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说课课件 (共3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说课课件 (共39张PPT)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二
说课内容
学情分析
课标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1.教材简介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第1课时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有关酸和碱的知识的基础上,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已具备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从学生通过对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探究实验作为学习起点,探索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进行深入探究。酸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是贯穿酸碱盐知识的一个重要纽带,是酸和碱的性质的延续和升华。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一、教材分析
从内容来看中和反应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研究中和反应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实验意识,能更好的体现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的理念。层层深入,符合九年级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学好本节课为学习盐和复分解反应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更是为高中化学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二、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学会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反应的发生。
2.能从微观角度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并会正确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系列对照实验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
2. 通过探究实验,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2.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理解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理解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以及反应的本质
重点
难点
教学重难点
四、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全员参与
学生为中心,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问题讨论
多媒体辅助
比较归纳
2. 说学法
自主思考分析、讨论交流、
归纳总结、揭示中和反应微观实质及其应用
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观察描述、 归纳总结
学法指导的关键
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想一想
1、你知道哪些酸吗?酸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2、你知道哪些碱吗?碱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
同学们有这样的经历吗
 蜜蜂蛰伤
 蚊子叮咬
蚊虫叮咬时,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
酸,在家庭中可用浓肥皂水涂抹可迅速止痒。
显碱性
为什么?
【生活中的化学】
酸碱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探究一
【提出假设】酸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
【实验验证】
稀盐酸
氢氧化铜
A.不发生反应
B.发生反应,但有明显现象
探究一 酸和碱会发生反应吗?
第三环节:实验探知,引入新知
问题探究二
【提出假设】酸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
【实验验证】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A.不发生反应
B.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
探究二 酸和碱会发生反应吗?
第三环节:实验探知,引入新知
问题讨论
  究竟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了吗?我们还可以进行怎样的实验?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加入一种什么物质?
问题探究三
【提出假设】酸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
【实验验证】
重新设计实验方案...
探究三 酸和碱会发生反应吗?
第三环节:实验探知,引入新知
活动与探究:
操作步骤 现象和分析
(1)在烧杯中加入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逐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
(2)取(1)中变为无色的溶液2滴滴在玻璃片上,置于酒精灯上加热
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玻璃片上有白色固体生成
2. 为什么在操作中必须逐滴滴入稀盐酸?
1.在烧杯中加入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酚酞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想一想
3.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了吗?可能会生成什么物质?如何证明两种物质确实发生了反应?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讨 论
HCl和NaOH在水中电离出离子
HCl = H+ + Cl-
NaOH = OH-+ Na+
H2O
NaCl
化学方程式:NaOH + HCl == H2O + NaCl
分析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本质: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的过程。
你能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实验探究,掌握中和反应实质
请写出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
Ca
SO4
(OH)2
2 H2O
H2SO4+ Ca(OH)2 =
CaSO4 + H2O 、
练一练:
2
总结:1.反应特点:双交换。
2.生成物书写:价不变。
3.配平技巧:H++OH- =H2O(1:1:1)
试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HCl + NaOH =
HCl + Ca(OH)2 =
H2SO4 + NaOH =
当堂训练
NaCl + H2O
CaCl2 + H2O
2
2
Na2SO4 + H2O
2
2

+

=
化合物
+
H2O
NaOH+HCl == NaCl + H2O
Ca(OH)2+2HCl==
CaCl2 + 2H2O
2NaOH + H2SO4==
Na2SO4 + 2H2O
金属离子
酸根离子

碱 +


盐 +

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共同点
一、中和反应
1、定义: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判断:
反应物必须为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如: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3、实质:
酸中的 _____和碱中的 _____ ,
结合成了_____ 。
H+
OH-
H2O
【拓展归纳】
板书设计 知识点一:中和反应
归纳总结、知识的升华
【讨论2】请你说说中和反应有哪些方 面的运用?
讨论:
【讨论1】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吗?
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中和反应的关键是什么?
知识点二: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
用于医药
处理工业废水
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调整溶液的酸碱性
学习新知
归纳总结、知识的升华
知识点二: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
【拓展归纳】
板书设计
归纳总结、知识的升华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Ready
自信备战
Go !!!
名称 氢氧化钠 硫酸 氧化铁
化学式 CuSO4
类别
1.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 CuO B Cu(OH)2 C Na2CO3 D HCl
2.填写下表(类别按酸、碱、盐、氧化物填写)
C
NaOH

硫酸铜

H2SO4

Fe2O3
氧化物
【当堂训练】
3.下列哪些是中和反应( )
A、 CO2+2NaOH=Na2CO3+H2O
B、Fe2O3+6HCl=2FeCl3+3H2O
C、Cu(OH)2+H2SO4=CuSO4+2H2O
C
第四环节:巩固提高
【当堂训练】
4 . 某同学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毒液呈碱性),为了
减轻疼痛,可以涂抹下列哪种物质( )
A.浓硫酸 B.食醋
C.食盐水 D.苏打水或肥皂水(呈碱性)
5 .食用松花蛋时常感到有涩味,是因为制作过程中用到了熟石灰和纯碱等原料。为了减轻涩味,可在食用时添加调味品,这种调味品最好( )。
A、食盐 B、酱油
C、香油 D、食醋
D
第四环节:巩固提高
6. 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Ca(OH)2+CuSO4=CaSO4+Cu(OH)2↓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C
【当堂训练】
第四环节:巩固提高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酸碱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应用
实质: H2O
概念:酸 + 碱 —— 盐 + 水
H+ + OH-
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处理工厂的废水
用于医药和日常生活
第五环节:总结归纳
5.布置作业,持续学习
(1)巩固练习:完成导学练并预习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
(2)在网上查阅资料,收集相关信息,制作“保护环境珍爱生命” 的宣传小卡片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方法和技巧?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一、中和反应
1、定义: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判断:
反应物必须为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如: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3、实质:
酸中的 _____和碱中的 _____ ,结合成了_____ 。
H+
OH-
H2O
【拓展归纳】
第七环节:板书设计
二、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本堂课我主要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做实验,并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让学生能够自己得出结论,让他们体会到实验探究的乐趣。科学探究具有不可预测性,提出的设计方案多种多样,要求我的备课严密,同时要求老师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并让学生明显的感受到来自生活中的化学,由生活感受化学,由化学走进我们的生活。
第八环节:教学反思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