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册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说课课件(24张PPT含2个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纲要上册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说课课件(24张PPT含2个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目录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四、学情分析
五、教法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第16课。第五单元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围绕着救亡图存和向西方学习两大主题。
一方面,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上承第14课第三子目——“统治危机的初显”,下启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本课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二)课程标准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课的要求:
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地主阶级抵抗派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其存在的局限性。
二、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我制定了五大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过程和结果,认识战争爆发、中国失败的必然性。
[时空观念]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战争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重大影响。
[史料实证]运用文献史料和两次鸦片战争形势图等资料,形成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结果和影响的正确和客观的认识。
[历史解释]通过相关史料和历史表述,透过历史现象看其本质,探究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相互关系、侵略特点、主要影响等;探究民族危机下“师夷长技”的时代选择的必然性。
[家国情怀]将两次鸦片战争置于工业革命的背景中去认识,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开放竞争的自觉性,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尤其是学习林则徐、魏源等在民族危机下敢为天下先,向先进学习的勇气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定为以下内容:
1.教学重点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的反思。
四、学情分析
一方面,考虑到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已有两课介绍了两次鸦片战争,分别是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的第1课《鸦片战争》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高一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历史已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本课应着重探究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另一方面,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充满活力,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但缺乏系统和深度,在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困难。 对于本课所涉及的历史概念,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应进行重点剖析,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历史素养。
五、教法学法
一方面,本课将采用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史料研习法、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在学法指导上,本课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如下:(1)合作探究法;(2)比较法;(3)讨论法;(4)自主阅读法。通过加强在学法上的指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科素养。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三)课堂小结
(四)随堂检测
设计思路:以“天朝上国”之梦为线索
天朝梦醒
天朝梦碎
天朝梦醉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两次鸦片战争
开眼看世界
导入新课
导入方法:本课采用视频导入法,播放一段视频资料。
设置问题:问题1:思考19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的差距;问题2:中国是如何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举史实说明。
设计意图:采用视频导入的方法,目的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阶段特征:救亡图存与向西方学习
危机
回应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边疆
危机
甲午中日
战争
瓜分狂潮
八国联军侵华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一、天朝梦醉——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教学环节(一):读取下列历史图片信息,结合教材内容,思考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西方 中国
政治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期,国力强盛 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顽固;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经济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军事 火器时代、船坚炮利 冷兵器时代、装备陈旧
对外 为开辟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扩展,并逐步将矛头对准中国。 封建保守,闭关锁国
必备知识:理解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形象的历史图片,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对历史进行横向比较,将近代中国的历史置于世界历史之中去理解,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
重点探究(一):如果不禁烟,中英这场战争能避免吗?
一、天朝梦醉——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表1: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
年份 英国输华 中国输英 中对英贸易
总值 总值 出(+)入(-)超情况
1765-1769 119 2915 219 0619 (+) 99 7704
1795-1799 537 3015 579 9722 (+) 34 6957
1830-1833 733 5023 995 0286 (+)261 5263
(畅销)
(滞销)
呢绒、布匹
茶叶、生丝、瓷器
中国
英国
表2:鸦片在中英贸易中的比重
年份 英国输华 中国输英 中对英贸易
正当贸易 鸦片贸易 总值 贸易总额 出(+)入(-)超情况
1837-1838 220万 340万 560万 310万 (-)250万
史料一 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原状:我攻彼守。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和自由,我方则硬要维持原状:彼攻我守。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史料二 工业革命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新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必备知识: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设计意图: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必然性的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熟悉唯物史观的有关理论。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二、天朝梦碎——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
割地
赔款
通商
特权
割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五口通商
(广、厦、福、宁、上)
协定关税
附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
向英法分别赔款400万两和200万两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
内河航行权;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鸦片贸易合法化
割九龙司一区
赔偿军费增至800万两
增开天津为商埠
允许华工出国;建造教堂
教学环节(二):分小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第一、二组与第三、四组分别梳理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并进行展板展示。
必备知识:掌握《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条约的内容。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时 间 条 约 割占领土
1858年 《瑷珲条约》 60多万
1860年 《北京条约》 约40万
1860年1864年 《北京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记》 44万多
1881年 《改订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 7万多
重点探究(二):与英、法、美三国相比,沙俄对中国的侵略有何不同?
二、天朝梦碎——两次鸦片战争
必备知识:掌握近代沙俄对中国的侵略史实。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掌握沙俄对中国的侵略;二是让学生理解是由于沙俄的国情,决定了其侵略方式与英法美三国的不同,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看问题。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教学环节(三):对历史概念进行剖析
二、天朝梦碎——两次鸦片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半殖民地”是指在形式上是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2)“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片面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一般指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的根据。1843年签订的《虎门条约》规定,如果中国政府对其他各国有权利让与,“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也有同样规定。这是一条损害中国主权特别严重的条款。
协定关税:
关税自主是独立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随后在香港公布的中国海关税则,是中方与英方商定的有利于英国商人的税则,这就开了协定关税的恶例,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从此,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领事裁判权:
随着《南京条约》签订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英国人在中国“遇有交涉词讼”,犯事的英国人“如何科罪”,中国法律不能管理,而要“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交领事馆照办。换句话说,英国人在中国犯罪,中国法律不能管理。按照片面最惠国待遇,任何外国人在中国犯罪,中国法律都不能管理。这就成为外国人可以在中国胡作非为的法律根据。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必备知识:理解和掌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的内涵。
设计意图:由于历史概念较难,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史料 从1856年起延续了4年之久的英法联军之役,是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发动的又一次侵华战争,这一战争的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所以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重点探究(三):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名称 比较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继续 原因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性质 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扩大 过程 侵略国家 英国 英法两国,美俄帮凶
侵略范围 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 从沿海一直到北京
危害和影响 开放口岸和割地 开五口、割香港岛 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割100多万平方公里
主权破坏 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 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社会性质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必备知识: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和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究与史料研读,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两次鸦片战争,提升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重点探究(四):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史料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历史解释——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社会性质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表现为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国的主要矛盾由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3)革命任务变化:由原先的单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必备知识: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鸦片战争的影响。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教学环节(四):自主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开眼看世界”,梳理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和思想。
三、天朝梦醒——开眼看世界
代表人物 著作 其他
林则徐 《四洲志》
魏源 《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徐继畬 《瀛寰志略》 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史料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师夷”:学习对象。
“长技”:火器;战舰;养兵练兵之法。
“制夷”: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评价
1.进步性
(1)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2)介绍世界知识的著作接连出版,开启了学习西方和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局限性:初步、模糊地了解了西方,但未能付诸实践且未形成时代风气。
必备知识:掌握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西方的具体史实,认识其进步性与局限性。
设计意图:“开眼看世界”作为本课的难点,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梳理基本史实和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来突破。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以微课的形式进行课堂小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随堂检测
1.(2021·浙江高考真题)有史家言:“晚清学术界之风气,倡经世以谋富强,讲掌故以明国是,崇今文以谈变法,究舆地有要边防。凡此教学,魏氏或倡导之,或光大之,文中的 “魏氏”( )
①首倡经世之学②推崇民主革命③主张“师夷长技”④关注世界史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2.(2020·浙江高考真题)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 )。
A.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努力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 D.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懵懂无知
【答案】D
设计意图:试题选自新高考省份的试题,更具有代表性。
板书设计
一、天朝梦醉——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二、天朝梦碎——两次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三、天朝梦醒——开眼看世界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