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复习目标:1、分析中国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影响 2、了解黄河和长江概况3、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认识加强区域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复习内容考点8 分析中国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影响一、多样的地形1、地形特点: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22、中国地形类型山脉的分布山脉走向 主要山脉东西走向 北:天山一阴山 中:昆仑山一秦岭 南:南岭东北一西南走向 西: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中:长白山一武夷山 东: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 祁连山南北走向 横断山 贺兰山喜玛拉雅山脉—呈弧形、主峰珠穆朗玛峰8848m,中尼边境;山脉往往成为不同地形区的分界线。主要地形 分布地区 特点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高寒多内蒙古高原 坦荡辽阔黄土高原 沟壑纵横云贵高原 起伏崎岖四大盆地 四川盆地 温和湿润准噶尔盆地 纬度最高塔里木盆地 面积最大柴达木盆地 地势最高富饶的平原 东北平原 广阔肥沃华北平原 平坦完整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势低平起伏的丘陵 黄山——东南丘陵泰山——山东丘陵庐山——东南丘陵3、中国地势⑴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三级阶梯(图册P24)平均海拔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单元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级阶梯 100—2000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⑵影响:①河流自西向东流,沟通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联系;②蕴藏了丰富的水能;③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④人口分布,东密西疏。二、季风的影响1、季风的来源类型 方向 中国季风源地 季风方向 性质(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夏季风 海洋→大陆 太平洋和印度洋 偏南风 温暖湿润 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冬季风 大陆→海洋 蒙古和西伯利亚 偏北风 寒冷干燥2、季风气候的特点:雨热同期,不稳定性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4、季风气候的影响⑴功劳(利):气候湿润,适应人类生存;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森林的生长;丰沛的雨水补充了河流、湖泊的水量,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为我们提供了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的优越条件。⑵危害(弊):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引发洪水或干旱(当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易造成洪水;而当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造成干旱)——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受到影响黄河和长江概况比较点 黄河P53 长江P54分水岭 秦 岭发源地 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 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全长 5400多千米(中国第二长河) 6300千米(中国第一大河)注入海洋 渤海(山东省) 东海(上海市)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高原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9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11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上、中、下游的划分 上、中游的分界点:河口(内蒙古自治区),中下游分界点:孟津(河南省) 上、中游分界点:宜昌(湖北省)中、下游分界点:湖口(江西省)主要支流 渭河(陕西省)、汾河(山西省) 雅砻江、岷江、乌江、湘江(洞庭湖)、汉江、赣江(鄱阳湖)主要景观 “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开封附近的“悬河”、壶口瀑布“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武汉港、著名峡谷——虎跳峡、三峡工程作用 灌溉、发电 灌溉、发电、航运(黄金水道)危害 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黄河下游断流、干旱、“地上悬河” 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原因 人类过度利用自然,滥用自然,造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季风气候带来的弊端。人们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岸地带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如何治理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修建水库,使治沙和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通河道、中下游禁止砍伐树木、裁弯取直、分洪蓄洪、开挖入海新河等措施。历史地位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发祥地。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自然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认识加强区域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一、秦岭—淮河分南北1、我国的地理分区2、我国南北差异区 域内 容 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北方(秦岭—淮河以北) 南方(秦岭—淮河以南)生活习惯差异 民居特色 注重防寒保暖 注重通风、散热、防雨饮食习惯 喜吃面食 喜吃米饭交通工具 陆路交通 公路、铁路和水运气候差异 气温差异 气温带 温带气候,比较干燥 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1月均温 低于00 c(<00c) 高于00 c(>00c)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降水差异 年降水量 少于800毫米(<800mm) 多于800毫米(>800mm)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农业生产差异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主要经济作物 花生、大豆、甜菜 油菜、甘蔗、橡胶、油棕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河流水文及内河航运的差异 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 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地形 南方地区多丘陵 北方地区多平原主要能源资源的差异 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 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水资源丰富二、东西部差异显著(P62图3-28)东部 西部自然条件 地形 东部地区平原广阔 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气候 较为湿润 气候干旱资源环境 水资源丰富,但矿产和能源短缺,且工业污染严重 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但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社会经济条件 发展历史 有较深厚的文化、经济、政治基础 灿烂的历史文化人口 东部人口多,且分布十分稠密 西部人口数量较少,且分布比较稀少民族 主要是汉族人 少数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特大城市 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沈阳 重庆、西安、成都、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农业 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发展农业 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工业 工业发展条件优越,比较发达 比较缓慢、不发达,但能源工业发展潜力大交通通信 交通通信发达、方便 交通通讯设施落后教育 发达 教育水平、思想观念较滞后人才资金技术 较为丰富 短缺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较快、较为发达 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相比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优势 ①具有平原广阔、气候湿润、土地肥沃等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②具有交通、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资源丰富等社会经济条件,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广袤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的劣势 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严重的工业污染困扰着东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①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②与东部地区相比,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差距较大南北方交流与互补 南水北调工程东西部交流与互补 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目 的 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发展方向 提高东部发展水平,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被称为“大地的骨架”的地形类型是…………………………………………………( )A.山地 B.盆地 C.平原 D.高原2、分布在我国地形第二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BA.高原和平原 B.高原和盆地 C.平原和丘陵 D.山地和盆地3、中国的大江大河大多由西向东流,这主要是因为我国( )A.江水东多西少 B.地形复杂多样 C.季风气候显著 D.地势西高东低4、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生活的地区是( )A.高原 B.平原 C.盆地 D.丘陵5、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主要要素有 CA.风力和降水 B.气温和气压 C.气温和降水 D.风力和气压6、我国的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最大的是………………………………………………( )A.高山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季风气候7、夏季影响我国东部广大地区的偏南风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大西洋 B.印度洋、大西洋 C.太平洋、印度洋 D.大西洋、北冰洋8、我国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的分界线是 CA.太行山——长江 B.大别山——淮河 C.秦岭——淮河 D.大别山——海河9、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横断山区,有飞沙走石的千里戈壁。请你根据下面三句话的描述,概括出这是我国的( )①“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行人。由北路者,不得赭衣持瓠,大声叫唤,微有违犯,灾祸目睹。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玄奘《大唐西域记》 ②这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所描写的地方 ③这里古时称为“葱岭”,当年,马可·波罗就是从这里进入我国内地的。A.天山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帕米尔高原10、各地地形、气候等方面的不同,构成了自然景观的差异,在青藏高原可见到( )A.壮观的冰川 B.热带草原 C.连绵的沙丘 D.亚热带风光11、下列各项中,说明某地气候特征的是( )A.今天风和日丽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昆明四季如春 D.雨过天晴12、生活在浙江,你能感受到浙江的气候特点是( )A.冬季温暖夏季凉快,四季如春 B.冬季低温少雨,夏季炎热多雨C.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江水十分稀少 D.全年高温炎热,降水十分稀少13、长江上游是从源头到( )A.宜宾 B.宜昌 C.重庆 D.武汉14、你认为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A.治理泥沙 B.加固大堤 C.防治潮汛 D.开挖河道15、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是( )A.珠江 B.长江 C.黄河 D.京杭大运河16、有人描述他家乡的气候:冬天很冷,夏天较热,全年降水较少。他的家乡在……(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17、我国目前许多地区水资源紧张,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最好办法是……( )A.节约用水 B.跨流域调水 C.兴修水库 D.防止水污染18、屋顶坡度大,一般用瓦片覆盖,这样的民居分布在(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19、下列省区全部位于北方地区的一组是 ( )A.黑、吉、辽、冀 B.鲁、苏、皖 C.甘、宁、川 D.鄂、豫、赣20、下列地理景观与其对应的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 )A、水乡—华北平原 B、茶园—山东丘陵 C、林海雪原—大兴安岭 D、沙滩椰林—西双版纳21、被称为 “黑土地”的是 (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东北平原22、东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是 ( )A.冬小麦、大豆、棉花 B.春小麦、花生、甘蔗 C.春小麦、大豆、甜菜 D.冬小麦、谷子、甜菜23、关于北方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有大面积的黑土流失 B.华北平原遭受旱、涝、盐碱和风沙的威胁C.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D.华北平原灌溉水源充足24、最能反映青藏高原主要自然特征的地表景观是 ( )A.波状起伏的藏北高原 B.连绵的雪峰,纵横的冰川C.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 D.幽深壮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25、“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是指 ( )A.柴达木盆地 B.河套平原 C.呼伦贝尔草原 D.黄土高原26、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水源条件 C.光照条件 D.热量条件27.西北地区由东往西依次是草原、草原荒漠、荒漠,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28、宁夏平原农业用水主要来自 ( )A.河水 B.雨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29、下列地区,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主要产地的是 ( )A.洞庭湖平原 B.东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海南岛30、下列农作物,我国南、北方都有分布的是 ( )A、棉花 B、甘蔗 C、甜菜 D、油菜二、非选择题1、材料一:黄河“地上河”示意图,黄河开封段河床高出开封铁塔处13米。材料二: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面积为64万平方千米的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面积达45.4平方千米,目前平均每立方米黄河水含沙量高达35千克。按1919到1954年水文系列年平均值计算,平均每年入黄泥沙达到16亿吨,平均每年抬高河床10厘米。请回答:(1)黄河“地上河”河段主要分布在哪里,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分布在下游的河南和山东两省(2分)。主要成因中游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水土大量流失,导致黄河含沙量极大和下游大量泥沙沉积 ,使河床逐渐抬高(2)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治理?根源是中游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所以,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做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同时,为了防止黄河决口成灾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加固大堤和修筑防洪、蓄洪工程(3)为什么黄河该河段流量较小?因为是地上河,两岸无支流汇入,流经地区又是我国最缺水地区,工农业用水量大。2、以下自然景观反映当地气温或气候具有什么特点1)唐代诗人白居易咏庐山《大林寺桃花》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参考答案:昼夜温差大的特点。2)“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话,反映了当地气温日变化具有什么特点 简要分析:我国的新疆等内陆地区远离大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小,显示了强烈的大陆性气候特点。3.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分析回答:秦岭位于我国中部,是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秦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秦岭位于陕西省中南部,介于关中平原与汉水谷地之间,东西长400-500千米,南北宽l00—150千米,海拔多在1 000-3000米之间,主峰太白峰海拔3 767米。北侧断层陷落,山势雄伟,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南坡长而平缓,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广义的秦岭西起甘、青两省边境,东到河南省中部,包括西倾山、岷山、迭山、终南山、华山、崤山、伏牛山等,东西延伸千余千米。秦岭山地南北地理差异十分显著,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1)年降水量北坡山麓为600—700毫米,南坡山麓为750—900毫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一是受秦岭山地的阻挡,北坡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二是雨季长短不同。秦岭以南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以北正好相反。(2)秦岭一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以南的河流冬季不结冰,原因是什么?以北地区,冬季气温低,故河流普遍结冰;以南地区,冬季气温高,故河流不结冰。(3)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因为淮河两岸的气候不同,尤其是积温不同,淮河以北积温较低,淮河以南较高。(4)秦岭一淮河一线两侧,除了气候和农业生产方面的差异外,在社会文化方面差异也很明显,请举例说明。如在形体上,北方人较高而胖,南方人较矮较瘦;北方人在田径项目上具有一定优势,南方人在小型项目上优势明显。北方人戏剧唱腔嘹亮,刚毅雄壮,而南方人的戏剧唱腔柔和委婉4、读中国地图,回答以下问题:⑴邻国A是__________,该国是位于中国与____________(填国名)之间的内陆国。⑵2008年奥运会将在________举行,这个城市是我国的________。有人说该城市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你认为对不对?_______。哈尔滨在该城的什么方向?________。⑶图上连接两个城市的实线D是( )A.东西部分界线B.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C.人口分界线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⑷图中虚线E是什么线?_______________。该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我国哪四个省级行政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图中B为________(山),C为_______(河)。我们习惯上把这一山一河的连线作为哪两大区域的分界线,该线的年降水量大致为多少毫米?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1500毫米 B.东部与西部的分界线,800毫米C.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分界线,1000毫米 D.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800毫米⑹把我们家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用字母“F”在图中表示出来。⑺有一位同学出门旅游,出发时仅带一空包,到目的地时,包里已装满了他脱下的衣服,你认为他的旅游路线是( )A.乌鲁木齐—北京 B.北京—乌鲁木齐 C.哈尔滨—广州 D.广州—哈尔滨你认为他出门旅游的季节是_______(夏季或冬季),你这样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员登山、飞行员起飞时的衣服为什么要比平时穿得厚一点 参考答案:随高度增加,气温会减低,因此须多穿一点。简要分析:在山顶和高空,海拔高度增加,气温下降,与地面相比气温低得多了。秦岭南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