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讲 光(干涉、衍射、偏振、全反射) 思维导图破解高中物理(全国通用)(导图+PPT课件+逐字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0讲 光(干涉、衍射、偏振、全反射) 思维导图破解高中物理(全国通用)(导图+PPT课件+逐字稿)

资源简介

光(干涉、衍射、偏振、全反射)讲义(教师逐字稿)
课程简介:PPT(第 1 页):同学好,我们又见面了,上次课讲的内容
巩固好了么,要是感觉有什么问题,可以课后和我联系,我们今天的
内容是关于光(干涉、衍射、偏振、全反射)的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PPT(第 2 页):光(干涉、衍射、偏振、全反射)部分是选修 3-4 的重
点内容,主要考察内容就是概念理解和几何光学的应用,同学要重视
条件和特点,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题型巩固。
PPT(第 3 页):我们看一下目录,还是老样子,梳理知识体系和解决经
典问题实例。
PPT(第 4 页):我们先来看一下知识体系的梳理部分。
PPT(第 5 页):这是我们关于光(干涉、衍射、偏振、全反射)的总
框架,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和光的折射、全反
射。
PPT(第 6 页):OK,我们先说光的干涉。
1.产生条件:
两列光的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且具有恒定的相位差,才能产生
稳定的干涉图样。
2.两种典型的干涉:
(1)杨氏双缝干涉。
①原理如图 1 所示。
②明、暗条纹的条件
(Ⅰ)单色光: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中央为明条纹。
a.光的路程差Δr=r2-r1=kλ(k=0,1,2,…),光屏上出现明条
纹。
b.光的路程差Δr=r2-r1=(2k+1)λ/2(k=0,1,2,…),光屏上
出现暗条纹。
(Ⅱ)白光:光屏上出现彩色条纹,且中央亮条纹是白色(填写颜色)。
③相邻两个亮条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公式:Δx=lλ/d。
(2)薄膜干涉。
①相干光:光照射到透明薄膜上,从薄膜的两个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
②图样特点:同双缝干涉,同一条亮(或暗)纹对应薄膜的厚度相等。
单色光照射薄膜时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白光照射薄膜时,形成彩色
条纹。
PPT(第 7 页):再看一下光的衍射
1.光的衍射
(1)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只有当障碍物的尺寸与光的波长相差不多,
甚至比光的波长还小的时候,衍射现象才会明显。
(2)衍射条纹的特点:
①单缝衍射和圆孔衍射图样的比较。
单缝衍射 圆孔衍射
中央为亮且宽的条纹,两侧为 ①中央是大且亮的圆形亮斑,周 单色
明暗相间的条纹,且越靠外, 围分布着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 光
亮条纹的亮度越弱,宽度越小 且越靠外,圆形亮条纹的亮度越
弱,宽度越小;②亮环或暗环间
的距离随圆孔半径的增大而减小
中央为亮且宽的白色条纹,两
侧为亮度逐渐变暗、宽度变窄
中央是大且亮的白色亮斑,周围
白光 的彩色条纹,其中最靠近中央
是不等间距的彩色的同心圆环
的色光是紫光,离中央最远的
是红光
②泊松亮斑(圆盘衍射):当光照到不透明(选填“透明”或“不透明”)
的半径很小的小圆盘上时,在圆盘的阴影中心出现亮斑(在阴影外还
有不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圆环)。
PPT(第 8 页):好,我们再来看看偏振 。
2.光的偏振现象
(1)偏振
光波只沿某一特定的方向的振动。
(2)自然光
太阳、电灯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包括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
向振动的光,而且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这种光叫做
自然光。
(3)偏振光
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某个特定方向振动的光。光的偏振
证明光是横波。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就得到了偏振光。
PPT(第 9 页):在看一下相关的考点,首先是光的干涉及衍射。
两种现象
单缝衍射 双缝干涉
比较项目
条纹宽度 条纹宽度不等,中央最宽 条纹宽度相等
不同
条纹间距 各相邻条纹间距不等 各相邻条纹等间距

亮度情况 中央条纹最亮,两边变暗 条纹清晰,亮度基本相等
干涉、衍射都是波特有的现象,属于波的叠加;干涉、 相同点
衍射都有明暗相间的条纹
PPT(第 10 页):在看一下相关的考点,首先是光的偏振现象。
自然光和偏振光的比较
自然光(非偏振光) 偏振光
光的来源 直接从光源发出的光 自然光通过起偏器后的光
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 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
光的振动方向 内,光振动沿任意方向,且沿各 平面内,光振动沿特定方
个方向振动的光的强度相同 向
PPT(第 11 页):在看一下光的折射和全反射部分。
光的折射:1.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如图
1 所示。
2.折射定律
(1)内容: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
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2)表达式:(sinθ1)/sinθ2=n12,式中 n12 是比例常数。
3.折射率
(1)物理意义:折射率反映介质的光学特性,折射率大,说明光从真
空射入到该介质时偏折大,反之偏折小。
(2)定义式:n=(sinθ1)/sinθ2,不能说 n 与 sin θ1 成正比,与
sin θ2 成反比。折射率由介质本身的光学性质和光的频率决定。
(3)计算公式:n=(c)/v,因 v PPT(第 12 页):再看一下光的全反射部分,1.全反射
(1)定义: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
折射光线将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的现象。
(2)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
(3)临界角:折射角等于 90°时的入射角。若光从光密介质(折射率
为 n)射向真空或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 C,则 sinC=1/n。
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越小。
2.光导纤维
光导纤维的原理是利用光的全反射。
PPT(第 13 页):我们再看看测定玻璃的折射率这块内容。1.实验原理:
用插针法找出与入射光线 AO 对应的出射光线 O′B,确定出 O′点,
画出折射光线 OO′,然后测量出角θ1 和θ2,代入公式计算玻璃的
折射率。
2.实验器材:白纸、图钉、大头针、直尺、铅笔、量角器、平木板、
长方形玻璃砖。
3.实验过程:
(1)铺白纸、画线。
①如图 2 所示,将白纸用图钉按在平木板上,先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
线 aa′作为界面,过 aa′上的一点 O 画出界面的法线 MN,并画一条
线段 AO 作为入射光线。
②把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使它的长边跟 aa′对齐,画出玻璃砖的
另一条长边 bb′。
(2)插针与测量。
①在线段 AO 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 P1、P2,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
针 P1、P2 的像,调整视线的方向,直到 P1 的像被 P2 挡住,再在观
察的这一侧依次插两枚大头针 P3、P4,使 P3 挡住 P1、P2 的像,P4
挡住 P1、P2 的像及 P3,记下 P3、P4 的位置。
②移去玻璃砖,连接 P3、P4 并延长交 bb′于 O′,连接 OO′即为折
射光线,入射角θ1=∠AOM,折射角θ2=∠O′ON。
③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和折射角,查出它们的正弦值,将数据填入表
格中。
④改变入射角θ1,重复实验步骤,列表记录相关测量数据。
PPT(第 14 页):这是我们的总图,因为图片有点大,可以下载原图下
来进行研究。
PPT(第 15 页):接下来我们来一起看一下经典题型部分,注意我们在
梳理过程中,也应该将我们经常遇到的经典知识点也梳理上去,这样
才能既梳理巩固清楚知识体系,也能清楚出题目的方向。
PPT(第 16—17 页):第 1 题和答案。
PPT(第 18—19 页):第 2 题和答案。
PPT(第 20—21 页):第 3 题和答案。
PPT(第 22 页):回顾落实。看完视频题目后,有没有学会如何运用知
识体系来解题?我们再次总结一下梳理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吧。
PPT(第 23 页):再来回顾下我们的要点:
①干涉现象是两个相干光源在一点发生汇聚,发生干涉的点到两个光
源距离只差为波长的整数倍;
②光具有波动性,所以具有衍射等性质;
③全反射性质和折射定律一般用于几何光学,做题过程中要画清光路
图。
在这中间我们有些小小的提醒:
①折射定律要注意是真空中的光速除以光密介质中的光速;
②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PPT(第 24 页):课后作业布置,请认真完成我们准备的题目,因为对
应的题型可以充分的对咱们学习内容进行很好的巩固和加强,所有题
目难度不是太大,但是是对所学内容非常好的融汇与渗透,也是对学
习效果非常好的检验。在解答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哦。
PPT(第 25 页):谢谢同学,我们下次再见!(共25张PPT)
学霸推荐
光(干涉、衍射、偏振、全反射)
知识体系梳理
Steve林森老师
优秀同龄人的陪伴 让你的青春少走弯路
光(干涉、衍射、偏振、全反射)部分
是选修3-4的重点内容,主要考察内容
就是概念理解和几何光学的应用,同学
要重视条件和特点,在这个基础上进行
题型巩固。
使用说明-内容说明
01
目 录
梳理知识体系
CONTENTS
02
解决经典问题实例
PA RT 1
梳理知识体系
DREAM OF THE FUTURE
光(干涉、衍射、偏振、全反射)
大 致 框 架
光的干涉
光的衍射
光的干涉
衍射和偏振
光的偏振
考点
光(干涉、
衍射、偏振、
全反射)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
全反射
光的全反射
光(干涉、衍射、偏振、全反射)
大 致 框 架
1.产生条件:
两列光的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且具有恒定的相位差,才能产生稳
定的干涉图样。
光的干涉
光的衍射
2.两种典型的干涉:
(1)杨氏双缝干涉。
①原理如图1所示。
②明、暗条纹的条件
(Ⅰ)单色光: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中央为明条纹。
a.光的路程差Δr=r -r =kλ(k=0,1,2,…),光屏上出现明条纹。
2
1
光的干涉
衍射和偏振
b.光的路程差Δr=r -r =(2k+1)λ/2(k=0,1,2,…),光屏上出
2 1
现暗条纹。
(Ⅱ)白光:光屏上出现彩色条纹,且中央亮条纹是白色(填写颜色)。
③相邻两个亮条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公式:Δx=lλ/d。
(2)薄膜干涉。
光的偏振
考点
①相干光:光照射到透明薄膜上,从薄膜的两个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
②图样特点:同双缝干涉,同一条亮(或暗)纹对应薄膜的厚度相等。单
色光照射薄膜时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白光照射薄膜时,形成彩色条纹。
光(干涉、衍射、偏振、全反射)
大 致 框 架
1.光的衍射
(1)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只有当障碍物的尺寸与光的波长相差不多,
甚至比光的波长还小的时候,衍射现象才会明显。
(2)衍射条纹的特点:
光的干涉
光的衍射
①单缝衍射和圆孔衍射图样的比较。
光的干涉
衍射和偏振
光的偏振
考点
②泊松亮斑(圆盘衍射):当光照到不透明(选填“透明”或“不透明”)
的半径很小的小圆盘上时,在圆盘的阴影中心出现亮斑(在阴影外还有
不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圆环)。
光(干涉、衍射、偏振、全反射)
大 致 框 架
光的干涉
(1)偏振
光的衍射
光波只沿某一特定的方向的振动。
(2)自然光
光的干涉
衍射和偏振
太阳、电灯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包括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
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而且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
相同,这种光叫做自然光。
光的偏振
考点
(3)偏振光
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某个特定方向振动的光。
光的偏振证明光是横波。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就得到了偏
振光。
光(干涉、衍射、偏振、全反射)
大 致 框 架
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的比较
光的干涉
及衍射
考点
光的偏振
现象
光(干涉、衍射、偏振、全反射)
大 致 框 架
光的干涉
及衍射
自然光和偏振光的比较
考点
光的偏振
现象
光(干涉、衍射、偏振、全反射)
大 致 框 架
1.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如图1所示。
光的折射
2.折射定律
(1)内容: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
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
成正比。
光的折射
全反射
(2)表达式:(sinθ )/sinθ =n ,式中n 是比例常数。
12
1
2
12
3.折射率
光的全反射
(1)物理意义:折射率反映介质的光学特性,折射率大,说明光从
真空射入到该介质时偏折大,反之偏折小。
(2)定义式:n=(sinθ )/sinθ2,不能说n与sin θ 成正比,与
1
sin θ2成反比。折射率由介质本身的光学性质和光的频率决定。
(3)计算公式:n=(c)/v,因v 1
测定玻璃的
折射率
光(干涉、衍射、偏振、全反射)
大 致 框 架
1.全反射
(1)定义: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
折射光线将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的现象。
光的折射
(2)条件:
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
(3)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若光从光密介质(折射率
为n)射向真空或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则sinC=1/n。
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越小。
光的折射
全反射
光的全反射
2.光导纤维
光导纤维的原理是利用光的全反射。
测定玻璃的
折射率
光(干涉、衍射、偏振、全反射)
大 致 框 架
1.实验原理:用插针法找出与入射光线AO对应的出射光线O′B,确定出
O′点,画出折射光线OO′,然后测量出角θ 和θ ,代入公式计算玻璃的
1
2
折射率。
2.实验器材:白纸、图钉、大头针、直尺、铅笔、量角器、平木板、长方
形玻璃砖。
3.实验过程: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
全反射
(1)铺白纸、画线。
①如图2所示,将白纸用图钉按在平木板上,先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
aa′作为界面,过aa′上的一点O画出界面的法线MN,并画一条线段AO作
为入射光线。
光的全反射
②把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使它的长边跟aa′对齐,画出玻璃砖的另一条
长边bb′。
(2)插针与测量。
①在线段AO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P1、
P2的像,调整视线的方向,直到P1的像被P2挡住,再在观察的这一侧依次
插两枚大头针P 、P ,使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1、P2的像及P3,记
测定玻璃的
折射率
3
4
下P3、P4的位置。
②移去玻璃砖,连接P3、P4并延长交bb′于O′,连接OO′即为折射光线,
入射角θ =∠AOM,折射角θ =∠O′ON。
1
2
③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和折射角,查出它们的正弦值,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④改变入射角θ1,重复实验步骤,列表记录相关测量数据。
光(干涉、衍射、
偏振、全反射)
知识树原图
PA RT 2
利用知识体系框架来解题
此部分务必观看视频讲解
DREAM OF THE FUTURE
经典例题1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其中A为单缝屏,B为双缝
屏,C为光屏。当他让一束阳光照射A屏时,C屏上并没有出现干涉条纹,
他移走B后,C上出现一窄亮斑。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
A.单缝S太窄
B.单缝S太宽
C.S到S 和S 距离不相等
2
1
D.阳光不能作光源
答案解析1
答案解析:双缝干涉中单缝的作用是获得线光源,而线光源可以看
做是由许多个点光源沿一条线排列组成的,这里观察不到光的干涉
现象是由于单缝太宽,得不到线光源。故选项B正确。
经典例题2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P点到双缝S 、S 的距离之差ΔS =0.75μm,光
1
1
2
屏上Q点到双缝S 、S 的距离之差ΔS =1.5μm。若用频率ν=6.0×1014Hz
2
1
2
的黄光照射双缝,则( )
A.P点出现亮条纹,Q点出现暗条纹
B.P点出现暗条纹,Q点出现亮条纹
C.两点均出现亮条纹
D.两点均出现暗条纹
答案解析2
答案解析:由光的频率ν=6.0×1014Hz,知光的波长λ=c/ν=5×10-7m。
P点到双缝S 、S 的距离之差ΔS =0.75μm=7.5×10-7m=1.5λ。Q点到双
1
2
1
缝S 、S 的距离之差ΔS =1.5μm=15×10-7m=3λ,因此,P点出现暗条纹,
2
1
2
Q点出现亮条纹,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经典例题3
如图所示,用频率为ν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在光屏上的P点出现第3
条暗条纹,已知光速为c,则P点到双缝距离之差S P-S P应为( )
2
1
A.c/2v
C.3c/v
B.3c/2v
D.5c/v
答案解析3
答案解析:单色光的波长λ=c/v,又P点出现第3条暗条纹,即
S P-S P=3λ/2=3c/2v,故选项B正确。
2
1
PA RT 3
回顾落实
DREAM OF THE FUTURE
要点
①干涉现象是两个相干光源在一点发生汇聚,发生干涉的点
到两个光源距离只差为波长的整数倍;
②光具有波动性,所以具有衍射等性质;
③全反射性质和折射定律一般用于几何光学,做题过程中要
画清光路图。
提醒
①折射定律要注意是真空中的光速除以光密介质中的光速;
②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所学,完成学霸布置的作业,加油。
学霸推荐
THANKS
青春的道路不长不短 学霸的陪伴 让你一路不慌不忙光(干涉、衍射、偏振、全反射)作业题
作业题目难度分为 3档:三星☆☆☆(基础题目)
四星☆☆☆☆(中等题目)
五星☆☆☆☆☆(较难题目)
本套作业题目 1-6 题为三星,7-12 为四星。
1.以下光源可作为相干光源的是( ) ☆☆☆
A.两个相同亮度的烛焰
B.两个相同规格的灯泡
C.双丝灯泡
D.出自一个光源的两束光
答案解析:相干光的条件,必须是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故只有 D正确.
2.(多选)对两列光波在空中叠加,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不同的色光有可能发生干涉现象
B.不同的色光不可能发生干涉现象
C.光的强度不同有可能发生干涉现象
D.光的强度不同不可能发生干涉现象
答案解析:两列光波叠加是否发生干涉现象关键看两列光波是否是相干光,即是
否满足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条件,不同的色光频率不同,所以不可能发生干
涉现象,故 B项正确;光的强度不同,但仍有可能满足相干条件,也就是有可
能发生干涉现象,故选项 C正确,D错误.
3.白光通过双缝后在屏上产生彩色条纹,若在两个缝上分别安装红色和绿色滤
光片,则屏上将出现( ) ☆☆☆
A.黄色干涉条纹 B.红、绿相间的条纹
C.黑、白相间的条纹 D.无干涉条纹
答案解析:在两缝上分别安装红色和绿色滤光片后,到达屏上的两束光分别是红
光和绿光,由于红光和绿光频率不同,不是相干光,不会出现干涉条纹,故正确
答案为 D.
4.(多选)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为自然数,λ为光波波
长)( ) ☆☆☆
A.在距双缝的光程差相等的点形成暗条纹
B.在距双缝的光程差为 nλ的点形成明条纹
C λ.在距双缝的光程差为 n 的点形成明条纹
2
D 1.在距双缝的光程差为(n+ )λ的点形成暗条纹
2
答案解析: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当某处距双缝距离之差Δδ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即
Δδ=nλ,n=0、1、2、3…这点为加强点,该处出现明条纹;当距离之差Δδ为半
波长的奇数倍时,即Δδ=(2n+1)λ,n=0、1、2、3…这点为减弱点,该处出现
2
暗条纹.B、D正确.
5.白光通过双缝后产生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 )
☆☆☆
A.传播速度不同 B.强度不同
C.振动方向不同 D.频率不同
答案解析:白光通过双缝后产生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频率
不同.D选项正确.
6.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其中 A为单缝屏,B为双缝屏,
C为光屏.当他让一束阳光照射 A屏时,C屏上并没有出现干涉条纹,他移走 B
后,C上出现一窄亮斑.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 ☆☆☆
A.单缝 S太窄
B.单缝 S太宽
C.S到 S1和 S2距离不相等
D.阳光不能作光源
答案解析:双缝干涉中单缝的作用是获得线光源,而线光源可以看做是由许多个
点光源沿一条线排列组成的,这里观察不到光的干涉现象是由于单缝太宽,得不
到线光源.故选项 B正确.
7.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 P点到双缝 S1、S2的距离之差ΔS1=0.75 μm,光
屏上 Q点到双缝 S1、S2的距离之差ΔS2=1.5 μm.若用频率ν=6.0×1014 Hz的黄光
照射双缝,则( ) ☆☆☆☆
A.P点出现亮条纹,Q点出现暗条纹
B.P点出现暗条纹,Q点出现亮条纹
C.两点均出现亮条纹
D.两点均出现暗条纹
答案解析:由光的频率ν=6.0×1014 Hz,知光的波长λ=c/ν=5×10-7 m.P点到双
缝 S1、S2的距离之差ΔS1=0.75 μm=7.5×10-7 m=1.5λ.Q点到双缝 S1、S2的距离
之差ΔS2=1.5 μm=15×10-7 m=3λ,因此,P点出现暗条纹,Q点出现亮条纹,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B.
8.如图所示,用频率为ν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在光屏上的 P点出现第 3条暗
条纹,已知光速为 c,则 P点到双缝距离之差 S2P-S1P应为( ) ☆☆☆☆
A. c B.3c C.3c D.5c
2ν 2ν ν 2ν
c λ 3c
答案解析:单色光的波长λ= ,又 P点出现第 3条暗条纹,即 S2P-S1P=3 = ,
ν 2 2ν
B正确.
9.在杨氏干涉实验中,从两个狭缝到达屏上的某点的光走过的路程相等,该点
即为中央亮条纹的位置(即 k=0对应的那条亮条纹),双缝屏上有上下两狭缝,
设想在双缝屏后用一块极薄的透明玻璃片遮盖下方的缝,则屏上中央亮条纹的位
置将( ) ☆☆☆☆
A.向上移动
B.向下移动
C.不动
D.可能向上移动,也可能向下移动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形成明暗条纹条件的理解.双缝到屏上中央亮条纹 O点的
距离相等,当下方的狭缝用一块极薄的玻璃片遮盖住后,由于波在玻璃中传播的
波长变小,因此下缝到 O点的距离内的波长个数变多,所以屏上对应的到双缝
波长个数相等的点下移,即屏上中央亮条纹的位置将向下移动,故本题选 B项.
10.煤矿中的瓦斯危害极大,某同学查资料得知含有瓦斯的气体的折射率大于干
净空气的折射率,于是他根据双缝干涉现象设计了一个监测仪,其原理如图所示:
在双缝前面放置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容器 A、B,容器 A与干净的空气相通,在
容器 B中通入矿井中的气体,观察屏上的干涉条纹,就能够监测瓦斯浓度.如
果屏的正中央 O点变为暗纹,说明 B中气体( ) ☆☆☆☆
A.一定含瓦斯 B.一定不含瓦斯
C.不一定含瓦斯 D.无法判断
答案解析:如果屏的正中央 O变为暗纹,说明从两个子光源到屏的光程差发生变
化,所以 B中气体一定含瓦斯.A正确.
11.如图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甲图是用绿光进行实验时,光屏
上观察到的条纹情况,a为中央明条纹;乙图为换用另一颜色的单色光实验时观
察到的条纹情况,b为此时中央明条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图可能是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长
B.乙图可能是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长
C.乙图可能是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短
D.乙图可能是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短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观察图象的能力,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相邻两条明
(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Δx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知识.
如题图可知,乙图中干涉条纹相邻两条明(或暗)条纹的间距大于甲图中的相邻两
条明(或暗)条纹的间距.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相邻两条明(或暗)条纹的间距为
Δx L= λ,在实验的其他条件不变时Δx与λ成正比,即相邻两条明(或暗)条纹的间
d
距与光波的波长成正比.我们知道比绿光波长长的单色光有红光、橙光、黄光,
而比绿光波长短的单色光有蓝光、靛光、紫光.既然甲图是用绿光实验时得到的
干涉条纹,所以乙图就可能是用红光或橙光或黄光实验时得到的干涉条纹.所以
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A项.
12.光纤通信是 20世纪 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
积极研究和发展这种技术.发射导弹时,可在导弹后面连一根细如蛛丝的光纤,
就像放风筝一样,这种纤细的光纤在导弹和发射装置之间,起着双向传输信号的
作用.光纤制导的下行光信号是镓铝砷激光器发出的在纤芯中波长为 0.85 μm的
单色光.上行光信号是铟镓砷磷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在纤芯中波长为 1.06 μm的单
色光.这种操纵系统通过这根光纤向导弹发出控制指令,导弹就如同长“眼睛”
一样盯住目标.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在光纤制导中,上行光信号在真空中波长是多少?
(2)为什么上行光信号和下行光信号要采用两种不同频率的光?(已知光纤纤芯的
折射率为 1.47)
答案解析:(1)设信号频率为 f,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0,c=λ0f,光在纤芯中的频
率仍为 f,波长为λ,则光在纤芯中的速度 v λf n c= ,又 = ,可以得出:λ0=nλ
v
=1.47×1.06 μm=1.56 μm.
(2)若上行光信号和下行光信号的频率相同,将发生干涉现象而互相干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