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五四运动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五四运动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五四运动练习题
一、单选题
1919年,在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到:“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所说的“罢学风潮”和“政治问题”分别是指()
A.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 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爆发
C.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诞生
D.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
“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太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材料中的“此举”指的是 ( )
A. 五四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义和团运动
它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是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开始突破近代以来“始争终让”“保守平局”的历史局限,开创了在国际舞台上独立决定自己命运的敢于抗争的先河,并对中国整个外交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指的是 ( )
A. 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B.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 抗战期间废除领事裁判权
D. 李鸿章在马关与日本谈判
《吴玉章回忆录》中记载:“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材料中“群众运动”指的是(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南昌起义
1919年6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等三人为要求条件”这则新闻中,包含的该风潮的信息有( )
①已扩展到上海
②爆发的导火线
③学生是运动的先锋
④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成效明显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最能体现这次“示威游行”性质的口号是()
A.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山东问题,关系我国命脉。鲁亡国亡。乞电巴黎专使力争。宁可退出和会,否则誓死不认。”(5月13日《南京上新河全体国民要求严惩国贼拒签和约电》这一电文可以佐证()
①一战后巴黎和约的不合理性 ②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③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④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对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释放被捕学生
B. 废除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C. 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D. 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未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A. 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 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 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
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五四群众运动对比下,上层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这段话说明五四运动()
A.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富有彻底的斗争精神
C. 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 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在这个新冠疫情的防控时期,习近平主席对青年们提出了特殊的期望。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要继承发扬五四精神。下列最能体现五四精神的是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变法图强,维新变法”
C.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五四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一直受到历史叙述的重视。下列关于五四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A.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力的伟大爱国运动
B. 五四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
C.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改革运动
D.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思想家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十几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的直接结果是()
A. 取消了“二十一条” B. 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C.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国共合作实现
1919年,一群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
A.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 旧民主主义时代
C.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 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材料解析题
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要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エ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
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 这一新革命方法的得出是总结借鉴了哪些革命的经验教训
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 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北大学生罗家伦起草)
材料二:实际上,五四运动之所以首先是一次学生运动,或者说青年的运动,就是因为所有的社会因素最后都作用于青年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成为新文化作用于社会力量的枢纽所在。有了这个枢纽,新文化的影响才迅速达到商界、工团,并渐次及于农村社会。
——邓秉元《新文化运动百年祭》
材料三:“陈独秀是五四时期的总司令......五四时期,这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是起很大作用的。” ——毛泽东
注:此处五四运动的概念取广义,大致指“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及该运动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新文化运动是如何“作用于青年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并指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从五四运动广义概念的角度说出毛泽东认为“陈独秀是五四时期的总司令”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5月3日,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代表在北京大学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飘萍报告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北京大学的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群情激奋。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北洋军间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
材料二:1919年6月5日,上海一些日资纱厂的中国エ人首先行动起来,宣布罢エ。接着,沪宁铁路、商务印书馆等エ人纷纷罢工响应。到11日,全市有六七万人加入到罢工的行列,全市陷入状态。迫于形势,北洋政府答应了请愿者的部分要求
材料三:实际上,五四运动之所以首先是一次学生运动,或者说青年的运动,就是因为所有的社会因素最后都作用于青年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成为新文化作用于社会力量的枢纽所在。有了这个枢纽,新文化的影响才迅速达到商界、工团,并渐次及于农村社会。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至少写两条)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主要得益哪一阶级的努力?理由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学生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枢纽作用?
(4)结合所学谈谈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答案】
1. A 2. A 3. B 4. C 5. C 6. D 7. A
8. B 9. A 10. A 11. D 12. D 13. B 14. C
15.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目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6. 方法:依靠下层人民,走俄国人的道路;革命:辛亥革命、十月革命。 17. 原因: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影响:促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8. 继承和发扬:爱国、探索创新(与时俱进)、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16. (1)直接原因: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史实说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任教于北京大学,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阵地;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下,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逐渐普及开来,促进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宣传。意义: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五四运动爆发后,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陈独秀为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书记。
17. (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北京学生富有爱国热情;新闻工作者及时宣传。
(2)工人阶级;工人阶级人员众多,力量巨大,所生产经济利润直接影响政府和帝国主义。
(3)史实: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他们举行了示威游行、罢课等一系列爱国斗争,充当了五四运动中先锋的作用。
(4)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