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学霸推荐知识体系梳理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运动优秀同龄人的陪伴 让你的青春少走弯路追击相遇问题是我们直线运动部分相当重要的板块,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环节的必考内容之一,也是充分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最重要的环节。使用说明-内容说明01目 录梳理知识体系CONTENTS02解决经典问题实例PA RT 1梳理知识体系DREAM OF THE FUTURE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大 致 框 架x-t图像v-t图像运动图像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运动速度小追速度大速度大追速度小核心解题思路追击相遇问题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运 动 图 像x-t图像运动图像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②表示物体静止;③表示物体静止;④表示物体自x0位置向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物体此时刻相遇的位置;⑥表示t1时刻的位移x1;v-t图像⑦与④平行,表示速度相同。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运 动 图 像x-t图像运动图像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静止;④表示物体以v0的初速度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物体此时刻的速度是相同的,不一定相遇;v-t图像⑥表示t1时刻物体的速度v1;⑦与④平行,表示加速度相同。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追 击 相 遇速度小追速度大速度大追速度小核心解题思路追击相遇问题讨论追及、相遇问题的实质,就是分析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1.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1)一个条件:二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能否追上或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2)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可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位移关系,也是解题的突破口。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常见情形:物体A追物体B,开始二者相距x0,则(1)A追上B时,必有x -x =x ,且v ≥v 。AB0A(2)要使两物体恰不相撞,必有x -x =x ,且v ≤v 。BAB0A3.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B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追 击 相 遇速度小追速度大追击相遇问题速度大追速度小核心解题思路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追 击 相 遇速度小追速度大追击相遇问题速度大追速度小核心解题思路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运动知识树原图:PA RT 2利用知识体系框架来解题DREAM OF THE FUTURE经典例题1当汽车B在汽车A前方7m时,A正以vA =4m/s的速度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而汽车B此时速度vB =10m/s,并关闭油门向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m/s2。此时开始计时,则A追上B需要的时间是多少?答案解析1S1答案与解析:10m/s两物块速度相同时的时间:t=(10-4)/2 s=3sB物块停下来所花的时间是:t=10/2 s=5sS2当vA=vB时,两物块间距最大,4m/s最大间距dmax=S1+7 ①由v-t图像中面积代表位移,当两物块相遇时有3s5stS =S +7 ②2 1联立方程得:t=8s经典例题2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匀速行驶,速度为10m/s,当它经过乙车处时,乙车从静止开始以a=1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运动,方向与甲车运动方向相同。求:(1)乙车追上甲车前,它们的最大距离?(2)乙车经过多长时间追上甲车?答案解析2答案与解析:(1)当v=10m/s时,甲乙间距离最大v =at t =10s乙 11x =vt =100m甲 1x =at 2/2=50m乙 1△x=x -x =50m甲 乙(2)总位移相同时,甲追上乙10t'=at'2/2t'=20s经典例题3甲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m/s的速度与甲车平行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时开始以0.5m/s2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求:(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答案解析3答案与解析:(1)当甲车速度减至等于乙车速度时两车的距离最大,设该减速过程时间为t,则v乙=v甲-at 解得:t=12s此时甲、乙间距离为Δx=v t-at2/2-v t=10×12 m-0.5×122m/2乙甲-4×12 m=36m。(2)设甲车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t ,则有:t =v /a=20s1 甲1t 时间内,x =(v )t /2=5×20 m=100m,x =v t =4×20 m=80m甲 11甲乙 乙 1此后乙车运动时间t =(x -x )/v =20/4s=5 s甲 乙 乙2故乙车追上甲车所需时间t=t1+t2=25s。PA RT 3回顾落实DREAM OF THE FUTURE要点①着重注意x-t图像和v-t图像的特点和意义;②弄清楚两类图像的缺点和区别;③追击相遇过程中要着重注意两直线围成面积的意义。提醒①应用v-t图像中两直线所围成面积大小的计算一定要仔细,容易算错;②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两物体最开始的距离;③解题前要注意题目给出的到底是v-t图像还是x-t图像。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完成学霸布置的作业,加油。学霸推荐THANKS青春的道路不长不短 学霸的陪伴 让你一路不慌不忙运动图像 追击相遇问题讲义(教师逐字稿)课程简介:PPT(第 1 页):同学好,我们又见面了,我依然是你最贴心的学习小贴士,今天我们的内容是运动图像、追击相遇问题。PPT(第 2 页):追击相遇问题是我们直线运动部分相当重要的板块,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环节的必考内容之一,也是充分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最重要的环节。PPT(第 3 页):为了强化我们学习的效率,整个模块知识点,我们从梳理知识体系和解决经典问题实例两部分开始着手。PPT(第 4 页):首先我们看一下梳理知识体系部分的内容。PPT(第 5 页):这张片子是关于追击相遇问题的主要框架,主要分为运动图像和追击相遇两个板块,这也反应了我们追击相遇问题或者直线运动的问题,其实他的最优解都是通过图像来解答的。PPT(第 6 页):让我们来看一下 x-t 图像,这个图上不同的线表示不同的意义。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②表示物体静止③表示物体静止④表示物体自 x0 位置向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物体此时刻相遇的位置⑥表示 t1 时刻的位移 x1⑦与④平行,表示速度相同PPT(第 7 页):然后是 v-t 图像,图中的线段代表运动的不同状态: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静止④表示物体以 v0 的初速度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物体此时刻的速度是相同的,不一定相遇⑥表示 t1 时刻物体的速度 v1⑦与④平行,表示加速度相同PPT(第 8 页):好,说完图像问题,我们先谈一下追及、相遇问题的实质,就是分析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1.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1)一个条件:二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能否追上或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2)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可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位移关系,也是解题的突破口。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常见情形:物体 A 追物体 B,开始二者相距 x0,则(1)A 追上 B 时,必有 xA-xB=x0,且 vA≥vB。(2)要使两物体恰不相撞,必有 xA-xB=x0,且 vA≤vB。3.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PPT(第 9 页):追击相遇问题两类模型,我们说一下,速度小追速度大的情况,同学要注意,我们这里说的速度小追速度大不是说速度小的就一直小,这里指的是初速度小,后期人家是不是还得发育一下。PPT(第 10 页):说完速度小追速度大,然后就是速度大追速度小了。PPT(第 11 页):总图,可能看起来有点模糊,可以之后下载下来好好研究下。PPT(第 12 页):接下来我们来一起看一下经典题型部分,注意我们在梳理过程中,也应该将我们经常遇到的经典知识点也梳理上去,这样才能既梳理巩固清楚知识体系,也能清楚出题目的方向。PPT(第 13—14 页):第 1 题和答案。PPT(第 15—16 页):第 2 题和答案。PPT(第 17—18 页):第 3 题和答案。PPT(第 19 页):回顾落实。看完视频题目后,有没有学会如何运用知识体系来解题?我们再次总结一下梳理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吧。PPT(第 20 页):要点:①着重注意 x-t 图像和 v-t 图像的特点和意义;②弄清楚两类图像的缺点和区别;③追击相遇过程中要着重注意两直线围成面积的意义。和经典题目。提醒:①应用 v-t 图像中两直线所围成面积大小的计算一定要仔细,容易算错;②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两物体最开始的距离;③解题前要注意题目给出的到底是 v-t 图像还是 x-t 图像。PPT(第 21 页):课后作业布置,请认真完成我们准备的题目,因为对应的题型可以充分的对咱们学习内容进行很好的巩固和加强,所有题目难度不是太大,但是是对所学内容非常好的融汇与渗透,也是对学习效果非常好的检验。在解答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哦。PPT(第 22 页):谢谢同学,我们下次再见!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作业题作业题目难度分为 3档:三星☆☆☆(基础题目)四星☆☆☆☆(中等题目)五星☆☆☆☆☆(较难题目)本套作业题目 1-10 题为三星,11-16 为四星,17-19 为五星。1.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 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B.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C.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D.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答案与解析: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绝对值反映速度大小,在 0.2~0.5 小时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0,甲图象斜率大于乙图象斜率,说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选项 A错误,B正确;由位移-时间图象可以看出在 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故选项 C错误;由位移-时间图象看出在 t=0.5小时时,甲在 x=10km处,而乙在 x=8 km 处,进一步得出在 0.8小时内甲的路程比乙的大,故选项 D错误。2.(多选)一质点沿一条直线运动,其位移随时间 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Oa段和 cd段为直线、ac段为曲线,Oa段的平均速度为 v1,ac段的平均速度为 v2,cd段的平均速度为 v3,Od段平均速度为 v4,则( ) ☆☆☆A.Oa段的加速度小于 cd段的加速度B.v2可能等于 v4C.v1、v2、v3和 v4中 v3最大D.在 ac段一定存在一个时刻,此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 v4答案与解析:x-t图线上两点连线的斜率表示速度,Oa段和 cd段的加速度均为 0,选项 A错误;连接 ac,ac段斜率小于 Od段斜率,则 v2不可能等于 v4,选项 B错误;由图象斜率可知 v23.(多选)甲、乙两物体在 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 x轴运动,其 v-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甲、乙在 t=0到 t=1s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B.乙在 t=0到 t=7s之间的位移为零C.甲在 t=0到 t=4s之间做往复运动D.甲、乙在 t=6s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答案与解析:乙在 t=0到 t=0.5 s之间沿 x轴负方向运动,在 t=0.5 s到 t=1 s之间沿 x轴正方向运动,而甲在 t=0到 t=1 s之间沿 x轴正方向运动,选项 A错误;根据 v-t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乙在 t=0到 t=7 s之间的位移为零,选项 B正确;甲在 t=0到 t=4 s之间一直沿 x轴正方向运动,选项 C错误;甲、乙在 t=6 s时的加速度均为负值,方向相同,选项 D正确。4.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 a-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 v-t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 ☆☆☆T答案与解析:由题图可知,在 0~ 时间内 a=a0>0,若 v0≥0,物体做匀加速运动;若2v0<0,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故选项 B、C错误;由于在 T~2T时间内 a=-a0,故物体T做匀变速运动且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与 0~ 时间内相同,故选项 A错误,D正确。25.如图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v-t图象,则下列由 v-t图象作出的加速度-时间(a-t)图象和位移-时间(x-t)图象中正确的是( ) ☆☆☆答案与解析:由题图可知,物体先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继续向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1 m/s2,2~3 s内做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1 m/s2,3~5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0.5 m/s2,选项 A正确,B错误;0~5 s内,v-t图象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和为零,故 t=5s时物体处于位移为零处,选项 C、D错误。6.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平面内,MN是通过椭圆中心 O点的水平线。已知一小球从M点出发,初速率为 v0,沿管道MPN运动,到N 点的速率为 v1,所需时间为 t1;若该小球仍由 M 点以初速率 v0出发,而沿管道MQN运动,到 N点的速率为 v2,所需时间为 t2。则( ) ☆☆☆A.v1=v2 ,t1>t2 B.v1<v2,t1>t2 C.v1=v2,t1<t2 D.v1<v2,t1<t2答案与解析: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小球两次到达 N 点速率相同,即 v1=v2=v0,画出小球由M→P→N及由M→Q→N的速率-时间图象如图中Ⅰ、Ⅱ所示。则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小球的路程,两次的路程相等,故 t1>t2,选项 A正确。7.某同学欲估算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他假设飞机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减速运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为 x,从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 t,实际上,飞机的速度越大,所受的阻力越大,则飞机着陆时的速度应是( ) ☆☆☆A.v=x B.v=2x C.v>2x D.xt t t t t答案与解析:该同学假设飞机做匀减速运动,所用的时间为 t,画出相应的 v-t图象大致如图所示的虚线。根据图象的意义可知,虚线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因为2x位移为 x,则得出初速度为 。实际上,当飞机的速度减小时,所受的阻力减小,t因而它的加速度会逐渐变小,v-t图象切线的斜率减小,画出相应的 v-t图象大致如图所示的实线。根据图象的意义可知,实线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所以飞机着2x陆的速度 v> ,故选项 C正确。t8.如图 8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的位移-时间(x-t)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在 0~4 s这段时间内( ) ☆☆☆A.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B.4 s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大C.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 3 m答案与解析:在 x-t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由题图知,甲物体在 0~2 s内图线斜率为正值,在 2~6 s内图线斜率为负值,而乙物体图线斜率一直为正值,故选项 A错误;4 s时,甲、乙两图线相交,表示相遇,2 s末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大,为 4 m-1 m=3 m,选项 B错误,D正确;在 0~4 s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同、时间相同,所以平均速度相同,选项 C错误。9. 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3 s末两质点相遇,由图象可知( ) ☆☆☆A.甲的加速度等于乙的加速度B.出发前甲在乙之前 6 m处C.出发前乙在甲前 6 m处D.相遇前甲、乙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 6 m答案与解析:根据 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得 a 甲=1.5 m/s2,a 2乙=2 m/s ,所以选项 A错误;根据“面积法”,可得 3s内甲、乙沿同一方向运动的位移分别为 x 乙=9 m,x 甲=3 m,因为 3 s末两质点相遇,所以出发前甲在乙之前 6 m处,选项 B正确,C错误;1 s前,甲静止,乙做匀加速运动,甲、乙间距从 6 m开始逐渐减小,1 s后,甲开始匀加速运动,但甲的速度始终小于乙的速度,所以甲、乙间距还在减小,3 s末,甲、乙间距减为 0,即相遇,选项 D正确。10. 甲、乙同时从 A处由静止出发,沿直线 AB运动,甲先以加速度 a1做匀加速运动,经一段时间后,改以加速度 a2做匀加速运动,到达 B的速度为 v0,乙一直以加速度 a做匀加速运动,到达 B的速度也为 v0。已知 a1>a,则( ) ☆☆☆A.a2=aB.a2>aC.经过 AB间任一点时甲的速度一定大于乙的速度D.经过 AB间某一点时,甲的速度可能小于乙的速度答案与解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v2=2ax知,v2-x图线是一过原点的直线,其斜率的数值为加速度大小的两倍。作出 v2-x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2<a,选项A、B错误;在图象上任作一条平行于纵轴的直线,比较 AB中间任一点甲、乙速度的大小,由图可知,经过 AB间任一点时甲的速度一定大于乙的速度,选项 C正确,D错误。11.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 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0~1.5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4 m/s2,1.5~3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4 m/s2B.0~4 s内物体的位移为 12 mC.3s末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D.3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答案与解析:v-t Δv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 a= 可知,0~3 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Δta=6-(-6) m/s2=4 m/s2,选项 A错误;由图象知,物体先沿负方向做匀减速运动,31.5 s末速度减小到 0,以后沿正方向做匀加速运动,3 s末回到出发点,选项 D正确;0~4 s 内物体的位移为 3 m,选项 B错误;3 s末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发生变化,运动方向不变,选项 C错误。12.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A.前 5 s质点静止B.5~15 s内质点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1 m/s2C.15~20 s内质点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 m/s2D.15 s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20 s末质点回到出发点答案与解析:由图象可知,质点前 5 s做的是匀速运动,选项 A错误;5~15 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0.8 m/s2,选项 B错误;15~20s内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为-3.2 m/s2,选项 C正确;质点在 20 s末离出发点最远,质点做的是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选项 D错误。13.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 t=0到 t=t1的时间内,它们的 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v v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1 22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答案与解析:因为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是物体的位移,故在 0~t1时间内,x甲车的位移大于乙车,故根据-v = 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选项 A正确,tC v v错误;因为乙车做变减速运动,故平均速度不等于 1 2 ,选项 B错误;因为图2线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故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均逐渐减小,选项 D错误。14.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倒数的变化规律图线如图所示,a0和 t0已知,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 t0前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B.物体在 t0时刻的速度为 a0t0C.物体在 t 10时间内速度增加量为 a0t02D.以上判断均错1答案与解析:注意横轴为 ,由图可知物体在 t0前做加速度恒为 a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t由速度公式可知 t0时刻的速度为 a0t0,选项 B正确,A、C、D均错误。15.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中甲车初速度为零,最大速度为 4 m/s,乙车初速度为 1.5 m/s,最大速度为 3.5 m/s,其 v-t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t=4 s时,甲、乙相遇B.甲的加速度一直小于乙的加速度C.在 t=1 s时,两车速度相等,加速度相等D.甲车运动的总位移大于乙车运动的总位移答案与解析:v-t图线与 t轴所围面积表征位移,斜率表征加速度,在 t=4 s,甲、乙的位移均为 10 m,甲、乙相遇,选项 A正确;在 0~2 s内 a 甲>a 乙,选项 B错误;在 t=1 s两车速度相等,但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选项 C错误;乙车运动的总位移大于甲车运动的总位移,选项 D错误。16.入冬以来,全国多地多次发生雾霾天气,能见度不足 100 m。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中,甲、乙两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乙在前,甲在后同向行驶。某时刻两车司机同时听到前方有事故发生的警笛提示,同时开始刹车,结果两辆车发生了碰撞。如图 6所示为两辆车刹车后若恰好不相撞的 v-t图象,由此可知( ) ☆☆☆☆图 6A.两辆车刹车时相距的距离一定等于 112.5 mB.两辆车刹车时相距的距离一定小于 90 mC.两辆车一定是在刹车后的 20 s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D.两辆车一定是在刹车后的 20 s以后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答案与解析:v-t图象给定了两车的初速度和加速度,不确定值是刹车前两车间距离。v-t Δx = 5 25 5 15 由两车的 图象可知,两车不相撞的最小距离 min 20m =100 2 2 m,即当Δx<100 m时两车必相撞,选项 A、B均错误;两车相撞一定发生在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时,即 t=20 s之前,选项 C正确,D错误。17.如图所示,直线 a和曲线 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a和 b的位移-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 ☆☆☆☆☆A.在时刻 t1,a车追上 b车B.在时刻 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 t1到 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D.在 t1到 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 a车的大答案与解析:由题图可知,t1时刻,b车追上 a 车,故选项 A错误;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由于 t2时刻 a、b两图象的斜率一正、一负,故两车运动方向相反,选项B正确;由 b图线的斜率的变化可以看出 t1到 t2这段时间 b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反向增大,选项 C正确;如图所示,在 t3时刻 b图线的斜率与 a图线的相等,此时两车的速率相等,故选项 D错误。18.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相隔 2 s,它们运动的 v-t图象分别如图直线甲、乙所示。则( ) ☆☆☆☆☆A.t=2 s时,两球高度相差一定为 40 mB.t=4 s时,两球相对于各自抛出点的位移相等C.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相等D.甲球从抛出至达到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的相等答案与解析:由于两球的抛出点未知,则选项 A、C均错误;由图象可知 4 s时两球上升的高度均为 40 m,则距各自出发点的位移相等,则选项 B正确;由于两球的初v速度都为 30 m/s,则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均为 t= 0 =3 s,则选项 D正确。g19.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 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车启动时,甲车在其前方 50 m处B.运动过程中,乙车落后甲车的最大距离为 75 mC.乙车启动 10 s后正好追上甲车D.乙车超过甲车后,两车不会再相遇答案与解析:根据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乙在 t=10 s时启动,1此时甲的位移为 x= ×10×10 m=50 m,即甲车在乙前方 50 m处,故选项 A正确;当21两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最大距离为:smax= ×(5+15)×10 m-1×10×5 m=75 m,2 2故选项 B正确;由于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沿直线运动,当位移相等时两车才相遇,由图可知,乙车启动 10 s后位移小于甲的位移,还没有追上甲,故选项 C错误;乙车超过甲车后,由于乙的速度大,所以不可能再相遇,故选项 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运动(PPT讲解版).pptx 2.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运动讲义(教师逐字稿).docx 3.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运动作业(答案+解析).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