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碳和碳的氧化物讲义(教师逐字稿)课程简介:即 PPT(第 1 页):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碳和碳的氧化物属于 KungFu 学习法中的康奈尔 5R 笔记法,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化学首次将“循环”概念引入,是中考化学的重点之一,难度中等偏上,以选择题和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进行考察。这一部分主要分为两大模块:碳单质、碳的氧化物。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比较系统,所以接下来的时间,认真的进行笔迹的整理和思维的记忆,对这部分的学习很有帮助哦,同时也要注意细节,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本节课的内容!PPT(第 2 页):先来了解一下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特点。1、“知识点自成体系”;2、“对环境影响深远”;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1、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系统性非常强,且自成体系。2、物质对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要用辩证的远光看待问题。3、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维持着稳态平衡。PPT(第 3 页):现在我们正式走进碳元素的世界。先认识一下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本质。本节内容主要围绕两个大方面展开:1、碳单质: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不同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碳单质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根据物理性质不同,导致各类碳单质的用途也不同。2、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作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对环境影响深远。而碳不完全燃烧的一氧化碳有毒,却是冶炼金属的良好还原剂。PPT(第 4 页):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碳和碳的氧化物相关题目到底都在考些什么,对症下药,我们才能知道要总结什么。大体上看,无非就是在考两个部分。1 是碳单质的性质,2 是碳的氧化物的制取及性质。当目标清晰后,我们就知道该做什么了,整个思维导图也就呼之欲出了。PPT(第 5 页):我们这节课就是要构建出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思维导图,并且利用 5R 法处理几道经典例题。PPT(第 6、7 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来通过思维导图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吧!PPT(第 8 页):这是我们的思维导图。请打开笔记本,在笔记本 A 框中和我一起梳理本节课的思维导图。不要照猫画虎哦,要有自己的思维体系,便于自己理解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开始,本节课核心就是碳和碳的氧化物。主要从以下几点学习:碳单质、碳的氧化物、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PPT(第 9 页):首先,我们先来认识碳和碳的氧化物。先看碳单质:(学霸照 PPT 读),碳的相关单质我们主要研究:金刚石、石墨、C60。(学霸照 PPT 读)。这些碳单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并且金刚石和石墨的相互转换属于化学变化,在考试题中经常会出现这个考点,请理解记忆哦。除了这些有固定形态的碳单质,还有一些无定形的碳:(学霸照 PPT 读)如果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用来做吸附剂,吸附颜色、气味等。在这里你可能就有一个疑问了,为什么我们会出现石字旁的碳和没有石字旁的炭呢,这里辨析一下:(学霸照 PPT 读)。这些碳单质虽然物理性质各不相同,但由于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在常温下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学霸照 PPT 读)。碳可以与氧气反应:(学霸照 PPT 读 ),碳具有可燃性,条件不同,燃烧产物也不同。碳可以与某些氧化物发生反应,表现出碳的还原性:碳与氧化铜反应(学霸照 PPT 右侧解读)。像这种碳能够将其他含氧化合物中氧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碳在这里做还原剂。除此之外碳还可以与氧化铁、二氧化碳发生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在左侧,请你熟记于心哦。PPT(第 10 页):碳的单质我们就暂时学到这里,下面来看,一个重要的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一直围绕在我们身边,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是有自己的循环规律的,动植物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二氧化碳逸到空气中,被绿色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吸收释放氧气,氧气再被呼吸作用所利用。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过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学霸照 PPT 读)。化学性质: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放有两只高低不同燃烧的蜡烛的烧杯中,下方蜡烛先熄灭,上方蜡烛后熄灭,可以证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取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分别按照右侧表格进行实验,得到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如图(学霸照 PPT 读)。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见左侧。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灭火。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或者做温室植物的气体肥料。能和水等物质反应可以作化工原料;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冷藏食物、人工降雨、制舞台云雾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本身没毒,但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某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当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时,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两级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所有我们一定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针对这一环境现象,我们能通过什么方法控制二氧化碳点燃排放呢?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更多的开发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倡导低碳生活。如果时间不够,在此处分割课时接下来,我们来探究一下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在实验室中选择来源广泛的大理石和常见的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辨析,为什么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反应呢?因为稀硫酸会和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碳酸钙附着在固体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为什么不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呢?浓盐酸会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导致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为什么不用碳酸钠代替碳酸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速率过快,来不及收集气体。实验装置、检验及验满、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工业制法:(学霸照 PPT读)。PPT(第 11 页): 当碳单质不完全燃烧的时候可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学霸照 PPT 读)。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学霸照PPT 读)。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由于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当其不纯时,受热可能会引起爆炸,所以在点燃酒精灯前,要先通入一段时间的一氧化碳,排净空气后再加热,使之反应,反映结束后应继续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待冷却至室温后在停止通入,以防刚被还原出的金属单质,受热和氧反应又被氧化。在实验右侧点燃一只酒精灯,处理多余的一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有毒气体逸到空气中,危害健康。检验方法:(学霸照 PPT 读)。用途:由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以作为一种燃料使用。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此外,冬季用煤炉取暖时一定要注意通风,不要使碳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危害健康。经过我们之前的学习,一些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如:硫、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这些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能够提供氧的物质叫氧化剂,具有氧化性,例如:氧气。碳和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中,含氧化合物中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能够夺取氧的物质叫还原剂,例如:碳,他具有的性质叫还原性。此外,我还总结了这一部分内容的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花一点时间,将它们记到笔记上,并背下来。PPT(第 12 页):好了,我的思维导图已经成型了,你的呢 画好了吗?(若 PPT 中图看不清,可查看下载的原图)。PPT(第 13 页):OK,思维导图构建结束。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来解题吧!这里选取了综合性题目,直接感受一下如何分析多步骤题目(务必看视频,学霸不必过多讲解)。PPT(第 14—15 页):第 1 题和答案。PPT(第 16—17 页):第 2 题和答案。PPT(第 18—19 页):第 3 题和答案。PPT(第 20 页):回顾简化。看完视频题目后,有没有学会相关习题的解题方法和一般过程呢?让我们再次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关键词吧。PPT(第 21 页):要点总结(学霸照 PPT 读)。PPT(第 22 页):做题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学霸照 PPT 读)。PPT(第 23 页):课后作业布置,请完成我们为你准备的经典习题。PPT(第 24 页):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下一次陪伴课再见哦!(共24张PPT)学霸推荐Feyman学习法碳和碳的氧化物Alicia朱晓楠老师优秀同龄人的陪伴 让你的青春少走弯路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点特点一、【知识点自成体系】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系统性非常强,且自成体系。二、【对环境影响深远】物质对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要用辩证的远光看待问题。三、【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维持着稳态平衡。使用说明-内容说明碳和碳的氧化物本质认识1、碳单质: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不同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碳单质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根据物理性质不同,导致各类碳单质的用途也不同。2、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作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对环境影响深远;而碳不完全燃烧的一氧化碳有毒,却是冶炼金属的良好还原剂。碳和碳的氧化物到底在求什么1、碳单质的性质2、碳的氧化物的制取及性质使用说明12构建思维导图利用5R法解决经典例题思维导图PA RT 1构建思维导图帮你快速了解本节课主题,清楚注意事项,对学习收获了然于心DREAM OF THE FUTURE碳和碳的氧化物思维导图总概:碳和碳的氧化物—碳单质 :金属网罩集中火焰提高温度操作步骤①气密性检验②装药③如图连接固定装置④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⑤实验结束:将导管移出小试管,同时停止加热。现象结论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有二氧化碳生成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物质有铜生成碳和碳的氧化物— 二氧化碳及实验室制取:第一次变红色第二次不变色第三次不变色第四次变红色现象分析醋酸能使石蕊 水不能使石蕊 二氧化碳不能变红 变红 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新的物质使紫花变红碳和碳的氧化物 — 一氧化碳、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总结:碳和碳的氧化物思维导图总图:PA RT 2知识内化后来解题此部分务必观看视频讲解DREAM OF THE FUTURE小华同学在实验操作考试时,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例题1(1)小华要制取二氧化碳,应该从以上药品选择石灰石和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选择木炭和氧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图是小华实验时的主要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下同)__________,其中,操作有误的是_____________。(3)用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还可以制取_____________气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小华要制取二氧化碳,应该从以上药品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反应速度适中,操作安全方便,便于收集;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答案1 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制取的气体不纯净。(2)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向试管中装入石灰石)→倒(注入稀盐酸)→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cabd;操作有误的是d,因为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不能伸入瓶中。(3)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还可以制取氧气,原因是制取氧气的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与制取CO2相同。故答案为:(1)稀盐酸;能连续反应,便于收集,制得的气体较纯净;有气体参加反应,气体产物不便收集;(2)cabd;d;(3)氧气;制取氧气的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与制取CO2相同。某同学为验证炭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既有CO又有CO2,设计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例题2(1)按上面连接好装置,在装入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2)B装置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开始时,必须先通入混合气体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设计意图,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实验现象)时,证明混合气体中既有CO又有CO2;(5)从环保角度分析,该流程设计中的一处明显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装置连接好之后,装药品之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故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填: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答案2(3)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所以加热四氧化三铁之前需先通一氧化碳,目的是排净试管中的空气以防止爆炸事故。故填:排净试管中的空气以防止爆炸事故。(4)因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可以还原四氧化三铁,所以确认混合气体中存在CO、CO2实验结论的实验现象是A、F中的石灰水变浑浊,C中的石灰水无明显现象。故填:A、F中的石灰水变浑浊,C中的石灰水无明显现象。(5)因为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要对尾气进行点燃处理。故填:没有尾气处理(吸收)装置。某校化学学习小组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的有关实验例题3(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在A装置中正确装配①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制取二氧化碳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可选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相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PA RT 3回顾简化总结本节所学,加深巩固,进一步落实与提升,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DREAM OF THE FUTURE要点总结碳单质石墨、C60的性质及用途碳单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碳的氧化物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检验与验满一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的用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常见的还原剂及还原反应注意事项提醒TIPSTIPSTIPSTIPS1234从化学的角度谈谈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检验重点学习!熟记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注意辨析各种碳单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选择。作业布置根据本节课所学完成学霸给你的对应习题~加油~学霸推荐THANKS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碳和碳的氧化物作业题作业题目难度分为 3 档:三星☆☆☆(基础题目)四星☆☆☆☆(中等题目)五星☆☆☆☆☆(较难题目)C 类得分同学请选取 1-5,10-18,22,23B 类得分同学请选取 4-9,13-19,22,23A 类得分以上同学请选 5-10,15-17,20-23本套作业题目 1-8 题为三星,9-16 为四星,17-23 为五星。1、下列关于碳单质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用碳素墨水书写的字经久不变﹣﹣﹣﹣﹣﹣﹣常温下碳的物理性质稳定B.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C.焦炭可以用于冶金工业﹣﹣﹣﹣﹣﹣﹣碳具有还原性D.8g 碳和 3g 氧气充分反应生成 11g 二氧化碳☆☆☆答案与解析:A、碳素墨水是用炭黑制成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书写的字经久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B、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C、焦炭的主要成分是碳,焦炭可以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碳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正确。D、碳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O2,在此反应中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12:32:44=3:8:11,则 3g 碳和 8g 氧气充分反应生成 11g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2、工业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宜的方法是( )A.煅烧石灰石 B.石灰石与盐酸反应C.木炭燃烧 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答案与解析: 工业生产需要考虑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成本是否低廉,是否能大量生产及对环境的影响等。A、煅烧石灰石符合上述各项要求,所以正确。B、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成本高,所以错误。C、燃烧木炭的方法收集困难,不利于大量生产,所以错误。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成本高,所以错误。故选:A。3、倡导“低碳”生活,从一点一滴做起。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节约用电,随手关灯 B.循环使用教科书C.用洗脸水冲厕所 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答案与解析: A、低碳生活就是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步行,少开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做法合理;B、教科书循环使用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还可以减少生产书所消耗的能源,故做法合理;C、出门随手关灯,能节约电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做法合理;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森林砍伐,不利于环境保护,故做法不合理;故选:D。4、下列实验或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是( )A.CO2 不支持燃烧B.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小C.随着压强的增加,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增大D.充满空气的气球可以漂浮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答案与解析: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与密度无关;B、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小与密度无关;C、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系,与密度无关;D、充满空气的气球可以漂浮在二氧化碳气体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选:D。5、向紫色石蕊中通入二氧化碳,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紫色﹣红色﹣无色 B.紫色﹣红色﹣紫色C.紫色﹣无色﹣红色 D.紫色﹣无色﹣紫色☆☆☆答案与解析: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碳酸又是一种不稳定的酸,易分解重新放出 CO2,使试液又由红色变成紫色,因此溶液的变化为:紫色﹣红色﹣紫色。故选:B。6、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A.人工降雨 B.植物的光合作用C.灭火器灭火 D.做温室肥料☆☆☆答案与解析:A、固体二氧化碳即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易升华,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利用二氧化碳能在光的作用下,与水等物质发生反应的的化学性质,故错误;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故正确。D、做温室肥料是利用二氧化碳能在光的作用下,与水等物质发生反应的的化学性质,故错误。故选:C。7、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溶于水能形成吸附性物质,可用于自来水的净水B.干冰升华需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C.金刚石硬度很大,可用于切割玻璃D.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答案与解析:A、明矾溶于水后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所以可以用明矾来净化水,故正确;B、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正确;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用来切割矿玻璃,故正确;D、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故错误。故选:D。8、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使全球变暖。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因素是( )A.人和动物的呼吸B.植物的光合作用C.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遭到破坏D.淡水不断减少☆☆☆答案与解析: A、人和动物的呼吸,是正常的生理活动,不会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故选项错误;B、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会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故选项错误;C、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遭到破坏;故选项正确;D、淡水不断减少,说明水资源不丰富,不会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故选项错误;故选:C。9、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 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4B.CO 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C.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 价D.一氧化碳溶于水后的溶液 pH 值小于 7(呈酸性)☆☆☆☆答案与解析: A、一氧化碳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12;16=3:4,正确;B、1 个 CO 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错误;C、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 价,错误;D、一氧化碳溶于水后的溶液 pH 值不小于 7,错误;故选:A。10、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碳单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B.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一氧化碳有毒,能污染空气D.金刚石、石墨和 C60 都属于碳单质☆☆☆☆答案与解析: A、碳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 A 错误;B、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 B 正确;C、一氧化碳有毒,能污染空气,故 C 正确;D、金刚石、石墨和 C60 都属于碳单质,故 D 正确。故选:A。11、某同学编写的化学小报中,标题下文章中的主角是一氧化碳,则该标题可能是( )A.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B.新装修房屋内空气中的杀手C.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居室内的危险D.PM2.5 与雾霾天气☆☆☆☆答案与解析:A、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与一氧化碳无关,故错误;B、新装修的房屋内空气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甲醛、苯(C6H6)等有毒物质,与一氧化碳无关,故错误;C、燃气热水器主要是利用一氧化碳作为燃料,与一氧化碳有关,与主题相符,故 D 正确。D、PM2.5 属于空气中的烟尘,与一氧化碳无关,故错误;故选:C。12、如图所示 CO2 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 )A. B.C. D.☆☆☆☆答案与解析: A、球形干燥管可以上下移动,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错误;B、分液漏斗只能控制反应的速率,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正确;C、铜丝可以上下移动,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错误;D、有孔塑料隔板上放固体药品,此装置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错误;故选:B。13、某同学设计了制取并检验 CO2 性质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拉动铜丝,把布袋浸入醋酸后有气泡产生,则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A.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色B.该装置可以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C.可以用铝丝代替铜丝D.该实验充分体现废物利用,节约资源的理念☆☆☆☆答案与解析: A、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色正确,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该装置可以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正确,因为铜丝可以上下移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可以用铝丝代替铜丝错误,因为铝与醋酸反应有氢气放出,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D、该实验充分体现废物利用,节约资源的理念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C。14、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 2 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观察到低的蜡烛后熄灭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D.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的结论☆☆☆☆答案与解析: A、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低的蜡烛先熄灭,故 A 错误;B、如果不将玻璃片拿下,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形不成压强差,不会流下进入烧杯内,蜡烛不会熄灭,故 B 错误;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 C 错误;D、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的结论,故 D 正确。故选:D。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 CO 中毒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都很坚硬C.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 CO、CO2D.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杂质☆☆☆☆答案与解析:A、由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壶水不可以防止 CO 中毒,故 A 错误;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性质不同,金刚石坚硬,石墨质软,故 B 错误;C、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 CO、CO2,故 C正确;D、用活性炭虽具有吸附性,但不可以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杂质,故 D 错误。故选:C。16、为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1)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两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其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__________不同。(2)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_____的结构。(3)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图书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与解析: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本题。(2)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因为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3)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图书档案时,应使用碳素墨水笔,是因为碳素墨水中含有炭黑,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答案为:(1)排列方式;(2)疏松多孔;(3)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17、(1)如图木炭具有__________性才导致红棕色消失;(2)墨汁主要成分与活性炭主要成分相同,绘制字画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_________________在燃烧产生的。☆☆☆☆☆答案与解析:(1)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因而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有色的气体;(2)墨汁主要成分是碳,而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较稳定,与空气、水分接触不易发生化学变化,故绘制字画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3)煤炉里煤层中部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故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一氧化碳燃烧产生的。答案为:(1)吸附;(2)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3)一氧化碳。18、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或二氧化碳。请回答:(1)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_____(填序号),发生装置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可以按照“②→⑥→再用⑥→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的装置顺序制取纯净的 CO2 气体,第一个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⑥装置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与解析:(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氧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比较干燥;故答案为:①⑥④或②⑥④;2KMnO4 K2MnO4+MnO2+O2↑或 2H2O2 2H2O+O2↑;(2)实验室可以按照“②→⑥→再用⑥→④的装置顺序制取纯净的 CO2 气体,第一个⑥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氯化氢气体,第二个⑥装置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故答案为:④;除去氯化氢气体;浓硫酸;19、如图是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请指出错误并说明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与解析:装置中的错误有:长颈漏斗的下端在液面以上,二氧化碳气体会从长颈漏斗逸出;导管进入锥形瓶液体的液面以下,二氧化碳无法从导管中导出;集气瓶口向下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①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没有伸至液面以下,会导致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②出气的导管口伸入液面以下,会导致无法收集到二氧化碳;③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会导致无法收集到二氧化碳。20、依据如图制取二氧化碳实验的主要步骤,回答相关问题。( 1 ) A 图 实 验 操 作 的 名 称 是 ____________ , 可 能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 图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 C 装置收集气体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与解析:(1)A 图实验操作的名称是检查装置气密性,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手松开,导管内水柱上升。(2)B 图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块状固体减少,有较多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3)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能溶于水,因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观察火焰是否熄灭。故填:(1)检验装置气密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手松开,导管内水柱上升;(2)块状固体减少,有较多气泡产生;CaCO3+2HCl=CaCl2+H2O+CO2↑;(3)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将燃着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观察火焰是否熄灭。21、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1)指出图中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2)右图中有两处明显错误,请指出并改正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错误后在发生装置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与解析:(1)仪器①是长颈漏斗;仪器②是锥形瓶。(2)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图中长颈漏斗的末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导管露出塞子太长,不利于空气的排出。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锥形瓶;(2)长颈漏斗的末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导管露出塞子太长;CaCO3+2HCl=CaCl2+H2O+CO2↑。22、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夹持已略去),在完成气密性检査后加入药品。(1)A 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图中 D 装置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3 ) 该 装 置 存 在 的 一 个 主 要 问 题 是 ____________ , 你 的 改 进 方 法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与解析:(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 ↑+H2O;故填:CaCO3+2HCl═CaCl2+CO2 ↑+H2O;(2)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实验过程中,图中 D 装置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故填: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3)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所以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未进行尾气处理,改进方法是在尾气管上套一个气球或在尾气管处点燃一盏酒精灯。故填:未进行尾气处理;在尾气管上套一个气球或在尾气管处点燃一盏酒精灯。23、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相关探究。(1)实验一:①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轻轻振荡汽水瓶,观察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请解释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石蕊遇酸性物质接触会变红),按实验二所示进行实验。①请完成如表。实验序号 (Ⅰ) (Ⅱ) (Ⅲ) (Ⅳ)现象 紫色纸花变红 紫色纸花不变色 紫色纸花不变色 ____________②该实验中涉及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____________反应(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3)实验三:把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____(填“迅速”或“缓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下到上逐渐熄灭,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与解析:(1)实验一:①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轻轻振荡汽水瓶,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观察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 Ca CO3↓+H20。②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二减小,所以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的原因: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2)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所以:①(Ⅳ)的现象是:紫色纸花变红;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H20=H2CO3,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化合反应;(3)实验三:把二氧化碳气体缓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下到上逐渐熄灭,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故答为:(1)实验一: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 Ca CO3↓+H20。②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2)①紫色纸花变红;②CO2+H20=H2CO3,化合反应;(3)缓慢;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K-碳和碳的氧化物(PPT讲解版).pptx 2.K-碳和碳的氧化物讲义(教师逐字稿).docx 3.K-碳和碳的氧化物作业—分组版(答案+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