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1.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B.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水蒸气在常温下的汽化现象2.下列做法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A.用塑料袋把水果包装密封好放在冰箱里B.洗完头发后,用电吹风将头发吹干C.洗完衣服后,把衣服摊开晾在向阳通风处D.用扫把把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3.下列自然现象,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①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涓涓溪流;②夏天,清晨草叶上晶莹的露珠;③深秋的早晨,漫天的白雾;④冬天,树上玲珑剔透的雪花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寒冷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烧开水时,可以看到水壶会冒出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是( )A.汽化现象 B.液化现象 C.升华现象 D.凝华现象5.如图是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降低,它在逐渐凝固B.BC段表示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它是晶体C.该物质在D点是液态D.该图像可能是液态玻璃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6.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太阳光下晒的衣服变干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而出现冰花C.湖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D.在炎热的夏天,从冷饮柜中取出啤酒瓶,呻酒瓶变得模糊7.一位护士用体温计给一个发烧病人测了温度,温度计示数是39.7℃,之后粗心的护士直接用这个温度计给一个体温大概是38℃病人测量体温,则她读出的结果应该是( )A.39.7℃ B.38℃ C.77.7℃ D.无法读数8.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①冬天,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②烧水时,看到壶嘴冒“白气”③夏天,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干了④放在汽车里的固体清新剂会慢慢消失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9.在本次疫情中,体温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图, 关于该体温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温计每次使用后必须用沸水消毒B.体温计读数时不能离开人体C.此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1℃D.若该体温计没有甩就去测小红的体温, 示数显示 38℃,则小红实际体温一定是 38℃10.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变多了 B.冰变少了C.冰的多少没变化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11.如表是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物质 水银 镁 铜 铝 铁 钨熔点/℃ -39 649 1083 660 1525 3410沸点/℃ 357 1090 2360 2467 2750 5900如按表所提供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银在常温下是液态的B.不能用铝锅来熔化铜块C.用放在一个容器内加热熔化混合后再冷却的方法可以得到镁铝合金D.用放在一个容器内加热熔化混合后再冷却的方法可以得到钨铁合金12.如图所示,电冰箱工作过程中,液态的致冷剂氟利昂经过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在这里发生物态变化使冰箱内温度降低。之后,气态的氟利昂又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内,在这里再次发生物态变化。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氟利昂在冷冻室的管子内发生汽化,并吸热B.氟利昂在冷冻室的管子内发生升华,并吸热C.氟利昂在冷凝器内发生液化,并吸热D.氟利昂在冷凝器内发生凝华,并放热13.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瓶装饮料后,瓶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B.湿衣服晾干了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D.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14.如图所示,装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试管,试管中装入少量的水,当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B.试管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也不能沸腾C.试管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但能沸腾 D.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15.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不考虑热量散失)。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相同热量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二、多选题16.物质M原来没有流动性,在发生某种物态变化后具有流动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物态变化一定是熔化B.这种物态变化一定是汽化C.物质M发生该物态变化一定需要放热D.物质M发生该物态变化一定需要吸热1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由凝华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A.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叶草上的露珠C.秋天,草叶上的霜D.冬天,树枝上的雾凇18.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该物质一定是固体B.T2不一定是物质的沸点C.0~t1时间内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加剧D.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19.将碾碎的樟脑丸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发现樟脑丸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树枝上会出现人造“雾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凇”是樟脑丸升华而成的B.“雾凇”是樟脑丸凝华而成的C.“雾凇”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凝固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雾凇”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20.初冬的早晨,窗户玻璃上会出现一层水雾,太阳出来后,水雾又消失了。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侧B.“出现水雾”是液化现象,“水雾消失”是汽化现象C.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侧D.“出现水雾”是熔化现象,“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三、计算题21.将一支每小格表示1℃的常用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2℃,插入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时,示数是92℃,那么(1)这支温度计的每小格实际表示的温度是多少?(2)某同学用这只温度计测一杯冷水的温度,示数是11℃,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22.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是91 ℃,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是3 ℃。若用这支温度计去测量某物体的温度,它的读数是38 ℃,则该物体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23.实验测得1 kg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为2.1×103 J/ ( kg·℃).假设这种物质从热源吸热的功率恒定不变,根据图像解答下列问题:(1)在最初2 min内,物质温度升高了40℃,则它吸收的热量和吸热功率分别为多少 (2)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该物质在液态下的比热容c2是多少 四、实验题24.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小文观察到同学们测水温的操作有如图中所示四种,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2)小文在观察过程中,看到杯中的水气泡变化有如图甲、乙两种情况,则水沸腾时的气泡图象为______图;(3)他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在第6min时水开始沸腾,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如果继续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4)实验中水的沸点低于100℃,你认为可能是______造成的;(5)通过学习,知道水沸腾的条件是:①______;②______。25.同学们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如下:酒精灯、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板、石棉网等。(1)如图甲,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烧杯底部,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为了准确测量水温,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选填“将温度计上移”或“将石棉网下移”);(2)改正错误后,同学们重新进行实验,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某同学记录的数据如表,请在图乙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3)由画出的图像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沸腾前,水不断吸热,水的温度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沸腾过程中,水不断吸热,水的温度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4)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中使用中心有孔的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_;(5)实验中,他们发现温度计上部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_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6)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______;(7)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分别测得水的沸点为99℃、93℃、102℃,有同学猜想可能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验证这种猜想是否正确:______。参考答案1.B 2.A 3.C 4.B 5.B 6.D 7.A 8.D 9.D 10.A 11.D 12.A 13.A 14.D 15.B 16.D 17.CD 18.BC 19.BD 20.BC21.(1)(10/9)℃;(2)10℃.22.方法一(分析法):先求不准确温度计每一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当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8 ℃时,液面距0 ℃的小格数为38-3=35,则t=℃×35≈40 ℃。方法二(比例法):如答图所示,有=,即=,解得,t≈40 ℃。23.(1) 8.4x104J;700 W.(2) 3. 36 x105J(3) 4.2x103J/(kg·℃)24.B 甲 99 不变 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到达沸点 继续加热25.94 将温度计上移 99℃ 上升 不变 减少热量的散失和便于固定温度计 液化 烧杯中的水还可以从石棉网吸收热量 将三组同学所用的三支温度计一齐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