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光的传播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能按照光源的产生,将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科学思维:能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探究实践:能设计实验,根据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根据实现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发现光的传播路线是直线。态度责任:了解我国古代发现的小孔成像规律,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教学难点:能设计实验,找出证据,发现光的传播路线是直线。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带孔卡纸和卡座3座、蜡烛、火柴。演示材料:激光笔、喷水壶、玻璃箱、水、牛奶、厚玻璃。教学课件:各种光源的照片、夜晚的月亮照片、疑似光源的现象如反光的玻璃墙、我国古代小孔成像的故事图画。学生准备:搜集制作筒式小孔成像装置的材料和工具:粗细略有差别的可套在一起的纸筒、半透明磨纱纸、橡皮筋、剪刀。一、导入新课谈话:太阳给我们的地球带来光明。太阳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课题:光的传播二、科学实践活动:识别光源1.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自身能发光?它们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阅读书本第46面图片,说一说闪电、森林大火、荧火虫发光、汽车车灯光、煤油灯光、电灯光,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学生汇报交流。讲解: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闪电、萤火虫发光、森林大火等是自然光源。汽车车灯光、煤油灯光、电灯光是人造光源。2.月球是光源吗?说一说你的理由。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教师讲解:月球本身不发光,月球反射太阳光,所以说月球不是光源。三、科学实践活动:光是怎样传播的1.蜡烛燃烧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到我们眼睛里的?将我们的想法画下来。学生在活动手册上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学生分组进行交流。2.做实验,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阅读书本第47面第二幅图片,根据图片内容和教师提供的材料,请你设计实验方法。学生汇报有哪些实验方法。教师小结并板书三种实验方法:以烛光为光源,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以激光笔为光源,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学生汇报实验现象。讨论:通过以上实验现象,我们知道光是怎样传播的呢?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四、拓展与应用1.了解《墨经》中对小孔成像的解释。阅读书本第48面第一自然段。说一说小孔成像是应用了什么知识进行解释的。小结:小孔成像是因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2.学生制作小孔成像装置。五、板书设计 光的传播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由于光沿直线传播产生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