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二战转折与胜利 课件(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4二战转折与胜利 课件(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斯大林格勒
以下图片对应哪些历史事件?给这些图片出一个共同的标题
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转折点)
攻克柏林,法西斯德国投降
法西斯日本投降
法西斯意大利投降
墨索里尼横尸街头
快速阅读P78—83页内容,按时间顺序分别梳理出历史事件
比如:……战役
……会议
快速阅读P78—83页内容,按时间顺序分点出梳理出历史事件
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点)
中途岛海战(转机)
阿拉曼战役
三、墨索里尼政权被推翻,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四、开罗会议
五、德黑兰会议
六、诺曼底登陆(转折点)
七、雅尔塔会议
八、柏林战役
九、德国法西斯投降
十、波茨坦会议
十三、战后对战争罪犯审判
十二、日本法西斯投降,二战结束
(德国)纽伦堡审判
(日本)东京审判
十一、苏联对日宣战、中国对日本猛烈反攻
美国向日本投入原子弹
梳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如何建立的,它的建立有什么意义。
1、苏德战争后,美国、英国及苏联调整对外关系
2、美、英发展联合声明《大西洋宪章》
——为反法西斯联合奠定了基础
3、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 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世界人民的斗志,从根本上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快速阅读P78—83页内容,按时间顺序分点出梳理出历史事件
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点)
中途岛海战(转机)
阿拉曼战役
三、墨索里尼政权被推翻,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四、开罗会议
五、德黑兰会议
六、诺曼底登陆(转折点)
七、雅尔塔会议
八、柏林战役
九、德国法西斯投降
十、波茨坦会议
十三、战后对战争罪犯审判
十二、日本法西斯投降,二战结束
(德国)纽伦堡审判
(日本)东京审判
十一、苏联对日宣战、中国对日本猛烈反攻
美国向日本投入原子弹

战役名称 所在战场 主要作战方 意义
斯大林格勒战役
中途岛海战
阿拉曼战役
苏德战场
太平洋战场
北非战场
苏联与德国
美国与日本
英国与德、意
既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日本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再现转机
将德意军队赶出埃及,北非战事结束
快速阅读P78—83页内容,按时间顺序分点出梳理出历史事件
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点)
中途岛海战(转机)
阿拉曼战役
三、墨索里尼政权被推翻,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四、开罗会议
五、德黑兰会议
六、诺曼底登陆(转折点)
七、雅尔塔会议
八、柏林战役
九、德国法西斯投降
十、波茨坦会议
十三、战后对战争罪犯审判
十二、日本法西斯投降,二战结束
(德国)纽伦堡审判
(日本)东京审判
十一、苏联对日宣战、中国对日本猛烈反攻
美国向日本投入原子弹


会议名称 时间 与会国 主要内容
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1943年11月
美、英、中
讨论三国配合作战和战后处理日本及日本攫取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等问题
1943年11月
苏、美、英
着重研究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讨论战后处置德国等问题
快速阅读P78—83页内容,按时间顺序分点出梳理出历史事件
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点)
中途岛海战(转机)
阿拉曼战役
三、墨索里尼政权被推翻,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四、开罗会议
五、德黑兰会议
六、诺曼底登陆(转折点)
七、雅尔塔会议
八、柏林战役
九、德国法西斯投降
十、波茨坦会议
十三、战后对战争罪犯审判
十二、日本法西斯投降,二战结束
(德国)纽伦堡审判
(日本)东京审判
十一、苏联对日宣战、中国对日本猛烈反攻
美国向日本投入原子弹



猜想诺曼底登陆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诺曼底登陆
盟军:
制定周密计划,准备充分;
选择合理的登陆地点
成功的战略战术
利用准确的天气预报
盟军团结协作
德军:
判断失误
恶劣天气使德军放松警惕
……
战争成功与失败要学会综合分析:
可从自然条件、准备充分与否、正义与否、战略战术、武器、科技因素、士气、团结协作、领导人正确领导与否……
快速阅读P78—83页内容,按时间顺序分点出梳理出历史事件
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点)
中途岛海战(转机)
阿拉曼战役
三、墨索里尼政权被推翻,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四、开罗会议
五、德黑兰会议
六、诺曼底登陆(转折点)
七、雅尔塔会议
八、柏林战役
九、德国法西斯投降
十、波茨坦会议
十三、战后对战争罪犯审判
十二、日本法西斯投降,二战结束
(德国)纽伦堡审判
(日本)东京审判
十一、苏联对日宣战、中国对日本猛烈反攻
美国向日本投入原子弹




会议名称 时间 与会国 主要内容
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
1943年11月
美、英、中
讨论三国配合作战和战后处理日本及日本攫取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等问题
1943年11月
苏、美、英
着重研究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讨论战后处置德国等问题
1945年2月
苏、美、英
三国将共同击败德国,迫使无条件投降,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场结束后两三个月,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战后成立联合国
美、英、苏三大国以中国领土主权和筹码进行交易,而作为主权国家和反法西斯的盟友——中国事前毫不知情,事后四个月里也一无所知。
雅尔塔三巨头
雅尔塔会议部分内容,
苏俄依据以下条件协助同盟国参加对日战争: ……维护苏俄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
同时恢复旅顺港口俄国海军基地的租借权;
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长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俄的优先利益。
比较雅尔塔会议与巴黎和会的相同点:
都有关于处理德国的内容
都有重新确立战后亚欧政治版图
都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都有损害中国主权的做法
快速阅读P78—83页内容,按时间顺序分点出梳理出历史事件
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点)
中途岛海战(转机)
阿拉曼战役
三、墨索里尼政权被推翻,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四、开罗会议
五、德黑兰会议
六、诺曼底登陆(转折点)
七、雅尔塔会议
八、柏林战役
九、德国法西斯投降
十、波茨坦会议
十三、战后对战争罪犯审判
十二、日本法西斯投降,二战结束
(德国)纽伦堡审判
(日本)东京审判
十一、苏联对日宣战、中国对日本猛烈反攻
美国向日本投入原子弹





会议名称 时间 与会国 主要内容
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1943年11月
美、英、中
讨论三国配合作战和战后处理日本及日本攫取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等问题
1943年11月
苏、美、英
着重研究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讨论战后处置德国等问题
1945年2月
苏、美、英
苏、美、英
1945年7月
三国将共同击败德国,迫使无条件投降,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场结束后两三个月,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战后成立联合国
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等
快速阅读P78—83页内容,按时间顺序分点出梳理出历史事件
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点)
中途岛海战(转机)
阿拉曼战役
三、墨索里尼政权被推翻,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四、开罗会议
五、德黑兰会议
六、诺曼底登陆(转折点)
七、雅尔塔会议
八、柏林战役
九、德国法西斯投降
十、波茨坦会议
十三、战后对战争罪犯审判
十二、日本法西斯投降,二战结束
(德国)纽伦堡审判
(日本)东京审判
十一、苏联对日宣战、中国对日本猛烈反攻
美国向日本投入原子弹






美国向日本广岛
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读图片,说说美国投下原子弹的后果,你的感受是什么?
近10万房屋被毁,20多万平民伤亡
快速阅读P78—83页内容,按时间顺序分点出梳理出历史事件
一、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点)
中途岛海战(转机)
阿拉曼战役
三、墨索里尼政权被推翻,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四、开罗会议
五、德黑兰会议
六、诺曼底登陆(转折点)
七、雅尔塔会议
八、柏林战役
九、德国法西斯投降
十、波茨坦会议
十三、战后对战争罪犯审判
十二、日本法西斯投降,二战结束
(德国)纽伦堡审判
(日本)东京审判
十一、苏联对日宣战、中国对日本猛烈反攻
美国向日本投入原子弹





请你根据如下图表与文字用一二句话来归纳二战的影响,从中你有何启示。
战争持续时间 6年多
参战国和地区 60多个
参战人口 约20亿
伤亡人数 约1.5亿,其中死亡5500多万
作战区域面积 2200万平方千米
直接军费开支 1.1万亿美元
物质总损失 4万亿美元
纳粹成员焚烧书籍
集中营的犹太人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战争浩劫,严重阻碍人类文明进程
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二战性质:
是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争
二战影响:
二战胜利原因
①②③(见小白P82)
我觉得二战的胜利是由于美国的参战改变了战争进程,该归功于美国。
我却认为是苏联不断对抗法西斯德国,才最终赢得了战争,该归功于苏联。
大家的看法呢
顶美派
挺苏派
反法西斯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战争遭到了包括本国反战力量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协调了反法西斯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行动,充分地发挥了人力、物力、财力优势,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反法西斯国家团结战斗,共同对敌。
4、世界各国人民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人民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团结起来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进行正义的战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