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一语文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12分)
1. 阅读下面某位学生学完必修四后所写的“学后感”,回答问题。(4分)
①运用体验方式学习本册教材,我们获得了许多独特的阅读经验和审美感受。②通过吟咏讽诵,勾通自己和诗人的心灵,感受到了“诗从肺腑出”的情韵之美。③走进语言现场,“在演讲厅”里演说,“我有一个梦想”的慷慨激昂的声音至今回想在耳边。④改编、表演课本剧《雷雨》、《辛德勒名单》,更加深刻地品尝到了人性的复杂。……⑤我们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1)请找出并改正上面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2分)
答: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上面文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并订正。(2分)
答:__________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按照要求,回答问题。(4分)
(1)请分别指出《家》、《雷雨》中寄寓了作者理想的一个人物。(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部作品中,鸣凤之死、四凤之死的原因是什么?请任选一个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分)
(1)请说说下面这则“冷幽默”的言外之意。(2分)
话说沙尘暴漂洋过海吹到美国,一位老人走上街头,张开双手,45度仰望天空,泪流满面,深呼吸,激动地说:60年了,60年了,终于闻到家乡的泥土味了。
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非常火爆,网友“漂在北京”在微博上说:“看着屏幕上的家乡毛豆腐,我的泪水和着口水一起流了下来。”请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跟帖劝慰。(2分)
跟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14分)
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神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
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
“喝这个吧!”罗班·普斯潘叫喊着,把一块在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脸上,“拿去吧,恶汉!算我欠你的情哪!”
有个妇人把一块石子向他头上扔去;“这是给你在黑夜里用那些倒霉的钟惊醒我们的教训!”
“喂,小子!”一个跛脚使劲拄着拐杖走到他跟前喊道,“你还在圣母院塔顶上咒骂我们不?”
“这只碗给你去喝水!”一个男人把一个破瓦罐向他的胸脯扔去,“我老婆就是因为看见你从她面前走过,才生下了一个两个脑袋的娃娃!”
“我的母猫生下了一只六只脚的小猫!”一个老妇把一块瓦片向他头上扔去,尖声嚷道。
“给水喝!”伽西莫多喘息着喊了第三遍。
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
伽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他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希米亚姑娘呀。他模糊地意识到正是因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这里受惩罚的呢。何况这种事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算稀罕,他不是由于不幸耳聋,又由于被一个聋法官审问,才受到了惩处的吗?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像别人一样来打他的。
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了石级,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他真想把刑台打个粉碎,假若他的独眼能够发出雷电,那波希米亚姑娘一定会给雷电击毙,上不了刑台啦。
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
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这时他竟忘记要喝水了,那埃及姑娘不耐烦地扁了扁小嘴,微笑着把水倒在伽西莫多张着的嘴里,他一口气喝着,他显然是渴到极点了。
喝完水,那可怜人便伸出黑黑的嘴,无疑是想吻一吻那帮助了他的美丽的小手。但那姑娘有些疑惑,想起了前一晚那件未遂的暴行,便像小孩害怕被野兽咬着似的,惊恐地把手缩回去了。
于是那可怜的聋子用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她。
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
(选自雨果《巴黎圣母院》)
4.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①跛脚( ) ②犄角( ) ③脸颊( )
5. 阅读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结合作品回答问题。(4分)
(1)伽西莫多为什么会流泪?(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为什么写爱斯梅拉达的“惊恐”?请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表现人性是这篇小说的重要特点。选文中有哪几组对比,请分别列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有人认为结尾处观众拍手叫好,态度变化太快,情节设计得不好。对此你怎么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13分)
(一)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季氏将伐颛臾》)
(二)
“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岂徒孔子知之,冉有亦知之,即季孙亦未尝不知之。探其意中所怀挟者而告之曰,吾恐在此不在彼,亦因其所惧者而惧之也。季孙之忧,自在萧墙而其欲则在颛臾知忧不在此而曰忧是以为君子之所疾。
(选自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七)
8.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
B.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就:担任
C. 既来之,则安之 安:使……安定
D. 岂徒孔子知之 徒:只是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B.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襟三江而带五湖
C.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D. 冉有亦知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 请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限3处)(3分)
自 在 萧 墙 而 其 欲 则 在 颛 臾 知 忧 不 在 此 而 曰 忧 是 以 为 君 子 之 所 疾。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因其所惧者而惧之也”中两个“惧”的内涵分别是什么?结合两段选文简要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8分)
1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谒金门 送康伯桧
张元
清光溢,影转画檐凉入。风露一天星斗湿,无云天更碧。
满引送君何惜,记取吾曹今夕。目断秋江君到日,潮来风正急。
(1)词上片描绘的环境有什么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露一天星斗湿”中的“湿”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断秋江君到日,潮来风正急”句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8分)
14. 根据提示,填写名句。(8分)
(1)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梁惠王上》)
(2)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4)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5)中国古典诗词中,月是常见意象,佳句叠出:“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诗人将内心情感与月互为辉映,为我们创造了非常优美的意境。
六、(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5分)
前人把唐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历史地分成“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每一个阶段确乎有它的特色。
大约从唐代统一到唐玄宗即位以前的九十几年,是初唐时期。在这一段时间里,南朝纤巧秾丽的诗风还在影响着诗坛,但已由华靡浮艳渐趋于凝练清新;而更突出的就是由于七言诗技巧的纯熟所带来的形式上的解放,篇幅较长的乐府歌行大量涌现出来了。另外,五七言八句的律诗也在这一阶段里正式完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五律,正体现了技巧的洗练纯熟和思想感情的形象化的协调统一。稍后一点,到了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等人手里,不但五律写得情文并茂,七律也极尽清丽工整之能事了。到了盛唐,社会的急剧发展也给诗歌带来了蓬勃的气象。在这一时期,著名作家多得不胜枚举,诗歌的内容也极为广泛。五七言律诗的创作固然有更高的成就,但运用得最普遍的诗歌形式还要推七古和绝句。在这一时期的诗歌里所表现的基本倾向是这样:思想是乐观健康的,感情是奔放昂扬、无拘无碍的,情调是爽朗明快、新鲜活泼的,语言是清新流畅、深入浅出的;即使是暴露社会的黑暗面或倾吐人世间的不平,也显得那么波澜壮阔,敢怒敢言,并且带有豪迈的进取心和强烈的解放要求——这就是后人所称道的“盛唐气象”。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都出现在盛唐。此外,还有酷爱山水田园的王维、孟浩然(这一派在中唐时有韦应物和柳宗元为代表),描写边塞风光的李颀、高适、岑参(这一派在中唐时有李益为代表),以绝句擅胜场的王昌龄、王之涣……真是应有尽有,美不胜收。中唐时候,社会动乱不已,民生也日趋凋敝,因而反映民间疾苦的诗人如张籍、元稹、白居易等一时并起。他们用浅显简括的语言写出了人民内心的怨抑不平,一直为后世广大人民所爱好。而稍前于张籍、元、白的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在当时虽享有盛名,到今天看来,却不免显得平淡了。与元、白同时,还有在风格上力求新变而不免蹈于生硬艰涩境界的一派诗人—一他们是孟郊、李贺、卢仝、贾岛等,而以韩愈为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从太和以后至唐亡,诗歌又重新走上绮靡藻绘的途径,像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人的作品,正如一抹回光返照的斜阳,虽只有一刹那间的残辉,但紫雾红霞,却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凄艳的印象。而唐代诗歌就在这种美丽而无力的风格下结束了它辉煌的生命。
(选自吴小如《读(唐诗三百首)》)
15. 简要概括唐代诗歌四个阶段的风格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文中把晚唐诗歌比作“一抹回光返照的斜阳”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影响唐代诗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两处画横线的括号里的内容为什么不在中唐阶段论及?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30分)
19. 作文(任选一题)(30分)
(1)《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0到18岁的人为儿童。正处在不断走向成熟、理性年龄阶段的你,有没有意识到自己还是一个“儿童”呢?是否感受到有些宝贵的东西正与你渐去渐远?对此你有什么样的体验和感受?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2)67年前,记者爱德华·肯尼迪和16名同行同时获得二战德军投降的消息后,只有他一个人违背军方要求,对全世界发布了消息。他坚持,“真相可以等,但绝不是为了政治”。结果,他被美联社扫地出门。如今,美联社公开道歉,承认他才是对的——“当战争结束,消息就不应被控制,世界需要知道真相。”只可惜,肯尼迪永远听不到这些告白。他死于1963年的一场车祸。
读了以上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想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试题答案】
1. (1)“勾”改为“沟”,“想”改为“响”(2分)
(2)④,后半句应改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性的复杂”(2分)
2. (1)觉慧、周冲。(2分)
(2)鸣凤的死因:被逼嫁给冯乐山做姨太,不愿离开心爱的觉慧,因而投水。四凤的死因:突然发现和周萍是亲兄妹,难以接受乱伦关系,羞愧万分,误碰倒地的高压线,触电。(2分)
3. (1)环境破坏十分严重。(2分)
(2)示例:想家就“常回家看看”。(2分。修辞、内容各1分)
4. ①bǒ②jī③jiá(3分。一处1分)
5. (1)自责,感激。(2分)
(2)衬托其善良的天性。(1分)娇弱的爱斯梅拉达被其劫持过,丑陋的外貌也令她恐惧,但她却能主动送水,这是天性真善的表现。(1分)
6. 伽西莫多与爱斯梅拉达外貌的美丑对比,伽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前后态度变化的对比,爱斯梅拉达与群众的对比,群众前后态度变化的对比。(3分。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7. (1)好。善的力量是巨大的;正是这种突变产生了戏剧性效果;突出了对善的呼唤与歌颂;观众虽然愚昧,但并非恶人,易被感化。(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不好。显示了人性的易变性,反而让人对其能否持久产生怀疑;不合常情,观众变化应该有个渐进的过程;太突然,让人觉得不真实。(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8. A(责备)
9. C(连词,和、跟、同。A介词,对;介词,在。B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并且。D代词,这;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无义)
10. 自在萧墙/而其欲则在颛臾/知忧不在此而曰忧/是以为君子之所疾。(3分。一处1分)
11. (1)这是鲁国臣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2分。关键点“社稷之臣”、“何以”)
(2)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个借口的人。(2分。关键点“疾”、“为之辞”)
12. 第一个“惧”的是:祸起萧墙;第二个“惧”的是:阴谋暴露。(2分。每点1分)
13. (1)凄清、寥廓(阔远)。(2分。每点1分)
(2)形象地表现了夜露之重,也渲染了离别的伤感。(2分。每点1分)
(3)“目断秋江”实写目送友人远去时的景象(1分),“潮来风正急”是虚写(想像)友人到达时的景象(1分)。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切(担忧)之情(2分)。
14.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秋水共长天一色(3)百年多病独登台 (4)只是当时已惘然 (5)唯见江心秋月白 明月不谙离别苦 杨柳岸,晓风残月
15. ①初唐:趋于凝练清新。②盛唐:气象蓬勃。③中唐:淡与生硬艰涩并存。④晚唐:绮靡藻绘。(4分。每点1分)
16. 表现晚唐诗歌美丽而无力的风格(2分),使议论生动形象(1分)。
17. 南朝遗风,社会的发展,诗歌技巧的不断成熟,诗人的努力。(4分。每点1分)
18. 韦应物和柳宗元的山水田园诗、李益的边塞风光诗不能体现中唐诗歌或淡或生硬艰涩的特色,因此不在中唐阶段叙述;在盛唐阶段用括号补充论及,体现了盛唐山水田园诗和边塞风光诗对中唐诗歌的影响,也使读者对中唐诗歌有比较全面的理解。(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9. 略
补充细则:
1. (2)找出④,得1分:修改:把“品尝”改为“体会”、“感悟”等搭配恰当的词语都得1分。
2. (2)鸣凤之死:“不愿嫁给冯乐山做姨太,离开觉慧”即可得2分,学生如答“两人社会地位决定他们无法结合”得1分。
鸣凤之死:“乱伦败露”得1分,“触电而死”1分。
3. (1)答到“环境问题严峻”、“环境质量差”等都可。
(2)修辞手法运用恰当1分。内容只要扣“思乡”、“嘴馋”其中一项即可。
5. (1)仅答成情节表述不给分,原因表述只涉及一个方面得1分。回答与“自责”、“感动”相近如“内疚、愧疚”以及“感动”皆可得分;回答为“人性的觉醒”得1分;上述三点中每点1分,满分2分。
(2)只答出因外貌丑陋以及被劫持过而“惊恐”得1分;有分析并答出“善良”、“品德高尚”等可得2分。
6. 每点答出相关对比主体即可得分。
7. 答案相近即可。选答“好”的增加一个得分点:表现出作者浪漫主义创作特色。
9. C或D都正确。(D项前句代词,这;后句为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之”为前置代词宾语)
11. (1)“臣”。可以理解为“臣属”、“臣子”、“附属国”、“附庸国”等。
(2)“为之辞”可以理解为“找借口”、“找个托辞”。
12. 第一个“惧”答到“国家内部的忧虑”等即可。第二个“惧”从孔子的角度答到揭露阴谋之意即可。
13. (1)答“凄清”、“阔远”两个角度的同义词即可。
(2)“夜露重”、“离别的伤感”两个角度各1分;另答“想象奇特”也可得1分。
(3)虚(想象朋友到达时的“潮来风正急”景)、实(朋友走时的“目断秋江”景)的说明各1分,对朋友的关切、担忧等类似情感正确均得2分。
14. 每句1分,多、漏、错一字均不得分。
15. 盛唐风格特点答案中与其风格相近、较吻合的得1分。中唐风格仅答一个方面不得分。
16. “美丽”、“无力”、“生动形象”各得1分,表述相近即可。
17. “技巧成熟”答成“技巧纯熟”也可,“诗人的努力”答成“诗人的创新”等也可。
18. 答成“表现出盛唐诗歌对中晚唐诗歌创作风格的影响”与“他们的诗歌创作不能体现出中唐淡与生硬艰涩”的特点各得2分,表述相近或不够完整酌情给分。
19. 作文(任选一题)(30分)
评分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写作基本能力。要从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文体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评分。评分等级如下:
分类 赋分 立意 选材 结构 语言
一 30~28 独到、深刻 新颖,有个性,典型性,形象丰满感人 精巧;严谨 精彩、生动
27~24 准确 较好,有代表性,有一定的说服力 完整;有特点 准确、恰当
二 23~21 正确 一般,基本为众人所周知但能表达主题 基本完整 通顺、平实
20~18 基本正确 基本通顺
三 17~12 牵强有误 低幼,材料与文章要表达的观点或情感关系不紧密 逻辑层次不清 不通顺、有明显语病
11~0 不正确 很差,编造,或论据与观点毫不相干 无章无法 低幼、粗俗
特别说明:
(1)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所选作文题目,第一题要求写成记叙文体,第二题要求写成议论文体。如文体与要求不符,一律在18分以下判分。
(2)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10分;内容基本相同,最高不超过5分。
(3)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
(4)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22分(不满100字,0~3分;200字左右,4~6分;300字左右,7~10分;400字左右,11~14分,500字左右,15~18分,600字左右19~22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5)游戏人生、语言粗俗、格调低下的,评分最高不得超过15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是完篇切题文章,评分最高也不得超过1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5分。
(6)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采用“得分-错别字分=实得分”的计分方式;无错别字者一次性打上得分数;书写明显较差的最多扣1分。
(7)没有标题扣2分。
第一题: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0到18岁的人为儿童,正处在不断走向成熟、理性年龄阶段的你,有没有意识到自己还是一个“儿童”呢?是否感受到有些宝贵的东西正与你渐去渐远?对此你有什么样的体验和感受?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审题
本题意在提醒十六七岁的高中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保持那些与儿童性相关的可贵的生活状态、精神品质,如童心、童趣、纯真、天真、活泼,求知欲、好奇心、想像力甚至“野蛮”等。可以通过自身的经历、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对这些或某一种与儿童性相关的宝贵东西的追求,或是对成长过程中这些或某一种宝贵的东西与自己渐去渐远的反思。写作要围绕“儿童性”展开,以“我”或“我们”为叙述主体。本题要求写成记叙文。
具体评分说明:
一类卷(30~24分):立意深刻、独到,构思精巧,选材新颖、独特,紧扣与“儿童性”相关的“宝贵的东西”这一中心。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意蕴;以“我”或“我们”为叙述主体,突出了体验的“过程性”“事件性”,且事件是具体的、真实的,情节生动,描写精彩。
二类卷上(23~21分):立意正确,以“我”或者“我们”为叙述主体,有情节,有描写,材料较新颖,构思较有新意,语言表达较好,文体符合要求。
二类卷下(20~18分):立意基本正确,以“我”或者“我们”为叙述主体,有情节,有描写,但材料不新颖,构思无新意,语言表达一般,文体基本符合要求。
三类卷(17~0):材料低幼或编造,内容明显“贴标签”而与“儿童”无关联或牵强,感受与事情缺乏内在联系,语言表达有明显毛病或粗俗,没有经历的“过程性”情节,没有描写等。转述他人或者书中的故事作为叙事主体。
第二题:
67年前,记者爱德华·肯尼迪和16名同行同时获得二战德军投降的消息后,只有他一个人违背军方要求,对全世界发布了消息,他坚持,“真相可以等,但绝不是为了政治”。结果,他被美联社扫地出门。如今,美联社公开道歉,承认他才是对的——“当战争结束,消息就不应被控制,世界需要知道真相。”只可惜,肯尼迪永远听不到这些告白。他死于1963年的一场车祸。
读了以上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想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审题
1. 材料的整体把握
这则材料的核心内容是爱德华·肯尼迪为了“真相”违背军方命令向世界发布德军投降的消息,67年后美联社为了“真相”向爱德华·肯尼迪道歉。材料的关键词是“真相”。
2. 立论的角度选择
从“真相”的角度:给世界真相、尊重真相、我们需要真相、我们有知情权、尊重真相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真相与政治的关系等。
从爱德华·肯尼迪的角度:坚持职业操守、坚守信念、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先知者的孤独等。
从爱德华·肯尼迪与其他同行对比的角度:批评不负责任的屈从等。
从美联社的角度:不负责任的屈从、知错能改的勇气等。
从军方的角度:控制民众的知情权是对民众的不尊重等。
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
具体评分说明:
一类卷(30~24分):观点鲜明,立意深刻、独到,或具有批判性、思辨性色彩,构思精巧,选材新颖、独特,论据与观点间逻辑关系严密,文体特征鲜明。
二类卷上(23~21分):观点明确,立意正确,能够从某一个角度进行较好分析,材料较新颖,构思较有新意,论据能够证明观点,语言表达较好。文体符合要求。
二类卷下(20~18分):观点较明确,立意基本正确,能够从某一个角度进行一般性分析,材料一般,构思无新意,论据基本能够证明观点,语言表达一般。文体基本符合要求。
三类卷(17~0):观点与材料无关联,观点不明确或者明显不正确,材料低幼或编造,论据和观点之间缺乏内在逻辑关系,结构混乱,语言表达有问题或者粗俗。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一英语
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 共75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小节, 满分2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re are the speakers going
A. To the cinema. B. To the bus stop. C. To the downtown area.
2. What will the woman do
A. Go for a walk. B. Go to the doctor’s. C. Go to her sister’s.
3. What are the speakers doing now
A. Talking about a job. B. Buying something. C. Drawing money from a bank.
4.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She wants another cup of coffee.
B. She kept awake for two hours.
C. She slept badly last night.
5. Where probably is Mr. Baker now
A. At a restaurant. B. At his office. C. At a travel agency.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1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 回答第6至8题。
6. What did the man want
A. Beef. B. Milk. C. A cow.
7. How did the man make himself understood
A. He drew a picture. B. He used body language. C. He asked a friend for help.
8. What was the result
A. The man got what he wanted. B. The man had nothing and left.
C. The man wrote a letter of complaint.
听第7段材料, 回答第9至11题。
9. What is a guide dog used for
A. Guiding the blind. B. Helping the police. C. Stopping the traffic.
1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uld a guide dog be trained to do
A. To watch the traffic. B. To obey dangerous orders. C. To obey its guests.
11.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r a guide dog
A. It should learn to disobey dangerous orders.
B. It should be chosen very carefully.
C. It should 1earn to work together with its master.
听第8段材料, 回答第12至14题。
12. What is wrong with the woman
A. She has a pain in her right leg. B. She has her right hand burned.
C. She has her right leg burned.
13.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he woman to do next
A. Take some medicine. B. Have a few tests. C. Stop working.
14.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
A. She can’t sleep well. B. She thinks her husband is wrong.
C. She has to spend a few days in hospital.
听第9段材料, 回答第15至17题。
15. Where are the speakers now probably
A. In a library. B. In a bookstore. C. At home.
16. What do we know about online magazines compared with printed versions
A. They have more articles. B. They have better articles. C. They are cheaper
17. Which is the most popular online magazine according to the woman
A. Business Week. B. New Yorkers. C. Beijing Review.
听第10段材料, 回答第18至20题。
18. What would the speaker keep chickens for
A. Pleasure. B. Chicken. C. Eggs.
19. Why would the speaker help her neighbors
A. She could get interesting things from others.
B. She could get help from them when needed.
C. She could get money for her help.
20. Where would the speaker go one afternoon
A. To her neighbor’s. B. To her parents’. C. To Sam’s school.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 满分3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15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各题, 从题中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 选出最佳选项。
21. Once __________sport has become less popular, it has to make __________way for new sport which are more popular to enter into the Olympics.
A. the;a B. a;/ C. /;the D. the;/
22. A new __________to teaching English, is being used here, and it has proven to be very helpful to the students.
A. way B. system C. approach D. method
23. His little daughter was so __________that he could easily pick her out in the crowd.
A. personal B. unique C. ordinary D. pure
24. The function of an advertisement is that it can __________customers to buy the kinds of goods.
A. employ B. persuade C. prepare D. urge
25. Jack almost fell off a big tree while climbing it, but managed to __________until help came.
A. put on B. hang on C. turn on D. take on
26. —Will you buy me a new iPod, Dad
—OK. You __________have one if you promise to take care of it.
A. might B. must C. could D. shall
27. __________I don’t like the film, the leading actor’s performance gave me a deep impression.
A. When B. Since C. If D. While
28. Every year about one million tourists visit Stonehenge, which is believed __________before the Pyramids, about 4,000 years ago.
A. to build B. to have built
C. to be built D. to have been built
29. —Bad luck. My computer doesn’t work.
—Why not turn to John No one can match him in our class when it __________repairing computers.
A. comes to B. leads to C. contributes to D. attends to
30. It was in the lab __________was in the charge of Professor Smith __________they carried out the experiment.
A. where;that B. which;where C. that;where D. which;that
31. __________people relaxation and pleasure, but it can also increase their knowledge of any kind.
A. Not only can travel give B. Not only can give travel
C. Not only travel can give D. Not only travel gives
32. —Peter, your hair is getting much too long. It’s high time you __________it cut.
—OK. I will.
A. have B. had C. have had D. will have
33. Our class discussed the question of __________it is necessary for us students to use mobile phones on campus.
A. if B. where C. whether D. that
34. Either you or one of your family members __________the opening ceremony next week.
A. attends B. attend C. is to attend D. are to attend
35. —I was caught in the heavy rain, so I couldn’t be back by 7 o’clock.
—__________! Janna was here to see you.
A. Good luck B. What a pity C. Never do it again D. Well done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20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短文, 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 选出最佳选项。
Forty years ago Sadie left her drunk and violent husband. Needing shelter(住所)for herself and her young son, she took a job as a doorkeeper in a housing project for ___36___people. It meant she could live “on site” in one of the ___37___.
Eventually, she got to know the residents(居民). One resident, Archie, didn't have a family of his own, ___38___his nephew’s wife and her naughty kids would drop in from time to time. They were there to help the old guy.
Sadie helped care for Archie as he ___39___illness and it was she who called the ___40___who diagnosed(诊断) his deadly cancer.
___41___time passing, Sadie’s son ___42___up, got married and settled several hundred miles away. Sadie ___43___and moved into a nice little house of her own. To ___44___the loneliness, she took in a series of ___45___over the years.
A heavy fall of snow came a year and a half ago. She was pleased when a neighbor ___46___to walk her current dog, Muffin, until the weather improved. Each day he would ___47___a while talking to her, making sure she was okay, and ___48___if she needed anything.
Although she had known him for a long time, Sadie ___49___thought to wonder what his last name was. This morning she asked. His surname was the same ___50___old Archie’s. It brought back a memory and she talked about the ___51___. She told him about working at the old residents’ flats and was ___52___to discover the man who had been “caring” for her for the past year and a half had been one of the little kids who used to run ___53___on his way to visit “Uncle Archie”.
She had cared for his family, now he was caring for her. ___54___of them knew it until that moment but they were living proof of the old saying, “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 ” and the ___55___of kindness will not be broken.
36. A. poor B. senior C. disabled D. unfortunate
37. A. groceries B. stadiums C. flats D. cages
38. A. otherwise B. but C. though D. because
39. A. battled B. banned C. cured D. beat
40. A. servant B. master C. neighbor D. doctor
41. A. As B. Since C. With D. When
42. A. grew B. got C. went D. came
43. A. complained B. retired C. fired D. hesitated
44. A. refuse B. reduce C. stop D. escape
45. A. programs B. projects C. birds D. dogs
46. A. attempted B. declared C. offered D. wished
47. A. spend B. cost C. take D. spare
48. A. observing B. requiring C. indicating D. checking
49. A. often B. never C. sometimes D. once
50. A. to B. from C. as D. of
51. A. coincidence B. comprehension C. tradition D. statement
52. A. puzzled B. frightened C. concerned D. surprised
53. A. calling B. screaming C. barking D. whispering
54. A. All B. None C. Neither D. Both
55. A. custom B. glory C. pattern D. circle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满分2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 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 选出最佳选项。
A
Like every other Olympics, the London 2012 Olympics will depend upon thousands of volunteers to help with the smooth running of the event. To show the importance of the role, London 2012 volunteers are to be called ‘Game Makers’. Lord Coe has said recently: “London 2012 is relying on brilliant Game Makers to help us create a great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 ”
London 2012 Olympics volunteers will provide the face of London 2012, working behind the scenes and making sure the games are as well organized, efficient and, most importantly, as enjoyable as possible.
Despite the hard-work and often unsociable hours required of volunteers, applications to be considered as a Game Maker were unprecedented(空前的) with all the 70, 000 available positions applied within days. But, for those still interested in helping out during 2012 and be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action,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opportunities available.
If you were one of those who missed out on the chance of becoming London 2012 volunteers, you can now apply to be one of the 8, 000 London Ambassadors(大使). This important role involves greeting fan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welcoming them to the fantastic capital city of London and providing a friendly face as well as help, advice and a good old traditional warm British welcome. The view of London most visitors take away with them after the 2012 Olympics will mostly be down to the volunteers and ambassadors, so these roles play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the UK a great place to travel to.
Becoming a London Ambassador is a brilliant way to be involved with the London 2012 volunteers scheme and become a part of what should be an historic summer.
56. Why are London 2012 volunteers called “Game Makers”
A. They’ll decide whether the London 2012 Olympics are a success.
B.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ondon 2012 Olympics.
C. The London 2012 Olympics won’t be organized without them.
D. They will work hard and effectively.
5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replace the underlined part “be down to” in Paragraph 4
A. be the responsibility of B. be under the control of
C. be in harmony with D. be in charge of
58. 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passage
A. To appeal to more volunteers. B. To introduce the London 2012 Olympics.
C. To show the importance of volunteers. D. To guide how to spend the historic summer.
B
It’s parents’ worst nightmare. Their child doesn’t come home one evening and is missing for several days.
When a 14-year-old boy from Atlanta, Georgia disappeared earlier this year, his mother turned to her Smartphone for clues using an app(应用程序) called Family Tracker that helped track his location.
“You can see where your loved ones are without having to call or bother them. ”said Roberto Franceschetti of LogSat, the creators of the Family Tracker, which has more than 100,000 users and is available worldwide.
Parents can track the location of their child on a map, send messages, and even sound an alarm on the phone in a long distance.
“We have an option for the sender to make a very unpleasant, noisy sound. It’s a loud alarm and we repeat that sound every two minutes until the person picks it up, ”he said.
Parents don’t need to own a Smartphone to track their children. The service is also accessible through the web, as long as the phone that is being tracked is running the app.
Family Tracker has an additional service that keeps records of all data from the app for a two-week period, which the company calls GPS breadcrumbs.
“With a subscription(预定), we keep all the locations where people have been on our servers. You can see where your kid has been for the past two weeks. You can find out where someone was at a certain time or when that person was at a specific place, ”Franceschetti explained.
“When somebody gets abducted(劫持), usually whoever does this throws the phone away or takes the battery out. We were hoping that our app would at least provide information on where the person was abducted or where they had been in the past. ”
But will these types of apps let out personal secrets
“The advantages are huge compared to the disadvantages. Let’s not forget that the person always has to give initial permission—no one can be tracked unless they allow someone to do it. ”said Franceschetti.
59.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ll of the following about “Family Tracker” are true EXCEPT that __________.
A. it can help parents know where their children are
B. all parents don’t need to own a Smartphone to track children
C. parents can use all the services of the app for free
D. it has little to do with letting out personal secrets
60.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passage
A. The app will enjoy a great popularity in the future.
B. The loss of children won’t be a nightmare for parents any more.
C. The app will repeat the loud alarm continuously whenever parents track children.
D. The app can keep records of information for more than half a month.
61. Which belong to the functions of the new app
a. track location b. detect criminals c. send messages
d. protect privacy e. send remote alarm f. record information
A. a, b, c, e B. a, c, e, f C. a, c, d, e D. a, d, e, f
C
Eleven months ago, an act of good sportsmanship(体育精神)changed a girls’ running race into something bigger.
Jenna Huff received a national sportsmanship award from the US Olympic Committee for what she did for Deb Guthmann.
In the race, Jenna was behind Deb until the final few meters of the 5-kilometer race.
Then something awful happened. Deb’s right hip(髋部)broke. She screamed in pain and stopped.
Jenna had never met Deb and had been taught to pass every runner she could to win.
Instead, Jenna stopped with no hesitation.
“Come on.” Jenna told Deb. “We’re going to run.”
Jenna took Deb’s left elbow with her right hand. She helped her jog the last few meters. At the finishing line, she pushed Deb in front of her, reasoning Deb would have beaten her anyway if not for the injury. That act helped Deb’s team win the regional race and advance to the state meet.
Both girls are now 17.
Jenna is still an athlete for her school.
She and her parents went to Colorado to accept an award for the national sportsmanship award. Jenna had to give a five-minute speech to the crowd, a crowd which included a number of former Olympians. “I’m pretty scared about my speech,” Jenna said the other night when we talked on the phone. “You want to hear part of it ” She read me one part including the words from Albert Einstein: “Each of us comes for a short visit, not knowing why, yet sometimes seeming to a divine(神圣的)purpose. From the standpoint of daily life, however, there is one thing we do know:That we are here for the sake of(为了)others.”
Deb is also still running. She received a full scholarship to Emmanuel College in Franklin Springs, Georgia. The award was because of her excellent academic record and great sports potential.
But she recently got hurt again and was unable to run for weeks.
Even so, I am confident Deb will write a happier ending for herself one day. Both of these young women make you feel confident about the future. They are strong, compassionate(富于同情心的)and smart.
As Einstein said-and as Jenna showed 11 months ago— “we are here for the sake of others”.
62. The story is intended to __________.
A. tell us an unexpected story in the girls’ running race
B. introduce a famous sportswoman
C. show the beauty of good sportsmanship
D. remind athlete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ir safety during the race
63. The reason why Jenna pushed Deb in front of her at the finishing line is that __________.
A. she wanted to get the prize
B. she thought she didn’t match Deb in reality
C. she helped Deb’s team to win the regional race
D. Deb had been injured
64. Deb received a full scholarship to Emmanuel College because __________.
A. she is still running
B. she was good at her academy and sports
C. she showed the good sportsmanship in the race
D. she never gave up even though she had been injured
65. What can we know from the passage
A. Jenna was the last one to reach the finishing line.
B. Deb went to Colorado to accept the prize with her parents.
C. The author had a face-to-face interview with Jenna the other night.
D. Helping each other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to people’s lives.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45分)
第四部分 根据课文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10分)
【A】 Every year millions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die due to smoking. Every packet of cigarettes (66) __________poisonous chemicals that can result in lung cancer and heart disease. This costs countries a lot of money and causes great (67)__________to the welfare of the people. There are huge numbers of smokers in Asia. This is (68)_________we have chosen anti-smoking as the subjects of our ad campaign.
【B】The contemporary Olympics were first(69)__________in 1896, in Athens. It was a Frenchman, Pierre de Coubertin, who (70)__________the Olympics back to life. He dreamt that the Olympics would make it possible for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to live side by side in (71) __________. Now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are helping to (72) __________this dream. Among them are many well-known athletes.
【C】In scientific studie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VR can be a good(73)_________for people who have social problems. In one case, a teenager who was(74)_________of talking and playing with his schoolmates was treated with VR. In the world created by RealCine, he became the captain of the Brazilian football team and scored the winning goal in a world cup final. This(75) ________him to become more confident around others.
第五部分 任务型阅读(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1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 并根据所读内容在文章后表格中的空格里填入最恰当的单词。注意:每空格只填1个单词。
Friendship—Seven Tips on How to Make Friends
Friendship is a very important human relationship and everyone needs good friends. Friendship offers companionship, improves an individual self-worth and promotes good health. However making new friends comes easy for some people but for many of us the process is difficult and requires courage. Below are some helpful tips on how to make and keep friends.
Associate with others. The first step to making friends is associating with other people. Health clubs, places of worship and charities are some places where you can meet new people and build friendship. But attending these places is not enough. You will need to make yourself known by becoming an active member.
Be cheerful. A smile on the face is a sure way to attract new friends as people are always drawn to a cheerful disposition. No one wants to keep company with someone who constantly looks upset.
Start a conversation. Starting a conversation is the second most important step in making new friends. Do not wait to be spoken to;you can always start the conversation. Being able to make small talk is a very useful skill in relating with other people regardless of the environment or circumstance.
Stay in touch. For a friendship to grow you need to stay in touch. There are several ways of staying in touch with your friends and these include SMS, phone calls and 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Do things together. Choosing friends with common interest is important in establishing friendship as these interests would always bring you and your friend together and hanging out will always be a pleasant experience. The less you have in common with your friend the more likely the friendship will not grow.
Let it grow. It is a good thing to stay in touch but try not to choke your new friend with calls, messages or visits as this would likely wear him or her out and eventually they may not want to be your friend anymore. The best friendships are the ones that grow naturally.
Enjoy your friendship. The best way to enjoy your new friends is to allow them to be themselves. Try not to be critical of them and try not to change them from who they are to what you want them to be.
Theme Friendship, which has a positive (76) __________on people’s life, is a very important human relationship.
(77) _______on making and keeping friends[ Be (78)__________with people by going to public places. Take an active part in activities to create (79) __________for others to know you.
(80)__________a smile all the time to make others willing to get close to you.
Try to have a conversation with others (81)__________ of environment or circumstance.
Contact your friends in some ways, (82)__________ SMS, phone calls and 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Choose friends whose interests are (83) __________to yours, which will bring you pleasant experiences when you do things together.
(84)__________ calling or visiting friends too frequently and leave friendships grow naturally.
Remember not to find fault with or (85)__________your friends, and make them as what they are.
第六部分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最近, 关于南京13位爱心妈妈对一个重症弃婴的关爱事迹的报道让我们关注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爱心妈妈群。请根据以下有关爱心妈妈群的信息用英文写一篇短文。
成立时间 2010年底
群体人数 300多
帮助方式 每人每月定期捐款10元以上为重病的孩子上网发帖求助寻找企业帮助申请救助基金
活动影响 已经救助了15位重病的孩子
你的感想 ……
注意:
1. 对所给要点逐一陈述, 不要简单翻译。
2. 词数120左右。开头已经写好, 不计入总词数。
3. 作文中不得提及考生所在学校和本人姓名。
4. 参考词汇:救助基金 rescue fund
Recently the news about 13 mothers in Nanjing who took care of an abandoned baby has drawn our attention to the special group of caring mothers.
【试题答案】
听力
1~5 CCACA 6~10 BABAA 11~15 CABAB 16~20 CACBC
单项填空
21~25 BCBBB 26~30 DDDAD 31~35 ABCCB
完形填空
36~40 BCBAD 41~45 CABBD 46~50 CADBC 51~55 ADBCD
阅读理解
56~58 BAA 59~61 CAB 62~65 CBBD
课文填空
66. contains 67. damage 68. why 69. held 70. brought
71. peace 72. realize 73. treatment 74. afraid 75. encouraged
任务型阅读
76. effect/impact/influence 77. Tips/Suggestions/Advice
78. associated/connected/linked 79. chances 80. Wear 81. regardless
82. including/like 83. similar 84. Avoid 85. change
书面表达
Recently the news about 13 mothers in Nanjing who took care of an abandoned baby has drawn our attention to the special group of caring mothers.
It is reposed that the group was set up at the end of 2010 which is made up of more than 300 caring mothers now. Every month, they each will donate at least 10 yuan to the group as loving fund. When it comes to a child who is seriously ill, they will try their best to seek help for them either on the Internet or from those kind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they will apply for the rescue fund for those children. Up to now, they have saved fifteen terribly sick children’s lives.
I am deeply moved by these great mothers. If every one can care for others as they do, the world will be sure to become a paradise. (122 words)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一化学
本试卷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23题,共23题69分)、非选择题(第24题~第26题,共3题31分)共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Ba:137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部分23题,每题3分,共69分)
1.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下列烹饪用品的调味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 食盐 B. 香醋 C. 麻油 D. 黄酒
2. 不合格建筑石材含有放射性的。该原子的中子数是
A. 50 B. 86 C. 136 D. 222
3. 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 C60 B. CaCl2 C. KF D. C6H6
4. 下列离子中,核外有10个电子的是
A. Mg2+ B. S2- C. K+ D. Cl-
5. 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镁条与盐酸反应 B. 甲烷燃烧
C. 生石灰与水反应 D. 高温锻烧石灰石
6. 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 氯气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 B. 晶体硅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C. 氨用于制备硝酸 D. 氧化铁用于制造红色涂料
7. 下列关于卤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HF水溶液可存放在玻璃试剂瓶中 B. Br2可从KCl溶液中置换出氯
C. F、Cl、Br、I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D. HF、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8. 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B. 、、
C. 、、 D. 、、
9. 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 的结构示意图:
B. 水分子的电子式:
C. 二氧化碳的结构式:
D. 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
10. 氧化镁、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碳酸钙均可用于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它们分别与盐酸反应,依次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11. 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乙醇、乙烯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B. 乙烯、苯都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 乙醇、乙酸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D. 淀粉、油脂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13. 今年我国“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将与“神舟”载人飞船实现对接。飞船升空所需的巨大能量可由下列化学反应提供:。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分解反应 B. 是氧化还原反应
C. 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D. 氧化剂是
14. 绿色化学的核心理念是: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使反应物的原子尽可能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 用水溶剂涂料替代有机溶剂涂料
B. 用可降解塑料生产快餐盒
C. 用制备硫酸铜
D. 用制备环氧乙烷
15.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对下列实验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实验①溶液褪色
B. 实验②溶液褪色
C. 实验③溶液中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 实验④饱和碳酸钠溶液下方出现油状液体
16. 下列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蔗糖 葡萄糖
C.
D.
17. 下图是铜锌原电池装置。下列有关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锌是正极
B. 铜片发生氧化反应
C. 电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D. 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
18. 实验室用盐酸与锌粉反应,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 降低温度 B. 改用盐酸
C. 改用盐酸 D. 用等量锌粒代替锌粉[
19. 下列冶炼金属的化学原理错误的是
A. (熔融) B.
C. (熔融) D.
20. 可以区别、、三种溶液的试剂是
A. 溶液 B. 溶液
C. 稀硝酸 D. 溶液
21.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B. 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C. 在溶液中电离出的数为
D. 标准状况下,苯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22.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Z同主族,X、Y、Z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非金属性:
B. 原子半径:
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D. 单质Y常温下能溶于浓硝酸
23. 在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的溶液,生成沉淀,再加入足量溶液并加热,生成(标准状况),则原溶液中的浓度为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3题,共31分)
24. (10分)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通常以的形式存在。实验室从海藻灼烧后的海藻灰中提取的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I是__________,操作II是__________。
(2)试剂X可以选择__________。
A. 氯气 B. 氢氧化钠 C. 过氧化氢 D. 稀硫酸
(3)试剂Y可以选择__________。
A. 酒精 B. 四氯化碳 C. 醋酸 D. 苯
(4)该实验中为使海藻灰中I-转化为I2的有机溶液,除烧杯、普通漏斗和必要的夹持仪器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操作II完成后,判断水层中是否残留I2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
25. (10分)在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化关系中(反应条件已略去)。A是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B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D、E、F、H为单质。反应①是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反应,反应②常用于钢轨的焊接,工业上用C与D反应制备漂白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C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
(3)F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
(4)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5)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6)若G具有磁性,则反应②中每生成1mol H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
26. (11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Na2O2与SO2的反应,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通入SO2气体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
(2)部分同学依据和的反应,用类比的方法推理与反应的固体产物为__________。另一部分同学依据的强还原性和的强氧化性,猜想产物中含有。为检验生成物中是否存在,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判断上述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__,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
(3)向溶液中缓慢通入气体,请分析通入物质的量与溶液中溶质组成的关系,填写下表空格。
的范围 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0,0.5) __________
__________ 、
请在下图中画出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随缓慢通入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作图时请在起点、拐点和终点注明坐标)
【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23题,每题3分,共69分)
1. A 2. C 3. D 4. A 5. D 6. B 7. C 8. C 9. B 10. A
11. C 12. B 13. B 14. C 15. B 16. A 17. D 18. C 19. B 20. D
21. A 22. A 23. B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3题,共31分)
24. (10分)
(1)过滤(1分)萃取(萃取和分液)(1分)
(2)A、C(2分)
(3)B、D(2分)
(4)玻璃棒(1分)分液漏斗(1分)
(5)取少量水层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淀粉溶液,若变蓝则残留I2,若不变蓝,则不残留I2。(2分)
25. (10分)
(1)(1分)
(2)(1分)
(3)第3周期,ⅢA族(2分)
(4)(2分)
(5)(2分)
(6)或(2分)
26. (11分)
(1)干燥(1分)
(2)(1分);不合理(1分),可将氧化为或过量的可将氧化为(1分)
(3)和(2分);(0.5,1.0)(2分)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一数学
本试卷包括填空题(第1题~第14题)、解答题(第15题~第20题)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 已知集合,,则__________。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2)到直线的距离为__________。
3. 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则__________。
4. 函数的零点个数为__________。
5. 设向量,互相垂直,则实数的值为__________。
6. 求值:=__________。
7. 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个定点,则该定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
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三条直线,和相交于一点,则实数的值为__________。
9. 给出下列命题:
①在空间,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②在空间,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③在空间,若两条直线都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④在空间,若两条直线都与一个平面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
10. 在等差数列中,若,则__________。
11. 已知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沿着BC边上的高AD将正三角形折起,使得平面ABD⊥平面ACD(如图),则三棱锥A-BCD的体积为__________。
[
(图1) (图2)
12. 已知变量满足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13. 观察下列数表:
根据以上排列规律,数表中第行中所有数的和为__________。
14. 设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若不等式对区间内任意两个不相等的实数都成立,则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____。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8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 (本小题满分8分)
已知向量,,且。
(1)求的值;
(2)求的值。
16. (本小题满分10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1),直线。
(1)若直线过点A,且与直线垂直,求直线的方程;
(2)若直线与直线平行,且在轴、轴上的截距之和为3,求直线的方程。
17. (本小题满分10分)
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PD⊥底面ABCD,E为侧棱PD的中点,AC与BD的交点为O。
求证:(1)直线OE∥平面PBC;
(2)平面ACE⊥平面PBD。
18. (本小题满分10分)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且A,B,C成等差数列。
(1)若,,求△ABC的面积;
(2)若成等比数列,试判断△ABC的形状。
19. (本小题满分10分)
某厂生产A产品的年固定成本为250万元,若A产品的年产量为万件,则需另投入成本(万元)。已知A产品年产量不超过80万件时,;A产品年产量大于80万件时,。因设备限制,A产品年产量不超过200万件。现已知A产品的售价为50元/件,且年内生产的A产品能全部销售完。设该厂生产A产品的年利润为L(万元)。
(1)写出L关于的函数解析式;
(2)当年产量为多少时,该厂生产A产品所获的利润最大?
20. (本小题满分10分)
设数列的前项和为,数列满足:,()。已知对任意的都成立。
(1)求的值;
(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问是否存在互不相等的正整数,使得成等差数列,且成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试题答案】
说明:
1. 本解答给出的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可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标准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
2. 对计算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续部分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和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半;如果后续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
3. 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
4. 只给整数分数,填空题不给中间分数。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 2. 3 3. 2 4. 1 5. 2或-1 6. 7. (2,2)
8. 1 9. ①④ 10. 6 11. 12. 12 13.
14.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8分。第15题8分,第16~20题每题10分。
15. 解:(1)因为,(2分)
即。
显然,,所以。(4分)
(2)由(1)得(6分)
。(8分)
16. 解:(1)由题意,直线的斜率为2,所以直线的斜率为,(2分)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即。(4分)
(2)由题意,直线的斜率为2,所以直线的斜率为2,
设直线的方程为。(6分)
令,得;令,得。(8分)
由题知,解得。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即。(10分)
17. 证:(1)在正方形ABCD中,AC与BD的交点O为BD的中点。
又因为E为PD的中点,所以OE∥PB。(2分)
因为OE平面PBC,平面PBC,所以OE∥平面PBC。(4分)
(2)因为PD⊥底面ABCD, AC平面ABCD,
所以PD⊥AC。(6分)
在正方形ABCD中,AC⊥BD。
又因为BD平面PBD,PD平面PBD,且,
所以AC⊥平面PBD。(8分)
又因为AC平面ACE,
所以平面ACE⊥平面PBD。(10分)
18. 解:因为A,B,C成等差数列,所以。
又A+B+C=,所以。(2分)
(1)解法一:因为,,所以
由正弦定理得,即,即,得。
因为,所以,即C为锐角,所以,从而。(4分)
所以。(6分)
解法二:由余弦定理得,
即,得。(4分)
所以。(6分)
(2)因为,,成等比数列,所以。(7分)
由正弦定理得(8分)
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即,即。(9分)
又因为,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10分)
19. 解:(1)由题意知
(4分)
(2)①当时,,所以
当时,;(6分)
②当时,
。(8分)
当且仅当,即时,“=”成立。
因为,所以。(9分)
答:当年产量为60万件时,该厂所获利润最大。(10分)
20. 解:(1)当时,;
当时,,也适合上式。
所以。(2分)
因为对任意的都成立,,
所以,
所以,且,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所以,(4分)
即,
因为,
所以
所以对任意的都成立,
所以。(6分)
(2)由(1)得,
所以,
所以,

两式相减,得

解得。(8分)
所以。
若存在互不相等的正整数成等差数列,且成等比数列,
则,
即。(*)
由成等差数列,得,所以。
所以由(*)得。
即。
所以,
即,即,即。
这与矛盾,
所以,不存在满足条件的正整数。(10分)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一生物
本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人的下列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A. 体细胞 B. 精原细胞
C. 初级精母细胞 D. 次级精母细胞
2.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某生物细胞有24条染色体,那么该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最可能是
A. 12 B. 24 C. 36 D. 48
3. 下图为高等动物进行有性生殖的3个生理过程示意图,则图中①、②、③分别为
A.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 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C. 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D. 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4. 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人的身高与体重 B. 猪的白毛与黑毛
C. 豌豆的高茎与矮茎 D. 果蝇的长翅与残翅
5. 豌豆是一种理想的杂交实验材料,这是因为
A.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
B. 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C. 不同品种的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D. 以上三项都是
6.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 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C. 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D.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7. 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他获得成功的原因包括:
①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②采用从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③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④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⑤找出配子形成时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8. 下图为鼠的毛色(黑色和白色)的遗传图解。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黑色为显性
B. 4号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
C. F1的结果表明发生了性状分离
D. 7号与4号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9. 一组杂交品种AaBb×aaBb,各对基因之间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则F1表现型和基因型的种数为
A. 2,6 B. 4,9 C. 2,4 D. 4,6
10. 白色盘状南瓜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各对基因之间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F1全是白色盘状南瓜,产生的F2中杂合的白色球状南瓜有4000株,则纯合的黄色盘状南瓜有
A. 1333株 B. 2000株 C. 4000株 D. 8000株
11. 下列杂交组合中,属于测交的是
A. EeFfGg×EeFfGg B. EeFfGg×eeFfGg
C. eeffGg×EeFfGg D. eeffgg×EeFfGg
12. 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本实验模拟的是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
B. 从两个小桶中分别取一个小球模拟的是亲本产生配子的过程
C. 每次从两个小桶中抓取的小球记录后要放回原桶
D. 统计40次,小球组合中AA、Aa、aa的数量应为10、20、10
13. 人的双眼皮受基因A控制,单眼皮受基因a控制,那么,正常状态下,同一体细胞内A与a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
A. 同一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置 B. 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
C. 同一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 D. 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置
14. 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不可能产生的配子是
A. YR B. yR C. Yr D. Yy
15. 下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该病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A. 1号 B. 2号 C. 3号 D. 4号
16. 研究人类遗传病的遗传规律,对于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下列人类的遗传病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
A. 多指 B. 白化病 C. 血友病 D. 21三体综合征
17. 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下面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
18.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 由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二倍体
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含一个染色体组
D. 由六倍体普通小麦花药离体培育出来的个体就是三倍体
19. 下列有关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转基因食品只能用作牲畜饲料
B. 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然存在争议
C. 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的营养物质种类差别很大
D. 目前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和试验尚未作出具体规定
20. 研究表明,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是S型细菌的
A. RNA B. DNA C. 蛋白质 D. 多糖
21. 分析某一DNA分子片段时,发现30%的脱氧核苷酸含有腺嘌呤,由此可知该分子片断中,鸟嘌呤含量占总数的
A. 20% B. 30% C. 40% D. 70%
22. 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
A. 遗传多样性 B. 物种多样性
C. 物质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
23. 下图甲是真核生物细胞某生理过程示意图,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图中③是RNA聚合酶
B. 乙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组成
C. 图中所示过程发生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D. ②中含有的密码子共有61种
24. 下列过程中,不出现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A. DNA分子的复制
B. 以RNA为模板逆转录生成DNA
C. 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
D. RNA通过核孔转移到细胞质中
25.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下图DNA分子平面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7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
B. 5和6交替排列构成了DNA的基本骨架
C. 8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D. 4可以是胸腺嘧啶或尿嘧啶
26. 下图为遗传学中的中心法则图解,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的过程是
A. 复制、转录、翻译 B. 转录、复制、翻译
C. 转录、翻译、复制 D. 翻译、复制、转录
27. 下列有关细胞中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是染色体的主要载体 B. 基因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C.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28.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
B. 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C. 基因突变在自然条件下发生频率高
D. 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确定的
29.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病是由单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 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C. 人类所有的遗传病都是基因病
D. 多指和苯丙酮尿症都是由显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
30. 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与母亲年龄的关系如下图所示,预防该遗传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是
①适龄生育 ②基因诊断 ③染色体分析 ④B超检查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31. 下列是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本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
④分多个小组进行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A. ①③②④ B. ③①④② C. ①③④② D. ①④③②
32. 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测定一个基因组内全部染色体上DNA序列,则需要测定的染色体数目是
A. 23条 B. 46条 C. 24条 D. 48条
33.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隔离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C.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
34.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100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分别是2400、7200、400,那么,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 24%、72% B. 36%、64% C. 57%、43% D. 60%、40%
35. 16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
A. 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B. 人工选择,地理隔离
C. 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D. 人工选择,生殖隔离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6. (5分)下图甲、乙为某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体内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丙是该生物减数分裂中不同时期的细胞核内相关物质和结构的数量变化。据图回答:
(1)甲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对。
(2)乙细胞处于的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
(3)乙细胞内有染色体组__________个。
(4)丙图中a表示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
(5)丙图中处于时期III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
37. (5分)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C有大量的放射性,则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用__________(填“32P”或“35S”)标记的__________。
(2)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_________没有进入到大肠杆菌内部。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
(4)在氮源为14N和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和15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只含15N—DNA的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I和II),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预计第III代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
38. (5分)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通常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选取A、B两棵植株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将植株A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二:将植株B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三:将植株__________的花粉传授到植株B的雌花序上。
上述三组实验,各雌花序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的颜色数如下表所示:
实验 黄色玉米粒 白色玉米粒
一 587 196
二 0 823
三 412 386
(2)如果用G代表显性基因,g代表隐性基因,则植株A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植株B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实验一中,黄色玉米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
(3)若植株A接受植株B的花粉,则F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39. (5分)下图为几种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
(1)①→④方向所示的育种途径,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该育种方法得到的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所以短期内难以得到稳定品种。
(2)②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为确认该过程得到的植株是否为单倍体,可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观察的最佳时期为__________。
(3)③、⑦过程中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__________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4)⑤→⑥方向所示的途径育种方式可以提高__________,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40. (5分)寄生在某种鸟的羽毛中的羽虱大量繁殖会造成鸟的羽毛失去光泽和尾羽残缺不全,影响雄鸟的求偶繁殖。
(1)若该种群中对羽虱具有抵抗力的个体AA和Aa分别占20%和40%,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
(2)左下图是该种群一段时间以后相关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由图可知__________(填数字)代表A基因频率的变化,__________(填数字)代表a基因频率的变化。
(3)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土筑巢,与雄鸟尾羽长短有关,为了验证这个观点,做了如下实验,结果如右上图所示。
①将若干只尾羽长度相似且生长状况一致的雄鸟均分成A、B、C三组,B组雄鸟的尾羽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将__________组雄鸟的尾羽剪短,把剪下来的尾羽用黏合剂粘在另一组雄鸟的尾羽上。给三组雄鸟带上标志后放归野外进行观察。
②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5分)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
(2)若II5与一正常人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
(3)已知II1不是乙病的携带者,由此可以确定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
(4)III2基因型为__________。
(5)若III1与III4结婚,则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所以我国婚姻法禁止这种婚配方式。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10 DBBAD DABDB
11~20 DCBDB CDDBB
21~30 ACDDD ACCBA
31~35 CCBDB
二、非选择题
36. (1)2 (2)有丝分裂后期 (3)4 (4)染色体
(5)次级精母细胞
37. (1)32P DNA (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3)DNA是遗传物质 (4)(7a+b)/8
38. (1)A (2)Gg gg 1/3(3)Gg、gg
39. (1)基因重组 (2)花药离体培养 中期 (3)秋 水仙素 (4)突变频率
40. (1)60% (2)1 2 (3)①A ②长尾羽的雄
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土筑巢
41.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1/2 (3)X (4)AaXbY (5)17/24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判断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判断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 下图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该遗址属于夏商时期,位于河南洛阳偃师。它被称为“书写中国之最的地方”,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就在这里被发现。该作坊所属的经营形态是
A. 官营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民间手工业
2. 《左传》记载:“(鲁国的征税方法)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材料表明了
A. 井田制彻底瓦解 B. 公田数越来越多
C. 均田制不断推行 D. 土地私有得到承认
3. 东汉崔《政论》说:“(赵过)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材料中描述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4. 据文献记载,“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此现象出现的时期是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5. 2009年9月30日,中国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明清时朝廷均在南京设有官办织局,专为皇室织造云锦。当时,与之同属于丝织业中心的是
A. 长安 B. 扬州 C. 开封 D. 苏州
6. 由于种棉花费力少而获利多,种稻工本重而获利少,到了清代康乾之时,整个上海地区,正如两江总督高晋所说:“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由材料可知康乾时期
A. 种植水稻比种植棉花获利更多 B. 农民没有改变自己的种植结构
C. 该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 政府已经不在该地征收粮食税
7. 《清史稿·食货志》:“时英吉利货船求往江、浙宁波、珠山及天津、广东等处收泊交易,上不许,仍令照例于澳门互市,向粤海关纳税,并征船料。”材料反映出清朝
A. 推行专卖制度 B. 厉行海禁政策
C.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 禁止与外国互市
8. 清代秦荣光在《上海县竹枝词》中说:“我乡农妇向端庄,少女专求纺织良。自设缫丝轧花厂,……上工一路散工时,环绕浮头状醉痴。脚捏手牵诸丑态,竟容白昼众旁窥。”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此现象发生在鸦片战争后 ②上海出现近代生产方式
③农妇都在民族企业中工作 ④作者思想非常保守落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④
9. 下图是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关于这一企业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是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
B. 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经济侵略
C. 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D.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0. 创刊于1884年的《点石斋画报》择“新奇可喜之事”绘制成图,辅以文字说明,开创了晚清新闻画报的先河。下图为1897年刊出的“御风行舟”,介绍了美国航空学实验者兰利以蒸汽机为动力装配的飞行器试飞成功的情况。据此,表述正确的是
A. 《点石斋画报》是中国报刊事业开端
B. 该报刊积极向国人介绍西方科技发明
C. 旅美华侨冯如研制的飞机早于该实验
D. 国人心态普遍演变为“开放”、“崇洋”
11. 下图老照片反映了近代中国通讯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下列有关近代中国通讯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英国人首先在中国建立电报机房
B. 百姓普遍使用有线、无线电报
C. 外国人最早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D. 民国时期电话拥有量居世界首位
12. 下图是民国初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 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
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D.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13. 观察五四运动前后的两幅结婚照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图1说明中国完全没有受到西方文明影响
B. 图2说明西式婚礼在当时中国普遍流行
C. 图2比图1的婚俗观念更符合中国国情
D. 两幅图片体现了近代中国婚姻习俗的变迁
14. 与1935年相比,1936年中国的农业总产值增长了5.9%,工业品总产值增长11.1%,对外贸易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贸易顺差。这主要得益于
A. 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B. 张謇等民族资本家的积极推动
C. 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15. 1956年1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说:“全国各地私营工商业中的职工和资本家,都以无比的热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当时,针对这一类型企业的改造,措施是
A.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D. 优先发展国家重工业
16.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中共中央这一号召与下列事件密切相关的是
A. “一五”计划实行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国民经济调整
17. 《农村·经济·社会》第1卷记载:从1957年到1978年的22年中,小岗队未能向国家交售一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就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这表明
A.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B. 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提高了积极性
C. 人民公社的体制已经被废止 D. 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符合农民利益
18. 二连浩特,一个户籍人口只有2.4万的北方边境小城,1966年经批准设市,1992年被国务院列为13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2011年,该市进出口货运量突破1000万吨,进出境人数突破200万人次,全年进出口贸易额完成接近37亿美元,海关税收突破30亿元。它的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A. 沿边区域优势的发挥 B. 当地人民的辛勤劳动
C. 国家行政区划的调整 D.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19. 一位航海家在他的遗嘱中是这样写的:“圣灵佑助,我获得了并在后来彻底明白了一种思想……承万能的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了印度大陆。”他是
A. 迪亚士 B. 哥伦布 C. 麦哲伦 D. 达·伽马
20. 1524年有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该言论反映了西班牙
A. 成为世界生产贸易中心 B. 继英国之后,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
C. 已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 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夺了巨额财富
21. 下图是建于1909年的伦敦科学博物馆,是人类科技成就的“见证者”。假设你穿越到了当时的伦敦,前往科学博物馆参观,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A. 电动机、内燃机等动力机械
B. 塑料、人造纤维等化学合成材料
C. 贝尔发明的电话、电灯、电车
D. 戴姆勒和本茨发明的三轮汽车
22. 1921~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93.2%。胡佛总统曾骄傲地宣称:“感谢上帝之助,贫困从这个国家的绝迹指日可待。”对此材料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 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B. 实际消费能力大增
C. 制度矛盾基本消除 D. 企业家盲目扩大生产
23. 以下是1933-1935美国出口统计表,导致美国出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933-1935年美国出口统计表(百万美元)
年份 总额 美洲 欧洲 亚洲 大洋洲 非洲
1933 1675 455 850 292 35 43
1934 2133 648 950 401 57 77
1935 2283 706 1029 378 74 96
A. “以工代赈”的推行 B. 美元货币贬值的刺激
C. 农产品价格的降低 D. 自由主义政策的推动
24. 1940年,苏联生产了1830万吨钢,即等于1913年的4.5倍;16600万吨煤,即等于1913年的5.5倍;3100万吨石油,即等于1913年的3.5倍等。以上材料反映出苏联
①工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 ②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经济基础
③实现了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 ④充分利用市场调节手段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④
25.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1944年)世界花了15年时间和一场世界大战的代价才坐在一起弥补全球金融的漏洞,正是这样的漏洞与其他因素一起导致了经济大萧条。”当时修补“漏洞”的主要措施是
A. 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货币体系 B. 成立欧洲共同体,推动经济一体化
C. 签署《关贸总协定》,推行自由贸易 D.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增长
26. 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俄罗斯问题专家马歇尔·戈德曼说:“戈尔巴乔夫始终不了解经济改革的目的应该是改善人民的生活,他太留恋旧体制了。对他来说,改革首先意味着增加机床的生产。”说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A. 大力提倡开垦荒地 B. 加紧与美国军备竞赛
C. 对旧体制未作任何调整 D.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27. 1990年,“欧共体12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亏空就高达7.5万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14.5%”。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推行“福利国家”制度 B. 西欧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C. 富人过度享受福利待遇 D. 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28. 亚太经合组织会标于1991年起开始启用,呈绿、蓝、白三色的地球状。会标不仅代表亚太经合组织这一重要的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也代表着亚太地区的希望和期待。下列关于这一组织说法,正确的是
A. 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成立
B. 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小
C. 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
D. 加快了亚太一体化的进程
29. 现今,一台DELL笔记本电脑是由美国的工作人员和中国两个设计队伍联合设计,其主要零部件,如CPU、内存、显卡、风扇和主板等,来自于美国、马来西亚、韩国、日本、菲律宾、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这反映出
A. 各国的生产能力基本一致 B. 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
C. 全球化加据了各国的竞争 D. 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被动
30. 2012年5月1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会见了刚刚就任仅几小时的法国新任总统奥朗德,双方承诺将克服分歧,合作寻找推动欧洲经济增长之路。回顾历史,二战后两国探索经济一体化的历程,正式开始于
A.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B. 《罗马条约》的签订
C. 《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
D.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正误,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31. 明清时期由于政府对商人征收沉重的商税,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以对抗政府、互助自保求生存,如徽商和晋商等。
32.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3.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划出海南岛,设置经济特区,并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
34. 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荷兰或荷兰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荷兰船载运。
35. 1947年,美国和中国等23个国家签订《关税和贸易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货币体系正式建立起来。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6.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本协会得知,当男女纺工因收获而在田间的时候,毛织品、麻织品和棉织品的制造者们便很难找到足够数量的工人,以便能够继续交给织工去做。由于这部分的制造缺乏必要的速度,因为商人订货的交付往往延迟,致使商人、制造者以及一般人民都受到很大的损害。
——(英国)《鼓励工艺、制造和工业协会1761年发表的文告》
材料二 棉纺织业的勃兴揭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在英国工业化的最初阶段,没有别的工业的重要性堪与棉纺织业相比……其他工业随同棉纺织工业上升,也随着它的崩溃而下跌,这个局面一直维持到二十世纪。……即便棉纺织业对机械化的高涨和对大型冶金企业的兴起没有直接起到巨大作用,棉纺织工业的利润无疑为工业化支付了第一批账单。
——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三 在1700年时,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基地是印度。然而到1860年,印度的织布工业就已无法同英国的竞争抗衡了,……查尔斯·屈维廉爵士曾说:“印度的曼彻斯特(达卡,印度的纺织业中心)失去了往日的繁荣,变成了一个非常贫穷而狭小的城镇。”……到19世纪中叶,英国爆发的工业革命使之生产出大量价格十分低廉的商品,致使全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地区的工厂遭受了与纺织业同样的命运。
——约翰·R. 麦克尼尔《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棉纺业出现的困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人为解决这些“困境”采用了什么方法?请举两例说明。(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棉纺织业的兴起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重要作用。(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英国角度分析“印度的织布工业就已无法同英国的竞争抗衡”的原因。说明当时印度的经济出现什么状况?(4分)
37.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武装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等地。到1921年春,农民暴动几乎遍及全国。……据统计,1921年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有一起暴动叫“叉子起义”,农民没有武器,就以叉子作武器,同官兵对抗,这是名副其实的“揭竿而起”。
——郑异凡《农民的“布列斯特”——列宁是怎样对农民妥协让步的》
材料三 下列是两张1925年的苏联经济统计数据表,表一据俞良早《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研究》整理,表二据《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整理。
表一 农村成人年消费量表(单位:公斤)
粮食 肉 糖
1919年 181 16.5 0.5
1925年 229 38.7 4.6
表二 工人工资增长表(1925年9月)
行业 比战前提高
食品 57.6%
造纸 35.6%
纺织 23.1%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当时的形势下,苏俄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苏俄社会出现什么问题?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三表格反映当时苏联经济出现什么新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当时哪一经济政策?该政策起到什么积极作用?(5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苏俄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依据是什么?(1分)
四、问答题:本题10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38. 中共十八大将于今年下半年召开。在共和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往往在关键时刻通过一些重要会议作出重大决策,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中共八大何时召开?其主要背景是什么?会议确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分)
(2)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以哪一次会议为标志的?这次会议确立的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是什么?这次会议与中共八大相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决策上的重大突破是什么? (3分)
(3)1992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什么新的目标?列举同年与之相关的两件重大历史事件。(3分)
(4)以上会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们共同的着眼点是什么?(1分)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 A 2. D 3. B 4. B 5. D 6. C 7. C 8. B 9. A 10. B
11. C 12. C 13. D 14. D 15. C 16. B 17. D 18. D 19. B 20. D
21. C 22. D 23. B 24. A 25. A 26. D 27. A 28. C 29. B 30. D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正误,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31. B 32. A 33. B 34. B 35. B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6. (1)困境:劳动力不足;效率低下。(任答一点得1分)
方法:发明机器。(1分)
史实: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瓦特改良蒸汽机。(任答两点给2分)
(2)作用: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或带动了其他工业的发展;或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2分)
(3)原因:英国的棉纺织品物美价廉(工业革命);英国的殖民扩张。(2分)
状况:印度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族纺织业遭到破坏。(2分)
37. (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分)
目的:巩固政权(或战胜敌人,或支持红军)。(1分)
(2)问题:出现大规模农民暴动(或政治危机严重)。(1分)
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或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农民利益)。(1分)
(3)变化:城乡生活水平有所提高。(1分)
政策:新经济政策。(1分)
作用:提高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3分)
(4)依据:国情(如意思相近,也可给分)。(1分)
四、问答题:本题10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38. (1)时间:1956年;(1分)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分)任务: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分)
(2)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分)突破:作出改革开放决策。 (1分)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事件: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2分)
(4)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分)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一地理
本试卷分单选题、判断题和综合题三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据报道,北京时间2012年5月28日10时22分,河北省唐山市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据此完成1~3题。
1. 地震发生时,位于英国伦敦(中时区)的地震观测员第一时间记录下地震发生的位置,记录的当地时间为
A. 5月27日2时22分 B. 5月27日18时22分
C. 5月28日2时22分 D. 5月28日18时22分
2. 导致此次地震的原因主要是
A. 地壳运动 B. 岩浆活动 C. 火山喷发 D. 变质作用
3. 下列关于南京(118°46′E,32°03′N)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日,昼长大于12小时 B. 此后,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变大
C. 该日,进入“梅雨”季节 D. 此后,胭脂井可能被太阳直射1次
读图1,据此完成4~6题。
4. 修建水库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等人类活动,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 ① B. ③ C. ⑥ D. ⑧
5. a处地貌体现的水循环意义主要有
①塑造地表形态②促进物质转移③实现能量交换④更新各种水体⑤维持水量动态平衡
A. ①② B. 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6. 有关图1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处为向斜构造
B. 在长期内力作用下,乙处地表形成山岭
C. 甲处类型地质构造适宜开凿隧道
D. 大型工程建设应该避开乙处
南京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水网密布,四季分明,地形上属于南方低山丘陵,地表发育了红壤,生长着常绿阔叶林。据此完成7~8题。
7. 这种自然景观之间的联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单一性 D. 复杂性
8. 南京自然特征的形成与下列物质运动无关的是
A. 岩石圈物质循环 B. 生物循环 C. 季风洋流 D. 海陆间水循环
图2中甲、乙、丙、丁、戊所代表的是我国30°N附近的五座名山,其自然带数量和海拔高度如图所示。据此完成9~10题。
9. 戊、丁两座山与甲、乙、丙三座山相比,自然带数量较少,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纬度 B. 相对高度 C. 土壤 D. 植被
10. 五座山上都能够见到的自然景观为
A. 热带雨林景观 B. 热带荒漠景观 C. 亚热带森林景观 D. 高山冰原景观
图3是我国某地近年来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 该地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中出现一对“翅膀”的原因主要是
A. 大量老人和少年儿童迁往外地 B. 中年人多外出打工
C. 年轻夫妇多不愿生孩子 D. 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该地就业
12. 下列叙述与该地相吻合的是
A. 经济发展缓慢 B. 城市化进程加快
C. 人口出现负增长 D. 社会养老负担严重
图4表示美国20世纪城市化进程。据此回答13~14题。
13. 图中纵坐标的含义为
A. 城市人口数量与农村人口数量的比重
B. 城市用地占国土总面积的比重
C.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D. 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14. 图中最后阶段城市化速度减慢的原因,主要是
A. 能源短缺,工业发展迟缓
B. 政府严格控制人口流动
C. 传统工业萎缩,经济发展停滞
D. 城市人口和工商业迁往小城镇和乡村
古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前段时间荔枝在南京大量上市,受到市民的喜爱。据此完成15~16题。
15. 南京市民能吃到新鲜的荔枝,主要得益于
①便捷的交通条件②荔枝品种改良 ③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④荔枝种植范围扩大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6. 5月初海南荔枝开始采果,比广东提前约15天,这是因为海南
A. 荔枝品种优良 B. 市场需求量大
C. 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 D. 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
图5中甲为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分布示意图,乙为该区某农场农事安排示意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 关于图中阴影区域农业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单产高,商品率低 B. 机械化水平高
C. 科技水平低 D. 以自给自足为主
18. 有关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牧羊种麦结合,可以合理安排农时 B. 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强,收益较稳定
C. 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D. 农产品出口以小麦和羊肉为主
据报道,伦敦奥运会传递的火炬在英国中部工业区工业重镇考文垂制造。图6为英国中部工业区示意图。读图6完成19~21题。
19. 下列工业区中,与英国中部工业区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A. 德国鲁尔区 B. 中国辽中南工业区
C.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 意大利东北部工业区
20. 英国中部工业区曾经被称为“黑区”的原因可能是[
A. 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多阴雨天气 B. 煤炭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C. 受种族因素影响,多黑人居住 D. 盛产石油,石化工业污染严重
21. “黑区”综合整治的措施不可能是
A. 调整工业布局 B. 大力发展钢铁、石化工业
C. 积极推进服务业和基础设旋建设 D. 用先进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自2006年以来,日本某品牌服装将原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加工厂陆续迁往越南、柬埔寨、加拉国等。据此完成22~23题。
22. 图7中与该企业主导因素一致的模式是
A. 模式一 B. 模式二 C. 模式三 D. 模式四
23. 该品牌服装加工厂迁出我国转到东南亚、南亚等地布局,主要原因是
A. 我国劳动力成本提高 B. 我国服装市场萎缩
C. 我国原料供应紧张 D. 我国交通相对落后
图8为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网示意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 我国高铁规划建设图中,高铁分布:东部稠密、西部稀少,主要原因是
A. 东部地区为平原,利于高铁建设
B. 东部地区的科技力量比西部雄厚
C. 东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西部高
D. 东部地区自然条件比西部优越
25. 下列关于我国高铁发展带来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促进地区之间信息和技术的交流
B. 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C. 使交通运输向高速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D. 提高我国货物运输的出口量
26. 下列俗语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的是
A. “人定胜天” B. “天定胜人” C. “天人合一” D. “天命主宰”
地理要素之间可以通过物质、能量的交换产生联系。图9为地理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27~28题。
27. 若甲、乙、丙分别表示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则丁→丙过程表示
A. 重熔再生 B. 外力作用 C. 变质作用 D. 冷却凝固
28. 若甲、乙、丙分别表示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则甲→乙过程表示
A. 物质产品、资金等 B. 劳力、科技等
C. 环境资源 D. 生产废弃物
图10为某地农业生产发展模式示意图。据图完成29~30题。
29. 该地可能位于
A. 华北平原 B. 黄土高原 C. 青藏高原 D. 太湖平原
30. 下列关于此种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形成稻—鸭、泥鳅复合生态系统,经济效益好
②生产不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化肥,环境效益好
③农产品多样化,对市场的适应性更强
④满足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大致夏季偏北分布,冬季偏南分布。
32. 在山区河谷中,为防御洪水,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33. 地域分异是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的一个根本原因。
34. 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的共同影响。
35. 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36. 在同一区域里,城市级别越高,则数目越多,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37. 影响城市土地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通达度和各类活动的付租能力。
38. 饲料因素是影响乳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因素之一。
39. 工业集聚都是为了共用基础设施,加强协作与交流。
40. “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需加强国际合作”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三、综合题:(本部分共4大题,共30分)。
41. 图11为某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图中A、B、C为城市功能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为_________,其中A功能区是_________。(2分)
(2)B、C两功能区中,可能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3分)
(3)在新一轮城市规划中,拟将城区一大型化工企业迁至①处,请判断是否合理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3分)
42. 读中国和美国部分农业区示意图(图12和图13),完成下列问题。(7分)
(1)填写下列表格。(3分)
区域 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作物 生产特征
B农业区 __________ 水稻 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水利工程量大
C农业区 商品谷物农业 __________ __________
(2)A区域气候类型对应的是图14中的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2分)
(3)气候是影响农业的重要因素,试分析其对B区域水稻种植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3.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2010年,来自美国的LanzaTech(朗泽科技)与上海宝钢、中国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将在宝钢建立一个处理炼钢废气的示范工程,该工程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可以将工业废气中含有的CO和H2合成工业乙醇和燃料乙醇。
材料二:图15和图16分别为上海宝钢与美国朗泽科技区位示意图。
(1)促进宝钢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分)
(2)朗泽科技位于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该地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3分)
(3)随着生物发酵技术在我国钢铁企业的推广,产生的积极影响有__________。(2分)
4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由生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和智力支持系统等五大支持系统、16个变量、45个指数和225个基本要素指标构成。
材料二:图17反映我国200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1995年全国平均水平为100)
材料三:在江苏13个大市2011年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的调查中,南京的科技支撑能力排第2,经济外向度排第8,社会保障能力排第9,资源支撑能力排第12。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3分)
(2)A、B两省区中,可持续发展指数较低的是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3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南京市可采取哪些措施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__________。(2分)
【试题答案】
1. C 2. A 3. A 4. C 5. A 6. C 7. A 8. C 9. B 10. C
11. D 12. B 13. C 14. D 15. C 16. C 17. B 18. D 19. D 20. B
21. B 22. A 23. A 24. C 25. D 26. C 27. B 28. A 29. D 30. D
31. B 32. A 33. A 34. A 35. B 36. B 37. B 38. A 39. B 40. B
41. (1)扇形模式 商业区
(2)B 地处河流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地带,临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3)合理 远离市中心,地租较低;居民区河流下游;盛行风最小风频上风地带,
对城市污染小
区域
B农业区 季风水田农业
C农业区 (春)小麦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2)③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水旱灾害频繁。
7分
市场、交通、科技(任答两点得2分)
硅谷(1分)世界人才高地,科技力量雄厚(1分);快捷的交通;军事订货;独特的创新文化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任答其一,得1分)
环境角度:减少废气排放,保护环境(1分);经济角度;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提高经济效益(1分)
8分
庞大的人口基数;资源短缺令人堪忧;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3分)
A(1分)高寒的气候,生态脆弱(1分);人口稀少,科技落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1分)
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加强对外经济联系(任答两点,得2分)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一物理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在十六世纪后,有很多重大的科学成就,下列符合科学史实的是
A. 开普勒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了轻物体和重物体下落一样快
B. 牛顿通过天体运动规律得出了物体间的引力规律即万有引力定律
C. 伽利略通过实验测定了万有引力恒量
D. 卡文迪许通过理想的斜面实验推出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 如图所示,在一张白纸上放置一根直尺,沿直尺的边缘放置一块直角三角板。将三角板沿刻度尺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同时将一支铅笔从三角板直角边的最下端向上运动,而且向上的速度越来越大,则铅笔在纸上留下的轨迹可能是
3. 若人造地球卫星在高度不同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造地球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均小于或等于第一宇宙速度7.9km/s
B. 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半径越大,运行周期就越短
C. 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大于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
D. 地球同步卫星可相对地面静止在北京的上空
4. 当火车以速率通过某弯道时,内、外轨道均不受侧向压力作用,此速率称为安全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弯道半径
B. 若火车以大于的速率通过该弯道时,则外轨将受到侧向压力作用
C. 若火车以小于的速率通过该弯道时,则外轨将受到侧向压力作用
D. 当火车质量改变时,安全速率也将改变
5. 电场中某区域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A、B为电场中的两点,若以EA、EB分别表示A、B两点的电场强度,、分别表示A、B两点的电势,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6. 以初速度水平抛出一物体,当其竖直分位移为水平分位移的2倍时,物体的
A. 竖直分速度为水平分速度2倍 B. 瞬时速度的大小为
C. 运动时间为 D. 末速度与初速度的夹角为60°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7. 关于功和功率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B. 功有正负,说明功是矢量
C. 根据可知,力做功越多,则该力做功的功率一定越大
D. 根据可知,汽车在运动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速度越小,牵引力就越大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场强度反映了电场的力的性质,因此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试探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
B. 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与试探电荷在该点所受的静电力及带电量无关
C. 规定电场中某点电场强度的方向与正试探电荷在该点所受的静电力方向相同
D. 公式和对于任何静电场都是适用的
9. 一个物体在竖直下落过程中,如果重力做功20J,克服空气阻力做功8J。则物体在此过程中
A. 重力势能减小20J B. 动能增加28J
C. 机械能减小8J D. 机械能减小12J
三、实验题(本题2小题,共18分。)
10.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描绘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求物体平抛的初速度。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过程,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安装器材时,应该使木板在竖直平面内,斜槽末端应该保持在__________方向;
(2)让小球多次从斜槽上同一位置上滚下,目的是为了让小球每次平抛的__________相同;
(3)取下白纸,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O,以竖直向下方向为轴,水平方向为轴,用平滑的曲线画出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测得曲线上某一点的坐标(,),请用、、g表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__________。
11. 在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如下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重物、打点计时器、纸带、秒表、导线,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如果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已知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4s,所用重物的质量为0.20kg。则打C点时重物的动能为__________J,从O点到C点减少的重力势能为__________J。(取重力加速度g=9.80m/s2,计算结果请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本题4小题,共5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画出必要的受力分析图,运动过程图。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12. 某人将一个质量m=2kg的小球,从离地高度h=3. 2m处沿水平方向抛出,落地时水平飞行距离=4.8m,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小球下落的时间;
(2)人对小球所做的功。
13. 如图所示,在水平转盘上有一小木块,随转盘一起转动(木块与转盘间无相对滑动),木块到转轴的距离r=0.2m,圆盘转动的周期T=(s)。求:
(1)木块的线速度大小;
(2)木块的向心加速度大小。
14.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轨道ABC,由水平粗糙轨道AB和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BC组成,AB恰与圆弧BC在B点相切。质量m=1kg的小物块从A点以水平初速度=6m/s滑上轨道AB,滑上圆弧轨道BC后返回。已知水平轨道AB长为L=5m,圆弧半径R=1m,小物块与AB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小物块滑到B点时速度的大小;
(2)小物块在圆弧轨道B处对轨道压力的大小;
(3)通过计算说明小物块最终能否从A处脱离轨道。
15. 如图是检验某种防护罩承受冲击能力的装置,M为半径R=1.6m、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半圆弧轨道,A、B分别是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N为防护罩,它是一个竖直固定的1/4圆弧,其半径,圆心位于B点。在A放置水平向左的弹簧枪,可向M轨道发射速度不同的质量均为m=0.01kg的小钢珠,弹簧枪可将弹性势能完全转化为小钢珠的动能。假设某次发射的小钢珠沿轨道恰好能经过B点,水平飞出后落到N的某一点上,取g=10m/s2。求:
(1)钢珠在B点的速度;
(2)发射该钢珠前,弹簧的弹性势能Ep;
(3)钢珠从M圆弧轨道B点飞出至落到圆弧N上所用的时间。
【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分)
1. B 2. C 3. A 4. B 5. D 6. C
二、多项选择题(分)
7. AD 8. BC 9. AC
三、实验题(每空3分,共18分)
10. (1)水平;(2)初速度;(3)或[
11. (1)秒表;( 2)0.54;(3)0.55
四、计算题(共52分)
12. (1)由得:(4分)
(2)由得:(4分)
由动能定理得(4分)
13. (1)由得:(6分)
(2)由得:(6分)
14. (1)A到B过程中由动能定理(3分)
得:(1分)
(2)在B处对小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3分)
得: (1分)又由牛顿第三定律得(1分)
(3)设物块从B处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为,由动能定理(3分)
得:所以小物块不能从A处脱离轨道。(3分)
说明:用其他方法证明,如“比较能量关系”等,只要合理,也可给分。
15. (1)在B处对小钢珠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3分)
得:(1分)
(2)从发射钢珠到上升到B点过程,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4分)
得(1分)
(3)钢珠做平抛运动由;(1分)
(1分);
(1分)
联立解得(2分)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一政治
本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__________改革、推动社会主义__________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A. 文化体制 文化 B. 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
C. 管理体制 社会 D. 政治体制 民主政治
2. 2012年2月14日,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A. 谢家麟 吴良镛 B. 王振义 师昌绪
C. 谷超豪 孙家栋 D. 王忠诚 徐光宪
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2亿多,人均寿命提高了5岁,8300万残疾人得到政府和社会的特殊关爱,这是中国保障人权的光辉业绩。这表明了我国
A.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B.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C. 人民民主的正义性 D. 人民民主的阶级性
4. 在我国,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是行使__________。
A. 生存权和发展权 B.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 政治自由 D. 监督权
5. 在学习《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时,有同学搜索到以下素材:
①中学生李某写信给市政府就网吧治理工作提出意见
②某中学生发现有人窃取国家机密,向国家安全机关报告
③某高中学生杨某正式出版诗歌集《冬天撞碎了小风》
④王某发现某网站标识的中国领土不完整,当即要求网管予以更正
若按权利和义务对以上素材进行分类,正确的是
A. ①②为一类、③④为一类 B. ①②③为一类、④为一类
C. ①④为一类、②③为一类 D. ①③为一类、②④为一类
6. 2012年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人大代表过程中,各地遵守《选举法》规定,设有秘密写票处。这一做法是
A. 对选民平等权利实现的保障 B. 对选民人格尊严权利的保障
C. 对选民自由表达意愿的保障 D. 维护选举秩序的重要措施
7. 村委会和居委会是我国的
A. 基层政权组织 B. 基层自治组织 C. 基层社会团体 D. 基层经济组织
8. 国务院法制办于2011年12月11日公布《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这属于
A. 民主选举 B. 民主决策 C. 民主管理 D. 民主监督
9. 下图《层层把关》给我们的启示是
A. 接受监督就能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B. 防止腐败的关键是要保证舆论监督
C. 防止腐败要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D. 公民要学会正确行使监督权
10. 有人说,解决就业问题,责任全在于政府。这一观点认为
A. 政府是包办一切的政府 B. 要增加政府的职能
C. 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 D. 政府要提高执政能力
11. 下列属于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的是:
A. 公安部依法开展打击网络谣言的活动
B. 国务院对商品房房价实行系列调控政策
C. 国家按国内生产总值的4%安排教育经费支出
D. 奇瑞公司依托自主创新加快战略转型步伐
12. 邹某等三名下岗职工因不服国资委作出的政府信息公开“太极式”的答复,将其起诉至北京一中级法院,并告赢国资委。这表明,公民可以运用__________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 电子政务 B. 信访举报制度
C. 政府评议制度 D. 行政诉讼制度
13.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这表明全国人大依法行使
A. 审议权 B. 表决权 C. 立法权 D. 决定权
14.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__________。”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5. 在某省人大会议上,人大代表在审议政府财政预算报告时,提出质问并要求作出答复,这表明人大代表行使
A. 提案权 B. 质询权 C. 建议权 D. 表决权
1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以__________为宗旨。
A. 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B. 民主集中制
C. 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权力 D. 人民当家作主
17. 下侧漫画《这边声音独大》,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公民要支持政府工作
B. 政府决策要尊重民意
C. 公民要服从政府管理
D. 政府决策要排除干扰
18. 在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江苏省代表会议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选举产生70名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__________的重要体现。
A. 民主执政 B. 科学执政 C. 依法执政 D. 依法行政
19. 下列属于人民政协职能的是
A. 进行政治协商,制定国家法律 B. 检查政府工作,任免政府领导人
C. 开展政治协商,进行民主监督 D. 进行政府协商,批准国家预算
20.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是
A. 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B. 自治权
C. 设立自治机关 D. 坚持民族平等
21. 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全国人大代表,历届全国人大中,少数民族代表人数占代表总人数的比例,均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这直接体现了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
A. 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B. 坚持民族团结原则
C.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D.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 2012年5月21日,西藏山南地区佛教协会倡议,僧人要秉承爱国爱教、遵纪守法、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这一倡议得到僧尼的热烈响应。这说明
A. 我国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B. 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C. 我国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D. 宗教信仰已成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
23. 国家海洋局对我国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海域海岛进行了名称标准化处理,体现了我国对钓鱼岛的__________。
A. 平等权 B. 独立权 C. 自卫权 D. 管辖权
24. 1999年诞生的二十国集团峰会,近年来已逐渐取代了八国集团在协调世界经济方面的作用,影响力不断增强,这表明
A. 世界发展的多极化趋势 B.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C. 发达国家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D. 发达国家的地位在不断降低
25. 2012年6月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进一步加强成员国间的友好合作及未来发展等相关事宜。各成员国加强合作的基础是
A. 各方存在共同的利益 B. 各方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C. 各方有共同的经济政治制度 D. 各方对国际形势持相同意见
26. 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这里的南、北分别指
A. 南半球国家与北半球国家 B.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C.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 D. 农业国与工业国
27.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A. 政治和军事 B. 经济与文化 C. 经济与科技 D. 科技与军事
28. 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
A.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B. 世界观人皆有之
C.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29.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曾经说:“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的工作。”这表明
A.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相互区别
C.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D. 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
30.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 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问题
C.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D.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二、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 国家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
32. 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33. 我国现阶段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34. 在我国,人大代表是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人员。
35. 我国民族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法院。
36.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依法执政。
37. 构成主权国家最重要的要素是领土。
38. 中国支持联合国开展的各项工作。
39. 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相关。
4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的终极成就。
三、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简要回答问题。(10分)
41.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这幅图片可以看出,我国的政党制度是__________。(2分)
(2)“同舟共济、同心同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关系?(8分)
四、活动探究题:请你参与下列活动情境,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将你的观点与建议写下来。(本部分共2小题,第42题8分,第43题12分,共20分)
42. 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是增强公民意识和提高政治素养的要求。请你根据下列生活情境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8分)
生活情境 可采取的合适做法 理论依据
1. 当你发现某政府机关违规收费时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公民享有监督权。
2. 当台风刮倒大树,压在了自家屋顶上时 向政府部门求助
3. 当南京地铁三号线的建设需要拆迁自家房屋时 主动配合拆迁工作
4. 在西藏地区旅游,受当地藏民的邀请走进藏家做客时 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作为当代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43. 学习了《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后,某校高一(1)班同学就当前国内外热点问题举行了一次模拟新闻发布会活动。在该活动中,同学们首先就今年4月份以来,菲律宾挑衅中国主权一事展开了热议,请你参与其中。(12分)
(1)请你根据地图写出A岛的名称。(2分)
同学们观看了外交部新闻发布会,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该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菲方应切实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同时,中方通过外交协商解决当前事态立场没有变化。
(2)请运用《政治生活》“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对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观点作出阐释。(6分)
针对当前的一些国际事件,同学们模拟记者提出了问题。有同学问:“鉴于叙利亚发生屠杀平民事件,中国是否会允许联合国安理会对叙利亚实施军事干预?”
(3)请你模拟新闻发言人,对该记者的提问做出回答。(4分)
【试题答案】
一、单选
1~5 AABBD 6~10 CBBCA
11~15 BDCDB 16~20 DBACB
21~25 ABDAA 26~30 BCCDA
二、判断
32、33、36、39正确,其余全错
41. (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分)
(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1分)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1分)
原因:
①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②党的性质和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决定的;
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④多党合作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
⑤多党合作的关系得到了宪法和法律承认和保护。
(5点原因每点2分,学生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得6分)
42.
生活情境 可采取的合适做法 理论依据
从民主监督的方式角度回答皆可得2分。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或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1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是政府应有的职能(1分)
要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2分)
尊重藏民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2分)
43. (1)黄岩岛(2分)
(2)①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我国坚决维护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黄岩岛问题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利益,必须坚决维护。
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因此,我国努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黄岩岛问题。(每点2分,如能答出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时代的主题等,可酌情给1分,总分不得超过6分。)
(3)回答要点应包括以下关键词:不同意(1分),和平解决(1分),不干涉内政(1分),综合评价(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