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在这一环节就必须知识清、方法清、思路清、环节清、渗透点清,“清清楚楚一条线体现数学味”。
(三)成果展示多元化
由于在前面的学习中,内容的呈现逐步提高要求:增加了算式中的空格数。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列“一图三式”的认识,所以接下来教师发放了学习任务单,放手让学生分小组探究,让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并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分享,及时梳理巩固所学内容。进一步抓住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这就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提问、点名回答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需求和学习目标为导向的课堂文化。 同时5+5和10-5的计算直接让学生想相应的10的组成算出得数。
(四)分享感悟
最后通过对今天所学的知识做一个小结,同时启发学生将今天所学的10的组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播放在江西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下载的手指舞《凑十歌》的视频,让学生一起学习,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将孩子们学习的视频及时录制下来,课后上传在教师个人空间,让大家课后登录交流感悟。
(五)当堂检测
1.利用赣教云2.0创建课堂活动。
教师以小组PK的方式打气球,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既巩固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摸金币的活动。
教师出示花仙子音频,从装有10个金币的口袋里试手气,摸金币。
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给小兔安排座位的活动。
教师利用动画演示结束一天的郊游回家时座位安排情况,引导学生思考:5组座位,每两个小兔一组,他们的数字加起来和要相等,应该怎样搭配呢?加大难度,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在这里,教师依托信息技术创建的课堂活动要出其不意,与众不同,设计奇特环节,探讨有价值的教法。
三、课后拓展个性化
“三段式”泛在化教学模式的第三阶段——课后,课后问弱项和兴趣,提供学生个性化精准辅导。
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解决,你还想学什么的问题,反思总结,个性辅导,适度拓展这三个步骤开展教学,针对学生还想要继续深入了解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通过江西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其提供丰富的拓展性学习资源,激发他们主动求知的欲望,将知识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帮助学生进行脱层拓展,促进学生创新创造迁移应用问题解决等高级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教师呈现事先录好的微课视频,学生可以通过江西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查看,让学生进行师生互评,此举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中,以课堂为主题,以网络学习空间为依托,相互探究,共同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网络学习空间融合于我们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变成真正人文的、灵动的、现实的、焕发生命活力的舞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