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水中的微小生物(第1课时)教学目标:科学观念:了解普通显微镜的主要构造,知道显微镜各部分名称。科学思维:学使用不同的工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学会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探究实践: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会正确操作使用显微镜。态度责任:激发学生探究微观世界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教学难点: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提前采集水样、放大镜、烧杯、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阅读书本第30页最上面的图片,说一说池塘里有哪些动植物?2.提问:池塘里的水能不能直接饮用,为什么?如果取来这些水进行观察,会有哪些发现?3.谈话:今天我们有来研究这些水里有什么?板书课题:水中的微小生物二、科学实践活动: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1)1.提问:教师从池塘里采来了一些水,放在烧杯内,请同学们根据书本提示,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观察?用什么工具观察?(1)用肉眼观察水样。各组小组长上台领取一杯池塘水,小组内开展观察活动,说一说观察到哪些现象?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提问:如果我们想要观察到更多的现象,应该怎么办?需要借助什么工具?(2)用放大镜观察。学生分组观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出示一杯看上去比较清澈的池塘水。提问:这是一杯从池塘里取来的水,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也没有看到,那么这杯能直接饮用吗?为什么不能直接饮用呢?我们还需要借助什么工具观察呢?引导学生说出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3.了解显微镜的构造。(1)出示显微镜,提问: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呢?(2)学生阅读书本第31面,了解显微镜各部分名称。(3)教师提问:指定学生说出显微镜各部分名称,了解学生阅读情况。(4)教师边操作边讲述显微镜使用方法。(5)老师边操作讲解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用一只眼睛通过目镜观察。如果看不到物像,则需要缓慢移动载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如果看到的物像不够明亮,则需要转动反光镜对光;如果我们看到的物像比较模糊,则需要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4.分小组操作显微镜,学习使用显微镜。(1)每组领一台显微镜。(2)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操作使用显微镜。每练习一次后,要让学生互相分享经验。5.学习计算放大倍数(1)教师讲解:目镜和物镜上都有数字,这些数字表示放大倍数。用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就是我们观察到的物体的放大倍数。(2)学生根据显微镜上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的放大倍数,计算显微镜放大倍数。三、板书设计 水中的微小生物构造、名称显微镜 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