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质量与密度作业题作业题目难度分为 3 档:三星☆☆☆(基础题目)四星☆☆☆☆(中等题目)五星☆☆☆☆☆(较难题目)70-80 分同学请选取 1—10,17-18,2280—90 分同学请选取 9-16,19-21,2290 以上同学请选取 15-16,17-24本套作业题目 1-16 题为三星,17-21 为四星,22-24 为五星。一.选择题(共 16 小题)1.下列数值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一本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为 250gB.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20mmC.一个中学生的正常心跳频率为 1.2HzD.5 月份扬州地区的平均气温约为 20℃2.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 gB.正常人的体温约为 37℃C.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 0.2 dmD.人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 5s3.一瓶油被用去了约 ,则剩下部分油的密度将(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4.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时,粉笔保持不变的是( )A.质量 B.密度 C.体积 D.物重5.用量筒取 24g 的水应选的量筒是( )A.量程 20ml 分度值 1mlB.量程 25ml 分度值 1mlC.量程 100ml 分度值 5mlD.量程 50ml 分度值 2ml6.下列实例中,对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 测量物体的长度 B. 测量物体的质量C. 测量液体的体积 D. 测量液体的温度7.严寒的冬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常会被冻裂,原因是( )A.水结成冰以后密度变大 B.水管本身耐寒程度不够C.水结成冰以后质量变大 D.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变大8.在如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晶体),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了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A. B.C. D.9.小金用最小砝码为 5 克的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将被称物体和砝码放错了左右盘,当天平平衡时,她读出砝码质量加上游码读数,记录物体质量为 37.8 克。若其他操作和读数都是正确的,则该物体的真实质量应该为( )A.32.2 克 B.36.2 克 C.22.2 克 D.37.8 克10.为了较准确地测出一堆相同规格的小橡胶垫圈的数量(约有 1000 个),以下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A.量出将这些垫圈叠起的总厚度 L 和一个垫圈的厚度 l, 即为垫圈总数B.量出将这些垫圈叠起的总厚度 L 和十个垫圈的厚度 l,10 即为垫圈总数C.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 M 和一个垫圈的质量 m, 即为垫圈的总数D.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 M 和十个垫圈的质量 m,10 即为垫圈的总数11.有一捆粗细均匀的铜线,其横截面积是 2.5mm2,质量为 89kg,已知铜的密度为 8.9×103kg/m3,则这捆铜线的长度为 ( )A.4m B.40m C.400m D.4000m12.氧气瓶中的氧气密度为ρ,用去一半质量的氧气后,瓶中氧气的密度为( )A.2ρ B.ρ C. ρ D.无法判定13.在实验技能测试时,实验桌上有两个烧杯分别装有盐水和纯水。其标签已模糊不清,现有天平、量筒、烧杯、刻度尺、小木块,不能把他们区分开的器材组合是( )A.量筒、烧杯、刻度尺B.烧杯 小小块 刻度尺C.天平、烧杯、刻度尺D.天平、量筒、烧杯14.做某实验需要量取 45mL 的水,应选用下列哪组仪器更为合适( )A.1000mL 的量筒和滴管 B.500mL 的量筒和滴管C.50mL 的量筒和滴管 D.10mL 的量筒和滴管15.水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也有着自己独有的个性,图是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A.水在 4℃时密度最大B.水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C.水可以作为温度计的测温物质D.水从 4℃升高到 8℃,密度变大16.c919 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这里“极轻”表明这种材料的优点是( )A.质量小 B.重力小 C.密度小 D.弹性大二.填空题(共 2 小题)17.物理仪器的使用和读数:(1)刻度尺使用:如图 A 所示,测得木块的长度是 cm。(2)温度计使用:指出 B 中温度计使用中的错误 。(3)天平的使用:①小明同学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步骤如图 C 所示,请指出小明操作的两处错误:错误一 ;错误二 。②如图 D 所示,在正确操作下,测量出苹果的质量是 g。18.现有 20 个质量均匀分布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边长为 1cm、2cm、3cm、……、19cm、20cm。将边长为 20cm 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然后将边长为 19cm的正方体放在边长为 20cm 的正方体上表面的中央,再将边长为 18cm 的正方体放在边长为 19cm 的正方体上表面的中央。依此方法,放置余下的所有正方体。若在任意接触面上的压强均相等,且最上面边长为 1cm 的正方体的密度为 8×103kg/m3,则边长为 5cm 的正方体的密度为 kg/m3,这 20 个正方体中密度最小的正方体的密度等于 kg/m3三.实验探究题(共 2 小题)19.在一次物理课外小组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测酒精的密度。除了酒精,老师还提供的器材有:两个烧杯,一个正方体木块(内部嵌有铁钉,其平均密度小于酒精和水的密度,表面经处理后不吸水),烧杯,刻度尺,足量的水。请你利用上述器材,帮助他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出酒精的密度。要求:(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及要测量的物理量。(2)写出酒精密度的数学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20.小启和小宇在磁器口的嘉临江边各捡回一块外形奇特的石头,准备利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测定它的密度。(1)小启现将天平放在 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 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臂,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直至天平平衡。(2)用调好的天平测石子的质量,小明用天平测量矿石块的质量,如图甲,指出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改正错误后,小明用正确的方法称矿石块的质量,平衡时放在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则石头的质量为 g,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石子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石头的体积是 cm3,此石头的密度是 kg/m3。(3)小宇发现自己现有的器材中有天平(含砝码),但没有量筒,只有一个烧杯,聪明的小宇灵机一动设计了另一种测量石头密度的方案,步骤如下:A.用天平测出矿石块的质量为 m0;B.在烧杯中倒满水,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1;c.将矿石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矿石块沉入杯底,烧杯溢出水后,将烧杯壁外的水擦干净,重新放在天平左盘上,称出此时烧杯、杯内矿石和水的总质量 m2;D.已知水的密度,并将其记为ρ水;E.则矿石密度的表达式:ρ矿石= (用 m0、m1、m2、ρ水来表达)四.计算题(共 2 小题)21.一个空瓶的质量为 m0,装满某种液体后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 m1.若在该空瓶中先放一些金属颗粒,使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 m2,然后往瓶里装这种液体直至充满整瓶,用天平测得这时瓶、金属颗粒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m3,这种液体的密度为ρ液,则瓶里金属颗粒的密度为多少?(请用题目中给出的字母表示,并保留公式推导过程)22.盐水选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的选种子的方法,该法对盐水的密度有较高的要求,如果盐水密度太小,会导致瘪种下沉而使所选出的种子整体质量降低;如果盐水密度过大,又会导致部分果实饱满的种子上浮而造成浪费。现有密度分别为ρ1 和ρ2 的盐水,且ρ1<ρ2,各取相同体积,且体积均为 V,进行如下探究:(1)如果把这两种盐水相混合,混合后盐水密度是多少?(2)如果要求配成密度为 的盐水,可得盐水最大体积为多少?五.解答题(共 2 小题)2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用 测量浮力的大小。天平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 ,实验时应将砝码置于天平的 盘(选填“左”或“右”)。在如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24.公元前二百多年,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为国王鉴定过一顶王冠,看它是否是纯金制成的。他把质量为 350g 的王冠沉没在水中时,有 22.5cm3 的水被排出,那么能鉴定出这顶王冠是纯金制成的吗?为什么?如果后来制作王冠的人承认了,他在制作时掺进了白银,那么计算一下他在王冠里掺进了多少白银?(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共25张PPT)学霸推荐Mass and Density质量与密度钟老师优秀同龄人的陪伴 让你的青春少走弯路质量与密度的特点一、【以实验为中心】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数据记录,实验纠错二、【面向实际问题】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使用说明-内容说明质量与密度的本质认识1、测量密度过程的实验2、在不同的场景中,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密度质量与密度题目到底在求什么1、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换算2、天平的使用3、对密度的理解,运用密度公式计算4、测量物体的密度使用说明12构建知识体系树利用知识树解决经典例题知识体系树PA RT 1构建知识树帮你快速了解本节课主题,清楚注意事项,对学习收获了然于心DREAM OF THE FUTURE质量与密度知识树概览:质量本身: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密度: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质量与密度的方法:PA RT 2利用知识树来解题DREAM OF THE FUTURE例题1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铝球、铁球和铅球,已知三种物质的密度关系是ρ铝<ρ铁<ρ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铝球是空心的,则铁球和铅球一定空心的B.若铁球是实心的,则铝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C.若铅球是空心的,则铁球和铝球一定是空心的D.三个球都可能是实心的答案1答案解析:由题意,铝、铁、铅的密度关系为ρ铝<ρ铁<ρ铅。又因为其质量相同。可知,相同质量实心铝球、铁球和铅球的体积关系为V铝>V铁>V铅,又因三球的体积相等,所以,铅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铝球可能是实心,也可能是空心的,故BCD错误;若铝球是空心的,则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故A正确。故选:A。例题2一量筒中原有50毫升水,现在往里面放入一干燥的木块,木块同时从量筒中吸收了四分之一木块体积的水,假设木块吸收了水后体积不膨胀,木块静止时有二分之一体积浸入水中,量筒中水位上升到56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A.6 cm B.18 cm C.12 cm D.24 cm 答案2答案解析:由木块吸水四分之一木块体积,静止时有二分之一体积浸入水中的数据可以得到,假设木块体积为x,加入木块后水体积56=50(原水的体积)-x/4(被木块吸收的水的体积)+x/2(木块在水中的体积)=50+x/4所以x/4=6,x=24。例题3小明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液体的密度,将测得的质量与液体的体积数据绘成m-V图象如下,其中质量m是指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V指的是烧杯中液体的体积,求:(1)烧杯的质量;(2)液体的密度。答案3答案解析:(1)由图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零(烧杯中无液体)时,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20g,则烧杯的质量m杯=20g;(2)由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60cm3时,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总=80g,则液体的质量m=m总-m杯=80g-20g=60g,液体的密度ρ=m/V=1.0g/cm 。PA RT 3回顾落实总结本节所学,加深巩固,进一步落实与提升,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DREAM OF THE FUTURE要点总结质量与密度密度的计算密度的实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密度的应用密度与鉴定注意事项提醒TIPSTIPSTIPSTIPS1234单位换算一定要同时注意数值与单位!如果对自己的计算结果不自信,可以用生活经验大致估算计算结果的量级!牢记实验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实例为本,记忆规律!衡量真实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大小关系!作业布置根据本节课所学完成学霸给你的对应习题~加油~学霸推荐THANKS青春的道路不长不短 学霸的陪伴 让你一路不慌不忙质量与密度作业题作业题目难度分为 3 档:三星☆☆☆(基础题目)四星☆☆☆☆(中等题目)五星☆☆☆☆☆(较难题目)70-80 分同学请选取 1—10,17-18,2280—90 分同学请选取 9-16,19-21,2290 以上同学请选取 15-16,17-24本套作业题目 1-16 题为三星,17-21 为四星,22-24 为五星。一.选择题(共 16 小题)1.下列数值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一本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为 250gB.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20mmC.一个中学生的正常心跳频率为 1.2HzD.5 月份扬州地区的平均气温约为 20℃【考点】13:温度;23:质量的估测;61:时间的估测;63:长度的估测.【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一本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为 250g 左右,符合实际;B、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20cm,故 B 不符实际;C、中学生的正常心跳一分钟 60 次左右,故频率为 1.2Hz 符合实际;D、5 月份扬州地区的平均气温约为 20℃,符合实际;故选:B。2.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 g第 1页(共 22页)B.正常人的体温约为 37℃C.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 0.2 dmD.人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 5s【考点】13:温度;23:质量的估测;61:时间的估测;63:长度的估测.【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kg;故 A 错误;B、正常人的体温约为 37℃左右,故 B 正确;C、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 2dm;故 C 错误;D、人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 1s,故 D 错误;故选:B。3.一瓶油被用去了约 ,则剩下部分油的密度将(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考点】28:密度及其特性.【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质的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它受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的影响。【解答】解:一瓶油被用去了约 ,则剩下部分油的体积、质量都会发生变化,但物质的种类没有变,所以其密度将不变。故选:C。4.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时,粉笔保持不变的是( )A.质量 B.密度 C.体积 D.物重【考点】28:密度及其特性.【分析】①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只有所含物质第 2页(共 22页)的多少变化,质量才会变化;②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质的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它受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的影响。③体积是指物体所占据空间的大小;④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解答】解: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的过程中,所含物质在减少,所以质量减小,重力减小,同时体积也减小,而粉笔所属的物质种类、状态没有变化,所以密度是不变的。故选:B。5.用量筒取 24g 的水应选的量筒是( )A.量程 20ml 分度值 1mlB.量程 25ml 分度值 1mlC.量程 100ml 分度值 5mlD.量程 50ml 分度值 2ml【考点】2D:量筒的使用.【分析】知道水的质量和密度,利用密度公式ρ= 求出水的体积,再选择哪个选项正确。【解答】解:由ρ= 得,24g 水的体积:V= = =24cm3=24ml,为了减小误差,应尽量一次量取(即量筒的量程应大于 24ml),且量筒的分度值越小越精确,所以,可选用“量程 25ml 分度值 1ml”的量筒,B 符合题意。故选:B。第 3页(共 22页)6.下列实例中,对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 测量物体的长度 B. 测量物体的质量C. 测量液体的体积 D. 测量液体的温度【考点】16: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26:天平的使用;2D:量筒的使用;66:刻度尺的使用.【分析】(1)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放正不能歪斜;(2)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不能直接用手取放砝码,应该使用镊子夹取;同时要“左物右码”;(3)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和液面的凹面底部相平,既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4)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放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柱最高处相平。【解答】解:A、测物体长度时,刻度尺没有放正。故 A 错误;B、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不能用手拿砝码,同时物体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 B 错误;C、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和液面的凹面底部相平。故 C 错误;D、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温度计放置位置及读数方法正确。故 D 正确。故选:D。7.严寒的冬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常会被冻裂,原因是( )A.水结成冰以后密度变大 B.水管本身耐寒程度不够C.水结成冰以后质量变大 D.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变大第 4页(共 22页)【考点】2H:密度与温度.【分析】水在凝固时,质量不变,但冰的密度比水小,根据公式 V= 判断结冰后体积的变化情况。【解答】解:寒冷的冬天温度较低,此时水会由于发生凝固现象而结冰,凝固前后质量不变,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由公式 V= 可知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因此能够把水管冻裂,故 D 正确,ABC 错误。故选:D。8.在如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冰是晶体),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了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A. B.C. D.【考点】2H:密度与温度.【分析】①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②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③冰属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第 5页(共 22页)【解答】解:由图知,温度计的示数是 25℃,说明环境温度是 25℃;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冰水混合物放在这一环境中会吸收热量,其中的冰会熔化,并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冰全部熔化成水;所以将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开始时冰水混合物温度为 0℃,温度计中液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体积收缩,温度计示数变小,直到与冰水混合物温度相同;当冰全部熔化成水,温度升高,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也随着升高,直到与环境温度相同。所以温度计内液体体积先减少接着保持不变,随后体积膨胀,最终保持不变。故选:A。9.小金用最小砝码为 5 克的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将被称物体和砝码放错了左右盘,当天平平衡时,她读出砝码质量加上游码读数,记录物体质量为 37.8 克。若其他操作和读数都是正确的,则该物体的真实质量应该为( )A.32.2 克 B.36.2 克 C.22.2 克 D.37.8 克【考点】25:质量的测量与天平.【分析】根据天平的构造可知,读数时应为左盘物体的质量=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本题将物体、砝码互换可得结果。【解答】解:砝码放到了左盘,物体放到了右盘。所以砝码的质量=物体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该物体的真实质量应该为=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则该物体的真实质量应该为:20g+10g+5g﹣2.8g=32.2g;故选:A。10.为了较准确地测出一堆相同规格的小橡胶垫圈的数量(约有 1000 个),以下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A.量出将这些垫圈叠起的总厚度 L 和一个垫圈的厚度 l, 即为垫圈总数B.量出将这些垫圈叠起的总厚度 L 和十个垫圈的厚度 l,10 即为垫圈总数第 6页(共 22页)C.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 M 和一个垫圈的质量 m, 即为垫圈的总数D.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 M 和十个垫圈的质量 m,10 即为垫圈的总数【考点】27:累积法测量微小质量.【分析】测量微小物质的数量时,是选用天平还是选用刻度尺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将若干个小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应用天平测量;一个小橡胶垫圈的质量太小,甚至小于天平的分度值,无法直接称量,应该用累积法测多个垫圈的质量。【解答】解:(1)一个垫圈的质量太小,小于天平的感量,无法直接测量。小橡胶垫圈的数量(估计为 1000 个),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可采用。故 ACB 错误。(2)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 M 和 10 个垫圈的质量 M10, =10 即为垫圈的总数,方法可用,故 D 正确。故选:D。11.有一捆粗细均匀的铜线,其横截面积是 2.5mm2,质量为 89kg,已知铜的密度为 8.9×103kg/m3,则这捆铜线的长度为 ( )A.4m B.40m C.400m D.4000m【考点】2B: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已知铜的密度和铜丝质量,利用密度公式可求铜丝的体积,又知道铜丝的横截面积,可求铜丝的长度。【解答】解:由ρ= 得铜丝的体积:第 7页(共 22页)V= = =0.01m3,因为 V=SL,S=2.5mm2=2.5×10﹣6m2,所以这捆铜丝的长度:L= = =4000m。故选:D。12.氧气瓶中的氧气密度为ρ,用去一半质量的氧气后,瓶中氧气的密度为( )A.2ρ B.ρ C. ρ D.无法判定【考点】2B: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氧气用掉一半后,质量减半,但体积不变,根据公式ρ= 可求瓶中氧气的密度。【解答】解:设原来氧气的质量为 m,体积为 V,原来氧气的密度为ρ= ;用掉一半后,氧气的质量变为 m,因为氧气的体积不变,所以此时瓶中氧气的密度:ρ′= = × = ρ。故选:C。13.在实验技能测试时,实验桌上有两个烧杯分别装有盐水和纯水。其标签已模糊不清,现有天平、量筒、烧杯、刻度尺、小木块,不能把他们区分开的器材组合是( )A.量筒、烧杯、刻度尺B.烧杯 小小块 刻度尺C.天平、烧杯、刻度尺第 8页(共 22页)D.天平、量筒、烧杯【考点】2D:量筒的使用.【分析】盐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密度大。(1)利用常规比较法:分别测量、计算出水和盐水的密度,然后进行比较即可。测量液体的密度,首先要确定实验原理:ρ= ,根据原理来选取主要的实验器材:测量质量需要天平、测量体积需要量筒;然后再组织实验步骤。(2)在没有量筒,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时,往往需要借助于等体积的水,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在质量相等时,两种物质的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密度的反比。器材:烧杯、天平、刻度尺。(3)在没有天平,液体质量无法直接测量时,利用浮力知识进行比较:不用天平测量液体质量,利用浮力知识间接比较出哪种液体的密度大。【解答】解:A、只用量筒、烧杯、刻度尺无法对两种液体进行区分。故 A 符合题意;B、选取器材:烧杯、小木块、刻度尺进行实验:将小木块分别放在盛有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中,小木块会漂浮在两种液体的液面上,小木块所受到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相等;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小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露出液面高的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小,液体的密度就大,是盐水。故 B 不符合题意;C、选取天平、烧杯、刻度尺进行实验:将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中;将适量的水和盐水分别倒入两只烧杯中直到天平重新平衡;用刻度尺量分别量出烧杯内液体的高度,高度大的体积大。结论分析:体积小的液体密度大,密度大的液体是盐水。故 C 不符合题意;D、选取天平、量筒、烧杯进行实验: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1;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某种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该液体的总质量 m2;算出液体的质量 m;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 V;利用密度公式算出液体的密度。用此方法再计算出另一种液体的密度。结论分析:哪一个的密度更大就是盐水。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A。第 9页(共 22页)14.做某实验需要量取 45mL 的水,应选用下列哪组仪器更为合适( )A.1000mL 的量筒和滴管 B.500mL 的量筒和滴管C.50mL 的量筒和滴管 D.10mL 的量筒和滴管【考点】2D:量筒的使用.【分析】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选择量筒时,尽量一次量取(量程与所取液体量接近)、分度值较小。【解答】解:利用 50ml 的量筒,可以一次测量,并且 50mL 与 45mL 接近;并且若有偏差,滴管滴取补充。故 C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15.水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也有着自己独有的个性,图是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A.水在 4℃时密度最大B.水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C.水可以作为温度计的测温物质D.水从 4℃升高到 8℃,密度变大【考点】2H:密度与温度.【分析】(1)分析图象可知水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情况;(2)水在温度发生变化时,其质量不变,体积变化,所以密度发生变化;(3)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解答】解:第 10页(共 22页)A、由图象可知,水在 4℃时体积最小;水的温度变化,其质量不变,4℃时水的体积最小,根据ρ= 可知,此时水的密度最大,故 A 正确;B、由图可知,水在 0℃~4℃范围内,温度升高时水的密度是逐渐变大的,体积就是逐渐变小的,所以是热缩冷胀,在 4℃以上,温度升高时水的密度是逐渐变小的,体积就是逐渐变大的,所以是热胀冷缩,故 B 错误;C、水在 0﹣4℃时冷胀热缩,4℃以上热胀冷缩,即有反膨胀现象,所以不用水作为测温物质,故 C 错误;D、由图象可知,水在 0~4℃之间,随着温度升高体积逐渐变小;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温度变化,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在 4℃以上,水的体积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大,由ρ= 可知,密度变小,故 D 错误。故选:A。16.c919 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这里“极轻”表明这种材料的优点是( )A.质量小 B.重力小 C.密度小 D.弹性大【考点】2I: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分析】根据ρ= 可知,一定体积的物体,密度越小质量越小,据此分析即可解答。【解答】解:C919 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极轻”表示体积一定时,材料的质量非常小,也就是密度很小。故选:C。二.填空题(共 2 小题)17.物理仪器的使用和读数:第 11页(共 22页)(1)刻度尺使用:如图 A 所示,测得木块的长度是 3.15 cm。(2)温度计使用:指出 B 中温度计使用中的错误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 。(3)天平的使用:①小明同学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步骤如图 C 所示,请指出小明操作的两处错误:错误一 物体和砝码放反了 ;错误二 测量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②如图 D 所示,在正确操作下,测量出苹果的质量是 161.6 g。【考点】16: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26:天平的使用;64:长度的测量.【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或叫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 0 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 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3)根据天平的正确使用进行填写: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第 12页(共 22页)端的零刻度;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解答】解:(1)由图 A 知:刻度尺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 1 个小格代表的是 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木块左端与 2.00cm 对齐,右端与 5.15cm 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L=5.15cm﹣2.00cm=3.15cm。(2)由图 B 知:B 中温度计使用中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3)由图 C 可知,①错误一:在称量时,应左盘放被测物体,右盘放砝码,即图中的物体和砝码放反了;错误二:同时测量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图中的操作是错误的。②由图 D 可知,此时所加砝码的质量是:100g+50g+10g=160g;标尺上的是示数是 1.6g;故物体的质量等于 160g+1.6g=161.6g。故答案为:(1)3.15;(2)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3)①物体和砝码放反了;测量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②161.6。18.现有 20 个质量均匀分布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边长为 1cm、2cm、3cm、……、19cm、20cm。将边长为 20cm 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然后将边长为 19cm的正方体放在边长为 20cm 的正方体上表面的中央,再将边长为 18cm 的正方体放在边长为 19cm 的正方体上表面的中央。依此方法,放置余下的所有正方体。若在任意接触面上的压强均相等,且最上面边长为 1cm 的正方体的密度为 8×103kg/m3,则边长为 5cm 的正方体的密度为 576 kg/m3,这 20 个正方体中密度最小的正方体的密度等于 39 kg/m3【考点】2A:密度的计算.【分析】本题需要利用数列计算;首先假设由上至下数第 n 正方体的密度分别为ρn,则ρ1=ρ。然后利用 L 和 n 表示出第 n 个正方体的体积 Vn、质量 Mn、底面面积 Sn;根据第 13页(共 22页)任意接触面上的压强均相等,找出质量的关系式,由此求出第 n 个正方体的质量 Mn 代数式,于是可利用密度公式得出密度表达式,最后即可利用这个表达式讨论和计算。【解答】解:由上至下数第 n 个正方体,边长为 nL,设其密度为ρn,则由题意知:ρ1=ρ。用 Vn、mn、Sn 分别表示由上至下数第 n 个正方体的体积、质量、底面面积,则:Vn=(nL)3、mn=Vnρn、Sn=(nL)2。所以第 n 个正方体以上的所有正方体的总质量为:Tn=m1+m2+…+mn,这时第 n 个正方体对下一正方体或地面的接触面上的压强为:Pn= = 。根据题意在任意接触面上的压强均相等,即 Pn 为常数,则对于任意大于 1 的正整数,都有:Pn=Pn﹣1,即: = ,所以 = ,化简得:Tn= ×T(n﹣1),因此:n=1 时,T1=m1=V1ρ1=L3ρ,n=2 时,T2= ×T1=4L3ρ=22×L3ρ,n=3 时,T3=m1+m2+m3= ×T2=9L3ρ=32×L3ρ…所以可得出:Tn=n2L3ρ,第 14页(共 22页)于是可得:mn=Tn﹣T(n﹣1)=(2n﹣1)L3ρ所以第 n 个正方体的密度ρn= = 。则由此可知:n 越大,ρn 值越小,所 以 n = 20 时 密 度 最 小 , 密 度 为 ρ 20 = ρ =kg/m3=39kg/m3;所 以 边 长 为 5cm 的 正 方 体 的 密 度 为 ρ 5 = = ==576kg/m3;故答案为:576;39。三.实验探究题(共 2 小题)19.在一次物理课外小组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测酒精的密度。除了酒精,老师还提供的器材有:两个烧杯,一个正方体木块(内部嵌有铁钉,其平均密度小于酒精和水的密度,表面经处理后不吸水),烧杯,刻度尺,足量的水。请你利用上述器材,帮助他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出酒精的密度。要求:(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及要测量的物理量。(2)写出酒精密度的数学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考点】2G:设计实验测密度.【分析】(1)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重,该木块在水和酒精中都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一样,都等于木快的重力;(2)由 F 浮=ρ液 gV 排可知,浮力相同时,利用 F 水浮=F 酒精浮和 F 浮=ρ液 gV 排就能推导出酒精密度的公式。【解答】解:(1)测量步骤是:①用刻度尺测出自制正方体的边长 L;②将木块轻轻放入水中,使其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出木块浸入水后露第 15页(共 22页)出的长度 L 水;③将木块轻轻放入待测酒精中漂浮,用刻度尺测出浸入酒精后露出的长度L 酒精;(2)设木块的横截面积为 S,木块在水和酒精中都处于漂浮状态,则F 水浮=F 酒精浮,即:ρ水 gS(L﹣L 水)=ρ酒精 gS(L﹣L 酒精),解得:ρ酒精= ρ水。20.小启和小宇在磁器口的嘉临江边各捡回一块外形奇特的石头,准备利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测定它的密度。(1)小启现将天平放在 水平桌面 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 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臂,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调节,直至天平平衡。(2)用调好的天平测石子的质量,小明用天平测量矿石块的质量,如图甲,指出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用手拿砝码 。改正错误后,小明用正确的方法称矿石块的质量,平衡时放在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则石头的质量为 38.4 g,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石子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石头的体积是 15 cm3,此石头的密度是 2.56×103kg/m3。(3)小宇发现自己现有的器材中有天平(含砝码),但没有量筒,只有一个烧杯,聪明的小宇灵机一动设计了另一种测量石头密度的方案,步骤如下:A.用天平测出矿石块的质量为 m0;第 16页(共 22页)B.在烧杯中倒满水,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1;C.将矿石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矿石块沉入杯底,烧杯溢出水后,将烧杯壁外的水擦干净,重新放在天平左盘上,称出此时烧杯、杯内矿石和水的总质量 m2;D.已知水的密度,并将其记为ρ水;E.则矿石密度的表达式:ρ矿石= (用 m0、m1、m2、ρ水来表达)【考点】2M: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分析】(1)掌握天平的调平,在调平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哪边的盘高,平衡螺母向哪边移动;(2)在加减砝码时,应用镊子;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注意标尺的分度值;在进行量筒的读数时,注意其分度值,根据公式ρ= 计算石块的密度;(3)根据等效替代法,测出排出水的体积便可得物体的体积;并根据这个原理判断测量误差;根据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出水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得出ρ= 表示出物体的密度。【解答】解:(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左盘高,平衡螺母应向左调节;(2)由图甲知,在称量过程中,小启用手拿砝码了,这样会使砝码生锈;应将物体置于天平的左盘,在右盘中添加砝码,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所以石块的质量:m=20g+10g+5g+3.4g=38.4g;由图丙知,量筒的分度值为 1ml,水的体积为 30ml,水和石子的体积为 45ml,所以石块的体积:V=45ml﹣30ml=15ml=15cm3;第 17页(共 22页)矿石块的密度:ρ= = =2.56g/cm3=2.56×103kg/m3;(3)矿石排开水的质量:m 排=m1+m0﹣m2,由ρ= 得,矿石的体积:V 石=V 排= = ;则矿石块的密度:ρ= = = 。故答案为:(1)水平桌面;零刻度线;左;(2)用手拿砝码;38.4; 15; 2.56×103;(3) 。四.计算题(共 2 小题)21.一个空瓶的质量为 m0,装满某种液体后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 m1.若在该空瓶中先放一些金属颗粒,使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 m2,然后往瓶里装这种液体直至充满整瓶,用天平测得这时瓶、金属颗粒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m3,这种液体的密度为ρ液,则瓶里金属颗粒的密度为多少?(请用题目中给出的字母表示,并保留公式推导过程)【考点】2A:密度的计算.【分析】知道空瓶的质量、装满某种液体后瓶和液体的总质量,两者的差值即为液体的质量,根据ρ= 求出液体的体积即为瓶子的容积;知道瓶子和金属粒的总质量和空瓶子的质量,可求金属粒的质量;瓶子装满金属粒后再装满液体,求出此时瓶内液体的质量,根据ρ= 求出液体的体积,金属粒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减去此时液体的体积,最后利用ρ= 求出金属粒的密度。【解答】解:空瓶装满液体时液体的质量:m 液=m1﹣m0,第 18页(共 22页)由ρ= 可得,空瓶的容积:V=V 液= = ,金属粒的质量:m 金=m2﹣m0,瓶中装了金属粒后再装满液体,此时瓶中液体的质量:m 液'=m3﹣m2,此时瓶中液体的体积:V 液'= = ,则金属粒的体积:V 金=V﹣V'水= ﹣ = ,金属粒的密度:ρ金= = = 。答:瓶里金属颗粒的密度为 。22.盐水选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的选种子的方法,该法对盐水的密度有较高的要求,如果盐水密度太小,会导致瘪种下沉而使所选出的种子整体质量降低;如果盐水密度过大,又会导致部分果实饱满的种子上浮而造成浪费。现有密度分别为ρ1 和ρ2 的盐水,且ρ1<ρ2,各取相同体积,且体积均为 V,进行如下探究:(1)如果把这两种盐水相混合,混合后盐水密度是多少?(2)如果要求配成密度为 的盐水,可得盐水最大体积为多少?第 19页(共 22页)【考点】2J: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分析】(1)当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时,我们可设每种液体的体积为 V,则混合液体的体积为 2V,然后根据公式 m=ρV 分别表示出这两种液体的质量,从而就可以得出混合液体的总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混合液体的密度表达式;(2)两盐水等质量混合时,根据ρ= 求出两盐水的体积,利用总质量和总体积的比值得出盐水的密度,从而确定符合要求盐水混合的方法,要使所得盐水的体积最大,则盐水质量较小的全部用完,质量较大的有剩余,然后根据密度公式得出答案。【解答】解:(1)由ρ= 可得,两盐水的质量分别为 m1=ρ1V,m2=ρ2V,则混合盐水的总质量:m 混=m1+m2=ρ1V+ρ2V,混合盐水的密度:ρ混= = = ;(2)两盐水等质量混合时,设两盐水的质量均为 m,混合盐水的总质量为 2m,则两盐水的体积分别为:V1′= ,V2′= ,混合盐水的体积:V 混′=V1′+V2′= + ,混合盐水的密度:ρ0= = = ,因ρ1<ρ2,所以,m1<m2,要使所得盐水的体积最大,则密度为ρ1 的盐水全部用完,密度为ρ2 的盐水有第 20页(共 22页)剩余,所以,所得盐水的最大体积:V 大=V+ =V+ =(1+ )V。答:(1)如果把这两种盐水相混合,混合后盐水密度是 ;(2)如果要求配成密度为ρ0= 的盐水,可得盐水最大体积为(1+ )V。五.解答题(共 2 小题)2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用 弹簧测力计 测量浮力的大小。天平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 质量 ,实验时应将砝码置于天平的 右 盘(选填“左”或“右”)。在如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4 ℃。【考点】16: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25:质量的测量与天平.【分析】(1)在阿基米德实验中,用称重法测浮力,即 F 浮=G﹣F 拉,故需要弹簧测力计;(2)天平的构造设计决定了天平在测量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两边的等量关系时,右盘质量=左盘砝码质量+游码示数。(3)知道温度计示数的量程范围,明确一个小格表示的分度值为 1℃,可根据这两点读出此温度计的示数;【解答】解:(1)在阿基米德实验中,用称重法测浮力,即 F 浮=G﹣F 拉,故需要弹簧测力计;(2)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在天平使用时,被测量物体放在左盘里,第 21页(共 22页)砝码放在右盘里,被测物体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这是天平的构造设计决定的。(3)图中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 1℃,温度计里的液面在 0℃以下,所以示数是﹣4℃;故答案为:(1)弹簧测力计; (2)质量; (3)右; (4)﹣4。24.公元前二百多年,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为国王鉴定过一顶王冠,看它是否是纯金制成的。他把质量为 350g 的王冠沉没在水中时,有 22.5cm3 的水被排出,那么能鉴定出这顶王冠是纯金制成的吗?为什么?如果后来制作王冠的人承认了,他在制作时掺进了白银,那么计算一下他在王冠里掺进了多少白银?(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考点】2I: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2J: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分析】当王冠沉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和王冠的体积相等,根据ρ=求出王冠的密度,再与金的密度比较,即可鉴定出这顶王冠是否由纯金制成的;根据王冠的质量等于金和银的质量之和,王冠的体积等于金和银的体积之和求出王冠里掺进了多少白银。【解答】解:当王冠沉没在水中时,王冠的体积 V=V 排=22.5cm3,王冠的密度为ρ= = ≈15.6g/cm3<ρ金,故这顶王冠不是纯金制成的;设王冠中含金和银的体积为 V 金、V 银,则王冠的质量为ρ金 V 金+ρ银 V 银=350g,即 19.3V 金+10.5V 银=350﹣﹣﹣﹣﹣﹣①王冠的体积为 V 金+V 银=22.5﹣﹣﹣﹣﹣②由①②两式可得:m 银=100.5g 或 V 银=9.6cm3。答:此皇冠不是由纯金制成的,掺进了 100.5g 白银。第 22页(共 22页)质量与密度讲义(教师逐字稿)一、课程简介PPT(第 1 页):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1、质量与密度的知识层次体系构建;2、如何解题。质量与密度在初中物理各类模块中属于非常简单,不管是知识点还是计算的考察都非常的容易。中考题目关注具体情景的质量与密度的计算。在这章可以将实验和计算结合在一起,从公式出发理解实验中的要点,准备好了么?Let’s go!二、本节内容知识特点PPT(第 2 页):先来了解一下质量与密度的知识特点。1、“以实验为中心”;2、“面向实际问题”;1、“以实验为中心”在这个章节,我们对于密度测量实验,要从实验原理,使用仪器,记录数据,实验纠错以及计算结果导出结果几方面入手,它是我们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2、“面向实际问题”本身密度的知识点是非常简单的,但是需要我们能够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比如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应用密度求质量,求体积,鉴别物质。那么根据质量与密度的特点,大家要保持在数学和实验上的敏锐,并且能够养成一双慧眼,发现生活中关于密度的奇妙现象。希望1在学习完这个章节之后,同学能对质量与密度的特点有着更多的认识。三、正式进入学习PPT(第 3 页):现在我们正式进入质量与密度知识。先认识一下质量与密度的本质。质量与密度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是密度的理解,另一个是求解密度的各种方法。在学习和考试的过程中, 我们着重关注测量密度过程的实验,在不同的场景中,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密度。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理解实验中的测量原理,仪器的正确使用,最后实际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来。PPT(第 4 页):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质量与密度的题目到底都在求些什么,考试需要我们会写什么东西。总体来讲,在初中物理考试的范畴内,我们主要关注这几个方面的考点:1. 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换算2. 天平的使用3. 对密度的理解,运用密度公式计算4. 测量物体的密度总结起来就是,中考重点考察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的换算,熟练操作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常与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相结合,运用密度的计算式分析问题。2四、构建知识层次体系PPT(第 5 页):我们这节课就是要构建出质量与密度的知识层次体系,并且看几道利用知识层次体系来解决的经典例题。PPT(第 6 页):现在这棵知识树要长出另一个方向的枝干了,还记得我们的国际标准单位制么,现在我们要开始学质量部分的了。PPT(第 7 页):先来把知识层次体系构建好吧。PPT(第 8 页):首先我们概览一下全局,看一下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哪几个部分的内容。总共有两个大部分知识我们需要掌握,分别是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和质量与密度的方法,也就是我们在方法论中说明的 Conception 和Method。在质量与密度的概念中,我们先从质量本身说起,接着是密度,和测量密度的实验,最后我们要讨论密度和我们生活的联系。接着是质量与密度的方法。包括微小物体的质量测量方法,估测类问题的解答方法,天平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的解答方法,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判断物体密度变化的方法,合金物体密度的计算方法,判断物体是否空心的方法。以 上 就 是 我 们 这 节 课 要 掌 握 的 内 容 。 接 下 来 我 们 就 先 从conception 开始,突破质量与密度的重点和难点吧。PPT(第 9 页):我们先从什么是质量开始说起,我们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称为质量,通常用字母 m 来表示。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对于一个具体的物体,它的质量是一定的,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以及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在国际单位制,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字母为 kg,为了保证有统一的标准,国际上用铂铱合金制造了一个圆柱体,他的质量就是1kg,保存在法国巴黎的国际计量局。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字母是 g,毫克,字母是 mg,比千克大的单位是吨,字母是 t,他们之间是 1000 倍的换算关系。接下来就是常见物体的质量啦,举一个例子,一个成年人的质量一般是 50-70kg,那么请问一头大象的质量是多少呢?答案是 6t。一个硬币的质量是 10g,苹果的质量为 150g。PPT(第 10 页):那么我们用什么测量质量呢?当然是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啦,如图所示,同学应该对它们非常了解了。我们来说明一下天平的使用方法:实验开始的时候,我们要看一下天平的量程和分度值。首先我们要放置天平在水平的地方。游码要归零。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也就是天平两端的螺母)调节零点直至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接着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根据称量物的性状应放在玻璃器皿或洁净的纸上,事先应在同一天平上称得玻璃器皿或纸片的质量,然后称量待称物质。然后添加砝码从估计称量物的最大值加起,逐步减小。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 0.1 克。加减砝码并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直至指针再次对4准中央刻度线。最后我们开始读数,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标尺上游码的示数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做好记录并收好仪器,我们的实验就结束了。总结一下的话,其过程可以分为:1. 看2. 放3. 移4. 调5. 称6. 读7. 记8. 收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实验有几个点需要强调一下:第一点,天平称量的物质质量不能大于天平的量程,也不能小于物体的分度值。第二点,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第三点,天平和砝码应该放在干燥和清洁的地方。第四点,不能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面。PPT(第 11 页):现在我们掌握了质量的基础知识,接下来我们说说密度。在说密度之前,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做过的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5与体积关系的实验。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的是: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的物质,其比值一般不同。我们就把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叫做密度。关于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是表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不相等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随物体的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对于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般也是不同的。那么,是什么影响了密度呢?一般能影响体积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密度。比如说,温度,热胀冷缩嘛,在质量固定的情况下,物体热胀冷缩,体积发生改变,其密度也会发生对应的改变。类似的,物体的状态也会影响密度,通常而言,固态时密度最大,液态次之,气态最小。然后就是气压,气体的密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最后就是浓度,液体的浓度变大时密度增大,浓度减小时密度减小。接着就是密度的公式和单位。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定义密度的么?密度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于是从数学上看,我们有公式,ρ=m/V。那么我们怎么理解这个公式呢?首先,对于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其次,同种物质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总是和体积成正比。那如果是不同的物质呢?其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6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对于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提交小,物体的体积和它的密度成反比。接着是密度的单位,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 kg/m ,他是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所组成的组合单位。PPT(第 12 页):接着我们来说一下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首先我们要学习如何使用新的仪器,量筒,来测量液体的体积。量筒的形状如图所示。那么,如何使用量筒呢?我们先从量筒的选择说起。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规格以所能量度的最大容量(ml)表示,常用的有10 ml、25ml、50 ml、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 等。外壁刻度都是以 ml 为单位,10 ml 量简每小格表示 0.2 ml,而 50 ml 量筒每小格表示 1ml。可见量筒越大,管径越粗,其精确度越小,由视线的偏差所造成的读数误差也越大。所以,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也能引起误差。如量取 70ml 液体,应选用 100ml 量筒。接着是把液体注入量筒。向量筒里注入液体时,应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试剂瓶,使瓶口紧挨着量筒口,使液体缓缓流入。待注入的量比所需要的量稍少时,把量筒放平,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到所需要的量。这时要注意量筒的刻度朝向。量简没有“0”的刻度,一般起始刻度为总容积的 1/10。不少化学书上的实验图,量筒的刻度面都背着7人,这很不方便。因为视线要透过两层玻璃和液体,若液体是浑浊的,就更看不清刻度,而且刻度数字也不顺眼。所以刻度面对着人才好。注入液体后,等 1~2 分钟,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出刻度值。否则,读出的数值偏小。然后应把量筒放在平整的桌面上,观察刻度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否则,读数会偏高或偏低。我们总结一下就是,一选,二注,三读。那么,截止到现在,我们有办法测量物体的质量,有办法测量液体的体积,那么有办法测量固体的体积么?有,那就是排液法,用物体所排开的水的体积,来表示物体的体积。那么我现在就掌握了测量质量和体积的全部手段。就能够测量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了。那么,我们知道物体的密度有什么用呢?对于不便于直接称量的物体,我们能够用来求物体的质量。对于形状不规则,也就是不便于直接测量体积的物体,能够用来求物体的体积。我们也能根据不同的物体密度通常不同的性质,对照密度表,去鉴别物质。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来讨论一下密度和温度的关系。一般来说,气体的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而固体液体的密度和温度的关系没有那么明显的规律,我们可以记住一个水的例子,4 摄氏度的时候密度最大。水在 4℃以上的时候热胀冷缩,在 4℃以下的时候热缩冷胀。其他物质的性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8然后就是物质鉴定啦,这个我们之前就讨论过,不再赘述,就强调一下可能的应用:如何在玻璃中分辨出钻石。就可以用密度来在一万颗玻璃珠中,挑选出钻石出来。PPT(第 13 页):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质量与密度中的方法。首先是微小物体的质量测量方法,累积法。我们可以取 n 个微小的物体称出其总质量 M,则每个微小物体的质量未 M/n。这种累积的思想,我们在初中里会反复用到。再然后是估测类型的问题,比方说问你一间空气里的质量大概有多少呀?一般而言,有两种解答的办法。一是要熟悉常见单位的换算关系,把不熟悉的单位化为熟悉的单位计算。二是要结合生活经验,借助自己所熟悉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作为标度,再与不熟悉的物质质量大小相比较。之后就是天平测量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以及其解决方法。首先就是标尺上游码未归零的问题。有时候会发生读数的时候,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未归零,其他操作正确,测量时没有移动游码,则记录测量结果不能加上游码的读数。如果在已记录的测量结果中包含了游码的读数,则需要减去游码的初示数才行。其次,是物体和砝码错位的问题。天平称量时的正确操作应该是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游码向右移动时相当于加砝码。如果测量时操作不正确,将物体放在了右侧,砝码放在了左盘,则相当于是加物体。然后是砝码不规范的问题。举个例子,如果是砝码磨损,比如说9缺失了一个角,则会出现称得的物体比物体的真实质量偏大的情况。如果是砝码生锈,那么砝码本身的质量增大,称得的质量比真实的质量就会偏小。接着就是外界条件对物体密度变化的影响。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影响。1. 温度的变化。一般来说,物体热胀冷缩,但质量不变,故受热膨胀密度变小,受冷收缩密度变大。2. 状态的变化。同种物体固液气体积依次增加,那么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密度依次下降。3. 固定容器充气或者放气的影响。充气密度变大,放气密度变小。4. 密封气体的变化。密封容器体积变小,密度变大,密封容器体积变大,密度变小。然后是合金物体的密度计算。总结就是一句话,和其他物体的密度计算是一样的,计算出所有的质量,计算出所有的体积,然后二者相除。最后就是判断物体是否是空心的办法。我们可以假设物体是实心的,则该物体的密度应该与物体组成的物质的密度相同,因此可以用“比较密度法”确定物体的空实性。或者用物体的质量,和物体通过公式所计算得到的质量比较,也可确认物体的空实性,这是“比较质量法”。又或者,用物体的体积,和物体的计算体积相比,确认物体的空实性,这是“比较体积法”10五、解题技巧PPT(第 14 页):OK,知识层次体系构建结束。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如何运用知识层次体系来解题吧!(务必看视频,学霸不必过多讲解)。PPT(第 15—16 页):第 1 题和答案。PPT(第 17—18 页):第 2 题和答案。PPT(第 19—20 页):第 3 题和答案。PPT(第 21 页):回顾落实。看完视频题目后,有没有学会如何运用知识树来解题?我们再次总结一下知识层次体系的要点吧。六、总结PPT(第 22 页):要点总结(学霸照 PPT 读即可)。PPT(第 23 页):注意事项提醒(4 个 tip,学霸照 PPT 读即可)。PPT(第 24 页):课后作业布置,请完成我们为你准备的经典习题。PPT(第 25 页):结束。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质量与密度(PPT讲解版).pptx 2.质量与密度讲义(教师逐字稿).docx 3.质量与密度作业(学生版).docx 4.质量与密度作业(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