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推断型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七 推断型试题

资源简介

专题七 推断型试题
【高频考点导航】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整体联系的能力是初中化学学习的考核重点之一。物质推断题是化学中考的重要题型,这类题具有条件隐蔽,关系复杂,思维强度大,综合性强等特点。分析近年来有关地区的中考化学试卷,不难发现推断题的题目构思、内容、思维方法正呈现新的变化趋势。推断题将更加注重知识的综合、联系,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多种思维方式的运用,注重科学探究。
物质推断题是指依据题中给定的条件,联系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实验现象以及化学计算等知识,通过分析、推理、判断某种物质的名称或在给定的范围内判断某种物质是否存在的一种试题。该类题目考查知识面广、变化多端、思维量大、综合性强,是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类好题;既考查知识又考查能力,是中考化学试题中常见的题型。但学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解题时没有把握,倍感头痛。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然后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
【高频考点透视】
课标要求
1.进一步落实化学基本概念及化学元素知识。
2.提高审题、分析、表达、判断等解题能力,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解答化学推断题的方法和技巧。
·考察方式
本考点是中考的必考题。涉及填空题、选择题及简答题。
·考题分值
推断型试题约占总分的15%
【考点备考策略】
·必备知识
溶液颜色 蓝色 CuSO4、Cu(NO3)2等含Cu2+的溶液
浅绿色 FeCl2、Fe(NO3)2、FeSO4 等含Fe2+的溶液
黄色 FeCl3、Fe(NO3)3、Fe2(SO4)3等含Fe3+溶液
紫红色 KMnO4溶液
火焰颜色 淡蓝色 H2、S(空气中)
蓝色 CO、CH4
蓝紫色 S(氧气中)
常见气体 无色无味 O2、N2、H2、CO、CO2、CH4
有刺激性气味 SO2、NH3、HCl
常见固体 黄色 硫磺(S)
暗紫色 高锰酸钾(KMnO4)、碘(I2)
绿色 Cu2(OH)2CO3(铜绿)
蓝色沉淀 Cu(OH)2
红褐色沉淀 Fe(OH)3
红色 Cu、 赤铁矿、铁锈主要成分(Fe2O3)、 红磷(P)
黑色 Fe3O4、CuO、MnO2、C粉、Fe粉
白色沉淀(可溶于酸) CaCO3、BaCO3、Mg(OH)2
白色沉淀(不溶于酸) BaSO4、AgCl
元素之最 1.地壳(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O)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Ca)4.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碳(C)
其 它 1.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但通入CO2后变浑浊的溶液不一定是澄清石灰水,也可以是Ba(OH)2溶液。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4.天然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C)5.吸水后由白变蓝的是无水CuSO46.最常见的液态物质是H2O、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7.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是生石灰CaO8.常用的食品脱氧剂是Fe粉9.与酸反应有CO2产生的物质是碳酸盐(或NaHCO3)10.与碱反应(研磨)有NH3产生的物质是铵盐(铵态氮肥)11.常温下唯一有氨味的铵态氮肥是NH4HCO3(碳铵)
一些常用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H2O-18;CO2-44;CaCO3-100;HCl-36.5;H2SO4-98;NaOH-40;Ca(OH)2-74;
一些物质的俗称 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Na2CO3-纯碱、苏打;NaHCO3-小苏打;Hg-水银;CO2-干冰;CaO-生石灰;Ca(OH)2-熟石灰、消石灰;CaCO3-石灰石、大理石;CH4-沼气、瓦斯、天然气;C2H5OH-酒精
·备战秘决
物质推断题的解题步骤:1.审题 认真细读原题,弄清文意和图意,抓住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2.分析 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突破口,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3.解答 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进行认真而全面的解答。4.验证 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将所推得的答案放回原题中进行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
【高频考点金题】
类型一:文字叙述型推断题
例1、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钾、硝酸钠、氯化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到以下结论:
(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2)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放出。
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一定不含有___。
杀分秘笈:该类题中往往会有明显的现象特征,解题时就以此为突破口中。(1)中“上层溶液为无色”可推得无“氯化铁”;“白色沉淀”有两种可能:碳酸钙或硫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2)中“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中的“部分溶于”可知既有“碳酸钙”,又有“硫酸钡”;而有硫酸钡时,则一定含有硫酸钾与氯化钡。但整个推断过程中,始终无法确定硝酸钠的存在与否。
答案: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硫酸钾和氯化钡,一定不含有氯化铁,可能含有硝酸钠。
规律拓展:给出物质范围和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出混合物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和可能存在的是什么物质。解答时以文字信息为序,寻找并抓住“题眼”,逐步分析“筛选”。这就要求考生熟悉这类题目的常见“题眼”,也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类型二:框图型推断题
例2、下图中的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根据图示关系回答:
⑴甲物质中的元素共有___种。
⑵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⑶若常温下乙为无色液体,则A为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____。
杀分秘笈:⑴ 据“单质B+单质C→化合物甲”,可知甲物质中含有两种元素。⑵ 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⑶据“常温下乙为无色液体”,推断乙为H2O,再结合所学过的有H2O生成的置换反应(即H2还原CuO或Fe2O3),可知A为H2,则C为O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H2+CuO == Cu+H2O 或3H2+Fe2O3 == 2Fe+3H2O。混合物甲可能是CuO或Fe2O3,单质B可能是Cu或Fe。
答案:(1)2 (2)置换反应 (3)H2 H2+CuO == Cu+H2O 或3H2+Fe2O3 == 2Fe+3H2O
规律拓展:本题属于框图型(构建出实验过程流程图)推断题。解题时要找准信息抓住突破口,一般方法:按框架图的流程路线首先正推,正推不动,然后逆推,在推断的过程中,还要按照框图给出的信息,前后呼应,上下呼应,左右呼应,总是可以找出解题的思路。一旦找到解题的关键和突破口时,就要正推,逆推呼应,将整个题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解题的思路与方案,是一定能够得出满意的答案。突破口往往要从特征反应或典型现象、重要物质等方面入手推导。因此,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典型实验现象是十分重要的。
类型三:表格型推断题
例3、有A、B、C、D、E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OH、HCI、MgSO4、K2CO3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表一所示。表中“↓”表示生成难溶或微溶的沉淀;“↑”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本实验条件下,生成的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出现)。表一:
A B C D E
A ↓ _ _ ↓
B ↓ ↑ _ ↓
C _ ↑ _ _
D _ _ _ ↓
E ↓ ↓ _ ↓
(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A----E的物质名称是:A ___ B___C___ D___ E____
(2)请从A---E这5种物质中选取适当物质,通过一种合理的途径制取氧化镁。按顺序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杀分秘笈:将这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列表在相应仕置标出有关的实验现象,如表二:
NaOH HCl BaCl2 MgSO4 K2CO3
NaOH ↓ _ _ ↓
HCl ↓ ↑ _ ↓
BaCl2 _ ↑ _ _
MgSO4 _ _ _ ↓
K2CO3 ↓ ↓ _ ↓
两表对照:题中表一的现象A有2个“↓”B有2个“↓”一个“↑”,C有1个“↑”D有1个“↓”,E有3个“↓”;表二对应的现象是BaCl2有2个“↓”,K2CO3有2“↓”一个“↑”,HCI有一个“↑”,NaOH有1个“↓”,MgSO4有3个“↓,故A为氯化钡,B为碳酸钾,C为盐酸,D为氢氧化钠,E为硫酸镁。
答案:略
规律拓展:本题是图表型的推断题。此类题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根据图表找出突破口,突破口往往从那些反应现象多(或少)或特征现象入手。方法二:一般采用将给定的物质横纵同序排列(或用讨论两两间的反应---连线的方法),将两两混合,写出相应的反应现象,然后对照原题相应的现象找出各物质的方法。
类型四:方程式叙述型推断题
例4:已知A、B、C、D、E、F6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1)A+B→C+H2O (2)C+KOH→D↓(蓝色)+E (3)B+D→C+H2O (4)E+BaCl2→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KCl
根据上述变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D ;E ;F 。
杀分秘笈:其实该类题与前一类型一样,往往会出现明显的现象特征。本题的突破口在反应式(4),由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可知:F中含Ba,又F为“白色且不溶于稀硝酸的物质”,故F为BaSO4,之后又可推得E为KCl。另一个突破口在反应式(2),因为D为“蓝色沉淀”,故可推得D为Cu(OH)2;再结合E为KCl,可推得C为CuCl2。然后在(3)中可推得B为HCl,在(1)中可推得A为CuO。
答案:CuO HCl CuCl2 Cu(OH)2 KCl BaSO4
规律拓展:这类题型一般不限定物质范围,给出各物质转化关系,要求考生推断出各未知物。此题型要以物质的转化关系为依据,用逆推法由果求因,再用顺推法加以验证。
类型五:流程线式推断题
例5、现有全透明液体物质A和固体物质B,用其进行实验的步骤和产生的现象如下图所示:
(1)根据上述变化可推断A、B、C、D、E、F 6种物质的名称依次是: 、 、 、
、 、 。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 ,C+KOH:
杀分秘笈:本题的突破口有两处:(1)初中化学中红褐色沉淀仅有Fe(OH) 3,据此可断定E为Fe(OH) 3,E受热后生成的固体物质B是Fe2O3;(2)由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F的生成特征可知F是BaSO4,经逆推知D溶液中必含SO42-,其阳离子是KOH溶液中的K+。从C+KOH→D(K2SO4)+E[Fe(OH)3]↓的变化中可知C为Fe2(SO4)3溶液,再从A+B→C[Fe2(SO4)3溶液]+H2O的变化中可推出A为H2SO4。
参考答案:略。
规律拓展:这种方法适用于生成物比较明朗,反应物比较隐蔽,用图示表示物质转化的推断题。解题时,首先进行逆向推理,即以题目的“果”(生成物)为条件得出相应的“因”(反应物);然后进行正向论证,即以得到的“因”为条件,再推理得到相应的“果”,以此来验证逆向推理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
类型六、计算型推断题:
例6、由钙、硅、氧3种元素组成的某化合物,其元素的质量比为Ca∶Si∶O=10∶7∶12,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杀分秘笈:设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xSiyOz,则40x∶28y=10∶7,x∶y=1∶1,40x∶16z=10∶12,x∶z=1∶3,x∶y∶z=1∶1∶3,
答案: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SiO 3。
类型七:实验型推断题
例7. (辽宁锦州)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中,通入的气体A是氢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黑色粉末B是氧化铜和木炭粉中的一种或两种。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气体A和黑色粉末B的可能组合有哪几种?(每种组合中A和B的成分均要求用化学式表示)
杀分秘笈:由题中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反应后一定生成了和,可能发生的反应有:①,②,③。因此,水的来源只有一个,则气体A中必含有的来源有两个,则C和CO可能只含其中之一,也可能两者都含有。
答案:气体A和黑色粉末B可能有三种组合:①A为,B为CuO和C;②A为和CO,B为CuO;③A为和CO,B为CuO和C。
规律拓展:此类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但要求同学们具备有关化合物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实验操作的经历和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
总结:《课程标准》中强调了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要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很多测试中考查探究能力,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思维方式、探究能力和整体联系上。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未知物,它们的组成可能性也许可知,也许未知。对它们组成的推断需要进行假设,然后在设计的方案中逐步实验,最后做出推理性结论。这类推断题具有一定的情景性、综合性和开放性,通过考查,既可以了解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程度,以及对知识的组合、迁移、应用能力,又体现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考核。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典型特征,打开突破口,综合运用反应原理、元素守恒等规律,顺向逆向思维并用。
【高频专题专练】
1.(2010,兰州) 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可
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
2CH3OH + 3X + 4NaOH == 2Na2CO3 + 6H2O
其中X的化学式为
A.O2 B.CO C.CO2 D.H2
2.(2010,云南楚雄)右图是实验室里一瓶标签破损的白色粉末状固体。小明同学取出少量该固体放入一洁净试管中,加水振荡后固体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继续加入少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固体可能是( )
A.Na2SO4 B.NaCl
C.NaHCO3 D.NaOH
3.(2010,福州).当空气受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 +2SO2+O2=2CaSO4 +2CO2。X的化学式是
A.CaO B.CaCO3 C.Ca(OH)2 D.Na2CO3
4.(2010,上海)常见的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Ag B.Zn C.Al D.Cu
5.(2010,聊城)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某一种: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空气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①或④ D.③或④
6.(2010,常州)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氯化钠 B.碳酸钠 C.氢氧化钙 D.碳酸
7.(2010,南京)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硫粉 C.红磷 D.铁丝
8.(2010,南通)物质R在0.96 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R + 3O2XO2 + 2SO2,测得X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0.44 g和1.28 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R的质量为0.86 g
B.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R中含有X元素、S元素和O元素
D.XO2和SO2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9.(2010,苏州)根据右图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测甲为
A.铜 B.碳酸钠
C.氧化铜 D.氢氧化钡
10.(2010,鄂州)已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分别是Ba(OH)2溶液、MgSO4溶液、Na2CO3溶液和稀HCl中的一种。甲、乙混合有白色沉淀出现;乙、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所得液体的导电性几乎为零。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分别是
A.Ba(OH)2、MgSO4、Na2CO3、HCl
B.Na2CO3、Ba(OH)2、MgSO4、HCl
C.HCl、MgSO4、Ba(OH)2、Na2CO3
D.Ba(OH)2、Na2CO3、HCl、MgSO4
11.(2010,桂林)将Ba(NO3)2、NaOH、H2SO4、K2CO3四种无色溶液编号甲、乙、丙、丁,并两两混合,现象如下表所示:
甲 乙 丙 丁
甲 沉淀 — 气体
乙 沉淀 — 沉淀
丙 — — —
丁 气体 沉淀 —
下列选项中物质的排序符合表中甲、乙、丙、丁排序的是:
A.Ba(NO3)2、NaOH、H2SO4、K2CO3 B.H2SO4、K2CO3 、Ba(NO3)2、NaOH
C.NaOH、Ba(NO3)2、H2SO4、K2CO3 D.H2SO4、Ba(NO3)2、NaOH、K2CO3
12.(2010,重庆).化学无处不在,右图是物质间发生反应时的颜色变化,其中X是( )
A.稀盐酸 B.稀硫酸
C.硫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13.(福州)小政同学在复习Ca(OH)2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Ca(OH)2与其它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4(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若X是与其它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X可以是__ __。
(2)根据图4所示的物质间关系,写出其中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 ;② 。
13.(8分)
(1)CO2(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2)Ca(OH)2+2HCl=CaCl2+2H2O
  Na2CO3+Ca(OH)2=CaCO3↓+2NaOH(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14.(滨州)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物质,其中A为黑色固体。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A的化学式为 ,B的化学式为 。
(2)若C为难溶性钙盐,写一个由E→D的化学方程式 。
(3)图中所示的所有转化的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答案:(1)C CO (2)CO2 + H2O===H2CO3 (3)置换
15、(临沂)某种矿石中的额主要成分A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盐,由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B能够做干燥剂。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1)用化学式表示:A ;B 。
(2)请写出A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1)CaCO3 CaO (2)CaCO3+2HCl=CaCl2+CO2↑+H2O
16.(聊城)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经过一系列加工而制得的极细小的碳酸钙粉末,它的生产过程如下:
(1)A物质是____________。
(2)请从①②③三个反应中选择一个,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并指明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有许多用途,请举出其中一例____________。
16.(8分,每空2分)
(1)氢氧化钙[或熟石灰、消石灰或Ca(OH)2]
(2)
[或或]化合反应
(3)作灭火剂(或制干冰或在温室里作肥料或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等)
17.(常州)研究人员提出使用含汽油的混合燃料的方案,以解决汽车尾气的问题。该方案的一种模拟过程如右图所示,常温下,C、D均为气体。
(1)写出C的化学式: ▲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 ;
反应②: ▲ ;
(3)在模拟转化关系图中,你认为可以循环重复使用 的物质是 ▲ 。(填字母)
17.(6分)
(1)CO2(1分)
(2)①CaH2+2H2O====Ca(OH)2+2H2↑(2分)
②Ca(OH)2+CO2====CaCO3↓+H2O(2分)
(3)AC(1分)
18.(南京)图中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圈i中的转化均是分解反应。圈ⅱ中的转化均是化合反应.D和G是常见的非金属单质,组成化合物E和H的元素种类相同。组成化合物F和I的元素种类也相同,A常用来中和土壤的酸性。
(l)写出化学式:A ▲ B ▲ D ▲
写出H→E+G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G→I的化学方程式: ▲
18.(本题共5分,每空1分)
(1)Ca(OH)2 CaCO3[或Ca(HCO3)2](前两空合理答案均给分) C
(2)2H2O2===2H2O+O2↑
(3)2C+O2=2CO
19.(徐州)右图中的物质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常见的无色液体,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甲是生活里常用的燃料。根据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有些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是_____;
(2)D→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反应。
19.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l分。
(1)H2
(2)C02+2NaOH=Na2C03+H20等
(3)CaC03+2HCl=CaCl2+H20+C02↑ 复分解反应
(或CaC03 高温 CaO+C02↑ 分解反应)
20.(镇江)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其中A、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固体,且A为紫黑色,C为黑色粉末,B、E为常见气体;X与F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X具有消毒杀菌作用;Y是一种红色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 ▲ ;
(2)C物质在反应③中的作用 ▲ ;
(3)写出反应②、④、⑥的化学方程式:
② ▲ ;④ ▲ ;⑥ ▲ ;
(4)若将合成气中两气体按分子数之比为1:1进行化合(原子利用率为100%),可合成多种有机化工产品,写出其中一种可能产品的化学式 ▲ 。
20.(6分,每空1分)
(1)KMnO4
(2)催化剂或催化作用
(3)② CH4+2O2 CO2+2H2O
④2Cu+O2+H2O+CO2=Cu2(OH)2CO3
⑥Fe2O3+3CO2Fe+3CO2(写成FeO、Fe3O4、FexOy的形式且正确给分)
(4)CH2O或C2H4O2、C3H6O3、C4H8O4、C6H12O6(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元素顺序不限)
21.(山西)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A、B、C中含有相同元素,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1)物质D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它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
21.(1)NaOH(或Ca(OH)2) 用于造纸(或可作建筑材料)(2)C+O2CO2;CaCO3+2HCl=CaCl2+H2O+CO2↑(或Na2CO3+H2SO4=Na2SO4+H2O+CO2↑),复分解反应
22.(南昌)已知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如果A、B均为黑色固体,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则E的化学式
是 , 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
(2)如果C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A溶液与B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 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
22.(4分)(1) O2 C+2CuO 2Cu+CO2↑ (2C+ 2Fe3O4 3Fe +2CO2↑)
(2 )溶液变浑浊或生成白色沉淀 CO2+2NaOH == Na2CO3+H2O(其他合理即可)
23.(宜昌)右图是物质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
⑴我能用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填空,完善这个知识网络。
⑵我能写出由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3.(8分)(评分标准:1、每条线或单箭头正确得1分,双箭头全对得1分。2、其它答案合理给分)
2HCl+Mg=MgCl2+H2↑ 2HCl+CuO=CuCl2+H2O
24、(孝感)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C、D、G为单质,且G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其余为化合物。A是地球上最多的液态氧化物,F与H的组成元素相同。J不溶于水,是常见的重要的建筑材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 、D 。
(2)C→F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3)写出E+F→G+H的化学方程式 。
24、(1)(每空1分)CaO H2 (2)(1分)化合反应
(3)(2分)3CO+Fe2O32Fe+3CO2(Fe3O4、FeO也可,没注明条件扣1分)
25.(2010·娄底)碳和碳的部分化合物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 。
(2)在物质的分类中,CaCO3属于 。(填字母)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3)写出该图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答案:(1)CO2 (2)D (3)C+O2CO2
26.(佛山)A-G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E为黑色固体。下图为这些物质的转化关系图,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E ,G 。
(2)化学反应常伴有能量变化。B与水反应时会 (“吸收”或“放出”)热量。
(3)实验室不用A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C,原因是

(4)写出D→F的化学方程式 。
(5)可用Cu、O2和H2SO4作原料制得CuSO4,反应的过程是:
(用文字表述)。
26.(共8分,化学方程式、第⑸题各2分,其余每空1分)
(1)CuO CuSO4 (2)放出
(3)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包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4)Ca(OH)2+Na2CO3=CaCO3↓+2NaOH
(5)先用Cu与O2反应生成CuO,再用CuO与稀H2SO4反应即得CuSO4。
27.(汕头)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B是常用调味
品,E、F的俗称分别是熟石灰、纯碱。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
(1) 写出A、B的化学式:A ,B 。
(2) 在物质的分类中,D属于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 图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4) 图中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 NaHCO3 (1分) NaCl (1分) (2) 氧化物 (1分)
(3) CaO+H2O === Ca(OH)2 (2分)
(4) Ca(OH)2+Na2CO3 === CaCO3↓+2NaOH(3分)
28.(海南)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则:
甲的化学式为 ;乙分解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
28.H202 2H202H2↑ +02↑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29.(云南楚雄)A、B、C、D、E、F是初中化学内容所涉及到的物质,其中A、B是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图推断: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也能生成B,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3)写出D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CO2(2)Fe3O4(3)Fe+H2SO4=FeSO4+H2↑
30、(湖北襄樊)现有A、B、C、D、E五种溶液,分别是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五种溶液中的一种,已知溶液C与其它四种溶液均能发生反应。请回答:
(1)C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
(2)写出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
30、(1)碳酸钠;(2)Ca(OH)2+2HCl==CaCl2+2H2O,复分解。
31.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里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其中反应①是复分解反应,E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1)则B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HCO3或Na2CO3
(2)Ca(OH)2+CO2====CaCO3↓+H2O
32. (2010,兰州)有A、B、C、D、E、F六种物质,已知A为一种氯化物,B为一种钠盐,C为一种碱,D为一种常见的气体。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
① A和B的溶液混和无明显现象;
② B和C的溶液混和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
③ A和C的溶液混和有蓝色沉淀生成;
④把D通入C的溶液中有白色沉淀F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硝酸。
根据上述信息,推断:
(1)写出B、D、F的化学式:B ;D ;F 。
(2) 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2.(共5分)
(1)B. Na2SO4(1分) D. CO2(1分) F. BaCO3(1分)
(2)CuCl2 + Ba(OH)2 =Cu(OH)2↓+ BaCl2(2分)
33.(嘉兴).我们在做“物质的鉴别”实验时,曾对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四种白色粉末进行鉴别。以下是某同学设计的鉴别方案,请你沿着该同学的思路回答相关问题。
33.硝酸银(AgNO3),蓝
34.(潍坊)已知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易分解、能与酸反应。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还含少量Fe、Si的化合物。某学校化学研究小组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SO4·5H2O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中,X的化学式是 ;由溶液B获得CuSO4·5H2O,需要经过加热蒸发、 、过滤等操作。
(2)若通过置换反应由溶液B制备金属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若选用下列物质与氧化铜反应制备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选用非金属单质 :
②选用氧化物 。
(3)工业上用焦炭在高温电炉中还原SiO:可得到含有少量杂质的Si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该反应类型为 。
34、(1)H2SO4 (2分) 冷却结晶(或结晶)(1分)
(2)Zn+CuSO4==ZnSO4+Cu(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得分)
①2CuO+C 2Cu+CO2↑或CuO+H2Cu+H2O(2分)
②CuO+CO Cu+ CO2↑(2分)
(3)SiO2+2C Si+2CO↑ (2分) 置换反应(1分)
35.(烟台)68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关键的材料是高纯硅,生产高纯硅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①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在H2还原SiHCl3过程中若混入O2,可能引起的
后果是 。
②为了达到绿色化学和节约资源的目的,物质A需要循环使用,A的化学式是 。
35.①硅被氧化得不到高纯硅 发生爆炸 ②HCl
36.(烟台)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
猜想工: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 ,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 (填化学式),该实验 (填“能千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A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为 ,现象b为 ,则猜想Ⅱ成立。
【反 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6.(7分)(1)盐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或稀H2SO4等酸及其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CaCO3 不能。 (3)有白色沉淀产生 无色酚酞不变红色
【反思】CO2+2NaOH=Na2CO3+H2O
27.(泰州)下图是一些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C是无色无刺激性的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是一种元污染的清洁能源,其燃烧产物是H。
请根据上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红棕色粉末A和气体C、E的化学式分别为:A ▲ 、C ▲ 、E: ▲ 。
(2)G转化为H和A的反应类型是 ▲ 反应;B转化成E和D的反应类型是 ▲ 反应。
(3)①A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②D和氯气化合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以上图中无色气体C为中心,延展如下图:
①请写出实现这两个转化的另一反应物J、K的化学式:J ▲ 、K ▲ 。
②请完善由CO和CaCO3分别转变成无色气体C的转化关系图,在箭号上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和其它反应物。
37.
(1) A:Fe2O3、C: CO2、E:H2   (每空1分,共3分)
(2)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每空1分,共2分)
(3) ①Fe2O3+6HCl=2FeCl3+3H2O ②2FeCl2+Cl2=2FeCl3 (每空1分,共2分)
(4) ① C, Ca(OH)2 (每空1分,共2分)

(由CO或CaCO3转化为CO2的其他合理途径也行)
38.(淮安)2009年12月7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本次会议大力倡导“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尽可能地减少温室气体排出,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1) A、B、C、D、E是常见的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部分反应的条件和产物略去),其中E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酒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请写出物质D的名称: 。
② 酒精燃烧产生CO2,但同学们认为用上图思路开发酒精燃料也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同学们的理由是 。
(2) 目前我国正大力研发电动汽车,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瓶颈的是电池的性能。科技人员已研制出一种新型电池——锂空气电池,它能提供相当于普通锂电池10倍的能量。该电池在放电时锂(Li)与水和空气中氧所反应生成氢氧化锂(LiOH),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也可以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响应“低碳生活”。请列举一个你可以做到的事情: 。
1、(盐城)为鉴别失去标签的五瓶溶液:稀盐酸、碳酸钠溶液、硝酸钡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硝酸钠溶液,将其任意编号,进行两两混合,其部分实验现象见下表:
实验 A+D A+B B+C
现象 产生气体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①写出有关的化学式:C ▲ ,D ▲ ;
②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①C: Na2SO4 D:HCl(写物质名称正确得1分);Na2CO3+ Ba(NO3)2=Ba CO3↓+ 2Na NO3(化学式书写全部正确,未配平、沉淀符号漏写或错写的,累计扣1分
39.(黄冈)下列变化中所涉及到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常温下为液态,C、G为单质,医疗上用F来配制生理盐水。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 A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和C;
②D与E反应生成F和B;
③C与G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生成H或I;
④J和K分别与D反应都生成B、F和I, J中的组成元素比K多一种。
(1)写出E的化学式 。
(2)D所属物质类别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写出A在一定条件下生成B和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④中的变化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
(5)将等质量的J和K分别加入到足量的D溶液(质量分数都相同)中,比较反应产生I快慢,并说明理由 ; 。
39.(每空1分,共6分)
(1)NaOH(或Na2O) (2)酸 (3)2H2O2 2H2O + O2↑ (4)复分解反应
(5)NaHCO3比Na2CO3快 ,因为每生成1个CO2分子,NaHCO3只需1个HCl分子,而Na2CO3需要2个HCl分子,所以NaHCO3比Na2CO3与盐酸反应更容易产生CO2。
说明:其他合理答案参照给分。
40.(随州)下列变化中所涉及到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常温下为液态,C、G为单质,医疗上用F来配制生理盐水。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 A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和C;
②D与E反应生成F和B;
③C与G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生成H或I;
④J和K分别与D反应都生成B、F和I, J中的组成元素比K多一种。
(1)写出E的化学式 。
(2)D所属物质类别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写出A在一定条件下生成B和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④中的变化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
(5)将等质量的J和K分别加入到足量的D溶液(质量分数都相同)中,比较反应产生I快慢,并说明理由 ; 。
40(每空1分,共6分)
(1)NaOH(或Na2O) (2)酸 (3)2H2O2 2H2O + O2↑ (4)复分解反应
(5)NaHCO3比Na2CO3快 ,因为每生成1个CO2分子,NaHCO3只需1个HCl分子,而Na2CO3需要2个HCl分子,所以NaHCO3比Na2CO3与盐酸反应更容易产生CO2。
说明:其他合理答案参照给分。
41.(湛江)在古代,人们曾经把A矿石放入烈火中煅烧获得一种红色金属。下图是A能发生的变化,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C的化学式:B__________,C__________。
(2)你能判断出A中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41.(1)CO2 CO (2) 铜、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3) CuSO4+2NaOH==Cu(OH)2↓+Na2SO4 ,复分解反应
42.(贵港)为了回收硝酸亚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的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1)若溶液乙为无色溶液,则固体甲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__,可能有的物质是________,步骤②中肯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溶液乙为浅绿色溶液,则溶液乙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填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答案:(1)Ag、Fe Zn Fe+H2SO4=FeSO4+H2↑
(2)Zn(NO3)2、Fe(NO3)2 Zn(NO3)2、Fe(NO3)2、AgNO3
43.(桂林) A、B、C、D、E是初中化学中的五种常见物质。C、D是单质,C为紫红色固体,D被认为是最清洁的能源。B的浓溶液常用做干燥剂。已知Fe和A、B的水溶液分别能发生反应:
①Fe + A → C + E; ②Fe + B → D + E 。
(1)写出A、B、C的化学式: A , B ,C 。
(2)现有Fe和A、C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小刚想测定该混合物中C物质的质量分数,他设
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你认为,小刚的实验数据处理是否正确(填“正确”或“ 不正确”) ,理由是 。
43.[6分。(2)中最后一空2分,其余每空1分]
(1)CuSO4 H2SO4 Cu
(2)不正确 4.2g紫红色固体中包含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 或 4.2g紫红色固体不只是原来的C物质 或 4.2g紫红色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来C物质的质量。其它合理答案均可。没有文字说明不给分)
44(泸州)有A、B、C、D四种物质,其中D是氧化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A CaO+B↑ ;B+C→A↓+H2O ;D(气体)+ O2 B
试确定C物质是 Ca(OH)2 ;D物质是 CO (填化学式)
44.(乐山)如图,A、B、C、D、E、F均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 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变化①的现象是颜色由黑变红,变化②的现象是颜色由红变黑,相应变化的生成物没有全部列出,各变化的条件也未标出。
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 ;
(2)在变化①和②中,A和C的性质是相似的,都是 ;
(3)写出变化②的化学方程式 ;
(4)简述实验室检验B的方法(操作、现象、结论)

44.(1)O2 (2)还原性 (3)Fe2O3+3CO 2Fe + 3CO2
(4)将B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B是CO2


A
B
E
F
H
I
D
+D
+D
+D
+F


高温
H2CO3
CaCO3
C
CO
X
A
高温
B
C
H2O
D
E
Na2CO3
F
G
H2SO4
CO
蓝色沉淀
各取四种
白色粉末
于试管中
分别编号
为A、B、
C、D
各加少量
水后振荡
A试管壁发热,则A是氢氧化钠
B、C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D试管中看到 ▲ 色,则D是硫酸铜。
各加少量
▲ 溶液
B试管中无明显现
象,则B是硝酸钾。
C试管中产生白色沉
淀,则C是氯化钠。
通入氯气(Cl2) 
加热
CO
高温
无 色
液体H
红棕色
粉末A
红褐色
沉淀G
黄 色
溶液F
无 色
气体C
黑色
粉末B
无 色
气体E
浅绿色
溶液D
盐酸
过滤
NaOH溶液 
盐酸
固体J
CO
高温 化合
无色
气体
C
溶液K
CaCO3
沉 淀

CO
无色
气体
C
CaCO3
沉 淀

CuO加热
CO
或O2点燃
无色
气体
C
HCl
或高温
CaCO3
沉 淀
混合溶液
固体甲
溶液乙

①加入一定量的锌粉
②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过滤
过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