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9科10份,缺物理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9科10份,缺物理答案)

资源简介

寺前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上海世博会期间,小张利用节假日去看世博会。小张从网上了解到世博会门票的价格不等,比如指定日普通票为200元,指定日优惠票为120元……回答1—2题。
1、材料中的200元
①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②是观念中的货币 ③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④是现实中的货币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小张从网上成功预订了一张指定日优惠票,确认购买资格后,即从其提供的信用卡中扣除门票费用。这种结算方式
A、属于现金支付 B、提高了该商品的使用价值
C、使用外汇支付 D、简化了收款手续,方便、安全
3、假定2010年社会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4次。2011年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增加了10%,而实际纸币发行量为660亿元,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那么,2010年售价50元的商品2011年的售价应该为
A、60元 B、66元 C、45元 D、50元
4、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2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其中金币1枚,含纯金1/4盎司,面额100元,最大发行量20000枚;银币1枚,含纯银1盎司,面额10元,最大发行量30000枚。这表明国家能够决定
①货币的流通范围和时间 ②货币的发行数量
③货币的价值大小 ④货币的面值大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近期,美国方面不断炒作人民币汇率问题。回答第5题。
5、2010年11月20日,以“转型的世界与中国大战略”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安全论坛在北京大学开幕。本届论坛着重谈到了汇率安全问题。随着美国宽松货币政策的出台,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人民币升值将
A、有利于出口,但不利于进口 B、不利于出口,但有利于进口
C、促进欧美国家对中国贸易顺差 D、促进我国的经济稳步发展
在2011“涨”、“炒”、“控”等财经热词,折射着大众的经济诉求,把握着经济生活的脉博。回答第6题。
6、针对上题“热词”反映的经济现象,我国政府不断加强调控,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下列选项中均属于“组合拳”内容的是
A、增加货币发行量、实行“米袋子”和“菜篮子”负责制
B、增加储备产品投放、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企业所得税率
C、打击恶意囤积行为、提高人民币汇率和出口退税率
D、增加储备产品投放、提高存贷利率和种粮补贴
7、受灾害天气的影响,面粉加工企业普遍预期小麦价格将上涨,纷纷入市抢购新小麦,小麦收购价一度大涨。为稳定粮价,2011年7月23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向市场投放500万吨小麦。这说明
①供求变化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 ②国家恰当的调控有利于经济稳定
③价格变动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 ④价格涨跌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1年6月底,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待售面积为19182万平方米,库存压力迫使部分开发商主动降价。开发商主动降价的原因是
A、价格政策的变化 B、商品质量的变化
C、供求关系的变化 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9、2011年前三季度宁夏粮食类价格同比上涨11.6%,其中大米上海17.5%,面粉上海6.6%;鲜菜价格上海9.9%;蛋类价格上涨9.3%。这些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上涨,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就必须
A、等待降价的时候再购买 B、增加相应的消费费用
C、在商品的销售淡季去购买 D、大幅度减少相应的消费费用
10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通常情况下价格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的是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1、据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统计,截至2010年10月5日,国庆期间累计入园人数达195万人次。在“世博效应”带动下,“十一”当天,东方明珠电视塔、世纪公园、环球金融中心观光厅接待游客同比增长分别为83.3%、3900%、264%。按消费的目的分,人们到上海世博会观光旅游主要属于
A、精神文化生活消费 B、享受资料消费
C、发展资料消费 D、物质生活消费
12、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在2010年全球奢侈品市场出现萎缩的情况下,中国奢侈品销售额高达50亿美元,首超美国居世界第二。“奢侈品消费大国”与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一致,对此我们要
①反对铺张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②量入为出,理性消费
③坚持个人消费与社会发展相统一 ④绿肥色消费,保护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百大品类齐秒杀”“疯狂家是抢购专列”……每年的“五一”、中秋、国庆、圣诞以及元旦、春节等节日 ,各大商场总是“折”声一片。由于打折幅度不小,市民总能买到便宜的商品,商家也赚了个盆满钵溢。这说明
①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②商家利用消费者的求实心理来引导其消费行为
③应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反作用
④价格大战是商家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根本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09年以来,我国持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家电下乡”政策,对农民购买彩电、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等指定家电品种,国家按产品销售价格的一定比例给予直接补贴。国家实施这一举措有利于
A、改善农民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B、提高农民消费层次,促进恩格尔系数上升
C、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D、增强我国家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011年12月1日,《新京报》报道,2011年以来增速最快的网络应用前三位,都与网络购物密切相关。截至目前,网络购物用户已达1.42亿。据此回答15—16题。
15、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购物日渐成为人们购物的新时尚。这说明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③居民的购买力不断提高 ④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6、由于网民数量的剧增,网络购物的升温,使得互联网产业的应用创新迎来新的机遇,开网店也渐成时尚、渐成规模。开网店也渐成时尚、渐成规模表明
A、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B、只要产业创新就能在逆境中发展
C、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质量和水平
D、新的消费需求对一个产业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17、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中央企业是我国国企的主力军。2002年到2009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量从7.13万亿元增加到21万亿元,80%以上的资产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国防、通信、运输等行业和领域。这说明
A、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增强
B、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D、国有经济垄断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和领域
18、目前,活跃在城乡的以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城乡个体工商户、创业者和农户为主的“草根经济”群体,是我国社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草根经济”的存在与发展
①可以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就业 ②可以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③对城乡共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④可以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9、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说明
A、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
B、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不存在矛盾和冲突
D、各种所有制经济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20、2011年,“低碳经济,家居开始”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因为低碳家居已经成为消费热点,低碳装饰材料的生产成为一种新兴的行业。上述材料说明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
④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1、有关人士在中国(重庆)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指出,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民营经济解决了中国80%的就业,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这说明
A、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民营经济已在我国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
D、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2、产业集群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相关产品集中生产、专业化协作配套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企业大量集聚现象。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培育,我国某地区已初步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家用电器、中成药及生物医药、新材料六大产业集群。这一举措有利于
①巩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②推进该地区工业可持续发展
③发展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④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我国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因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
③是由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决定的
④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2011年某市各类经济成分在本地GDP增长中的贡献率如下图:
分析上图,可以看出
A、非公有制经济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居于主体地位
B、该市GDP的增长是以资源浪费、生态破坏为代价的
C、该市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D、混合所有制经济在解决当地就业问题上发挥着主导作用
下面是某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机构图。据此回答25—26题。
25、设立完善的组织机构的目的是
①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 ②提高公司管理的科学性
③杜绝公司在决策上的重大失误 ④使公司发展更具活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下列对该公司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A、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万元
B、公司资本不能划分为等额股份
C、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作价出资
D、公司资本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0余万人,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此回答27—28题。
27、导致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和紧迫的客观原因是
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②大学生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③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落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8、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实施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部分费率、再就业税收减免及提供相关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稳定和增加就业。”这说明
A、促进就业是我国政府工作的中心 B、我国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C、促进就业应仅依靠政府的力量 D、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9、《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这一规定
A、提升了劳动者在经济上的地位 B、加大了劳动者因工作带来的风险
C、减少了劳动争议的数量 D、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30、2010年11月15日,因施工工程层层分包、雇用无证农民工,违规使用易燃材料,某市市中心一幢正在进行外部修缮的教师公寓突发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一事件警示企业要视质量为生命,以诚信为根本,这是因为
①诚实守信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②质量决定商品价格的高低及其实现
③坚守诚信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④诚实守信有助于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占全国总人口70%以上农村人口的消费占全社会消费比重还不到40%,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还很大。但是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发展滞后,信贷消费观念不强,农民消费信心仍显不足。
材料二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加大在全国推广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政策力度,扩大工业品下乡补贴的范围,2010年将会把建材也列入补贴的范围。
(1)农民的消费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4分)
(2)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谈谈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关系。(8分)
32、(15分)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不愿意转让。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强化政策支持,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际合作等,从而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面对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应怎样实现自身发展。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高级职业指导师潘霞曾表示,城市人才结构技术工人应占主体,但目前我国城市技术工人严重缺乏,大学毕业生人数过多,导致找工作难上加难,已经成为政府就业的首要工作。
材料二 目前我国城镇就业人员中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非常少。专家认为技术类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主流职业,但因为宣传和社会的误读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1)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从劳动者角度看,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5分)
(2)请你结合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怎样解决上述问题。(8分)
答案
32、(15分)①企业要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优惠政策,赢得发展机遇。
②企业需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在生产经营中注重节能减排。
③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形成竞争优势。
④企业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⑤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寺前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数学(文)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集合,则集合的子集个数是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已知M,N为集合I的非空真子集,且M、N不相等,若N∩ IM= ,则M∪N=(  )
A.M B.N
C.I D.
3.下列函数中,在区间上是增函数的是( )
A. B. C. D.
4.不等式x2+ax+4<0的解集不是空集,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4≤a≤4 B.-4C.a≥4或a≤-4 D.a<-4或a>4
5.在R上定义运算⊙:a⊙b=ab+2a+b,则满足x⊙(x-2)<0的实数x的取值范围为(  )
A.(0,2) B.(-2,1)
C.(-∞,-2)∪(1,+∞) D.(-1,2)
6.已知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则的范围是( )
A. B. C. D.
7.函数,则下列坐标表示的点一定在函数f(x)图象上的是( )
A. B. C. D.
8.下列四个命题:(1)函数在时是增函数,也是增函数,所以是增函数;(2)若函数与轴没有交点,则且;(3) 的递增区间为;(4) 和表示相等函数。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B. C. D.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B.“”与“ ”不等价
C.“,则全为”的逆否命题是“若全不为, 则”
D.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10.设,则是 的( )
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1.若偶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则下列关系式中成立的是( )
A. B.
C. D.
12.设函数f(x)=则不等式f(x)>f(1)的解集是(  )
A.(-3,1)∪(3,+∞) B.(-3,1)∪(2,+∞)
C.(-1,1)∪(3,+∞) D.(-∞,-3)∪(1,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函数的定义域为 . (用区间表示)
14.“△中,若,则都是锐角”的否命题为 ;
15. 已知,且=10,那么等于_____.
16.a<0时,不等式x2-2ax-3a2<0的解集是________.
17.若不等式a<2x-x2对于任意的x∈[-2,3]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18.设f(x)=,则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12分)已知p:方程x2+mx+1=0有两个不相等的负根;q:方程4x2+4(m-2)x+1=0无实根.若p或q为真,p且q为假,求m的取值范围.
20.(12分)、. 已知集合A={x|x2-3x-10≤0},B={x|m+1≤x≤2m-1},若A∪B=A,求出实数m的取值范围。
21(16分).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是奇函数;
(2)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减;(3)求的取值范围。
22(20分).设集合A为函数y=ln(-x2-2x+8)的定义域,集合B为不等式(x-1)(x+3)>0的解集,集合C为不等式(ax-)(x+4)≤0的解集.
(1)求A∩B;
(2)若C RA,求a的取值范围.
高三数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文)
4、解析:选D.x2+ax+4<0的解集不是空集,只需Δ=a2-16>0,∴a<-4或a>4,故选D.
5、解析:选B.∵x⊙(x-2)=x(x-2)+2x+x-2<0,
∴x2+x-2<0.∴-212、解析:选A.f(1)=12-4×1+6=3,当x≥0时,x2-4x+6>3,解得x>3或0≤x<1;当x<0时,x+6>3,解得-313、
18、
19、解:若方程x2+mx+1=0有两个不相等的负根,则解得m>2,即p:m>2.
若方程4x2+4(m-2)x+1=0无实根,则Δ=16(m-2)2-16=16(m2-4m+3)<0,解得1解得m≥3或120(12分)、解:m≤3
21.解:,则,寺前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一、不定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以36千米/小时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刹车后获得大小为4米/秒2的加速度。刹车后3秒钟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
A、12m B、12.5m C、90m D、126m
2. 200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枭龙”战机04架在四川某地,试飞成功。假设该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所需时间t,则起飞的运动距离为
A. B. C. D.不能确定
3. a、b两个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B.20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C.60s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D.40s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
4.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物体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不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
5如图所示,用力F把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上不动,那么,当F增大时,铁块对墙的压力FN及物体受墙的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
A. FN增大,f不变
B. FN增大,f增大
C. FN减小,f不变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6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速度为v,到达C点时速度为2v,则AB∶BC等于
A.1∶1 B.1∶2 C.1∶3 D.1∶4
7、某人从楼顶由静止释放一颗石子。如果忽略空气对石子的阻力,利用下面的哪些已知量可以测量这栋楼的高度H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①石子落地时的速度
②石子下落的时间
③石子下落最初ls内的位移
④石子下落最后1s内的位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在平直道路上,甲汽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当甲车司机发现前方距离为d处的乙汽车时,立即以大小为a1的加速度匀减速行驶,与此同时,乙车司机也发现了甲,立即从静止开始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沿甲车运动的方向匀加速运动.则(   )
A.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不断减小
B.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不断增大
C.若v>,则两车一定不会相撞
D.若v<,则两车一定不会相撞
9.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地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轮胎跟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刹车线长是14m,则可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约是()
A.7m/s B.10m/s C.14m/s D.20m/s
10、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o,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经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驶的距离为s,若要保证两辆车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
A、s B、2s C、3s D、4s
11.A,B两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方向不变,运动总位移相同。A行驶的前一半时间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后一半时间以加速度a2做匀加速运动;而B则是前一半时间以加速度a2作匀加速运动,后一半时间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已知a1>a2,则两车相比:
A.A行驶时间长,末速度大;B.B行驶时间长,末速度大;
C.A行驶时间长,末速度小;D.B行驶时间长,末速度小。
12.水平桌面上一重200 N的物体,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0.2,当依次用15 N,30 N,80 N的水平拉力拉此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依次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A.15 N,30 N,40 N B.0,15 N,15 N
C.0,20 N,40 N D.15 N,40 N,40 N
13.如图所示,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 N,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6 N,同时有方向相反,大小均为F=1 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于A和B上,有下列几种判断:
(1)A、B间的摩擦力为0;
(2)A、B间的摩擦力为1 N;
(3)B和地面间的摩擦力为0;
(4)B和地面间的摩擦力为2 N。
A.(1)(3) B.(1)(4) C.(2)(3) D.(2)(4)
14.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在弹性限度内,悬挂15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6m;悬挂20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8m,则弹簧的原长L原和劲度系统k分别为
A.L原=0.02m k=500N/m B.L原=0.10m k=500N/m
C.L原=0.02m k=250N/m D.L原=0.10m k=250N/m
15.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
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N
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N
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N
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N
二、计算题 (本题共3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主要演算步骤。)
16、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3.0km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破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破声时间上相差Δt=6.0s.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km/s。
17.卡车原来用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因为道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即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减速到2m/s时,交通灯转为绿灯,司机当即放开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的一半时间,卡车即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起的全过程用了12s。求:
1)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
2)开始刹车后2s末及10s末的瞬时速度
18.如图,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m1和m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1的小球与O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60°.两小球的质量比为多少
t/s
v/m/s
0 2 0 4 0 6 0
a
b
10
40
F
B
A
F
F寺前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 N-14 O-16 S-32 Na-23 Fe-56 Cu-64 Zn-65 Ag-108
第I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因此NaCl是离子化合物
B.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可能比稀硫酸强
C.SO3溶于水,其水溶液能导电,SO3是电解质
D.硫磺是单质,不导电,因此硫磺是非电解质
2.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油脂制肥皂 B.用铝土矿制金属铝
C.用氯气和消石灰制漂白 D.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3.“纳米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技术”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的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
A.能全部通过半透膜 B.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一定能导电 D.一定为悬浊液或乳浊液
4.下列离子方程式表示错误的是
A.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和Ba(OH)2两溶液混合:
HCO3- + Ba2+ + OH-== BaCO3↓ + H2O
B.Fe2O3溶于过量氢碘酸溶液中:
Fe2O3 + 6H+ + 2I-== 2Fe2+ + I2 +3H2O
C.三氯化铁浓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Fe3+ + 3H2O = Fe(OH)3↓ + 3H+
D.铜片加入稀硝酸中:
3Cu +2NO3- + 8H+== 3Cu2+ + 2NO↑ + 4H2O
5.某无色透明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 = 1×10-13mol/L,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Fe3+、A13+、Cl-、HS-
B.K+、Na+、SO42-、NO3-
C.NH4+、A1O2-、Na+、CH3COO-
D.K+、Na+、MnO4-、NO3-
6.在2KNO3 + S + 3C===K2S + N2↑ + 3CO2↑的反应中,被2molKNO3氧化的C的质量是
A.15g B.18g C.21g D.30g
7.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0.5molAL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NA
B. 标准状况下,11.2LH2O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C.0.1molCH4所含的电子数为1NA
D.46gNO2和N2O4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为1NA
8. 在标准状况下,A L NH3溶于B mL水中,得到密度为ρg/cm3的R L氨水,则此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B.
C.       D.
9.已知5%氨水的密度为0.98g/cm,25%氨水的密度为0.91g/cm,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估计
10.把aL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bmol 烧碱并加热,刚好把NH3 全部赶出。另一份需消耗cmolBaCl2,沉淀反应刚好完全,原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
11、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有关。下列各组物质:
①Cu与HNO3溶液 ②Cu与FeCl3溶液 ③Zn与H2SO4溶液 ④Fe与HCl溶液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③④
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硫酸铝溶液与过量Ba(OH)2溶液反应
2Al3+ + 3SO42- +3 Ba2++8OH-=3BaSO4↓+2[Al(OH)4]-
B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至恰好要出现气泡时停止:CO32-+2H+=CO2↑+H2O
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H2O2溶液混合:2MnO4-+3H2O2+6H+=2Mn2++6H2O+02↑
D 氯气通入亚硫酸钠溶液中:2Cl2+SO32-+H2O=2Cl-+SO2↑+2HClO
13.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硫酸、磷酸分别和同物质的量浓度同体积的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钾盐,需要三种酸的体积比为 
A.1∶1∶1         B.1∶2∶3
C.3∶2∶1         D.6∶3∶2
14.下列各组离子在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HCO 、I-、Na+ B.H+、Br-、NO、Ag+
C.Na+、MnO 、SO 、K+ D.Na+、CO 、Cl-、H+
15、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A
B.1.7g 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 NA
C.1mol Na2O2 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 NA
D.标准状况下,2.24L戊烷所含分子数为0.1 NA
16. 实验室配制1mol·L-1盐酸250mL,下列不需用的仪是:
A.250ml容量瓶 B.托盘天平
C.胶头滴管 D.烧杯
17.在2KMnO4+16 HCl====2KCl+2MnCl2+5Cl2↑+8H2O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8     B.8∶1  C.1∶5    D.5∶1
18.某氧化剂中,起氧化作用的是X2O72-离子,在溶液中0.2 mol该离子恰好能使0.6molSO32-离子完全氧化,则X2O72-离子还原后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
19.(12分)在稀硫酸中,KMnO4和H2O2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H2O2 – 2e- = 2H+ + O2↑
还原反应:MnO4- + 5e- + 8H+ = Mn2+ + 4H2O
(1)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反应中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是 ;若有0.5molH2O2参加此反应,电子一转移个数为 。
(3)若KMnO4的量不足,在Mn2+的催化作用下,H2O2仍能分解,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这时若有0.5molH2O2发生分解,电子转移个数为 。
20、(12分)已知A、B、C是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
⑴若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为红棕色气体。则A转化为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若D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A是一种强电解质且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均含有10个电子。则B转化为C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⑶若D为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B具有两性,则C溶液中除氢氧根外还存在的阴离子的化学式为 。
⑷若A、B、C均为氧化物,D是一种黑色固态非金属单质,则B分子的结构式为 。
⑸若A的体积分数为75%的溶液可用作医疗消毒剂;B与新制氢氧化铜共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则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 。
(6)若D是具有氧化性的单质,A元素属于短周期主族金属元素,则C的电子式为 。
21.(10分)CO具有还原性,某化学研究小组为证明CO具有还原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已知:C + H2OCO+H2 CO + H2O CO2 + H2 C + CO22CO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 装置B中最适宜的试剂是 ,必须用装置C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的理由是 ;
② 根据该实验中的 现象,可证明CO具有还原性;
③ 若要根据装置F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准确确认CO具有还原性,则应在上图装置 与 之间(填字母标号)连接右图中的 装置(选填序号)。
22.(12分)以富含硫酸亚铁的工业废液为原料生产氧化铁的工艺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Ⅰ.从废液中提纯并结晶出FeSO4·7H2O。
Ⅱ.将FeSO4·7H2O配制成溶液。
Ⅲ.溶液与稍过量的溶液混合,得到含FeCO3的浊液,同时有CO2气体放出。
Ⅳ.将浊液过滤,用90℃热水洗涤沉淀,干燥后得到FeCO3固体。
Ⅴ.煅烧FeCO3,得到FeCO3固体。
已知:NH4HCO3在热水中分解。
(1)Ⅰ中,加足量的铁屑除去废液中的,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Ⅱ中,需加一定量硫酸。运用化学平衡原理简述硫酸的作用 。
(3)Ⅲ中,生成的离子方程式是 。若浊液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有部分固体表面变为红褐色,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
(4)Ⅳ中,通过检验来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检验的操作是 。
(5)已知锻烧的化学方程式是。现锻烧464.0kg的,得到316.8kg产品。若产品中杂质只有,则该产品中的质量是 kg。
高三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寺前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1-6小题涂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下,13-15题分别涂在答题卡7-9题的位置上。以后高三月考选择题都这样涂。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名士与名流
名士与名流貌似相同相近,其实相距很远,他们虽然皆与名气有瓜葛,但实际上因所取人生姿态的不同,而展现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境界。
“名流”是指正在流行着的社会各界的名人群,而“名士”专指那些已在社会上出名但隐而未仕者。
名流往往以“名”为“实”,为本钱,常常抛头露面,混迹于社会各种官方的大众场合,参加种种社会活动,乐此不疲。目的是博取更大的名声和利益,其处世姿态媚俗又积极。
名士则以名为“虚”,为“累”,淡泊名利,深居简出,尽量远离社会的各种热闹场所,避开种种抛头露脸的机会,躲进小楼或大自然里,回归内心的宁静,或赋诗作文,或饮酒观鱼,或舞剑弹琴,将“小我”化入宇宙之无限中。
名士一般都是实大于名,不仅才华超群,而且心高气傲,超凡脱俗,有一种远离权贵与名利,超然于尘世以外的狂士或隐士风范。名士们既能耐住寂寞与孤独,又是性情中人,喜欢自然山水,能够让自己的生命脉搏与大自然或自为的生活频率一起跳动。
名流也有一定的才气与悟性,他们更喜欢社会,喜欢人群,喜欢在社会进取中博取自己的一席之地,捞个一官半职,或挂满各种社会头衔,以赢得人们的特殊尊重。但不少人在进击社会中,慢慢忘却了人之本性与其特长,成为公众世俗文化的代表。这种人一旦得到权势,便想领导潮流,左右社会经济或文化局势。但大多数的下场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只有学问和历史功绩都较大,或历史罪过很大的“名流”被定格了下来,成了名流的历史代表,如孔子、曹操等。
“替天行道,兴周灭纣”的姜子牙、“死谏”的魏征、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三人既是名流却又是名士,位居宰相,却道人自守,身在“朝”,心在“野”,以一颗遁世无我之心入世救世,创造了名流与名士于一身的完美典范。
名士做到了才情与品性的完美结合之人,屈指可数,而且随着人类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大融合的不断深入,名士将会越来越少,乃至慢慢消失。而名流则不仅在每个朝代都成群结队,蜂拥过来,蜂拥过去,社会越交汇,名流也会越多。时代一变,时尚一变,许多名流就会过时,被新的名流所取代,尤其是政界和经济界名流,流变更迅疾,旗帜改易更快。但也有一些带有“名士”质地的文化名流,也会与名士一样留下很好的名声,如韩愈、苏东坡、丘处机等,虽入世旺名但却最终依然保持了“士”的洁身自好这份独立人格。
名流虽有令人敬佩的地方,但大多数情况下言行都令名士不齿。因为名流们常常在人群里表现自我,在这种不能节制的自我表现中丧失了知识人(即“士”)的内在品性,成了偶像“稻草人”,或一种空洞的文化符号。而名士则往往四处躲避权名,人在深山僻壤,却名冠中华,真正应验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那句古话。
1.下列关于“名流”与“名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名流与名士都有一定的才气与悟性,但人生姿态不同,人生境界不同。
B. 名流与名士对社会的意义不可相提并论,前者务实,后者务虚。
C.名流与名士的流变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D.名流与名士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前者常常是刻意求得,后者往往是无意而得。
2.下列对名流与名士的不同人生价值观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名士能够让自己的生命脉搏与大自然或自为的生活频率一起跳动,追求内心的宁静。
B.名流往往不甘寂寞,耐不住孤独,在自然与社会中,他们更喜欢社会和人群。
C.名士尽量远离社会的各种热闹场所,深居简出,回归自然,以求成为名士的历史代表。
D.名流常常抛头露面,以博取更大的利益和名声,在进击社会的过程中往往变得世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创造集名流与名士于一身的完美典范需要名流坚贞自守、不媚世俗,既有遁世无我之心,又有入世救世之志。
B.社会大融合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导致人的素质普遍下降,因此名士越来越少,名流越来越多。
C.时代和时尚的变化会使许多名流被新的名流取代,而洁身自好有“士”的独立人格的名流却不会因此湮没无闻。
D.名流在不能节制的自我表现中往往丧失了知识人的内在品性,沦为一种空洞的文化符号,因而其言行常常令名士不齿。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①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选自《汉书 朱云传》)
[注] ①少府五鹿充宗:少府,官名;五鹿,复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世以是高之 高:崇敬
B.御史遂将云去 将:带领
C.以旌直臣 旌:表彰
D.云自是之后不复仕 仕:做官
5.以下四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朱云不惧权势的一组是( )(3分)
①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②摄衣登堂,抗首而请 ③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④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⑤小生乃欲相吏邪 ⑥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
A.①③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云少时尚武,后又修文。他年轻时与侠士交往,凭勇力而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行节,从师学习《易经》和《论语》,都能传承老师的学问。
B.朱云有胆有识,能言善辩。他被人推荐与五鹿充宗辩论时,毫不胆怯,毅然前往;辩论展开后,连连驳倒五鹿充宗,故儒生很佩服他,朱云也由此升迁。
C.朱云忠心为国,直言进谏。他因在公卿面前指责张禹为佞臣而触怒汉成帝,成帝要杀他,幸亏辛庆忌冒死求情,陈述理由,皇上的怒气才消,免去了他的死罪。
D.朱云为官时是正直之臣,不复出仕后一心教授学生。他时常带着学生们乘牛车出门,对所探访的人都能做到恭敬侍奉,但是和丞相薛宣相见时拒绝了薛宣的盛情挽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5分)
(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梅尧臣妻子谢世后次子病逝。②“青帘”指酒旗。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春寒”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信誓旦旦, 。(《诗经·卫风·氓》)
(3)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4) ,固前圣之所厚(《离骚》)
(5)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6)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乙 选考题
请从下面所给的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木 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 《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朱丹披着雪花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急促,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这篇小说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进入终试 —— 拒绝吹奏,取消资格 ——纪念碑前吹奏悲乐 ——破格录取 ”,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也是朱丹精神的发展过程。
B.文章写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运用了外貌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表现了朱丹参加决赛时的紧张心理。
C.小说中的“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这样就使朱丹的举动更具有典型意义,小说中的这个重要场景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D.开始时大师觉得朱丹要求换曲子是对自己的不敬,但纪念碑前的演奏,让大师发现这是一位有出色的音乐才华的青年,所以录取了他。
E.这篇小说在艺术技巧方面很有特点: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场面描写庄严凝重,真切感人。
(2)小说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朱丹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探究“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并结合小说的主题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钵了却谁的浮生
闫荣霞
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会做诗、会填词、会书法、会作画、会篆刻,又会音乐、会演戏……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
鲁迅、郭沫若也以得他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作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我毕业的时候还在唱;这样的歌就是诗了,他的诗又怎能不好:“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连他给友人夏丏尊的画随便题两句话,都好得不行的:“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为题小梅花屋图》)
可是一入佛门,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就完全置之度外了。叶圣陶谈弘一晚年书法:“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就像一道虹敛去七彩,白气藏身天地间,非为字变,实则人变。当了和尚,字也有了一颗为僧为佛的心,自然是“刊落锋颖,一味恬静”。
就如他这个人。初始华丽,剃须裹腰在舞台上扮茶花女,如今却是面容清癯,眉目疏淡,一个过午不食、行脚度世的老和尚。就像烟花“啪”地炸开,整个天地都为之增了色彩。眼看着亮了,更亮了,大了,更大了,圆了,又更圆,然后暗了,又更暗……整个人生就这样由绚丽归于平淡。
环顾当年,人们对大才子李叔同出家动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师的弟子、著名美术家丰子恺则提出独到的见解,他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而弘一法师,就是一层一层走上去的。”丰子恺的“人生三层楼”的说法,切合实际,振聋发聩,一扫世俗们对李叔同出家因由的所有推测之说。
庄子讲天地有大道,却是一定要做到“无己”,成为“至人”,才能得之。世事不再关注,生死不再思虑,贫富得失不是挂在心尖上的事,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游于宇内。
可是,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却要能熬得过刳骨剔肉的痛苦。剃度后,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赶到灵隐寺,他铁石心肠,竟然连庙门都没有让他们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
他用刳骨剔肉的痛苦,置换了真正的自由。一切他都舍得,只为追求心中那一点萤火。
我们对于追求自由的人一向是敬仰的。自身是燕雀,怎不羡鸿鹄?林语堂说:“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赵朴初评他是:“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其实他才不要当什么奇珍和明月,他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心罢了。所以他出家也不是为当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更不为能和虚云、太虚、印光并称“民国四大高僧”。弃家毁业不为此,大彻大悟不消说。那些虚名,他是不要的。真实的他,63个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恪遵戒律,清苦自守,传经授禅,普度众生,却自号“二一老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1942年10月13日,弘一写下“悲欣交集”四字。三天后,沐浴更衣,安详圆寂。“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一钵了却他的浮生,他的粗钵里盛满自由。
注: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在他艺术发展如日中天时,他毅然摒弃了世俗,中年出家后成为南山律宗一代祖师,被誉为“民国四大高僧”。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一钵了却谁的浮生”这个题目新颖别致,一方面与李叔同的身份、性格紧密相连,另一方面也有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作用。
B.作者将弘一人生的转变比作烟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前半生的绚丽与后半生的平淡,以二者强烈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其人生轨迹转变的深深的忧伤。
C.“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一句,以高傲的张爱玲的谦卑,体现出了李叔同的大家风范。
D.弘一在写下“悲欣交集“四字后圆寂,表明他认为自己的人生既有喜的一面,也有悲的一面,是留有遗憾的,对自己的抉择隐隐流露出悔意。
E.全文不仅在写李叔同的才华——天才般的才华,更在写他坚定舍弃,对真正自由的追求。在当今物质至上、利益为先的商品时代,李叔同的这种追求,是照鉴我们灵魂的一面镜子。
(2)文章中有一句话,“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却要能熬得过刳骨剔肉的痛苦。”作者认为,“快乐”和“痛苦”分别指什么?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6分)
(3)作者在文中直接引用了李叔同作的《送别》和他的诗,又大量地引用了名家的言论,请简要分析这些引用的作用。(6分)
(4)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可谓是传奇般的天才,在艺术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毅然毁家弃业,皈依佛门,以一钵了却浮生。你如何理解他的人生抉择?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B.2011年我国许多地方的大旱警示我们,本来就水资源匮乏的北京离“水贵如油”的情形指日可待,节水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C.位于2011西安世园会主轴线上的自然馆,建筑体型独特,器宇轩昂,是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
D.日前的李双江之子无照驾车打人事件,与河北大学李启铭交通肇事案如出一辙,网民均认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溺爱、管教无方,以及同阶层玩伴间相互影响。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A.温家宝总理9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处理情况,研究部署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B.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开展月饼市场价格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通过过度包装、搭售贵重物品的手段变相提高价格行为的发生。
C.新学期开学,为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就近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教育部网站15日公布一项通知强调,不能因为城市拆迁和学校撤并使随迁子女失学。
D.随着 “9.11”十周年纪念日临近,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表示,将逐步加强国内安保的级别,纽约世贸中心遗址所处的区域在纪念日将被纽约警方“冰封”。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如今,电影电视翻拍经典成风,很多人急功近利, 。 , , , , ,这样才能不断重塑经典,让经典焕发新的风采。
①但影视创作人员需要秉承严肃的创作态度
②注入时代内涵
③遵守艺术规范
④反映了原创力的不足和作风的浮躁
⑤都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重新审视
⑥经典包括红色经典
A. ④①②③⑥⑤ B. ④⑥⑤①②③
C. ④⑥⑤①③② D. ④①③②⑥⑤
16. 阅读下面一篇微型小说的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晚上,小李提着礼品来到顶头上司张局长的家里……
张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①?
小李:没什么,就是想意思意思②!
张局长:呵,你这人还真有点意思③!
小李:其实我也没别的什么意思!
张局长: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小李:不客气!不客气!
(1)解释上文中三个加点的“意思”的含义。(3分)
① ② ③
(2)说出加横线句子的言外之意。(2分)
17. 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句意连贯,句式一致,修辞一致。(6分)
同样的风,不一样的感觉。春风暖,给大地披上新绿,那是风对大地的抚慰;
; ;
北风冷,给大地捎来洁白,那是风对大地的爱恋。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在2010年11月14日的韩国G20峰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给了东道主韩国的记者一次提问机会,但在场的韩国记者竟无一人举手。这时,中国记者芮成钢果断举手应答,在自报家门后遭遇奥巴马委婉拒绝。芮成钢以退为进,希望代表韩国朋友向奥巴马提问,将稍显紧张的现场氛围又拉回提问者可控制的局面。最终,芮成钢的“大胆”行为使其成为现场向奥巴马提问的唯一亚洲记者。在后来的提问过程中,芮成钢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解读”这一话题展开对话,他所提问题的深度引起世界的关注,成为两人交锋的另一个亮点。
事件在网上引发热议,逾八成网友力挺芮成钢,赞赏他表现出了记者应有的胆识和睿智,表现很棒。同时,芮成钢的精彩提问也受到网友热捧,芮成钢则坦言,在此之前,自己在全国“金话筒”颁奖典礼上就曾被问及:如若再次遭遇奥巴马会抛出什么问题。因此,自己在参加这次峰会前就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3)(6分)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而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2分)首先他具有出色的音乐才华,这主要表现在:①是两位参加决赛的选手之一;②从纪念碑前的吹奏可以看出他具有很高的音乐才华,大师的高度称赞和最终被音乐学院录取也证明这一点。(2分)同时他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这主要表现在:①宁可落选也不愿吹奏欢乐曲,②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凭吊死难同胞,并吹奏起悲壮的木笛。(2分)
(4)(8分)作用:①这句话交代了朱丹被录取的根本原因。(情节)②指出了朱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丰富人物形象。(人物形象)③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题。(主题)(从对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表达三方面分析即可,每点2分)
启示:才华横溢固然重要,但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更值得敬佩。作为一名中学生,要不忘民族的耻辱,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的有用之才,成为时时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卫士。(扣住民族精神、国家尊严回答,言之成理即可,2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D(A项“痛不欲生”,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伤到极点。应该用“痛心疾首”。
B“指日可待”:不久就可以实现。重在“实现”,而不是“出现”,侧重指希望发生的事。 C对象错误,“器宇轩昂”形容人气质、风度出众,不同一般。D“如出一辙”,好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14.C(A项成分残缺,应在“情况”后加上“的汇报”。 B项句式杂糅,去掉“的发生”。D项“加强”与“级别”不搭配,可将“加强”改为“提升”。)
15.答案:C(分析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可知,④揭示的是“翻拍经典成风”的实质,⑥是⑤的陈述主体,③和②陈述的对象是“影视剧创作人员”。 ②放在③的后面,和“让经典焕发新的风采”呼应。)
16.⑴ ①指“目的”“意图”;②指“表示心意”;③指“趣味”、心机、头脑等。
⑵ 张局长准备收下礼物的客气说法。(或张局长收下礼物了、或那“我’就收下了)。
17.答案示例:夏风热,给大地送来活力,那是风对大地的问候;(3分)秋风凉,给大地铺上金黄,那是风对大地的赞美。(3分)(首先做到语意连贯,写四季风中的夏风和秋风,所写的风必须吻合季节特点,其次要句式一致,……给大地……那是……;其次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最后要保持意蕴和谐,抚慰,问候,赞美等和风的特点保持和谐)。
六、写作
18.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朱云,字游,原为鲁人,后迁居平陵。年轻时(喜欢)结交游侠,借助宾客为自己报仇。身高八尺有余,仪容伟岸,以勇力闻名。到四十岁时,他才改变行节跟从博士白子友学习《易经》,又师从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他)都能传承师业。他洒脱不羁而能守大节,世人因此很尊重他。
当时,少府五鹿充宗显贵,很得元帝宠幸,他治学《梁丘易》。汉宣帝在位时就赞赏梁丘氏的《易经》解说,元帝也很喜好其解说,想考辩梁丘氏与其他各家解说的异同,就命令五鹿充宗与《易经》学各家辩论。五鹿充宗凭仗着贵宠和能言善变,诸儒不能与他相抗衡,都借口有病不敢与会。有人推荐朱云,就把他召入。朱云提衣登堂,昂首提问,声音震动左右。开始辩论以后,他接连驳倒五鹿充宗。所以诸儒为他编了一句词儿:“五鹿高又高,朱云折其角。”由此朱云担任了博士,迁为杜陵县令。寺前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在子女和父母之间,充当遗传信息桥梁的主要物质是
A.脱氧核糖核酸 B.核糖核酸 C.蛋白质 D.核糖核苷酸
2.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A.它有遗传物质 B.它具有细胞结构
C.它能使其他生物致病 D.它能复制产生后代
3、在同一草场,牛吃了草长成牛,羊吃了草长成羊,这是由于牛和羊的
A.染色体数不同 B,消化能力不同
C.蛋白质不同 D.不同的DNA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4.研究发现,冬小麦在秋冬受低温袭击时,呼吸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持续的冷害使根生长迟缓,吸收能力下降,但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有明显的提高。下列有关水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叙述合理的是
A.冷害初期呼吸作用增强,不利于抵御寒冷
B.持续低温使线粒体内氧化酶活性减弱,影响可溶性糖合成淀粉
C.低温使细胞内结合水含量降低,自由水含量增加,以适应低温环境
D.在休眠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降低,有利于降低植物的细胞代谢
5.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染色体都是棉花叶肉细胞的细胞结构,它们在化学组成上的共同点是
A.都具有蛋白质和核酸 B.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
C.核酸组成单位种类相同 D.都含有磷脂双分子层
6.如图为人体内元素、化合物及参与生理过程、方式途径之间的联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35S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一段时间后
A、B、C中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B.图中④可表示代谢过程,白化病是基因通过③
方式控制生物性状的具体体现
C.分裂间期A明显增多,分裂期B明显增多
D.图中①、②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7.图中①~④表示的是生物体内4种有
机分子的结构。其中①和④仅存在于植物
细胞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④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中
B.②中也含有与a类似的结构
C.细胞中没有①就不能产生③
D.没有③时,细胞仍能合成①
8.将玉米种子分别置于20℃、30℃的培
养箱中培养4天,然后分别取其等量的萌发
的种子制成提取液1和2。在A、B、C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然后依次分别加入等量的提取液1、提取液2和蒸馏水,40℃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三支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置于60℃水浴中加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结果应为
A.A试管呈蓝色,B试管呈砖红色,C试管呈砖红色
B.A试管呈无色,B试管呈砖红色,C试管呈无色
C.A、B试管均呈砖红色,B试管颜色稍深,C试管呈蓝色
D.A、B试管均呈砖红色,A试管颜色稍深,C试管呈无色
9.下列关于动植物糖类、脂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核糖、葡萄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体内共有的单糖
B.葡萄糖、果糖、蔗糖均为还原性糖
C.糖类和脂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直接能源
D.固醇包括了脂肪、性激素、维生素D
10.实验中,一只供水充足但缺少食物的羊,在饥饿致死前一段时间,会出现尿量增多的现象,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脂肪氧化供能时,产生了大量的水需要排出
B.蛋白质氧化供能时,产生了大量的水需要排出
C.脂肪转变成糖时,产生了大量的水需要排出
D.蛋白质分解供能时,通过脱氨基作用等产生了大量的尿素需要排出
11.下图为氨基酸在哺乳动物体内的变化情况,其中①和④各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A.血红蛋白,乳酸
B.酶和激素,酒精和CO2
C.酶和激素,CO2和H2O D.血红蛋白,酒精和CO2
12.取两种不同的海绵,使其细胞分散成单个,再将它们掺在一起培养,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结合。那么,与此现象有关的结构是
A.细胞核      B.细胞膜上的磷脂双分子层
C.细胞膜 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13. Na+—K+泵由4个亚基(多肽)组成,其中一个亚基向着细胞质的一面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外表面有两个K+结合位点。这一过程利用ATP供能,将Na+从细胞内逆浓度梯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运入。对此过程的不正确说法是
A.Na+和K+出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B.Na+—K+泵是一个可同时反向转运两种离子的载体蛋白,该过程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
C.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这一过程可能和细胞膜内外电位差的产生有关
14.有实验表明细胞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中具有一些相同的蛋白质,而且这类蛋白质在细胞膜中含量较少,在内质网膜中含量较多,在高尔基体膜中的含量介于二者之间。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这类蛋白质的分布说明细胞膜是由内质网膜直接转化而来
B.这类蛋白质的分布说明同一细胞中不同生物膜的成分、结构相同
C.这类蛋白质的分布说明高尔基体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加工
D.这类蛋白质的分布说明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15.科学家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能研制出“瘦素穿肠蛋白”来治疗肥胖,通过口服能进入人体血液,可以减轻肥胖症患者通过肌肉注射的痛苦,你推测这种药品穿过小肠上皮细胞最可能的方式为(   )
A.渗透作用 B.主动运输 C.被动运输 D.胞吞
16.下列有关生物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膜的功能主要是由膜蛋白实现的
B.丙酮酸的分解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C.细胞内的ATP都是在生物膜上合成的
D.细胞中的囊泡都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
17左图是植物细胞新细胞壁的形成过程,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中D表示内质网
B.图中C是高尔基体,图中E中的主要成分是加工后的多肽链
C.该细胞的核基因此时不能转录,但是能够进行翻译
D.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
18.下图是根据细胞器的相似点或不同点进行分类的,下列选项中不是此图分类依据的是(  )
A.有无膜结构
B.单层膜还是双层膜
C.是否含有色素
D.是否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19.生物膜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的过程不能体现生物膜(   )
A.有信息传递功能
B.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具有排泄功能
D.具有识别功能
20.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与圆圈中“A”所对应的名称相符合的是(D  )
A.①—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②—腺苷
C.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④—腺嘌呤
21.层粘连蛋白是由一条重链(A链)和两条轻链(B1、B2链)构成的高分子糖蛋白,作为细胞结构成分,含有多个结合位点并保持细胞间粘连及对细胞分化等都有作用,层粘连蛋白结构示意图如右,若该蛋白由m个氨基酸构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层粘连蛋白含有肽键数为m-3
B.该蛋白在细胞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
C.癌细胞膜表面层粘连蛋白减少
D.该物质的合成只需核糖体即可完成
22.有关下图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两条肽链 B.共有126个肽键
C.R基中共含17个氨基 D.形成该蛋白质时共脱掉125个水分子
23.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器官和系统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
C.H1N1流感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但其增殖离不开活细胞
D.肌肉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生命系统的分子层次
24.仔细分析图示,三个圆圈①②③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核糖体、中心体的细胞,那么阴影部分表示的细胞可能是
A.乳酸菌细胞 B.衣藻
C.肝细胞 D.棉花叶肉细胞
25.“核糖”不可能是下列哪一种结构或物质的组成成分
A.HIV B.T2噬菌体
C.核糖体 D.ATP
26.汉堡包是现代西式快餐中的主要食物,已经成为畅销世界的方便食物之一。制作的原料有鸡胸肉、面包、鸡蛋、生菜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面包中含有的淀粉不能作为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B.生菜中含有的纤维素能够被人类吸收利用
C.鸡胸肉中含有的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D.鸡蛋中含有的蛋白质可直接承担人体的生命活动
27.下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①、②均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
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贮能物质
D.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使用纤维素酶可将其破坏,④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28.单纯的磷脂分子在水中可以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图),它载入药物后可以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部,下列关于脂质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a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B.在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C.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D.在b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29.下列与右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甲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
C.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
D.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30.右图表示两个细胞相互接触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B内部已经侵入了麻风杆菌,则A可能是浆细胞
B.若A是精子,B是卵细胞,则它们的结合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识别有关
C.若A是死亡的细胞,B是吞噬细胞,则A被B吞噬后被分解的过程主要与溶酶体有关
D.若A是吞噬细胞,B是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细胞,则吞噬病原体的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31.某研究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T2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五种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下分析结论不正确的是
A.含有水、DNA、RNA、肝糖原、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
B.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成分的样品是T2噬菌体
C.含有水、DNA、RNA、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和乳酸菌
D.既有DNA,又有RNA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乳酸菌和酵母菌
32.下列有关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的遗传信息只存在于DNA分子中
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C.原核生物的DNA上不存在密码子,密码子只存在于mRNA上
D.正常生物细胞内,既能以DNA转录形成RNA,RNA也能逆转录形成DNA
33.下图是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A中肯定含有S元素
B.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C.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
D.①过程发生所需模板和运输B的工具的基本组成单位都含有核糖
34.下图是脑啡肽(一种具镇痛作用的神经递质)的结构简式,有关脑啡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成脑啡肽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于细胞呼吸
B.含有四个肽键,编码它的模板上至少需要4个密码子
C.只有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形成一定的空间构象后才具有镇痛作用
D.由五种氨基酸组成,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35.如图所示U形管中间被一种允许水分子通过而单糖、二糖不能透过的半透膜隔开,现在两侧分别加入0.1 mol/L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变化是怎样的?若向U形管右侧加入某种微量物质(不影响溶液浓度),右侧液面高度上升,那么加入的这种微量物质最可能是
A.右侧液面高度下降;麦芽糖酶
B.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蔗糖酶
C.两侧液面高度不变;麦芽糖酶
D.两侧液面高度不变;蔗糖酶
36.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 5 min的现象 再过5 min 滴加清水5 min
① 0.3/(g·mL-1)蔗糖溶液 x 无变化 质壁分离复原
② 0.5/(g·mL-1)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y 无变化
③ 1/(mol·L-1)KNO3溶液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z
④ 1/(mol·L-1)醋酸溶液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B.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C.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37.污水净化中应用的超滤膜技术指的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将溶液净化、分离与浓缩的目的。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超滤膜技术中使用的“滤膜”实质上是一种人造生物膜
B.超滤膜技术中使用的“滤膜”实质上是一种人造半透膜
C.超滤膜技术可以滤去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
D.透过超滤膜的水,已被除去了臭味
38. 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细菌,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遗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C.乳酸菌、硝化细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细胞壁,体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
D.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异养型生物,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
39.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三倍体”是从个体层次对体细胞染色体数量特征的描述
C.“太湖中所有鱼”属于生命系统研究的一个结构层次
D.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命系统的最高层次内所进行的循环运动
40.若向日葵的某种细胞间隙的溶液浓度为a,细胞液浓度为b,细胞质基质浓度为c,则当它因缺水而萎蔫时,三者间的浓度关系是
A.a>b>c B.a>c>b C.b>c>a D.b>a>c
41.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下列哪种现象
A.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B.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C.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
D.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间
4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必须在水中进行
B.核糖体、线粒体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有水生成
C.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功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D.由m个氨基酸构成2个环状多肽,水解需要(m-2)个水分子
43.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此图表示分析正确的是
A.A中肯定含有S元素
B.①过程发生需模板和运输B的工具都是RNA
C.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
D.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44.存在于RNA而不存在于DNA,存在于叶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存在于动物细胞质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质的糖类物质分别是
A.核糖、葡萄糖、糖原 B.脱氧核糖、核糖、纤维素
C.核糖、脱氧核糖、麦芽糖 D.脱氧核糖、葡萄糖、淀粉
45.以下关于构成生物体的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以上物质均可以作为能源物质
B.以上物质均可以通过特定的试剂,通过显色反应进行鉴定
C.以上物质均可以作为激素调节生命活动
D.以上物质中的脂质、蛋白质和核酸都可以催化细胞代谢反应的进行
46. 右图为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环流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褐藻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方向分别是
A.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B.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C.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D.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47.科学家在研究家蚕丝腺细胞亚显微结构时,取得这样的数据:粗面型内质网的含量为N时,蚕丝产量为P,粗面型内质网含量为2N时,蚕丝产量为1.5P;粗面型内质网含量为3N时,蚕丝产量为2P。研究结果表明,凡高产品种,丝腺细胞中粗面型内质网特别发达,以上事实说明
A.蛋白质在粗面型内质网上合成
B.蛋白质在核糖体里合成
C.粗面型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加工、分泌有关
D.高尔基体与蛋白质分泌有关
48.工矿企业常见的职业病——硅肺的病因是:当肺吸人硅尘(Si02)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由于吞噬细胞功能受阻,而使肺功能损伤的细胞器是
A.高尔基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溶酶体
49.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含有叶绿素
B.能发生碱基配对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C.吞噬细胞与肌肉细胞相比,溶酶体的含量较多
D.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3―→C6H12O6,在线粒体中则会发生C6H12O6―→丙酮酸―→CO2
50.将某动物细胞各部分结构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蛋白质(%) 脂质(%) 核酸(%)
细胞器A 67 20 微量
细胞器B 59 40 0
细胞器C 61 0 39
A..细胞器A是线粒体,其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B.细胞器B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一定与分泌蛋白质的分泌和加工有关
C.细胞器C中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羧基和氨基
D.蓝藻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A和C
二.非选择题
51.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图示部分细胞结构和多种蛋白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蛋白质与细胞间的相互粘连有关,所以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常用________处理组织碎块,使细胞分散开。
(2)B蛋白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如果转运过程需ATP供能,则转运方式称为________,若转运过程不消耗ATP,则转运方式称为________,能量来自于所转运物质________形成的势能。
(3)C蛋白只能与特定分子结合,结合后使蛋白质的________发生变化,像“分子开关”一样,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变化,是细胞膜完成________功能的分子基础。
(4)E蛋白具有催化功能,因其只能与________结合,所以E蛋白的功能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5)F蛋白的功能是与DNA分子的某一部位结合,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分子,F蛋白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52.将水稻和番茄分别培养在相同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实验结束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下图表示实验结束后培养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占开始时的浓度的百分比。分析此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结果能说明的问题有①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____________;②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________(填“是”或“不是”)同一过程。
(2)从图中可以看出培养液中有些离子的浓度比培养前还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如图甲表示细胞内某种物质的合成和转运过程,图乙表示几种膜结构表面积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C物质是蛋白质,则结构A是________,其形成与________(结构)有关,C物质形成的方式是________。
(2)C、D代表由细胞内有关结构合成的物质,下列物质中属于C、D类物质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a.呼吸酶 b.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
c.胰岛素 d.血红蛋白
54.为了解决梨(丰水)、梨(新高)、苹果(富士)、苹果(新红星)四种果树人工授粉时授粉量控制的问题,并验证硼元素对上述品种花粉萌发的作用,技术人员进行了测定各品种花粉萌发率的实验。
材料用具:分别取自梨(丰水)、梨(新高)、苹果(富士)、苹果(新红星)四种果树的新鲜花粒若干;分别装有培养基A(1%琼脂+10%蔗糖+0.01%硼酸)和培养基B(1%琼脂+10%蔗糖)的培养皿若干;显微镜;棉签。
写出实验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某课题小组为探究甲图细胞壁的化学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糖类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物质,且二者单独检验时互不干扰)
①将细菌细胞粉碎后,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得到细菌细胞壁。
②将细菌细胞壁分成两等份,编号为A、B。
③取A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并加热;取B加双缩脲试剂,摇匀。
④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a现象: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现象: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现象: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现象: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2、答案 (1)选择性 不是 (2)植物吸收水分的相对速率比吸收该离子的相对速率快,使培养液中该离子的浓度升高
53、【答案】 (1)核糖体 核仁 脱水缩合 (2)abd c 
54、【答案】 实验步骤:(1)取4种果树等量的花粉,各分为2等份,分别用棉签均匀地涂在装有A、B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并做标记 (2)将各培养皿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相同的时间 (3)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记录100粒花粉中萌发花粉的数量 结论:(1)硼元素促进花粉管萌发 (2)梨(新高)的萌发率低,人工授粉时需要加大授粉量寺前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30×2=60分)
1、明成祖朱棣,不仅开拓了辽阔的大明疆域,建立了赫赫武功,而且成功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盛世”。但后来的封建史学家仍以“篡位”视之,主要源于他的行为
A、破坏了分封制 B、不符合古代宗法制
C、是以武力夺取帝位的 D、损害了封建史家的利益
2、《礼记 礼运》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文中的“制度”是指
A.礼仪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井田制
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说明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
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
4、公元前651年,齐国国君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在盟辞中,有“诛不孝、无得更易太子、不许以妾为嫡妻、不得私自分封国邑”等条文。这件史实不能说明
A.当时社会发生着重大变革 B.当时宗法制受到破坏
C.需要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D.要求妻妾平等维护家庭秩序
5、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A.宗法制得以恢复 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C.分封制被彻底取消 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
6、2010年,北京大学率先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以此来招收一些“特殊”人才。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与古代哪一选官制度相似
A.征辟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察举制
7、下列中枢机构的出现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8、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兵部尽速调兵迎敌; 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一现象发生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0、某次考古活动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刻“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得出的历史信息不符合史实的是
A.“乱世”与“分土建邦”有着直接的内在因果关系
B秦始皇兼并天下,建立起统一的封建王朝
C.“家天下”结束了乱世,彻底消除了由分土建邦带来的割据混乱
D.这块刻石的出现最早不会早于秦代
11、“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汉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自由地理环境左右
12、英国史学家约翰在谈到古希腊政治文明时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以下关于古希腊政治文明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近代英国的制度创新借鉴了古希腊的政体形式
C.主权在民是古希腊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基本特征
D.古希腊雅典民主选举原则成为现代民主政治的运作方式
13、《雅典政制》有这样的确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以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吕锡马库斯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的人)的绰号。这一记载侧面反映了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C.最高的行政机关 D.最高的立法机关
14、《十二铜表法》中,设有“获得物占有权法”,其一是“占有时效为两年,其他一切物品则为一年”,其二是“不愿意确定丈夫对自己有支配权的妇女,每年应离开其家三夜,因而中断占有的一年时效。”下列各项对材料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强调了物品所有者对物品的占有权
B.强调了妇女在社会活动中的独立自主地位
C.突出了物品的所有权及归属的理念
D.是奴隶制度在意识、观念上的表现
15、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罗马法
A.主张无证据不定罪 B.主张重罪轻罚
C.还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 D.维护贵族利益
16、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7、中新网报道,日本大地震后,英国女王闻讯十分震惊,特别向日本天皇表达哀悼。英国政府随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向日本提供人道援助。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一项
A.英国女王今天仍可左右政府行为
B.英国女王履行了国家元首的职责
C.英国政府是英国国家的实际决策机构
D.英国女王的哀悼只是个人行为,与国家无关
18、2011年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A.卡梅伦所在执政党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
B.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
C.英国国王的态度 D.在野党——工党的态度
19、2011年8月15日,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抵京履新。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行政部、院、署等机关首长,以及其他数百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的产生方式是
A.人民选举产生 B.总统任命产生
C.国会选举产生 D.各州候选人竞选产生
20、2011年5月20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90票对6票的压倒性表决结果,否决了奥巴马政府用于关闭关塔那摩监狱的拨款提案。这是民主党占据绝对优势的新一届国会首次与奥巴马政府出现重大政治分歧。这表明
A.美国总统要对国会负责 B.美国总统由国会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
C.美国国会对总统有制约作用 D.美国国会拥有最高权力
2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威尔逊带着他已宣布的战后和平计划出席了巴黎和会,但他带回美国的包括国联盟约在内的凡尔赛和约遭到了参议员否决,威尔逊试图建立‘战后国际秩序’的努力以失败告终。”这说明在美国:①国会的权力高于总统 ②国会对于总统的行为有制约作用③总统与外国缔结的条约需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 ④总统没有权力与外国缔结条约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22、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说:“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就美国1787年宪法看,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A.中央集权与分权制衡 B.联邦制与民主共和
C.邦联制与分权制衡 D.邦联制与民主共和
23、1877年3月,《社会和宗教卫报》透露了君主派的杀机:“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宪法放在眼里….麦克马洪元帅正在等待宣布结束(共和制)试验的时机…..以后,他再也不许(共和派)越雷池一步了。”这种情况最终并没有出现,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法国共和派力量的壮大 B.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人民不断斗争的结果
24、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充分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B.“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C.“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D.“皇帝是国家元首”
25、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
A.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B.统治者强烈主张国家统一
C.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 D.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26、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与空白a、b、c、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A.鸦片走私、民族危机、出超、入超
B.开埠通商、民族危机、宗主国、殖民地
C.开埠通商、自然经济解体、商品倾销、原料出口
D.鸦片走私、财政危机、入超、出超
27、《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中国被迫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发生的变化有:①外国商船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②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③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④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8、英国曼彻斯特的工厂主曾浪漫地想着:“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然而鸦片战争10年后一个叫米契尔的英国人在中国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在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9/10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上述材料不能反映
A.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
B.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
C.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
D.英国由此展开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29、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人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争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
B.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C.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
D.听说有的青年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30、斯塔夫里 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二、非选择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三: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叉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己。
——《朱子语类》
材料四:军机处能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l《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我国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4分)
(2)依据材料二、三,回答秦朝和唐朝为建立和完善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哪些措施 (6分)
(3)依据材料四,回答清朝设置军机处产生的重要影响。(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2分)
32、责任内阁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种政体形式,为资本主义国家所普遍采用。中国古代也曾出现过内阁,但与西方的内阁在性质上截然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的教训,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将全国军政大权独揽自己手中。为处理政务,明成祖时期正式设立内阁,命今解缙等人并值文渊阁,参预机务,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材料二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原则主要有:
(1)内阁需得到议会多数的支持,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2)议会有权倒阁… … (4)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总辞职… … 重新举行议会大选,由新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
——摘自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一
(1)中国古代丞相制度始于什么朝代?(2分)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内阁的职能是什么?( 2 分)
(2)1689 年,为限制王权,英国通过了什么法案?( 2 分)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内阁对谁负责?( 2 分)
(3)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有何本质区别?( 4 分)
33、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 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4分)
(2)1870 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4分)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 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2分)
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1—5:BC D D B 6—10: D B C C C 11—15: A D B B C
16—20: B B B B C 21—25: C A B D C 26-30 D B D DA
32、(1)时间:秦朝(2分)职能:参预政务,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2 分)
(2)《权利法案》 (12分)对议会负责(2 分)
(3)明朝内阁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强化的产物,(2分)英国内阁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种政体形式。(2分)寺前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本试题共分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用2B铅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用0.5mm黑色墨水笔完成在答题纸上。
请考生在作答第6-10及61-65小题时,按下列方法涂卡:如选A、B、C、D则涂对应选项;选E涂AB,选F涂AC,选G涂AD
第一卷(两部分,满分95分)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应用(共四节,满分55分)
第一节:语音知识(共五小题,满分5分)
从每小题的A、B、C、D 四个选项中,找出其划线部分与所给单词的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选项涂黑。
1. abroad
A. altitude B. ancient C. balloon D. behalf
2 . accept
A. absent B. address C. appreciate D. between
3. character
A. charge B. chemical C. church D. branch
4. already
A. breath B. beneath C. beat D. breathe
5. center
A. accident B. basic C. carpet D. camera
第二节 情景对话 (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根据对话情景和内容,从对话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每一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选项中有两个为多余选项。
(Alice advises(劝告)Bill to read English every day and agrees to help him ...)
A:Why don 't you look happy ?
B:Because I have a lot of trouble with my English.I can hardly pass the exam every time. 6
A:Don 't worry. 7
B:No,I only read English before the exam.
A:Ah,that's it.If you want to study it well,you must practise it every day. 8
B:I'll take your advice and try to practise reading English every day. 9
A:All right.I'd like to.But in fact I still have some trouble with English,too. 10
A.Will you help me with it?
B.Let's help each other.
C.I'll try my best to learn it well.
D.How do you like English?
E.I really don 't know what to do.
F.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G.Do you read English?
第三节 语法和词汇填空(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满分15 分)
从每小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将答题卡上该选项涂黑。
11. Turn on the television or open a magazine and you ________ advertisements showing happy families.
A. will often see B. often see
C. are often seeing D. have often seen
12. You ____ television. Why not do something more active
A. always watch B. are always watching
C. have always watched D. have always been watching
13 . —Bob has gone to California.
—Oh, can you tell me when he
A. has left B. left C. is leaving D. would leave
14. . Tom in the library every night over the last three months.
A. works B. worked C. have been working D. had been working
15. . I'll go to the library as soon as I finish what I .
A. was doing B. am doing C. have done D. had been doing
16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ousands of films all over the word.
A .have produced B. have been produced
C. are producing D. are being produced
17.-----Tommy is planning to buy a car.
----I know .By next month ,he______ enough for a used one.
A. saves B .saved
C. will save D. will have saved
18 In 1942 Columbus_______ on the of the Bahama islands, but he mistook it for an island off India.
A. lands B. landed C. has landed D. had landed
19. This coastal area a national wildlife reserve last year.
A. names B. named C. is named D. was named 20. She was surprised to find the fridge empty; the child _____ everything!
A. had been eating B. had eaten
C. have eaten D. have been eating
21. This time next week I’ll be on vacation .Probably I ________ on the beach.
A. am lying B. have lain C. will have lain D. will be lying
22. —Has Sam finished his homework today
—I have no idea. He ________ it this morning.
A. did B. has done C. was doing D. had done
23. We ________ to go skiing tomorrow,but there’s no snow,so we’ll just stay home instead。
A. are going B. were going C. will go D. would go
24 Every year, the coal workers their lungs X-rayed to ensure their health.
A. are having B. have had C. have D. had had
25. I ________ while reading the English textbook. Luckily, my roommate woke me up in time!
A. had fallen asleep B. have fallen asleep
C. fell asleep D. fall asleep
第四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26—4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s a child, I was truly afraid of the dark and of getting lost; these fears were very real and caused me some uncomfortable moments.
Maybe it was the strange 26 things looked and sounded in my familiar room at night that 27 me so much. There was never total 28 , but a streetlight or passing car lights 29 clothes hung over a chair take on(呈现) the 30 of a wild animal. Out of the corner of my 31 , I saw the curtains seem to move when there was no 32 . A tiny sound in the floor would seem a hundred times louder than in the daylight. My 33 would run wild, and my heart would beat fast. I would 34 very still so that the “enemy” would not discover me.
Another of my childhood fears was that I would get lost, 35 on the way home from school. Every morning I got on the school bus right near my home .That was no 36 . After school, 37 , when all the buses were 38 up along the street, I was afraid that I’d get on the wrong one and be taken to some 39 neighborhood. On school or family trips to a park or a museum, I wouldn’t let the leaders out of my 40 .
Perhaps one of the worst fears 41 all I had as a child was that of not being liked or 42 by others. Being popular was so important to me 43 , and the fear of not being liked was a 44 one.
One of the processes(过程) of growing up is being able to 45 and overcome(克服) our fears. Understanding the things that frightened us as children helps us achieve greater success later in life.
26. A. way B. time C. place D. reason
27. A. wounded B. destroyed C. surprised D. frightened
28. A. quietness B. darkness C. emptiness D. loneliness
29. A. got B. forced C. made D. caused
30. A. spirit B. height C. body D. shape
31. A. eye B. window C. mouth D. door
32. A. breath B. wind C. air D. sound
33. A. belief B. feeling C. imagination D. doubt
34. A. lay B. hide C. rest D. lie
35. A. especially B. simply C. probably D. directly
36. A. discussion B. problem C. joke D. matter
37. A. however B. yet C. although D. still
38. A. called B. backed C. lined D. packed
39. A. old B. crowded C. poor D. unfamiliar
40. A. sight B. mind C. order D. task
41. A. above B. in C. of D. at
42. A. protected B. guided C. believed D. accepted
43. A. then B. there C. once D. anyway
44. A. strict B. powerful C. heavy D. right
45. A. form B. remember C. recognize D. recover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第一节(共15小题,满分30分)
阅读下列四篇短文,从每小题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I have been a student at Bentley College in Waltham for some time now, so I have a lot of experience and know how things work at Bentley. As a freshman(新生)at Bentley College you will be living in the Tree Dorms, Slade Hall or Miller Hall. I would highly suggest that you choose to live in the Tree Dorms because this is where most fresh-men are going to be living. There will be a lot of activities going on in the building and you will meet lots of people. Slade Hall is next to the parking lot and not far from the Tree Dorms, so that would be your second choice. As Miller Hall is small and far away, it would be my last choice for freshmen housing. If Bentley offers you the chance to live with second or third year students you’d better refuse their offer and live with freshmen. Living with your classmates will make the transition (过渡) into college life a lot easier.
As a freshman your classes should be easy. After freshman year your classes will become a lot more difficult, so I advise that you get down to business early in the first year. There are two very easy things you can do to increase your knowledge as a freshman. The first is to just go to class and the second is to always do your homework. I also highly advise that you do it on your own and try to stay disciplined. It is too easy to put your homework away and then get really behind and not be able to learn everything before a mid-term or final exam.
46. The author advises freshmen to live in the Tree Dorms because ___________.
A. it is across the parking lot from Slade Hall
B. it is small and quite far away from the playground
C. there are many second and third year students there
D. there are many freshmen and more activities
47. Where is Slade Hall
A. Near Miller Hall. B. Far from Tree Dorms.
C. Beside the car park. D. Near the classrooms.
48.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how can freshmen improve knowledge
A. Remember to do homework by discussing it with others.
B. Finish homework and go to class every day.
C. Try to spend more time in the library.
D. Be able to learn something before a mid-term or final exam.
49. The author writes the passage to ___________.
A. tell new students how to get used to college life
B. tell new students about their teachers and dormitory
C. sho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llege and high school
D. tell readers about some funny things at Bentley College
B
King's College Summer School
King's College Summer School is an annual( 每年的) training program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t all levels who want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Courses are given by the teachers of King's College and other colleges in New York. Trips to museums and culture centers are also organized. This year's summer school will be from July 25 to August 15.
More information is as follows:
Application (申请) dateStudents in New York should send their applications before July 18, 2012.Students of other cities should send their applications before July 16, 2012Foreign students should send their applications before July 10, 2012 CoursesEnglish Language Spoken English: 22 hoursReading and Writing: 10 hoursAmerican History: 16 hoursAmerican Culture: 16 hours
StepsA letter of self-introductionA letter of recommendation(推荐)﹡ The letters should be written in English with all the necessary information. CostDaily lessons: $200Sports and activities: $100Travels: $200Hotel service: $400﹡You may choose to live with your friends or relatives in the same city.
Please write to:Thompson, Sanders1026 King' s StreetNew York, NY 10016, USAE-mail: KC-Summer-School@ yahoo, com
50. You can most probably read the text in ________.
A. a newspaper B. a travel guide
C. a textbook D. a telephone book
5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King' s College Summer School
A. Only top students can take part in the program.
B. King' s College Summer School is run every other year.
C. Visits to museums and culture centers are part of the program.
D. Only the teachers of King' s College give courses.
52. If you are to live with your relatives in New York, you will have to pay the school __
A. $200 B. $400 C. $500 D. $900
53. What information can you get from the text
A. The program will last two months.
B. You can write to Thompson only in English.
C. As a Chinese student, you can send your application on July 14, 2012
D. You can get in touch with the school by e-mail or by telephone.
C
His first successful fight was for the equal rights of black people in South Africa. Then, as the first black president, he fought to unite the country and organize the government. Now Nelson Mandela has set his sights on a new enemy, AIDS.
On March 19 the 82-year-old, former president, hosted his second AIDS-awareness concert. He warned that 25 million people in Africa were already infected with the fatal disease.
Mandela was born in a small village in South Africa in 1918. He was adopted by the chief of his tribe and could have been a chief himself and lived a happy country life.
But he refused to be a chief when his people lived under racial discrimination(歧视). He decided to fight for equal rights for all the people in South Africa. Before 1990, under the country’s Racial Segregation Law, colored and white people lived separately. Black people were treated unfairly even when taking a bus. Blacks had to stand at the back of the bus to make room for white people even when there were only a few of them on board.
For his opposition to the system, Mandela was arrested and spent 27 years in prison. He was freed in 1990 and became the president of the country after the first election were held in which everyone could vote.
Mandela was not only a political fighter who attacked with speeches. He was also a trained boxer and fought in the ring when he was young.
“Although I did not enjoy the violence of boxing, I was interested in how one moved one’s body to protect oneself, how one used a strategy both to attack and retreat”, he wrote in his autobiography.
As a skillful fighter, he chose music as his weapon against AIDS. He hopes to win another victory against AIDS.
54. When was Mandela arrested
A. In 1963 B. In 1990
C. When he refused to be a chief D. When he became the president
55. Nelson Mandela succeeded in doing the following except _______.
A. winning the equal rights for the black people in South Africa
B. Uniting South Africa
C. organizing a government in South Africa
D. controlling the spread of AIDS
56. If Nelson Mandela hadn’t fought against racial discrimination, he_______.
A. could have been the president of South Africa
B. could still have lived a happy life
C. could have been in a difficult situation
D. would have been an excellent boxer
5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n best describe the life of Nelson Mandela
A . struggle is his life
B. sports make his fame
C. fight for equal rights
D. a great fighter against government.
D
It's great fun to explore (探索) new places—it feels like an adventure, even when you know you're not the first to have been there. But make sure not to get lost or waste time going round in circles.
● Do the map reading if you're being driven somewhere. It'll be easier if you keep turning the map so it follows the direction you' re traveling in. Keep looking ahead so that you can give the driver lots of warning before having to make a turn, or you'll have to move to the back seat.
● Get a group of friends together and go exploring. You'll need a good map, a compass (指南针), a raincoat, a cell phone to call for help in case you get lost, and a bit of spare cash for emergencies (应急现金). Tell someone where you're going before you set out and let them know what time you expect to be back. The test is in not getting lost, not in seeing how fast you can go, so always stick together, waiting for slower friends to catch up.
● See if your school or a club organizes orienteering activities, in which you need a map and a compass to find your way. This can be done as a sport, with teams trying to find the way from A to B (and B to C, etc. ) in the fastest time, or simply as a spare-time activity. Either way, it's not only good fun, but a great way to keep fit.
58. Sitting beside the driver, you should ________.
A. direct the driver when necessary
B. look ahead to see where there's a turn
C. move to the back seat if feeling uncomfortable
D. keep looking at the map to find a place to go to
59. Why do you need to tell someone your exploration plan before setting out
A. To get information when in danger.
B. To be saved in case of an accident.
C. To share the fun with him/her in exploration.
D. To tell him/her what's going on with the group members.
60. Orienteering activities can ________.
A. make people work fast B. help people stay healthy
C. help people organize other activities
D. make people get prepared for sports
第二节(共5小题,满分10分)
根据文章内容,从方框A-F选项中,选出每一段的小题或能概括主题思想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一项为多余选项。
A. The Introduction of Paris
B. The Culture of Paris
C. The Population Growth in Paris
D. The Production of Paris
E. The Education in Paris
F. The Industries in Paris
61.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is, the capital and the largest city of the country, is in north central France. The Paris metropolitan area contains nearly 20% of the nation’s population and is the economic, cultural, and political center of France. The French government have historically favored the city as the site for all decision making, thus powerfully attracting nearly all of the nation’s activities.
62.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is has grown steadily since it was chosen as the national capital in the late 10th century.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 great number of people moved to the city from the country during the 19th century. The migration was especially stimulat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railroads, which provided easy access to the capital. After World War II more and more immigrants arrived.
63.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city is the centralized(中央集权) control point of most national radio and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It is a place of publication of the most prestigious(有威望的)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and an international book publishing center. With more than 100 museums, Paris has truly one of the greatest concentrations of art treasures in the world. The Louvre, opened as a museum in 1793, is one of the largest museums in the world.
64.___________________
In the late 1980s about 4.1 million pupils annually attended about 47,000 elementary schools. In addition, about 5.4 million students attended some 11,200 secondary schools. Approximately 1.2 million students were enrolled(录取) annually at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France in the late 1980s. French centers of learning have served as academic models throughout the world.
65.___________________
Paris is the leading industrial center of France, with about one quarter of the nation’s manufacturing concentrated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Industries of consumers goods have always been drawn to Paris by the enormous market of the big population; and modern, high-technology industries also have become numerous since World War II. Chief manufactures are machinery, automobiles, chemicals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第三部分:写作(共三节,满分55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
根据下列各句句意和空白之后的汉语提示词,在答题卡指定区域的横线上写出对应单词的正确形式,每空只写一词。
66. Two boys climbed into the app1e tree and shook the ________(树枝) so that the fruit fell down.
67.Sarah's brother ____________(道歉) publicly to me for his mistake.
68. He has ________(总共) collected 1020 stamps
69 The meeting lasted for a whole day but no ________(协定)was reached.
70. Don’t worry about the tickets . The concert will be ___________(广播) live on TV and radio .
71. She always _____________(羡慕) him for his success in business.
72. We've been kept ____________ (醒着)all night by the noise.
73. From his ________(口音). We can know that he’s from Beijing.
74. He is _______(争论) with his mother about the matter.
75.The medicine is very ______(苦),so he couldn’t take it.
第二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此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修改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其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 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十一处起)不计分。
A man was driving on the road.Sudden his car stopped.He got out of the car tried to find out the trouble.“It’s the motor.” said voice behind him.He was surprising and turned around.
And he saw only an old horse.“Did you say something ” he asked.“ I said you should check yours motor,” the horse replied.The man rushed to the nearest house.With a very excited voice, he told the farmer that what had happened.The farmer, however, showed no sign of excitement.He explained , “He didn’t know anything about cars.He can only repeat what I often say.”
第三节 书面表达(共30分)
假如你热衷集邮,但家长并不支持,于是你向一个学生心声的专栏写信咨询解决的办法。内容包括:
1.你的意见:(1)增长知识;(2)减压;(3)挣钱。
2.家长意见:(1)浪费钱;(2)占了学习时间。
注意:1. 开头和结尾已给出
2. 可适当添加细节使上下文连贯。
3. 词数100词左右。
Dear Sir,
I’m a Grade-Two student in a senior high schoo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don’t want to argue with them any more. Could you help me out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
A Worried Reader寺前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1、某地图沿赤道3个经度的长度为33.3cm,该图的比例尺为
A、1∶100,000 B、1∶300,000
C、1∶1,000,000 D、1∶3,000,000
2、甲地位置40 S、120 E,乙地位置40 N、20 W,甲地在乙地的
A、东北方 B、西南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
3、若不考虑地形起伏,某人从赤道出发,依次朝正东、正南、正西、正北走100千米,最后此人位于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西北 D.出发点以东
4、从甲地(80°E,70°N)到乙地(150°E,70°N),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向正东方向走
B.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C.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走
5、某军舰在东经160°,北纬27°的海面上,沿着160°经线向北发射导弹,射程为300千米,落弹点将在
A.东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B.东半球的低纬度地区
C.西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D.西半球的低纬度地区
6、下列四图等高距相等,那么图中坡度最陡的是
7、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8.关于下图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村在b村的西南方
B.c、d两条小河画得都正确
C.e处用水方便,宜建造纸厂
D.从a村到b村规划的公路不应走直线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9~11题。
9.靠近水源、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居民点最容易发展成城镇
B.站在M山顶可以通视图中的所有居民点
C.图中河流干流从西北流向东南
D.由⑤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忽上忽下较耗体力
11.⑤居民点到M山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368 m
B.488 m
C.678 m D.708 m
12.右侧的地形剖面图乙是根据等高线剖面图甲中的哪一条剖面线绘制的
A、AB   B、CD  C、EF  D、GH
13. 2007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像。这是人类首次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  )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19时整成功升空。下图为飞控大厅大屏幕上显示嫦娥二号打开发动机开始制动。读图回答14~15题。
14.有关材料中所呈现天体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
B.包括三级天体系统
C.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D.“嫦娥二号”奔月途中,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15.有关“嫦娥二号”卫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在奔月征途中,能量主要来自太阳
B.其在奔月征途中,可能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
C.奔月途中其属于天体
D.其将在月球上探寻到存在生命的证据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16~17题。
16.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A.海拔高度 B.电网供电
C.阴晴状况 D.交通流量
17.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A.拉萨 B.重庆 C.大庆 D.海口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18~19题。
18.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③运动物体偏向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9.图中P地
A.位于晨线上 B.位于昏线上
C.当地时间6时日出 D.当地时间8时日出
20.右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岸堤是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下面右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21~22题。
21.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察到右图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2.从a到b的方向是
A.向东 B.先西南后西北
C.向西 D.先东南后东北
23、下面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图形,斜线部分是3月21日,表示武汉3月22日5时的应是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下图),回答24~26题
24.图中a、b、c、d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A.a B.b C.c D.d
25.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
A.a、c、b、d B.a、b、c、d
C.d、c、b、a D.c、d、a、b
26.当c地昼最长时
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
C.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D.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27.3月21日6时整,甲地(40°N,45°E)正好日出。此时一艘轮船航行于太平洋上。经过10分钟后,该轮船越过了日界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可能是
A.3月21日14时50分 B.3月21日15时10分
C.3月22日15时10分 D.3月22日14时50分
28.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据国外媒体报道,2012 年太阳将进入新一轮活动高潮期。美国科学家担心,人类对将可能发生的太阳风暴准备不足。据此回答29~30题。
29. 若 2012 年为太阳新一轮活动高潮期,则下一次太阳活动高潮期可能出现在
A. 2019 年 B.2023 年 C.2112 年 D.2123 年
30.下列地球现象和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A.高频无线电波突然衰减
B.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C.最近几年全球各地气候异常
D.存在液态水
二、综合题(40分)
31、读右图, 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河流干流流向是____________。(2分)
(2)图中河流上游段①及四大支流②③④⑤画法错误的是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该地拟建一水库,请选出大坝坝址,以“//”为图例在图中画。筑坝前,A、B两个村庄中___村需搬迁(4分)
32、读经纬网图(右上图),回答(10分)
(1)甲、乙两图所覆盖的实际面积较大的是 (2分)
(2)写出A地的经纬度 ;A在B的 方向(4分)
(3)当A地的地方时为6月22日3时10分时,B地是6月 日 时 分,此时B地是 (白昼或黑夜)(4分)
33.读下图(图中ABC为昏线,且与极圈相切),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此时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3分)
(2)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2分)
(3)此时,________经线和________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新旧日期范围之比为______。(3分)
(4)在乙图上完成日照图。(画出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2分)
34.右图为西半球侧视图,若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若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北半球正处于________季。(2分)
(2)此时晨昏圈的位置是__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晨线,________是昏线。(3分)
(3)此时,图中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C点的昼长是________小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3分)
(4)将该图利用左上图转换为昼夜各半的侧视图,并标出晨线或昏线的经度。(2分)
答题卡
31.
(1)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
________ (4分)
32.
(1)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分)
(3)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4分)
33.
(1)______ ______ ______(3分)
(2)______(2分)
(3)______ ______ ______(3分)
(4)(2分)
34.
(1)______ ______ (2分)
(2)______ ______ ______(3分)
(3)______ ______ ______(3分)
(4)(2分)
答案寺前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数学(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集合,则集合的子集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已知M,N为集合I的非空真子集,且M、N不相等,若N∩ IM= ,则M∪N=(  )
A.M B.N C.I D.
3.下列函数中,在区间上是增函数的是( )
A. B. C. D.
4.不等式x2+ax+4<0的解集不是空集,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4≤a≤4 B.-4C.a≥4或a≤-4 D.a<-4或a>4
5.在R上定义运算⊙:a⊙b=ab+2a+b,则满足x⊙(x-2)<0的实数x的取值范围为(  )
A.(0,2) B.(-2,1)
C.(-∞,-2)∪(1,+∞) D.(-1,2)
6.已知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则的范围是( )
A. B. C. D.
7.函数,则下列坐标表示的点一定在函数f(x)图象上的是( )
A. B. C. D.
8.下列四个命题:(1)函数在时是增函数,也是增函数,所以是增函数;(2)若函数与轴没有交点,则且;(3) 的递增区间为;(4) 和表示相等函数。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B. C. D.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B.“”与“ ”不等价
C.“,则全为”的逆否命题是“若全不为, 则”
D.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10.设,则是 的( )
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1.若偶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则下列关系式中成立的是( )
A. B.
C. D.
12.设函数f(x)=则不等式f(x)>f(1)的解集是(  )
A.(-3,1)∪(3,+∞) B.(-3,1)∪(2,+∞)
C.(-1,1)∪(3,+∞) D.(-∞,-3)∪(1,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函数的定义域为 . (用区间表示)
14.“△中,若,则都是锐角”的否命题为 ;
15. 已知,且=10,那么等于________.
16.a<0时,不等式x2-2ax-3a2<0的解集是________.
17.若不等式a<2x-x2对于任意的x∈[-2,3]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18.如果函数f(x)的定义域为R,对于m, n∈R,恒有f(m+n)=f(m)+f(n)-6,且f(-1)是不大于5的正整数,当x>-1时,f(x)>0.那么具有这种性质的函数f(x)= .(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函数即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12分)已知p:方程x2+mx+1=0有两个不相等的负根;q:方程4x2+4(m-2)x+1=0无实根.若p或q为真,p且q为假,求m的取值范围.
20.(12分)、已知集合A={x|x2-3x-10≤0},B={x|m+1≤x≤2m-1},若A∪B=A,求出实数m的取值范围。
21(16分).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是奇函数;
(2)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减;
(3)求的取值范围。
22(20分).设集合A为函数y=ln(-x2-2x+8)的定义域,集合B为函数y=x+的值域,集合C为不等式(ax-)(x+4)≤0的解集.
(1)求A∩B;
(2)若C RA,求a的取值范围.
高三数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理)
19、解:若方程x2+mx+1=0有两个不相等的负根,则解得m>2,即p:m>2.
若方程4x2+4(m-2)x+1=0无实根,则Δ=16(m-2)2-16=16(m2-4m+3)<0,解得1解得m≥3或120(12分)、解:m≤3
21.解:,则,
22、解:(1)由-x2-2x+8>0,解得A=(-4,2),
又y=x+=(x+1)+-1,
所以B=(-∞,-3]∪ [1,+∞).
所以A∩B=(-4,-3]∪[1,2).
(2)因为 RA=(-∞,-4]∪[2,+∞).
由(x+4)≤0,知a≠0.
①当a>0时,由(x+4)≤0,得C=,不满足C R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