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期初考试试题(9科9份,政治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期初考试试题(9科9份,政治无答案)

资源简介

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期初考试
英语试题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的标号涂黑。
------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cinema with us tonight
------ ______, but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do.
A Never mind B I’d love to C I’m afraid not D Don’t worry.
It’s really ______ exciting experience to go on a trip into ______ space.
A an, / B an , the C the , / D the , the
I often look forward ______ the film when I was young.
A to see B to seeing C to being seen D to be seen
Sam ______ for London yesterday, and he arrived there at 5 pm.
A set up B set about C set off D set down
The boy ______ to us that his rooster had ______ two eggs in one day.
A lay, lied B lied, laid C lied, lain D laid ,lied
Last year, my brother , who is a software developer, earned ______ my sister, a teacher in a senior middle school.
A twice as many as B as many as twice C twice as much as D as much as twice
The girl who is studying at the art college has a ______ for music and dance.
A gift B present C power D strength
------ Do you have enough to ______ all your daily expenses
------ Oh yes, enough and to spare.
A cover B spend C fill D offer
I will pay _______ I can afford for the present.
A what I think B what do I think C when I think D when do I think
Allen had to call a taxi because the box was ______ to carry all the way home.
A much too heavy B too much heavy C heavy too much D too heavy much
I was sleeping when the fire ______, and then it spread quickly .
A broke out B put out C came out D got out
No one ______ this building without the permission of the police .
A is leaving B is to leave C has left D will be leaving
The question is ______ is responsible for what has happened.
A what B where C who D whose
______is the population of Shanghai
A How much B How many C What D which
-------- Shall we go out to play basketball
------ ______ It’s my favourite.
A How come B Why not C So what D What for
第二节:完型填空(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的标号涂黑。
I will never forget what happened to me that day. That afternoon,I was sitting at my favorite table in a restaurant, waiting for the food I had ordered to arrive. Suddenly I 16 that a man sitting at a table near the window kept glancing in my direction, 17 he knew me. The man had a newspaper 18 in front of him, which he was 19 to read, but I could 20 that he was keeping an eye on me. When the waiter brought my 21 the man was clearly puzzled (困惑) by the 22 way in which the waiter and I 23 each other. He seemed even more puzzled as 24 went on and it became 25 that all the waiters in the restaurant knew me. Finally he got up and went into the 26 . When he came out, he paid his bill and 27 without another glance in my direction.
   I called the owner of the restaurant and asked what the man had 28 . “Well,” he said, “that man was a detective (侦探). He 29 you here because he thought you were the man he 30 . ” “What ” I said, showing my 31 . The owner continued, “He came into the kitchen and showed me a photo of the wanted man. I 32 say he looked very much like you! Of course, since we know you, we told him that he had made a 33 ”. “Well, it’s really 34 I came to a restaurant where I’m known,” I said. “ 35 , I might have been in trouble. ”
  16 A. noticed B. understood C. knew D. recognized
  17 A. since B. as if C. though D. even if
  18 A. flat B. open C. cut D. fixed
  19 A. pretending B. thinking C. hoping D. continuing
  20 A. guess B. find C. see D. learn
  21 A. menu B. bill C. paper D. food
  22 A. direct B. funny C. strange D. familiar
  23 A. chatted with B. looked at C. laughed at D. talked about
  24 A. the waiter B. the dinner C. I D. time
  25 A. clear B. hopeful C. true D. possible
  26 A. restaurant B. washroom C. office D. kitchen
  27 A. sat down B. acted C. left D. calmed down
  28 A. wanted B. tried C. ordered D. wished
  29 A. followed B. caught C. met D. discovered
  30 A. was to beat B. was dealing with C. was to meet D. was looking for
  31 A. care B. surprise C. worry D. regret
  32 A. must B. may C. need D. can
  33 A. discovery B. fortune C. decision D. mistake
  34 A. a pity B. natural C. a chance D. lucky
35 A. Otherwise B. However C. Thus D. Therefore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阅读下列短文,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的标号涂黑。
A
Long long ago, there was a man who was good at shooting arrows.He asked the king to declare him as the greatest archer(射手) of the country.The king was about to do so when an old servant of the king said,“Wait,sir.I know an old man who lives in the forest.He is a much greater archer.Let this young man go to him and learn from him for at least three years.”
The man could not believe what the servant said,but he went and found the old man and he was! For three years he learned from him.Then one day,when he thought he had learned everything,the thought arose in him:“If I kill this old man,then I will be the greatest archer.”
The old man had gone to cut wood and he was coming back carrying wood on his shoulder.The young man hid behind a tree,waiting to kill him.He shot an arrow.The old man took a small piece of wood and threw it.It struck the arrow and the arrow turned back and wounded the young man very deeply.The old man came,took out the arrow and said。“I knew that some day or other you were going to do this.That’s why I have not taught you this secret.There is no need to kill me.My Master is still alive,and I’m nothing before him.You must be with him for at least thirty years.And he is very old,so go fast! Find the old man!”
36.The young archer wanted to kill the old man because_______.
A.he could then become the greatest archer
B.he had nothing more to learn from him
C.the old man refused to teach him everything
D.the king’s old servant ordered him to do SO
37.What do you think would most probably happen next
A.The young archer died from the wound soon after.
B.The king declared the young man the greatest archer.
C.The young archer found the old man’s master and killed him.
D.The young archer set off to look for the old man’s master.
38.What lesson can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A.Always use a piece of wood to protect yourself from an arrow.
B.You must never try to become better than your teacher.
C.The older a man is,the better archer he usually becomes.
D.There’s always someone better than you in this world.
B
One day last summer, watching the boys and girls trying to catch butterflies I remembered something happened when I was young.When I was a boy of 12 in South Carolina, something happened to me that cured me forever of wanting to put any wild creature in a cage.
We lived on the edge of a wood, and every evening at dusk the mockingbirds would come and rest in the trees and sing. No musician can sing more beautiful than the birds. I decided that I would catch a young bird and keep it in a cage and in that way would have my own private musician.
I finally succeeded in catching one and put it in a cage. At first, the bird flied about the cage, but eventually it settled down in its new home. I felt very pleased with myself and looked forward to some beautiful singing from my tiny musician.
I had left the cage out, and on the second day my new pet’s mother flew to the cage with food in her mouth. The baby bird ate everything she brought to it. I was pleased to see this. Certainly the mother knew better than I how to feed her baby.
The following morning when I went to see how my bird was doing, I discovered it on the floor of the cage, dead. I was shocked! What had happened! I had taken good care of my little bird.
Arthur Wayne, the famous ornithologist, happened to be visiting my father at the time, hearing me crying over the death of my bird, explained what had occurred. “A mother mockingbird, finding her young in a cage, will sometimes bring it poison berries. She thinks it better for her young to die than to live in cage.”
Never since then have I caught any living creature and put it in a cage. All living creatures have a right to live free.
39.Why did the writer catch a mockingbird when he was a boy of 12
A.He had just got a new cage. B.He liked its beautiful feather.
C.He wanted a pet for a companion. D. He wanted it to sing for him.
40.The mockingbird died because it ______.
A.drank the poisonous water by mistake B.was frightened to death
C.refused to eat anything D.ate the poisonous food its mother gave it 41.An ornithologist probably means ______.
A.a religious person B.a kind person
C.an expert in birds D.a schoolmaster
42.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lesson the writer learned from the incident
A.Freedom is very valuable to all living things.
B.All birds put in a cage won’t live long.
C.You should keep the birds from their mother.
D.Be careful about food you give to baby birds.
C
Elizabeth Blackwell was born in England in 1821, and moved to New York City when she was ten years old. One day she decided that she wanted to become a doctor. That was nearly impossible for a woman in the middl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fter writing many letters asking for admission(录取) to medical schools, she was finally accepted by a doctor in Philadelphia. She was so determined that she taught school and gave music lessons to get money for the cost of schooling.
In 1849, after graduation from medical school. she decided to further her education in Paris. She wanted to be a surgeon(外科医师) , but a serious eye problem forced her to give up the idea.
Upon return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she found it difficult to start her own practice because she was a woman. By 1857 Elizabeth and her sister, also a doctor, along with another woman doctor, managed to open a new hospital, the first for women and children. Besides being the first woman physician and founding her own hospital , she also set up the first medical school for women.
43. What main obstacle(障碍) almost destroyed Elizabeth’s chances for becoming for a doctor
A. She wrote too many letters.
B. She was a woman.
C. She couldn’t graduate from medical school.
D. She couldn’t set up her hospital.
44. Why couldn’t Elizabeth Blackwell realize her dream of becoming a surgeon
A. She couldn’t get admitted to medical school
B. She decided to further her education in Paris
C. A serious eye problem stopped her
D. It was difficult for her to start a practice in the United States
45. How many years passed between her graduation from medical school and the opening of her hospital
A. Nineteen years B. Ten years C. Eight years D. Thirty-six years
46. Eilzabeth Blackwell spent most of her lift in _______.
A. the United States B. Paris C. England D. New York City
D
Sometimes people cheat in daily life. When people cheat, it’s not fair to other people, like the kids who studied for the test or who were the true winners of a game.
Many people like the action of cheating. It makes difficult things seem easy, like getting all the right answers on the test. But it doesn’t solve the problem of not knowing the material and it won’t help on the next test --- unless the person cheats again.
Some people lose respect for cheaters and think less of them. The cheaters themselves may feel bad because they know they are not really earning that good grade. And, if they get caught cheating, they will be in trouble at school, and maybe at home, too.
Some kids cheat because they’re busy or lazy and they want to get good grades without spending the time studying. Other kids might feel like they can’t pass the test without cheating. Even when there seems to be a “good reason” for cheating, cheating isn’t a good idea.
If you were sick or upset about something the night before and couldn’t study, it would be better to talk with the teacher about this. And if you don’t have enough time to study for a test because of swim practice, you need to talk with your parents about how to balance swimming and school.
A kid who thinks cheating is the only way to pass a test needs to talk with the teacher and his or her parents so they can find some solutions(解决办法) together. Talking about these problems and working them out will feel better than cheating.
47.The author thinks that when kids cheat in class, _______.
A.teachers should punish them
B.it does harm to their heath
C.it is unfair to other people
D.teachers shouldn’t stop them at once
48.Some students like cheating mainly because_________.
A.the material in the test is very difficult
B.they want to do better than the others
C.cheating can make hard things seem very easy
D.they have little time to study their lessons
49.The fourth paragraph mainly tells us______.
A.cheating isn’t a good idea
B.some kids don’t spend the time studying
C.some kids can’t pass the test without cheating
D. why kids cheat in the test
50.We can learn from the passage______.
A.cheaters are often thought highly of
B.people show no respect for those who cheat
C.parents whose kids cheat are often in trouble
D.kids cheat in the test because of swim practice
第二节,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All children want to have pocket money. Why do their parents just give them a certain amount 51
The amount of money that parents give to their children to spend as they wish differs from family to family. 52 Some children get weekly pocket money. Others get monthly pocket money.
First of all, children are expected to make a choice between spending and saving. Then parents should make the children understand what is expected to pay for with the money. At first, some young children may spend all of the money soon after they receive it. Parents are usually advised not to offer more money until it is the right time. 53
In order to encourage their children to do some housework, some parents give pocket money if the children help around the home. Some experts think it not wise to pay the children for doing that. 54
Pocket money can give children a chance to experience the three things they can do with the money. They can spend it by giving it to a good cause. They can spend it by buying things they want. 55 Saving helps children understand that costly goals require sacrifice. Saving can also open the door to future saving and investing for children.
A One main purpose is to let kids learn how to manage their own money.
B They can save it for future use.
C Timing is another consideration.
D As helping at home is a normal part of family life.
E Some children are not good at managing their pocket money.
F Learning how to get money is very important for every child.
G By doing so, these children will learn that spending must be done with a budget.
51 ______ 52 ______ 53 ______ 54 ______ 55 ______
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下文中共有10处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 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记分。
Mr Wang is over seventy years old. He has retired(退休).He is one of my respected teachers. He
teaches us chemistry when we were in senior Grade One. He was old, and he taught us good. He
tried his best to make his classes lively. Mr Wang usually made good preparations for the lesson
and was strict to us, too. Whenever we made mistakes in our homework, she would ask us to
correct them. At that time, I was poorly in chemistry. Mr Wang often helped me with my
studies very patiently. With his help, I have made a rapid progress and caught with the class. He
is always very kind to every student. As an experiencing teacher, he is respected and loved by
all the students.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
目前,盘锦市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请你以校学生会的名义就“创建文明城市”这一主题,根据下列提示写一封倡议书。
要点提示:
1、 爱护花草树木;
2、 不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
3、 遵守交通规则;
4、 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5、 团结友爱,助人为乐;
……
注意:
1、 字数在100字左右,倡议书应包含所有要点;不要逐句翻译,但可适当发挥。
2、 倡议书的开头与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3、 参考词汇:
Dear schoolmates,
Our Panjin City is trying to set up a national civilized (文明的)city.We know it includes good environment and good behavior.So w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an do something for i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udents’ Union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期初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
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陆贾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凡五百金。
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送诛之。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平原君辞曰:“狱急。不敢见君。”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欢。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与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孝文帝时,淮南厉王杀辟阳侯,以诸吕故。文帝闻其客平原君为计策,使交捕欲治。闻吏至门,平原君欲自杀。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杀为?”平原君曰:“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遂自刭。孝文帝闻而惜之,曰:“吾无意杀之。”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使匈奴,单于无礼,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 知:结交
B.往税凡五百金 税:赠送
C.大臣多害辟阳侯行 害:害怕
D.狱急,不敢见君 狱:案件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平原君“刻廉刚直”的一组是 ( )
①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 ②行不苟合,义不敢容
③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 ④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 ⑤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 ⑥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A.③④⑥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③⑥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年黥布欲谋反,找朱建商量有关问题,朱建却不畏权贵,不但不为黥布出谋划策,而且还竭力谏止。
B.辟阳侯因罪下狱,从孝惠帝到诸臣皆欲诛之。朱建威胁和利诱孝惠帝的宠臣为辟阳侯说情;吕氏集团覆灭后,朱建又为辟阳侯出谋划策,使之得以苟延残喘。
C.孝文帝时,淮南厉王诛杀了辟阳侯。孝文帝听说辟阳侯的许多计谋出自朱建,便欲逮捕朱建问罪,朱建深知罪孽深重而畏罪自杀。
D.朱建家境贫寒,母亲对他管教甚严,使朱建形成了“行不苟合,义不取容”的品格,朱建拒交辟阳侯就与母亲有一定关系。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5分)
(2)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雨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8.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9.却疑春色在邻家”妙在一个“疑”字,请简要赏析妙在何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人生如梦,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25分)
玩 笑
[法]莫泊桑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交其他人。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
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采取了自认为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有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醒,一听到哪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
一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一个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但我立即挨了一记耳光,使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廊的门开着。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躺在我的床上,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
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那一天,人们笑够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以“玩笑”为题,记叙了一系列发生在“我”生活中的玩笑事件:“我”开人家的,朋友开“我”的,“我”假想中的。
B.“我”的朋友都是些爱开玩笑的人,所以他们那么热情的迎接“我”,策划着在晚上好好开“我”一个玩笑。
C.“我”在卧室里非常小心谨慎,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和地板,是想搞明白朋友们会怎样开自己的玩笑。
D.“我”也觉得自己的高度紧张是“可笑的”,觉得一切都是平静的,所以最后放松了警惕,睡着了,而且睡得很熟。
E.“我”并没有逃开被人“笑够了”的命运,这个结局既让人觉得滑稽可笑,又充满悲剧色彩,引发人们笑后的严肃思考。
(2)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请分别举例分析这样描写的好处。(6分)
(4)小说结尾,“我”认为“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季老足迹: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
12日下午5时半,一场罕见的大雨笼罩整个北京大学,但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前的广场上,仍然聚集着北大的师生,还有很多人从校园外特地赶来,悼念季羡林老先生,久久不愿离去。
“我没有亲眼见过季老,没有和他打过交道,但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一位几天前从北大毕业的中文系学子,今天重回校园,在雨中向季羡林老先生鞠躬致敬。
“深切怀念季羡林老先生”——今天上午10时,季羡林老先生的灵堂尚未敞开大门,不少北大师生就已自发聚集在百周年纪念讲堂黑色的大幅挽联下。
在悼念人群中,82岁的雷鸣老先生从家中赶来,一直待到下午5时灵堂关闭都迟迟不愿离去。他说:“1992年在‘中国丝绸之路’首届学术大会上,我的一篇论文得到了季老的点拨指正,此后,我多次和季老交流过相关学术问题。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也许是每一个和他交往过的人最深刻的感受。”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把季老先生比作“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张颐武说,这么多年来,他们这批学人从未听到过有关季老的负面传闻,“从这个角度来说,季老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是一个将传统士人精神与现代专业知识完美结合的人。”
“季老先生做了一辈子学问。不管是在什么状况下,都没有停止。他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在治学精神和态度上。”季羡林老先生的学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葛维钧回忆,季老先生写作《糖史》时,已经80多岁了,但仍不顾严寒酷暑每天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有时,季老发现了新线索就兴高采烈起来。他的喜怒哀乐都是和做学问联系在一起的。”
“先生个性极为鲜明,广被万物的爱心与知识分子的胆识在季老先生那里体现得十分醒目。如果来访者不学无术而又滔滔不绝,先生就会面色木讷长久不言;如果是清纯学生求访解惑,则他每次必从家中送出来直到大门口默默挥手告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王岳川教授告诉记者,“季老生前说过,他最喜欢的知识分子是:质朴,淳厚,诚恳,平易;怀真情,讲真话;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最高水平当是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正是夫子自道!”
“季羡林老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品格。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国际关系学院2005级本科生李玉磊对记者说,季羡林老先生常年笔耕不辍,把自己对人生、对知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写在了一本本书中,这些用心写出的文字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很早听闻季老先生的大名,通过阅读,为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广博的知识所深深折服,这成了我报考北京大学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语言文学系2007级本科生李垚坦言,虽然求学期间,她未在校园里见过季老先生,也未聆听过其谆谆教诲,但是他独特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境界早已成为燕园中无形的精神标识,感染着每个身处燕园的北大学子。“先生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对治学的严谨精神,是我们后辈应汲取的力量。唯有如此,步入社会后才能有所担当。”
(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在参加纪念活动的人群中,既有年轻的北大学子,也有八十多岁的学者,这充分说明了季老先生的影响之大。
B.季羡林老先生是一位富有童心的人,发现新奇的东西就会很高兴。
C.季老先生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符合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知识分子。
D.李垚因为听过季老先生的演讲,被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广博的知识深深折服,所以报考了北京大学。
E.季老先生的作品,不仅是他个人对人生、知识和生命的认识,更是他一生的写照,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2).这篇新闻开头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文中说:“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请结合全文,分析季羡林老先生对北大人的影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为什么北大教授张颐武把季老先生比作“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请联系文本和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巴官员表示,对于英国政府的如意算盘,古巴政府洞若观火,将予以最有力的反击。
B.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得到国家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光彩的那一天,倚马可待。
C.俗话说瑕不掩瑜,而这个人却目无全牛,鸡蛋里挑骨头,真所谓疵者见疵呀。
D.20岁时对那些不纯洁的爱情观,我们侧目而视,对那些爱情悲观论调。我们嗤之以鼻。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人类68%的疾病的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是感冒的主要根源。
B.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硬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C.记者发现,包里尽管揣着数张银行卡,但不少市民对银行业务收费标准并不清楚,有些人“被扣费”后才恍然大悟。
D.近日有消息称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开展一次大规模降薪,其降幅达到整体工资的30%,有些甚至下调了一倍。
1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秋夜听雨,别有一番妙处。
①少妇思夫,游子怀乡心情常常不能自抑。
②一会一点两点,清晰可数;一会又紧锣密鼓,酣畅淋漓。
③唯有躲在故乡自家房屋内,才能从这雨声中听得出一种潇洒、一种泰然、一种祥和。
④秋虫不鸣,寒蝉不唱,单听那雨点打在对面房顶的屋瓦上,院子内水池边的搪瓷脸盆上,或急或疏,或轻或重。
⑤雨声夹杂着风声,在这凄清的夜晚,最能撩动人的心弦。
A. ④②⑤①③ B.⑤②④③① C. ④⑤②①③ D.⑤④②①③
16.扩写下面一段话,使之情境更丰富,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5分)
家乡的小河,奔流在村头,我的乡情就溶在那清清的河水中。
17.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6分)
一页历史,是一面镜子;擦亮镜子,照出了理性和良知。
一颗沙砾,是一种苦痛;经历了苦痛,孕育了圆润与晶莹。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些事情有很多机会做的,却一天天推迟,想做的时候却发现没有机会了;有些话有很多机会说的,却想着以后再说,要说的时候已经没有机会了。人生常常伴随着错过。你曾经“错过”了什么,错过之后你又怎样的感悟。
请以“错过”为话题,根据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者以论文。
期初考试高二语文答案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朱建是楚国人。从前当过淮南王黥布的相国。因犯罪离去,后来又跟了黯布,黥布想反叛时问过朱建,朱建劝谏阻止,黥布不听他的,却听梁父侯的,造起反来。汉朝诛灭了黥布,得知朱建曾劝阻过,高祖就赐朱建封号为平原君,迁居长安。
朱建有口才,为人严肃廉洁,刚毅正直,办事不随波逐流,有原则。辟阳侯行为不正,但受吕后宠信,他想和朱建交往,朱建不肯见他。后来朱建母亲去世,陆贾一向和朱建关系好,去拜访他。平原君家境贫寒,没有用来给母亲出殡送葬的钱,正要借钱置办殡丧用品,陆生让平原君只管发丧。陆贾去见辟阳侯,道贺说:“平原君的母亲死了。”辟阳侯不解:“他母亲死了,向我道什么贺?”陆贾说:“前些时你想交结平原君,他守节义不肯见你,是由于母亲的缘故。如今他母亲去世,您若厚礼送葬,他就会与您倾心相交了。”辟阳侯于是送上百金备置送终的衣被。其他列侯贵人因辟阳侯的缘故,前去送礼吊丧的不少,送礼金五百金。
许久之后,有人控告辟阳侯,惠帝大怒,将辟阳侯下狱,要处死他。吕太后心里有愧,不方便讲话。大臣们大多不满辟阳侯的行径。巴不得就此除掉他。辟阳侯处境危急,派人找朱建,要与他见上一面,朱建推辞说:“案子审得正紧,我不敢去见面。”实际上朱建去求了惠帝的宠臣闳籍孺,劝他说:“您为何受皇帝宠信,天下无人不知。现在辟阳侯因受皇太后宠幸而下狱,人们都说是您进了谗言,现在要是辟阳侯被杀了,明天太后生气,也会杀了您。您何不负荆请罪,替辟阳侯向惠帝求个情?惠帝听了您的话放了辟阳侯,太后一定很高兴。这样,两个主子都宠信您了。您将富贵双至啊!”于是闳籍孺担心害怕起来,真的向惠帝讲了情,惠帝果然放了辟阳侯。辟阳侯囚禁中想要见朱建,朱建不来见,辟阳侯以为背离了自己,非常气愤。等到他出狱之后,(明白实情),又非常惊服他。
吕太后崩逝,大臣诛灭了吕氏,辟阳侯同诸吕交情很深,但最终没有受牵连被杀。辟阳侯之所以能够保全,都是得力于陆贾和平原君。
文帝时,淮南厉王杀了辟阳侯,也和辟阳侯党附吕氏有关。孝文帝得知辟阳侯的门客朱建曾替辟阳侯出谋划策,便差人抓朱建治罪。朱建听说捕吏上门,便要自杀,他的儿子和捕吏都说:“事情究竟怎么样还不知道,为什么自杀?”朱建说:“我一死,灾祸到此为止,不会连累你们。”于是自刎而死。文帝听说后,很惋惜地说:“我本来没有杀朱建的意思。”就召朱建的儿子,拜为中大夫。朱建的儿子后来出使匈奴,匈奴单于无礼,他责骂单于,最后死在匈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4)①从小说前文铺垫的情节看,这场笑话的出现的确与“关窗”、“挪床”的措施有直接关系,这样写符合情节的内在逻辑。②“我”之所以闹笑话有深层的社会性原因,就是当时的时代人们普遍存在空虚无聊、相互愚弄、充满信任危机的社会弊病。“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引起了我的怀疑”、“一切都值得怀疑”等语句就是当时代的社会缩影。③小说结尾这样写,恰恰进一步表现了“我”在这样的社会病中心理被扭曲的程度,以及不能觉醒、难以自拔的可悲,使小说的主题表达得更深刻。(分析合情合理即可)(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AE(5分)
解析:B项,“富有童心”错,季老先生不是因为发现“新奇的东西”而高兴,而是因为发现了学术研究的“新线索”而高兴。C项,“季老先生认为自己就是……”于文无据,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季老先生所认为的知识分子的最高水平。D项,李垚没有听过季老先生的演讲。
(2)开头的景物描写一是交代自然环境的恶劣,与后面参加活动的人之多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季老先生的影响之大;二是营造凄凉的氛围,衬托人物内心的悲伤。
(3)一是他山高水长的风范,二是他的治学精神和态度,三是他的爱心与胆识,四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A(3分) 14.B(3分) 15.A(3分)
16.(5分)
示例:每次勾起我悠悠乡情的是那家乡的小河,那清澈的河水,日夜活泼地奔流在村头,像一条银色的玉带向远处飘去。想起它,梦见它,那温馨的河水就流进了我的心田,我的乡情就溶在那清清的河水中。
17.(6分)
示例:一种美德,是一面旗帜;竖起了旗帜,确立了方向和信仰。
一粒种子,是一种希望;播种了希望,收获了成功和喜悦。
六、写作(60分)
18.(60分)(略)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期初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1分×60=60分)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稻田中找到一株“野败”(雄性不育),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这株“野败”的产生是由于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环境改变 D.杂交
2.将纯种小麦种于生产田,发现边际和灌水两侧的植株总体上比中间的长得好。产生这种现象得原因是
A.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环境引起性状变异
C.隐性基因突变成为显性基因 D.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改变
3.基因重组指的是                  
A.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B.各条染色体上全部基因的重新组合
C.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重新排列 D.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组
4.进行有性生殖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生活条件改变
5.病毒可遗传的变异来源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蛋白质变异 D.RNA变异
6.人发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突变,其突变方式是
A.增添或缺失了某个碱基对 B.碱基发生替换性改变 C.缺失了易小段DNA D.增添了一小段DNA
7.下列哪项是由于基因突变所引起的伴性遗传病
A.人类的白化病 B.人类的血友病 C.人类的多指症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8.下面列举几种可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原因,其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射线的辐射作用 B.杂交 C.激光照射 D.秋水仙素处理
9.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和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是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变化
10. 一对夫妇所生育的子女中,性状上差异很多,这种差异主要来自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环境影响 D.疾病影响
11.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的可遗传变异   
A.白菜因水肥充足比周围白菜高大
B.变色龙在草地上显绿色,在树干上呈灰色
C.蝴蝶的幼虫和成虫,其形态结构差别大
D.同一麦穗结出的种子,长出的植物中,有抗锈病和不抗锈病
12.人类有个别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XY,这种人一般有反社会行为,这种变异属于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不遗传的变异
13.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
A.诱导染色体多次复制 B.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C.促进细胞融合 D.促使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
14.八倍体小黑麦的花粉培育成的植株是
A.单倍体 B.二倍体 C.四倍体 D.八倍体
15.21三体综合征患者比正常人
A.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 B.少了一条21号染色体
C.少了21个基因 D.多了21个基因
16. 下列需要进行遗传咨询的是
A.亲属中有生过先天性畸型的待婚青年 B.得过肝炎的夫妇
C.父母中有残疾的待婚青年 D.得过乙型脑炎的夫妇
17.属于分子水平上的育种工作的是 ( )
A.诱变育种 B.杂交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18.对下列有关实例形成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培育无籽西瓜是利用单倍体育种的原理
B.杂交育种是利用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的原理
C.培养青霉素高产菌株过程中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
D.“多莉羊”的诞生是利用了诱变育种的原理
19.用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菌的培养液,几天后出现了一个白色菌落,把这个白色菌转移培养,长出的菌落全是白色的,这是( )
A.染色体变异 B.自然突变 C.诱变育种 D.基因重组
20.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工程是人工进行基因切割、重组、转移和表达的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遗传做人为干预
B.基因治疗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
C.基因工程食品即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一定是不安全的
D.基因工程打破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界限
21.诱变育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用射线或激光照射 B.花药离体培养 C.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D.人工杂交
22.在红粒高秆麦田里,偶然发现一株白粒矮秆优质小麦,欲在两三年内能获得大量的白粒矮秆麦种,通常用的育种方法是:
A.基因工程 B.自交育种 C.人工嫁接 D.单倍体育种
23.基因工程的设计施工是在什么水平上进行的:
A.细胞 B.细胞器 C.分子 D.原子
24.目前不常被使用的基因载体有:
A.质粒     B.噬菌体     C.染色体    D.动.植物病毒
25.1976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将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这是人类第一次获得的转基因生物.此文中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内:
A.能进行自我复制 B.能进行转录
C.能控制合成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 D.能合成人的生长激素
26.用杂合子(Dd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 ( )
A.种植→F2→选不分离者→纯合体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
27.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长颈鹿的颈和腿之所以特别长,是由于 ( )
为了摄食树叶,颈和腿不断伸长,代代相传,愈伸愈长
长颈,长腿者比短颈短腿有较佳的生存机会
长颈,长腿者影响了遗传基因
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达时受到环境的影响
28.到了寒冷的冬天,枫树纷纷落叶,而松树却依然是郁郁葱葱。这说明
A、枫树不适应寒冷环境 ,松树适应寒冷环境
B、它们都能适应环境
C、枫树适应寒冷环境 ,松树不适应寒冷环境
D、它们之间进行着种间斗争
29.关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正确的叙述是( )
A、原始生命→原始的原核生物(异养型)→自养型原核生物→需氧型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B、原始生命→自养型原核生物→原始的原核生物(异养型)→需氧型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C、原始生命→原始的原核生物(异养型)→需氧型原核生物→自养型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D、原始生命→需氧型原核生物→原始的原核生物(异养型)→自养型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30.马达加斯加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面,但两地生物种类却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他们的祖先不同 B.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C.变异的方向不同 D.岛上的生物未进化
31.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获得性遗传 D.自然选择
32.果蝇多是有翅的,但后来产生了残翅的类型,这些类型的个体在森林中难以生存,但在海岛上生活得很好,这说明:
A.突变是有害的 C.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决定于环境条件
B.突变是有益的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题都是有利的
3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
A.获得性遗传 B. 用尽废退学说 C.自然选择学说 D.中性学说
34.在下列几种简式中,能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是:
A.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B.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
C.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 D.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者生存
35.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
原因是
A.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B.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36.下列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理论的是
A.长颈鹿最初都是短颈
B.长颈鹿在缺乏青草时,只能吃树上叶片,由于颈的经常使用而逐渐变长
C.长颈鹿的长颈必须通过长期遗传和变异,逐代选择才能形成
D.长颈鹿的长颈是由环境引起的,所以说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37.害虫抗药性的出现,按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最好的解释是
A.农药浓度的增加使害虫抗药性也增加
B.群体中有抗药性的害虫生存下来并不断繁殖
C.这一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D.农药引起的害虫的抗药能力可在后代中不断积累而增加
38.1937年某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白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这里气候较寒冷.最初白三叶草的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对这一事实作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
C.三叶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D.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3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
40.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
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 B.牛奶被饮入胃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41.人体血液的pH7.35~7.45,能维持pH范围而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下列哪对物质
A、NaCl——HCl B、NaHCO3——H2CO3 C、NaOH——HCl D、NaHCO3 ——NaCl
4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4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44.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①细胞内液 ②血浆 ③淋巴 ④组织液 ⑤消化液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5.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蛋白、氨基酸
46. 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47.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48.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
49.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
50.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
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 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D.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51.在某一个人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16%,问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型频率是多少 (按AA、Aa、aa顺序排列答案)( )
A. 0.36,0.48,0.16 B. 0.48,0.36,0.16 C. 0.16,0.48,0.36 D. 0.16,0.36,0.38
52.一对正常夫妇,双方都有耳垂(控制耳垂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婚后生了一个
色盲、白化且无耳垂的孩子,若这对夫妇再生一儿子,为有耳垂、色觉正常但患白化
病的概率多大( )
A .3/8    B.3/16  C.3/32   D. 3/64
53.在基因工程中,把选出的目的基因(共1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460个)利用DNA扩增仪复制4代,那么扩增仪中至少加入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个数是()
A、640 B、8100 C、600 D、8640
54、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A、24%、72%  B、36%、64%   C、60%、40%  D、57%、43%
55.一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他的孙女的概率是:
A.1/2 B.1/4 C.1/8 D.0
56.已知某生物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四种配子为Ab:aB:AB:ab=4:4:1:1,该生物自交,其后代出现显性纯合体的可能性为:
A. 1/16 B. 1/64 C. 1/160 D. 1/100
57.在果蝇中,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是10-5,对于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108个个体),却有107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则每个果蝇大约有多少个基因
A.0.5 ×104 B.104 C.2×104 D.4×104
58.由n个碱基组成的基因,控制合成由1条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为:
A.na/6 B.na/3-18(n/3-1) C.an-18(n-1) D.na/6-18(n/6-1)
59.纯合高秆(D)抗病(E)水稻和纯合矮秆(d)染病(e)水稻两个纯合子作亲本杂交,在F2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其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在F2中所占的比例为:
A.1/16 B.2/16 C.3/16 D.4/16
60.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 )
  A.3         B. 5        C.6       D.10
第二部分:非选题
二、非选题(共40分)
1.(4分)试分析产生下列变异性状。
(1)父母都是双眼皮的家庭,生有一个单眼皮的孩子,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
(2)马和驴交配产下一匹没有生育能力的骡子,骡子性状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
(3)哈密瓜引种内地,甜度大大降低。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红色的菊花株上伸展出一枝开白花的枝条,被人们称之为“一枝独秀”,这个开白花枝条形成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10分)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和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品种作亲本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品种,其过程是:
(1)F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2)过程B和C分别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C过程培育的幼苗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过程D常用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
3.(14分)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稻田里喷洒DDT家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 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定向或不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 _______实现的。
(3)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12分)右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 ,其中A代表 ,B代表 ,C代表 。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 ;E 。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_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 、 系统。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 、 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 、 系统。
填空题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期初考试
物理试题
一、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运动物体做功和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运动物体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大
B.运动物体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大
C.运动物体合力做正功,动能要增大
D.运动物体动能不变,说明合外力为0
2、在h高处,以初速度v0向水平、斜上和斜下方向抛出三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落地速度大小均为
B.小球落地速度大小为均v0+
C. 小球落地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D. 小球落地的动能是不一样的
3.材料相同的A、B两块滑块质量mA>mB,在同一个粗糙的水平面上以相同的初速度运动,则它们的滑行距离sA和sB的关系为( )
A.sA>sB B.sA = sB C.sA<sB D.无法确定
4.在下面列举的各个实例中,哪些情况机械能是守恒的?( )
A.汽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
B.抛出的手榴弹或标枪在空中的运动(不计空气阻力)
C.拉着物体沿光滑斜面匀速上升
D.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小球碰到一个弹簧,把弹簧压缩后,又被弹回来
5.竖直上抛一球,球又落回原处,已知空气阻力的大小恒定,则( )
A.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B.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C.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
D.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
6.某人用手将1Kg物体由静止向上提起1m,这时物体的速度为2m/s(g取10m/s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手对物体做功12J B.合外力做功2J
C.合外力做功12J D.物体克服重力做功10J
7.在电场中( )
A.某点的电场强度大,该点的电势一定高
B.某点的电势高,检验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一定大
C.某点的场强为零,检验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一定为零
D.某点的电势为零,检验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一定为零
8.关于场强与电势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场强相等的各点,电势也一定相等
B.电势为零的位置,场强也一定为零
C.电势高的位置,场强一定大
D.沿场强的反方向,电势逐渐升高
9. a、b为电场中两点,且a点电势高于b点,则( )
A.把负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B.把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增加
C.无论移动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电荷的电势能都要减少
D.无论移动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电荷的电势能都要增加
10.如图所示,实线为一匀强电场的电场线,一个带负电粒子射入电场后,留下一条从a到b虚线所示的径迹,重力不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b点电势高于a点电势
B.粒子在a点的动能小于在b点的动能
C.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
D.场强方向向左
11.关于库仑定律的公式F=kQ1Q2/r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真空中两个电荷中,大电荷对小电荷的作用力大于小电荷对大电荷的作用力
B.当真空中两个电荷间距离r→0时,它们间的静电力F→∞
C.当两个电荷间的距离r→∞时,库仑定律的公式就不适用了
D.当两个电荷间的距离r→0时,电荷不能看成是点电荷,库仑定律的公式就不适用了
12.两个大小相同、可看成是点电荷的金属小球a和b,分别带有等量异种电荷,被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这时两球间静电引力的大小为F.现用一个不带电、同样大小的绝缘金属小球C先与a球接触,再与b球接触后移去,则a、b两球间静电力大小变为( )
A.F/2 B. F/4 C. 3F/8 D.F/8
13.如图所示电场中,A、B两点场强相同的是 ( )
14.下列关于电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场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是为了研究静电力而假想的
B.两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对平衡力
C.电场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但不是由分子、原子等实物粒子组成
D.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15.关于电场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场中任何两条电场线都不可能相交
B.电场中每一点的场强方向跟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方向相同
C.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同一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越大 
D.沿电场线的方向场强越来越小
16.对于电场中A、B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势的定义式,说明电势与电势能成正比,与电荷的电荷量q成反比
B.将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静电力做正功,则有
C.电势差的定义式中,与移动电荷量q无关
D.把某点电荷q从A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对该电荷做了负功,则电势能增加
17、如图所示,若选取地面处的重力势能为零,则图中静止在距地面H高处的物体的机械能等于( )
A.mgH B.mgh C.mg(h+H) D.mg(H-h)
18.电场中有A、B两点,在将某电荷从A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对该电荷做了正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电荷是正电荷,且电势能减少
B.该电荷是负电荷,且电势能增加
C.该电荷电势能增加,但不能判断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D.该电荷电势能减少,但不能判断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19.如图所示,带箭头的线表示某一电场的电场线。在电场力作用下,一带电粒子(不计重力)经A点飞向B点,径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带正电
B.粒子在A点加速度大
C.粒子在B点动能大
D.A、B两点相比,B点电势能较高
20. 关于摩擦力做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静摩擦力一定不做功
B. 滑动摩擦力一定做负功
C.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都可做正功
D. 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可能不为0
2012-1013学年度学期初第一阶段物理试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1.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在这个过程中物体所具有的动能_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_,机械能_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22.用200 N的拉力将地面上一个质量为10 kg的物体提升10 m(重力加速度 g = 10 m/s2,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是_________J;物体被提高后具有的重力势能是_________J(以地面为零势能参考面);物体被提高后具有的动能是_________J。
23.如图2-2-11所示,用100 N的力拉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前进,物体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μ=0.5,物体运动了2s,则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m/s,在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W1=____ __J,重力G做的功W2=_______J,物体克服阻力做功W3=_______J,2s过程中拉力的平均功率_______W,2s末拉力的瞬时功率_______W
三、计算题(16分)
24.(8分)如果把带电量q=-3×10-6C的点电荷,从无穷远处移至电场中的A点,需要克服电场力做功1.2×10-4J。选取无穷远处为零势面问:
(1)A点的电势为多少 (2)q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为多少
(3)q未移入电场前A点的电势为多少?
25.(8分) 如图7-8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以某一初速v0从A点向下沿光滑的轨道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若物体通过最低点B的速度为3,求:
  (1)物体在A点时的速度;(2)物体离开C点后还能上升多高
2012-1013学年度学期初第一阶段物理试题答案
2-2-11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期初考试
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12个,每小题5分,共60分)
1. 等于( )
A. B. C. D.
2、若( )
A、第一、二象限B、第一、三象限C、第一、四象限D、第二、四象限
3、若的值是( )
A、 B、 C、 D、
4、要得到的图象,只要将的图象( )
A、向左平移 B、向右平移 C、向左平移 D、向右平移
5. ( )
A B. C. D.
6若|a|=5, |b|=6, =,则a.b=( )
A. 15 B. 15 C. 15 D. 10
7 在△ABC中,,则角A等于 ( )
A. B. C. D.
8 已知a=(3,2) , b=(-1,y),且a⊥b,则y=( )
A. B. C. D.
9函数的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是 ( )
A、 B、 C、 D、
10.若 x,x+1,x+2是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则实数 x的取值范围是( )
A 011 在△ABC中,若,则三角形的形状为 ( )
A.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12.在区间[0, 2]上满足的x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已知不共线,,当______时,共线.
14在△ABC中,若则
15、求值:=
16函数y=2cos 2x+sin2x的最小值
三解答题
17、在中,已知,,试判断的形状
18、已知sin+cos=,
(1)求的值 (2)求的值
19、已知a、b都是非零向量,且a+3b与7a-5b垂直,a-4b与7a-2b垂直,求a与b的夹角.
20,已知., ,
求:(1)的值. (2)的值.
21在锐角三角形中,边a、b是方程x2-2x+2=0的两根,角A、B满足:
2sin(A+B)-=0,求角C的度数,边c的长度及△ABC的面积。
22.,设
(Ⅰ)求函数的周期及单调增区间。
(Ⅱ)设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
,求边的值.
2012-2013年高二第一学期期初考试答案
数 学
一,选择题
BBADD ADACB CB
二、填空题
13、 14 15 —2 16 1—
三、解答题
19、解:由已知,(a+3b)·(7 a-5b)=0,(a-4b)·(7a-2 b)=0,
即7a2+16a·b-15 b 2=0 ① 7a-30a·b+8 b 2=0 ②
①-②得2a·b=b2 代入①式得a2=b2 ∴cosθ=,
故a与b的夹角为60°
20、解 << << ∴
∴=
=-=
=
x+……即2k……
所以…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2k】
周期T=2 6分
(Ⅱ)由,得
由得 .又
由得

……………………………………12分
学校 班 姓名 准考证号 成绩
/ / / ○ / / / / ○ / / / / ○ / / / / ○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密 封 线 不 要 答 题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期初考试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单选,每题3分,共17题,51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 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 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D. 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
2.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 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3.下列过程中△H小于零的是
A.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B. 氯化铵分解得氨气
C.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 D. 酸碱中和
4.1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0.94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C + H2O == CO + H2 ΔH= +131.28kJ·mol-1
B. C(s)+ H2O(g) == CO(g) + H2(g) ΔH= +10.94 kJ·mol-1
C. C(s)+ H2O(l) == CO(g) + H2(g) ΔH= +131.28kJ·mol-1
D. C(s)+ H2O(g) == CO(g) + H2(g) ΔH= +131.28kJ·mol-1
5. 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Sn(s,白)+2HCl(aq)== SnCl2(aq)+H2(g) ΔH1
②Sn(s,灰)+2HCl(aq)== SnCl2(aq)+H2(g) ΔH2
③Sn(s,灰) Sn(s,白) ΔH3 = +2.1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H3 =ΔH2+ΔH1
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6. 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0.25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22.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 2CH4(g) + 4O2(g) == 2CO2(g) + 4H2O(l) ΔH= +890 kJ·mol-1
B. CH4(g) + 2O2(g) == CO2(g) +2H2O(l) ΔH= +890 kJ·mol-1
C. CH4(g) + 2O2(g) == CO2(g) +2H2O(l) ΔH= -890 kJ·mol-1
D. 2CH4(g) + 4O2(g) == 2CO2(g) + 4H2O(l) ΔH= -890 kJ·mol-1
7. 如下图所示,△H1=-393.5 kJ mol-1,△H2=-395.4 kJ mol-1,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 )
A. C(s、石墨)== C(s、金刚石) △H= +1.9 kJ mol-1
B. 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C.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 1 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小1.9 kJ
8. 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H+(aq)+OH-(aq)=H2O(1) ⊿H=-57.3kJ/mol。向1L1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 ②浓硫酸 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反应热⊿H1、⊿H2、⊿H3的关系正确的是( )
A.⊿H1>⊿H2>⊿H3 B.⊿H1<⊿H3<⊿H2
C.⊿H1<⊿H2<⊿H3 D.⊿H1>⊿H3>⊿H2
9.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CH3COOH(l)+2O2(g) == 2CO2(g)+2H2O(l) ΔH1=-870.3 kJ·mol-1
(2)C(s)+ O2(g) == CO2(g) △H2=-393.5 kJ mol-1
(3)H2(g) +O2(g) == H2O(l) △H3=-285.8kJ·mol-1
则反应2C(s)+2H2(g) +O2(g) == CH3COOH(l)的△H为( )
A.-488.3 kJ·mol-1 B.-244.15 kJ·mol-1 C.+488.3 kJ·mol-1 D.+244.15 kJ·mol-1
10. 反应A(g)+3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υ(D)=0.4 mol / L·s B.υ(C)=0.5 mol / L·s
C.υ(B)=0.6 mol / L·s D.υ(A)=0.15 mol / L·s
11.已知反应A(g)+3B(g)==2C(g)+D(g)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mol L-1 min-1,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A. 0.5mol L-1 min-1 B.1mol L-1 min-1
C. 2mol L-1 min-1 D.3mol L-1 min-1
12. 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3A(气)+B(气) ==2C(气)的反应,若最初加入A和B都是4mol,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s),则10秒钟后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 )
A. 2.8mol     B. 1.6mol     C. 3.2mol     D. 3.6mol
13. 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 2C(g)若经2s 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 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其中正确的是( )
① 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 L-1 s-1
② 用物质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 L-1 s-1
③ 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 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 L-1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把镁带投入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里,在下列因素中:①盐酸的浓度
②镁带的表面积 ③溶液的温度 ④氯离子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15.对于反应2SO2(g)+O2(g) 2SO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
A.通入大量O2 B.增大容器容积
C.移去部分SO3 D.降低体系温度
16. 反应C ( s) + H2O (g) CO ( g) + H2 (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 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 升高温度
B.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 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
D.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 使容器体积变大
17. 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时,按正反应速率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甲:在500℃时,SO2和O2各10 mol反应
乙:在500℃时,用 V2O5做催化剂,10 mol SO2和5 mol O2起反应
丙:在450℃时,8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丁:在500℃时,8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丙、丁
C. 乙、甲、丁、丙 D. 丁、丙、乙、甲
二、填空(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3分)
18.(7分)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I:煤直接燃烧C(s) +O2 (g) == CO2(g) △H1<0 ①
途径II:先制成水煤气:C(s) +H2O(g) == CO(g)+H2(g) △H2>0 ②
再燃烧水煤气:2CO(g)+O2(g) == 2CO2(g) △H3<0 ③
2H2(g)+O2 (g) == 2H2O(g) △H4<0 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等量的煤,途径I放出的热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II放出的热量,
其理论依据是 ;
(2) △H1、△H2、△H3、△H4的数学关系式是 。
19.(9分)A和B反应生成C,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假定反应由A、B开始,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1 mol L-1,
反应进行2min后A的浓度为0.8 mol L-1,B的浓度为0.6 mol L-1,C的浓度为0.6 mol L-1。则2min内反应的
平均速率:
v(A)=____________, v(B)=_____________, v(C)=_________ 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分)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金属质量/g 金属状态 c(H2SO4)/mol·L-1 V(H2SO4)/mL 溶液温度/℃ 金属消失的时间/s
反应前 反应后
1 0.10 丝 0.5 50 20 34 500
2 0.10 粉末 0.5 50 20 35 50
3 0.10 丝 0.7 50 20 36 250
4 0.10 丝 0.8 50 20 35 200
5 0.10 粉末 0.8 50 20 36 25
6 0.10 丝 1.0 50 20 35 125
7 0.10 丝 1.0 50 35 50 50
8 0.10 丝 1.1 50 20 34 100
9 0.10 丝 1.1 50 30 44 40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
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 (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 ,其实验序号是 ;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

21.(13分)现在城市居民使用的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2、CO和少量CH4。H2、CO和CH4的燃烧热数据如下表
物质 H2 CO CH4
燃烧热(kJ mol-1) 285.8 283.0 890.3
(1)请写出H2、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开发西部的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成就,西部天然气已全面进入上海、江苏境内,陆续成为城市居民使用的主要能源。使用管道煤气用户改用天然气,应调整灶具进气量阀门,即增大_____(填“空气”或“天然气”)的进入量或减少_____(填“空气”或“天然气”)的进入量。
三、计算题(6分)
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l) △H=-571.6kJ·mol-1
C3H8(g)+5O2(g)=3CO2(g)+4H2O(l) △H=-2220.0kJ·mol-1
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和气体共5 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363.2kJ,则混和气体中氢气与丙烷的物质的量分别是多少?
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初考试高二化学答案
三、计算题
氢气的物质的量为4mol
丙烷的物质的量为1mol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期初考试
政治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 ( )
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 ②“南海一号”的打捞工作 ③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④粤西第一高峰大田顶的自然风光 ⑤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多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2.穿梭在都市的大街小巷,打量着身边来往的人与物,享受着都市的文明生活,这身边的一切,都是一种潜在的文化。这说明 ( )
A.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B.文化与世界相伴而行,是自然形成的
C.文化与文明是同一的 D.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精神生活
3.漫画《精神大餐》形象地说明了 ( )
A.人们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载体        
B.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C.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4.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岛港桥吊队队长许振超时指出,许振超创造的“振超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这主要是因为( )
A.“振超精神”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 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精神力量比物质力量更重要
D.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5.文化修养往往产生于良好的内心从容之中。这说明(  )
A.文化素养是与生俱来的 B.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的体验来培养的
C.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就能形成良好素养 D.人们的交往方式取决于其价值观念
6.有人说:“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该观点( )
A.承认了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 B.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C.肯定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立性  D.否定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7.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现状、不同的价值观念,对个人的成长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①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②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③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④不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2009年4月26日至29日,第七届中国国际网络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网博会上提出了“中国健康网络文化年”的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政府部门倡导净化网络空间,利用互联网积极传播先进科学技术、先进文化,促进网络文化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指导用户对网络文化产品合理消费,促进产业的技术革新等。上述材料说明 ( )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②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③先进文 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9.近年来开发的一批红色旅游线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游客。游客们在观赏革命根据地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的同时,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这说明( )
①精神产品就是先进文化和革命传统 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主要说明 ( )
A.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文化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C.只要是文化,就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社会实践是文化产生的根本途径
11.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湖南省亲时用地道的湖南话说:“各位乡亲,各位乡党,楚瑜带着堂客回来了”。这件事表明 ( )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具有深远持久影响
C.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D.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12.青藏高原的文化之美无处不在。譬如帐篷这一供藏族同胞栖身的特殊“居所”,便带有高原特有的神秘和深厚的藏传佛教及民俗文化的色彩。这说明( )
A.生活就是自然,自然就是生活 B.文化包括纯自然的景观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
13.《菜根谭》说“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从文化角度来讲,君子能“近之而不染”是因为(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十分肤浅的   
B.文化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
C.文化修养是自觉形成的      
D.文化是实践的产物
14.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党和政府多次强调要建设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只有搞好创新教育,教育创新才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党和政府多次强调要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是因为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相对独立性
C.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创造和发展的 D.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15.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 )
A.受教育程度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C.学术水平 D.道德修养
16.中国有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不去开发,不使其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随着我这逐步融入国际社会,就会被别的国家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品。前几年,美国根据我国古代花木兰的故事改编的动画片在我国热播就是一个明证。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B.充分开发我国的文化资源,提高民族文化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C.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D.拒绝外来文化,保护民族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17.思想文化是同政治、经济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这主要说明( )
A.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B.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
18.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时总会刻意保留一段距离,而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这说明( )
A.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19.13岁的初中生小艺,在一个平静的早晨,以网络游戏中的“飞天”造型,沉醉而安祥地从24层高楼坠落,飞进他神往的虚幻世界……。小艺的悲剧说明( )
A.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B.人们接受文化影响的方式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0.《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展览通过珍贵的实物和照片再现了红军无与伦比的精神丰碑—长征精神。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21.《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右图)形象地展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软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22.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各民族的( )
A.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B.遗传因素决定的
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D.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23.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形成了许许多多的风俗习惯,透过这些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  )
①可以探索到我们民族文化的渊源 ②可以领略到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③可以感受到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④可以预测各民族未来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中国春节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正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关注、参与。由此可以看出(  )
A.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B.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可能具有世界的意义
C.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D.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5.2012伦敦奥运会成为多元文化的交汇点,人们在友好的气氛中欣赏美妙的音乐,感受文化的多样性。这说明(  )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能够和睦相处、相互交融 ②民族文化起着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③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得到各国认同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6.2010年10月7日,在庆祝中意建交40周年和“中国文化年”开幕音乐会上,“东西方在歌剧中相遇”是第一个节目。京剧与西方歌剧咏叹调的选粹“联袂登场”。中国三位著名京剧演员和三位优秀歌剧演员分别以风格迥异的精彩演唱,以及对照鲜明的服饰与化妆,为全场观众演绎了一场中西文化合璧的精品节目,获得观众经久的掌声。这表明(  )
①中国文化已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中意文化已经消除了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7.目前,我国有38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文化遗产(  )
①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主要被用来开发旅游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8.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下列属于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传播文化 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进行文化传播 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进行文化传播A.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9.目前,上海所有轨道交通线路的站台和部分列车已经开通地铁电视。地铁电视的节目以新闻资讯为主,辅以公众服务类节目,为世博会提供了很好的宣传氛围。这说明(  )
A.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B.现代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文化的区域性
C.文化传播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D.各种文化传播方式具有各自的特点
30.2010年春,“G族”异军突起。G族,泛指3G时代常使用手机上网、阅读、音乐视频等功能的人群。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手机网等,都通过手机网络,实现了中国两会传播的全球落地。这表明(  )
①大众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②大众传媒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大众传媒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31.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今天,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长征。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12分)
32.自从2001年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此后,联大在2002 年12月20日宣布每年的5月21日为“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以加深人们对于文化多样性价值的理解,并推动人们了解如何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10分)
(1)简要分析为什么要维护、尊重文化的多样性?(4分)
(2)应该怎样正确的对待文化交流与合作?(6分)
33.美国人类学家基辛在《当代文化人类学》一书的开篇讲了一则真实的故事:一位保加利亚主妇招待她美籍丈夫的朋友吃晚餐。当客人把盘里的菜吃光后,主妇就问客人要不要再来一盘。因为在保加利亚,如果女主人没让客人吃饱的话,是件丢脸的事情。客人中的一位亚洲留学生接受了第二盘,紧接着吃了第三盘,是的女主人忧心忡忡地诱导厨房准备下一道菜,结果,这位亚洲学生竟撑得摔倒在地上。因为在他的国度里。是宁可撑死也不能以吃不下来侮辱女主人的。
从这则材料入手,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12分)
34.“博客”(Blog)是“网络日志”的意思,是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兴网络交流方式,现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比起电话,博客具有易保存的特质;比起信件,它又具有便捷的优点,且成本低廉,是一座新型的沟通桥梁。(6分)
(1)传媒大体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2分)
(2)“博客”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怎样独特的作用 (4分)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期初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个2分,共60分)
1、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了“人文奥运”的理念,开幕式编导组想选择一位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思想家,你认为他们会选择 ( )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孙子
2、2008年8月8日晚,“鸟巢”体育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千名高冠博带的“孔门弟子”吟诵着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你认为这里的“道” ( )
A.与老子的“道”完全一致
B.与墨家的“仁”完全一致
C.主要指孔子“仁”的思想
D.反映了孔子对现实的悲观
3、“苛政猛于虎”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 )
A.己之不欲勿施于人 B.人而不仁,如礼何
C.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D.为政以德
4、《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说明孔子 ( )
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 B.偏爱某些学生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5.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6、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空气空前活跃,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下列哪一方面是这种局面形成的客观条件 ( )
A.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 B.封建制度已经确立
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 D.教育日益普及
7、“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句话出自哪位思想家之口 (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8、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厅,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9、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 )
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10、诸子百家下列主张或观点中,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上体现出积极进取精神的是 ( )
A、无为而治 B、制天命而用之
C、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D、人不能战胜自然
11、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其中不包括 (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
C、“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D、“施仁政于民,省刑法,薄税敛”
12、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 )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13、孔子、孟子、荀子学说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 )
A、主张统治者实施“仁政” B、主张统治者要控制对人民的剥削
C、包含民本思想 D、主张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14.“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15.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 ( )
A、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清心寡欲,顺应自然 D、善用权力,建立权威
16、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在 ( )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
C、汉朝以后 D、隋唐时期
17、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业品主要来自于 ( )
A、民间私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外国供品
18、据记载:“元月十五日时,……皇帝特地下诏,当天京城大街特许夜行,官府不加取缔。”这段文字描述的景象最可能发生于何时 ( )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19、“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则罚。”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0、1873年—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 )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剧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1、邓小平992年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 (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1979年,我国最先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两个省份是 ( )
A、上海、海南 B、广东、上海
C、广东、福建 D、福建、海南
23、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越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24、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机械特色不同 B、通讯工具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25、自由缝纫主义认为,社会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看不见的手”是指 ( )
A、市场的自我调节 B、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
C、政府刺激消费的措施 D、政府大量增发纸币
26、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关贸总协定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它们的相同作用不包括 ( )
A、消除了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B、一定时期内维护了美国霸权地位
C、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秩序 D、促进了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
27、1967年欧共体成立。其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组成欧共体的三个机构不包括 ( )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欧洲军事共同体
28、“中国加入世贸,就好象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000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国之路
29、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就曾以“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太平洋时代”作为人类文明演变的轨迹。与“太平洋时代”相关的是
( )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C.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 D.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30、2010年12月26日是印度洋海啸6周年纪念日,灾区如需要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向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 )
第Ⅱ卷(非选择题 40分)
二、非选择题(31题10分,32题10分,33题12分,34题8分)
31、阅读以下材料。(10分)
材料一:《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苏州府风俗考》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经济形态?它们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 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
(3)材料三反映了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其实质是什么?(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0分)
交通工具的发明与传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
材料一 英人杜兰德于同治乙丑(1865年)七月,以长可里许(即约0.5公里)之小铁路一条,敷与京师永宁门外之平地,以小汽车驶其上,迅疾如飞,京人诧为妖物。旋经步军统领饬令拆卸,群疑姑息。 -------徐珂《清俾类钞》第13册
材料二 今日世界之人所以之事,未有如赛车之愚蠢者。赛汽车之处,尤以法国为多。在法京(巴黎),因赛车而遇不测之变者,几乎日有所闻。 而上海租界以内,亦几乎因汽车而惹出一大祸,幸得一巡捕作事勤敏,其祸方免。
------《中外日报》1903年
材料三 冯如,广东恩平人。----九岁即留学美国,专攻机械类学。卒业后,在阿克兰州设机械工场,独立经营之,遂有发明飞机之志。据今三年前曾极力钻研,两年前遂发明单叶、复叶之二种飞行机。
-----《时报》1911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中国人最迟在什么时候已经知道火车和汽车的发明?
据材料三可知,中国人最迟在什么时候已经发明飞机?(3分)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人类在交通工具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总结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2分)
(4)根据上述材料,从中国人认识火车、汽车、飞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规律?(3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二、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死,不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聚在一起,开了个秘密会议,写下了保证书,决定包产到户。
材料三、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对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说:“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材料四、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材料五、改革开放以来,各种信用卡走进人们的生活。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作成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4分)
(2)、阅读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为搞活经济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4分)
(3)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信用卡出现的原因?(4分)
34、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罗斯福(1882—1945) 美国第32届总统,任期12年零39天(1933—1945),他是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
材料二、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新政的实质
(4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出1921年前后苏俄农业政策的变化?(2分)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采取的措施对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2分)
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度
第一学期学期初考试高二历史试卷
答题纸
31、(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经济形态?它们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 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
(3)材料三反映了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其实质是什么?(2分)
32、(1)据材料一、二,中国人最迟在什么时候已经知道火车和汽车的发明?
据材料三可知,中国人最迟在什么时候已经发明飞机?(3分)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人类在交通工具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总结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2分)
(4)根据上述材料,从中国人认识火车、汽车、飞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规律?(3分)
33、(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作成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4分)
(2)、阅读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为搞活经济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4分)
(3)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信用卡出现的原因?(4分)
34、(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新政的实质(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出1921年前后苏俄农业政策的变化?(2分)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采取的措施对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2分)
学期初考试高二历史答案
--------------------------------------------------------------------------------装订线------------------------------------------------------------------------------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期初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其中(  )
A.跨纬度最广的是大洋洲 B.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
C.跨南、北半球的是北美洲 D.跨东、西半球的是南美洲
2.日本所需要的石油主要来自于( )
A.美国、东南亚 B.澳大利亚、东南亚
C.中东、东南亚 D.中东、东南亚、美国
3.大不列颠与日本群岛的共同特点是( )
A.都是板块碰撞而隆起的岛弧 B.多火山,地震
C.都属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D.海岸线曲折,多良港
4.有关中南半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河南北纵列分布,自西向东有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和萨尔温江
B.河流自北向南流,流入太平洋
C.地处低纬,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D.湄公河平原是农业比较发达的重要农业区
5.湄公河在中国境内被称为( )
A.澜沧江 B.怒江 C.红水河 D.雅鲁藏布江
6.湄公河流域而新建的“泛亚铁路”的起讫是( )
A.西宁,河内 B.昆明,新加坡 C.昆明,曼谷 D.拉萨,胡志明市
7.对开发湄公河流域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①推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②带动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发展
③促进该流域的旅游业发展④加强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西亚和北非发展农业生产最缺乏的是( )
A.淡水 B.土地 C.劳力 D.肥料
9.西亚和北非最重要的牲畜是( )
A.骆驼 B.马 C.牛 D.羊
10.西亚和北非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石油储藏量占世界( )
A.50%以上 B.60%以上 C.70%以上 D.80%以上
11.埃及产量居世界前列的经济作物是( )
A.咖啡 B.长绒棉 C.葡萄 D.天然橡胶
12、世界第一长河是( )
A、亚马孙河 B、长江 C、尼罗河 D、恒河
根据地中海及其沿岸地区知识,回答15~17题
13.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是( )
A.终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凉,降水的季节分配较均匀
C.冬暖多雨,夏热干燥 D.冬冷干燥,夏热多雨
14.世界陆地最低洼的地方是( )
A.里海沿岸 B.加勒比海沿 C.五大湖沿岸 D.死海沿岸
15、摩洛哥出口量居世界第一的矿产资源是( )
A、煤炭 B、石油 C、磷酸盐 D、铁矿沙
16、在非洲众多的矿产中,产量一向占世界首位的是( )
A、石油、磷矿 B、铜矿、铝土矿
C、黄金、金刚石 D、铁矿、锰矿
17、世界上热带草原面积最大的地区是( )
A、亚洲 B、南美洲 C、大洋洲 D、非洲
读印度示意图,分析回答18—20题:
18.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亚洲面积最大,耕地最多的国家 ②棉花主要分布在恒河及印度河流域
③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④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9.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 )
A.小麦  B.棉花 C.黄麻  D.水稻
20.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 )
A.a工业区 B.b工业区 C.c工业区 D.d工业区
根据所学知识,读南亚地区图回答21~22题:
21、伊斯兰堡是下列哪个国家的首都(  )
A.巴基斯坦  B.印度  
C.斯里兰卡  D.孟加拉国
22、关于A、B两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城为加尔各答,B城为孟买
B.A城是印度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港口
C.B城是印度最大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D.B城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
23.有关中亚地区的论述,正确的是 ( )
①在古代是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②该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中亚农业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灌溉水源主要靠本地区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
④中亚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有色金属含量占世界重要地位,但缺少煤、石油、天然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4.有关中亚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B.地处西风带,深受湿润的西风影响,气候温湿
C.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D.境内多为内流河、内流湖
读欧洲北部区域图,完成25~26题。
25、半岛A西部海岸曲折,其形成原因是( )
A. 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
26、海域B突出的地理特征是
( )
A. 水温低 B.盐度低
C. 为大渔场 D.海底石油丰富
27、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冰川无关的是( )
A、欧洲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
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
C、阿尔卑斯山地两侧的湖泊;
D、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峰顶终年积雪
28、欧亚两洲的分界是
A.乌拉尔山、乌苏里河、乌拉尔河
B.乌苏里河、乌拉尔河、高加索山
C.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
D.乌拉尔山、乌拉尔河、伏尔加河
29、.欧洲最长的河流是
A.鄂毕河 B.伏尔加河 C.多瑙河 D.勒拿河
30、俄罗斯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
A、莫斯科 B、雅库茨克
C、新西伯利亚 D、圣彼得堡
31、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是
A、贝加尔湖 B、里海 C、日内尔湖 D、咸海
俄罗斯气候复杂多样,农业生产很不稳定。据此回答32~35题
32、俄罗斯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33、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气候属于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极地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34.西伯利亚不利于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太少 B.常年气温过低
C.森林面积过大 D.灌溉水源不足
35.有关俄罗斯农业生产的正确叙述是
A.农业发达,主要种植水稻
B.俄罗斯的亚洲部分是主要农业区
C.伏尔加河——顿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区
D.农业生产稳定,大量出口农产品
二、主观题(共30分)
36.读欧洲西部地区图回答(11分)
(1)写出字母A、B、F所代表的海区名称A B F 。
(2)B海区沿岸各国畜牧业发达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3)E国拟建一个大型的葡萄酒生产基地,应在该国的北部或南部建? ,其原因是 。
(4)C国东北部和中部的新兴工业区,逐渐形成了以中小企业集聚的 为独特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 ——信息网络。在独立经营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实现了规模经济生产。
(5)D国鲁尔工业区的主要传统工业部门是 (填代号)
①石油 ②煤炭 ③钢铁 ④机械 ⑤飞机制造 ⑥电力
20世纪50年代后,鲁尔工业区开始衰弱,到60年代开始进行综合整治和规划,其整治的措施有 ;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37、读下列两地区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2分)
(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甲 气候,乙 气候
两地气候形成的原因分别是甲 ,

(2)图中a、b、c、d四条河流中,a 河属于 (内、外)流河。C河流的名称是 。
(3)两地农业发展中,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3分)
(4)城市①—②与③—④相比,实际距离较远的是 。
(5)乙地向北美地区输出石油的主要运输方式应当是 。
(6)有关该地区由于石油泄漏引发的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B 引起水体放射性污染
C 引起水体盐度异常增高 D 造成附近水域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38.读某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完成以下问题(7分)
(1) 该地为 气候。
(2) 说明这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 七大洲中有几个大洲有这种气候类型的分布
(4) 说明这种气候类型的成因。
2012年9月期初高二地理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