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日本古代史早期文明弥生时代古坟时代(250年—593年)(前300年—250年)飞鸟、奈良、平安时代(593年—1185年)倭奴、大和出现改称天皇大化改新、天皇掌握实权幕府执政时代镰仓时代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1185年—1333年)江户时代(德川幕府)(1603年—1867年)南北朝战国一、明治维新背景视频:日本幕府统治状况一、明治维新背景1、内忧:德川幕府推行锁国、等级制、重农抑商政策社会矛盾激化、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维新的根本原因)天皇将军大名武士士农工商掌握政权组成幕府幕府傀儡无实权有些从事工商业经济状况恶化商人、新兴地主→农民、城市平民生活贫困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权利较少众矢之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纺织工场幕府统治的危机幕府体制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农民与封建主矛盾等级森严闭关锁国自然经济资本主义新资本与封建矛盾美国海军在日本登陆佩里1853年7月8日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率领4艘战舰,驶入江户湾浦贺港。由于其船体为黑色,又不断喷出漆黑的浓烟,发出轰鸣,所以日本人称作“黑船”。内忧外患风飘絮,幕府风光不可追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1854年《日美亲善条约》美国用大炮打开日本国门,导致了民族矛盾,加剧了幕府统治危机。外患(直接原因):西方列强入侵签约代表团在日本上岸一、明治维新背景2、外患:1853-54年 美国迫使日本开国 签订不平等条约美国海军在横滨登陆(1853年)黑船来航事件(1853年)美国敲开日本国门后,英法俄等国也趁虚而入,日本沦为西方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材料产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黄金外流,物价上涨,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出卖国家主权对内残酷镇压幕府的镇压使一部分下级武士觉醒,从统治阶层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改革派,公开反对幕府。内忧外患西方列强入侵幕府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幕府统治危机民族矛盾一、明治维新的背景激化导致导致加剧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探究历史一、明治维新背景1、内忧:德川幕府推行锁国、等级制、重农抑商政策社会矛盾激化、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维新的根本原因)2、外患:1853-54年 美国迫使日本开国 签订不平等条约3、前提:倒幕运动(1)时间:(2)主力:(3)方式:(4)结果:1868年中下级武士武装倒幕结束幕府统治,改年号明治,迁都东京。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改革力量时间地点派别人员过程倒幕还权齐上阵,明治政府展雄心1868.1王政复古1868幕府统治结束1869迁都东京1868年1月京都倒幕派(中下级武士、西南强藩、朝廷公卿)倒幕运动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改革力量有些从事工商业掌握政权组成幕府生活日益贫困进行反抗斗争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权利较少幕府商天皇将军大名武士农工只是傀儡毫无实权经济状况恶化不满情绪增强反抗二、明治维新概况1、时间:1868年2、天皇:明治天皇材料:《五条誓文》:①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②上下一心,盛行经纶;③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④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⑤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3、榜样:西方4、目的: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二、明治维新概况5、措施:(1)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东京京都大阪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三府七十二县县县县县日本明治维新内容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方 面 措 施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富国强兵 、 殖产兴业 、 文明开化二、明治维新的措施政治方面 “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军事方面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经济方面 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文化方面 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提供统一的国内市场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最有利(资本、原料、市场)A、最体现改革性质 B、影响最深远 C、巩固新政权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最具远见卓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大名的世袭领地由中央任命官员管理的行政区域岩仓使节团出访维新政府成立和废藩置县成功后,日本新政府为了全面改革和修改不平等条约,决定派出岩仓使节团出使西洋。岩仓使团于1871年12月23日从横滨乘美国商船“亚美利加”号启航,总共访问了欧美12个国家,历时l年零10个月。以右大臣外务卿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以大久保利通(大藏卿)、木户孝允(参议)、伊藤博文(工部大辅)、山口尚方(外务少辅)为副使,共48人,另有50多名留学生随行。(2)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陆军与靖国神社新式陆军新式军装新式船舰凡年龄达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必须服兵役及预备役——1873年明治政府《征兵令》1883年建立的日本陆军大学1888年建立的日本海军大学明治初年日本军费支出只占该年度经费预算的20%左右,1887年增至27.3%,1897年增至49.4%。——小西四郎 《日本全史》军事—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倒幕还权齐上阵,明治政府展雄心日本海军舰队日本军舰上水兵操炮训练壮大了军事实力,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忠军、服从、不怕死影响(3)经济上:地税改革,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1872年通车的日本第一条铁路新式交通工具日本建造的第一艘轮船“孝明丸”1878年东京银座点亮了用电池供电的弧光灯技术成熟的女工在工厂做工倒幕还权齐上阵,明治政府展雄心经济—地税改革,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大凡国之富强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 —大久保利通1869年,日本建造的第一艘轮船1872年,日本第一条铁路通车富冈缫丝制纱厂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影响188418721878明治时期兴办的小学东京大学“国基在于人才,人才在于教育”------- 木户孝允利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近代的学校体系,培养资本主义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提高国民素质明治时期教育普及率(4)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 (教育、文化、生活方式)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倒幕还权齐上阵,明治政府展雄心东京的化妆舞会东京银座的路灯穿西服的日本男子国家富强之途……第一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良能,使进入文明开化之域。—伊藤博文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普及率明治时期的日本课堂情景培养资本主义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提高国民素质。影响生活方式、教育国家教育经费占财政总预算的8%;地方教育经费占地方总预算的25%;国家教育经费其中50%都用于义务教育;最具可持续发展和远见的措施: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三、明治维新影响1、积极: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速度 国家 时间 年平均增长速度日 1868-1873 32.2%英 1851-1873 3.3%美 1861-1873 5%德 1861-1873 3.8%2、消极: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材料:早在 1876 年,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就以武力强迫朝鲜签定《江华条约》…… 1894 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加紧控制朝鲜…… 1910 年,正式吞并朝鲜。意欲继承列祖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1868年3月明治天皇《御笔信》明治天皇"大陆政策“是指做为岛国的日本向中国和朝鲜等大陆国家进行武力扩张,梦想称霸亚洲,征服全世界的侵略总方针。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符合本国国情向先进国家学习,引进先进的技术、制度、思想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启示国富兵强迈近代,总把新风换旧俗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启示?内忧外患幕府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西方列强入侵阶级矛盾加剧幕府统治危机明治维新民族矛盾加剧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前提知识构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国富兵强,摆脱民族危机,跻身资本主义强国行列对外扩张,对中国发动甲午中日战争2.日本历史上的两次重要改革项 目 第一次 第二次名 称时 间主持者学习国作 用7世纪中期大化改新孝德天皇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明治维新19世纪中期明治天皇欧美1868年646年合作探究在19世纪末中国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出现了资产阶级领导的什么改革?结果如何?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但中国的改革却失败呢?不同点 明治维新(19世纪中期) 戊戌变法(19世纪末期)改革阻力领导 力量群众基础国际 环境幕府统治已被推翻顽固派掌握实权,力量强大倒幕派握有实权维新派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利用人民力量,社会基础坚实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脱离群众,社会基础薄弱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对日本侵略尚不深入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戊戌变法失败背景相同:都面临着民族危机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作用相同: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同点相同点 时代相同 (背景相同)性质相同结果相同局限性相同不同点 原因不同目的不同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阻碍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成功了,且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都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俄国是由于国内农奴制危机引起的日本当时内忧外患,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俄国是为了防止人民革命,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日本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的侵略而进行的改革比较一下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小组探讨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梳理教材和史料,知道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了解倒幕力量的形成和倒幕运动,初步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 2.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归纳出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初步理解明治维新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3.通过列表对比和史料研读,理解明治维新的影响和启示。 4.通过列表对比,知道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异同点。学习重点 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倒幕运动学习难点 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和影响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图示法、课时 1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史料等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 播放视频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教师提问:19世纪中期,日本和大多数亚洲国家一样,面临着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危险。面对民族危机,日本采取了什么对策?为什么日本不但没有沦为殖民地,反而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本课我们学习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学生观察视频,思考、回答问题。 能说日本的变化。 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授课梳理教材完成思维导图学习任务(一) 课件展示日本幕府等级示意图和“幕府金令”的材料。通过知识梳理和归纳, 制作出思维导图“明治维新的背景”,完成倒幕运动的基础知识填空。 学生阅读教材。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回答问题,得出结论,完善表格。 通过分析,很明了地知道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就是明治维新的背景,倒幕运动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明治维新的前提。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用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展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任务(二) 课件展示“明治维新的相关图片和文字材料”,并思考:他们有什么意义? 学生结合教材,思考、回答问题。 综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几点:①明治维新是全面学习西方②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对日本的发展产生影响③殖产兴业最能体现改革的性质。研读史料论从史出学习任务(三) 课件展示:“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国家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对比表”和材料“早在 1876 年,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就以武力强迫朝鲜签定《江华条约》…… 1894 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加紧控制朝鲜…… 1910 年,正式吞并朝鲜。”让学生分析:明治维新的影响。 学生研读材料后个别回答。 知道历史史料的多种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从文献史料中找到历史史实,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提高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归纳重大事件的影响。学习任务(四) 课件列表对比,让学生知道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异同点。进步理解:同为向西方学习,清政府单纯引进技术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的自救走不通。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完成表格。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明确:日本明治维新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通过资产阶级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脱颖而出。而此时的中国形成鲜明对比,最终造成了甲午战争的屈辱。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确历史知识之间纵横联系,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落实核心素养种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板书设计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1、背景:内忧外患2、前提:倒幕运动二、明治维新1、内容: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新式军队2、影响: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侵略扩张课后小结 这节课要掌握一个主题及其三个方面。一个主题就是明治维新。三个方面是:产生明治维新的国内外原因;打倒旧政权、建立新政权;明治维新内容及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明治维新是日本的封建制度日趋瓦解、民族危机沉重的背景下发生的。明治维新又是地主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倒幕力量通过军事手段摧毁幕府统治、建立新政府而实现的。明治维新不仅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摆脱了民族危机,很快成为亚洲强国。教后反思 亮点:1.注重中外历史对比,形成历史知识间的纵横联系。2.注重用表格形式对知识进行类比和拓展,方便学生识记和理解。3.注重总结归纳。不足:教学内容较多,时间紧张。课后练习 1.男士穿西服、女士打阳伞,这是19世纪中期日本上层人士崇尚的行头,最符合下列?( )A. 废藩置县 B. 殖产兴业 C. 求知识于世界 D. 文明开化2.19世纪中期俄国的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均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 两国的改革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进行的B. 两国的改革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形式C. 改革使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 改革使两国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3.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欧化”的主要措施是( )A. 废除贵族世袭制 B. 推翻幕府统治C. 实行“科技立国” D. 文明开化4.下列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与其他三个国家不相同的是(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日本5. 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文中的“社会变革”指( )A. 大化改新 B. 武装倒幕 C 明治维新 D. 废除农奴制6. “明治政府兴建工厂,修筑铁路,举办邮政、电讯事业,扶植、保护私人企业的发展。”这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哪项举措(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大力发展工商业 C. 重视发展科技 D. 重视发展教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日本明治维新背景.mp4 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生活的变化.wmv 明治维新措施.mp4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pptx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