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021-2022学年七上历史同步(部编版)竹简与学富五车新知导入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思考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本课知识结构一、造纸术的发明(P72-73)二、张仲景和华佗(P74-75)三、历史巨著《史记》(P75-76)四、道教和佛教(P76-77)知识目标一、造纸术的发明1、早期书写工具:丝绸青铜器甲骨陶器竹简缺点:制作、书写麻烦,材料笨重或昂贵探究新知2、造纸术(1)最早出现:(2)改进:东汉 蔡伦西汉时期(3)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质量提高,易于推广。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目前发现的世界最早的纸缺点:质地粗糙蔡伦像说一说:蔡伦如何改进造纸工艺?总结经验+改进原料(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3、外传:①朝鲜→日本 ②阿拉伯人→欧洲古代两河流域人的书写材料:缺点:笨重、易损楔形文字泥板古希腊、罗马、埃及的书写材料:野生的纸草纸草遗片缺点:材料稀少、易破碎欧洲中世纪书写材料:缺点:昂贵、易被虫蛀羊皮纸4、影响:①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②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推动了教育的普及;③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二、张仲景和华佗1、中医概况:历史悠久→两汉时期发展、建立理论基础春秋战国之际扁鹊行医-针刺、按摩、汤药;望闻问切。《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订,奠定医学理论基础华佗张仲景探究新知2、张仲景(1)时期:(2)成就:①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东汉末年②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3)地位:被后世称为“医圣”张仲景像视频:张仲景3、华佗(1)时期:(2)成就:①擅长针灸、汤药,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东汉末年②发明麻沸散;(3)地位:神医②创编五禽戏。三、历史巨著《史记》1、概况:(1)时期:(2)作者:司马迁西汉(汉武帝时)(3)地位: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司马迁采访史迹(想象画)探究新知视频:史记概况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朴素凝练、浑然天成、滴 水不漏,增一字不容,减一字不能。—— 柳宗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读一读:2、影响: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四、道教和佛教1、道教:(1)时期:(2)背景: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东汉末年(3)人物:①张角创立太平道②张陵创立五斗米道(4)地位:中国本土宗教,深受下层民众信奉。探究新知青城山位于今天四川都江堰市,相传是道教的发源地,张陵在此讲道。2、佛教(1)产生:(2)教义:①断除欲望烦恼;公元前6世纪 印度 释迦摩尼②众生平等。(3)传入:张骞通西域→东汉明帝 白马寺(4)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社会、思想、文学、建筑…)佛教四大名山——四川峨眉山峨眉山万年寺普贤金铜像佛教四大名山——浙江普陀山普陀山和观音造像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佛教四大名山——安徽九华山九华山地藏菩萨佛教雕塑——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佛教、道教文学《西游记》《东游记》1.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是近几年考古界重要的成果,该墓出土了青铜器、铁器、纺 织品、竹简、编钟等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汉初年分封诸侯 B.西汉书写工具大量使用“蔡侯纸”C.竹简当时还是重要的书写材料 D.汉代铁器应用广泛【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在我国甘肃天水出土的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提高了质量,降低了成本,使纸得以广泛使用,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B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ACD项说法均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课堂练习2.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有关秦汉时期文化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张仲景提出了“治末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B.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被后世称为“医圣”C.东汉末年,我国本土兴起了道教D.外来宗教佛教在西汉时期传入我国【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因此,B项对秦汉时期文化成就的叙述不正确,B项符合题意;ACD项均是对秦汉时期文化成就的正确叙述,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3.《史记》记载是我们研究黄帝的重要资料。司马迁著《史记》时,游历各地,搜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表明A.文献记载没有参考价值 B.口头传说不能印证历史C.传说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历史的真实D.《史记》中关于黄帝的记述具有唯一性【答案】C 【详解】依据“司马迁著《史记》时,游历各地,搜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可知,这表明传说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历史的真实,C项正确;AB说法都是错误的,排除AB项;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但不是唯一性,排除D项。故选C项。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史记.mp4 张仲景.mp4 竹简与学富五车.mp4.mp4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共33张PPT).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