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社九上第二单元 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 单元测试卷A一、单选题1.《震撼世界的十天:苏联的诞生》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之后写成的纪实作品,由于取材的严谨、立场的客观,被誉为不可多得的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十月革命带给当时世界的最大的“震撼”是( )A.推翻了沙皇政权B.第一次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C.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D.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实施新经济政策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A.农民欢迎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B.国家大中小工业都收归国有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3.(2020九上·越城期末)下列对1919年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理解中,最确切的是( )A.以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者B.以不合作的态度抵制法国殖民势力C.默许农民焚烧警察局的行动D.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手段争取印度自治4.(2020九上·长兴期中)下图所示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有( ) ①两国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 ②探索早期的社会主义道路③反映了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④体现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Democracy)和jS(Science)。这是纪念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开展的( )A.维新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C.护国运动 D.辛亥革命6.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样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下列关于该书及这段文字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描绘了一个精神不健康的狂人B.作者喜欢看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C.估计成书在五四运动之后D.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了封建礼教的虚伪7.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8.某校九年级(10)班同学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9.翻开古书,满眼都是“之乎者也”一类的文言文,我们今天读起来都觉得晦涩难懂。最早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10.1919年6月5日,一个日资纱厂的工人,突破租界巡捕的武装包围,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的工人也参加进来,罢工达到高潮时,参加人数达六匕万。这场工人罢工斗争应发生在( )A.北京 B.长沙 C.上海 D.广州11.(2020九上·海宁期末)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下列体现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史实是:( )①戊戌变法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 ④五四运动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2020九上·余杭期中)“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山东问题,关系我国命脉。鲁亡国亡。乞电巴黎专使力争。宁可退出和会,否则誓死不认。”这一电文可以佐证( )①一战后凡尔赛体系的不合理性 ②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③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④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2020九上·杭州期中)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段材料表明(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量参与③五四运动是工、商、学各阶层努力的结果④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4.“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王尽美与董必武等革命家一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开马克思主义传播之先河 B.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C.使中国首次出现革命政党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在他成立的大会上,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董必武16.让我们重温鲁迅先生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7.(2020九上·上虞期末)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国民党党员中社会各阶层占比示意图。(整理自王建朗等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D.北伐战争的进行18.(2020九上·长兴期末)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下列思潮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科学与民主”②“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③“三民主义”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①②③19.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L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策略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D.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20.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之中,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如今已成为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军旗升起的地方”在哪 与什么事件有关( )A.武昌 辛亥革命爆发 B.上海 中共一大召开C.广州 黄埔军校建立 D.南昌 八一南昌起义21.习近平曾用“五个创造性”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做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中国革命道路”是指( )A.城市领导农村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C.城市武装起义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2.在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下列河流,按经过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大渡河 ②金沙江 ③赤水河 ④乌江A.③②①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④③②①23.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吆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场景发生于( )A.井冈山 B.吴起镇 C.遵义 D.会宁24.(2021八下·长兴期末)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推翻了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 B.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C.都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25.(2021八下·新昌期中)有史学家认为“文明虽有进步,在今天,世界没有力量的国家,仍旧是不能共存的国家。”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清政府封建腐朽惨遭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日本幕府统治封闭落后遭美国以炮舰威逼打开国门③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④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并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解析】【分析】1917年,列宁亲自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站略要点,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列宁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A项推翻了沙皇政权的是二月革命,不符合题意;B项第一次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不符合题意;C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是十月革命带给当时世界的最大的“震撼”,符合题意;D项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与十月革命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十月革命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2.【答案】C【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解析】【分析】社会主义性质是公有制经济,新经济政策未改变社会主义性质,因为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故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略有难度,需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性质。3.【答案】D【知识点】印度的觉醒【解析】【分析】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其特点就是非暴力和不合作,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ABC三项理解不确切,不符合题意;D项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手段争取印度自治理解最确切,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解题的关键是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4.【答案】B【知识点】印度的觉醒;埃及的华夫脱运动【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体系,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到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是这一时期突出的民族解放运动,华夫脱运动和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抗的都是英国的殖民统治。B项①④是题干图片所示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的共同点,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题干信息。5.【答案】B【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即陈独秀所说的“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ACD三项均与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核心思想不符合,不符合题意;B项新文化运动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6.【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在小说中借狂人之口愤怒揭露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进行了深刻批判。ABC三项解读都不恰当,不符合题意;D项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了封建礼教的虚伪解读最恰当,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史实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7.【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依据题干“1919年5月5日,昨日之游街大会”可知是五四运动,依据题干“曹汝霖宅之焚烧,章宗祥大受夷伤”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口号“内惩国贼”,依据题干“青岛问题之力争”反映的是“外争国权”。ABD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C项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从题干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四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识记基础知识、理解题干是解题的关键。8.【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民主”和“科学” 应是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9.【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胡适最早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胡适的识记能力。识记并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10.【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首先在北京爆发,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北京,以学生为主力;第二阶段发生在6月3日以后,运动的中心在上海,以工人为主力。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上海是这场工人罢工斗争应发生的地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记史实的能力。11.【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1917年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项③④体现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12.【答案】A【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191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受到了战败国的待遇,这个消息传到国内后,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随后举行游行示威,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历史舞台并发挥着重大作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据“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山东问题,关系我国命脉,鲁亡国亡。乞电巴黎专使力争。”“宁可退出和会,否则暂死不认。”可知,这一电文可以佐证一战后巴黎和约的不合理性、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故①③正确。②④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故排除。A项①③可以用题干电文佐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13.【答案】A【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爆发准备了条件是正确的,符合历史事实。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量不准确,材料只是说五四运动的发生有众多的社会力量参与。③五四运动是工商学各阶层努力的结果符合历史事实。④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五四运动的性质。A项①③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五四运动的特征和新文化运动的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搞清楚五四运动的背景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14.【答案】D【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1921年7月23日,中共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他们代表了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15.【答案】A【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A项陈独秀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符合题意;B项李大钊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不符合题意;CD两项毛泽东、董必武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但没有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不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共一大的内容,要求识记中共一大的内容。16.【答案】A【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A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符合题意;B项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的是辛亥革命,不符合题意;C项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的是戊戌变法,不符合题意;D项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要求识记基础史实。17.【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国民党党员中社会各阶层占比示意图”,可以看出此时农民、工人和学生在国民党党员的占比比较多,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中国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联盟的政党。ACD三项都不是题干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B项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是题干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民党的改组,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18.【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①“科学与民主”出现于新文化运动时期;②“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 是在1927年8月7日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③“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1911年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中,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按顺序排列为③①④②。C项③①④②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注意准确识记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19.【答案】D【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ABC三项都不是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不符合题意;D项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是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相关知识。20.【答案】D【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因此与“军旗升起的地方”相关的是南昌起义。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南昌 八一南昌起义与“军旗升起的地方” 有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南昌起义。要掌握八一南昌起义的背景、经过、意义、教训。21.【答案】B【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可知,“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向农村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题干里的“中国革命道路”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22.【答案】D【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从瑞金出发-冲过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吴起镇会师。按经过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③②①。D项④③②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途中渡过河流的先后顺序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23.【答案】B【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可知,这是红军说得红军长征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会师。1934年10月,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吴起镇发生了歌词描述的场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切入点,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24.【答案】C【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的问题是幕府统治危机。为此,日本进行了武装倒幕,明治天皇政府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的问题是农奴制危机。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实行废除农奴制度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排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ABD三项都不是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C项都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共同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共同点。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25.【答案】A【知识点】鸦片战争;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①清政府封建腐朽惨遭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②日本幕府统治封闭落后遭美国以炮舰威逼打开国门能够印证“文明虽有进步,在今天,世界没有力量的国家,仍旧是不能共存的国家。”这一观点。③④和题干观点不符。A项①②能够印证题干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1 / 1历社九上第二单元 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 单元测试卷A一、单选题1.《震撼世界的十天:苏联的诞生》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之后写成的纪实作品,由于取材的严谨、立场的客观,被誉为不可多得的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十月革命带给当时世界的最大的“震撼”是( )A.推翻了沙皇政权B.第一次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C.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D.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答案】C【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解析】【分析】1917年,列宁亲自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站略要点,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列宁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A项推翻了沙皇政权的是二月革命,不符合题意;B项第一次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不符合题意;C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是十月革命带给当时世界的最大的“震撼”,符合题意;D项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与十月革命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十月革命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2.实施新经济政策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A.农民欢迎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B.国家大中小工业都收归国有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答案】C【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解析】【分析】社会主义性质是公有制经济,新经济政策未改变社会主义性质,因为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故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略有难度,需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性质。3.(2020九上·越城期末)下列对1919年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理解中,最确切的是( )A.以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者B.以不合作的态度抵制法国殖民势力C.默许农民焚烧警察局的行动D.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手段争取印度自治【答案】D【知识点】印度的觉醒【解析】【分析】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其特点就是非暴力和不合作,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ABC三项理解不确切,不符合题意;D项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手段争取印度自治理解最确切,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解题的关键是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4.(2020九上·长兴期中)下图所示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有( ) ①两国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 ②探索早期的社会主义道路③反映了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④体现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识点】印度的觉醒;埃及的华夫脱运动【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体系,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到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是这一时期突出的民族解放运动,华夫脱运动和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抗的都是英国的殖民统治。B项①④是题干图片所示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的共同点,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题干信息。5.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Democracy)和jS(Science)。这是纪念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开展的( )A.维新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C.护国运动 D.辛亥革命【答案】B【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即陈独秀所说的“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ACD三项均与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核心思想不符合,不符合题意;B项新文化运动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6.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样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下列关于该书及这段文字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描绘了一个精神不健康的狂人B.作者喜欢看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C.估计成书在五四运动之后D.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了封建礼教的虚伪【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在小说中借狂人之口愤怒揭露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进行了深刻批判。ABC三项解读都不恰当,不符合题意;D项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了封建礼教的虚伪解读最恰当,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史实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7.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依据题干“1919年5月5日,昨日之游街大会”可知是五四运动,依据题干“曹汝霖宅之焚烧,章宗祥大受夷伤”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口号“内惩国贼”,依据题干“青岛问题之力争”反映的是“外争国权”。ABD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C项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从题干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四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识记基础知识、理解题干是解题的关键。8.某校九年级(10)班同学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民主”和“科学” 应是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9.翻开古书,满眼都是“之乎者也”一类的文言文,我们今天读起来都觉得晦涩难懂。最早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答案】C【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胡适最早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胡适的识记能力。识记并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10.1919年6月5日,一个日资纱厂的工人,突破租界巡捕的武装包围,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的工人也参加进来,罢工达到高潮时,参加人数达六匕万。这场工人罢工斗争应发生在( )A.北京 B.长沙 C.上海 D.广州【答案】C【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首先在北京爆发,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北京,以学生为主力;第二阶段发生在6月3日以后,运动的中心在上海,以工人为主力。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上海是这场工人罢工斗争应发生的地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记史实的能力。11.(2020九上·海宁期末)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下列体现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史实是:( )①戊戌变法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 ④五四运动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D【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1917年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项③④体现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12.(2020九上·余杭期中)“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山东问题,关系我国命脉。鲁亡国亡。乞电巴黎专使力争。宁可退出和会,否则誓死不认。”这一电文可以佐证( )①一战后凡尔赛体系的不合理性 ②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③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④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191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受到了战败国的待遇,这个消息传到国内后,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随后举行游行示威,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历史舞台并发挥着重大作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据“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山东问题,关系我国命脉,鲁亡国亡。乞电巴黎专使力争。”“宁可退出和会,否则暂死不认。”可知,这一电文可以佐证一战后巴黎和约的不合理性、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故①③正确。②④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故排除。A项①③可以用题干电文佐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13.(2020九上·杭州期中)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段材料表明(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量参与③五四运动是工、商、学各阶层努力的结果④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五四运动【解析】【分析】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爆发准备了条件是正确的,符合历史事实。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量不准确,材料只是说五四运动的发生有众多的社会力量参与。③五四运动是工商学各阶层努力的结果符合历史事实。④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五四运动的性质。A项①③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五四运动的特征和新文化运动的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搞清楚五四运动的背景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14.“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王尽美与董必武等革命家一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开马克思主义传播之先河 B.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C.使中国首次出现革命政党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答案】D【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1921年7月23日,中共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他们代表了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1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在他成立的大会上,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董必武【答案】A【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A项陈独秀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符合题意;B项李大钊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不符合题意;CD两项毛泽东、董必武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但没有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不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共一大的内容,要求识记中共一大的内容。16.让我们重温鲁迅先生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答案】A【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分析】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A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符合题意;B项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的是辛亥革命,不符合题意;C项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的是戊戌变法,不符合题意;D项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要求识记基础史实。17.(2020九上·上虞期末)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国民党党员中社会各阶层占比示意图。(整理自王建朗等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D.北伐战争的进行【答案】B【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国民党党员中社会各阶层占比示意图”,可以看出此时农民、工人和学生在国民党党员的占比比较多,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中国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联盟的政党。ACD三项都不是题干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B项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是题干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民党的改组,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18.(2020九上·长兴期末)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下列思潮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科学与民主”②“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③“三民主义”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①②③【答案】C【知识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①“科学与民主”出现于新文化运动时期;②“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 是在1927年8月7日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③“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1911年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中,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按顺序排列为③①④②。C项③①④②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注意准确识记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19.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L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策略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D.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答案】D【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ABC三项都不是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不符合题意;D项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是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相关知识。20.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之中,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如今已成为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军旗升起的地方”在哪 与什么事件有关( )A.武昌 辛亥革命爆发 B.上海 中共一大召开C.广州 黄埔军校建立 D.南昌 八一南昌起义【答案】D【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因此与“军旗升起的地方”相关的是南昌起义。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南昌 八一南昌起义与“军旗升起的地方” 有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南昌起义。要掌握八一南昌起义的背景、经过、意义、教训。21.习近平曾用“五个创造性”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做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中国革命道路”是指( )A.城市领导农村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C.城市武装起义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答案】B【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可知,“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向农村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题干里的“中国革命道路”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22.在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下列河流,按经过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大渡河 ②金沙江 ③赤水河 ④乌江A.③②①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④③②①【答案】D【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从瑞金出发-冲过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吴起镇会师。按经过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③②①。D项④③②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红军长征途中渡过河流的先后顺序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23.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吆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场景发生于( )A.井冈山 B.吴起镇 C.遵义 D.会宁【答案】B【知识点】红军长征【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可知,这是红军说得红军长征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会师。1934年10月,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吴起镇发生了歌词描述的场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切入点,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24.(2021八下·长兴期末)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推翻了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 B.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C.都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答案】C【知识点】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的问题是幕府统治危机。为此,日本进行了武装倒幕,明治天皇政府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的问题是农奴制危机。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实行废除农奴制度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排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ABD三项都不是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C项都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共同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共同点。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25.(2021八下·新昌期中)有史学家认为“文明虽有进步,在今天,世界没有力量的国家,仍旧是不能共存的国家。”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清政府封建腐朽惨遭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日本幕府统治封闭落后遭美国以炮舰威逼打开国门③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④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并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识点】鸦片战争;资本主义的扩张【解析】【分析】①清政府封建腐朽惨遭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②日本幕府统治封闭落后遭美国以炮舰威逼打开国门能够印证“文明虽有进步,在今天,世界没有力量的国家,仍旧是不能共存的国家。”这一观点。③④和题干观点不符。A项①②能够印证题干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社九上第二单元 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 单元测试卷A(学生版).docx 历社九上第二单元 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 单元测试卷A(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