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六年级 科学一、聚焦横梁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增加。横梁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大大增加。我们要想增加钢材的抗弯曲能力,是不是应该把钢材加工得又宽又厚呢?T形U形L形工形方形波浪形2.为什么这些钢材要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呢?1.这些形状与它们的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二、探索一张平铺的A4纸图温馨提示:1.可以任意选择形状去折。2.纸的长度不能弯折,要保持长度不变。3.折完后将作品摆放整齐。微课纸梁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形状—U抗弯曲能力<1>15>1538为什么改变形状也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减少了宽度增加了厚度纸梁改变形状,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强。把“一” 形折成“u”、“波浪”、“ ”、“ ”等形状,虽然减少宽度,但却增加厚度。瓦楞纸板1.仔细观察瓦楞纸板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中间层要做成“波浪形”呢?这样有什么好处?改变材料的形状,增加了厚度,能提高它的抗弯曲能力!三、研讨如果想要纸包装箱的抗弯曲能力更强一些,我们该怎么办?四、拓展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资料赵州桥从古至今,人们设计并制造了各种各样的形状,诸如波浪形、工字型、拱形、L形或U字形,这样不仅节省用料,同时更提高了结构的抵抗弯曲能力。总结:五、结束语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U形 波浪形 口形 圆形改变形状,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强。六、下节课材料准备1.A4纸。3.一些书。4.一些垫圈。纸梁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是《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2课。本节课是在第一课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方法,学生有了第一课的学习基础,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改变形状就可以改变抗弯曲能力。本课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材以钢材为什么要做成“U” “T” “工”等形状引入本课要研究的问题,接着用同样的纸张做成像条形钢材那样的各种形状,测量他们的抗弯曲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材料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第二部分瓦楞纸板的研究。研究瓦楞纸板不但可以加强对“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认识,而且可以让学生有新的发现或产生疑问,把科学知识带入实际生活中,从而引导学生的研究和认识向较复杂的形状结构前进。【学生分析】学生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已经知道,增加宽度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可以大大地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并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已能够识别变量和制作简单的记录表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T”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科学探究目标1.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2.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并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科学态度目标1.意识到小组合作做实验进行探究的必要性。2.乐于根据观察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难点:解释为什么改变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8本书、A4纸若干、一角硬币若干、胶棒、记录单。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聚焦1.谈话: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横梁的抗弯曲能力,那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研讨:要想增加钢材抗弯曲能力,是不是应该把钢材加工得又宽又厚呢?3.出示建材市场的图片,认识各种形状的钢材。4.提问:这些形状与它们的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为什么这些钢材要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呢?5.谈话:钢材做成不同的形状会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吗?今天我们来研究。设计意图: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不同形状的钢材导入,进而引导出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由此产生疑问,将学生思维引向本课的教学目标。二、探究活动一:探究不同形状的纸梁抵抗弯曲的能力。1.谈话:请仔细观察一张A4纸平放时是什么形状呢?2.提问:我们想要研究不同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那就要把这张一字形的A4纸折成不同的形状,折纸时需要注意什么?3.讲述折纸的要求和注意事项。4.学生操作把A4纸折成不同的形状。5.谈话:我们借助垫圈看看不同形状的纸梁分别能承受多少个垫圈,从而判断它们的抗弯曲能力,那具体应该怎样操作呢?6.播放实验的微课视频。7.提问:在实验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8.对比分析实验数据。9.小结:物体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系。改变物体的形状,就能改变它的抗弯曲能力。10.提问:一字形纸梁改变形状后,它们的抗弯曲能力为什么会增强呢?除了它们的形状改变,你们还发现了什么?11.总结:改变A4纸的形状,宽度减小,而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就会增强。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比较、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物体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了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增强其抗弯曲的能力。活动二:观察发现瓦楞纸的抗弯曲能力强的秘密。1.谈话:这些都是纸包装箱,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2.提问:仔细观察瓦楞纸板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中间层要做成“波浪形”呢?这样有什么好处?3.总结:瓦楞纸板的中间做成波浪形,是为了增加它的厚度,从而增强抗弯曲能力。设计意图:通过对瓦楞纸板的研究,不但可以加强对前面活动的认知,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三、研讨1.提问:如果想要纸包装箱的抗弯曲能力更强一些,我们该怎么办呢?2.总结:把瓦楞纸板做成五层、七层,甚至九层来增强纸包装箱的抗弯曲能力。设计意图:通过研讨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真正投入到探究学习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四、拓展1.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材料也是通过改变形状来增强抗弯曲能力的,请分析一下它们分别是怎样改变形状的?2.学生观看、思考并汇报。3.分析杭州湾跨海大桥、赵州桥和一些屋顶的形状设计与抗弯曲能力。4.谈话: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这些建筑物,你们发现了什么呢?5.小结:从古至今,人们设计并制造了各种各样的形状,这样不仅节省用料,同时更提高了结构的抵抗弯曲能力。6.总结:通过今天的实验探究知道了改变物体的形状,会使它的厚度增加,从而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例子,并通过观看图片,了解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是怎样改变形状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科学的价值。【板书设计】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U形 波浪形 口形 圆形 改变形状,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强。下节课材料准备1.A4纸。2.一些书。3.一些垫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7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docx 2.《1.7形状与抗弯曲能力》-ppt.pptx 3.《1.7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记录单.docx 4.《1.7形状与抗弯曲能力》.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