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2年浙江省社会思品中考精析系列——衢州卷考生须知:1.全卷共二大题,22小题,满分为80分。考试时间为8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本次考试采用开卷形式。2.全卷分为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卷Ⅰ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卷Ⅱ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3.请用黑色自己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卷 I一、选择题(本卷共有一大题,16小题,共32分。请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对应的小方框涂黑、涂满。)1.2011年11月3日和14日, 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两次对接,标志着中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A.嫦娥一号 B.天宫一号 C.蛟龙号 D.神舟七号答案:B 解析:该题是时政题,选“B”。2.2012年4月10日,备受关注的《 安全条例》正式向公众公布,为未成年人上下学的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A.校车 B.食品 C.药品 D.交通答案:A 解析:该题是时政题,选“A”。3.1129年,率领部分孔氏族人随宋高宗南迁到衢州的是 A.孔丘 B.孔祥楷 C.孔洙 D.孔端友答案:D 解析:该题是乡土教材中的题目,选“D”。4.浙江相对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有 A.海洋资源、煤炭资源 B.海洋资源、山区资源 C.煤炭资源、石油资源 D.石油资源、淡水资源答案:B 解析:该题是乡土教材中的题目,选“B”。5.右图漫画告诉我们 A.我国法律将静止任何形式的拆迁 B.我国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D.我国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答案:C 解析:选项A是错误的,选项B D与漫画无关联,故选“C”。6.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不顾生命安危,挺身而出,为抢救两名学生而被卷入车下遭到碾压,以致双腿高位截肢。张丽莉的行为 ①提高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②弘扬了舍己为人的传统美德 ③弘扬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④肯定与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B 解析:张莉丽老师的行为是个人行为,无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故选“B”。7.环球网舆情调查中心就旅游宰客话题发起网络调查, 结果见右图。调查结果说明 A.消费者合法权益普遍被侵犯 B.执法部门应该严格执法 C.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有待提高 D.消费者应增强防范意识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不强,故选“C”。8.据统计,衢州市2011年GDP中民营经济占比超八成。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在衢州市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②它增强了衢州市场经济的活力 ③它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 ④离不开政府对它的鼓励、支持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答案:B 解析:民营经济属非公有制经济,故选项①③错误,选“B”。9.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从医38年来跑遍天山南北,为各族群众巡诊38万人次;新疆维吾尔族人阿里木8年来以近乎“裸捐”的方式资助了上百名各族贫困生,资助金额达10万元之巨。他们的行为 ①加强了民族之间的团结 ②体现了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 ③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统一 ④诠释了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C 解析:材料中给的案例与促进民族统一没有关系,故排除,选“C”。10唐朝时,衢州人要到洛阳去经商,走水路先后经过的是 A.钱塘江—邗沟—江南河—通济渠B.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C.长江—淮河—黄河—海河D.钱塘江—江南河—邗沟—通济渠答案:D 解析:从衢州出发走水路,要从钱塘江走,再走江南河,再到邗沟,后是通济渠,故选“D”。11.下列有关我国朝代的特色,叙述正确的是 A.西周:宗法礼乐,分封纳贡 B.秦朝:轻徭薄赋,民族融合 C.西汉:严刑峻法,以法治国 D.清朝: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答案:A 解析:选项B秦朝是徭役繁重,选项C指的是秦朝,选项D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故选“A”。12.“人们生来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此话出自的文献是 A.《联合国宪章》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答案:D 解析:这话出自《人权宣言》,选“D”。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电力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③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答案:A 解析:选项②电力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选项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式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选“A”。2012年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0周年。根据材料回答14—16题14.以下是美国沿北纬40度绘制的地形剖面图。能从图中获取的地理信息是 A.美国的河流流向基本是自东向西流 B.美国气候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C.美国最主要的农业带位于图中丁处 D.美国地势东西两边高中间低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美国的地势特点是东西两边高,中间低,故选“D”。15.标志着中美关系结束敌对、隔绝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历史事件是 A.抗美援朝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 C.尼克松总统访华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答案:C 解析:注意关键词“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C”。16.邓小平曾说:“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去,也坏不到哪里去,对此要有清醒认识。”你认为对中美关系的认识比较“清醒”的是 A.经济全球化需要中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B.美国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中国与它势不两立 C.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国应该与它结盟 D.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上差异太大,没有合作的可能答案:A 解析:选项B、C、D是错误的,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并且中国不与任何大国结盟,故选“A”。卷 Ⅱ说明:本卷共有一大题,6小题,共48分。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共60分)17.(8分)请你解读一下该地图的地理信息: (1)图中A、B、C、D四处,哪处的地形最为险峻陡峭?(1分) (2)溪流A的大致流向是什么?请说出判断的依据。(2分) (3)图示区域位于下列哪个省级行政区?(2分) (4)依据图中信息判断,判断该地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并说明理由。(3分)答案:(1)B处最陡峭。(1分)(2)流向:自西向东流。理由:根据图中的经纬网、等高线判断,该地势西高东低,所以溪流A的流向是自西向东。(2分)(3)(A)(2分)(4)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1分)理由:①该地区位于北纬30度附近,是亚热带地区,热量比较充足。②该地区位于东经120度附近,临近海洋,降水量比较丰富。 水稻喜热喜湿,而该地区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或回答:该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2分)解析:第(1)(2)小题考查的是考点2能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第(3)小题考查的是考点6知道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第(4)小题考查的是考点9分析中国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18.(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同日本的战争。这些战争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外侮日深,国家益趋危殆……国民今日皆已深切感觉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之意义……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在存亡危机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必集中真哥哥民族力量,自卫自助,以抵暴敌,挽救危亡。 ——1937年9月,蒋介石对中共宣言的谈话(1)材料一中“同日本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1分)(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遭受“三次灾难性战争”的原因。(2分)(3)材料二中的中华民族到了“存亡危机之秋”,是指哪一历史事件?从两次中日战争的不同结果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3分)(4)结合以上材料,自行设计一个问题(除以上问题外)。(2分)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或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1分)(2)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与当时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仍处于农耕文明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清政府腐败无能;科学技术落后等。(2分)(抄写材料中的原文最多得1分;答对两点即给2分)(3)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或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团结就是力量;坚持科教兴国战略;走和平崛起的道路等等,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给2分。(3分)(4)围绕素材设计有效问题。设计问题能够彰显学科思维、学科生命、学科能力、学科创新再加1分。(2分)解析:第(1)小题考点28说明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及其影响;第(2)小题考查的是考点27比较鸦片战争前欧美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概况.分析近代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第(3)小题考查的是考点33知道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第(4)小题是开放题。19.(8分)看图表,回答问题。(1)图中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2)结合材料,说说“人人是PM2.5的受害者,也是PM2.5的制造者”的理由。(2分)(3)利用图表信息,完成表格:(4分)生活情景你的建议(观点)你的理由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私家车①汽车尾气是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之一森林公园PM2.5均值低于闹市区多植树造林②我的体会:③答案:(1)环境问题(或环境污染或大气污染)。(2分)(2)图中得出:人人是PM2.5的受害者。因为灰霾天气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从表中数据分析得出:人人是PM2.5的制造者。因为灰霾天气的天数与汽车拥有量、原煤、汽油、柴油消耗量基本成正比。汽车排放的尾气和原煤、汽油、柴油所燃烧产生的废气是形成灰霾天气的罪魁祸首。(2分)(3)①少开私家车,提倡低碳出行。(1分) ②森林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1分) ③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是一项基本国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等。(2分)(答出两点即给满分)解析:该题考查的考点是考点42说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考点43掌握我国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20.(8分)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我们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框架图:(3分)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但法制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与完善。(2)用工业明胶制作的“毒胶囊”具有严重的致癌性,因此生产、销售有毒胶囊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司法机关查封涉案企业,严打生产、销售毒胶囊的行为体现了我国什么方略?(2分)(3)由上述内容得出:公民应树立哪些意识?(3分)答案:(1)①人格尊严权。 ②如:专利、发明。创造;学生自己撰写的文章等都可以。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④如:努力学习、遵守校规校纪、完成义务教育、尊重老师等。(2分)(上述4格每格0.5分) ⑤权利和义务(1分)(2)违法行为;依法治国。(2分)(3)法律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监督意识、安全意识、生命意识等。(3分)(答出3点即给满分)解析:该题是思品题,第(1)小题考查的是考点17懂得法律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考点34懂得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考点24学会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第(2)小题考查的考点是考点13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考点31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21.(8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二五”规划纲要产生过程示意简图材料二:2012年2月28日,衢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开幕。会议审议了代市长陈新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把衢州市建设成为“和美富庶的民生幸福城”。材料三:在建设“和美富庶民生幸福城”的同时,衢城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医闹、房闹等。根据材料一,分别说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所处的地位。(2分)材料二反映了衢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履行了什么职权?体现了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2分)材料三告诉我们,在表达合理“诉求”时应注意什么?(2分)民生大于天,件件总关情!为实现“和美富庶民生幸福城”,请列举衢州市还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的几件事。(2分)答案:(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或回答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2分)(2)监督权;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2分)(3)公民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表达“诉求”,做到合法、有序,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分)(4)围绕“和美富庶”,从教育公平、看病难、看病贵、住房、环境、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等问题中举例。(2分)(举出两例即给满分)解析:第(1)小题孝查的是思品考点32知道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考点33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 第(2)小题考查的是考点33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第(3)小题考查的是考点34懂得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第(4)小题民生问题举例最好要举身边的例子。(8分)青春学校学生会在初三毕业生中开展毕业留言征集活动,将优秀毕业留言汇编成册,作为礼物送给母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请你为本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1分)下列是同学毕业留言摘编:(2)你会把哪个同学的留言编入此册?请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2分)(3)请你给自己写一条毕业留言。(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2分)(4)学生会把优秀留言汇编工作让你完成,请你设计一个汇编方案。(要求:1.设计要有创意 2.设计要有可行性)(3分)答案:(1)主题如:青春飞扬、多彩人生、舞动青春、青葱岁月等等,凡符合题意均可给分。(1分)(2)同学乙。只要答出先进文化的作用等即可给分。(2分)(如:乙的留言志向高远、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等。用到的或正确价值取向等知识答出不选甲的理由均可得满分。如选同学甲的,用换位思考等知识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可酌情给1分。)(3)学生能正确评价自我即可给分。(2分)(4)设计方案:①把留言汇编设计成纸质版,装订成册②把留言汇编设计成电子版,并发到校园网上③把留言汇编在校报、校刊或学校宣传栏中分类、分批刊登等等均可给分。(2分) 设计方案中有:给留言本书写书名、留言加配本人照片、留言录音、配背景音乐、配视频等创新设计的再加1分。(1分)解析:该题是思品题,考查的是考点6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考点4掌握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