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兖州市2013届高三9月入学诊断检测 10科12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兖州市2013届高三9月入学诊断检测 10科12份

资源简介

高三入学诊断检测
数学试题(理科) 2012-9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12=60分)
1.设集合A={4,5,7,9},B={3,4,7,8,9},全集U=AB,则集合中的元素共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2.对于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是“是奇函数”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充要条件 C. 必要不充分条件 D.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如右图所示是某一容器的三视图,现向容器中匀速注水,容器中水面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可能图象是 ( )
4.已知,,则( )
A. B. C. D.
5.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6.右图给出的是计算的值的一个框图,
其中菱形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
A. B. C. D.
7.已知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满足,
若,则( )
A. B. C. D.
8.如图,半圆的直径AB=6,O为圆心,C为半圆上不同于A、B的 任意一点,若P为半径OC上的动点, 则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9.从6名志愿者中选出4人分别从事翻译、导游、导购、保洁四项不同的工作,若其中甲、乙两名志愿者不能从事翻译工作,则选派方案共有 ( )
A. 280种 B. 240种 C. 180种 D. 96种
10.函数的大致图象是( )
11.若函数的图象在点处的切线与圆相交,则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
A.圆内 B. 圆内或圆外 C. 圆上 D. 圆外
12.函数HYPERLINK "http://www./"()的图象如右图所示,为了得到的图象,可以将HYPERLINK "http://www./"的图象( )
A.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 B.向右平移HYPERLINK "http://www./"个单位长度
C.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 D.向左平移HYPERLINK "http://www./"个单位长度
第(Ⅱ)卷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4×4=16分)
13.计算
14.展开式中不含 ( http: / / www. / )项的系数的和为 .
15.已知,,,则与的夹角为
16.设a>0.若曲线与直线x=a,y=0所围成封闭图形的面积为a,则a=____ __.
三、解答题:(17、18、19、20、21每题12分,22题14分,共74分)
17.(12分)已知函数
(1)求函数f(x)的最小值和最小正周期;(4分)
(2)设△ABC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a,b,c且=,,若向量共线,求的值. (8分)
18.(12分)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DAB=60°,FC⊥平面ABCD,AE⊥BD,CB=CD=CF.
(1)求证:BD⊥平面AED;(4分)
(2)求二面角F-BD-C的余弦值.(8分)
19.(12分)学校游园活动有这样一个游戏项目:甲箱子里装有3个白球、2个黑球,乙箱子里装有1个白球、2个黑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每次游戏从这两个箱子里各随机摸出2个球,若摸出的白球不少于2个,则获奖.(每次游戏结束后将球放回原箱)
(1)求在1次游戏中,①摸出3个白球的概率;②获奖的概率;(6分)
(2)求在2次游戏中获奖次数X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E(X). (6分)
20.(12分)设等比数列HYPERLINK "http://www./"的前项和为HYPERLINK "http://www./",已知NHYPERLINK "http://www./").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6分)
(2)在HYPERLINK "http://www./"与之间插入n个数,使这n+2个数组成公差为HYPERLINK "http://www./"的等差数列,求数列的前HYPERLINK "http://www./"项和.(6分)
21.(12分)已知函数f(x)=x3+mx2+nx-2的图象过点(-1,-6),且函数g(x)=+6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1)求m、n的值及函数y=f(x)的单调区间;(6分)
(2)若a>0,求函数y=f(x)在区间(a-1,a+1)内的极值.(6分)
22.(14分)在直角坐标系中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其中也是抛物线:的焦点,点为与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且.
(1) 求的方程;(6分)
(2)平面上的点满足,直线∥,且与交于、两点,若,求直线的方程. (8分)
兖州市高三数学试题参考答案(理科)201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C B D A A B A B C D B
2解析:若是奇函数,则的图象关于轴对称;反之不成立,比如偶函数,满足的图象关于轴对称,但不一定是奇函数,答案应选C.
4.(教材必修4 P148 练习3)
5.(2012山东高考理科5)
解析:作出可行域,直线,将直线平移
至点处有最大值,点处有最小值,
即.答案应选A.
8. 解析:设 , 则
, 所以
12. 解析:HYPERLINK "http://www./"
13.(选修2-2 P112习题3.2A组5(4))
14. 0
.解析: 采用赋值法,令x=1得:系数和为1,减去项系数 ( http: / / www. / )即为所求,故答案为0.
15.(必修4习题2.4A组7)
(或)
16. (2012山东高考理科15)
解析:,解得
17解:(1)
……………………………2分
∴ , T= ………………………………………4分
(2)
…………………………6分
由余弦定理得: ①…………………………8分
又∵向量共线

② …………………………10分
联立①②得:…………………………12分
18.(2012山东高考理18)
解析:
(1)∵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DAB=60°,

又CB=CD,∴
∴,即: BD⊥AD ………………………2分
又BD ⊥AE,,平面AED,且,
故BD⊥平面AED ……………………4分
(2)法Ⅰ:由(1)可知BD⊥AD ,则,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则, ,…………6分
设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则,即,
取,则,则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9分
易见向量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10分

而二面角F-BD-C的平面角为锐角,则二面角F-BD-C的余弦值为.…………12分
法Ⅱ:取BD的中点G,连CG,FG,可证为二面角F-BD-C的平面角,在RT⊿FCG中求解即可.
19.解:(1)①设“在1次游戏中摸出i个白球”为事件
则HYPERLINK "http://www./" EMBED Equation.DSMT4 …………………2分
②设“在1次游戏中获奖”为事件B,则,A2,A3互斥,
…………………4分
所以HYPERLINK "http://www./" EMBED Equation.DSMT4 …………………6分
(2)法Ⅰ解:由题意可知X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 ……………7分
……………………………………………10分
所以X的分布列是
X 0 1 2
P HYPERLINK "http://www./" EMBED Equation.DSMT4 HYPERLINK "http://www./" EMBED Equation.DSMT4
X的数学期望 ……………12分
法Ⅱ:,于是可依次得出,,;
20. (1)由HYPERLINK "http://www./" Z*)
得 Z*,HYPERLINK "http://www./"),………………………………2分
两式相减得:,
即HYPERLINK "http://www./" Z*,),………………………………4分
∵HYPERLINK "http://www./"是等比数列,所以 ; 又HYPERLINK "http://www./"则,∴HYPERLINK "http://www./",
∴…………………………6分
(2)由(1)知,则
∵ ,
∴ …………………8分
∵HYPERLINK "http://www./"…
∴ ①
②…………………10分
①-②得
……………………………………11分
∴……………………………………12分
21. (1)由函数f(x)的图象过点(-1,-6),得m-n=-3.①…
由f(x)=x3+mx2+nx-2,得=3x2+2mx+n,………………2分
则g(x)=+6x=3x2+(2m+6)x+n.
而g(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所以-=0,解得 m=-3.
代入①得n=0.
于是=3x2-6x=3x(x-2).………………………4分
由>0得x>2或x<0,
故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0),(2,+∞);………………………5分
由<0,得0故f(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0,2).………………………6分
(2)由(1)得=3x(x-2),令=0得x=0或x=2. ………………7分
当x变化时,,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 (-∞,0) 0 (0,2) 2 (2,+∞)
+ 0 - 0 +
f(x) 增函数? 极大值 减函数 极小值 增函数?
…………………………………………………………9分
由此可得:当0当a=1时,f(x)在(a-1,a+1)内无极值;
当1当a≥3时,f(x)在(a-1,a+1)内无极值.
综上得,当0当1当a=1或a≥3时,f(x)无极值.………………………………12分
22(1)由: 知.………………………1分
设,在上,因为,所以 ,
解得,即……………………3分
又 在上,且椭圆的半焦距,于是,
消去并整理得,
解得 (不合题意,舍去). ……………………5分
故椭圆的方程为 . ……………………6分
(2)由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交点为坐标原点,
因为∥,所以与的斜率相同,故的斜率.……………7分
设,,的方程为 ……………8分
由 整理得:.
所以 ,.……………10分
因为,所以 ,



解得.……………12分
代入验证此时 ,……………13分
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或……………14分高三入学诊断检测
俄语试题 2012-9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第II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105分)
注意事项:
1.答选择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一部分:听力(分A、B两节,共20小题,30分)
A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并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读一遍。
1. Какой сегодня день
А. Сегодня понедельник. В. Сегодня вторник. С. Сегодня среда.
2. Сколько лет Саше
А. 11. В. 20. С. 12
3. Куда идёт Петя
А. На урок физкультуры. В. На площадку. С. На урок физики.
4. Где почта
А. Около школы. В. Около магазина. С. Около кинотеатра.
5. Сколько раз в неделю Ира слушает звукозапись
А.1 раз. В. 2 раза. С. 3 раза.
B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有时间来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Что ищет сын
А. Новую тетрадь. В. Новую ручку. С. Новую книгу.
7. Где костюм сына
А. В шкафу. В. На диване. С. На стуле.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В каком классе учится Леночка
А. В первом. В. В последнем. С. В пятом.
9. Куда будет поступать Леночка
А. В институт. В. В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С. На завод.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12题
10. Где лежит программа
А. На столе. В. На кровати. С. На окне.
11. Что сейчас передают по телевизору
А. Новости. В. Фильм. С. Концерт.
12. Когда будет фильм
А. Через пять часов. В. Через два часа. С. Через час.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16题
13. Кто кому звонит
А. Олег Наташе. В. Наташа Олегу. С. Наташа Ольге.
14. Что хочет узнать Олег
А. Он хочет узнать, где сейчас Наташа.
В. Он хочет узнать, где Наташа будет встречать Новый год.
С. Он хочет узнать, когда Наташа будет дома.
15. Где Олег будет встречать Новый год
А. У Наташи. В. У родителей. С. У себя дома.
16. Где Наташа будет встречать Новый год
А. У себя дома. В. У Олега. С. У родителей.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20题
17. Где находится Дом-музей Толстого
А. На Красной площади.
В. Недалеко от Москвы.
С. На одной из красивых улиц Москвы.
18. Изменилось ли что-нибудь в доме Толстого
А. Да, всё изменилось.
В. Нет, всё осталось также, как было раньше.
С. Изменилось, но немного.
19. Сколько было у Толстого детей
А. Шесть детей. В. Восемь детей. С. Девять детей.
20. Кто быстрее всех бегал на коньках
А. Толстой. В. Дети Толстого. С. Друзья Толстого.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从短文后面每个问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A
Красивая
Лиза жила в новом красивом доме. Дом стоял на небольшой горе. Лиза посмотрела на улицу. Была зима, ребята катались на санках(雪橇)и на лыжах с горы. И Лиза тоже решила пойти на улицу.
Сначала Лиза надела старую тёплую шапку, но потом сняла и надела новую, белую. Она подошла к зеркалу(镜子), увидела, какие у неё большие голубые глаза, и сказала:
— Ребята не узнают меня сегодня. Я такая красивая в этой новой шапке.
Она взяла санки и пошла кататься с горы.
— Лиза, — сказали ребята, — дай санки.
— Не дам, — ответила Лиза. — Это мои санки.
Потом на гору пришла другая девочка в белой шапке. Она тоже принесла санки.
— Маша, — сказали ребята, — дай санки.
Маша дала санки ребятам:и Кате, и Виктору, и Мише.
Володя был ещё маленький и гулял с мамой, но и ему Маша дала санки. Мама Володи посмотрела, как Маша катается с Володей с горы, и сказала:
— Хорошая ты, Маша, девочка, добрая. И глаза у тебя красивые, голубые.
— Я тоже красивая — У меня тоже глаза голубые. — сказала Лиза и посмотрела на Володю и его маму.
Но они ничего не ответили.
21. Где жила семья Лизы
А. В городе. В. В деревне.
С. Далеко от города. D. На горе.
22. Что надела Лиза, когда она вышла на улицу
А. Она недела старую тёплую шапку.
В. Она недела старую красивую шапку.
С. Она недела новую красивую шапку.
D. Она недела новую белую шапку.
23. Как Лиза относилась(对待)к просьбе ребят
А. Она отказалась дать свои санки ребятам.
В. Она охотно(乐意)дала свои санки ребятам.
С. Она согласилась кататься на санках вместе с ребятами.
D. Она решила научить ребят кататься на санках.
24. Почему мама Володи сказала, что Маша хорошая добрая девочка
А. Потому что Маша самая красивая девочка в новом доме.
В. Потому что она была в белой шапке.
С. Потому что она дала свои санки ребятам и помогала маленькому Володе кататься.
D. Потому что она ходила в красивом пальто.
25. Как мама с Володей ответили на слова Лизы
А. Они сказали, что Маша красивее, чем Лиза.
В. Они сказали, что Лиза тоже красивая девочка.
С. Они ничего не ответили на её слова.
D. Они сказали, что Лиза совсем не красивая.
B
Тройка(三分)
Саша пришёл домой счастливый. Кончилось полугодие(学年), завтра каникулы, и можно кататься на коньках, ходить в кино, играть с друзьями. Только одно было плохо— тройка в дневнике(成绩册)географии. Все- где, когда он получал тройку , мама говорила, что он лентяй(懒人), не хочет хорошо учиться.
Но тут он вспомнил, что завтра у мамы экзамен(考试). Мама Саши днём работает, а вечером учится в институте. Саша знает, что, когда мама сдаёт экзамены, она забывает посмотреть его дневник. Перед экзаменом мама очень занята. Она должна повторять большой учебник, иногда даже забывает есть. Сегодня она тоже будет волноваться, смотреть на часы и забудет спросить его об отметках.
Саша положил дневник в стол и пошёл играть. Когда он вернулся, мама и папа уже дома. Мама сидит за столом и повторяет учебник. Вдруг она посмотрела на сына и спросила: Ну, какие у тебя отметки Мальчик не ждал этого вопроса и сказала правду.
—Лентяй ты, —сказала мама.—Нехорошо. Географию не можешь выучить.
В комнату вошёл папа и сказал, что обед приготовил.
—У меня нет времени обедать, —сказала мама, —в 6 часов экзамен.
И мама взяла со стола бутерброд(夹肉面包片)и ушла.
Папа посмотрела на Сашу сердито(生气).
—Значит, у тебя опять тройка Почему ты не хочешь учиться Твоя мама уже взрослая(成年人), работает, у неё много дел дома, а она учится.
Мальчику стало совсем грустно(忧郁).
Вечером мама пришла домой счастливая.
—Ну как —спросил папа, —Сдала, —радостно ответила мама и показала три пальца(手指).
—Молодец, поздравляю!
Саша смотрел на маму и папу. Он очень хотел быть взрослым: днём работать, вечером учиться в институте, есть бутерброды вместо супа и быть счастливым, когда получаешь тройку .
26. Когда это случилось
А. Весной. В. Зимой. С. Осенью. D. Летом.
27. Работает ли мама Саши дома обычно
А. Не известно(清楚). В. Она много работает.
С. Она совсем не работает. D.Только отец Саши работает.
28. По чему Саша получил тройку
А. По родному языку. В. По математике.
С. По географии. D. По физике.
29. Какую отметку мама Саши получила
А. Двойку. В. Тройку. С. Четвёрку. D. Пятёрку.
30. Когда у мамы Саши был экзамен
А. Утром. В. Днём. С. Вечером. D. Ночью.
C
Мы учимся в МГУ. Наша группа —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ьная(国际性的). Меня зовут Луис. Мы с Мартой приехали из Мексики(墨西哥), Ван из Китая, Самир из Франции(法国), а Том из Англии(英国).
Мы вместе учимся и вместе отдыхаем. Мы говорим по-русски и уже хорошо понимаем друг друга. Мы вместе гуляем, играем в шахматы или в футбол, смотрим телевизор. Мы с Ваном любим смотреть хоккей и футбол, а Марта любит смотреть фильмы. Она говорит, что они помогают ей изучать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У нас есть русские друзья. На площадке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мы познакомились с Виктором. Виктор — Москвич. Раньше он полгода работал на заводе, а два месяца тому назад поступил в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на факультет иностранных языков.
В клубе на вечере мы познакомились с Рустамом. Рустам очень хорошо поёт. На вечере он пел народные песни.
У нас есть ещё один друг, с которым мы познакомились в библиотеке. Его зовут Андрей. Он журналист. Андрей работает в журнале вокруг света . Он пишет не только статьи(文章), но и рассказы. Виктор говорит, что Андрей пишет интересные рассказы. Но мы ещё не читали их, потому что мы изучаем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только месяц.
31. Кто приехал из Мексики
А. Луис и Марта. В. Ван и Самир.
С. Марта и Том. D. Луис и Самир.
32. Что любят делать Луис с Ваном
А. Петь народные песни . В. Смотреть хоккей и футбол.
С. Смотреть фильмы по телевизору. D. Читать интересные рассказы.
33. Сколько времени Виктор работал на заводе
А. Только месяц. В. Два месяца.
С. Шесть месяцев. D. Двенадцать месяцев.
34. Где Луис познакомился с Андреем
А. В клубе В. На вечере. С. В библиотеке. D. На площадке.
35. Почему иностранные студенты ещё не читали рассказов Андрея
А. У них мало свободного времени.
В. Они пока ещё плохо знают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С. Для них эти рассказы не интересны.
D. Они не нашли в библиотеке рассказов Андрея.
第三部分:俄语知识运用。本部分分A、B两节,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选择填空。从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本节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 Максим поступил в москов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это ______ большая радость для всех нас.
A. был B. была C. было D. были
37. Разве ты не видишь, что ______ руки у меня заняты.
А. оба В. две С. обе D. два
38. Мне нравится картина, ______ нарисовал И.Е.Репин.
А. который В. которую С. которое D. которая
39. Комната, где они живут, ______ чем наша.
А. светлая В. светлой С. светлее D. светла
40. ______ информации мы должны работать на компьютере.
А. В век В. На век С. В веке D. На веке
41. Учитель требует у учеников, ______ они выполнили домашние задания вовремя.
А. что В. чтобы С. как D. которые
42. Толя очень волновался и звонил в больницу через ______ десять минут.
А. каждых В. каждый С. каждые D. каждое
43. На следующий день Виктор пришёл ______ домой.
А. у меня В. со мной С. от меня D. ко мне
44. Активный отдых — это то, о чём постоянно ______ врачи.
А. помню В. вспоминаю С. напоминаю D. запоминаю
45. — Где здесь в этом магазине отдел Подарки
— ______, на первом этаже.
А. Вниз В. Наверх С. Внизу D. Наверху
46. У сестры способности ______. Он хорошо играет на рояле.
А. по музыке В. к музыке С. на музыке D. от музыки
47. Теперь мальчик учится плохо. Он ______ много уроков.
А. выпустил В. пропустил С. выпускал D. запускал
48. Сегодня я потратил два дня ______.
А. учить В. в учёбу С. на учёбу D. за учёбу
49. У нас было собрание ______: Спорт—лицо нашей школы!
А. о теме В. в тему С. с темы D. на тему
50. Сын попросил отца: Возьми меня ______ в поход .
А. на себя В. за собой С. с собой D. на себе
51. Учитель требует у учеников, ______ они выполнили домашние задания вовремя.
А. что В. чтобы С. как D. которые
52. Антон подошёл ______ и показал, где находится его радной город.
А. на карту В. от карты С. к карте D. в карту
53. Моя сестра ______.
А. нравится опера В. радуется оперой
С. интересуется оперой D. увлекается опере
54. Вчера на городской олимпиаде мы ______ первое место.
А. приняли В. сняли С. заняли D. поняли
55. Сам он в новогоднюю ночь ______ дежурить(值班)на заводе.
А. должен был B. нужен был C. надо был D. должно был
高三入学诊断检测俄语试题
第Ⅱ卷(共45分)
                                   2012. 9
注意事项:
1.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答题。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评卷人 得 分
第三部分:В节:构形填空。
阅读短文,把括号内的词变成需要的形式。本节共10 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В деревне жил мальчик. Его _______ (56. звать) Андрей. Ему было восемь лет, когда умер его отец. Остался Андрей с _______ (57. мать), трудно было жить без отца. Мать с утра до вечера работала, но _______ (58. деньги) у них было мало.
А у Андрея была мечта: он хотел учиться. Но как он мог учиться, если у него ничего не было.
В их деревне жил богатый человек, у него был сын. Андрей знал, что каждый день к _______ (59. он) приходит учитель и учит его сына читать и писать.
Однажды утром мальчик пришёл к богатому человеку и сказал: — Я слышал, что вы ищете работника. ______ (60. Взять) меня! Я буду работать у вас бесплатно(免费的). Разрешите мне только смотреть, как _______ (61. учиться) ваш сын.
Богач был рад. И он согласился с _______ (62. просьба) мальчика.
Андрей много работал у богача. Когда приходил учитель, он садился и внимательно слушал уроки. Он старался запоминать всё, что говорил учитель.
_______ (63. Пройти) год. Андрей научился читать, но он не умел писать. Ведь у него не _______ (64. быть) ни бумаги, ни карандаша. А как он может научиться писать без них
Вечером мальчик возвращался домой и шёл по берегу моря. Вдруг он увидел палку. Взял её и написал на песке(沙子)буквы. Андрей был _______ (65. счастливый): он знал, как будет учиться писать.
请将答案写在各题号后面的横线上。
5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号 得分


总分
合分人
评卷人 得 分
第四部分:写作。(满分30分)
以《Моё будущее》为题,按照提供的写作提纲,用俄语写一篇短文,要求词数80-100个。
写作提纲:
1.你现在的身份;
2.你所设想的将来;
3.这样设想的原因;
4.未来理想的具体内容;
5.为实现未来的理想应怎样做。
姓名 班级 考号 座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
-------------------------------------------------------------------------------------------------------------------------------------------------------------------------------------------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姓名 班级 考号 座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
-------------------------------------------------------------------------------------------------------------------------------------------------------------------------------------------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姓名 班级 考号 座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
-------------------------------------------------------------------------------------------------------------------------------------------------------------------------------------------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高三入学诊断检测
化学试题 2012-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和答题卷三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用钢笔分别填在答题卷密封线内。
3.第Ⅰ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务必答在答题纸中,否则不得分;答题纸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上面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I:127
Na:23 Mg:24 Al:27 Fe :56 Cu:64 Pb:207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导纤维广泛应用于现代通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硅
B.二氧化碳不宜用于扑灭金属钠燃烧引起的火灾
C.一定条件下,可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这一变化是物理变化
D.加碘盐中所加的碘为碘单质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
C.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D.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
3.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金属先熔化 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 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
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
A.②⑤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④⑤
4.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32g S2-中电子数目为2NA
B.46 gNO2和N2O4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 1 L 0.5 mol L-1 Na2CO3溶液中含有的CO32-数为0.5NA
D. 78 g Na2O2中阴离子数目为2NA
5.下列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金属钠投入水中:Na + 2H2O = Na+ + OH-+ H2↑
B.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 + Fe3+= Cu2+ + Fe2+
C.向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CH3COOH溶液: CO32-+ 2H+= CO2↑ + H2O
D.过量CO2通入Ca(ClO)2溶液中: ClO-+ CO2 + H2O = HCO3-+ HClO
6.用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正确的是
7、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纯碱溶液去油污 B.加热稀醋酸溶液其pH 稍有减小
C.小苏打溶液与AlCl3溶液混合产生气体和沉淀 D.浓的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8、下列实验事实不能证明醋酸是弱酸的是
A.常温下,测得醋酸钠溶液的pH>7
B.常温下,测得0.1mol/L醋酸溶液的pH=4
C.常温下,将pH=1的醋酸溶液稀释1000倍,测得pH<4
D.常温下,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恰好中和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9. 下列液体均处于25℃,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0-13,则该溶液的pH一定为13
B.pH=4.5的番茄汁中c(H+)是pH=6.5的牛奶中c(H+)的2倍
C.浓度相同的氨水与盐酸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pH=7
D.pH=7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
10.用98%的浓H2SO4(密度为1.84 g/mL)配制1 mol L-1的稀H2SO4 100mL,配制过程中可能用到下列仪器: ①100mL量筒;②10mL量筒;③50mL烧杯;④托盘天平;⑤100mL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⑦玻璃棒。按使用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②⑥③⑦⑤ B.④③⑤⑦⑥ C.①③⑦⑤⑥ D.②⑤⑦⑥
11.下列各组离子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Ba2+ Na+ SCN- Fe3+ B. Mg2+ Cl- Al3+ SO42-
C.K+  Cl- HCO3- NO3- D.Ca2+ Na+ Fe3+ AlO2-
12.在Cu2S + 2Cu2O =6Cu + SO2↑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成1molCu,转移2mol电子 B.Cu是氧化产物
C.Cu2S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氧化剂只有Cu2O
13.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电池反应为2Ag++Cu=2Ag+Cu2+的原电池中,铜作负极
B.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精铜作阴极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H2、Cl2、NaOH时,铜作阳极
D.在镀件上镀铜时,铜作阳极
14. 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不相符的是
A.某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CO2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该气体水溶液显碱性
C.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D.用可见光束照射某红褐色液体产生丁达尔现象,则该液体为胶体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石墨,s) = C(金刚石,s) △H>0,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C.吸热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
D.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增大、pH增大
1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酸性:盐酸>氢硫酸(H2S),故非金属性:Cl>S
B.第二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从左到右依次升高
C.共价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得电子能力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弱
17.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再加适量乙醇,充分振荡、静置,可从碘水中萃取碘
B.从CuSO4溶液中结晶得到CuSO4 5H2O的操作是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并过滤
C.酸碱中和滴定时,加入待测液前锥形瓶中有水,测定结果偏低
D.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明溶液中含有Fe2+
18. 结合右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分别制取少量NO和H2
B.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验证氧化性:KMnO4>Cl2
C.洗涤沉淀时(见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D.利用图2所示的方法可以提纯精制氢氧化铁胶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4分)
注意事项:1.用蓝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适当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上。
2.答题前将答题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答题无效。
三.填空题
19.(16分)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元素的
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根据右侧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
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N2(g)+3H2(g)2NH3(g) △H < 0 ,
其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K 298 398 498
平衡常数K 4.1×106 K1 K2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②试判断K1 K2(填写“>”,“=”或“<”)
③下列各项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v(N2)正 = 3v(H2)逆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3)对反应N2O4(g)2NO2(g) △H > 0 ,在温度分别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A、C两点的化学平衡常数:A>C
c.A、C两点N2O4的转化率:A>C
d.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4)一定温度下,在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并发生反应。若容器容积恒定,10min达到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原来的7/8,则N 2的转化率a(N2)= , 以NH3表示该过程的反应速率v(NH3)= 。
(5) 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0.(10分)化学学习中有很多形如“A+B→C+D”的反应,请根据不同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上式中A、B、C、D均为多核10电子微粒,其中A为阳离子,B为阴离子,C、D均为分子,且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则:
①A+B→C+D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标准状况下,若2.24L的D被50mL 1mol/L硫酸吸收,则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 。
(2)如果上式中A、C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B、D为两种氧化物且它们的摩尔质量比为12:17,其中D能与NaOH溶液反应。则:
①A+B→C+D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D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
③若将B溶于盐酸后,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21.(16分)铅蓄电池是典型的可充型电池,它的正负极是惰性材料,
电池总反应式为:
Pb+PbO2+4H++2SO42- 2PbSO4+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
正极区PH值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电
解液中H2SO4的浓度将变________;当外电路通过1mol电
子时,理论上负极板的质量增加________g。
(2)、在完全放电耗尽PbO2和Pb时,若按图连接,电解一段时间后,则在A电极上生成________,B电极上生成________,此时铅蓄电池的正负极的极性将________。
(3)、某同学用碳棒、铜棒和稀硫酸为原材料,实现了在通常条件下不能发生的反应:
Cu+H2SO4(稀)=CuSO4+H2↑。
请在方框中画出能够实现这一反应的装置图。
22. (12分) 下图是实验室中制备气体或验证气体性质的装置图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图装置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
①圆底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中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中溶液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
(3)在上图所示圆底烧瓶内加入碳,a中加入浓硫酸,开始实验,加热产生的气体缓慢通过后续装置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1:证明SO2具有漂白性和还原性
实验2:证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强
①B中为少量品红溶液,C中为少量酸性KMnO4溶液,则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现象为__________。
②D中应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_(填溶液名称),E中加入____________(填溶液名称),证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强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
1.B 2.C 3.C 4.B 5.D 6.B 7.B 8.D
二、选择题
9.D 10.A 11.B 12.C 13.C 14.C 15.A 16.C 17.B 18.B
三。(每空2分)
19.(16分) (1)NO2(g) + CO(g) = NO(g) + CO2(g) △H = -234KJ/mol
(2)①C2(NH3)/C(N2)·C3(H2) ②> ③c
(3)cd (多选或错选不得分,少选扣1分)
(4)25% 0.05mol/(L·min) (无单位或单位错误扣1分)
(5) 2NH4Cl + Ca(OH)2 ==2 NH3 + CaCl2 +2 H2O
20.(10分) (1)①NH4++ OH- NH3↑+ H2O ② c(NH4+) > c(SO42-) > c(H+) > c(OH-)
(2)① 2Al +3 FeO 3 Fe + Al2O3 ②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③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21.(16分) (1)PbO2 +2e-+ 4H+ +2SO42-== PbSO4 + 2H2O ;(2分) 变大(2分);小(2分) 48 (2分)
(2)Pb;(2分) PbO2 ;(2分)对换(2分)
(3) (2分)
22.(12分) (1)分液漏斗
(2)①MnO2+4H++2Cl-=Mn2++Cl2↑+2H2O
②饱和食盐水 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3)①B中品红溶液褪色
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硅酸钠溶液,D中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E中溶液变浑浊
化学试题答题纸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
注意事项:1.用蓝黑色钢笔直接但在试卷适当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一并交上。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答题无效。
19
20
21
22
23
总计
放电
充电
C
Cu
稀硫酸
EQ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_______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19.(16分)
(1)
(2)① ② ③
(3)
(4)
(5)
20.(10分)
(1)①

(2)①


21. (16分) (1)
.
(2)
(3)
22.(12分) (1)
(2)①

(3)①
②高三入学诊断检测 生物试题 2012-9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分)
1、关于植物细胞中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番茄和水稻根系吸Si元素的量相等
B.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C、O、H和N
C.植物根系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离子需要ATP
D.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可为豆科植物生长提供N元素
2、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
3、下列选项中,含有相同元素的一组化合物是 ( )
A 纤维素和尿素 B 脂肪酸和磷脂 C ATP和核糖核苷酸 D 胆固醇和血红蛋白
4、经分析某条多肽链中有O原子p个,N原子q个,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分析推算可知,1分子该多肽水解得到的赖氨酸个数为 ( )
A.p — q B.q — p C.p—q+1 D.q—p+1
5、下列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
6.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
C 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D 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7.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 ,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8.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l5%,则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 ) ︿
A 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 B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 D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光合作用
9、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 )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
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
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
10、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 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11、 ATP是细胞中能量的通用“货币”。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不同物质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12、图示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据图判断,发生着丝点分裂的区段有 ( )
A.A—B和 K—I. B D—E和J—K C H—I和J—K D D—E 和K—L
13、在某植物根尖每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都有40条染色体。下表中,能正确表示该植物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和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的是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染色体/条 染色单体/条 染色体/条 染色单体/条
甲 10 20 20[21世纪教育网] 10
乙 10 20 20 0
丙 20 40 20 10
丁 20 40 40 0
A.甲 B. 乙 C.丙 D.丁
14.根据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睾丸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归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l所示;将睾丸中参与配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归为D、E、F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2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1中的B组细胞位于图3中的甲~乙段
B.图l中C组的细胞不都位于图3的乙~丙段
C.图2中F组细胞变成E组细胞的过程发生在图3的丙~丁段
D.图2中,D组细胞表示精细胞,E组细胞可以表示精原细胞,也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
15.图6表示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实验中纸层析的结果,据图判断用作实验材料的叶片颜色为
A.红色 B.黄色
C.绿色 D.紫色
16、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细胞质基质A B 线粒体C D 酵母菌E F[21世纪教育网]
葡萄糖 - + - + + +
丙酮酸 + - + -[来 - -
氧气 + - + - + -
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会产生酒精的是B、D、F
B 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只有C
C A试管中会有CO2产生
D 根据试管B、D、F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
17、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呼吸底物均为葡萄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4倍
C.氧浓度为d时,CO2产生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D.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18、.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植株在a点之前就已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C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D乙植株在18点时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19、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任取一对黄色短尾个体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l。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型有致死现象(胚胎致死)。以下说法错误的 ( )
A.黄色短尾亲本能产生4种正常配子
B.F1中致死个体的基因型共有5种
C.若让F1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F2代中灰色短尾鼠占1/2
D.表现型为黄色短尾的小鼠的基因型只有1种
20、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I-2
C.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一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D.若Ⅲ一4与Ⅲ一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5/12
21、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4
C.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 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22、假若某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纯种抗病植株占
A、1/9 B、1/16 C、4/81 D、9/16
23、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原料和酶等
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24、双脱氧核苷酸常用于DN A测序,其结构与脱氧核苷酸相似,能参与DNA 的合成,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 合成时,在DNA 聚合酶作用下,若连接上的是双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终止;若连接上的是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继续。在人工合成体系中,有适量的GTACATACATC的单链模板、腺嘌呤双脱氧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则以该链为模板合成出的不同长度的子链最多有 (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25、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但并未证实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等于嘌呤数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6、关于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真核细胞内m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B. 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C.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成为反密码子
D.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tRNA转运
27、在孟德尔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若让F2中的黄色圆粒个体自交,则F3的性状分离比是
A 9:3:3:1 B 3:3:1:1
C 25:5:5:1 D 15:5:3:1
28、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下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
B.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
29、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2种变异,甲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②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③甲、乙两图中的变化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
④甲、乙两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0、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①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株,一定是单倍体 ② 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③ 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 ④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株一定是单倍体⑤ 基因型是Abcd的生物体一般是单倍体
A ③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31、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l,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A.30%,2l% B.30%,42% C.70%,2l% D.70%,42%
32、下图为神经一肌肉连接示意 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
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属于反射现象
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33、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b神经元的活动不受大脑皮层控制
B 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C.若在I处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正外负→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D 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34、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右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 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核垂体细胞
C. 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35、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
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
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
36、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A. 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 浆细胞产生杭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 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
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下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
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
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
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38、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39、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错误表述是
A.在K/2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因此对于有害动物不宜在此防治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40、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 B.疟原虫与按蚊是寄生关系
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D.鱼类与藻类只存在捕食关系
Ⅱ卷(共60分)
41、(10分)回答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问题:
右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该装置放在20℃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30分钟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该植物
的光合作用速率是 mL/h。
(2)用这一方法测量光合作用速率,比实际的光合速率要低,原因是 。
(3)假若将该植物的叶的下表皮(分布有气孔)涂上一层凡士林,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大幅度下降,原因是 的供应减少,限制了光合作用 反应。
(4)如果在原实验中只增加光照强度,则针筒的容量仍维持在0.6mL读数处。在另一相同实验装置中,若只将温度提升至30℃,针筒容量需要调至0.8mL读数,才能使水滴维持在X的位置上。比较两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42(12分)
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A、a)、高秆和矮秆(基因为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
另一实验表明,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抗病高秆。
请回答:
(1)上述培育抗病高秆玉米的实验运用了诱变育种、 和杂交育种技术,其中杂交育种技术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花药离体培养中,可通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芽、根获得再生植株,也可通过诱导分化成________获得再生植株。
(2)从基因组成看,乙与丙植株杂交的F1中抗病高秆植株自交能产生 种基因型。
(3)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乙与丙植株杂交得到F1的过程。
43、(10分)下图是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发生的某些调节和代谢过程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三种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a、b、c、d、e表示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
(1)结构甲表示的器官是 ,图中细胞质受体和核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
(2) d控制e形成的过程称为 。
(3)受寒冷刺激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对 离子的通透性增强,膜电位将变为 。
44、(16分)下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过程①表示 ,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 (用字母表示)。
(2)图甲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 。
(3)乙图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 ,这属于 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 kJ。
(5)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l 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 kg。 (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45、(12分)果蝇是遗传学实验的良好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图1表示对果蝇眼形的遗传研究结果,果蝇眼形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状眼是因为 ,该变化称为 。
(2)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I。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在一起,如图2所示。I在纯合(XIBXIB、XIBY)时能使胚胎致死。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将棒跟雌果蝇XIBXb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bY杂交,后代表现型有 种,雄性占 。
②若将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用X射线处理后,性状没有发生改变。为检验其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用棒眼雌果蝇(XIBXb)与之杂交,得到的F1代有3种表现型,从中选取棒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 F2代。
若经X射线处理后的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细胞中,发生了新的隐性致死突变,则F2代中雌果蝇应占 ;
若经X射线处理后的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细胞中,未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则F2代中雌果蝇应占 。
高三入学检测(生物卷) 答题纸
41、(10分)
(1) (2)
(3)
(4)
42、(12分)
(1)
(2)
(3)
43、(10分)
(1) (2)
(3)
44、(16分)
(1)
(2)
(3)
(4) (5)
45、(12分)
(1)
(2)① ②
高三入学检测(生物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C D D C D C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B C B D C B C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A C D B C B B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A B C A D C D B C
二、非选择题
41、(1)0.8
(2)植物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3)二氧化碳 暗
(4)在这两个实验中,光照不是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而温度才是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或答: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提高温度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42、(1)单倍体育种 基因重组 胚状体 (2)9
(3)
43、(1)下丘脑 糖蛋白 (2)翻译 (3)负反馈 (4)钠 外负内正
44、(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D、B
(2)含碳有机物
(3)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负反馈 自我调节
(4)2.46×108
(5)2
45、(1)X染色体上的16A区段重复 染色体变异
(2)3 1/3 1 2/3高三入学诊断检测
历史试题 2012-9
(时间90分钟,总分l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台题目要求的。)
1.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司母戊鼎”的标牌被改为“后母戊鼎”。“司母戊鼎”的命名是郭沫若先生所为,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祭祀祖先的传统起源于( )
A.分封制 B.宗法制度 C.集权制度 D.礼乐制度
2.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 )
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3.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①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②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③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④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后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省略掉的“……”应是 (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
5.“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相结合 D.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6.以下是某支部队战前的誓师词:“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与该誓词有关的战争(或战役)是( )
A.北伐战争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7.右图是1926年10月10日上海三兴烟草公司在《申报》上刊载的一则香烟 广告。运用该材料研究下列历史主题呈现最为全面的一项是( )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
③物质生活的变迁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红歌是当代对革命年代或者新中国成立后对党和社会主义歌颂的歌曲代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十送红军》就是一首典型的红歌,其中歌词中有“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叫,树树梧桐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应是 ( )
A.国共合作进行的国民大革命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建设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收复长江以南地区
9.某学校拟创办一主题网站,纪念一项重大的活动。请你根据下列图片判断其主题应是 ( )
A.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B.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作用
C.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D.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10.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午,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①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②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③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④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把中美关系概述为: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 ②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③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④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上》指出:“理论上讲,……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不管她们是出身于雅典盟国的贵族之家,还是居住在当地的迈提克(官方对外来移民的称呼)。”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 )
A.雅典明确禁止雅典公民同外国人结婚 B.雅典传统对公民资格的规定
C.雅典人仇视外国女性 D.同外国人结婚的公民不能担任重要官职
13.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C.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D.近代德国宪法是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14.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下列对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15.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
A.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B.提高了生产效率
C.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 D.破坏了国民经济
16.193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上述言论主要着眼于①缓和社会矛盾②扩大内需③降低失业率④提供社会保障(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1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联系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外交事件是( )
A.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B.发起参与亚太经合组织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19.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人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
A.甲 B.乙 C.丙 D.丁
20.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
A.苏联新经济政策的成果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1.从中国历史看,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二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人的理论创新,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三大理论成果都①具有时代精神 ②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 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 ④具有科学性( )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22.史学家亨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至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 ①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东方传统经济结构②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东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③民主思想的传播,冲突了东方传统思想观念④东方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美居民的日常生活(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工业所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他所描述的现象反映了( )
A.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B.垄断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C.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 D.国家全面干预科学研究
24.到1970年,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美国发起的把中国排斥在联合国外的做法开始失败”。最适合以上表述的主题是( )
A.欧洲地理政治的变迁 B.多极化趋势出现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D.欧盟增加新成员
25.2011年10月5日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前行政总裁乔布斯逝世,走完他在“苹果”的天才之路。右图为苹果公司最初的LOGO(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图片外框写着“牛顿,一个永远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灵魂。”该公司作此选择最可能的理由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
A.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
C.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5分,第27题19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5分)民主政治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业的发展使得种植葡萄和橄榄比种粮食更有利可图,结果产生了新的富户,但又使那些不能投资葡萄因或橄榄因的农民陷入贫困。贫困的农民由于竹不清债务而沦为半奴隶状态,显然几乎就要反叛。贵族统治者为制止这场阶级间的战事,便宣布紧急将权力交给一个名叫梭伦的商人。
——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当时的社会状况。上述状况导致古希腊产生了怎样的政治体制?(3分)
材料二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2)材料二描述的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与古希腊有何不同?指出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产生的经济根源。(2分)
材料三 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只能是由许多共和国组成一个邦联或者一个强大的君主国或贵族统治的国家。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体现责任代议制的政府。
——《美国的历程》
(3)据材料三,指出“新型的共和国”创新的表现是什么 (2分)
材料四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l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据材料四,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3分)你是否同意“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这一观点 结合所学说明理由。(3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人类政治体制的发展有何认识?(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9分)
材料一: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 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亚当 斯密《国富论》(1776年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中国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的说法,请从经济政策调整的角度说明理由。(3分)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2)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3分)
材料三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工业比重图

(3)依据图l,指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局限。(1分)与图l相比,图2发生了哪些变化 简要分析其原因。(5分)
材料四 漫画《时代的标志》:Welcome to MOSCOW(莫斯科),据说莫斯科的麦当劳是全世界经营最好的分店。
(4) 材料四漫画体现了什么现象 (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政治背景(2分)。

材料五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9.13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多极合作时代”的认识。(4分)(要求:以对“多极合作时代”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7.(16分)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高三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
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分成了群星闪烁、分道扬镰、西学东渐三个步骤,
展开探究。
群星闪烁
材料一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是知识,”他认为知识是美德的基础,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由教育而来"。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4分)
分道扬镳
材料二 天垣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
这理。 ——《朱子语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 它对后世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4分)
材料三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l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崛起》
(3)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新的观念”来看待国家、政权机构的(3分)
西学东渐
材料四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拉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
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5分)
答题纸
26、27、
答题纸
28、
高三诊断检测历史参考答案
1----5 BCBBB 6----10 ADBBA 11-----15ABADD
16---20 AADCD 21----25 BAABD
26、(15分)
(1)社会状况:商业发展导致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激化引发政局动荡。(2分)
政治体制:民主政治。(1分)
(2)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分);原因:小农经济。(1分)
(3)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2分)
(4)原因: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照搬西方体制。(3分)
观点:同意。理由:共和体制有名无实;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力。(3分,只答观点不得分。)
观点:不同意。理由: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分,只答观点不得分。)
(5)政治体制受经济形态的制约;政治体制具有多样性、继承性、变革性和交融性;政治
体制必须与其国情相适应;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任答2点2
分)(如有其它表述,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27、(19分)
(1)同意:抑商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发展;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交流,落后于世界。
或不同意:农耕经济持续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3分)
(2)特点:以欧洲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分)
原因:经济发展,科技革命(交通革命),资本输出,殖民扩张。(任二点 2分)
(3)局限: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或:重工业发展缓慢)(1分)
变化:轻重工业比例趋于平衡。(或:重工业得到发展)(1分)
原因:新中国的成立;开展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4分)
(4)现象:经济全球化。(1分)背景: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结束。(2分)
(5)观点一:“多极合作时代”能够实现。(1分)
理由: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主要国家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中以合作、谈判、协商为主。(3分)
观点二:“多极合作时代”不可能实现。(1分)
理由:两极格局结束后,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极力构建单极世界,有些国家以战争解决一些地区矛盾。(3分)
28.(16分)
(1)都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联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4分)
(2)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将理和伦理道德联系在一起。(2分)影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维护了封建统治(2分)
(3) 新观念: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三权分立,开明君主制、民主共和制。(3分,答出3条即可)
(4)条件:思想上:西方文化传人中国;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2分)社会实践: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分)高三入学诊断检测
语文试题 2012-9
试题共分两卷,第Ⅰ卷36分,第Ⅱ卷114分。第Ⅰ卷选择题涂到答题卡或填在答题表上,第Ⅱ卷笔答题写到答题纸上。
第I卷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主角/角斗 隽永/隽秀婀娜 押解/浑身解数
B.绽放/破绽 弹劾/弹冠相庆 间隙/间不容发
C.度量/忖度 抹布/拐弯抹角 游说/说一不二
D.朝晖/朝觐 纰缪/未雨绸缪 削减/削足适履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组是
A.漱口 国藉 雄赳赳 源远流长
B.斑斓 沉湎 金钢钻 插科打诨
C.诠释 掂量 荧光屏 鸠占鹊巢
D.宣泄 竣工 家具店 委屈求全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3分)(  )
①兴隆塔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物珍藏、丰厚的文化________以及极高的科学艺术价值而闻名。
②记者在北京博士后研究员________会上看到,卫生、交通等领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很迫切。
③北大在长期发展和斗争的________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A.积聚 引见 里程    B.积聚 引荐 历程
C.积淀 引荐 历程 D.积淀 引见 里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为了在《百家讲坛》讲述《清十二帝疑案》,阎崇年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精心研究,可谓沙里淘金,最终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B.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张教官对同事感叹道:“刚入狱的小刘其实心地非常善良,为人处市非常仗义,真是孺子可教。”
C.初春的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畅淡着自己的理想……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D.名人故居纳入文物保护序列需要综合考虑建筑本身和名人影响等因素,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制定名人故居保护办法,合理确定名人故居标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印度、日本等国纷纷表示将力争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成了中国学者研讨的中心问题。
B.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是驾驶人酒驾、超速、超载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所导致的。
C.从医学角度看,早餐在供应血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吃或少吃早餐,会使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减慢、出现低血糖休克,甚至精神不振。
D.“低碳”——这个原本有些陌生与拗口的词开始走进公众生活,“我为全球减斤碳”的号召得到大众的积级响应,“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
陈亚军
西方传统哲学家认为,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追求。说一个人活得丰富,是说这个人阅历丰富,在生活经验方面有深厚的积累;说一个人活得正确,是说这个人的生活符合一个原则或标准。“正确”.这个词预设了原则,隐含了标准。它们处于他的实践生活之外,否则就不能成为原则或标准。正确与否是由外在于自己的标准来决定的。
希腊哲学家有这样的思路:只要我们还沉浸在经验世界中,还受着感性经验、情感欲望的支配,我们就无从懂得如何正确地生活。只有符合理性所发现或发明的普遍原则的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才能为生活找到一个可靠的根基。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意义上的活得正确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用一种凌驾于具体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来指导人们如何生活,这条路注定是无法走通的,我们只能从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不是生活之外,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和正确的标准。
在儿时的心目中,凡事总有个对错。后来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灰色的模糊地带,常常面临着两难,没有一个大写的原则,能真正为我们指点迷津。我们必须也只能在具体的境况中,自己为自己做出选择,并承担选择的责任。
不容讳言.活得越丰富,昭示着跟头摔得越多,痛苦也越多。这正是许多人向往活得正确的原因之一。但这里有两点值得一说:第一,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环。当下的痛苦构成了整个生命的一个层面,生命由此而厚重,让人回味无穷。第二,没有痛苦的生活也就没有快乐的感受.当痛苦、挫折消失了的时候,也正是空虚和无聊开始的时候。人的生命意义,就是在克服生活障碍中显示出来的。
一个因害怕犯错误而在生活面前停滞不前的人,既丧失了自我也丧失了世界。人是活在不同的世界中的,生活的丰富造就了世界的丰富。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随着戎们和它打交道的深入、广泛,它向我们敞开了不同内容。世界是什么,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取决于我们和它交往的程度。敢于生活,敢于追求丰富的生活,才能拥有一个丰富的世界。
但说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是不是意味着活得正确与不正确无关紧要呢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不可能接受怎么都行。每一个社会,都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价值观、思维方式等,这是一套正确生活的标准。但这套标准是可以改变也一定在改变着的。既然它是生活的产物,那么随着生活的展开,它必定会不断地被人们修改着。我们每个人的每个行动,都在为什么是正确什么是不正确进行着注释,正是在我们的有声和无声的赞同、反对中,正确性的标准或得到延续或被修正。
一个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应该秉持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一方面是对既有规则的遵守,不因为它缺乏先验的特性就减弱对它的权威性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对它的反讽或批判,在生活中保持一种怀疑的精神,一旦具有充分的理由,就敢于对它加以否定或修改。
总之,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的丰富性。
(文字有删改)
6.下列关于“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活得丰富’’对于西方传统哲学家来说,是指这个人有丰富的阅历,在生活经验方面有深厚的积累。
B.“活得正确”对于西方传统哲学家来说,是说这个人的生活符合一个外在于生活实践的原则或标准。
C.“活得丰富”要求我们在生活中保持一种反讽或批判的态度,敢于对现存标准加以否定或修改。
D.“活得正确”是“活得丰富”的前提,只有活得正确,生活才能丰富而多彩。
7.以下说法不能支持“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的一项是
A.生活中充满了灰色的模糊地带,常令人面临两难境地,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则能真正为我们指点迷津。
B.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无痛苦便无所谓快乐,无快乐也就无所谓痛苦。
C.追求一种具体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很容易,所以很多人选择“活得正确”而放弃“活得丰富”。
D.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的丰富性,二者密切相关。
8.下列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用一种符合理性所发现或发明的普遍原则指导的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才能为生活找到一个可靠根基。
B.生活中个体的人,追求“活得丰富”并不意味着对“活得正确”的放弃,仍应体现出对既有规则的尊重。
C.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不必刻意选择生活,“活得丰富”与“活得正确”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
D.“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有主次之分,前者容易追求到,后者不易追求到,所以说前者重要。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海塘记
王安石
自云柯而南,至于某,有堤若干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知县事谢君为之也。始堤之成,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谢君者,阳夏人也,字师厚,景初其名也。其先以文学称天下,而连世为贵人,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方作堤时,岁丁亥十一月也,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又能令其民翕然皆劝趋之,而忘其役之劳,遂不逾时,以有成功。其仁民之心,效见于事如此,亦可以已,而犹自以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令嗣续而完之,以永其存。善夫!仁人长虑却顾图民之灾,如此其至,其不可以无传。而后之君子考其传,得其所以为,其亦不可以无思。
而异时予尝以事至余姚,而君过予,与予从容言天下之事。君曰:“道以闳大隐密,圣人之所独鼓万物以然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盖有所难知也。其治政教令施为之详,凡与人共,而尤丁宁以急者,其易知较然者也。通途川,治田桑,为之堤防沟浍渠川,以御水旱之灾;而兴学校,属其民人相与习礼乐其中,以化服之,此其尤丁宁以急,而较然易知者也。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为,而其所谓能者,务出奇为声威,以惊世震俗,至或尽其力以事刀笔簿书之间而已,而反以谓古所为尤丁宁以急者,吾不暇以为,吾曾为之,而曾不足以为之,万有一人为之,且不足以名于世而见其材。嘻!其可叹也。夫为天下国家且百年,而胜残去杀之效,则犹未也,其不出于此乎?”予良以其言为然。既而闻君之为其县,至则为桥于江,治学者以教养县人之子弟,既而又有堤之役,于是又信其言之行而不予欺也已。为之书其堤事,因并书其言终始而存之,以告后之人。庆历八年七月日记。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 冒:淹没,漫溢。
B.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 世:继承。
C.其易知较然者也 较:比较。
D.而胜残去杀之效 胜:克制。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始堤之成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①而犹自以为未也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①其不出于此乎 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以告后之人 ②木欣欣以向荣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部体现谢君“仁民之心”的一组是
①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
②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
③而犹自以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
④圣人之所独鼓万物以然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盖有所难知也
⑤万有一人为之,且不足以名于世而见其材
⑥至则为桥于江,治学者以教养县人之子弟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②③⑤
12.下列有关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赞赏谢景初一心为百姓办实事的行为,后来又听到他对天下事的议论,就为他记下了修堤坝的事,同时也可资后人借鉴和思考。
B.谢景初具有实干精神,身先士卒,与百姓同甘共苦,组织、带领民众修筑拦海堤坝,充分体现了他急民之困的为官之道。
C.文章综合运用记叙、议论的手法,在交代写作缘由、肯定谢景初言行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自身的为政理念。
D.谢景初批判了当世官吏哗众取宠之风,反对沉迷刀笔簿书之行,认为宋代近百年间教化不行的原因就在于官吏缺乏惠民思想。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5分)
(2)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3分)
(3)予良以其言为然。(2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4分)
(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独学而无友, 。(《礼记》)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东篱把酒黄昏后, 。 (李清照《醉花阴》)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大弦嘈嘈如急雨, 。(白居易《琵琶行》)
(4)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五、(12分)
16.简要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15个字以内)(4分)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冰岛的电台和电视台,都在持续不断地滚动播报着有关该国卡特拉大火山的活动情况。当地火山专家预测,从种种迹象来看,这座火山将在近期进行一次剧烈喷发,规模为世纪之最。
身在冰岛的华人王华胜在冰岛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在他看来,这次火山喷发已经很紧迫了,当地的消息说,火山熔岩距离地表只有几公里了。
冰岛的面积不大,相当于中国浙江省的面积大小。而火山主要集中在冰岛的南部。王华胜介绍说,这次即将喷发的卡特拉火山距离冰岛首都大约一百二十多公里,比较近。不过,当地人甚至火山脚下的人们并不慌张。
17.下面一组句子,语序已经打乱,请重新排列。(4分)
①总之,孙先生所说的民权不同于西方人所说的democracy,也不是人民当家作主,而是涵盖了民有、民监、民享的好几层意义。
②他不用一般习用的“民主”一词,也不直译为“民治”,而用“民权”一词。
③在民权主义第二讲中,孙文将democracy译为民权,认为自由、平等、博爱是根据于民权。
④并且民权不是天赋的,是时势和潮流所造出来的;换言之,是革命争来的。
⑤他显然意识到“民主”一词会有误导作用,“民治”也不可能。
⑥他说:“什么是权呢?权就是力量,就是威势……民权就是人民的政治力量。”
18. 请简要说明下面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4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命系悬壶
陈源斌
①姚五先生是我家乡古镇上的世传名医。他的名字竟然可以治病。邻居家小孩突发急痧,整夜惊叫抽搐,大人捋着头发哄他说:“好孩子,别怕,请姚五先生去了。”捋着捋着,啼哭声变小,孩子气息匀细,睡熟了。有个半大少年,暑天贪吃生食,又喝凉水,不一会发作起来,抱着肚子在地上打滚,一口气吸进去,憋得脸色乌青,连眼睛都倒起来了。这时候,有人喊说:“好了,好了,姚五先生来了。”其实才远远看到姚五先生的影子,走到跟前还得好一会儿呢。地上的病人却把一口气痛痛快快吐出来,觉得肚子好受多了。
②关于姚五先生的传说很多:说他某年路过某地,听见一户人家嚎啕哭丧,进屋看时,人已经断了气,穿好送终的寿衣寿裤,躺在草铺上了。姚五先生说有救,熬了一罐药,撬开牙关,灌将进去,草铺上的人立刻还了魂;又说他某年途中撞见一群披麻戴孝抬棺人,他朝滴在地上的血迹看看,又凑到跟前嗅了嗅,赶紧开棺急救。原来是位难产的孕妇,幸得姚五先生救治,母子双双侥幸活了命……这些故事都不新鲜,显然是从一些旧书和传闻那里,移植过来的。姚五先生听了,总是不置可否,一笑了之。
③传来传去,姚五先生就被神化了。说他不但能让死人活,也能让活人死。这话是当着姚五先生的面说的.他跟往常一样懒得理睬,只管凝神替面前的病人诊治。这句话却惹出了一个意外灾祸:有一个青年高高骑在墙头上看热闹,手里捧了一罐南瓜稀粥,喝了个底朝天,肚子胀得像只鼓.那青年听见这句话,很不服气,抓着喝空了的罐子, “啪”地一声跳到地下,说:“我就不信,我一个大活人,他真有本事,敢不敢让我马上就死 ”姚五先生抬头看看他,脸色陡变,让人赶紧找青年的家长,准备后事。果然如此,没等家长赶到,青年已经瘫软死去——事后,姚五先生解释说,青年喝了一肚子稀粥,从那么高的墙头猛跳到地上,硬把肚肠震断,又因地处偏僻乡下,来不及救治,可惜这条性命了。
④姚五先生体恤民情,替人治好病,或是救了一条命,视人家的家境,酌收诊费。遇到乡下普通老百姓,他把手挥挥,说,算了,你要真过意不去,闲暇时送几只斑鸪鸪来吧。斑鸪鸪是一种乡下常见的乌,喜好在野地里用脚爪刨挖单叶芽果吃,随手就捉得到,不算什么难事。姚五先生嗜好这种野味。他饮食十分挑剔,从来不在外面吃饭.有时候下乡到人家忙活一天,连口水都不喝,照样挥挥手,走了。多少人被他感动了。望着他的背影,为他祈祷,说:“好人哪,但愿他长命百岁!”
⑤姚五先生只活到五十岁。他患的是当地俗称的膈食病,就是不能吃饭——得过他恩惠的乡下人说,姚五先生怕是斑鸪鸪吃多了。斑鸪鸪喜欢刨吃野地里有毒的单叶芽果,这种野鸟身上积存了毒素,人偶尔尝个新鲜是可以的,吃多了,就会有大妨碍。姚五先生一辈子替太多的普通百姓看过病,吃了太多的人家送来的斑鸪鸪,日积月累,中了重毒——姚五先生是治膈食病的圣手,有一个祖传单方,远远近近,好多患这种病的人,都是由他治愈的。他按祖传单方给自己抓了药,煎好,一口气喝下肚里,却一点不剩地吐了。再舀一碗,硬灌下去,“泼刺”一声亮响,全部喷射出来.姚五先生把头摇摇,叹了一口气,说:“命系悬壶,治得了病,治不了命。”他一天天瘦下去,瘦下去,瘦成了一根芦柴,只剩了一口气在胸腔里悠悠转着。接着,这口气断了,他死了。
19.小说的题目“命系悬壶”,其中“悬壶”指的是行医。从全文来看,这个题目有怎样的含义 (4分)
20.试简要概括文中主人公姚五先生的形象特点。(4分)
21.小说字里行间已经透露了姚五先生并非神医,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说明。(4分)
22.这篇小说内涵丰富多元,有许多令人深思的东西,试结合原文加以探究。 (6分)
七、(60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面对成功,有人狂热,有人冷静;面对挫折,有人沮丧,有人振奋。面对善良,有人膜拜,有人蔑视;面对罪恶,有人愤怒,有人漠然……
面对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人往往展现出不同的姿态。
请以“姿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且文体特征明显。
高三入学诊断检测语文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A.主角/角斗都读jué。B. .绽放/破绽都读zhàn;弹劾/弹冠相庆都读tán。D. 削减/削足适履都读xuē)
2.C(A、国籍;B、金刚钻;C、委曲求全)
3. C。积淀:积累沉淀;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积聚:积累。引见: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引荐:推荐。“历程”指经历的过程。“里程”指发展的过程。
4.A(沙里淘金:从沙子里淘出黄金,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B孺子可教:指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给他。C春意阑珊:春意,春天的气象;阑珊,将尽、将衰。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D“当务之急”是指当前急切应做的事,与前面的“眼下”重复。)
5.D(A.“增强……地位”“提高……影响力”搭配不当; B.“原因是……所导致的”,句式杂糅;C.语序不当,应为“精神不振,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
二、(9分,每小题3分)
6.D(“活得正确”与“活得丰富”二者之间的关系颠倒了。)
7.C(不是“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的原因。)
8.B(A这是希腊哲学家的观点,作者认为这种意义上的生活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C“活得丰富”与“活得正确”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有误。D文中无此意。)
三、(12分,每小题3分)
9.C(较:明显,明白。)
10.C(两者都是副词,表反诘语气。A项①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音节助词。B项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顺承。D项①连词,表目的;②连词,表修饰。)
11.B
12.A(作者先是听到了他对天下事的议论,而后才听说他的做法。)
四、(24分)
13.(10分)
(1)(5分)谢君用书信嘱托我为堤坝的建成作记的当初,说:“让后来人对此有可以考证的材料,能够终其任职使堤坝完好而不毁坏。”(注意“以”“属”“考”“卒”“隳”等的翻译。)
(2)(3分)他担任县令(或:治理县事),不因才能自负而忽视他的百姓的急难。(注意“为”“以”“忽”等的翻译。)
(3)(2分)我确实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注意“良”“以……为”“然”等的翻译。)
14.(1)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 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每点手法1分,分析1分)
(2)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对其中四点即可。每点1分)
15.
(1)则孤陋而寡闻 艰难苦恨繁霜鬓
(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有暗香盈袖
(3)灯火阑珊处 小弦切切如私语
(4)栗深林兮惊层巅 虽九死其犹未悔
16.(4分)冰岛将迎百年来最大火山喷发
17.(4分)③②⑤⑥④①
18.参考答案:
内容:这幅漫画的中央是一堆一次性方便筷,背后的树木全部被砍伐只留下树根和无尽的荒漠。几只小鸟孤独地盘旋在天空,没有栖息之地。
寓意:漫画反映了由于人类短视而破坏生态环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六、(18分)
19.(4分)①指古镇人们将生命维系在姚五先生身上,人们对他有很强的依赖心理;(2分)②姚五先生作为医生,其生活命运维系在行医之上,可谓生于行医,死于行医。(2分)
20.(4分)姚五先生是一位被人崇拜神化的好医生,也是一个饮食挑剔、有自己嗜好的平常人;(2分)他体恤民情、治病救人,不为名扰、不为利动。(2分)
21.(4分)①名字可以治病,并非姚五先生亲力亲为,歪曲事实;②救人故事属于移植,牵强附会;③姚五先生对于别人的溢美之词,不置可否,态度暧昧;④姚五先生不能包治百病,祖传秘方也没有拯救自己的生命。(答出其中的一点得1分。)
22.(6分)答案提示:①命运 有时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文中姚五治病不治命,“命 ”是性命,也是命运。一方面,再神奇的医道也不能包治百病;另一方面,文中跳墙而死的人,就是被命运劫走,姚五先生也无能为力。②医患的生命是联系在一起的,是相互依存的。人们依赖姚五先生而生存,而姚五也依赖病人而生存,姚最终吃多了患者送的斑鸪鸪而死掉。③神是不存在的,任何人都是人,而不是神,我们不能将我们的生命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文中人们崇拜姚五以至把他捧上神坛,而实际上不是所有人的病他都能治好,包括他自己。(能答出其中的两点,意思对即可。)
七、(60分)参照山东省201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平均分控制在四十三分以上。
绝密★启用前 www.高三入学诊断检测
地理试题 2012-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40分;总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右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1~2题。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导致自然带沿OE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3.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查。于 4月21日返回到P地。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的地面形势图。读图回答4~5题。
4.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昼长约为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下图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完成6~7题。
6.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00-16:45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
A.① B. ② C.③ D.④
7. 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A.①5月1日 B. 6月1日 C.7月1日 D. 8月1日
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8~9题。
8.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9.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
D.沙尘暴天气
下图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10~11题。
10.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1.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12~13题。
12.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4~15题。
14.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15.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16~17题。
16.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17.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2011年我国某脐橙主产区脐橙喜获丰收,但市场销售情况迥异。普通脐橙价格低,滞销。经过改良的精品优质脐橙价格高,却供不应求。据此18~19题。
18. 该地普通脐橙滞销的主要原因有
①品种退化 ②产量过大 ③品质较差 ④销售渠道不畅
A.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9. 为提高该地脐橙种植业的整体竞争力,亟需
A.提高产量 B.改善运输条件 C.推广良种 D.扩大销售渠道
自20世纪60年代,甲国开始在临近乙国边境的地区设立边境工业区,吸引乙国的企业来此投资建厂,并从乙国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组装成品后再销往乙国。目前,这些边境工业区已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工业中心(见下图)。据此完成20~21题。
20.据图文资料推断,与乙国相比,甲国
A.劳动力价格较低 B.技术水平较高
C.消费市场较广 D.资金较雄厚
21.影响甲国边境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廉价劳动力 B.交通运输 C.研发能力 D.环境质量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22~23题。
22.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3.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汉江平原 D.成都平原
24.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
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
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 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
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 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26.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
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
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
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27~28题。
27.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A.① B.② C. ③ D.④
28.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①引起大气污染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29~30题。
29.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C.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30.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科推断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 (9分)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4分)
(2)从自然条件看,“北大荒”和“西大荒”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什么?(2分)
(3)“北大荒”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与南方的商品粮基地比较,“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突出优势有哪些?(3分)
32.(12分)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1990年至2001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4分)
(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8分)
33.(10分)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读“非洲自然带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4分)
(2)下图为“非洲甲、乙、丙三地气温、降水量图”,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3分)
(3)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3分)
34.(9分)下图是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分析加拿大矿产资源的特点。(2分)
(2)加拿大的海域有世界著名大渔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1分)
(3)埃德蒙顿和蒙特利尔是加拿大重要的石油加工中心,前者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 __,后者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 __。(2分)
(4)加拿大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____ ____。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高三诊断检测
地理答题纸 2012-9
31.(9分)
32.(12分)
33.(10分)
34.(9分)
高三入学诊断检测
地理参考答案 2012-9-11
1—5 BBDCC 6—10 ACBCD 11—15 CDCDC
16—20 BBBCA 21—25 BBADD 26—30 CDACB
31.(9分)
(1)“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4分)
(2)“北大荒”:热量;“西大荒”:水源。(2分)
(3)平原面积广大,耕地联片,便于机械化耕作;黑土肥沃;地广人稀,人均土地多。(3分)
32.(12分)
(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
(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
33.(10分)
(1)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
(3)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
34.(9分)
(1)种类多 分布广
(2)东部(或纽芬兰岛附近)寒暖流交汇给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
(3)原料 市场
(4)东南部(或五大湖沿岸和圣劳伦斯河谷地)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较早;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等
班级______ _______ 姓名_____ ______ 考号_____ ______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高三入学诊断检测
数学试题(文科) 2012-9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4页. 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1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1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 )
A. B. C. D.
2. 设是直线,a,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A. 若∥a,∥β,则a∥β B. 若∥a,⊥β,则a⊥β
C. 若a⊥β,⊥a,则⊥β D. 若a⊥β, ∥a,则⊥β
3.下列有关命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命题“若,则”的否命题为:“若,则”.
B.若为真命题,则、均为真命题; .
C.命题“存在,使得”的否定是:“对任意,
均有”.
D.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
4.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等于( )
52 54 56 58
5.直线被圆所截得的弦长为 ( )
A. B.1 C. D.
6.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它的体积为( )
A. B. C. D.
7.执行如上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结果是9,则判断框内m的取值范围是( )
A.(42,56] B.(56,72] C.(72,90] D.(42,90)
8.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 )
(A)   (B)0   (C)-1   (D)
9.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区间(1,2)内是增函数的为( )
A y=cos2x,xR B. y=log2|x|,xR且x≠0
C. y=,xR D. ,xR
10.若m是2和8的等比中项,则圆锥曲线的离心率是 ( )
A. B. C.或 D.
11.在(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12.函数的图像大致是( )
A. B. C.  D.
第Ⅱ卷 ( 共90分)
注意事项: 1. 第Ⅱ卷包括填空题和解答题共两个大题.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需用黑色签字笔答在 “数学”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抛物线的准线为
14.若,则的最小值为
15.已知集合A=
16.若函数在[-1,2]上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m,且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则a=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小题满分12分)
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求的值;
若cosB=,,求的面积.
18. (本小题满分12分)
某市为增强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面向全市征召义务宣传志愿者.现从符合条件的志愿者中随机抽取100名按年龄分组: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1)若从第3,4,5组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6名志愿者参广场的宣传活动,应从第3,4,5组各抽取多少名志愿者?
(2)在(1)的条件下,该县决定在这6名志愿者中随机抽取2名志愿者介绍宣传经验,求第4组至少有一名志愿者被抽中的概率.
19 (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几何体是四棱锥,△为正三角形,.
(1)求证:;
(2)若∠,M为线段AE的中点,
求证:∥平面.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为等差数列,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的前项和为,若成等比数列,求正整数的值。
21.(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椭圆C:.
(1)若椭圆的长轴长为4,离心率为,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在(1)的条件下,设过定点M(0,2)的直线l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A、B,
且∠AOB为锐角(其中O为坐标原点),求直线l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函数.
(1)讨论函数在定义域内的极值点的个数;
(2)若函数在处取得极值,对,恒成立,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兖州市高三数学试题(文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2.9
一、选择题:(1) B (2) B (3) D (4) A (5) D (6) C
(7)B (8) A (9) B (10)C (11) C (12) A
二、填空题:
(13) (14) 4 (15) R (16)  
三、解答题:
17.解: (Ⅰ)由正弦定理得所以…………2分
=,即,即有,即,所以=2. …………6分
(Ⅱ)由(Ⅰ)知: =2,即c=2a,又因为,所以由余弦定理得:
,即,解得,所以c=2,又因为cosB=,所以sinB=,故的面积为=. …………12分
18.解:(1) 第3组的人数为0.3×100=30, 第4组的人数为0.2×100=20, 第5组的人数为0.1×100=10. …………3分
因为第3,4,5组共有60名志愿者,所以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60名志愿者中抽取6名志愿者,每组抽取的人数分别为:第3组:×6=3; 第4组:×6=2; 第5组:×6=1.
所以应从第3,4,5组中分别抽取3人,2人,1人. …………6分
(2)记第3组的3名志愿者为A1,A2,A3,第4组的2名志愿者为B1,B2,第5组的1名志愿者为C1.
则从6名志愿者中抽取2名志愿者有:
(A1,A2), (A1,A3),(A1,B1),(A1,B2),(A1,C1),(A2,A3),(A2,B1),(A2,B2),(A2,C1),(A3,B1),(A3,B2),
(A3,C1),(B1,B2),(B1,C1),(B2,C1),共有15种. …………8分
其中第4组的2名志愿者B1,B2至少有一名志愿者被抽中的有:
(A1,B1), (A1,B2), (A2,B1), (A2,B2), (A3,B1), (A3,B2), (B1,B2), (B1,C1), (B2,C1),共有9种, …………10分
所以第4组至少有一名志愿者被抽中的概率为…………12分
(19) (本小题满分12分)
(I)设中点为O,连接OC,OE,则由知,,…………2分
又已知,所以平面OCE. …………4分
所以,即OE是BD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6分
(II)取AB中点N,连接,
∵M是AE的中点,∴∥,…………8分
∵△是等边三角形,∴.
由∠BCD=120°知,∠CBD=30°,所以∠ABC=60°+30°=90°,即,
所以ND∥BC,…………10分
所以平面MND∥平面BEC,故DM∥平面BEC. …………12分
20.(本小题满分12分)
解:
(1)设数列 的公差为d,由题意知 解得…………3分
所以…………5分
(2)由(Ⅰ)可得 …………8分
因 成等比数列,所以
从而 ,即 …………10分
解得 或(舍去),
因此 。…………12分
21解
(1)椭圆C:………6分
22.(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1分
当时,在上恒成立,函数 在单调递减,
∴在上没有极值点;……………2分
当时,得,得,
∴在上递减,在上递增,即在处有极小值.………4分
∴当时在上没有极值点,
当时,在上有一个极值点.………………6分
(Ⅱ)∵函数在处取得极值,∴,
∴,………………8分
令,可得在上递减,在上递增,…………11分
∴,即.………………13分
备注:一. 6. 2012高考广东文7
二. 11必修五P10 B组第2题。
三. 15 必修五P80 A组第4题。
四. 16 2012高考山东15
五. 17 2011高考山东卷17
正视图
俯视图
侧视图
5
5
6
3
5
5
6
3高三入学诊断检测
物理试题 2012-9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l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规则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B.劲度系数越大的弹簧,产生的弹力越大
C.动摩擦因数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成反比,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
D.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接触面相切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得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B.马能够把车拉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C.跳高运动员从地面上跳起时,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D.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空中的飞行时间由抛出时的高度和初速度共同决定
3.如图1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中,甲、乙、丙三轮的轴均为水平轴,其中甲、丙两轮半径相等,乙轮半径是丙轮半径的一半.A、B、C三点分别是甲、乙、丙三轮的边缘点,若传动中皮带不打滑,则( )
A.A、B两点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2:1
B.A、C两点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1:2
C.A、B两点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A、C两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4 图1
4. 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
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2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 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C. 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
D. 顾客对扶梯作用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
5.如图3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
图3
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 )
A.l2>l1 B.l4>l3 C. l2=l4 D.l1>l3
6.如图4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1的小球与O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60°。两小球的质量比为 ( )
A. B.
C. D.
图4
7.把一重为G的物体,用一个水平的推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的墙上,如右图5所示,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随t的
变化关系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 )
图5
8.如图6所示的电路,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中有一个带电液滴正好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则( )
A.电容器中的电场强度将增大
B.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将减少
C.电容器的电容将减少
D.液滴将向下运动 图6
9.图7中虚线所示为静电场中的等势面1、2、3、4,相邻的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其中等势面3的电势为0。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只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运动,经过、点时的动能分别为23eV和5eV。当这一点电荷运动到某一位置时,其电势能变为-8eV,它的动能应为 ( )
A.8eV
B.11eV
C.15eV
D.19eV
图7
10.2011年11月1日发射“神州八号”飞船并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这在我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假设“神州八号”飞船从椭圆轨道近地点到达椭圆轨道的远地点进行变轨,此后它的运行轨道变成圆形轨道,如图8所示.则“神州八号”飞船( )
A.在由椭圆轨道变成圆形轨道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B.在由椭圆轨道变成圆形轨道过程中动能减小
C.在点的机械能等于沿椭圆轨道运动时过点的机械能
D.在点的加速度比点的加速度大 图8
11.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连接一恒定电压,两个电荷和以相同的速率分别从极板边缘和两板中间沿竖直方向进入板间电场,恰好从板边缘射出电场.如图9所示,不考虑电荷的重力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电荷的电荷量一定相等
B.两电荷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
C.两电荷在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相等
D.两电荷离开电场时动能相等.
图9
12.如图10,在x>0,y>0的空间中有恒定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里,大小为B,现有四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由x轴上的P点以不同初速度平行于y轴射入此磁场,其出射方向如图所示,不计重力影响,则( )
A.初速度最大的粒子是沿①方向出射的粒子
B.初速度最大的粒子是沿②方向出射的粒子
C.在磁场中运动经历时间最长的是沿③方向出射的粒子
D.在磁场中运动经历时间最长的是沿④方向出射的粒子
图10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8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是两种常用的测量长度的精密仪器。如图甲所示的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图示状态的读数是___ _____mm;用如图乙所示螺旋测微器测量一根金属丝的直径的读数是____________mm。
14.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电压为E,频率为f的交流电源上,在实验中打下一条理想纸带,如图所示,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5个点A、B、C、D、E,测出A点距起始点的距离为S0,点AC间的距离为S1,点CE间的距离为S2,已知重锤的质量为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
①从起始点O到打下C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EP= ,
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 △EK 。
②根据题中提供的S1和S2,可求出重锤实际下落的加速度
a= ,它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进行比较,
则a g(填大于,等于,小于)。
15.某同学测量阻值约为的电阻,现备有下列器材:
A.电流表(量程,内阻约为);
B.电流表(量程,内阻约为);
C.电压表(量程,内阻约为);
D.电压表(量程,内阻约为);
E.直流电源(,允许最大电流);
F.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额定功率);
G.电键和导线若干。
(1)电流表应选 ,电压表应选
(2)设计出该实验的电路图画在右侧方框中
三、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10分).质量为的物体在一恒定水平外力作用下,沿水平面作直线运动,其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试求:
(1)恒力的大小;
(2)地面动摩擦因数.
17(10分).如图所示,金属杆,在竖直平面内贴着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下滑,导轨的间距,导轨上端接有的电阻,导轨与金属杆的电阻不计,整个装置处于的水平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当金属杆下滑时,每秒钟有的重力势能减少,求杆下滑的速度的大小
(不计空气阻力).
18.(14分)如下图,竖直平面坐标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第一象限,有垂直面向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水平匀强磁场和竖直向上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匀强电场,大小分别为B和E;第四象限有垂直面向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水平匀强电场,大小也为;第三象限内有一绝缘光滑竖直放置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半径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半圆轨道,轨道最高点与坐标原点相切,最低点与绝缘光滑水平面相切于.一质量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带电小球从轴上()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点沿轴正方向进入第一象限后做圆周运动,恰好通过坐标原点,且水平切入半圆轨道并沿轨道内侧运动,过点水平进入第四象限,并在电场中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1)判断小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带电性质并求出其所带电荷量;
(2)点距坐标原点至少多高;
(3)若该小球以满足(2)中最小值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位置和对应速度进入第一象限,通过点开始计时,经时间小球距坐标原点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距离为多远?
物理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48分,每题4分,选不全得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C BD C C A B BD D CD B AD
13. 13.55 mm 0.674—0.678 mm
14.解析:①重锤下落的高度为(s0+s1),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s0+s1)。
C点的速度为:
打C点时重锤的动能为:
②重锤下落的加速度,由于存在摩擦和空气阻力,这个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
15.(1) B C
(2)电路图如图
电流表应采用内接的方法;
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
14(10分).解:由图像可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做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分别为.且恒力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由图像得:
(1)
(2)……………………2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3)
(4)……………………4分
联(3)(4)立解得:
(5)
(6)
将(1)(2)代入(5)(6)得:
负号表示力的方向于正方向相反即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即力的大小为;摩擦因数为 ……………………………4分
15.解:当杆匀速下滑时,重力的功率等于电路的电功率,设重力的功率为,则有:
(1)………………………4分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
(2) ………………………2分
联立(1)(2)解得:
代入数据得:
即棒下滑的速度大小为 …………………………………4分
17(14分)解:(1)小球进入第一象限正交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电场和磁场后,在垂直磁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说明重力与电场力平衡.设小球所带电荷量为,则有:
(1)
解得: (2)
又电场方向竖直向上故小球带正电. ………………………3分
(2)设匀速圆周运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速度为、轨道半径为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得:
(3)
小球恰能通过半圆轨道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最高点并沿轨道运动,则应满足:
(4)
由(3)(4)得: (5)
即: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最小距离为: (6) ………………………5分
(3)小球由运动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过程中设到达点的速度为,由机械能守恒得:
(7)
由(4)(7)解得: (8)
小球从点进入电场区域后,在绝缘光滑水平面上作类平抛运动.设加速度为,则有:
沿轴方向有: (9)
沿电场方向有: (10)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1)
时刻小球距点为: ………………………6分
图2


F






m1
m2
O
F
v
y
x
O
P




B绝密 ★ 启用前
高三入学诊断检测
政治试题 2012-9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
注意事项: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假定2011年某企业生产甲商品的劳动耗费为10元,而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为15元,2012年该企业与整个行业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了50%,如果2012年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为25%,则甲商品价格为_________元。( )
A.10元 B.12.5元 C.12元 D.15元
2. 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对右图最准确的理解是,蔬菜供给(  )
A. 增加→导致农民收入减少
B. 减少→导致农民收入减少
C. 增加→导致菜价上升
D. 减少→导致菜价下降
菜贱伤农
3.2011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调整前后的个税对比见下图,这一举措旨在( )
扣除三险一金后收入(元) 调整前(元) 调整后(元) 税减了(元) 税加了(元)
5000 325 45 280
10万 28825 29920 1095
A.完善分配制度,实现社会公平 B.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初次分配注重公平
C.强化税收调节,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D.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平均分配
4.通过2011年1至10月全国财政支出部分与2010年同比一览表可见,国家财政( )
项目 教育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和就业
同比增加(单位:亿元) 3566 1563 2013
增长率 28.4% 32.5% 22%
A.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B.支出增加会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
C.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地运行 D.促进了社会公平、改善了人民生活
5. 结合图表信息回答
Ipod价值分配表
生产分工 价值分配
美国 整体设计 229美元
日本 设计60G硬盘 67美元
中国 组装60G硬盘 3美元
从贸易结构上看,中国出口产品中相当一部分是“设计和利润留在欧、美、日,GDP和能耗留在中国”。这启示我们要( )
①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②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加大外资引进力度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④坚持自主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分配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54%~65%之间,而我国则在15%~21%之间。这说明( )
A.我国的收入分配严重不公 B.按生产要素分配得到充分体现
C.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 D.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偏低
7.针对右图反映的经济现象,我国政府不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
A.采取行政手段调控商品价格
B.持续小幅加息
C.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D.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
8. 在社会公众的强烈呼吁下,近来国务院下属部门向社会公开其“三公”经费(公车购置费、公务招待费、出国经费)及财政拨款情况。公众关注“三公”经费在内的财政预算公开,体现的公民权利是( )
①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 ②对国家机关的监督权
③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权 ④对公共服务的质询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2012年7月,中国共产党迎来91周年华诞。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主要得益于她( )
①认真履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职能 ②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③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④始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右表中的经济现象所揭示的原因有( )
① 民族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③ 民族地区人民的自力更生
④ 国家对民族地区大力扶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2012年6月20-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并对巴西、乌拉圭、阿根廷和智利进行正式访问。这说明( )
A.我国支持并积极参加联合国的各项活动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C.我国努力为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D.我国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
12.“2011佛山岭南文化艺术节”开幕式首先以精彩的杂技《登人登台》和武术表演等岭南文化特色文艺节目亮相,而由中日韩三国作者创作的一批陶艺精品也共同汇聚“2011亚洲现代陶艺交流展”,均博得人们的好评.材料启示我们(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②要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汇点上创新
③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努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④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断借鉴吸收外来文化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13.某市为推进垃圾分类的,实施了小手拉大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一二三工程”,即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两个家长,影响三代人,普及全社会。这是因为( )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教育是做好垃圾分类的关键
④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4.2012年5月召开的中共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正式公布了“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某校学生开展了“为广东省实践新时代广东精神建言献策”的主题活动,你认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
①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加强以增强诚信为重点的思想道德建设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2011年7月25日,意大利中国文化年框架下的“茉莉飘香一江苏文化周”开幕式举行。以传统文化艺术展览和昆剧经典折子戏展演为主要内容的开幕活动将中国江苏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无遗。这一活动有利于( )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北方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苍穹、草原、毡包、骏马、牧歌构成了一道奇丽的文化风景线,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存模式和文化体系,展现了人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非凡创造力,同时也为人们了解人类文化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提供了开阔的视野。这主要体现了( )
①不同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②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是中华文化±态观的重要理念③文化多样性就是指地域文化的多样性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A.“形谢神灭”与“理生万物” B.“削足适履”与“指鹿为马”
C.“沧海桑田”与“断章取义” D.“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
18. 2012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主题是“大转型,塑造新模式”。随着全球金融危机持续,经济低迷,人们充分认识到目前需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变革,反思成为本次论坛的热词之一。据此,以下判断准确的是( )
A.本次论坛的主题“大转型,塑造新模式”属于人们对守旧意识的反映
B.全面深入的反思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全球经济渡过金融危机的寒冬
C.人们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反思是推动本次论坛认识深化发展的唯一动力
D.全面深入的反思和变革表明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的
19.右图 《拾金不昧》,从哲学的角度,你的看法是( )
A.物质决定意识,精神境界取决于物质激励
B.联系是普遍的,有物质激励才有人拾金不昧
C.矛盾是普遍的,道德与物质激励势不两立
D.价值具有选择性,立场不同价值观就不同
20.2012年12月21号是不是世界末日?据说这是玛雅人的预言。对此,你的看法是( )
A.没有规律的世界不可思议 B.物质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
C.只要有量变就会引起质变 D.人的认识能力不受条件限制
21.2011年9月23日 ,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中国的屠呦呦,表彰她历经艰辛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人的科学文化素质越高,人生价值越大 ②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③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④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2.右边漫画蕴含的哲学观点是( )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2012年2月13日,习近平副主席开始了对美国的正式访问,这次访问称为“探索之旅”。据此回答23~25题。
23.习近平强调,中国政府将继续从本国国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推动中国人权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这体现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 )
A.阶级性 B.广泛性 C.全民性 D.真实性
24.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说过:衡量朋友真正的标准是行动而不是言语。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25.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 )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与灵魂 D.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道题。(26题8分,27题12分,28题6分,29题24分。)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答在答题纸规定位置。
3、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题,满分50分)
26.(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国家先后陷入经济持续下滑、失业率大幅上升的的困境。为提振经济、摆脱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经济干预措施,加强对市场经济的调控。
材料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改善投资环境,组织劳动力培训,通过财政作用激励产业转移,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自主品牌,努力实现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的发展方式的转变。
结合材料,运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等知识,简述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的理论依据。
27.(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材料二:在传统书店普遍萧条的今天,台湾的诚品书店却创下了一个“书店神话”。全台湾拥有39间分店,每年顾客人数达到9000万人次。诚品的成功之处是打破了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除了以精致优雅的阅读空间规划、精心陈设展现阅读价值外,更长期举办各项演讲、座谈、表演与展览等延伸阅读活动,满足了现代人生活的多元需求;诚品还主张“连锁不等同于复制”,实行“因地制宜”的经营方式。
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
28.(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阐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合理性。
29.(24分)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
2012年江苏省将启动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车安全的惠民工程,此事引起了某班同学的广泛关注,该班以“开往春天的校车”为主题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
(1)请你选择站在其中一方的立场上参与讨论,结合唯物辩证法的知识阐释本方的上述观点。(8分)
(2)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请你选择其中一方的立场,探讨应如何积极应对。(7分)
(3)你认为还可以向本市的其他哪些部门反映(至少三个),并请你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分别说明向这些部门反映的理由。(9分)
高中政治模块检测参考答案 2012-09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4、D 5、D 6、D 7、A 8、A 9、B 10、D
11、C 12、A 13、B 14、A 15、B 16、B 17、A 18、D 19、D 20、A
21、D 22、B 23、D 24、C 25、B
二、非选择题
26.答:①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要求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4分)
②我国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4分)
27.答:①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读书是人们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重要方式,爱读书能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养。(3分)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爱读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推动民族的发展。(3分)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或文化反作用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爱读书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必然推动社会发展。(3分)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爱读书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3分)
28.答: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人民群众不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享受者,文化发展成果理应由人民共享。(3分)②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需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必然要求。(3分)
29.答:
(1)①站在甲方立场: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2分)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2分)提高校车质量是维护校车安全的关键,因此,要努力提高校车质量。(4分)
或者:②站在乙方立场: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2分)要树立全局观念,同时要搞好局部。(2分)维护校车安全必须综合考虑驾驶员素质等多种因素。(4分)(如从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角度答题也可以酌情给分。)(如果学生所答原理与分析不一致,酌情扣1-2分。)
(2)站在丙方立场,企业要:
①抓住机遇,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分)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分)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在校车生产运营方面的竞争优势。(2分)③诚信经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1分)
或者:站在丁方立场,国家要:
①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学生的生命安全问题。(2分)②加大财政投入力度,(1分)发挥财政在维护校车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2分)③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对校车市场的调控和监管。(2分)
(3)①市委。(1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分)②市人大。(1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2分)③市政协。(1分)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2分)
政治试卷答题纸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道题。(26题8分,27题12分,28题6分,29题24分。)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答在答题纸规定位置。
3、答卷前将密封线内侧的项目填写清楚,答卷时请注意密封线外侧留出半厘米的距离,答卷时请注意上下行左右齐整。
26.
27.
28.
29.(1)
(2)
(3)
甲:维护校车安全,提高校车质量最重要。
乙:维护校车安全是个系统工程,驾驶员素质、校车优先通行权等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近9000多万学生需要乘坐校车,校车市场前景广阔,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应对。
丁:校车运营利润低,责任重,对企业吸引力不大。为维护校车安全,政府更应积极应对。
戊:围绕“开往春天的校车”主题,同学们就维护校车安全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汇总整理后将反映给本市政府部门。
国家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对校车安全管理负“总责”,具体设涉及教育、公安、质监等诸多管理部门部门。各个部门协同工作维护校车安全思路是好的,但也可能导致无人管理……高三入学诊断检测
英语试题 2012-9
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下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 (共105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该部分分为第一、第二两节。注意:回答听力部分时,请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听力部分结束前,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你的答案车涂到客观题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
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l 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
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l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
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man like about the play
A. The story. B. The ending. C. The actor.
2. Which place are the speakers trying to find
A. A hotel. B. A bank. C. A restaurant.
3. At what time will the two speakers meet
A. 5:20. B. 5:10. C. 4:40.
4. What will the man do
A. Change the plan. B. Wait for a phone call. C. Sort things out.
5.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o
A. See a film with the man.
B. Offer the man some help.
C. Listen to some great music.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请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出的A、B、C三个选项种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6、7题。
6. Where is Ben
A. In the kitchen. B. At school. C. In the park.
7. What will the children in the afternoon
A. Help set the table. B. Have a party. C. Do their homework.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A Family holiday. B. A business trip. C. A travel plan.
9. Where did Rachel go
A. Spain. B. Italy. C. China.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How did the woman get to know about third-hand smoke
A. From young smokers.
B. From a newspaper article.
C. From some smoking parents.
11. Why does the man say that he should keep away from babies
A. He has just become a father.
B. He wears dirty clothes.
C. He is a smoker.
12. 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smoking parents should do
A. Stop smoking altogether.
B. Smoke only outside their houses.
C. Reduce dangerous matter in cigarettes.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 Where does Michelle Ray come from
A. A middle-sized city. B. A small town. C. A big city.
14. Which place would Michelle Ray take her visitors to for shopping
A. The Zen Garden. B. The Highlands. C. The Red River area.
15. What does Michelle Ray do for complete quiet
A. Go camping. B. Study in a library. C. Read at home.
16.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in general
A. Late-night shopping. B. Asian food. C. Louisville.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Why do some people say they never have dreams according to Dr Garfield
A. Thy forget about their dreams.
B. Thy don’t want to tell the truth.
C. They have no bad experiences.
18. Why did Davis stop having dreams
A. He got a serious heart attack.
B. He was too sad about his brother’s death.
C. He was frightened by a terrible dream.
19. What is Dr Garfields opinion about dreaming
A. It is very useful.
B. It makes things worse.
C. It prevents the mind from working.
20. Why do some people turn off their dreams completely
A. To recover from illnesses.
B. To recover from illnesses.
C. To stay away from their problems.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语法和词汇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Going on a trip into ______ space must be quite ______ exciting experience.
A. / ; the B. / ; an C. the; an D. the; a
22. ______ many times, he finally understood it.
A. Told B. Telling C. Having told D. Having been told
23. Chen Xiexia is the first Chinese athlete ______ the gold medal in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A. winning B. to win C. wins D. won
24. At this time tomorrow ______ over the Atlantic.
A. we’re going to fly B. we’ll fly
C. we’ll be flying D. we’re to fly
25. Great attention must be paid ______ welfare, especially in the poor area.
A. develop B. to develop C. to developing D. developing
26. This is the best way ______ I have thought of ______ the problem.
A. that; solving B. in which; solving
C. which; to solve D. /; to solve
27. —How about the party ______ at Mary’s house
—Wonderful ! Everyone had a good time.
A. holding B. to hold C. being held D. held
28. Not until the teacher explained the importance of getting up early ______ we promise to come
early.
A. should B. would C. did D. could
29. I ______ to go on a diet, but the dishes at the party were simply impossible to resist.
A. had intended B. am intending C. intend D. could intend
30. Edison was a clever boy, and ______ he was fourteen, he had learned advance mathematics by
himself.
A. whenever B. by the time C. the moment D. ever since
31. You should report any incident, ______ minor it is.
A. whatever B. whenever C. however D. wherever
32. Leave your key with your neighbor _you lock yourself out one day.
A. as long as B. in case C. even though D. as if
33. The athlete’s years of hard training ______ when she finally won the Olympic gold medal.
A. cast down B. got through C. paid off D. faded out
34. It was in the garden of his old house ______ he grew up ______ he dug up a pot of gold.
A. that; that B. where; where C. that; where D. where; that
35. — Hey, you haven’t been acting like yourself. Everything OK
—______ .
A. I’m fine, thanks B. Sure, it is C. That’s good D. It’s OK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When I was a young student, a Chinese teacher told us, “If you make one close friend in school, you will be most fortunate. A true friend is someone who stays with you for life.” 36 tells us that he was right. Good friendship is just not easily 37 . It is possible that we simply do not stay in one place long enough for 38 friendship to 39 .
However, there can be 40 disagreement on the need for each of us to think carefully about the kind of friendship we want. To most of us, friendships are considered very important, but we need to have clear in our 41 the kinds of friendship we want. Are they to be close or 42 at arm’s length Do we want to 43 ourselves or do we want to walk on the surface For some people, many friendships on the surface are 44 enough—and that’s all right. But at some point we need to 45 that our expectations are the same as our friends’ expectations. The sharing of 46 experience 47 our tears as well as our dark dreams is the surest way to deepen friendships. But it 48 be undertaken(进行)slowly and carried on only if there are 49 of interest and action in return.
What are some of the 50 of friendship The greatest is the attraction to expect too much too soon. Deep relationships 51 time. Another “major difficulty” is the selfishness to think one “possesses” the other, including his time and attention. Similarly, friendships 52 actions in return. In 53 words, you must give as much as you take.
Finally there is a question of taking care of. Unless you spend 54 time together, talking on the phone, writing letters, doing things together, friendships will die 55 .
36. A. Knowledge B. Experience C. Parents D. Teachers
37. A. understood B. produced C. realized D. formed
38. A. true B. common C. deeply D. actual
39. A. design B. develop C. intend D. appear
40. A. no B. some C. any D. none
41. A. hearts B. actions C. minds D. thoughts
42. A. remained B. kept C. left D. stayed
43. A. share B. owe C. spare D. own
44. A. that B. very C. quite D. not
45. A. make sure B. remember C. expect D. check out
46. A. social B. personal C. good D. ordinary
47. A. includes B. included C. including D. to include
48. A. can B. need C. will D. must
49. A. marks B. sights C. signs D. scenes
50. A. difficulties B. differences C. advantages D. things
51. A. cost B. spend C. take D. ask
52. A. require B. request C. depend D. suggest
53. A. other B. many C. some D. different
54. A. comfortable B. reasonable C. less D. a lot
55. A. for B. from C. out D. away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I still clearly remember that day. I was on the side of the road for close to four hours with my big Jeep. I put signs in the windows that said, “NEED A JACK(千斤顶)”.
Right as I was about to give up, a truck stopped and a man got off. He sized up the situation and went back to take a jack. After about two hours, we finished the job with sweats. We were both dirty. His wife produced a large water jug for us to wash our hands in.
I tried to put $20 in the man’s hand, but he wouldn’t take it, so instead I went up and gave it to his wife as quietly as I could. I thanked them up one side and down the other. I asked the little girl, their daughter, where they lived, thinking maybe I’d send them a gift. She said they lived in Mexico. They were in Oregon now so Mommy and Daddy could pick cherries for the next few weeks. After that, they were going to pick peaches, and then go back home.
After I said my goodbyes and started walking back to the Jeep, the girl called out and asked if I’d had lunch. When I told her no, she ran up and handed me a tamale(玉米粽子). I thanked them again and walked back to my car. When I opened the tamale, what did I find inside My $20 bill! I ran to the van and the guy rolled down his window. He saw the $20 in my hand, started shaking his head smiling, and with what looked like great concentration said in English: “Today you, tomorrow me.” Then he rolled up his window and drove away, with his daughter waving to me from the back.
This family, working on a seasonal basis where time is money, took a couple of hours to help a stranger while others passed by quietly.
Since then I’ve helped many people like the Mexican family. I didn’t accept money. But every time I was able to help, I felt as if I was putting something in the bank.
56.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__________.
A. the Mexican man couldn’t speak English
B. the author’s car broke down on the road
C. the Mexican family came to Oregon for a visit
D. $20 was a small amount for the Mexican family
57. Why did the author give the money quietly to the man’s wife
A. Because the man had refused to accept it.
B. Because the man’s wife needn’t wash her hands.
C. Because the author thought the Mexican family was poor.
D. Because the author thought the man’s wife would take it.
58. The Mexican man helped the author because he tended to think that ___________.
A. it was completely wrong for others to pass by quietly
B. it was quite easy to help the author mend the jeep
C. it was possible that everyone might get into trouble
D. the author was a polite stranger and deserved the help
5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the author
A. He hated those who didn’t offer help.
B. He would send a present to the family soon.
C. He wondered why they didn’t take the money.
D. He considered helping others as saving money in the bank.
60.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passage
A. The Mexican family lived a richer life than the author.
B. The Mexican family did seasonal work in Oregon each year.
C. The author was inspired to help others by the Mexican family.
D. What made the writer moved was the tamale given by the girl.
B
Famous as “the king of chefs and the chef of kings,” Auguste Escoffier helped raise the position of cooking from a laborer’s task to an artist’s job. Escoffier was born on October 28, 1846, in the small village of Villeneuve-Loubet, near Nice, France. Among the key figures in the boy’s life was his father, who worked primarily as a blacksmith(铁匠). His grandmother, an enthusiastic cook, was perhaps more responsible than anyone for introducing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the boy to an appreciation of the delights of cooking.
Young Escoffier attended the local school until age 12, upon which time his father thought it necessary that the boy learn a trade. In school he had shown a talent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for drawing, yet he was told to regard this art only as a hobby, and to find his career in a more practical profession. Thus his father took him to Nice in 1859, where he would work as an apprentice(学徒)in his uncle’s restaurant, the respectable Le Restaurant Francais.
At Le Restaurant Francais, Escoffier was not treated as the close relative of the boss. Rather, he experienced a classically demanding apprenticeship. For this strictness of training he would later, in his memoirs(回忆录), express gratefulness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During this time Escoffier also attended night school, and had to deal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with his studies as well as the demands of a promising career.
When Escoffier was 19 and had taken on yet more responsibilities in his uncle’s restaurant, a customer recognized his skills and offered him work in Paris. This was the owner of Le Petit Moulin Rouge, one of the finest restaurants in Paris, where Escoffier was to become a sous-chef, ranking below the head chef. After three years in this position, he rose to the level of head chef, wearing the respected chef’s hat.
61. It was his __________ who first influenced Escoffier to be interested in cooking.
A. father B. mother C. uncle D. grandmother
62. We can infer that as a schoolboy, Escoffier might hope to be __________.
A. a chef B. a businessman C. an artist D. a blacksmith
63. According to Paragraph 3, Escoffier __________.
A. was badly treated by his uncle B. showed great interest in writing
C. disliked working as an apprentice D. was thankful for the strict training
6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describe Escoffier
A. Hard-working. B. Honest. C. Warm-hearted. D. Modest.
65. 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
A. How to become a chef in France. B. The influence of Auguste Escoffier.
C. What an apprentice is required to do. D. The early life of a famous French chef.
C
Young children whose mothers talk with them more frequently and in more detail about people’s thoughts and feelings tend to be better at taking another person’s perspective(观点)than other children of the same age.
That’s what researcher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found in a new study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Child Development.
“Parents who frequently put themselves in someone else’s shoes in conversations with their children make it more likely their children will be able to do the same,” said lead author Brad Farrant.
Researchers of the UWA’s Telethon Institute for Child Health Research looked at the influence of how parents interact with their children to learn more about how people develop the ability to take another’s perspective.
The two-year study involved more than 120 Australian children aged between four and six, including children with typically developing language and others delayed in language acquisition(习得).
The children completed tasks which were designed to assess their language skills, ability to infer others’ beliefs and use these to predict others’ behavior, and their ability to shift flexibly between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mong children with typically developing language,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mothers who talked more often and in greater detail about people’s thoughts and feelings — commenting on how another person might react to a particular situation as well as their own feelings about the topic — had children with better language skills and better perspective-taking skills.
Children with delayed language acquisition were also delayed in their development of perspective-taking skills. This displays the role played by language as children develop the ability to take another’s perspective.
“Solving the many challenges that the world faces today requires us all to get better at taking the perspective of other people,” said Brad Farrant.
66. According to the text, to help children gain better perspective-taking skills, parents should __________.
A. give their children more chances to express themselves
B. talk more with their children about people’s feelings
C. encourage their children to guess other people’s thoughts
D. spend more time playing with their children
6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the study
A. Over one hundred American children took part in it.
B. All the children had delayed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C. The children in the study were around five years old.
D. Mothers helped their children to complete the tasks.
68. Which have an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erspective-taking skills
A.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s. B. Mother’s perspectives.
C. Personal characters. D. Language skills.
69. In the last paragraph, Brad Farrant __________.
A.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perspective-taking skills
B. expressed his concern about the world’s challenges
C. showed how to take the perspective of other people
D. explained why other people’s opinions are important
70. According to the text, we can learn __________.
A. parents should talk to their children frequently no matter how old their children are
B. it was Brad Farrant who wrote the study in Child Development herself
C. the only way to improve language skill is talking to children more often
D. parents who are always thinking about others will help their children do the same way
D
In a growing number of English classes, teachers are leaving the classic novels on the shelf and letting students select the books they read. Supporters say that the new approach, called reader’s workshop, helps develop a love for reading in students who are bored by classic literature. They argue that the best way to motivate students to read more is to offer them more choices.
Not all educators are on the same page, however. They worry that students who choose trendy, less challenging titles over the classics won’t be exposed to the great writing and key themes of important works of literature.
Student reporters Donald and Sarah express their ideas about this new approach.
Donald thinks that we should turn the page. Students should be allowed to select the books they read in English class. He says he and his classmates are allowed to pick their own books in class. That makes them more focused, and they look forward to class time. Tristin, a classmate of his at Clinton Middle School agrees. “I’m reading books that I want to read, which makes class more fun and interesting,” he says. Offering students a choice may also improve test scores. Studies by Professor John Guthrie of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found that students in grades 4 through 6 who had some choices in the books they read showed improved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lls during testing. Giving students the chance to decide what they read helps build a lifelong love for reading. Isn’t that what we want for our students
Sarah holds a different view. She thinks teachers know more about books than students do. When an English teacher assigns a book, he or she keeps in mind the reading level of most students in the class. Students who choose their own books might be cheating themselves by picking books that are not up to their reading level or that are too difficult. Furthermore, a whole class can discuss a book it reads together. That makes it easier for some kids to understand what they are reading. “The students wouldn’t be able to hold a meaningful conversation if they were all reading different books,” says Kristin, an English teacher at Fleetwood Area Middle School. “If they read the same book, their conversations would be more in-depth.”
71.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Not all educators are on the same page”
A. Educator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B. Educators didn’t appear at the same time.
C. Educators wrote in different pages. D. Educators didn’t agree with the author.
72. Donald thinks that the new approach could __________.
A. helped students be more focused in class
B. draw students to reading classic novels
C. make students less worried in English class
D. encourage students to red more challenging books
73. Sarah thinks that the new approach might __________.
A. help students improve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lls
B. help students hold meaningful conversations in class
C. make some students read books not suitable for them
D. make some students ignore the important works of literature
74. Who has the same attitude towards the new approach with Kristin
A. Donald. B. Sarah. C. Tristin. D. John Guthrie.
75. The author develops the text mainly by __________.
A. listing cases B. making comparisons
C. following time order D. explaining causes and effects
高三入学诊断检测英语试题
第Ⅱ卷(共45分) 2012.9
注意事项:
1.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答题。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评卷人 得 分
第四部分 书面表达(满分45分)
第一节:阅读表达(共5小题;每小3分,满分15分)
阅读下面短文,并根据短文后的要求回答问题(请注意问题后的字数要求)。
[l]Fear and pain are two of the most useful things that human beings and animals have, if they are properly used. If fire did not hurt when it burnt, children would play with it until their hands were burnt away. Similarly, if pain existed but fear didn’t, a child would burn himself again and again, because fear would not warn himself to keep away from the fire that had burnt himself before. A really fearless soldier is not a good soldier because he will soon be killed; and a dead soldier is of no use to his army. Fear and pain are therefore two guards without which human beings and animals might soon die out.
[2] In our first sentence we suggested that fear should be properly used. If, for example, you never go out of your house because of the danger of being knocked down and killed in the street by a car, you are letting fear rule you too much. Even in your house you are not absolutely safe: A plane may crash on your house, or you may get cancer!
[3] The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let fear rule you, but to use fear as your servant and guide instead. Fear will warn you of dangers; then you have to decide what action to take.
[4] In many cases, you can take quick and successful action to avoid the danger. For example, you see a car coming straight towards you. Fear warns you, then you jump out of the way, and all is well.
[5] In some cases, however, you decide that there is nothing that you can do to ___________. For example, you can’t prevent a plane crashing onto your house. In this case, fear is no longer of any use, and you have to try to overcome it.
76. What is mainly talked about in this passage (no more than 15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 How does the author support his idea in Paragraph 2 (no more than 5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 Why does the author say that a fearless soldier is not a good soldier (no more than 15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 What benefit can we get from “fear”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no more than 10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 Fill in the blank in Paragraph 5 with proper words. (no more than 5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号 得分
第一节
第二节
总分
合分人
评卷人 得 分
第二节 写作(满分30分)
假设你是新华中学的学生李华,高中毕业后想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计算机专业深造,请根据以下提示用英语写一封入学申请:
1.性别,年龄,毕业学校; 2.学习情况及特长;
3.申请入学的理由; 4.联系方式:lihua93@
注意:1.词数:120~150; 2.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开头和结尾已为你写好,不计人总词数。
Dear Sir or Madam,
I look forward to your prompt reply.
Yours sincerely,
Li Hua
高三年级英语试题
参考答案
2012.9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1~5 CABBA 6~10 CBACB 11~15 CAABC 16~20 CABAC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语法和词汇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25 BDBCC 26~30 DDCAB 31~35 CBCDA
第二节 完形填空 (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36~40BDABA 41~45 CBACA 46~50 BCDCA 51~55 CAABD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56~60 BACDC 61~65 DCDAD 66~70 BCDAD 71~75 AACBB
第四部分 书面表达(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阅读表达(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76. Something about fear and how we can deal with it.
77. By giving examples.
78. Because a fearless soldier will be killed sooner and a dead soldier is useless.
79. Fear can warn us of dangers.
80. avoid the danger
第三节:写作(满分30分)
One possible :
Dear Sir or Madam.
I’m writing to you in the hope that I would have the chance to further my studies at your university.
First, please allow me to briefly introduce myself. My name is Li Hua, born in 1993. I’ll graduate from Xinhua High School this coming June. I’m an all-round student with excellent grades in all subjects, in particular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English. This is the reason why I want to major in Computer Science in an English speaking country. I’m also good at computer program design and basketball.
I know that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ranks among the top universities in the USA and enjoy a good reputation all around the world. It would be a great honor for me to study at your university.
My e-mail address is lihua93@ , and I’ll appreciate it very much if I can receive your reply!
Sincerely yours
Li Hua
听力原文
(Text 1)
W: Jack, how do you like the play
M: It’s a simple story with a happy ending but luckily they had a very strong actor and he managed to carry the whole play.
(Text 2)
M: Have we missed it The man said it’s only five blocks away opposite the bank.
W: Wait a minute. The Chinese restaurant, the National Bank, there is, the Radisson hotel.
(Text 3)
M: Let’s meet at 4:40 (20 to 5).
W: Well, could we make it 5:20.
M: That’s a bit late for me. I could manage 10 past.
W: Okay see you then.
(Text 4)
M: What time are we leaving for the outing
W: I’ll phone you tomorrow. I should have everything sorted out by then.
(Text 5)
W: Thanks for all you’ve done for me. Hey, listen,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see a film sometime.
M: Yeah, that would be great. I’d love it.
(Text 6)
W: Hey, where is everybody
M: They took Ben to the park. Where have you been
W: Sorry, I’m late. I picked up the cake and it took me longer than I expected. When will the party start
M: Ben invited eight children from school and they’ll arrive at about two in the afternoon.
W: Okay, then I’ll put the candles on the cake and leave it in the kitchen, and then I’ll come and help set the table.
(Text 7)
M: So, Macy, how was your holiday
W: Oh, we loved it. Tom liked Germany best but France was my favorite.
M: So did Rachel finally go with you
W: No, she wasn’t able to. She was called away for a business trip to China.
M: That’s a pity. So where exactly did you go and visit
W: Well, we traveled all over, Italy, Spain, and Holland. We even bathed in a Swiss lake.
M: You did. Really
(Text 8)
W: Bob I’m sure you know about secondhand smoke.
M: Of course I do.
W: But have you heard about thirdhand smoke
M: Thirdhand smoke I’m afraid not. What is it then
W: Well, it’s here in today’s paper. Parents may think they are protecting children from
secondhand smoke when they smoke outside their home or only when the children are not there. But now researchers are warning about what they call thirdhand smoke. When you smoke, dangerous matter from cigarettes gets into your hair and clothing, and as babies are the weakest when you come to a baby, you pass it to the baby and increase the chances of disease in the baby.
M: Is that so In that case, I have to say that I should never get close to a baby.
W: That’s right. Actually all smoking parents should do the same or better give it up completely.
(Text 9)
M: Hello, welcome to our program Today’s City. I’m Larry. We are going to Louisville Kentucky where our guest Michelle Ray comes from. She is proud of her middle sized city with a small-town feel and big city dreams. Now, Michelle tell us about your city.
W: Thank you, Larry. Here’s my city. Louisville is my city. The first place I take a visitor from out of town is to the Highlands for shopping and nightlife. When I have delicious Asian food, I always go to the Zen garden which provides wonderful all vegetable dishes.
M: Vow, that’s interesting. Many people go for healthy food now.
W: You can say that again. If I want to go camping and fishing, I go to the Red River area. For complete quiet, I can hide away in my house with a good book from one of our public libraries.
M: That all sounds very exciting. I’m sure some of our listeners will include Louisville in their travel plan for their next holiday. Thank you, Michelle.
(Text 10)
M: We are glad to have Dr. Garfield to talk to us today about dreams. Let me start by asking the first question: does everyone dream
W: It appears that everyone does. Mostly when people say that they never dream, what they really mean is that they don’t remember their dreams or they don’t think their dreams are important. The reason behind is that they might have been made fun of as a child when they first reported their dreams or it was so frightening that they just turned off dreaming completely. The other day someone named Davis came to me and said that he used to be a great dreamer. But suddenly he stopped having dreams. I asked him what had happened. It turned out that his brother died of a heart attack and he never expected that such a terrible thing would happen to a young person. Generally when there was a frightening event and to dream about it was too terrible, people prefer not to dream about it. Actually the worst thing you can do is stop dreaming because it means that the bad experience was too painful to even appear in dreams. As long as you’re dreaming about it and even if the dreams are frightening, your mind is working on it. My personal opinion about what dreams do is that they help us deal with our problems. We see certain patterns take place in dreams when a person is hurt deep inside, when a person is seriously ill or when a person has been really sad. If people turn off their dreams totally, it means they don’t allow themselves to even think about it.
姓名 班级 考号 座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
-------------------------------------------------------------------------------------------------------------------------------------------------------------------------------------------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姓名 班级 考号 座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
-------------------------------------------------------------------------------------------------------------------------------------------------------------------------------------------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姓名 班级 考号 座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
-------------------------------------------------------------------------------------------------------------------------------------------------------------------------------------------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高三入学诊断检测
基本能力试题 2012-9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两部分均为选择题,满分100分。以考生得分的60%计入总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信息。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第一部分
注意事项:
1.第一部分70题,每题1分,共7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书画工具,为世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关于文房四宝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文房四宝”是对笔墨纸砚的统称。
B.墨的化学成分是碳,因为其化学性质稳定,所以中国画可以长期保存。
C.笔锋和墨色的变化,是欣赏评价中国书画作品的重要方面。
D.西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使得书写工具得以普及。
2.关于雕塑的艺术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秦始皇凌兵马俑采用生动写实的手法,面部表情、人物性格刻画各不相同。
B.霍去病基石刻雕塑群整体采用写意的艺术处理,巧妙利用天然材料,因势造型。
C.《掷铁饼者》反映了古希腊对和谐、理想美的追求。
D.米开朗基罗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作品《马赛曲》是他的代表作。
3.青花瓷是中国元明清时期盛行的瓷器品种之一,以其典雅、温润之美赢得了世界收藏家的青睬,以下对其描述错误的是
A.青花图案的产生是由氧化钻受热而来的。
B.成熟的青花瓷产生在中国元代的景德镇。
C.烧制时温度的控制直接影响着器皿的成败。
D.其制作流程为塑制胚胎—烧制—绘画图案一罩釉—烧制成型。
4.《祖孙四代》是现代国画家刘文西的作品,表现的是勤劳的陕北人在劳作之余休息的场景。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属于写意人物画,借鉴了西方抽象主义手法
B.这是一幅直面农民形象的近现代水墨画
C.采用圆形构图塑造了陕北的祖孙四代
D.铁锹属于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省力杠杆
5.31、右图是我国著名的架上雕塑的代表作品《艰苦岁月》。
以下对这件作品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红军坚定的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B、象征着革命者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C、这是一组浮雕,作者是我国著名的雕塑家潘鹤。
D、通过人物细节的塑造,生动表现出老少红军乐观向上的精彩瞬间
6.在艺术创作中,色彩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根据以下诗句想象画面,以暖色为主调的画面是
①明月松间照②一行自鹭上青天③接天莲叶无穷碧
④日边红杏倚云栽⑤长河落日圆⑥千里莺啼绿映红
⑦百般红紫斗芳菲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⑤⑥⑦ D.④⑤⑦
7.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下列对于书法说法错误的是
A.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一件艺术珍品
B.书法与篆刻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都有阴文与阳文的区分
C.中国古代书法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盂頫
D.写在中国书籍、字画、碑帖前面的文字叫“题”,而后面的文字叫“跋”
8.右图为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局部),关于此画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画手法概括精练、色彩绚丽、笔致工细,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
B.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穿插使用,使画面移步换景,有咫尺千里之趣
C.在设色上运用了传统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效果
D.该画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使画面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
9.家居装修轻装修重装饰。小丽新居为现代简约风格,客厅需要一幅绘画作品来装饰,下列最适合的选项是
10.北京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和“祈谷”的地方,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B.祈年殿的三重檐攒尖屋顶是用蓝色琉璃瓦铺砌的,蓝色是象征天的色彩
C.天坛的回音壁墙体坚硬光滑,弧度十分规则,有利于声波连续反射前进
D.北京天坛与颐和园一样秉承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建造法则
11. 大自然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右图为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入的彩陶罐,其图案源于自然界的
A.山形 B.水纹
C.星象 D.树形
12.传统花鸟画的题材往往被赋予某种象征意义,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
A.喜鹊—喜气 B.仙鹤—长寿 C.荷花—富贵 D.石榴—多子
13.1.绘画是美术中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之一,下列关于绘画说法错误的是
①画种的分类不能仅依靠使用的物质材料、工具和表现技法
②无论哪个画种,都是依赖视觉来感受和欣赏的造型艺术
③绘画与雕塑、建筑及部分工艺品一样占有三维空间
④绘画在平面上表现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
⑤绘画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意志及技艺对客观事物进行表现和再创造
A.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 ④⑤
14.传统中国画最能表现画中意境。“山若实,水则虚;树若实,云则空;远若实,近则虚……”中国画家的这种描绘方式不同与西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描绘方法可称为“虚实相生”。
B.中国画家的方法是用画面中描绘处与空白处的交替层次变化,形成山水形象的前后关系,这与西方表现空间的方法是一样的。
C.中国绘画借助散点透视法,获得“三远”的空间效果,分别是“高远、深远、平远”。
D.西方绘画运用散点透视法,真实描绘景物的空间效果。
15.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精神财富。下面有关民歌说法正确的是
①民歌均有固定的词曲作者
②江苏民歌《孟姜女》与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都使用了“起承转合”四句式的民间音乐创作方法
③花儿是流传在陕西、甘肃、宁夏一带的小调
④南方民歌继承了吴声和楚声的传统,在歌词创作上善用比、兴,内容含蓄
A.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6.美丽的奥地利诞生过许多著名的音乐家,“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就是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叙事歌曲《魔王》通过叙事者的旁观、父亲的焦急、儿子的恐惧、魔王的诱惑….
将人带入一种紧张、危急的情绪之中。下列选项不属于这首歌曲特点的是( )
A、根据文学家诗作创作而成  B、是一首合唱曲
C、有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   D、对演唱技术有较高要求
17.右图是跳高运动员重心运行轨迹示意图,下列歌曲的音乐旋律起伏特点与其相似的是C
18.关于亚非欧拉美音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亚的民族民间音乐一般以五声音阶为主,其典型乐器有琵琶、三弦、萨朗吉等
B.口头传唱、即兴创作,节奏多变、风格独特是非洲音乐的特点,其乐器以打击乐器特别是鼓为主,鼓是非洲音乐的灵魂
C.欧洲音乐带有淡淡的怀乡、忧愁的色彩,重唱形式多,唱法放松,音色柔和抒情
D.歌舞音乐是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灵魂,现在世界上流行的舞蹈大都产生于这一地区,如伦巴、探戈、桑巴、华尔兹等
19.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表达了各族人民对党的赞颂和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其中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各民族音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蒙古族“呼麦”是用喉音歌唱的艺术,已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藏族山歌的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较大且悠长高亢
C.维吾尔族音乐具有中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因素
D.乐器马头琴、扎木聂琴、长鼓分别属于藏族、傣族、朝鲜族
20.西方音乐各个时期的特点都不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巴洛克音乐的特征是表现飘忽朦胧的意境,贝多芬是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
B.古典主义音乐以复调为主,具有恢弘壮观的风格,肖邦是主要代表人物
C.浪漫主义音乐注重不同艺术间的结合,追求更有想象力的表现,莫扎特是主要代表人物
D.印象主义音乐多以无调性的音乐形式出现,巴赫是这个流派的杰出代表
21.音乐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对乐曲选择不合理的选项是
A.国庆阅兵—《解放军进行曲》 B.扭秧歌—《春江花月夜》
C.健美操—《跳跃的旋律》 D.太极拳—《渔舟唱晚》
22.艺术无国界,我们应该了解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樱花》是一首朝鲜民歌。
贝多芬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
“非洲鼓乐响起来,全世界人民都在扭动” ———鼓是非洲音乐之魂。
爵士乐中的摇即兴性强,节奏离奇多变的特点,广受大众欢迎和喜爱。
歌剧《小二黑结婚》以歌唱为主,又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舞美等多种艺术。
《谁不说俺家乡好》是电影《红日》插曲。肖邦被誉为“钢琴之王”。
A. B. C. D.
23.中国戏曲百花齐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京剧行当全面、气势宏美,是我国戏曲代表。经典曲目《霸王别姬》
B.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经典曲目《梁山伯与祝英台》
C.豫剧唱腔铿锵有力,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经典曲目《花木兰》
D.黄梅戏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经典曲目《李二嫂改嫁》
24.音乐和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我们体育课上或课间上操齐步走时,同学们听从口令,步伐整齐一致,跟音乐要素中的节奏密切相关。下面符合齐步走“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口令的节奏是( )
A.3/4 X X X | X X X | X X X | X 0 0 ‖
B.2/4 X X |X 0 | X X | X 0 | X X |X X‖
C.2/4 X X| X X | X X | X X X | X 0‖
D.2/4 X X |X 0 |X X| X 0| X X| X—| X 0 ‖
25.京剧是我国国粹,京剧脸谱的颜色代表人物的性格品质。根据你的了解,请将下列脸谱的序号与人物窦尔顿、曹操、关公、包拯相对应( )
①红脸 ②蓝脸 ③白脸 ④黑脸
A.②③④① B.④②③①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26.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的混声合唱《我的祖国》和斯美塔那创作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都分别以他们的母亲河( )为背景,这两部音乐作品都从时代背景、体裁、题材、音乐的叙述性及主题各方面阐述了它们的异曲同工之妙。
A.长江、尼罗河 B.黄河、多瑙河
C.长江、莱茵河 D.黄河、沃尔塔瓦河
27.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无限的生命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有关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①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
②中国民间器乐的历史悠久,演奏形式丰富多样,有各种乐器的独奏、重奏和合奏。
③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以轻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的较为粗犷。主奏乐器是二胡、唢呐。
④“打溜子”是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通常用马锣、大锣、头钹、二钹四件乐器演奏,乐曲内容多描绘动物形象及劳动生活场景。
⑤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对中华民族有着重要的贡献。藏族音乐可分为长调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28.选修乐器演奏模块的同学们在新年音乐会上演奏了乐曲《金蛇狂舞》,乐队中不应该出现的乐器是
①扬琴②长笛③小号④琵琶
⑤风笛⑥架子鼓⑦木鱼⑧二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⑥⑦ D.②③⑤⑥
29.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学校决定在周一至周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举办高三年级篮球友谊赛,共有16个班级参加比赛,有两个篮球场可供使用,要求一周内必须完成比赛。如果你是本次赛事的组织者,你下列认为哪种赛制更适宜
A.为了让任何两对选手之间都要交战—次的机会,充分发挥团体实力,采用单循环积分赛制
B.第一阶段预赛采用分组(两组)单循环赛,第二阶段的决赛采用交叉赛
C.第一阶段预赛采用分组(两组)单淘汰赛决出前四名,第二阶段的决赛采用交叉淘汰赛
D.第一阶段预赛采用分组(两组)单循环积分赛决出前四名,第二阶段的决赛采用交叉淘汰赛
30.在体育运动中,人的身体重心位置随着姿势的变化而改变。下列各种姿势中身体重心位于体外的是B
31.有针对性的对某些体能加强锻炼,在体质测试中相关的测试成绩就会得到有效提高,下列有关锻炼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A.跨步跳、单脚跳能增强下肢力量,可以有效提高台阶试验成绩
B.负重加速跑练习、俯卧撑等练习可以提高实心球成绩
C.越野跑、有氧健身操、变速跑可有效提高1000米或者800米成绩
D.计时跑、摆臂练习、弓箭步走可以有效提高50米成绩
32.健康是人们一生中不应该失却的财富,人们的认识和行为时刻在影响着我们的健康,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冬春季节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期,应尽量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的场所
B.乙型肝炎的流行没有明显季节性,避免直接和间接血液接触是预防的关键
C.自来水含钙量越高,越有利于身体健康
D.食物多样,少食高热量、油炸食物,控制膳食总热量有利于减肥
33.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是体育运动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促进和保持身体健康的练习手段。下列关于预防运动损伤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前应该做好准备活动,通过慢跑、柔韧练习辱手段降低关节韧带之问的粘滞性,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
B.运动后原地休息能更好的促进机体恢复
C.背越式跳高落地时应该改以肩背部着地
D.体育活动中发生疑似骨折时,应先对损伤部分进行临时固定
34.锻炼身体应根据个人身体素质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项目,下列选择不当的是
A.为增强心肺耐力应选择游泳、竞走等项目
B.体形较胖的同学应选择慢跑、踢毽子等有氧运动
C.为训练肢体的协调性,应选择健美操、拉丁舞、溜冰等项目
D.为加强上肢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应选择体操、兵乓球等项目
35.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跳高运动员在起跳瞬间,脚蹬地的力越大,跳得越高,这是因为地面对脚的力大于脚蹬地的力
B.百米运动员冲刺到终点后,常常不能立即停下来,这是由于人的惯性作用
C.滑冰运动员静止在冰面上,当用力向身后扔衣服时,人就会向前滑动,这利用了反冲原理
D.游泳时,通常情况下,身体胖大的人比瘦小的人受到的浮力要大
36.某项体能测试方法为:学生立于墙前2米处,左手对墙掷网球,右手接住反弹会来的球,再用右手掷球,左手接球,如此连续交替进行30秒,根据完成的次数进行评价,这项活动主要测试学生的
A.平衡性 B. 爆发力 C.协调性 D.柔韧性
37.径赛规则规定,短跑比赛必须采用蹲踞式起跑,中长跑比赛必须采用站立式起跑。下图为400米标准田径场,终点位置如图。在比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起点设在处的项目必须采用站立式起跑
B. 起点设在处的项目必须采用蹲踞式起跑
C. 起点设在处的项目必须采用站立式起跑
D. 起点设在处的项目必须采用蹲踞式起跑
38.合理的运动能够消除心理障碍,不合理的运动却能造成生理的创伤,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①经常参加篮球、足球和拔河等集体项目和游戏进行自我调节,可以防治敏感多疑、易走极端等心理障碍
②某同学踝关节扭伤,经诊断已排除脱臼或骨折,此时按揉或敷活血膏药,不但不能使血肿消退,反而会人为地加重患部的损伤,致使伤处血管扩张,增加出血量,使伤情进一步恶化
③冷敷可使断裂的血管扩张,减少出血程度,并有麻痹神经末梢减轻疼痛的作用
④当运动时肌肉始终在有氧状态下才能更好地进行代谢、产生能量和分解脂肪。而不是运动量越大,时间越长越好
⑤在进行运动时,应注意对关节的保护,避免关节过度屈伸
⑥小腿抽筋时,可采用站立、屈膝关节的方法使痉挛缓解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⑤⑥
39.体育活动时小明不慎扭伤了踝关节。下列处理方法不当的是 ( )
A.立即用冰块冷敷或冷水冲洗 B.立即热敷、理疗、按摩
C.24小时后才能热敷、理疗、按摩 D.抬高受伤下肢卧床休息
奥运会上,运动员在进行不同项目运动时,机体的供能方式不同。下面是运动员在进行不同项目运动时人体能量供应系统的相对分配表(%)。据此完成40-42题。
40.某同学今年20岁,想通过以上所给项目来增强心肺耐力,他应选择的运动项目及他 在锻炼中的锻炼强度应控制的范围(用靶心率表示)是
A.项目②100一130次/分钟 B.项目②130—160次/分钟
C.项目③100—130次/分钟 D.项目③130一160次/分钟
41.人体在参加项目②运动时,其细胞所需的能量主要是下列哪种物质分解提供的
A.蛋白质 B.葡萄糖 c.脂肪 D.乳酸
42.如果以上所给项目均属跑的项目,下面关于项目①的判断正确的是
A.项目①应是不分道跑 B.项目①可能是400米跑
C.项目①应采用蹲踞式起跑 D.练习前滚翻有助于提高项目①成绩
43.为了交通安全,交警对行车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其中为了防止由于惯性带来伤害的措施有( )
①小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 ②严禁车辆超载
③严禁车辆超速 ④严谨酒后驾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4.下列有关家庭安全用电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带金属外壳的电器应使用三脚电源插头。
B.耗电大的家用电器要使用单独的电源插座。
C.不要用湿手接触带电设备,不要用湿布擦抹带电设备。
D.照明开关接在零线上
45.每个家庭必须具备一些必要的电工器具,如试电笔。试电笔简称电笔,是用来检查测量低压导体和电气设备外壳是否带电的一种常用工具。试电笔常做成钢笔式结构或小型螺丝刀结构。它的前端是金属探头,后部塑料外壳内装有氖泡、安全电阻和弹簧,笔尾端有金属端盖或钢笔型金属挂鼻,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试电笔的使用中正确的有( )
①低压试电笔能检查低压线路和电气设备外壳是否带电
②测电笔的测电压范围为0~500伏
③使用前,务必先在正常电源上验证氖管能否正常发光,以确认测电笔验电可靠
④使用试电笔时,应该用手触及试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以便形成回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6.下列关于工艺操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钻头上缠有长铁屑时,要停车清除,禁止用嘴吹,用手拉,要用刷子或铁钩清除
B.习惯用右手的人,锉削时右手用的力由大变小,左手用的力由小变大
C.推锯加压,回拉不加压
D.在钻孔、錾削和用砂轮机磨削时,必须戴好防护眼镜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款楼道夜间自动照明装置,右图是系统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47~48题。
47.在设计中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
A.传感器的类型 B.照明的延迟时间
C.环境的干扰因素 D.照明装置的安装人员
48.下列有关该照明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闭环控制系统 B.输入量是通过电灯的电流
C.控制器是电子电路 D.被控对象是常开触点开关
李明用12mm厚的钢板,加工右图所示的工件。据此完成49~50题。
49.李明设计出图纸后,标注比例为2:1,工件一边的实际长度是15cm,他需要在图样上将该边标注为
A.7.5 B.15 C.75 D.150
50.加工工件上的直径为10mm的螺纹孔,正确的工艺流程是
A.划线→冲眼→钻孔→攻丝→孔口倒角 B.划线→冲眼→钻孔→孔口倒角→攻丝
C.攻丝→划线→冲眼→钻孔→孔口倒角 D.孔口倒角→划线→冲眼→钻孔→攻丝
51.蛋炒饭是一种大众化的饮食。下面是做蛋炒饭的流程。正确的顺序是
①加入配菜,比如已经加工过的虾仁、肉、蘑菇等,再翻炒一会。
②油热后,将蛋汁饭倒下锅,迅速翻炒,把饭粒炒的粒粒分明。
③加入调料,出锅
④鸡蛋用碗打匀,将米饭加到蛋汁里,拌匀。
A.④②①③ B.④①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52.公共汽车上配备有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来打破玻璃逃生。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逃生锤外形应选择图中的D
53.一款带有照明功能的雨伞(如右图),伞把部分装有LED灯,可在雨天昏暗时照亮脚下的路。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出发,下列分析中不恰当的是
A.雨伞和手电筒是多功能雨伞的两个子系统
B.伞柄既可以作为手电筒的外壳又能收纳雨伞
C.利用伞面收集太阳能直接给LED灯供电
D.伞柄既是雨伞子系统的要素,又是手电筒子系统的要素
54.电风扇底座往往设计的较重,这是为了
A.增加电风扇的强度 B.增加电风扇的稳定性 C.安装电线的需要 D.更加美观
55.无论哪一家银行发的银联卡都是同一规格,用户可以到任何一家银行和商家使用,非常方便,该设计主要体现了哪项设计原则
A.美观性原则 B.实用性原则 C.可持续发展原则 D.技术规范原则
56.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一般装修成坑坑洼洼的状态,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为了
A.防止声音发生振动 B.减弱回声 C.增强音量 D.改变声音速度
57. 小张同学利用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知识,创作了一段flash动画,想与远方的朋友一起分享,下列可供他发表该作品的途径是( )
①在因将网上以网页形式发布 ②在论坛公告板BBS上发布
③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朋友 ④通过固定电话告诉朋友
⑤通过网络聊天工具QQ传送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58.因特网给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应该文明用网,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使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查找有关“物联网”的资料
B.通过qq与网友交流photoshop软件的使用方法
C.使用工具软件破解某网站上他人的登录密码,下载学习资料
D.参加网上红色旅游活动
59.网页文件的扩展名为( )
A.DOC B.HTM C.XLS D.MPG
60.小红有一个旧的MP3音乐播放器想卖掉,可又不知道谁想要,于是他想到到现在很流行的网上购物交易,你建议他到以下哪个网站出售MP3( )
A.Yahoo B.淘宝网 C.GOOGLE D.网易
61.如要下载一个容量为600M的视频,能够实现快速下载的软件是( )
A.Word B.Flash C.Flashget D.Excel
62.若想将自己添加在收藏夹中Web页删除,可通过哪个操作实现( )
A.选择“收藏夹”→“查看收藏夹” B.选择“收藏夹”→“整理收藏夹”
C.单击工具栏上的“刷新”按钮 D.单击工具栏上的“停止”按钮
63.将杂志中的一篇文章扫描后,通过OCR软件识别,存储为电子文档,操作步骤如下:
①用OCR软件打开扫描图像,进行识别 ②用扫描仪扫描文章,获取扫描图像 ③校对文章 ④保存文件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③①④ D. ②①③④
64.下列哪种工具不能将MPEG格式的文件播放出来?
A.Flash B.MediaPlayer C.RealPlayer D.超级解霸
65.在下列信息技术应用中,属于信息采集的是
A.用播放软件欣赏音乐 B.用Office软件编辑文档
C.用打印机输出研究报告 D.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
66.大量信息的存储和多用户的使用对信息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下列哪些因素危害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安全
A.内存和CPU的大小 B.计算机病毒
C.电脑的存储速度 D.电脑的运算速度
67.Word具有强大的编辑功能,下面对Word功能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Word制作的文档可以保存为记事本文档,但不能保存为网页的形式
B.Word文档中不仅可以插入表格,而且可以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排序
C.Word文档中多次输入“龙滕虎跃”,可以用查找、替换功能批量修改为“龙腾虎跃”
D.Word文档中可以实现图文混排,并且还可以对插入的图片作简单的编辑处理。
68.Android是一种手机软件,它负责管理手机中的所有软件和硬件资源。下列软件与Android功能相似的是
A.Internet Explorer B.Windows XP C.Powerpoint D.Photoshop
69.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上售票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火车站售票压力。为了免去到车站排队的麻烦。小王在网上购买返乡火车票,下列做法欠妥的是
A.升级杀毒软件,进行全盘扫描,查杀病毒
B.打开电子信箱中陌生人发来的购票网址,注册购票
C.在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用真实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进行注册购票
D.付款时,银行网站提示需安装安全控件,应按提示进行安装
70.用互联网传送一个约3GB大小的视频,可以使用
A.电子邮件附件发送
B.MSN的“发送一个文件或照片”功能,发送“离线文件”
C.QQ的“传送文件”功能,在线传送
D.QQ的“传送文件”功能,发送“离线文件”
第二部分
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71两段输水钢管相接时可使用生活中通用的螺栓和螺母来固
定(如右图所示)。若甲乙两人分别在钢管接口两侧配合使用
扳手把螺栓和螺母拧紧,则可采用的方按是
两人均顺势在转动扳手
两人均逆时针转动扳手
甲扳住螺栓头不动,乙顺时针拧螺母
甲扳住螺栓头不动,乙逆时针拧螺母
72.凭借 “高效空调热水器”这一成功发明,上海高一女生陈菲荣获“世界杰出青年发明金奖”,这是中国学生首次在这一奖项上折桂。陈菲要为“高效空调热水器”申请国家专利,下列有关专利的描述正确的是:
A.应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B.该专利自申请日起算,保护期限为10年
C.只能由发明者本人办理专利申请
D.调处专利纠纷的时效为2年
73.iPhone 4S搭载苹果最新的iOS5操作系统,同时支持GSM和CDMA,电池续航能力提升,省电模式显著。当你停止操作10秒钟,液晶屏变暗并关闭。当你继续操作屏幕时,液晶屏再次点亮。iPhone 4S液晶屏的亮暗控制系统属于
A.自动控制系统 B.手动控制系统
C.开环控制系统 D.闭环控制系统
74.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众多,形式多样,下列作品中属于中国工艺美术作品的是:
A B C D
75.佛教开始由印度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佛教在唐朝时由玄奘法师传入中国。
B.佛画多为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再现
C.中国佛教寺院以供奉佛像的大殿作为主体,围绕其周围的大小建筑、院子组合成院落式布局的建筑群
D.佛塔是佛教的标志性建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76. 右图《江山如此多娇》是关山月、傅抱石合作的巨幅绘画。有关这幅作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油画形式描绘了祖国山川的磅礴气势
B.以山水画形式呈现了壮丽山河
C.以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高远法”表现了深远的、宁静的意境
D.采用了散点透视,江南春色与北国隆冬同时在画面上出现
77. .《琵琶行》中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琵琶是一种民族弹拨乐器,代表作有《十面埋伏》等
B.琵琶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C.我们能分辨出是何种乐器在发声,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声的音高不同
D.诗中的“曲调”指的是音乐要素中的旋律
78. 合唱是一种多声部演唱形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以人声的分类为依据,合唱可以分为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
B.指挥既是乐曲的诠释者,也是合唱队的合作者
C.合唱队各声部既具有自身的特性和地位,又相互协调和平衡
D.每一首曲目演出都要由指挥、合唱队员和伴奏三者共同完成
79.绝大多是的鼓类打击乐器都属于噪音乐器,但不包括
A.大鼓 B.铃鼓 C.小军鼓 D.定音鼓
80.生活中我们经常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在因特网上浏览和下载信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网页上的文字信息可以保存,多媒体信息无法下载保存
B.网上下载的信息不必在网络连接状态下就能查看
C.网页上的文字信息只能以网页形式(.Html)保存到本地硬盘上
D.保存网页上图片的方法是按鼠标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
81.数字图像可以用多重方法进行处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一幅图像的存储格式不可以转换
B.处理后图像的内容可以发生变化
C.裁剪后图像文件大小不变
D.彩色图像可以变为黑白图像
82. 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冒号进行强制检索可以使搜索引擎的检索结果更精确
B.通过网络公民可以参与政策讨论、发表个人见解
C.通过电子地图可以查找旅游路线和旅游地公共交通路线
D.设置高强度的密码可以确保个人信息一定不被泄露
83.跳远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等四个部分组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助跑阶段机械能不变
B.如果忽略空气阻力,腾空期间水平方向的速度保持不变
C.无论采用哪种空中姿势,跳远运动员双腿在起跳离地的瞬间都有一个跨步姿势的“腾空步”动作
D.跳远距离的测量是从起跳脚落于踏板时的脚印前沿起,到在沙坑中留下的最近痕迹为止
84.下列能直接而明显的提高跳远成绩的练习方法是
A.弓箭步交换跳 B.马拉松跑 C.台阶踏台上下 D.蛙跳
85.面对下列情况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游泳时遇到肌肉抽筋,要深呼一口气,然后全身放松,静待抽筋解除
B.高温天气可适量体育锻炼,以提高适应高温环境的能力
C.小明独自在家时,遇到陌生人叫门并纠缠不走,便打电话报警
D.如果发现身上着火,要赶紧奔跑让别人帮助灭火或者自己拍打灭火
基本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高三入学诊断检测
基本能力参考答案 2012-9
第一部分(共70题,每题1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D 2.D 3.D 4.B 5.C 6.D 7.B 8.D 9.D 10.D
11.B 12.C 13.C 14.D 15.B 16.B 17.C 18.B 19.D 20.D
21.B 22.B 23.D 24.D 25.C 26.D 27.D 28.D 29.C 30.B
31.A 32.C 33.B 34.D 35.A 36.C 37.D 38.C 39.B 40.D
41.B 42.C 43.A 44.D 45.B 46.B 47.D 48.C 49.D 50.B
51.A 52.D 53.C 54.B 55.D 56.B 57.B 58.C 59.B 60.B
61.C 62.B 63.D 64.A 65.D 66.B 67.A 68.B 69.B 70.C
第二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71.AC 72.BD 73.AC 74.AD 75.CD 76.BD 77.C 78.ABC
79.D 80. BD 81. AC 82.AD 83.BC 84.AD 85.BC
绝密★启用前
A
B
C
D
控制器

常开触点
传感器
声响
电灯
电源
助跑
最高点
起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