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延续文化血脉课件(37张PPT+2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延续文化血脉课件(37张PPT+2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环节一:情境导入 自主感悟
感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进程是怎样的?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5.1 延续文化血脉
1.通过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增强传承并弘扬中华文化的意识。
2.通过观看视频--“致敬疫情中的逆行者”,领悟中华传统美德的博大精深,提高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与运用能力。
3.通过阅读教材,案例分析,理解文化自信的意义,明确文化自信的途径,从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学习目标
环节二: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中华文化根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华。
汉服
满族服饰
藏族服饰
探究一:中华文化的内容、特点及传承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古代四大发明
景德镇瓷器
四川蜀绣
葫芦丝
剪纸
中国结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独具特色的
语言文字
中华文化的特点
浩瀚如烟的
文化典籍
名扬世界的
科技工艺
异彩纷呈的
文学艺术......
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中华文化的特点吗?
博大精深
国家 产生时间 发展 结果
古巴比伦 公元前3500年 波斯入侵,巴比伦王国灭亡
古印度 公元前3000年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文化雅利安化
古埃及 公元前3000年 先后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
古中国 公元前2100年 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至今
源远流长
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比较
烟消云散
雅利安化
面目全非
流传至今
中华文化还有什么特点?
国家宝藏
经典咏流传
中国诗词大会
思考:中华文化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原因?
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学习目标一:
评价任务:结合上述图片及教材P59页,概括出中华文化的内容、传承原因及特点。
评价标准:逻辑清晰,声音洪亮,能完整准确概括出来的为优秀。
1.中国文化的内容、特点、传承的原因 P59
(1)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
(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传承的原因: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笔记区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能选出正确答案并分析解题思路的为优秀。
(2018.日照中考)近年来,央视推出《中国诗词大会》、《经典永流传》、《国家宝藏》等文化类节目,观众被经典文化的思想之美、艺术之美深深触动与感染。这些文化类节目受到观众热捧,主要是因为( )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电视、网络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
C.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
在我国,许多人在从事着文物的修复工作。
学习目标二:
评价任务:小组合作进行辨析:有人认为“有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必要修复和保护”,你认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评价标准:能表达出观点,并说出原因的,为优秀。
探究二: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2、中华文化的作用(重要性)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笔记区
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2017年11月8日至10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当两位领导人谈起古代文明的历史时,习近平说:“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本次访华,参观故宫三大殿,欣赏京剧表演,特朗普外孙女阿贝拉演唱中文歌曲,特朗普夫妇沉浸在浓郁的古老中华文化当中!
正所谓“传统的才是民族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今天,我们更应为我是中国人感到骄傲,为我们优秀的悠久历史感到自信!
我们应该要有文化自信。
探究三:文化自信
中国风服饰亮相巴黎时装周
中餐越来越受到外国人的青睐
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48所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210万人,中外专兼职教师4.6万人。
我们应该要有文化自信。
材料一,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材料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
评价任务:结合以上材料,探讨: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评价标准:能结合材料进行分析,逻辑清晰,表达完整的为优秀。
学习目标三:
3.(1)为什么要坚持文化自信?P61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含义)
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笔记区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
——习近平
评价任务:结合习近平语录及教材62页,总结出:“新时代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评价标准:能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并对应出课本知识,表达完整的为优秀。
3.(2)怎样坚定文化自信?(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理论指导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笔记区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能准确选出答案并分析解题思路的为优秀。
(2019.临沂中考) “文化自信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口号,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大问题、与国运、民魂紧紧联系在一起。”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2)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固守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秘不外传,代代守护。
(3)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4)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美德万年长
致敬最美逆行者
探究四:感悟中华传统美德
学习目标四:
评价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视频分析(1)你看到他们身上的哪些传统美德?(2)这些美德的存在对我们和社会有什么影响?
评价标准:小组讨论积极,发言声音洪亮,能结合视频加以分析概括的为优秀。
4、(1)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P63
内涵: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特点: 内 涵 丰 富 博 大 精 深
4、(2)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P62-65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3)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笔记区
青岛“微尘”:一位普通的市民,数次不留名向灾区大额捐款
宁波神秘土豪“顺其自然”1999至2019年已累计捐款1000多万
给身边生病的同学捐款
结合以下图片,阅读课本P65 探究与分享,思考下列问题。
探究五: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共同的传统美德——
扶危济困
学习目标五:
评价任务:
(1)列举出你所知道的传统美德有哪些?
(2)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传承美德,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
评价标准:表达清晰,能总结出具体做法的为优秀。
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②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③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5. 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5
笔记区
环节三:成果交流 积累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
我打算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四:回归生活 拓展升华
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搜集你所知道的体现传统美德的名言、读物、故事或事例。分享给大家,共同感受中华美德的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让我们高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旗,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与创造活力,共同铸就中国文化的新辉煌!
课后检测
(2019.湖北黄石中考)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火爆刷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折射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
①民族精神的精神血脉
②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
③世界最先进、最自信的文化
④中华民族日益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物质保障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③ ④ D. ① ④
A 
(1)简单概括中华文化的总体特征(2分)
答: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2)人们的这个节目的热爱,说明了弘扬中华文化有什么的意义?(6分)

春节期间,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火爆全国,10期节目累计超过10亿人次观看,一时间,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中国人的诗心被唤醒,重新领会了 传统文化之美。刚播出两期的《朗读者》好评如潮。电视节目激发了文化热潮,广大观众获得了情感共鸣。在新时期,传承优秀文化需要新的传播方式,活化传统文化需要创新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