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板块四《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独李中学 刘海龙板块四《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新课程要求以课程目标和内容为纲,强化双基和两种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化学、社会和技术相互之间关系的复习,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考查内容源于课本又不局限于课本。注意考查学科的基本素质和学科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的方法,注意知识的应用拓展和创新。课改之后的中考比以前中考突出考查的部分主要是科学探究和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两部分。关注社会热点、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体现化学就在身边,把化学问题与身边的实际生产、生活、科学发展、社会发展等问题的联系起来,注意学科之间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从化学角度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有关问题的习惯。注意加强复习内容的过程性,注意加强复习内容的开放性,开放性比较大的题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迁移及举一反三的能力;注意加强复习内容的探究性,尽可能提供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注意加强在新的情景中来考查学生的双基和能力。注重化学基本知识、技能与我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和鲜活的时代背景想结合,强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复习内容多涉及社会、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新的、前沿的、高端的东西,但考查的还是中学化学最基础的知识。能从化学的视角观察、分析和解释学生生活、社会和生产、科技等所涉及到的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能从给出的情境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化学源于生活、生产,更要服务于生活、生产和社会。社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能源、丰富的的材料、良好的环境,运用学过的的化学知识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是学好化学的最终目标,也是近年中考中逐渐加强的考查的重要内容,约占总分的10%。新课标中化学与社会发展的教学基本理念: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化学的发展使人类的未来更美好。复习目标要求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的物质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关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2.挖掘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中的科学探究内容,把化学与社会发展和科学探究结合起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感受并赞赏和开发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养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养成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主动参与一些问题的决策。一、化学与社会发展板块的地位与作用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是体现化学教育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的教学,对于增强化学教育的实践性,体现STS的理念,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都是极其重要的。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的内容综合性强,与生物、物理、地理、医学等学科都有联系。学习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的内容,能帮助学生加深、扩展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能帮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既看到它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看到处理、使用不当时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科学,应用科学,为人类社会驱害谋利的意识。还能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前景,认识化学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上所能发挥的重大作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积极性。化学与社会发展内容的分量很重,在教学中不能轻视,要认真对待,不能轻易带过,更不能随意丢弃。在教学中要养成从化学视角去观察和分析身边的物质、现象、特别留意报章、杂志、电影、电视中属于化学问题的情景。二、化学与社会发展板块的主要内容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的内容包括: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合成材料及其应用,化学物质与人类健康、环境的关系四大部分。1.能源和资源部分:认识三大化石燃料及其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从环保的角度选择氢气、酒精等清洁燃料;缓慢氧化、燃烧、爆炸的区别和发生条件,懂得燃料的合理安全使用、灭火和防爆的基本知识。以及水资源紧缺、能源危机、海水淡化、新的洁净能源开发等实际问题。2.合成材料部分:会区分塑料、橡胶等合成材料,知道“白色污染”及其危害和防治措施,了解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3.物质与健康部分: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某些有机物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某些物质有损人体健康,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的重大贡献。4.环境保护部分:大气、水、土壤污染的危害和来源,“三废”的处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的重要意义。三、化学与社会发展板块的相关的二级主题和相应的中考考点和课本提供的学习情景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是新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5个一级主题,它们分别是: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科学探究、化学与社会发展等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这部分主题又可以分为4个二级主题,它们分别是: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我们将新课程标准与中考考点的内容作了个比较,发现化学与社会发展部分的二级主题与中考考点有如下表所示的关系。二级主题 相应的中考考点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燃烧的条件、缓慢氧化与自燃、防火与灭火、防范爆炸、爆炸、能源与资源、水资源和金属资源的保护、节约用水、固体废弃物的危害及利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有机物及常见的合成材料、合成材料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化学物质与健康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营养物质、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有损人体健康的物质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白色污染及其防治,工业三废及其处理原则、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温室效应及臭氧层保护课本提供的与化学与社会发展部分的二级主题相关的学习情景素材主要有二级主题 相应的相关的学习情景素材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及自救、环保汽车、沼气及西气东输、海底可燃冰、海水的综合利用、原油泄漏对环境的影响及处理、我国水资源及化石能源的危机。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从石器、瓷器、青铜器、铁器到高分子合成材料,塑料的回收再生与降解,纳米材料与导电塑料。化学物质与健康 人摄入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常见的食品填加剂、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污染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危害、光化学烟雾、空气污染指数、水体的富营养化与含磷洗衣粉、臭氧空洞及臭氧层的保护、酸雨的形成原理和危害、污染水体净化的基本方法。四、中考中常见的新的化学与社会发展部分的情景素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二级主题 新的化学与社会发展部分的情景素材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汽车节能技术、开发新能源如氢、可燃冰、二甲醚、淡水危机及海水淡化、功能性水。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纳米化学、纳米化学材料、超分子化学、组合化学和材料芯片技术、化学染料和化纤、复合材料、分子计算机化学物质与健康 化学与饮食、饮酒、营养平衡、食品填加剂、甜味剂、致癌物、房屋装修污染、美容美发的污染、毒品、有毒化学品对人的危害、开发的新药、水与健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农药与环境、大气污染物、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大气的酸性沉降、臭氧层空洞、水体污染途径与水体富营养化、水污染的防治、绿色化学。五、课标要求1.认识物质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2.知道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并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3.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液化石油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4.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是石油加工的产品。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紧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5.了解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6.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有损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7.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认识合成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8.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的危害和来源,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认识“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初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能源、健康、材料、环境等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他们与化学有密切联系。通过学习要巩固相关知识,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体会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认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课标要求1、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3、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4、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5、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6、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中考热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灭火方法及消防、防爆安全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新能源的开发,节能措施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正确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常识等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知识分布及出现形式:本主题知识点分布在上册第三单元课题四,第七单元课题1、课题2、课题3。本课题试题主要以填空题、探究题型为主,分值约为2-4分,约占总分4%-8%。重难点突破:1、燃烧于灭火:(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2)爆炸(3)缓慢氧化(4)自燃2、常见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形成、元素组成、类别、形态。易混点辨析:1、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共同点、以及对着火点 的概念2、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3、几种常见消防安全标志精选习题推荐:例1: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做法不属于安全措施的是( )A、加油站、面粉厂附近严禁烟火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实验C、夜晚煤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查D、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解析:此题以生活和生产的实际事例为情境考查灭火原理和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运用。加油站、面粉厂附近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气体和粉尘,严禁烟火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点燃可燃物而发生爆炸、火灾等事故;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内往往含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一般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先做一个灯火实验;夜晚煤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检查,应迅速关紧煤气开关等,因为开灯易产生电火花,点燃煤气而发生燃烧或爆炸事故;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是为了确保全体旅客的人身安全,因此,上述做法中只有C做法不属于安全措施。例2: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而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B、遇到意外事故,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求救电话C、处在烟雾较浓的环境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区解析:本题考查火灾事故中的自救知识。室内起火后,紧密门窗可造成缺氧,防止火灾蔓延,故A正确;打电话求救是危险发生时正确、必要行为措施,B也正确;湿毛巾中的水可吸收火灾中产生的HCl等有毒、有害气体,还可降低吸入气体的温度,同时由于温度高,火焰产生的气体一般聚集在室内高处,使脸部紧贴地面弯腰或匍匐逃离是最好的姿势,C也正确;在山林中,火势蔓延且速度很快,顺风逃跑是最不易逃出火海的,本题应选D例3:国家决定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C、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D、用玉米、高粱发酵可以制得乙醇解析:本题通过给予信息考察车用新型燃料——乙醇汽油等的相关知识。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两者只是互溶,没有发生反应,只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使用这种燃料比汽油燃烧的更充分,可减少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如CO)的排放。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汽油、柴油、煤油等都可以从石油蒸馏得到。利用玉米、高粱等发酵制乙醇是目前制取乙醇的重要方法,是我国消化陈粮的一种途径,且这类资源是可再生的。(答案A)中考连接(09雅安)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燃料架空的实质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09晋江)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有利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猪──沼──果”是综合利用猪的粪便发酵的产物,如沼气、沼渣。(1)猪粪便发酵产生沼气的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燃烧沼气用于煮饭、照明是将化学能分别转化为 能和 能。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清洗沼气池时,要注意避免明火,否则容易发生 事故。(4)用沼渣种植的某种橙中含有柠檬酸,该橙汁的pH (选填“>”、“<”或“=”)7。(5写出“猪──沼──果”发展模式的一点积极意义 。答案:(1)化学 (2)热、光(或电) 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3)爆炸 (4)< (5)保护农村环境(节约资源等)化学物质与健康课程要求:1.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2.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3.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有损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4.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中考热点: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食品安全问题是中考命题的热点。知识分布及出现形式:主要分布在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1、课题2。中考试题,题型常为选择题、填空题,分值为二分占总分的4%左右。重难点突破:1、营养素及其作用和功能2、化学元素与健康易混点辨析:1、有机物的概念以及判断2、各种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蛋白质在热、酸、碱、重金属盐、紫外线灯的作用下,会发生性质上的改变并凝聚起来,出现沉淀,此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变性,是不可逆过程。精选习题推荐:例4:某同学检测刚从小商店买回来的食盐是否加碘食盐(加碘食盐中的碘是以碘酸钾形式存在)。他查阅资料:得知碘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碘。提供下列试剂和生活中车间的物质:①白醋 ②白酒 ③白糖 ④KI溶液 ⑤纯碱 ⑥米汤请你帮助他完成本次实验所需物质(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①④⑥解析:本题通过查阅资料获得信息测定是否加碘盐的实验。通过资料所需物质为KI溶液和酸性环境,酸性物质在生活中可选食醋。测定是否有碘生成还需有淀粉,题干所给富含淀粉的物质为米汤,所以选择D。例5: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通常食醋中含有3%-5%的醋酸。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在温度高于16.6℃时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水。醋酸具有酸的性质。材料二:钙是人体中的一种常量元素,人们每日必须摄入一定量的钙。动物骨头中含有磷酸钙,但磷酸钙难熔于水,却能跟酸反应生成可溶性钙盐。⑴在10℃时,醋酸的状态是 。⑵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食醋?理由是 ,原因是 。⑶人们在熬骨头汤时,常会加入少量食醋,这样做的理由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能力,通过题目给出的醋酸的熔点16.6℃,可知在10℃时为固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铝可以和酸反应,故不可用铝制品盛放食醋。骨头中的磷酸钙不溶于水,却能溶于酸,加入食醋可使磷酸钙变成容易被人体吸收的可溶性钙盐。中考连接:(09)10、“达菲”是治疗甲型H1N1型流感的有效药物,莽草酸是生产“达菲”的关键原料,它是从中药八角中提取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7H10O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莽草酸属于混合物B.莽草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0:5C.1个莽草酸分子中含有5个水分子D.1个莽草酸分子中含有22个原子(09泰州)2009年春夏之际,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甲型HlNl流感。甲型HINl流感与普 通流感一样“可防可治”。甲型HlNl流感病毒属于A.淀粉 B.蛋白质 C.油脂 D.葡萄糖(09泉州)(5分)被霉菌污染的粮食会产生黄曲霉素(C17H12O6),人类的特殊基因在黄曲霉素作用下会发生突变,继而诱发癌症。(1)黄曲霉素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它由 种元素组成,各元素的质量比是 。(2)由于化学物质使用不当,给人印象不佳的化学名词越来越多:苏丹红、三聚氰胺、……。下列做法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填序号)。a.用甲醛浸泡海鲜产品 b.用霉变花生压榨食用油c.用小苏打做糕点的疏松剂 d.用工业盐亚硝酸钠腌渍鱼肉常见的合成材料课标要求:1.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中考热点:合成材料的性能和用途,应用及鉴别,和白色污染是中考命题的热点。知识分布及出现形式:本主题知识点分布在第十二单元课题3. 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分值1-2分,占总分的2%-4%。重难点突破:根据化合物是否含碳,可将其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属于无机物,如一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化合物。易混点辨析:1、“白色污染”的理解2、几种纤维的区分方法——燃烧法。主要是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等从燃烧情况、气味、灰烬方面来判断。精选习题推荐:例6:环保专家预言:废弃塑料地膜最终会成为祸害。有的专家提出了用甘蔗、麦秸、芦苇做原料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替代普通地膜。使用的共混膜不但使农作物增产20%,而且使用寿命一旦终结,其成分的30%可被微生物吃掉,剩余部分在40天内自动降解,对土壤无副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⑴普通地膜会造成什么祸害?⑵有人建议焚烧处理这些塑料废弃物,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已散落于土壤中的地膜碎片,你根据目前国情认为怎样处理好?⑶共混膜的研究课题有什么积极意义?解析:本题考查对使用合成材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及相关问题的认知水平,是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题目。普通地膜是塑料制品,废气后既不溶于水,又很难被降解,从而导致长期存留,影响土壤透气性和农作物根系发育。焚烧会产生大量烟尘及致癌物质,污染环境。对于已散落的地膜碎片可筛选出来,然后播种。共混膜的研究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避免白色污染,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例7: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05年6月16日海峡都市报报道:位于我市河东社区外的琼东河,已被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破砖头、牛奶包装盒等挤占了半个河道……⑴把垃圾堆放在河边会造成空气、土壤、 等污染,因此,必须妥善处理垃圾。请你向我市环保部门提出一条保护城市内河的建议 。⑵沿岸居民时常能闻到垃圾散发出的难闻的气味,是因为分子 。⑶城市垃圾处理的方法有多种,填埋是其中的一种。垃圾填埋后会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中考连接:(09潍坊)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小明灼烧棉花、羊毛、涤纶三种纤维得到下列气味:纤维编号 ① ② ③灼烧时的气味 特殊气味 烧纸气味 烧焦羽毛气味则棉花、羊毛的编号分别为A.①② B.③① C.②③ D.无法断定(09宿迁) 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更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面有关材料说法正确的是A.合金、合成纤维都是有机合成材料B.水泥、玻璃钢、汽车轮胎都是常见的复合材料C.合成材料的大量使用给人类带来了严重污染,所以要禁止生产和使用D.开发使用可降解塑料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化学与环境保护课标要求:1.认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2.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3.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4.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中考热点: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保护环境的措施是中考的热点知识分布及出现形式:这部分知识点分布在第三单元课题4、第二单元课题1、第十单元课题2.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分值约为2分占总分值的4%左右。重难点突破:当环境污染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1、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及防治措施2、水的污染原因及防治措施易混点辨析:1、酸雨、臭氧层衰竭(也叫臭氧空洞)和温室效应等的理解。2、防止臭氧层破坏的方法。精选习题推荐:例8:当前提倡无公害生态农业,要求作物在洁净的空气中生长,用无污 染的水浇灌,限量使用安全的农药、化肥等。以下措施;①用农家肥②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③用天敌灭害虫 ④在塑料大棚中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这一要求的且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是(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例9:环境问题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环境污染的发生、危害和防治都与化学有关,根据有关的化学知识,下列措施和理由之间,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严禁排放未经处理的有毒工业废水——防止水土流失B、不允许焚烧农作物秸杆——防止污染空气C、限制生产含磷洗衣粉——防止湖海出现赤潮D、限制生产不符合尾气派放标准的汽车上路——防止氮的氧化物及一氧化碳污染空气例10:人体摄入过多食物时,会引起过多的胃酸分泌,胃液的PH下降,使人感到不适,此时服用消酸剂能有效调节胃液的PH,双羟基铝酸钠就是一种常用消酸剂,其化学式为NaAl(OH)2CO3,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由于铝离子在人体内难以代谢,含量高了会造成许多疾病,如老年痴呆症。请举生活中一例,说明铝元素是如何进入人体的 。中考连接:(09陕西)9、渭河被称为“陕西的母亲河”。长期以来,渭河的污染情况严重,如今政府已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综合治理。下列是互联网上网民对污染治理的一些建议,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 )A.坚决杜绝使用农药和化肥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C.严禁在河边随意堆放生活垃圾D.严禁在河两岸新建化工、造纸等重污染工厂(09潍坊)右图是某菜农使用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该化肥属于( )A.氮肥 B.磷肥C.钾肥 D.复合肥料 为了增强市民环保意识,变废为宝,在城市率先实行垃圾分类回收。通常,绿色箱用来装可回收再利用垃圾,黄色箱用来装不可回收垃圾。以下能扔进绿色垃圾箱的是( ) ①废旧报纸 ②废铜钱 ③一次性塑料盒 ④口香糖渣 ⑤果皮 ⑥空矿泉水瓶 ⑦废铁锅 A. ①③⑤⑦ B. ③④⑤⑥ C. ①②⑤⑦ D. ①②⑥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