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法不可违 课件(22 张ppt+1 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法不可违 课件(22 张ppt+1 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5.1 法不可违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1.遵纪守法的必要性
①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②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
法律
纪律
道德
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法律有什么不同?
法律是最刚性
的社会规则。
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法律明确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②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律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那些行为是非法的。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指引作用
评价作用
2.如何理解法不可违 / 法律的作用 P46
民事违法行为
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P47探究与分享
行政违法行为
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P47探究与分享
刑事违法行为
下列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P47探究与分享
  3.违法行为的含义? P48一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4.违法行为的类型 P48二、三
①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②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③行政法律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④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⑤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和犯罪(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5.列举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①谎报险情
②破坏铁路封闭网
③破坏公共设施
④闯红灯
P50
探究与分享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安全,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而制定的。
我国为什么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的含义
P49相关链接
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却只发放一半货物。
照相馆没有经过他人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徕顾客。
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
上述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镜头一是合同违约行为,给他人带来财产上的损失;
镜头二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对他人的人格尊严造成侵害;
镜头三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挫伤了其创作作品的积极性。
P50探究与分享
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典》
购置财产
签订合同
结婚
民事活动
民法
6.列举身边的民事活动和民事违法行为
①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结婚等。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
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侵权行为
合同违约行为
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人身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
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等。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P51相关链接
(1)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应当遵循自愿原则。
(3)应当遵循公平原则。
(4)应当遵循诚信原则。
(5)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6)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民法典规定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
P51相关链接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社会和谐的保证是?
遵章守法
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
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针对民事违法行为)
※7.如何预防一般违法行为?(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法不可违
课堂小结
法不可违
法律的作用
(一)含义: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二)类型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学会遵章守法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型
认识一般违法行为
1.在我们身边,有的人实施了一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了小错,全然不知已经违法。违法无小事,下列需要我们警惕的违法行为有(  )
①班里有个唱歌好的同学,大家都叫她“小百灵”
②在私家车的后视镜上,悬挂妨碍视线的玩偶
③被同学透露个人隐私,忍无可忍殴打同学
④在家无聊,拨打119谎报附近有商场着火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D
2.2020年3月26日凌晨,甘井子区源泉路沿途不少车辆被贴上了伪造的“违法停车告知单”,罚单上带有“二维码”,声称“鉴于疫情期间缴纳罚款”。专案组成功锁定嫌疑人孙某,孙某因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印章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据此可知( )
①孙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②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④孙某的行为将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