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8.2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8.2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
第二框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提高辩证分析、综合能力。树立整体观念;培养辩证分析、看待问题的素质。树立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和习惯。
公共参与: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正确地进行分析与综合。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分析的含义、方法和特征,掌握综合的含义、方法和特征,领会辩证分析与综合的含义、方法和特征,提高认识问题、把握事物整体联系的能力。
难点: 理解坚持辩证思维,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反对形而上学割裂分析与综合的一点论。
【教学过程】
探究点一 分析与综合的含义
【合作探究】
议题:正确理解分析与综合的含义
医学史上曾有这样一个难题:许多失血病人若不及时输血,很可能丧生;若输血又常常因血液混合而凝集,造成血管阻塞的可怕后果。分析血液成分,人们发现,血液可被区分为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中的红细胞含有A凝集原和B凝集原,血浆中的血清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依据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人们分析得出了不同的血型,再考虑献血者的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之间是否会发生凝集反应,由此找到了输血的规律。
(1)要解决输血难题,人们为什么要分析血液成分
(2)从分析血液成分到得出输血规律,你是怎样看待其中的思维方法的
答案 (1)如果不深入分析血液的成分,就不能深刻地把握不同血液的性质,在输血时就会出现因血液混合而凝集,造成血管阻塞的可怕后果。
(2)从分析血液到得出输血规律,其中主要使用的是综合方法。要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必须把通过分析得到的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以及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阶段的认识,按照对象所固有的联系重新组合起来,需要运用综合方法。
【核心归纳】
怎样把握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关系 分 析 综 合
区别 含义不同 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综合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区别特征不同 分析是从事物整体走向部分的认识,精确性是其优点 综合是从事物部分走向整体的认识,整体性是其重要特征
常用方法不同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多种方法考察研究对象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结构综合和功能综合等多种方法,获得对研究对象整体结构、所具功能的认识,进而把握其性质和规律
联系 ①分析与综合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一方面,综合离不开分析,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另一方面,分析也离不开综合,综合是分析的先导,没有综合也就没有分析。②分析与综合是相互渗透的。由于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有多层次的结构,整体和部分的区分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相对的。因此,在现实的思维过程中,并不存在纯粹的分析或综合。在总的分析过程中包含有综合的因素,同样在总的综合过程中也存在分析的成分。③分析与综合是相互转化的。在认识过程中,当分析进行到一定程度,揭示了事物整体的各个部分和方面,发现了事物的多样性规定,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时,思维活动就由分析转化为综合。随着认识的发展,当思维经过综合,把握了事物的多样性的统一整体后,思维活动又会转化为更深层次的分析。人们认识事物从现象到本质,从不太深刻的本质到更为深刻的本质的过程,就表现为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这样相互转化、无限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而每一次新的分析与综合都使人们的认识进一步扩展和深化,由此构成了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运动。
典例1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令人振奋。但是,我们不应该对此过分乐观乃至盲目,中国仍不是发达国家。GDP绝非衡量经济实力的唯一指标;中国经济结构问题突出,在第一、二产业集中了过多的劳动力资源,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还存在公共福利事业尚不完善、公共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社会保障发展滞后等问题。因此,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结合材料,说明有关专家认为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正确性。
答案 ①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思维中的反映。有关专家既肯定了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又否定了中国会因此成为发达国家。②有关专家分别对中国经济结构、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整体上综合得出结论,认为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解析 题目运用辩证的分析与综合的知识分析材料。我们首先从中国经济结构问题、公共福利事业尚不完善、公共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社会保障发展滞后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然后综合得出结论: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探究点二 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议题:正确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贫困地区的老乡能否实现脱贫致富是一件事关2020年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推进“四个全面”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体现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的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我们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
(1)从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角度,谈一谈应如何正确理解“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
(2)从辩证思维的角度,分析“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的关系。
答案 (1)党中央首先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把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细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四个全面”,这是分析的过程。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是注重体现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的总体谋划,是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这是在走向综合。
(2)从辩证思维角度看,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为综合作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在辩证思维中,分析和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互补关系。“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道出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小康,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这是分析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表明了习近平总书记眼中的“小康”,不仅要看经济总量,还要看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不仅要看平均数,而且要看大多数,体现了我们党对“小康社会”的深刻认识,把握住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这是综合的过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蕴含了我国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只要我们心系“三农”,上下齐心,共同努力,补齐短板,让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收入增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能成真。
【核心归纳】
怎样把握矛盾分析法与辩证分析和综合的关系
(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矛盾,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每一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包含着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存在主要与次要之分,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正确认识事物的矛盾,认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认识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认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这样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2)分析与综合是一对矛盾关系,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其对立主要表现为两者在思维运动的方向上是相反的,分析是从事物整体走向部分的认识,综合是从事物部分走向整体的认识。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的统一主要表现为分析与综合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集中体现。
典例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第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强调,要建设包括“社会更加和谐”在内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1)“和谐社会”观的提出,在研究方法上运用的思维方法是(  )
A.类比推理    B.分析
C.综合    D.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2)为什么要运用上述方法
答案 (1)D
(2)世界充满着矛盾,事物的各个矛盾以及每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了事物矛盾的总体,使事物成为多种规定性的统一。人们要深刻地认识事物,就必须认识事物的矛盾,要认识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转化。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用辩证思维思考问题,运用辩证分合的科学思维方法。
解析 第(1)问,对于建设和谐社会需要考虑国内国外各个要素,然后综合各种因素运用辩证分析综合的方法。对于第(2)问依据教材知识回答问题即可。
【知识网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