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致橡树》教学设计课题 致橡树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意象和相关词、句,增强对诗人爱情观的理解。(传统、现代) 2.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3.现代青年如何树立自己的爱情观——追求“高富帅”现象评析。教学重点 1.诗人所憧憬、向往和追求的爱情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通过各种诵读、体味诗歌语言、理解各种意象的内涵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教学难点 1.诗人对传统爱情观的态度。 2.象征与比喻(博喻)辞格的运用。主要设想 步入17、8岁的学生,对爱情和理想都充满着憧憬,但也充满了惶恐和不安,他们需要一种来自心灵的力量以安慰,所以这一阶段的学生最喜欢读言情文学。而舒婷的爱情诗《致橡树》正是这样的一首诗,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以判断社会所言追求“高富帅”现象的不合理性。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对现代诗的接触除课堂教学之外及其有限,这就给学生对于诗歌的阅读带来一些困难,而《致橡树》又是他们进入高中阶段通过课本接触的第一首诗,且为一首现代朦胧诗,其含蓄的语言、各种辞格的综合运用、意象的多义性等,对学解读带来困难。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由难而易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通过引导、诵读、表达和多媒体的辅助等手段措施,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蕴,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设计意图一、导入设计: 观看大屏幕上的图片,回答图片中女诗人的名字——舒婷,看课本注解内容,了解其简单生平——朦胧诗的代表人之一,其他如顾城、北岛,回顾初中课本中他的诗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看朗诵视频),引入课题——《致橡树》。 二、纠正标点,解读意象,思辨情感。 1.标点解读,步入诗作。 观看大屏幕,通过对“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还都不够”一句三种标点的标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 2.意象解读,情感思辨。(看视频诵读,让学生进行模仿性地朗读) 学生阅读第一部分,找出其他标点有待商榷的地方。 诗句由长短,情感由娓娓而来式的舒缓到一泻而出式的急促。 绝不学——攀援——凌霄花——炫耀爱 (极力攀附) 绝不学——痴情——鸟儿——单调 (忘我的单方痴恋)【否定和摈弃的态度】 也不止——泉源、险峰 甚至——日光、春雨 (一味的甘愿奉献)【认可但不赞同】 3.内容小结,自然过渡。 诗人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和“忘我的单方痴恋”的鸟儿。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的山峰,甚至像“日光”、“春雨”式地“一味的甘愿奉献”的爱情。这里的每一个意象,都凝聚着诗人对我国妇女生活的历史和现状的痛苦认识,她向传统的婚姻观念挑战,冲破封建伦理习俗的羁绊,表现出了的青年男女对理想爱情的憧憬、向往与追求,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个性朗读,紧扣意象,体味情感。(视频朗诵和学生多种朗读相结合) 1.个性朗读,探究诗人追求的爱情。 A、诗人强调的是爱情的基础。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这两句指出了只有以独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为前提,才可以论及“爱情”,也即强调了爱情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 B、“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几句强调了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 C、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诗人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 D、那么,女性又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诗人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秀美的,充满生机的。有了美丽的外表,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 E、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我们分担……却又终身相依。” 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F、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2、意象解读,探究诗歌的蕴含。 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 橡树:男性的阳刚气概:伟岸挺拔、刚强不屈、锋芒锐利。 木棉:女性的柔韧气质:健康活泼、深沉博大、坚韧不屈。 总结全文: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着两种爱情观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 女性的独立宣言:本诗写于1977年,当时正好是在“文革”后对“文革”中人性扭曲、等级明显的社会现象的反思,女诗人回想几千年来中国妇女总处在男尊女卑的生存状态下,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公民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独立宣言。 3.内容延伸,现代青年如何树立自己的爱情观——追求“高富帅”现象评析 音乐剧《怪物史瑞克》2008年12月14日在纽约百老汇首演,如今在英国伦敦西区成为特鲁里街皇家歌剧院驻演节目,场场爆满,被称为史上最欢乐的剧目,同时这也是最新来到上海的音乐剧。 《怪物史瑞克》讲述的不是传统的王子和公主的故事,也没有唯美的爱情桥段。而是关于一个被人称之为“怪物”的男主角自我实现的过程,这对于时下的年轻人有教育意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社会中,是否生活的品质必须与“高富帅”结合一起才能幸福?是否物质以外的其他情感与追求,才是人类获得幸福生活的来源?一个人的自信将源于何处,我们该如何看待? 【板书设计】 作业: 1、诗在写到“日光”“春雨”这两个意象时,只写为“甚至日光,甚至春雨”。如果让你补充完整,这两个句子应该怎么写呢? 例: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温暖你的心灵; 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撒爱的甘霖,滋润你的心田。 2、完成作业本中相关练习(P76—79)。 3、熟读并背诵全诗。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舒婷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让学生有一种亲近感。】 【通过对标点符号标注失误的解读和分析“这些”、“不够”两个词语所含内容,引导学生对诗作的第一部分作整体上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解读诗人对传统爱情观所持的态度。】 【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文学批评能力,不能对书本上的所有观点都持赞同态度,并且自然过度到诗的第二部分。】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朗诵和自己阅读后,根据自己对诗中意象的理解,表述自己见地,阐发自己的观点。这种方式既避免了机械式的逐句分析、牵着学生鼻子走教学方法,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根据的行为习惯进行跳跃阅读,提高他们的思维和对语言感悟的能力。】 【意象是进行诗歌解读的关键,学生对每一意象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对诗歌意境的整合,从而为他们阅读和鉴赏诗歌提供了某些依据和基础。】 【板书设计能进一步帮助学生从、内容和结构等两个方面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这首诗,而且对诗人的观点也一目了然。】 【此作业在课堂上紧跟内容完成较为适宜——能把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但由于可能费时较多,只能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这样也有好处,能收集到较多内容的句子,更有时间读于学生,让他们进行参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