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第一框 概念的概述 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了解概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核心素养】科学精神:理解概念的含义与特征,正确运用概念,搜集经典概念,分析其内涵和外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扬科学精神,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公共参与:遵循规则,正确进行下定义、进行划分。【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事物的属性及分类,概念的含义、性质,概念的基本特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难点: 正确理解概念是如何表达出来,概念与语词有什么关系。【教学过程】探究点一 概念的含义【合作探究】议题: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只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请你结合概念的基本特征,分析这一观点。答案 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 维形式,其中,概念的内涵是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概念的外延揭 示的是概念“量”的规定性。“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 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这是对狭义的文化的内涵的准确描述,揭示了其实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仅仅描述了狭义的文化的外延一方面的内容,狭义的文化的外延还 应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核心归纳】1.全面把握属性(1)属性是对象的性质与对象之间关系的统称。如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美丑、善恶、优劣、用途等都是事物的性质。大于、小于、压迫、反抗、朋友、热爱、同盟、矛盾等都是事物的关系。而任何属性都是属于某种对象的。(2)对象(事物)的属性有的是特有属性,有的是共有属性。对象的特有属性是指为一类对象独有而为别类对象所不具有的属性。人们就是通过对象的特有属性来区别和认识事物的。如两足、无毛、直立行走、能思维、会说话、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是“人”的特有属性,从而将“人”与其他高等动物区分开。而有五官、四肢、有内脏和血液循环等则不仅为人所具有,也为其他高等动物所具有,我们称为共有属性。共有属性没有区别性。2.比较概念与属性、概念与语词项目 概念与属性 概念与语词关系 ①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②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③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①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②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③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结论 把握概念,就是把握其本质属性 对概念和语词进行区分,避免概念的混淆典例1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人”这个概念的理解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他的错误在于( )A.没有深化认识,发展认识B.没有正确反映人的本质属性C.没有揭示人的全部属性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答案 B解析 “人”的本质属性是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的其他属性,如没有羽毛、两脚直立等等,也为人以外的其他动物所具有,是人的非本质属性。柏拉图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人的本质属性,B符合题意。探究点二 概念的基本特征议题:全面理解概念的基本特征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论题,公孙龙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求“马”,给“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求“白马”,给“黄马”“黑马”就不合要求。“马”讲的是马的形体;“白”马讲的是“马的颜色”。讲颜色不同于讲形体,所以“白马非马”。(1)你是否同意公孙龙的论证?从内涵与外延两方面看,“白马”与“马”是什么关系?(2)“课桌”与“马”是什么关系?答案 (1)对公孙龙的论证,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肯定或否定。“白马”的内涵大于“马”的内涵,因为“白马”既要具有“马”的一切属性,还要具有“白”颜色这个属性。但是,“白马”的外延小于“马”的外延。“马”的外延可以涵盖“黄马”“黑马”“白马”等所有的马,而“白马”仅反映白色的马。显然,如果把“白马非马”解释为“白马不等于马”,则公孙龙的论证是正确的,但如果解释为“白马不是马”,则公孙龙的论证属于错误的论证。(2)“马”与“课桌”不仅内涵上不同,而且外延上也无重合之处,二者之间属于全异关系。【核心归纳】1. 比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项目 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含义 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作用 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一个概念究竟在指“谁”。反映事物“量”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关系 内涵与外延是概念的两个方面。概念的内涵越深,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越少,外延越窄;概念的内涵越浅,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就越多,外延就越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一种相反的关系2.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项目 相容关系 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含义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部分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类别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阐释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 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被另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典例2 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它是概念“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什么”。下列不是从内涵方面说明概念的是( )A.经济学上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B.生产关系包括交换关系、分配关系、消费关系等C.鱼是用鳃呼吸、鳍游水,有脊椎的水生动物D.艺术是借助一些手段或媒介塑造形象、营造氛围,来反映现实、寄托情感的一种文化答案 B解析 概念的内涵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概念中的反映,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A、C、D三项分别揭示了什么是经济学上的价值、什么是鱼、什么是艺术,而B项则在说明生产关系包括哪些内容。所以A、C、D三项是从内涵方面说明概念,B项是从外延方面说明概念。典例3 下列和“书法家—画家”逻辑关系一致的是( )A.童星—明星 B.党员—老师C.军人—军官 D.幼儿—青年答案 B解析 题干中的两个概念是交叉关系。A项中的两个概念是种属关系;B项中的两个概念是交叉关系;C项中的两个概念是属种关系;D项中的两个概念是反对关系。【知识网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