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基础梳理]
1.四种命题
(1)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2)互为逆否命题的真假判断:
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同真或同假.
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
若p 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p q且q p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q且q p
p是q的充要条件 p q
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pq且q p
1.区别两个说法
(1)“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中,A是条件,B是结论.
(2)“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B”中,B是条件,A是结论.
2.充要条件的两个特征
(1)对称性: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q是p的必要条件.
(2)传递性:若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q是r的充分(必要)条件,则p是r的充分(必要)条件.
[四基自测]
1.(基础点:四种命题)命题“若x2>y2,则x>y”的逆否命题是( )
A.“若x<y,则x2<y2”
B.“若x≤y,则x2≤y2”
C.“若x>y,则x2>y2”
D.“若x≥y,则x2≥y2”
答案:B
2.(基础点:充分、必要条件)“(x-1)(x+2)=0”是“x=1”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3.(易错点:命题与条件)“x≠y”是“x2≠y2”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4.(易错点:充要条件)设函数f(x)=sin x+bcos x(b为常数)“b=0”是f(x)为奇函数的________条件.
答案:充要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页
考点一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挖掘1 四种命题的真假判断/ 自主练透
[例1] (1)原命题为“若z1,z2互为共轭复数,则|z1|=|z2|”,关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 )
A.真,假,真 B.假,假,真
C.真,真,假 D.假,假,假
[解析] 易知原命题为真命题,所以逆否命题也为真,
设z1=3+4i,z2=4+3i,则有|z1|=|z2|,但是z1与z2不是共轭复数,所以逆命题为假,同时否命题也为假.故选B.
[答案] B
(2)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命题“若x>y,则x>|y|”的逆命题
B.命题“若x>1,则x2>1”的否命题
C.命题“若x=1,则x2+x-2=0”的否命题
D.命题“若x2>0,则x>1”的逆否命题
[解析] A中逆命题为“若x>|y|,则x>y”,是真命题;
B中否命题为“若x≤1,则x2≤1”,是假命题;
C中否命题为“若x≠1,则x2+x-2≠0”,是假命题;
D中原命题是假命题,从而其逆否命题也为假命题.
[答案] A
[破题技法] 四种命题真假性的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时,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挖掘2 判断命题的真假/ 互动探究
[例2] 关于函数f(x)=sin |x|+|sin x|有下述结论:
①f(x)是偶函数;②若x∈(0,),则f(x)为增函数;
③f(x)在[0,2π]上有3个零点,其中所有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
[解析] ①由f(-x)=f(x),恒成立,①正确.
②当x∈(0,)时,f(x)=2sin x为增函数,②正确.
③当x∈(π,2π)时,|sin x|=-sin x.
∴f(x)=sin x-sin x=0,有无数个零点,③错误.
[答案] ①②
[破题技法] 判断命题真假的方法
方法 解读 适合题型
直接法 判断一个命题为真命题,要给出严格的推理证明 简单命题判断
反例法 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简单命题判断
转化法 转化为等价的逆否命题 复杂命题
考点二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
挖掘1 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简单判定/ 自主练透
[例1] (1)(2019·高考全国卷Ⅱ)设α,β为两个平面,则α∥β的充要条件是( )
A.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
B.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平行
C.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D.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
[解析] 若α∥β,则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反之则不成立;若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则α与β可以平行也可以相交;若α,β垂直于同一个平面,则α与β可以平行也可以相交,故A,C,D中条件均不是α∥β的充要条件.根据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若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两平面平行,反之也成立.因此B中条件是α∥β的充要条件.故选B.
[答案] B
(2)(2018·高考天津卷)设x∈R,则“<”是“x3<1”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由<得-<x-<,解得0<x<1.
由x3<1得x<1.当0<x<1时能得到x<1一定成立;当x<1时,0<x<1不一定成立.所以“<”是“x3<1”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答案] A
(3)(2019·高考北京卷)设点A,B,C不共线,则“与的夹角为锐角”是“|+|>||”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因为点A,B,C不共线,由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可知=-,所以|+|>||等价于|+|>|-|,因模为正,故不等号两边平方得AB2+AC2+2||·||cos θ>AC2+AB2-2||·||cos θ(θ为与的夹角),整理得4||·||cos θ>0,故cos θ>0,既θ为锐角.又以上推理过程可逆,所以“与的夹角为锐角”是“|+|>||”的充分必要条件.故选C.
[答案] C
[破题技法] 充要条件的三种判断方法
(1)定义法:根据p q,q p进行判断.
(2)集合法:根据p,q成立的对应的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
(3)等价转化法:根据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把判断的命题转化为其逆否命题进行判断.这个方法特别适合以否定形式给出的问题.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两种判断方法见下表:
条件 定义法 集合法:A={x|p(x)},B={x|q(x)}
p是q的充分条件 p q A B
p是q的必要条件 q p A B
p是q的充要条件 p q且q p A=B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p q且qp A?B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 q且q p A?B
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p q且qp AB且AB
挖掘2 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证明与探求/ 互动探究
[例2] 证明:圆(x-a)2+(y-b)2=r2过原点的充要条件是a2+b2=r2.
[证明] 充分性:若满足a2+b2=r2时,
则有(0-a)2+(0-b)2=r2,表示原点(0,0)到圆心(a,b)的距离为r,即原点(0,0)在圆(x-a)2+(y-b)2=r2上.
必要性:当圆(x-a)2+(y-b)2=r2过(0,0)时.
有(0-a)2+(0-b)2=r2,即a2+b2=r2.
∴a2+b2=r2是圆(x-a)2+(y-b)2=r2过原点的充要条件.
[破题技法] 充要条件的证明策略
(1)要证明p是q的充要条件,需要从充分性和必要性两个方向进行,即证明两个命题为真:“若p,则q”为真,且“若q,则p”为真.
(2)在证明的过程中也可以转化为集合的思想来证明,证明p与q的解集是相同的,证明前必须分清楚充分性和必要性,即搞清楚由哪些条件推证出哪些结论.
直线x-y-k=0与圆(x-1)2+y2=2有两个不同交点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
解析:直线x-y-k=0与圆(x-1)2+y2=2有两个不同交点等价于<,解之得-1<k<3.
答案:-1<k<3
考点三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
挖掘 根据条件关系求参数/ 互动探究
[例] 已知P={x|x2-8x-20≤0},非空集合S={x|1-m≤x≤1+m}.若x∈P是x∈S的必要条件,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 由x2-8x-20≤0得-2≤x≤10,
所以P={x|-2≤x≤10},
由x∈P是x∈S的必要条件,知S P.
则所以0≤m≤3.
所以当0≤m≤3时,x∈P是x∈S的必要条件,即所求m的取值范围是[0,3].
[答案] [0,3]
[破题技法]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一般表现在参数问题的求解上.解题时需注意:
(1)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解.
(2)要注意区间端点值的检验.尤其是利用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时,不等式是否能够取等号决定端点值的取舍,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漏解或增解的现象.
1.本例条件不变,问是否存在实数m,使x∈P是x∈S的充要条件?并说明理由.
解析:由例题知P={x|-2≤x≤10}.
若x∈P是x∈S的充要条件,则P=S,
所以所以这样的m不存在.
2.本例条件不变,若非P是非S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析:由例题知P={x|-2≤x≤10}.
因为非P是非S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所以P是S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所以P S且SP.
所以[-2,10]?[1-m,1+m].
所以或
所以m≥9,则m的取值范围是[9,+∞).
PAGE第二节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基础梳理]
1.四种命题
(1)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2)互为逆否命题的真假判断:
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同真或同假.
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
若p 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p q且q p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q且q p
p是q的充要条件 p q
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pq且q p
1.区别两个说法
(1)“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中,A是条件,B是结论.
(2)“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B”中,B是条件,A是结论.
2.充要条件的两个特征
(1)对称性: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q是p的必要条件.
(2)传递性:若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q是r的充分(必要)条件,则p是r的充分(必要)条件.
[四基自测]
1.(基础点:四种命题)命题“若x2>y2,则x>y”的逆否命题是( )
A.“若x<y,则x2<y2”
B.“若x≤y,则x2≤y2”
C.“若x>y,则x2>y2”
D.“若x≥y,则x2≥y2”
2.(基础点:充分、必要条件)“(x-1)(x+2)=0”是“x=1”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易错点:命题与条件)“x≠y”是“x2≠y2”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易错点:充要条件)设函数f(x)=sin x+bcos x(b为常数)“b=0”是f(x)为奇函数的________条件.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页
考点一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挖掘1 四种命题的真假判断/ 自主练透
[例1] (1)原命题为“若z1,z2互为共轭复数,则|z1|=|z2|”,关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 )
A.真,假,真 B.假,假,真
C.真,真,假 D.假,假,假
(2)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命题“若x>y,则x>|y|”的逆命题
B.命题“若x>1,则x2>1”的否命题
C.命题“若x=1,则x2+x-2=0”的否命题
D.命题“若x2>0,则x>1”的逆否命题
[破题技法] 四种命题真假性的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时,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挖掘2 判断命题的真假/ 互动探究
[例2] 关于函数f(x)=sin |x|+|sin x|有下述结论:
①f(x)是偶函数;②若x∈(0,),则f(x)为增函数;
③f(x)在[0,2π]上有3个零点,其中所有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
[破题技法] 判断命题真假的方法
方法 解读 适合题型
直接法 判断一个命题为真命题,要给出严格的推理证明 简单命题判断
反例法 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简单命题判断
转化法 转化为等价的逆否命题 复杂命题
考点二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
挖掘1 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简单判定/ 自主练透
[例1] (1)(2019·高考全国卷Ⅱ)设α,β为两个平面,则α∥β的充要条件是( )
A.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
B.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平行
C.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D.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
(2)(2018·高考天津卷)设x∈R,则“<”是“x3<1”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2019·高考北京卷)设点A,B,C不共线,则“与的夹角为锐角”是“|+|>||”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破题技法] 充要条件的三种判断方法
(1)定义法:根据p q,q p进行判断.
(2)集合法:根据p,q成立的对应的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
(3)等价转化法:根据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把判断的命题转化为其逆否命题进行判断.这个方法特别适合以否定形式给出的问题.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两种判断方法见下表:
条件 定义法 集合法:A={x|p(x)},B={x|q(x)}
p是q的充分条件 p q A B
p是q的必要条件 q p A B
p是q的充要条件 p q且q p A=B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p q且qp A?B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 q且q p A?B
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p q且qp AB且AB
挖掘2 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证明与探求/ 互动探究
[例2] 证明:圆(x-a)2+(y-b)2=r2过原点的充要条件是a2+b2=r2.
[证明] 充分性:若满足a2+b2=r2时,
则有(0-a)2+(0-b)2=r2,表示原点(0,0)到圆心(a,b)的距离为r,即原点(0,0)在圆(x-a)2+(y-b)2=r2上.
必要性:当圆(x-a)2+(y-b)2=r2过(0,0)时.
有(0-a)2+(0-b)2=r2,即a2+b2=r2.
∴a2+b2=r2是圆(x-a)2+(y-b)2=r2过原点的充要条件.
[破题技法] 充要条件的证明策略
(1)要证明p是q的充要条件,需要从充分性和必要性两个方向进行,即证明两个命题为真:“若p,则q”为真,且“若q,则p”为真.
(2)在证明的过程中也可以转化为集合的思想来证明,证明p与q的解集是相同的,证明前必须分清楚充分性和必要性,即搞清楚由哪些条件推证出哪些结论.
直线x-y-k=0与圆(x-1)2+y2=2有两个不同交点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
考点三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
挖掘 根据条件关系求参数/ 互动探究
[例] 已知P={x|x2-8x-20≤0},非空集合S={x|1-m≤x≤1+m}.若x∈P是x∈S的必要条件,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破题技法]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一般表现在参数问题的求解上.解题时需注意:
(1)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解.
(2)要注意区间端点值的检验.尤其是利用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时,不等式是否能够取等号决定端点值的取舍,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漏解或增解的现象.
1.本例条件不变,问是否存在实数m,使x∈P是x∈S的充要条件?并说明理由.
2.本例条件不变,若非P是非S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