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 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2、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一种模型化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模型化建构了解原子的构成及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宏观建构与微观解析,体现宏微结合的思想。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引入新知】1、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2、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提出问题: 原子很小,那原子是否可以再分?【自主学习,获得新知】一、原子的构成:自主学习:请学生阅读课本并完成以下问题1、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2、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3、各粒子之间有什么关系?归纳与总结:原子的构成粒子及电性1.构成: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原子 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2.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归纳与总结 :各粒子间的关系1.同一原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2.不同原子, 质子数不同3. 氢原子无中子 。介绍原子结构模型的创建和修正【自主学习,获得新知】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思考:看书,思考原子核外的电子如何运动?视频:播放核外电子核外运动的视频归纳与总结 :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电子排布的规律: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练习巩固1、如图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试着说出各部分的意义2、试着画出氖原子、钠原子、氯原子、钾原子、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18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原子种类和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上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归纳与总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板书设计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一、原子的构成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原子 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二、核外电子排布1.排布规律:分层排布2.原子结构示意图3.原子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化学性质的关系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堂课分析和讨论原子结构的科学史料,提高学生想象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们领略了神奇的微观世界,使微观变直观,抽象变形象,初步知道获得实证的途径,从而突破难点。运用模型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原子的结构及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使宏观现象进入微观世界。不足之处:讲的太多,学生探究活动的偏少。提出问题后,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独立思考的时间,有些问题也没能彻底的放手给学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