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等基本史实。2.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3.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通过学习张骞、班超为报效祖国勇于冒险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意识。【重难点】教学重点: 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教学过程】目录: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对西域的管理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习近平带你领略现代丝绸之路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曾经这样评价张骞——“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那么张骞是谁?西域在哪儿?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又有什么关系?丝绸之路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解1. 张骞通西域西域的地理位置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西域的印象当时没有人去过西域,传说西行之路上有寸草不生的漫漫黄沙,还有烈火熊熊的火焰山,日落后昆仑山上还有长着豹尾的食人怪兽。——译自《山海经》荒凉 毫无生气 广阔 危险、神秘招贤令自高祖以来,我大汉人民屡遭匈奴侵扰。现招募一勇士,出使西域,联络月氏,共灭匈奴。重赏!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前164—前114)陕西汉中人氏。汉代杰出外交家、探险家。他原是一名郎官,后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成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汉武帝封其为博望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为“打通中原到西域的道路”。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活动探究】欣赏课本p67插图,假设你是张骞,结合招贤令诏书,你会对汉武帝说些什么,结合诗句,你会担忧什么?被匈奴俘虏,有去无回。问题:请自学课本『张骞通西域』,并结合自己所知道的历史知识,讲述张骞出使西域。你认为从张骞身上我们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自主探究学习)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呢?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班固《汉书·张骞传》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开辟了中原到西域的通道。张骞出使西域过程2. 丝绸之路合作探究假如我们是在丝绸之路上谋生的汉朝商队,请你和同伴们规划丝绸之路的路线,并挑选从中原去西亚贸易携带的货物和返程携带的货物,返程后请谈谈你们的感受。互通有无丝绸之路的意义是什么?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东西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你心中的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呢?海上丝绸之路3. 西域的管理对比秦汉两朝的疆域,你发现有什么不同?投笔从戎——《后汉书·班超传》班超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突然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三、课堂小结思考: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为我们家乡—XX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四、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微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