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选择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2021-2022学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选择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2021-2022学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陆地主要集中在( )
A. 北半球与西半球 B. 北半球与东半球 C. 南半球与西半球 D. 南半球与东半球
2.我们生活在图中哪一个大洲(  )
A. B. C. D.
戴马克松地图是第一张世界视像图,该图在一个平面上向人类展示了无明显变形的各个大陆。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下列关于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陆地面积北半球小于南半球 B. 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 七分陆地,三分海洋 D. 全球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
4图中甲乙丙丁四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苏伊士运河是世界航运最繁忙的航线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100多年前,马克思就称其为“东方伟大的航道”。下图示意世界海运部分航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苏伊士运河是两大洲的分界线。两大洲是( )
A. 欧洲、非洲 B. 亚洲、非洲 C. 欧洲、亚洲 D. 亚洲、北美洲
6苏伊士运河联结的两大洋是( )
A. 大西洋、北冰洋 B. 北冰洋、太平洋 C. 太平洋、印度洋 D. 印度洋、大西洋
7苏伊士运河开通前,从亚洲到欧洲的最短航线需绕行( )
A. 德雷克海峡 B. 白令海峡 C. 巴拿马运河 D. 非洲好望角
8.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海洋与陆地分布比例分别是(  )
A. 79%、21% B. 71%、29% C. 21%、79% D. 29%、71%
9.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世界海陆分布比例的是( )
A. B.
C. D.
10.下列地理现象主要受地势影响而产生的( )
A. 长江自西向东注入东海 B. 宁波雨热同期,夏季多台风
C. 新疆深受夏季风影响,梅雨连绵 D. 哈尔滨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却温暖如春
11.下列有关亚洲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山地丘陵为主,约占四分之三 B.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C. 地势西高东低,河流滚滚东流 D. 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
12.农业滴灌技术是指利用灌水器,将作物需要的水分和养分滴入根区土壤的灌溉方式。目前,以色列广泛采用该技术进行灌溉。其主要目的的有( )
①增大农业生产投入 ②扩大高耗水作物种植
③降低土壤盐化程度 ④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好望角是位于南非南部凸向海洋的岬角。以下四图中最符合好望角气候特征的是( )
A. B.
C. D.
14.下图是小明设计的四条旅游路线(见下图甲、乙、内、丁),其中经过了我国三级阶梯的路线是( )
A. 甲 B. 丙 C. 乙 D. 丁
15.当印度盛行如下图所示的风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华北地区盛行冬季风 B. 正是对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的最好季节
C. 中国各河流普遍进入枯水期 D.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盛行夏季风
16.金砖国家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下列五国示意图中代表印度和巴西的是( )
A. ②③ B. ②④ C. ③⑤ D. ⑤④
17.新西兰和日本都是经济发达的岛国。读下图,完成问题。
(1)新西兰和日本共同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①位于北温带 ②地壳活动活跃 ③位于东半球 ④河流短小急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新西兰适宜发展畜牧业,日本适宜发展种植业,造成两国农业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
C.气候
D.劳动力
(3)日本捐赠中国的防疫物资上写着“青山一道同雲(云)雨,明月何曾是两鄕(乡)”,出自唐王昌龄《送柴侍御》,体现了日本兼收并蓄的文化。日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还有( )
A.文字
B.动漫
C.戏剧
D.和服
18.下列关于世界人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没有优劣之分 B. 不同种类的人种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
C. 人类生存环境的不同是人种形成的原因之一 D. 体质特征的不同可以反映出某种人种的优劣程度
19.世界大家庭中,由于生存环境差异等原因,形成不同的人种。下列不属于黄色人种的是( )
A. 蒙古人 B. 印第安人 C. 印度人 D. 日本人
20.世界的人口稠密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温和,降水较多 ②四季如春,没有冬季
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④安全地带,没有地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
A. 汉语和英语 B. 英语和汉语 C. 英语和俄语 D. 汉语和阿拉伯语
22.小莫同学上网查询某国的基本信息,得知该国“国土面积是937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30亿、主要人种是白色人种、官方语言是英语”。该国是( )
A. 美国 B. 英国 C. 中国 D. 韩国
23.北纬90°纬线和南纬90°纬线的关系是( )
A. 是两条相邻的纬线 B. 是两条相对的纬线 C. 是同一条纬线 D. 是两个相对的点
24.有一艘轮船航行到这样一个地方,它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南侧是南半球,北侧是北半球,问这个地点是( )
A. 东经20°赤道 B. 西经20° 赤道 C. 东经160° 赤道 D. 西经160° 赤道
25.下列图中阴影区域位于西半球、北半球的是( )
A. B.
C. D.
26.北京位于(40°N,116°E),那么北京的半球位置是( )
A. 北半球、东半球 B. 北半球、西半球 C. 南半球、西半球 D. 南半球、东半球
27.读经纬网图,关于M、N两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M地、N地都位于西半球 B. N地所在的纬线较长
C. M地位于低纬度地区 D. N地处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
28.关于某地(20°S,90°W)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半球、北半球、高纬度 B. 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C. 西半球、南半球、低纬度 D. 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分析:地球表面是由海洋与陆地组成,有“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说法,任何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我们把面积广大而完整的陆地称作大陆,地球表面共分为六块大陆,即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大洋洲大陆。
2. A
分析:我们生活的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洲,以上四个大洲轮廓图中,A是亚洲,B是非洲,C是北美洲,D是南美洲。
故答案为:A
【点评】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亚洲与欧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亚洲和北美洲以百令海峡为界。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围低,因此河流大都源于中部高山地带,呈放射状向四面奔流。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大。亚洲有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最低点死海。
3.D
4.A
【点评】 (1)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无论我们怎么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南北分别被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穿过,是地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的大洲,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面积达4400万平方千米。
3.陆地面积北半球大于南半球 ,A错误;
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B错误;
世界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固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C错误,D准确。
故答案为:D。
4.全世界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根据图示信息,甲为亚洲,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5.B
6.D
7.D
【点评】 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接欧洲,西南邻非洲,东北隔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5.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6.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红海通过曼德海峡与印度洋相连,地中海通过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连,因此苏伊士运河联结的两大洋是印度洋和大西洋,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7.苏伊士运河联结的两大洋是印度洋和大西洋,二者大致以非洲最南端的厄加勒斯角为分界点,也就是以东经20°E经线为界,以西为大西洋、以东为印度洋,因此苏伊士运河开通前,从亚洲到欧洲的最短航线需绕行非洲好望角,D正确;
德雷克海峡位于南美洲南端,A错误;
白令海峡位于北冰洋与太平洋之间,B错误;
巴拿马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位于是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C错误。
故答案为:D。
8. B
分析:世界的海陆分布,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即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海陆面积比较: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即七份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9. C
分析: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百分之七十一是被海洋覆盖,百分之二十九是陆地,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与图中C表示的世界海陆比例相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海陆面积比较: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 ,陆地面积占29% 。即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10. A
分析:A项长江自西向东注入东海主要受地势影响而产生,由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受地势的影响,长江自西向东注入东海,符合题意;
B项宁波雨热同期,夏季多台风不符合题意,浙江省宁波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该城市雨热同期,夏季多台风;
C项新疆深受夏季风影响,梅雨连绵不符合题意,新疆深居内陆,受不到夏季风的影响;
D项哈尔滨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却温暖如春不符合题意,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哈尔滨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却温暖如春;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解答此题要结合所学知识点比较记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该地势对我国气候所产生的影响是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对河流的影响是使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的时候,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11. D
分析:A项山地丘陵为主,约占四分之三叙述不正确,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亚洲山地和高原约占总面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950米,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不符合题意;
B项叙述不正确,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不符合题意;
C项叙述不正确,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辐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不符合题意;
D项叙述正确,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在世界各大洲中,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亚洲自然环境,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亚洲自然环境。
12. D
分析: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现代农田最节水的灌溉施肥技术之一。以色列广泛采用该技术进行灌溉的目的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土壤盐化程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不是灌溉的目的。
D项③④是灌溉的主要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灌溉技术的认识。农业的影响因素包括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热量,光照,温差等。
13. B
分析:好望角是南非南部凸向海洋的一个小岬角,属于地中海气候。根据图中给出的四幅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来看,B是地中海气候,但是7月气温高,北半球的。
B项最符合好望角气候特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好望角气候特征。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步确定其气候类型。
14. C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状。甲,丁主要在第三级阶梯,丙在二、三级阶梯,只有乙穿过了三级阶梯。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中国西部是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的,而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呈三级阶梯状。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青藏高原雄居在内,号称世界屋脊;第二级阶梯存在于青藏高原的北边和东边,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拔迅速下降到1000-2000米左右,但局部地区低于500米;第三级阶梯以东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其携带的泥沙由于水流变缓而沉积下来,形成广大的冲积平原;第三级阶梯以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15. D
分析: 印度盛行西南季风的时间是6-9月.A、印度盛行西南季风的时间是6-9月,我国华北地区盛行东南季风,故叙述错误;B、南极考察的最好时间是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故叙述错误;C、6-9月份,我国各河流普遍进入洪水期,故叙述错误。 D、此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盛行夏季风 ,叙述正确。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亚洲南部的季风,主要是由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但也有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以印度季风为例,冬季行星风带南移,赤道低压移到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高压南部的东北风就成为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行星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到北半球,再加上大陆热力因子的作用,低压中心出现在印度半岛。而此时正是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亚是一个低温高压南亚区,气压梯度由南向北,南来气流跨越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南风,这就是的夏季风。
16. B
分析:根据所学可知,①是中国,②是印度,③是俄罗斯,④是巴西,⑤是南非。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主要国家的轮廓,属于容易题。
17. (1)C
(2)C
(3)A
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新西兰的纬度范围大致为35°S-48°S,属于南温带。日本的纬度范围大致为33°N-45°N,属于北温带,故①错误。新西兰地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日本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故②正确。新西兰位于西半球,日本位于东半球,故③错误。日本和新西兰均属于岛屿国家,国土面积南北狭长,中部多山地,因此河流短小湍急,故④正确。
C项②④是新西兰和日本共同的自然环境特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和新西兰的温度带、河流特点及东西半球的划分,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湿润,适合牧草生长,因此畜牧业发达。而日本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水稻等喜湿热的农作物生长,故造成两国农业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
ABD三项都不是造成两国农业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不符合题意;
C项气候是造成两国农业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西兰和日本两国农业差异的因素,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日本和新西兰的气候类型,牢记即可。
(3)日本的传统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语言文字,日本的语言文字深受汉语的影响。
A项文字日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的文化特点,理解解答即可。日本文化具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东方传统文化特色浓郁;近现代,又受到欧美科技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广泛影响,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日本很早就与中国有文化交流,像文字、传统建筑、宗教、传统服饰和饮食等方面都显示出中国文化的影响。
18. D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人种的相关知识。
A项, 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没有优劣之分 ,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项,不同种类的人种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 ,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项, 人类生存环境的不同是人种形成的原因之一 ,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项,体质特征的不同不能反映出某种人种的优劣程度,说法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世界各色人种都是平等的,并无高低优劣之分,都是世界大家庭的主人。他们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创造了独特的文化。
19. C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
结合所学可知,蒙古人、印第安人和日本人都是黄色人种,A、B、D不符合题意;
印度属于白色人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三大人种特征及分布:
人种 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人 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就是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 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黄种人 皮肤呈黄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印第安人)
黑种人 肤色呈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20. B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的人口稠密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主要原因是这些地方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①③ 说法正确;
中、低纬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并不都是四季如春,没有冬季,也并都是 安全地带,没有地震 ,②④错。
故答案为:B。
【点评】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分布与地形、气候等有关系。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
21. A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语言及分布的相关知识。
结合所学,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分别汉语和英语,B、C、D错,A对。
故答案为:A。
【点评】①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②英语:应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2. A
分析:根据题中信息, “国土面积是937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30亿、主要人种是白色人种、官方语言是英语”。该国是美国。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并且实现了农业生产专门化,机械化水平高,效率高,产量大。
23. D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纬90°和南纬90°的纬线分别是北极点和南极点,因此D说法符合题意,ABC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经纬网的有关内容,属于容易。
24. B
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东经20°以东是东半球,以西也是东半球,故A排除。
西经20°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赤道南北分别是南北半球,故B符合题意。
东经160°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故C不符合题意。
西经160°东西两侧都是西半球,故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东西半球,属于容易题。
25. C
分析:根据所学判断,A位于东半球,北半球;B位于西半球,南半球;C位于西半球、北半球;D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经纬网的理解和运用,属于容易题。
26. A
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位于赤道以北,所以位于北半球。北京的经度是116°E,位于东半球。故A符合题意,BCD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经纬网的理解和运用,属于容易题。
27. C
分析:根据所学可知,M位于西半球,N位于东半球,故A排除;
度数越小,纬线长度越长,因此M地的纬线比N地的纬线长,故B错误;
M位于赤道,是低纬度带,故C正确;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故D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属于容易题。
28. C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地位于南纬20°,所以位于南半球,0°-30°纬线是低纬度带,所以该地位于低纬度带。它位于西经90°,西经20°以西是西半球,所以该地位于西半球。符合题意的是C。ABD与题意不吻合。
故答案为: C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经纬网的有关内容,属于容易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