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第二框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直言判断和关系判断。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核心素养】科学精神:理解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的含义、结构、种类。通过分析判断的不同类型及其种类,提高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根据准确运用性质判断的要求,形成正确的性质判断。【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运用性质判断、关系判断的必要性,性质判断的含义、构成、分类,关系判断的含义、构成,什么是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难点: 正确理解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哪些问题,关系判断对称性和传递性。【教学过程】探究点一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合作探究】议题:正确运用性质判断某翁请客,见三位主客只来了一位五位陪客只来了三位,便着急地说:“唉,该来的没来!”陪客一听,有的坐不住,走了。见主客未到齐,又有陪客走了,他更着急,脱口而出:“不该走的走了!"话音刚落,所有客人都走了。此翁傻了“我错在哪儿 此翁请客失败,他的判断出了什么问题 你能纠正他的错误吗 答案 此翁请客失败,问题出在他主项与调项搭配不当,所以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态,最终造成误解。此翁可以说“有的该来的没来”和“有的不该走的走了”。【核心归纳】性质判断的含义及构成一、性质判断的含义性质判断就是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所以也叫直言判断。性质判断是简单判断的一种,具有简单判断的性质,即判断中不包括其他判断。比如:①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真的。②凡是领导说的话都是对的。③有的老师不是教授。④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的。上述四个判断中,①②都是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③④都是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其中,①断定“孩子”具有“天真”的性质;②断定“领导说的话”具有“对”的性质;③断定“有的老师”不具有“教授”的性质;④断定“任何事物”不具有“静止”的性质。这四个判断都是直接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这些性质的,而且除此以外这些判断都不包含其他判断,所以它们都是直言判断。二、性质判断的构成性质判断是由逻辑变项(即主项和谓项)和逻辑常项(即联项和量项)组成的。(一)主项在前面所举的四个判断中,“孩子”“领导说的话”“老师”“事物”都是主项。由此可知,主项就是判断中被断定的对象,或者说是反映思维对象的那个概念。比如:①小王是个电视迷。②这个网站不是英文网站。上述两个性质判断中,“小王”和“这个网站”都是主项。一般来讲,任何性质判断都是有主项的。不过有时候,尤其是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的提示,主项也可省略。比如:“听说来了远客,是哪位啊 ”“黛玉。”这组对话中,因为有上下文的提示,所以在回答时就省略了主项“远客”,完整的表达应该是“远客是黛玉”。(二)谓项在前面所举的四个判断中,“天真的”“对的”“教授”和“静止的”都是谓项。由此可知,谓项就是指判断中被断定的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概念,或者说是反映思维对象属性的那个概念。仍以上面两个判断为例:①小王是个电视迷。②这个网站不是英文网站。在这两个性质判断中,“电视迷”和“英语网站”都是反映被断定的对象属性的概念,所以都是谓项。同主项一样,谓项有时候也可省略。比如:“小兵张嘎是个小英雄,还有谁是小英雄 ”“雨来。”这组对话中,在回答时省略了谓项“小英雄”,完整的表达应该是“雨来也是小英雄。”(三)联项在前面所举的四个判断中,“是”和“不是”都是联项。由此可知,联项就是联结主项和谓项的那个概念,或者说联项是表示被断定的对象和其性质间关系的那个概念。一般来讲,联项只包括“是”和“不是”两个。其中,“是”是肯定联项,它表示思维对象具有某种性质;“不是”是否定联项,它表示思维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在判断或表达时,有时也可以省略联项。在“主项”和“谓项”中所举的两组对话中,答语(即“黛玉”和“雨来”)实际上都省略了联项“是”。再比如:①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②林黛玉才貌双全,多愁善感。上面这两个性质判断都省略了联项“是”,完整的表达应该是:①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②林黛玉是才貌双全、多愁善感的人。(四)量项在前面所举的四个判断中,“所有的”“凡是”“有的”和“任何”都是量项。由此可知,量项是表示主项(或被断定对象)的数量或范围的概念。量项一般置于主项之前。从语言学角度上讲,量项对主项起修饰限定的作用。在前面所举的四个判断中,“所有的”“凡是”“有的”和“任何”这四个量项都在主项前。不过,量项也可放在主项之后、联项之前。比如在前面四个判断中,①②④联项前都用了“都”字,这实际上就是量项。量项一般可分为三种:全称量项、特称量项和单称量项。全称量项是指在判断中,对主项的全部外延作断定的量项。常用的全称量项有“所有”“全部”“任何”“一切”“都”“凡是”“每个”“个个”等。比如:①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②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特称量项是指在判断中,对主项的部分外延作断定的量项。常用的特称量项有“有的”“有些”“并非所有”等。比如:①有的同学是我的邻居。②有些书不是我的。需要说明的是,特称量项在表示“有的”或“有些”主项具有某种性质时,只是对主项的这一部分外延作断定,这并不代表主项的另一部分外延完全不具有这种性质。反之,特称量项在表示“有的”或“有些”主项不具有某种性质时,也只是对主项的这一部分外延作断定,也并不代表主项的另一部分外延完全具有这种性质。单称量项是指在判断中,当主项为单独概念时用来断定主项的量项。比如:①这个人是英国人。②这道题是错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中,“这个”“这道”都是单称量项。在全称量项、特称量项和单称量项中,特称量项是不能省略的。比如:①有的同学是我的邻居。②同学是我的邻居。显然,省略特称量项“有的”后,主项的外延便不再受限制,该判断也成为一个新的判断了。不过,有时候,全称量项和单称量项是可以省略的。比如:①“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和“孩子是父母的宝。”②张鹏是班里最高的孩子。判断①中,省略全称量项“每个”和“都”后,并不改变主项的外延,因此可以省去;判断②中,“张鹏”是一个单独概念,所以也可以不要单称量项。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全称量项一般都可省去,但单称量项有些是不能省的,一旦省去,就改变了主项的外延。比如:“这个人是英国人”中的单称量项一旦省去就变成了“人是英国人”,这显然是不行的。典例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使性质判断符合实际。根据所学知识,下列判断中,属于性质判断的是( )①高二(2)班的有些同学不是团员②张三比李四大五岁,李四比王五大五岁③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D解析 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叫作性质判断。①③④都对事物的性质作出了判断,属于性质判断,②属于关系判断。探究点二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议题:正确运用关系判断国王听说阿凡提很聪明,心中很不高兴,便想故意为难他一下。他派人把阿凡提叫来,盛气凌人地说:“阿凡提,听说你很聪明。那么,你能猜出自己什么时候会死吗 如果你能猜出来,那就说明你是真聪明;如果猜不出来,就说明你是个骗子。”阿凡提知道国王是在刁难他,如果他猜自己明天死,国王现在就会杀了他;如果他猜自己今天死,国王就会故意不在今天杀他。不管怎么猜,都难逃一死。于是他就说道:“国王陛下,曾经有位先知告诉我,说我会比您早死三天,我想应该是这样吧。”国王一听,就不敢对阿凡提怎么样了,因为他唯恐杀了阿凡提后,自己三天后也会死。阿凡提的哪句话让国王不敢为难他 分析这句话的逻辑结构。答案 “曾经有位先知告诉我,说我会比您早死三天,我想应该是这样吧。”这句话让国王不敢为难他。这句话中,有一个关系判断,即:“阿凡提的死会早于国王的死。”在这个判断中,两个关系者项是“阿凡提的死”和“国王的死”,关系项是“早于”。【核心归纳】关系判断的结构及种类一、结构先看下面几个关系判断:(1)梁山伯和祝英台是恋人。(2)张明比其他同学高。(3)所有的梁山好汉与宋江是兄弟。(4)华歆和管宁是好朋友。关系判断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所谓关系者项就是关系判断所断定的对象,或者说是反映思维对象的那些概念。所谓关系项就是反映被断定的各对象间(或关系者项之间)具有某种关系的那个概念。所谓量项就是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概念。常用量项有“所有的”“全部”“有些”“有的”等。以上面所举的几个关系判断为例,其中:关系者项有:梁山伯和祝英台、张明和其他同学、梁山好汉和宋江、华歆和管宁。关系项有:恋人、高、兄弟、朋友。量项有:所有的。二、种类关系判断可以分为对称性关系和传递性关系两种。其中,从是否具有对称性看,对称性关系可分为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和非对称关系;从是否具有传递性看,传递性关系可分为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和非传递关系。(一)对称性关系1.对称关系对称关系是指当这一对象与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时,另一对象与这一对象也具有这种关系。比如:①1小时等于60分钟。②Lily和Lucy是双胞胎。判断①中,“1小时”与“60分钟”具有“等于”的关系,“60分钟”与“1小时”也具有“等于”的关系;判断②中,“Lily”与“Lucy”具有“双胞胎”的关系,“Lucy”与“Lily”也具有双胞胎的关系。现代汉语中,表对称的常用关系项还有“朋友”“同学”“交叉”“矛盾”“对立”等。2.反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是指当这一对象与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时,另一对象与这一对象必不具有这种关系。比如前例中:张明比其他同学高。现代汉语中,表反对称的常用关系项还有“大于”“小于”“晚于”“多于”“少于”“高于”“低于”“重于”“轻于”“统治”“剥削”等。3.非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是指当这一对象与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时,另一对象与这一对象的关系不确定,它们可能具有这种关系,也可能不具有这种关系。比如:①晴雯喜欢贾宝玉。②蓝队支持红队。判断①中,“晴雯”喜欢“贾宝玉”,“贾宝玉”是否喜欢“晴雯”并不确定;判断②中,“蓝队”支持“红队”,但“红队”可能支持“蓝队”,也可能不支持。现代汉语中,表非对称的常用关系项还有“尊重”“爱戴”“帮助”“佩服”“重视”等。(二)传递性关系1.传递关系传递关系是指如果A对象与B对象具有某种关系且B对象与C对象也具有这种关系时,A对象与C对象也必具有这种关系。比如:①直线a与直线b平行,直线b与直线c平行,所以直线a与直线c平行。②甲写的字好于乙写的字,乙写的字好于丙写的字,所以甲写的字好于丙写的字。判断①中的“平行”和判断②中的“好于”就是表传递的关系项。由此可知,当aRb成立时且bRc成立时,aRc也成立。因此,这两个关系判断都具有传递关系。现代汉语中,表传递的常用关系项还有“大于”“小于”“等于”“高于”“包含”“重于”“在……后”等。2.反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是指如果A对象与B对象具有某种关系且B对象与C对象也具有这种关系时,A对象与C对象必不具有这种关系。比如:①直线a垂直于直线b,直线b垂直于直线c,则直线a必不垂直于直线c。②甲是乙的儿子,乙是丙的儿子,则甲必不是丙的儿子。判断①中的“垂直于”与判断②中的“儿子”都是表反传递的关系项。由此可知,当aRb成立时且bRc成立时,aRc必不成立。因此,这两个关系判断都是反传递的。现代汉语中,表反传递的常用关系项还有“重……斤”“大……岁”“是……父亲”等。3.非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是指如果A对象与B对象具有某种关系且B对象与C对象也具有这种关系时,A对象与C对象可能具有这种关系,也可能不具有这种关系。比如:①小明认识小光,小光认识小红,则小明不一定认识小红。②蓝队支持红队,红队支持黄队,则蓝队不一定支持黄队。判断①中的“认识”和判断②中的“支持”都是表非传递的关系项。因此,这两个关系判断都是非传递的。现代汉语中,表非传递的常用关系项还有“尊重”“喜欢”“交叉”“帮助”等。典例2 从判断的形式结构看,“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是( )①简单判断 ②关系判断 ③性质判断 ④联言判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①②: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同时,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符合简单判断的界定,也是关系判断。①②正确。③:虽然性质判断属于简单判断,但是,性质判断强调的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而“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是关系判断。③不选④:联言判断属于复合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而“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显然不是联言判断。④排除。故本题选A。【知识网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