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学习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单元《溶液》学习餐

资源简介

第九单元《溶液》学习餐(学生版)
【知识快餐】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 ____________溶解
溶解放热:如 ____________溶解、 ____________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 ____________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要素:①条件:_______②标准:_______③状态:________④质量:单位:____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例:

(1)t3℃时A的溶解度为______
(2)P点的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点为 t3℃时A的________溶液 ,可通过 _______,_______, _______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_________ 的方法获取晶体。
(6)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
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7)除去A中的泥沙用 ______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______ 法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①气体的性质 ②_______(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______(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________,如NaCl(海水晒盐)
_______(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 × 100%
2、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C%= × 100%(C < S)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学后消化】
课题1溶液的形成
1.下列混合物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食盐水 B.泥水 C.碘酒 D.澄清石灰水
2.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和水 B.硝酸钾和水 C.碘和酒精 D.植物油和水
3.将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汽油 B.面粉 C.氯化钠 D.高锰酸钾
4、下列清洗方法中有乳化现象的是: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D、用盐酸洗涤水垢
5.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6.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中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汽油和蒸馏水(闻气味) B.FeCl3溶液和KNO3溶液(观察颜色)
C.硬水和软水(过滤) D.食盐水和双氧水(MnO2)
课题2溶解度
1.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同时蒸发掉10g水,并冷却到T℃时,分别析出2g甲和3g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
B.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
C.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
D.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
2.右图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温度为t℃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加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得到一种饱和溶液,则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 A.甲? ? B.乙? ? C.丙? ? ? D.丁
3、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g水中溶解80gX即可得到X的饱和溶液
B、溶解度Y>X>Z
C、t℃时,X、Y、Z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时,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2.(1)汽油与酒精分别加入蒸馏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2)白糖固体放入口中有清凉感觉。请从溶解现象推测其可能原因是  。
(3)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 当温度低于20℃时,溶解度:a  b
(选填“>”“<”或“=”);
② t℃时,将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加热至
40℃(a、b不分解,水分未蒸发),两种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a  b(选填“>”“<”或“=”)。
12.右图为晶体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a、b两点分别表示M物质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或a、b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
A.t2℃时,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
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b中都有晶体析出
C.从a→b:先将a降温到t1℃,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t2℃
D.从b→a:在b中加入M至刚好饱和
25.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⑴图中M点表示: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⑵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
⑶若要从甲的饱和溶液中获得甲晶体,常采用 的方法。
⑷t2℃时,将等质量的上述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如果得到的溶液只有一种是饱和溶液,则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 。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
1.医院要配制一定质量的0.9%的生理盐水,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托盘天平 B.量筒 C.烧杯 D.试管夹
2.将60℃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液里溶质的质量C.溶液里溶剂的质量D.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
3、现有一杯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加入一定量的水 B、恒温蒸发部分水
C、升温到60℃ D、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4.右图所示曲线是x、y、z分别表示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Y、Z、X
B. t2℃时,X和Y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C. t3℃时,在100g水里分别加入三种物质各mg,只
X能形成饱和溶液
D. 从混有少量Z的X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X,最适
宜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
5.右图3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
B.t1℃时100g水溶解了40gA
C.t2℃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6.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便利。关于右图的溶解度曲线说法错误的是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将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溶液的质量不变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乙大
D.6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7.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丙三者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乙、丙三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要使t1℃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 温度的方法
D. t2℃ 时,往100g水中加入90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190g甲的溶液
8.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B.将t2℃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9.下表是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40
50
58
68
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是25%
B.20℃时,70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得到不饱和溶液
C.40℃时,75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5g水后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30%
D.80℃时,84g的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至60℃时有5g氯化铵析出
10.现有30℃的不饱和KNO3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KNO3的质量;③KNO3的质量分数;④30℃时KNO3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用序号填空:
Ⅰ.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硝酸钾至饱和,不变的量有
Ⅱ.将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 ,不变的量有
11.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要使饱和的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只填一种);
(3)在20℃时,把甲、乙各10g固体分别加入到两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甲溶液为?24?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升高到30℃,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10℃时,向12%的100g甲溶液中加水60g,可得到甲溶液? g,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2.(6分)读图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右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40℃时,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填“>”、“=”或“<”)。
(2)8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3)当温度为 ℃时,甲、乙两种物质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13. NaNO2(亚硝酸钠)、NaCl和物质M (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4-1所示,请根据图像和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t2 ℃时,NaNO2、NaCl
和M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
序是 。
(2)如图24-2所示,当往试
管中加入5mL稀盐酸时,试
管内立刻产生大量气泡,同时
放热使烧杯中饱和溶液变浑浊
(不考虑水分蒸发)。请判断:
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NaNO2、
NaCl和M中的 。
(3)分别将NaNO2、NaCl和M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NaNO2有毒,其外观和咸味与食盐很相似,因此要防止因误食NaNO2而发生中毒事故。为了区别NaNO2、NaCl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获得如下信息: NaNO2的水溶液呈碱性,NaCl的水溶液呈中性;NaNO2熔点为271 ℃,NaCl熔点为801 ℃。
① 小明同学设计的鉴别实验方案如下:
20℃时分别取NaNO2、NaCl各5.0g于两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
② 该小组其他同学又设计出与小明不同的实验方案,并获得成功。你认为该方案可能是 。(只填写一种方案并简单叙述)。
14.某稀盐酸溶液50克与6.9克纯净的K2CO3 固体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
⑴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
⑵该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⑶欲将上述溶质质量分数的原盐酸溶液50克稀释成5%的稀盐酸,需要水多少克
【学后评价】
教师签名: 时间:
第九单元《溶液》学习餐(教师版)
【知识快餐】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有水,水为溶剂 、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例:

(1)t3℃时A的溶解度为 80g
(2)P点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3)N点为 t3℃时A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A物质,降温, 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6)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
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7)除去A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结晶 法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①气体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 × 100%
2、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C%= × 100%(C < S)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学后消化】
课题1溶液的形成
1.下列混合物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食盐水 B.泥水 C.碘酒 D.澄清石灰水
2.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和水 B.硝酸钾和水 C.碘和酒精 D.植物油和水
3.将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汽油 B.面粉 C.氯化钠 D.高锰酸钾
4、下列清洗方法中有乳化现象的是: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D、用盐酸洗涤水垢
5.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6.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中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汽油和蒸馏水(闻气味) B.FeCl3溶液和KNO3溶液(观察颜色)
C.硬水和软水(过滤) D.食盐水和双氧水(MnO2)
课题2溶解度
1.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同时蒸发掉10g水,并冷却到T℃时,分别析出2g甲和3g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
B.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
C.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
D.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
2.右图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温度为t℃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加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得到一种饱和溶液,则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 A.甲? ? B.乙? ? C.丙? ? ? D.丁
3、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g水中溶解80gX即可得到X的饱和溶液
B、溶解度Y>X>Z
C、t℃时,X、Y、Z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时,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2.(1)汽油与酒精分别加入蒸馏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2)白糖固体放入口中有清凉感觉。请从溶解现象推测其可能原因是  。
(3)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 当温度低于20℃时,溶解度:a  b
(选填“>”“<”或“=”);
② t℃时,将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加热至
40℃(a、b不分解,水分未蒸发),两种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a  b(选填“>”“<”或“=”)。
12.右图为晶体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a、b两点分别表示M物质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或a、b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
A.t2℃时,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
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b中都有晶体析出
C.从a→b:先将a降温到t1℃,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t2℃
D.从b→a:在b中加入M至刚好饱和
25.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⑴图中M点表示: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⑵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
⑶若要从甲的饱和溶液中获得甲晶体,常采用 的方法。
⑷t2℃时,将等质量的上述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如果得到的溶液只有一种是饱和溶液,则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 。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
1.医院要配制一定质量的0.9%的生理盐水,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托盘天平 B.量筒 C.烧杯 D.试管夹
2.将60℃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液里溶质的质量C.溶液里溶剂的质量D.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
3、现有一杯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加入一定量的水 B、恒温蒸发部分水
C、升温到60℃ D、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4.右图所示曲线是x、y、z分别表示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Y、Z、X
B. t2℃时,X和Y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C. t3℃时,在100g水里分别加入三种物质各mg,只
X能形成饱和溶液
D. 从混有少量Z的X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X,最适
宜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
5.右图3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
B.t1℃时100g水溶解了40gA
C.t2℃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6.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便利。关于右图的溶解度曲线说法错误的是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将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溶液的质量不变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乙大
D.6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7.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丙三者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乙、丙三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要使t1℃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 温度的方法
D. t2℃ 时,往100g水中加入90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190g甲的溶液
8.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B.将t2℃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9.下表是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40
50
58
68
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是25%
B.20℃时,70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得到不饱和溶液
C.40℃时,75g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5g水后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30%
D.80℃时,84g的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至60℃时有5g氯化铵析出
10.现有30℃的不饱和KNO3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KNO3的质量;③KNO3的质量分数;④30℃时KNO3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用序号填空:
Ⅰ.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硝酸钾至饱和,不变的量有
Ⅱ.将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 ,不变的量有
11.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要使饱和的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只填一种);
(3)在20℃时,把甲、乙各10g固体分别加入到两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甲溶液为?24?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升高到30℃,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10℃时,向12%的100g甲溶液中加水60g,可得到甲溶液? g,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2.(6分)读图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右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40℃时,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填“>”、“=”或“<”)。
(2)8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3)当温度为 ℃时,甲、乙两种物质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13. NaNO2(亚硝酸钠)、NaCl和物质M (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4-1所示,请根据图像和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t2 ℃时,NaNO2、NaCl
和M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
序是 。
(2)如图24-2所示,当往试
管中加入5mL稀盐酸时,试
管内立刻产生大量气泡,同时
放热使烧杯中饱和溶液变浑浊
(不考虑水分蒸发)。请判断:
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NaNO2、
NaCl和M中的 。
(3)分别将NaNO2、NaCl和M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NaNO2有毒,其外观和咸味与食盐很相似,因此要防止因误食NaNO2而发生中毒事故。为了区别NaNO2、NaCl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获得如下信息: NaNO2的水溶液呈碱性,NaCl的水溶液呈中性;NaNO2熔点为271 ℃,NaCl熔点为801 ℃。
① 小明同学设计的鉴别实验方案如下:
20℃时分别取NaNO2、NaCl各5.0g于两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
② 该小组其他同学又设计出与小明不同的实验方案,并获得成功。你认为该方案可能是 。(只填写一种方案并简单叙述)。
14.某稀盐酸溶液50克与6.9克纯净的K2CO3 固体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
⑴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
⑵该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⑶欲将上述溶质质量分数的原盐酸溶液50克稀释成5%的稀盐酸,需要水多少克
【学后评价】
教师签名: 时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