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四 哲学与文化(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四 哲学与文化(表格版)

资源简介

高二 年级 政治 教案
课 题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二次备课
对应课标(考点)梳理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设计意图(思路) 本框主要围绕中华传统文化来进行设计,通过探究活动带领学生一起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以及需要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能够正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坚定文化自信。【科学精神】辩证看待传统文化,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公共参与】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体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学习重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教法与学法简述 教法:创设教学情境,综合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自主学习法。
学习难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学习准备(媒体使用) PPT制作、教案、导学案、优佳学案
学习内容设计 二次备课修改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教学流程 学生学习活动及流程
一、导入(2分钟) 复习导入朗读上一节课的重点知识:文化的功能。文化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有很大的作用,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连绵不断的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就进入: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目录展示,书写板书。 学生自主朗读背诵将教材翻到92页
二、新课学习(35分钟) 探究一: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考古发现证明,无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还是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创立了多样和谐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一起总结: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劳动创造的)(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铸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自身的创新变革)(3)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自身的包容性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那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探究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3页的“阅读与思考”,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些国家政要会对秦始皇陵兵马俑发出如此赞叹?2、根据所学知识,想一想中华文化延续至今从未中断说明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及意义。(1)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基本特征)(2)表现: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3)重要性(意义+地位): 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习近平探究三:观点一: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将失去精神家园。观点二: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而言是财富还是包袱?用事例说明你的观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探究四:有观点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教育、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价值。经济上,见利思义,民生为本,损有余而补不足;政治上,为政以德,民为邦本,任人唯贤,天下为公;文化上,和而不同,殊途同归,因俗而治;生态上,天人一体,回归自然,崇尚自然;教育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德智并重;外交上,协和万邦,讲信修睦,礼尚往来;等等。在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主张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哪些当代价值?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知识点。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1.学生自主阅读素材,完成问题2.小组讨论3.代表发言交流1.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完成探究问题2.小组讨论,完善答案3.学生展示学生认真阅读素材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学生发言其余学生补充学生认真阅读素材并结合课本内容小组合作学生发言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 1.教师总结本课的知识,强调重点2.布置作业:完成优佳学案配套卷的相关练习。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问题及时提问。 2.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课外作业布置(体现分层作业) 基础练习(复习作业) 1、2019年2月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赋予澳门“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使命。澳门多元文化共存( D )①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②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③体现了我国指导思想的多元多样④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岭南文化能与基督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平共处,而且敢于和善于同异质文化进行直接嫁接,拿来为我所用,形成独特的文化流派。这表明岭南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它的( D )A.独特性 B.多样性 C.开放性 D.包容性3、“二人转”在我国东北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和积淀,近年来“二人转”广泛吸收我国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去除其中低俗的内容,打造出“绿色二人转”,很好地满足了观众的文化需求。由此可见( C )A.文化只要在继承中就能发展B.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C.文化发展要坚持批判地继承D.文化发展要实现多种艺术形式的趋同4、大年三十包饺子,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过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年三十的饺子,由于是节日的重要内容,所以,还有许多规矩和约定俗成的习俗内容,这些习俗都是为了配合过年气氛的需要。对待传承下来的规矩和习俗,正确的态度是( A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B.全盘接受,继续保持,不断发扬光大C.全盘否定,不断创造具有时代特点的新习俗D.借助外来文化,不断革新传统文化
拓展练习 完成优佳学案配套卷上的练习
板书设计 形成和发展正确认识 主要内容中华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 特点 当代价值 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
审核签名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学校领导
教学反思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