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铁丝在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 )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石蜡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D.利用红磷燃烧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铁丝能燃烧,也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3、下列关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以客观事实为基础B.只要不是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均要注明反应条件C.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生成物中的气体一定要标注“↑”4、(双选)只含铜和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9.0 g,测得铜的质量为8.0 g。已知铜的氧化物有CuO和Cu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样品的组成只有两种情况B.固体样品一定是CuO与Cu2O的混合物C.固体样品可能是Cu2OD.若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则其中一种质量分数为4/95、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适用于物理变化B.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他物理量C.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D.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都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试推断该密闭容器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物质 A B C D反应前质量/g 3 4 64 6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0 14A.A+B→C+D B.B+C+D→A C.A→B+C+D D.C→A+B+D7、长途运输鱼苗时,为了防止鱼苗缺氧,常在水中加入物质X,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2H2O2Ca(OH)2+O2↑,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CaO B.CaO2 C.CaCO3 D.CaCl28、 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数据如下:物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g 3 2 9 4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g 5 2 未知数 6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该反应中甲和丙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1:1 B.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C. 丙一定是化合物 D.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9、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燃烧化为灰烬,质量减小,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24 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 g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 gC.10 g冰受热熔化成10 g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也不同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AgNO3见光分解不可能得到NH3C.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所含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一定有:a+b=c+d11、2019年中缅油气管道天然气进口量突破5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aCH4+bO2cCO2+dH2O,则化学计量数之和等于( )A.4 B.5 C.6 D.712、煤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还会同时排放出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由此得到的关于煤的组成的推论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C、H、O、S元素B.一定含有C、S元素,可能含有H、O元素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S元素D.一定含有C、H、S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二、填空题。13、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有很多,如2H2O2H2↑+O2↑提供的信息有:(1)可以知道水通电后生成 。(2)可以获得粒子数的信息:每 通电分解生成 和 ,对应分子数之比为 。(3)可以获得质量比的信息:每 通电分解生成 和 。(4)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 的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5)你还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14、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时也要写出)。(1)Al+H2SO4—— Al2(SO4)3+H2↑(2)Fe3O4+CO———高温, Fe+CO215、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元素。(填写元素名称)【答案】氢 氧16、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可以制取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1)该反应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7、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三、实验题。19、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也是初中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就该实验的药品、装置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图所示。(注:在溶液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1)同学们对该实验的药品选择展开了讨论: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药品很多,为什么要选择图甲和图乙中的药品做这个实验呢 选择这些药品的优点是 (写出两点)。(2)图甲所示实验过程中天平会不会一直保持平衡 为什么 。 (3)通过对教材所示实验装置的分析,小明做了创新实验(如图丙):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接通电路,电烙铁开始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小明发现读数始终不变。一段时间后,断开电路,待冷却后从电烙铁上解下铜丝,放在灵敏电子台秤上,发现铜丝质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原因是 。 四、计算题。20、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的办法如下:取用8 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 g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1)8 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下表中m的数值应该为多少?序号 加入稀盐酸质量/g 剩余固体质量/g第1次 10 5.5第2次 10 m第3次 10 1.2第4次 10 1.2(4)要得到280 kg CaO,需要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千克?(化学方程式:CaCO3CaO+CO2↑)2021—2022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铁丝在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 )【答案】C 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石蜡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D.利用红磷燃烧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铁丝能燃烧,也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A。3、下列关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以客观事实为基础B.只要不是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均要注明反应条件C.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生成物中的气体一定要标注“↑”【答案】D。4、(双选)只含铜和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9.0 g,测得铜的质量为8.0 g。已知铜的氧化物有CuO和Cu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样品的组成只有两种情况B.固体样品一定是CuO与Cu2O的混合物C.固体样品可能是Cu2OD.若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则其中一种质量分数为4/9【答案】CD5、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适用于物理变化B.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他物理量C.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D.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都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答案】C 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试推断该密闭容器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物质 A B C D反应前质量/g 3 4 64 6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0 14A.A+B→C+D B.B+C+D→A C.A→B+C+D D.C→A+B+D【答案】D。7、长途运输鱼苗时,为了防止鱼苗缺氧,常在水中加入物质X,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2H2O2Ca(OH)2+O2↑,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CaO B.CaO2 C.CaCO3 D.CaCl2【答案】B。8、 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数据如下:物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g 3 2 9 4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g 5 2 未知数 6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该反应中甲和丙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1:1 B.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C. 丙一定是化合物 D.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答案】C9、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燃烧化为灰烬,质量减小,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24 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 g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 gC.10 g冰受热熔化成10 g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答案】D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也不同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AgNO3见光分解不可能得到NH3C.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所含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一定有:a+b=c+d【答案】D。11、2019年中缅油气管道天然气进口量突破5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aCH4+bO2cCO2+dH2O,则化学计量数之和等于( )A.4 B.5 C.6 D.7【答案】C。12、煤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还会同时排放出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由此得到的关于煤的组成的推论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C、H、O、S元素B.一定含有C、S元素,可能含有H、O元素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S元素D.一定含有C、H、S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答案】D二、填空题。13、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有很多,如2H2O2H2↑+O2↑提供的信息有:(1)可以知道水通电后生成 。(2)可以获得粒子数的信息:每 通电分解生成 和 ,对应分子数之比为 。(3)可以获得质量比的信息:每 通电分解生成 和 。(4)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 的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5)你还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答案】(1)氢气和氧气(2)2个水分子 2个氢分子 1个氧分子 2∶2∶1(3)36份质量的水 4份质量的氢气 32份质量的氧气(4)原子(5)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合理即可)14、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时也要写出)。(1)Al+H2SO4—— Al2(SO4)3+H2↑(2)Fe3O4+CO———高温, Fe+CO2【答案】(1)2 3 1 3 (2)1 4 3 4最后把“——”改成“===”15、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元素。(填写元素名称)【答案】氢 氧16、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可以制取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1)该反应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CO2、H2O (2)2CO2+6H2C2H4+4H2O17、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H2O2 2H2O+O2↑(2)H2+Cl22HCl(3)CuO+H2Cu+H2O(4)4P+5O22P2O518、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答案】27三、实验题。19、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也是初中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就该实验的药品、装置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图所示。(注:在溶液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1)同学们对该实验的药品选择展开了讨论: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药品很多,为什么要选择图甲和图乙中的药品做这个实验呢 选择这些药品的优点是 (写出两点)。(2)图甲所示实验过程中天平会不会一直保持平衡 为什么 。 (3)通过对教材所示实验装置的分析,小明做了创新实验(如图丙):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接通电路,电烙铁开始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小明发现读数始终不变。一段时间后,断开电路,待冷却后从电烙铁上解下铜丝,放在灵敏电子台秤上,发现铜丝质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原因是 。 【答案】(1)实验现象明显,生成物没有气体(合理即可)(2)不会;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会使锥形瓶内的气体温度升高,造成小气球体积膨胀,由于受到空气的浮力增大,因此会观察到左盘上翘,右盘下降(3)增加 铜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质量大于原来铜丝的质量四、计算题。20、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的办法如下:取用8 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 g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1)8 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下表中m的数值应该为多少?序号 加入稀盐酸质量/g 剩余固体质量/g第1次 10 5.5第2次 10 m第3次 10 1.2第4次 10 1.2(4)要得到280 kg CaO,需要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千克?(化学方程式:CaCO3CaO+CO2↑)【答案】(1)1.2 g (2)85% (3)3 (4)625 kg【思路解析】(1)8 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为1.2 g。(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85%。(3)m=5.5 g-(8 g-5.5 g)=3 g。(4)设需要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CaCO3CaO + CO2↑100 56x×80% 280 kg625 k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