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科学探究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科学探究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科学探究
一、单选题
1.从小学接触科学开始至今,相信试卷前的你已经知道了不少科学家,从中我们知道了科学家对自然界的事物的存在、发展和变化的研究方法是( )
A. 科学家就在野外考察得出科学结论
B. 科学家就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得出科学结论
C. 科学家就在实验室里研究自然界的现象,得出科学结论
D. 科学家不断提出新问题,搜集信息,把考察或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经过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某同学为了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 C 含量多少,取 2 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淀粉一碘溶液(维生素 C 能使蓝色淀粉一碘溶液褪色),然后用 2 只胶头滴管分别向 2 只小烧杯滴入苹果汁和橘子汁。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实验中必须控制的条件是( )
①榨取的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必须相等;②2 只小烧杯中蓝色淀粉一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③2 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 1 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④小烧杯的大小必须相等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
3.下表为家蚕卵孵化实验的记录,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① ② ③
蚕卵数(个) 100 100 100
培养温度(℃) 16 20 30
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天) 10 9 8
孵化率(%) 90 98 68
A. 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蚕卵的孵化有影响吗 ” B. 控制蚕卵数相同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C. “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和“孵化率”是实验结果 D. 由表可知,家蚕卵孵化的最佳温度为16℃
4.下列是小明对班级同学所提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 哪位同学最高 B. 哪位同学质量最大 C. 哪位同学最帅 D. 哪位同学跳得最远
5.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其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哪些问题是实验所研究的(  )
①蝙蝠飞行是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②房间大小对蝙蝠的飞行是否有影响 ③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④铃铛发声的机理是怎样的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下列对科学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要仔细观察,善于提出问题 B. 要认真做实验,收集相关资料
C. 要善于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问题答案 D. 是科学家的事,我们无法研究
7.“探究光对螳螂生活的影响”试验时,除了哪一条件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
A. 温度 B. 湿度 C. 光照 D. 水分
8.蚯蚓生活在沃土里,它是用什么结构来呼吸?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表达、交流 D. 实验
9.某同学在探究“水对天竺葵生活的影响”时,选取甲乙丙三组生长状况基本相似的天竺葵,给甲组每天浇一次水,给乙组五天浇一次水,给丙组每天浇三次水.你认为下列对此探究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确定正确的是( )
A. 甲组为实验组,乙丙两组是对照组 B. 甲丙组为实验组,乙组是对照组
C. 乙丙为实验组,甲组是对照组 D. 甲乙为实验组,丙组是对照组
10.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小林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 )
A. 发现并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设计实验方案并设施、记录 D.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11.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是( )
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进行实验 D. 得出结论
12.某同学学习了生物科学探究知识后设想:绿色植物在混有沙子的土壤中可能会生长的更好.为了验证想法,他将一盆植物置于左图所示的环境和条件,则另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应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王老师在上课时发现小明同学精神不振,相当疲乏,同时伴有咳嗽,王老师估计小明可能感冒了,就让小明到校医务室去测量体温。在这个事例中,王老师的推测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属于 ,要求小明去测量体温的目的是 。
14.科学的核心是 ,科学探究中首要工作是 。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三、实验探究题
15.如右图所示,树在风中发生的弯曲程度跟树本身有什么关系?
(1)请你提出2个猜测。
猜测①________。
猜测②________。
(2)科学家在探究自然界奥秘时,第一步一般是:________。
(3)为了检验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必须________来检验,要注意实验组与对照组除可控因素,其他条件必须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科学家对自然界的事物的存在、发展和变化的研究方法是:首先提出新问题,搜集信息,把考察或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经过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D
2.【答案】 D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只有将自变量以外一切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变量控制好,才能弄清实验中的因果关系。控制变量衍生到生活中的作用是控制一定影响因素从而得到真实的结果。
【解答】该实验是为了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的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因此变量为水果的种类不同,因此其他变量要完全相同,取出的果汁质量要相同,指示剂的量也要相同,胶头滴管滴加的每滴果汁的体积也要相同,容器大小是否相同对实验没有任何影响不需要加以控制;故D符合;
故答案为:D。
3.【答案】 D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科学探究往往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变量唯一。即除了所研究的影响研究对象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解答】该探究实验将研究对象蚕卵分成三组,每组均有蚕卵100个,而它们的培养温度不同,可见,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蚕卵的孵化有影响吗?”实验结果表明,三组蚕卵孵化所用的时间不同,孵化率也不同。而处于20°C下的②组孵化率最高,说明家蚕卵孵化的最佳温度为20°C。
故答案为:D
4.【答案】 C
【解析】【分析】科学问题是针对客观世界中的物体、生物体和事件提出的,是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
【解答】A.哪位同学最高,可通过对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测量得到,属于科学问题,A错误;
B.哪位同学质量最大,可通过对全班同学的体重进行测量得到,属于科学问题,B错误;
C.哪位同学最帅,不同人对“帅”的理解和要求不同,不属于科学问题,C正确;
D.哪位同学跳得最远,可通过对全班同学的跳远进行测量得到,属于科学问题,D错误。
故答案为:C
5.【答案】 A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法设置对照实验是探究实验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可以得出实验的结论,同时通过控制的因素也可以清楚提出的假设和研究的问题。
【解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应该是对照组,第二次和第三次是实验组。通过第二次、第三次与第一次的比较可知,实验在研究蝙蝠飞行是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通过第三次与第一次比较可知,实验在研究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实验中没有控制房间的大小,所以不是研究房间大小对蝙蝠的飞行是否有影响。设置的实验也与铃铛发声的机理无关。所以①③正确,A选项正确。
故选A
6.【答案】 D
【解析】【分析】科学研究可以是复杂的问题的研究,只有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完成。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研究,普通人都可能在进行着科学研究。不管复杂或是简单的问题,都有着相似的研究方法: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解答】
A、要仔细观察,善于提出问题,科学研究需要观察并提出问题,正确,A错误;
B、要认真做实验,收集相关资料,科学研究需要多实验,正确,B错误;
C、要善于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问题答案,对实验现象、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答案,正确,C错误;
D、是科学家的事,我们无法研究,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日常生活中包含着很多的科学规律,科学知识,我们也在研究。错误,D正确。
故选D
7.【答案】 C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因此在设计“探究光对蟑螂生活的影响”实验时,除了光照条件外,其他条件的选择都应相同.
故选:C
8.【答案】 A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解答】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蚯蚓用什么呼吸”的提出是源于对生活的观察,这一过程就是提出问题.
故选:A
9.【答案】 C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在探究“水对天竺葵生活的影响”时,选取甲乙丙三组生长状况基本相似的天竺葵,给甲组每天浇一次水,给乙组五天浇一次水,给丙组每天浇三次水.乙丙为实验组,甲组是对照组.
故选:C
10.【答案】 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实验法研究的一般过程.实验法的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实验法的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所以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小林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发现并提出问题.
故选:A.
11.【答案】 A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
【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可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故选:A.
12.【答案】 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对照实验的认识.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沙子,因此,应保持除沙子外的其他条件相同,即太阳光、土壤和水三条件不变.
故选:B
二、填空题
13.【答案】 建立猜想和假设;;获取事实与证据
【解析】
【分析】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测量体温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进行实验环节。
【解答】王老师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是作出猜测,应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与假设环节,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获取事实与证据。
故答案为:建立猜想和假设 获取事实与证据
14.【答案】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观察和实验
【解析】【分析】考察学生对科学核心问题及科学探究首要工作的了解。
【解答】科学的核心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中首要工作是提出问题。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三、实验探究题
15.【答案】 (1)树在风中发生的弯曲程度可能与树木的粗细有关;树在风中发生的弯曲程度可能与树木的种类有关
(2)提出问题
(3)设计实验方案;相同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中,首先对所观察的事物提出自己的疑问,对疑问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方案,再得出实验结论,若是运用对照实验,探究唯一变量时,其他条件必须相同。
【解答】(1)猜测①1树在风中发生的弯曲程度可能与树木的粗细有关;猜测②树在风中发生的弯曲程度可能与树木的种类有关。
(2)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为提出问题,对所观察的事物提出自己的疑问。
(3)为了检验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必须设计实验方案来检验,要注意实验组与对照组除可控因素,其他条件必须相同。
故答案为:(1)树在风中发生的弯曲程度可能与树木的粗细有关;树在风中发生的弯曲程度可能与树木的种类有关 (2)提出问题(3)设计实验方案;相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