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33张PPT+2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33张PPT+2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二框 共筑生命家园
①树立节约意识、环保意识,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弘扬塞罕坝精神,为建设美丽家乡、美丽中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②培养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公共参与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③掌握建设生态文明、节约资源、绿色发展的方法,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学习目标
2.怎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原因)?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主预习
4.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措施)?
5.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
气候变暖,物种濒临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捕食野生动物引发新冠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类
自然为人类提供滋养与条件
人类应保护自然,并对自然进行补偿和修复
自然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我们要践行
我们要树立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洞庭湖原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湖区位于荆江南岸,跨湖南、湖北两省,面积最大时约6000平方公里,所谓八百里洞庭一说依此而来。
春秋战国以来,历代统治者为缓解人口增加的压力,都进行围湖造田,与水争利。1958年的“大跃进”对洞庭湖围湖造田进入一个高潮期。
1998年中国经历大洪水之后,政府认识到围湖造田的危害,适时作出了退田还湖的重大决策。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原因或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也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探究与分享
答:表面上是天灾,实际上是人祸,是燃煤采暖、燃煤发电所产生的污染物蓄积所致。根本原因是人类缺乏环保意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1)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
(2)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
答(1)国家:①以立法的形式控制污染物排放,规范人们的环保行为;②坚持有法必依,严格执法。
★ 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
(2)企业:①转变生产方式,加大环保投入,②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转型发展;
(3)个人:树立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等等。
人类文明历程
原始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那么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呢?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达成了“只有一个地球”以及人类与环境时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的共识。这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第一座里程碑。
1982年5月,人类环境特别会议通过了《内罗毕宣言》。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纪议程》。
1994年3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正式生效,奠定了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
2002年8-9月,通过了《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和《执行计划》。
2005年2月,《京都协议书》正式生效,标志着国际社会进入一个实质性减排温室气体的阶段。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在法国巴黎通过《巴黎协定》。
2016年9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了《巴黎协定》批准文书。
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思考: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2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1.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答案与解析:
(1)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条路是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第一条是通过毁山毁林、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的增长。第二条是绿色发展道路。
(2) 余村封山护林,重新制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实践了“两山论”。
阅读:教材第84页“探究与分享”
请问:(1)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你比较一下,这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
(2)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
1.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余村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你相信是同一个村吗
说明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给余村带来不同的变化
第一次富起来
第二次富起来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的一时增长。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走绿色发展道路。
鼓了“钱袋子”,
伤害了“居住环境”。
既获得了经济效益,又
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 。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
(价值取向)
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P86
垃圾分类
从今年的7月1日开始,上海人民便开始进行垃圾分类,据说制定了史上最严格的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在这些条例中,对个人行为最高的罚金达到了200元,对单位进行处罚的金额更是达到了5万元。
垃圾分类工作不再“纸上谈兵”,对居民个人已从劝导为主迈向“动真格”了!
为什么要对不分类投放垃圾的行为进行处罚?
(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通过法律的强制手段规范、引导人们的行为,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
①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
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④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2.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国家)
3.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怎样的?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概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共筑生
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什么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我们要( )
A.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B.缓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
C.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D.实行自力更生,助力脱贫攻坚
A
2.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做好分类利国利民。生活中,垃圾分类虽是小事,却不是易事。要将“小事”变成“易事”,公民应该(  )
①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②强化监督检查,处罚乱放垃圾的行为
③树立环保意识,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
④养成良好习惯,践行绿色低碳的理念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D
2.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④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B
3.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漓江时强调,要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这要求我们( )
①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促进经济高速度发展
③遵循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注重保护自然环境,禁止开发自然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4.我国将于 2020 年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截至 2016 年 5 月,我国自然保护区面积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 14.8%,生态红线将以此为主体进行划定。这说明我国( )
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D
5.2021年,玉林市重点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以及南流江、九洲江、北流河重点流域等生态区位、生态植被改造和桉树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做强做大做优特色产业。这些举措( )
A.能提升政府的形象和依法执政能力
B.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C.能杜绝生态环境污染,建设美丽玉林
D.有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
6.我国首次开启生态保护红线战略,明确提出 2020 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规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开启生态保护红线战略( )
①能保证遏制我国环境进一步恶化
②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环境状况
④有利于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