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卫·科波菲尔》课件(40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大卫·科波菲尔》课件(40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大卫·科波菲尔
【英】狄更斯
他,被高尔基称赞为“不仅是一位反映了现实,而且还尽力对现实起作用的作家”;被萧伯纳评价为“是一位革命者,敢于蔑视众议院”;被后人赞誉为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他就是狄更斯。今天我们一起来进入他杰出的作品《大卫·科波菲尔》。
走进作者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英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雾都孤儿》、《双城记》、《匹克威克传》、《老古玩店》、《艰难时世》等。
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大卫·科波菲尔》属于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范畴,为我们细致勾勒出一幅19世纪中叶涵盖英国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画卷。
故事背景依托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代的英国享受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显著成果,表面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荣盛世,但实际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日益凸显。
创作背景
小说也带有自传色彩,许多内容的取材来源于狄更斯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全书以深刻反映作家个人生活和际遇为基调。
狄更斯经历 课文中叙写 相似点
1 父亲是英国海军军需处一名小职员
2 父亲常入不敷出,在狄更斯11岁时,因无力偿还债务,进了负债人监狱
3 12岁被迫辍学独自谋生,在一家鞋油作坊当学徒工,给鞋油瓶封口和贴标签
自传性小说
米考伯一度在海军里做过事
米考伯欠债破产,被关进塞德克高等法院监狱
10岁的大卫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小童工,给酒瓶封口和贴标签
负债入狱经历
童工经历
职业
在某一个星期一的早晨,我去黑鞋油作坊,开始学做生意了。
我的工作是给黑鞋油瓶子盖上封口:先在瓶口上盖一张油纸,然后加上一张蓝纸,再用细绳把纸捆住,把四周剪齐整,样子就像从药剂师那里买来的油膏一样好看。我这样完美无缺地包装完几罗黑鞋油瓶子以后,再朝每个瓶子上面粘贴一张印好的商标,接着又继续包装。
——《自传》
自传性小说
“在我所有的著作中,我最喜爱的是这一部。像许多偏爱的父母一样,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
(1850)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故事情节
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克莱拉及女仆佩格蒂的照管下长大,她们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他一个人身上,这段日子过得平静而愉快。
天真无知、不知世事险恶的克莱拉被冷酷阴险的谋得斯通先生哄骗,改嫁给他。继父谋得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佩格蒂的哥哥家里。
故事情节
佩格蒂先生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他姐姐的女儿艾米丽和他哥哥的儿子哈姆)相依为命,他同时还照顾着曾经的合伙人的孀妻古米治太太。
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故事情节
当大卫从海边回到家后,他的生活就陷入无底深渊之中。谋得斯通姐弟俩常虐待、责打他,并且剥夺了他母亲的自由以及母亲对他的关怀和爱抚。后来大卫被送到了一所男子寄宿学校萨伦学堂,受到了更加严重的凌辱与责难,在那里结识了斯蒂福思、特雷德尔等人。
母亲去世后,继父谋得斯通霸占了科波菲尔家的财产,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让他过着不能温饱的生活,他租住在米考伯家。
故事情节
他历尽艰辛,最后找到了姨婆贝特西小姐。贝特西小姐生性怪癖,但心地善良。她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姨婆的律师威克菲尔家里,与他的女儿爱格妮斯结下情谊。但大卫对威克菲尔雇佣的一个名叫希普的书记极为反感,讨厌他那种阳奉阴违、曲意逢迎的丑态。
故事情节
大卫中学毕业后外出旅行,邂逅童年时代的同学斯蒂福思。两人一起来到亚茅斯,访问佩格蒂先生一家。已经和哈姆订婚的艾米丽经不住阔少爷斯蒂福思的引诱,竟在结婚前夕与斯蒂福思私奔到国外。佩格蒂先生痛苦万分,发誓要找回艾米丽。大卫回到伦敦,在斯潘洛-乔金斯事务所任见习生。他获悉,威克菲尔律师落入诡计多端的希普所设计的陷阱,处于走投无路的境地。这使大卫非常愤慨。但这时,大卫堕入情网,爱上了斯本罗律师的女儿朵拉,求婚遭拒,但斯本罗猝死,成就了大卫和朵拉的婚姻。
故事情节
大卫和朵拉婚后生活并不理想,因为朵拉是个容貌美丽、但头脑简单的“洋娃娃”。姨婆贝特西也濒临破产。这时,大卫再次遇见他当童工时的房东米考伯,米考伯现在是希普的秘书。米考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不计代价揭露了希普陷害威克菲尔并导致贝特西小姐破产的种种阴谋。在事实面前,希普只好伏罪。后因他数案并发,被判终身监禁。贝特西小姐为了感谢米考伯,送他一笔资金,助他出国,在澳大利亚发财致富,事业上取得成功。
故事情节
与此同时,佩格蒂先生多方奔波,终于找到了被斯蒂福思抛弃后沦落在伦敦的艾米丽,决定将她带到澳大利亚,重新生活。启程前夕,海上风狂雨骤,一艘来自西班牙的客轮在亚茅斯遇险沉没,桅杆上攀着一个濒死的旅客。哈姆不顾自身危险,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没。当人们捞起他的尸体时,船上那名旅客的尸体也漂到岸边,原来是诱拐艾米丽的斯蒂福思!艾米丽怀念哈姆,去澳大利亚后在劳动中寻找内心的安宁,终身不嫁。
故事情节
最终大卫成了一名作家。朵拉却患了重病,在佩格蒂先生去澳大利亚前夕离开人世。大卫满怀悲痛,出国旅行,其间,爱格妮斯始终与他保持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发现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已经爱上了爱格妮斯,而爱格妮斯也一直爱着他。他俩终于结成良缘,与姨婆贝特西和女仆佩格蒂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1-5段):“我”来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6-23段):米考伯先生邀请“我”做他的房客
(24-44段):米考伯一家被人催债,靠典当度日
(45-51段):米考伯一家入住监狱
(52-54段):“我”有了新的住所,米考伯先生度过危急的关头
文本分析之情节梳理
“我”的生活
米考伯一家的生活
双线并行,交织融合
“我”的成长
文本分析之情节梳理
文本分析之成长困境
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于是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了。
十岁
家产被占,遭继父遗弃
批判社会的现实和冷漠
文本分析之成长困境
成长困境:污浊、恶劣的劳作环境
……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
文本分析之成长困境
……我现在还记得,这种买卖的结果之一是有了许多空瓶子。于是有一些大人和小孩就着亮光检查这些瓶子,扔掉破裂的,把完好的洗刷干净。摆弄完空瓶子,就往装满酒的瓶子上贴标签,塞上合适的软木塞,或者是在软木塞上封上火漆,盖上印,然后还得把完工的瓶子装箱。这全是我的活儿,我就是古来干这些活儿的孩子中的一个。
用一系列的动词写出流水线的行为
成长困境:繁重、单调、艰辛的劳作
文本分析之成长困境
……他叫米克·沃克,身上系一条破围裙,头上戴一顶纸帽子。他告诉我,他父亲是个船夫,在伦敦市长就职日,曾戴着黑色天鹅绒帽子参加步行仪仗队。他还告诉我,我们的主要伙伴是另一个男孩,在给我介绍时,我觉得他的名字很古怪,叫粉白·土豆。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这并不是这个孩子起初的名字,而是货行里的人给他取的诨名,因为他面色灰白,像煮熟的土豆般粉白。粉白的父亲是个运水夫,还兼做消防队员,以此受雇于一家大剧院。
成长困境:社会底层、贫困的童工伙伴
文本分析之成长困境
成长困境:内心世界的痛苦与绝望
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我把这些天天在一起的伙伴跟我幸福的孩提时代的那些伙伴作了比较——我觉得,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的希望,已在我胸中破灭了。我当时感到绝望极了,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深深地感到羞辱。我年轻的心里痛苦地认定,我过去所学的,所想的,所喜爱的,以及激发我想象力和上进心的一切,都将一天天地渐渐离我而去,永远不再回来了。
残酷的现实却把他拉入社会的最底层,这些理想只能是幻想了
文本分析之成长困境
面对如此艰难的成长环境,大卫是否放弃了希望?
在这段时间里,我依旧一直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干着普通的活儿,跟那几个普通人做伙伴,心里仍和开始时一样,感到不应该这样落魄,受这样的屈辱。我每天去货行,从货行回家,以及中饭时在街上溜达,都会看到许多孩子,可我从来没有结识过其中任何一个人,也没有跟其中的任何一个人交谈,当然对我来说,幸亏如此。
文本分析之情节梳理
“我”的生活
米考伯一家的生活
双线并行,交织融合
“我”的成长
文本分析之人物形象
米考伯的衣着:爱慕虚荣,喜欢装作上层社会高贵的样子
……我进去了,发现那儿还有一个胖墩墩的中年男子,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他外套的前襟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肖像描写
装文雅、装气派
文本分析之人物形象
米考伯的语言(话风):言谈幽默、说话爱拿腔拿调、善良
“这位,”那个陌生人说,语调中带有一种屈尊俯就的口气,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装成文雅的气派,给我印象很深,“就是科波菲尔少爷了。你好吗,先生?”……
用作卧室——现在能接待这么一位初来的年轻创业者,这是本人的荣幸。”……
“我的印象是,”米考伯先生说,“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够广,要想穿过这座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似乎还有困难,”米考伯又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你也许会迷路——为此,今天晚上我将乐于前来,以便让你知道一条最为便捷的路径。”我全心全意地向他道了谢。
因为他愿不怕麻烦前来领我,对我太好了。
语言描写:关心大卫,防止他迷路
文本分析之人物形象
……
于是,他便戴上帽子,腋下夹着手杖,腰杆儿笔挺地走出来。离开账房后,他还哼起了一只曲子。
动作描写
米考伯的行为举止:装模作样
文本分析之人物形象
到达温泽里他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他把我介绍给他的太太。米考伯太太是个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一点儿也不年轻了。她正坐在小客厅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都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怀里抱着一个要儿在喂奶。
米考伯的居住环境:装作体面
文本分析之人物形象
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
我曾见他回家吃晚饭时,泪如泉涌,口口声声说,现在除了进监狱,再也没有别的路了;可是到了上床睡觉时,他又算计起来,有朝一日,时来运转(这是他的一句口头禅)……
米考伯的性格特点:盲目乐观
文本分析之人物形象
米考伯先生是一个热心善良却又爱慕虚荣、喜好挥霍、迂腐、盲目乐观、滑稽可笑的英国下层小人物的形象。也可以说,他是一个贫穷却不甘落魄,寒酸却不失体面,处境困难却不忘真诚待人,命运悲惨却又乐观开朗的“末代绅士”。
“债多不愁,乐天知命”
文本分析之人物形象
人物塑造的技法探究
人物漫画法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来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在描写人物肖像时,有时对人物的某一特点进行夸张描写,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采用人物漫画法时,要注意夸张得适当、合理,这样读者看了才有真实感。人物漫画一般用于对人物的贬斥或讽刺。
米考伯是大卫在格林比货行做童工时的房东,最后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因无力偿还账务而身陷囹圄,最显著的特点是得乐且乐,梦想有一天会时来运转,一副盲目乐观的样子,他的爱慕虚荣、乐观,尤其是他乐天知命、债多不愁、喜欢讲排场的性格,使他成为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形象,后人将这些行为及其背后的思想概括为“米考伯主义”。
文本分析之人物形象
“米考伯主义”
文本分析之人物形象
米考伯一家的生活是否影响了大卫的成长?
精神上影响我:乐观
行动上帮助我:善良
怀有感恩

米考伯夫妇
同情遭遇
文本分析之主题归纳
大卫生活在怎样的人们中间?小说主要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人们的生存状态、精神面貌如何?
场景:①小童工在货行艰辛劳作②米考伯夫妇的生活困境③欠债破产者的监狱生活④失学者、孤儿街头流浪
社会底层、小人物、遭遇凄惨
文本分析之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眼睛写出了十九世纪英国底层的社会生活,写出了周围的人和事对他成长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宽厚、善良、仁爱等美德的赞美,小说还触及了社会上很多重大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比如腐朽落后的教育制度和司法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下万能而又万恶的金钱、财产所引起的婚姻问题,妇女问题,失业问题……
课外探究之叙事视角
叙述人称 优点 缺点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局限于个人所见,造成叙述的主观性,且易局限于叙述的时态,不便于对广阔历史主题的叙述。
第二人称(有限视角)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便于感情交流 强制性地把读者拉进了故事中,使读者觉得有点奇怪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客观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叙述者对作品中人物及其命运,对所有事件可完全预知和任意摆布,读者在阅读中只能被动地等待叙述者将自己还未知悉的一切讲述出来,剥夺了接受者的大部分探索、解释作品的权利。
1、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①小说是作者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叙述更有说服力。
②小说是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主观色彩更为浓厚。便于更直观地抒发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之情,有利于作者表达对社会诸多现象的认识;
③“我”是小说的线索,以“我”的见闻串起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
2、第一人称叙述虽然会在真实性、细腻度上为小说添彩,可是在叙述故事时也会局限于“我”的随见所感,造成描述的主观性,但本文却客观地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是如何打破这种局限的?结合开头、结尾段进行思考。
①作者写小说,并不拘泥于描摹现实中实际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去揣摩、想象,使作品增添一种童真童趣和诗意美,丰富了小说情节,交代出必要的内容。
②作者以回忆者的身份补充当时所不知的情形。
③加入了对现实生活场景、社会现状的客观描述,让读者在了解主人公成长的同时,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使整个故事更加客观真实。
谢谢参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