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一中2011-2012高一第四学段(模块)考试(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龙岩一中2011-2012高一第四学段(模块)考试(9科9份)

资源简介

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四学段(模块)考试
高一物理
命题人:游颖曦 审题人:张敬春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15小题,共45分)
1.下列关于向心力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因为受到向心力的作用,物体才能做圆周运动;
B.向心力是以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它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C.向心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中的某一种力,也可以是这些力中某几个力的合力;
D.向心力不但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且还改变速度的大小。
2.关于摩擦力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摩擦力总是做正功,滑动摩擦力总是做负功
B.静摩擦力对物体不一定做功,滑动摩擦力对物体一定做功
C.静摩擦力对物体一定做功,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可能不做功
D.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都可能对物体不做功
3.关于运动的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B.曲线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
C.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D.物体加速度数值,速度数值均不变的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4.从高度为h处上抛一质量为m的小球,球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1,落地时的速度为V2,不计空气阻力,抛球时所做的功为( )
A.mv12 B.mv12- mgh C.mv22- mgh D.mv22 - mv12
5.某人以船头垂直河岸将船向对岸划去,且船相对水的速度一定。当水流匀速时,关于它过河需要的时间、发生的位移与水速的关系是:( )
A.水速小时,位移小,时间不变 B.水速大时,位移大,时间长
C.水速大时,位移大,时间不变 D.位移,时间与水速无关
6.质点做曲线运动,它的轨迹如图所示,由A向C运动,关于它通过B点时的速度v的方向和加速度a的方向正确的是:( )
7.一圆盘可绕通过圆盘中心且垂直于盘面的竖直轴转动,在圆盘上放置 一个物体,当圆盘匀速转动时,木块随圆盘一起运动,如图所示,那么( )
A.木块受到圆盘对它的摩擦力,方向背离圆盘中心;
B.木块受到圆盘对它的摩擦力,方向指向圆盘中心;
C.因为木块随圆盘一起运动,所以木块受到圆盘对它的摩擦力,方向与木块的运动方向相同;
D.因为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所以木块所受圆盘对它的摩擦力的方向与木块的运动方向相反。
8.对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v=rω,卫星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时,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
B.由,卫星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时,速度增大到原来的倍
C.由,卫星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时,向心力减为原来的
D.由,卫星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时,向心力减为原来的
9.有科学家们推测,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就在地球的轨道上,从地球上看,它永远在太阳的背面,人类一直未能发现它,可以说是“隐居”着的地球的“孪生兄弟”.由以上信息可以确定( )
A.这颗行星的半径等于地球的半径 B.这颗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地球相等
C.这颗行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相等 D.这颗行星的密度等于地球的密度
10.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实验中,红蜡块在长为1m的玻璃管中沿竖直方向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在某同学拿着玻璃管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关于红蜡块的运动轨迹的描述正确的是 ( )
11.从地面竖直上抛两个质量不同而动能相同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当上升到同一高度时,它们( )
A.所具有的重力势能相等 B.所具有的动能相等
C.所具有的机械能相等 D.所具有的机械能不等
12.一个原长为L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着。今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挂在弹簧的下端,用手托住物体将它缓慢放下,并使物体最终静止在平衡位置。在此过程中,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而弹性势能增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于增加的弹性势能
B.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弹性势能
C.减少的重力势能小于增加的弹性势能
D.系统的机械能增加
13.如图所示,桌面高度为h,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高H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假设桌面处的重力势能为零,小球落到地面前的瞬间的机械能应为( )
A.mgh B.mgH C.mg(H+h) D.mg(H-h)
14. 如图所示,小球原来紧压在竖直放置的轻弹簧的上端,撤去外力后弹簧 将小球竖直弹离弹簧,在这个弹离的过程中 ( )
A.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了变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B.小球增加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
C.小球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有可能小于弹簧弹力所做的功
D.小球的最大动能大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1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倾角为α、高为h的粗糙的斜面的顶端下滑,则物体在加速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关于各力的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小于物体克服阻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B.重力在下滑过程中的平均功率大于在底端时重力的瞬时功率
C.重力在下滑过程中的平均功率为
D.物体滑到底端时重力的瞬时功率小于
二、实验题(第1小题3分,第2小题每空3分,第3小题每空2分,共15分)。
16. 在利用重锤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应该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
B、应该选用点迹清晰,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的纸带。
C、操作时应先放纸带再通电。
D、电磁打点计时器应接在电压为220V的直流电源上。
(2)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盘,纸带,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导线,电键,天平。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有 ;缺少的器材是 。
(3)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下图所示,其中,A为打下的第1个点,C、D、E、F为距A较远的连续选取的四个点(其他点子未标出).用刻度尺量出C、D、E、F到A的距离分别为s1=20.06cm,s2=24.20cm,s3=28.66cm,s4=33.60cm重锤的质量为m=1.00kg;电源的频率为f=50Hz;实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为g=9.80m/s2.为了验证打下A点到打下D点过程中重锤的机械能守恒.则应计算出:打下D点时重锤的速度v=____m/s,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____J,重锤动能的增加量ΔEk=____J。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7. A、B两小球同时从距地面高为h=15m处的同一点抛出,初速度大小均为v0=10m/s.A球竖直向下抛出,B球水平抛出,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取g=l0m/s2.求:(1)A球经多长时间落地 (2)A球落地时,A、B两球间的距离是多少
18.木块质量为,以初速度沿倾角为的粗糙的斜面底端向上滑行,上滑的最大距离为,求木块再滑到原出发点的速度大小。
19.已知某行星的半径为R,以其第一宇宙速度运行的卫星绕行星运行的周期为T,该行星的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为v,求:(1)该行星的同步卫星距行星表面的高度h。(2)该行星的自转周期T'。
20.如图所示,半径为的半圆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点在同一竖直直线上。质量为的小球以某一速度从点运动到点进入轨道,小球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它经过最高点飞出后又能落回到点,=2。求小球在点时的速度的大小。
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四学段(模块)考试
高一物理答题卷
二、实验题(第1小题每空3分,第2小题每空3分,第3小题每空2分,共15分)。
16.(1)
(2)
(3)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7.
18.
19.
20.
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四学段(模块)考试
高一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有一个选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D C C C B B C B C C A B B D
二、实验题(第1小题每空3分,第2小题每空3分,第3小题每空2分,共15分)。
16、(1)B (2)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天平;低压交流电源、重锤、刻度尺。
(3) 2。15 , 2.37 , 2.31。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7. 解:(1)(1)v0t+1/2gt2=15 t=1s 3分
(2)A球落地时所用时间t=1s,此时B球仍未着地。
B球距离地面高度为 15-1/2*10*1=10m 2分
B球的水平位移为v0t=10m 2分
所以A、B的距离为10√2m 3分
18. 解:应用动能定理求解:上滑过程中,木块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重力和滑动摩擦力对木块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得:, 4分
对于全过程,只有滑动摩擦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得。 3分
两式联立得所求速度为。 3分
19.解:(1)对绕行星表面运动的卫星有: 2分
对该行星的同步卫星有: 2分
得: 2分
(2)由于: 2分
得 2分
20.解:在平抛中,有,, 综合得。 3分
在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得, 2分
解之得。1分
对CA间的运动,由动能定理得, 3分
得所求速度。 1分
A
B
C
D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四学段考试
高一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张 斌 审题人:杨 丹
第I卷(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
A.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有力工具
B.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民主,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
C.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被剥夺政
治权利的人除外)。这说明
A.我国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我国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不能放弃 D.我国公民有权选举国家领导人
3.某市将要进行老城区房屋改造,在公布的拆迁地段中,有一座具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几名中
学生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广泛收集了有关该古建筑的历史资料,向市政府提出“妥善保存古建
筑”的建议。市政府请专家论证后,采纳了他们的建议。这主要体现了我们政治生活的内容是
A.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B.参加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C.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某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选民明确提出,不了解的候选人不选,不办实事的人不选,不替百
姓说话的不选。这“三不选”表明
A.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B.选民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
C.我国的选举制度已经完善 D.人大代表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5.在差额选举中,选举人按照既定的规则,采取演讲、答辩等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开展竞选。
这种选举方式有助于
A.使选民了解决策内容 B.使选民了解选举程序
C.使选民了解候选人 D.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参与度和透明度,鼓励公众参与决策过程,国家发改委以征文的形式动员
全社会为“十二五”献计献策,收到各类信函、电子邮件数千件,其中包括院士、将军、民营企业家、打工的农民等等。根据相关知识回答6~7题。
6.国家鼓励公众参与决策的直接原因是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C.公众参与决策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D.知情权是公众参与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7.国家鼓励公众参与决策过程,表明了
A.我国公民享有充分的政治自由 B.政府决策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C.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D.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日益丰富
8.有的村民自发在村务公开栏上写对联“财清账清村务清,风顺水顺民心顺”,横批为“村务公
开好”。村务公开“好”在:
A.使农民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尊重维护了农民的民主权利
C.确保了公民对国家事务的管理 D.增强了基层政权依法行政的观念
2010年2月,国务院全文公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公
开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社会各界人士纷纷通过电子邮件、信件和教育部网站等多
种渠道发表意见和建议。根据相关知识回答9~10题。
9.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民主决策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监督权是我国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③我国公民有强烈的参与民主决策的热情和意识 ④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0.我国政府制定《纲要》的过程中做到了
A.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 B.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C.依法执政,行使国家立法权 D.保障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11.目前,有些地区公共政策的出台,号称充分听取了公众意见,相当多的公众对此存疑,表示
自己“被民意”。这说明政府要
A.体现全体公众的意愿和要求 B.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
C.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D.不断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12.为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各级政府切实履行职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以下体现我国政府履行这一职能的是
①2010年修订的《选举法》变城乡居民的“同票不同权”为“同票同权”
②某省气象局利用自身的网络技术建立“农网”,为农民免费提供信息咨询
③2012 年我国政府加大对圈地不建、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④从2009 年10月1日起,我国在320 个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公民要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下列政府实施的措施中有助于
公民解决自身困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
①设立市长“行风热线”  ②开设服务热线 
③设立信访部门  ④推行“电子政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防止政府权力滥用,必须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从监督体系上看,对我国政府具有
外部监督职能的中央国家机关是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国家监察部和国家审计署
③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④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5.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下列不属于政府作用的是
A.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流通中所需的人民币
B.工商行政管理局给企业办理登记
C.卫生部严格执行《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
D.消费者协会帮助消费者维权
16.某市政府为克服各部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幅度过大带来的问题,将行政处罚权依法细化,将细化后的标准向社会公布,接受市民监督。这项措施
A.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表达权,扩大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限制了政府的行政决策权,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权
C.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D.增加了政府工作的公开度,扩大了人民群众的监督权
17.区别有权威的政府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根本标志是
A.政府的官员是否由人民选举产生 B.人们是否完全听从和畏惧政府的管理
C.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 D.政府是否站在每一位公民的利益立场上
18.“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必须把联系选民、反映民意、履行职责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这表明
A.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议会制
C.人民代表大会由人大代表组成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19.今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共收到大会提案6069件。关于人民政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人民政协以促进发展为根本任务
②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③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
④人民政协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国家机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 ②取决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④保障了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1.2012年3月5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等。这说明
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和监督权
22.在人大代表投票表决时,一般都会有少部分人大代表投反对票或弃权票。但少数反对票不会影响到某项决议的通过,这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
A.依法治国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对人民负责原则 D.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
23.在我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党中央提出方针政策,国务院拟定实施方案,全国人大审议,全国政协讨论,最后由全国人大作出决定。这一材料说明了
A.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接受中共中央的领导,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B.中共中央是我国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是中央的执行机关
C.中共中央提出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变成国家意志
D.中共中央领导国家政权,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是行使国家职能的国家机关
24.按照低门槛、低缴费、低享受、广覆盖的“三低一广”原则,某地党委积极指导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缴费,看病不太贵”之后,又将实现“养老不犯愁”。这些德政工程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科学执政、依法行政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强化自身执政能力建设 D.不断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25.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理解是
A.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权
B.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C.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D.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要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行使法律赋予的自治权
26.自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国家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适当增加国家投资比重和政策性银行贷款比重,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国家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因为
①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国家的强盛需要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
④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②③
27.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西藏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也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A.民族团结原则 B.民族互助原则 C.民族平等原则 D.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28.某中学学生就“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举行了一次课堂讨论,其中正确的观点有
A.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B.宗教信仰自由是对信教者而言的
C.宗教信仰自由意味着可以到宗教活动场所宣传无神论
D.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信仰宗教的自由
29.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可以自由修改宪法、变更体制、确定经济体制等,体现主权国家享有
A.独立权 B.平等权 C.自卫权 D.管辖权
30.2012年4月13日在莫斯科举行中俄印外长第十一次会晤。三国外长就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就深化三方合作达成重要共识。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B.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C.国家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利益 D.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趋势
为弘扬海峡两岸文化,促进两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2012年第八届海峡两岸端午文化论坛6月10日在厦门举行。回答31~32题。
31.本次活动展示两岸城市发展文化产业最新成果,搭建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共同构
筑两岸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桥梁。同时加强了维系海峡两岸同胞亲情、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精神纽带。这体现了
A.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B.两岸文化交流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C.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2.在不同情境下发展的海峡两岸文化,虽然具有不同的差异和特色,但是以同根同祖同文的亲
情为纽带,存在着如两岸人民通用闽南语、共同供奉妈祖等割不断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这
表明
A.世界各国文化具有多样性 B.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C.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33.某校学生举行以“文化体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游览秀甲江南的武夷山水的过程中,
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操上的陶冶。这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博大精深的特点 B.潜移默化的特点
C.强制有形的特点 D.深远持久的特点
34.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的交流中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坐地铁的时
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总理这段话蕴含的道理是
①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文化能够推进社会发展 ④现代文化主要通过书籍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回答35~36题
35.《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软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36.在《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两枚以“民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
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
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①同源同根,一脉相承      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第五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武夷山茶节于2011年11月25日起在武夷山隆重举行,回答37~38题
3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若,必浚其泉源。”因此,对待传统的茶文化,我们
应该
A.关注其民族性 B.突出其时代性
C.保持其区域性 D.重视其继承性
38.在茶博会上,一瓶取自台湾南投县鹿谷乡的山泉水和武夷山的山泉水交融一体,共同冲泡台
湾冻顶乌龙茶和武夷山大红袍拼配而成的独具特色的“乌龙茶”,让这两种“本自同根生”的
名茶相互交融,香飘两岸。这一事件的蕴意是
A.不同民族的文化需要在交融中发展 B.不同文化通过交流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C.传统的茶文化需要通过一定载体世代传承 D.传统的茶文化涌动着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
39.客家人是汉族的独特群体,客家先民经过历次大迁徙,将中原文化带到岭南,岭南文化相应
发生了变化;客家人在岭南也创造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围屋和方言就是见证。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②文化交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③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④文化交流促进了人口迁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40.“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
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这表明
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③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 ④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题,共40分)
41.材料一:调查显示,2009年秋冬至今,连续3年发生在云南的特大干旱已造成云南省319万人、158万头大牲畜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部分城镇供水紧张,部分企业、厂矿已经处于停产停工状态,全省因旱直接经济损失已达100亿元左右。
材料二:国务院高度重视旱情,调动各方力量千方百计维护灾区群众的切身利益。中央财政近日又紧急拨付抗旱救灾资金5亿元,进一步加大对云南省抗旱救灾的支持力度。
材料三:参与两会的有关专家指出这次云南大旱除了极端气候造成降雨减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用水量大增、城镇居民生活改善用水量大增等原因外,是由于长期以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水库少,不仅对天然径流拦蓄少,而且水资源调控能力太薄弱,造成工程性缺水。还由于人们往往重洪涝轻干旱,对干旱的防御意识不强,贻误了时机。饮水困难导致民众争抢水源,加剧水资源配置难度的同时也诱发了新的安全隐患。
(1)请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简要回答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云南旱情的理论依据?(6分)
(2)请你结合材料,并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为解决云南旱情提出合理措施。(8分)
42.当代国际组织的活动包罗万象,人类生活的诸多领域大多有相关的国际组织存在。201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墨西哥坎昆举行。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拯救地球的漫漫征程,始终处于坎坷与希望的交织中。
运用“走进国际社会”中的相关知识,分析对应现象中主体这样做的依据。(9分)
现 象 依 据
受气候变化威胁最大的小岛国联盟要求发达国家2020年前碳减排45%以上;雨林国家联盟呼吁保护热带雨林生态,减少乱砍滥伐。 ①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谈判“进展不足”感到忧虑,呼吁各方加快努力,尽可能达成切实成果。因为“我们拖得越久,付出代价越大”。 ②
中国政府承诺,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速,争取早日达到减排峰值。 ③
43.文化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署《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共建协议》,重点支持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红土地文化、妈祖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加强对福建省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推动福建南音、妈祖文化等项目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请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弘扬我省地方优秀文化对推动“海西”发展的意义。(9分)
44.20世纪初,一大批有识志士远涉重洋,经历了“欧风美雨”的洗礼,带回了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带回了马克思主义,于是中国有了新文化运动,有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改革开放以来,又有更多的中国人奔赴欧洲、美国、日本学习,引进它们的文化,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有人认为只要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与繁荣。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8分)
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四学段考试
高一政治答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友情提示:第Ⅰ卷选择题答案请全部涂在答题卡上。(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题,共40分)
(第Ⅱ卷答题请用黑色水笔书写,按题号顺序答在指定区域内)
41.(1)(6分)
(2)(8分)
42. (9分)



43. (9分)
44. (8分)
高一政治试卷参考答案
1-10 C B B B C C D B C A 11-20 C B D C D C C A A A
21-30 B B A B D D C D A C 31-40 D C B A B A D D A B
41. (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②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人民意旨的执行者。 ③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每点2分,共6分)
(2)①国家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加强财政配置水资源的作用,监管工业用水,保护和节约水资源。②国家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和节水观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③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改善生态环境。④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正确协调人民内部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团结。(每点2分,共8分)
42.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3分)②联合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为宗旨;在促进主权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3分)③中国作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履行国际义务、承担大国责任。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3分)
43.①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我省地方优秀文化对“海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3分)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弘扬我省地方优秀文化有利于发展“海西”文化产业,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3分)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弘扬我省地方优秀文化有利于提高“海西”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3分)
44. ①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因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文化创新必须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2分)②但是,文化创新也要正确对待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2分)③文化创新还要立足实践,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分)④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2分)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四次学段(模块)考试
高一生物
(考试时间:90分种 满分:100分 )
命题:张雪华 审核:高二生物备课组
第Ⅰ卷(共50小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0小题,1~40题,每小题1分;41~5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豌豆的高茎和黄粒   B.猫的白毛和狗的黑毛
C.人的白化病和虎的白化病      D.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可作为推断其基因型是纯合体的依据
B.后代全部出现显性性状则可推断双亲是显性纯合体
C.生物后代出现隐性性状则其显性亲本一定是杂合体
D.生物表现出显性性状则基因型可能是显性纯合体,也可能是显性杂合体
3.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涵是: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证明假说。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什么F1只有显性性状、F2又出现隐性性状 ”属于孟德尔提出的问题之一
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D.“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属于假说内容
4.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是( )
A.人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偶尔也会发生交叉互换现象
B.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的DNA数目与有丝分裂中期的相同
C.正常成年人体的所有细胞中,至少含有23条染色体,最多含有92条染色体
D.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为23条
5.下列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 )
①体细胞 ②肝细胞 ③精原细胞 ④卵原细胞 ⑤次级精母细胞
⑥精子 ⑦次级卵母细胞 ⑧精子细胞 ⑨卵细胞 ⑩受精卵细胞
A.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 C.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⑩
6.血友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均有一个患病的弟弟,但家庭的
其他成员均不患病,他们的子女患病的概率为( )
A.1/8 B.1/4 C.1/2 D.0
7.番茄中圆形果(B)对长形果(b)显性,一株纯合圆形果番茄与一株长形果的番茄相互授粉,它们所结果实中细胞的基因型为( )
A.果皮的基因型不同,胚的基因型相同 B.果皮、胚的基因型都相同
C.果皮的基因型相同,胚的基因型不同 D.果皮、胚的基因型都不同
8.若A和a、B和b分别是两对同源色体,下列哪四个精子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
A.Ab、Ab、ab、ab B.aB 、Ab、AB、ab
C.Ab、aB、Ab、Ab D.AB、AB、ab、ab
9.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3号和4号为正常的异卵孪生兄弟,兄弟俩基因型均为AA的概率是( )
A.0 B.1/9 C.1/3 D.1/16
10.关于细胞分裂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图与b图所示细胞染色体数不同,染色单体数相同
B.b图和c图所示细胞各含有2个四分体
C.c图和d图所示细胞具有等对数的同源染色体
D.图中所有细胞可以属于同一生物体
11.已知绵羊角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基因型 HH Hh hh
公羊的表现型 有角 有角 无角
母羊的表现型 有角 无角 无角
A.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B.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
C.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
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12.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
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黄
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F1出现
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如果用F1
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
的F2的性状类型的种类和数量比例是( )
A.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1:2:1
B.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2:1:1
C.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D.黄色圆粒:绿色圆粒=1:1或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13.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性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l,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A.2/5 B.5/8 C.3/5 D.3/8
14.蜜蜂的雄蜂是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工蜂和蜂王是受精卵发育成的。蜜蜂的体色,褐色对黑色为显性,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褐色雄蜂与黑色蜂王杂交,则F1的体色将是( )
A.全部褐色 B.蜂王和工蜂都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
C.蜂王和工蜂都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 D.褐色:黑色=3:1
15.某一杂交组产生了四种后代,其理论比值3∶1∶3∶1,则这种杂交组合为( )
A.Ddtt×ddtt B.DDTt×Ddtt C.Ddtt×DdTt D.DDTt×ddtt
16.下列家兔细胞中肯定有Y染色体的细胞是( )
A.受精卵 B.精子
C.公兔的口腔上皮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
17.狗色盲性状的遗传基因控制机制尚不清楚。如图为某一品种狗的系谱图,“■、●”代表狗色盲性状。根据该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可能的是( )
A.此系谱的狗色盲性状遗传符合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此系谱的狗色盲性状遗传符合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C.此系谱的狗色盲性状遗传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此系谱的狗色盲性状遗传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18.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   )
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19.最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是(   )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萨顿的蝗虫实验
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D.水稻杂交实验
20.下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
下列有关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每个细胞都能表达
D.该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1.下列实验中没有设置对照实验的是(   )
A.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B.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C.萨顿基于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D.艾弗里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的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2.一双链DNA分子,在复制解旋的时候,一条链上的一个G变成了C,则此DNA分子经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占子代DNA总数的(  )
A.1/2 B.1/(2n-l) C.2/2n D.1/(2n+1)
23.胰岛B细胞内某个DNA分子,已知在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上G+C占60%,A占24%,则在另一条链上A占整个DNA分子的碱基比例为(  )
A.60% B.24% C.8% D.16%
24.某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腺嘌呤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4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  )
A.15(a-m) B.16(a-m) C.15(a/2-m) D.16(2a-m)
25.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②基因也能复制 
③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它们是一一对应关系   ④基因在DNA双链上成对存在
⑤它的化学结构很稳定,不会发生变化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⑤
26.某一双链DNA分子含有800个碱基对,其中含A 60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了数次后,消耗环境中含G的脱氧核苷酸6200个,则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   )
A.4次    B.5次 C.6次     D.7次
27.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 B.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C.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35S D.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28.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
29.某双链DNA分子中,G占碱基总数的38%,其中一条链中的T占该DNA分子全部碱基总数5%,那么另一条链中的T在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比例为( )
A.5% B.7% C.19% D.38%
30.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艾弗里等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能完全分开
D.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确认了DNA的分子结构
31.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还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
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
32.关于生物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和摩尔根的杂交实验研究中都应用了假说演绎法
B.艾弗里在做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C.沃森和克里克在研究DNA分子结构时,应用了模型构建的方法
D.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33.有三个核酸分子,共有五种碱基,八种核苷酸,四条多核苷酸链,这三个核酸分子可能是( )
A.一个DNA分子、两个RNA B.两个DNA、一个RNA分子
C.三个DNA D.三个RNA
34.假设一个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将这个DNA分子放在含32P标记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让其复制一次,则新形成DNA分子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了( )
A.1000 B.2000 C.500 D.无法确定
35.将大肠杆菌放在15N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后,大肠杆菌DNA中所有的氮均为15N。然后将其转移到14N培养基中,连续培养4代,在第4代大肠杆菌DNA总量中含15N标记的DNA占( )
A.12.5% B.25% C.0% D.75%
36.在肺炎双球菌感染老鼠的实验中,下列实验结果不正确的是(   )
A.注射R型菌后,老鼠不死亡
B.注射S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C.注射R型菌及热处理的S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D.注射S型菌及热处理的R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
37.下图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研究过程。能充分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8.经分析某生物体内只有一种核酸分子,碱基A与C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5%,碱基U占碱基总数的24%,由此可知该生物是(   )
A.玉米 B.烟草花叶病毒 C.噬菌体 D.果蝇
39.嗜热菌能在55℃以上的高温环境中生活,其DNA分子结构上的碱基对比例最可能为(   )
A.G—C碱基对含量比例相对比较高
B.A—T碱基对含量比例相对比较高
C.G—C碱基对与A—T碱基对的含量比例相等
D.两种碱基对含量呈任意比例
40.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位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41.同一人体不同细胞的细胞核中所含有的DNA和所转录成的RNA( )
A.DNA相同,RNA也相同 B. DNA相同,RNA不同
C. DNA不同,RNA也不同 D. DNA不同,RNA相同
42.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称为多聚核糖体。如图为两个核糖体沿同一mRNA分子移动翻译形成多肽链的过程。对此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此过程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B.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从左向右
C.合成多肽链的模板是mRNA
D.两条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43.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某原核生物的一个信使
RNA碱基排列顺序如下:A—U—U—C—G—A—U—G—A—C……(40个碱基)……C—U—C—U—A—G—A—U—C—U,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的个数为(   )
A.20个 B.15个 C.16个 D.18个
44.有关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些生物中的RNA具有催化作用 B.转运RNA上的碱基只有三个
C.RNA含有4种碱基 D.RNA也可以作为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
45.关于密码子的错误叙述的是(   )
A.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为64个
B.一种氨基酸可有多种对应的密码子
C.同一种密码子在人和猴子细胞中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D.CTA肯定不是密码子
46.有关基因突变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可遗传的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同时产生新的基因型
C.A基因可以突变成a1、a2、a3…,同样a基因也可以突变成A1、A2、A3…
D.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并一定能改变生物的性状
47.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
B.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导致基因重组
C.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D.无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
48.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是相同的
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C.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
D.细胞分裂的中期不发生基因突变
49.囊性纤维病的实例可以说明( )
A.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DNA中某个碱基发生改变,生物体合成的蛋白质必然改变
C.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50.下图为一二倍体生物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基因重组最可能发生在(   )
A.AB段    B.CD段 C.FG段 D.HI段
第Ⅱ卷(共4小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51.(12分)已知在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是一对相对性状,直毛(F)与分叉毛(f)是另一对相对性状。两只果蝇杂交,子代中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灰身、直毛 灰身、分叉毛 黑身、直毛 黑身、分叉毛
雌蝇 3/4 0 1/4 0
雄蝇 3/8 3/8 1/8 1/8
(1)该种群中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 。
(2)亲本的基因型是:雌 ,雄 。
(3)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为 。若让子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 。
52.(14分)观察下面发生在真核生物体内的生理过程示意图(甲表示甲硫氨酸,丙表示丙氨酸),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为 ,①表示的有机物为 。
(2)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连接甲和丙的化学键是
(3)图2过程发生的场所(细胞器)是________,如果一个细胞中的④由180个核苷酸组成,则它最多能编码________个氨基酸。
(4)写出该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
53.(6分)某科研小组对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略)
实验目的:探究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AN酶,RNA酶,蛋白酶。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等量活鸡胚两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向两组活鸡胚细胞中注射有关物质。
第二步: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分别从培养后的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
实验相关内容如下表:
注射的物质 实验现象预测(有无禽流感病毒) 相关判断(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
第一组 核酸提取物+________________ 1.如果有 1.则RNA是遗传物质
2.如果无 2.则DNA是遗传物质
第二组 核酸提取物+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有 3.则DNA是遗传物质
4.如果无 4.则RNA是遗传物质
(1)完成表格中有关内容的填空。
(2)该科学探究过程所依据的生物学理论基础是a._______ ___;b. _____ _______。
(3)若禽流感病毒的遗物物质为RNA,水解后生成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禽流感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________上。
54.(8分) 如下图曲线表示某生物(2n=4)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某物质数量的变化。a、b、c、d、e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的某几个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中①~③段可表示细胞进行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数量变化。
(2)图a~e中与曲线②⑤位置相对应的细胞分别是 。
(3)细胞a、b、c、d、e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中一个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________。
(4)与体细胞相比,a~e细胞中,核内DNA含量加倍的是________。
(5)d图细胞内的脱氧核苷酸链的数量是 。
(6)就染色体行为来说,b、e时期的共同特点是 。
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四次学段(模块)考试
高一生物答题卷
第Ⅱ卷(共4小题,共40分)
51.(每空2分,共12分)
(1)
(2)
(3)
52.(每空2分,共14分)
(1)
(2)
(3)
(4)
53.(每空1分,共6分)
(1)
(2)
(3)
54.(每空1分,共8分)
(1)
(2)
(3)
(4)
(5)
(6)
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四次学段(模块)考试
高一生物参考答案
第Ⅰ卷(共50小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0小题,1~40题,每小题1分;41~5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D C A A A D B D C D A C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A C D C A C C A B A D B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答案 A B A A A C D B A B B D C B A
题号 46 47 48 49 50
答案 D A C D C
第Ⅱ卷(共4小题,共40分)
51.(每空2分,共12分)
(1)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或X染色体)
(2)BbXFXf BbXFY
(3)1:5      1/3
52.(每空2分,共14分)
(1)转录 RNA聚合酶
(2) AUG 肽键
(3)核糖体 60
(4)
53.(每空1分,共6分)
(1)DNA酶 RNA酶
(2)酶具有专一性 核酸控制生物的性状(或核酸控制病毒的繁殖和类型)
(3)核糖、碱基、磷酸 RNA
54.(每空1分,共8分)
(1)有丝 染色体 
(2)e、b 
(3)a、d、e ④⑤⑥ 
(4)a、d、e 
(5)16
(6)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四学段(模块)考试
高一英语
命题人:巫慧娟 蒋晓燕 审题人:张东红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第I卷 听力部分(共30分)
第一节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a classroom B. At a bookstore C. In a library
2. What will the woman do this Saturday night
A. Attend a dance B. Help her mother with a party C. Dance with her mother
3. How much will the woman pay for the room
A. $ 100 B. $ 80 C. $50
4. When will the man fly to Paris
A. On August 5th B. On August 3rd C. On August 4th
5.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A band B. A poster C. A person
第二节. 听下面5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does the man say about his roommate
A. He likes parties B. He works hard C. He works at a library
7. What was Jane always doing
A. Playing music all night
B. Taking about people behind their backs
C. Borrowing the woman’s things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Why can’t the woman arrive at the man’s house on time
A. She left home late
B. She lives far from the man’s house
C, She has been held up by a traffic jam
9. How is the woman going to the man’s house
A. By car B. By bus C. By taxi
10. When will the speakers probably have dinner
A. At 12:00 p.m. B. At 1:00 p.m. C. At 2:00 p.m.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A. Hot B. Cool C. Warm
12.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doing
A. Reading books B. Playing catch C. Watching TV
13.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
A. She hates to play with the man
B. She is in the living room
C. She will sit on the sofa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6题。
14. What disaster did the man experience
A. A earthquake B. A flood C. An storm
15. Where is the woman from
A. Tokyo B. Toronto C. The Midwest
16.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
A. Her house was damaged in a flood
B. Her father’s car destroyed in a flood
C. Her new car was washed away in a flood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Why does the speaker want his dream home to be next to a park
A. To get a beautiful view
B. To have walks in the park
C. To do exercise in the park
18. How many bathrooms does the speaker want
A. 2 B. 3 C. 4
19. How will the speaker decorate his dream house
A. He’ll buy a lot of furniture
B. He’ll hand some paintings on the walls
C. He’ll put a few vases in the living room
20. Where does the speaker want to put the TV
A. In the kitchen
B. In the living room
C. In the main bedroom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计45分)
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1. It was foolish of him to ________ his notes while taking such an easy test, and as a result, he got punished.
A. refer to B. speak of C. cheat in D. take out
22. Many people think that it is ______ making such an experiment.
A. valuable B. worthwhile C. convenient D. important
23. ______ the new policy, we are now living in a grand, new apartment.
A. In that B. Due to C. Thanks to D. In hope of
24. Some minatory experts are sure that the army of that nation _________ with more modern and advanced weapons in the near future, especially the navy.
A. to equip B. to be equipped C. will equip D. will be equipped
25. Without Ms Smith ________ your way, I bet you won’t find their secret living place.
A. leading B. will lead C. to lead D. to be leading
26. He carelessly dropped the ________ and broke it up.
A. glass of beer B. beer glass C. glass for beer D. beer’s glass
27. Sarah had to call a taxi because the box was _______ for her to carry all the way home.
A. much too heavy B. too much heavy C. heavy too much D. too heavy much
28. ______ is often the case is that Tom doesn’t study hard and fails in passing an exam.
A. That B. As C. It D. What
29. ---Allen said something hard to understand at the conference.
---Yes, her remarks left me _______ about her real purpose.
A. wondering B. to wonder C. having wondered D. wondered
30. The key to our success was having the courage to take on any job, and then being creative in our _______ to getting it finished.
A. measure B. approach C. methods D. chance
31. ---Can you tell me why more and more people choose to shop in a supermarkets
---Because it offers a great ______ of goods.
A. connection B. mixture C. variety D. majority
32. The quiet girl has ________ since she became a sales clerk.
A. come to light B. come to herself C. come to an end D. come to life
33. ---It’s nearly ten years since my father worked in this company.
---____________
A. Will he still wish to work here B. Where does he work now
C. Has he been working here happily D. Do you want him to work here any longer
34. We should admit the fact that some families still can not afford their children going to school education, university ________.
A. in particular B. in expectation C. in charge D. in certainty
35. It is a general rule that children’s games and books seek to teach and ______ at the same time.
A. satisfy B. appreciate C. entertain D. content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从35—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I did very badly at school. My headmaster thought I was ____36____ and when I was 14 years old, he predicted, “You are never to be ____37____ but a failure.”
After 5 years of poor jobs, I fell in love with a very nice middle-class girl. It was the best thing ____38____ could have happened to me. I ____39____ I should do something positive with my life because I wanted to prove ___40___ her that what people said about me had gone ___41___, especially her mother, who once said to me, “Let’s ____42____ it. You’ve failed every thing you’ve ever done.” So I tried hard with my ____43____ and went to ____44____. My first novel ____45____ while I was still a college student.
After college, I taught during the day in high schools and attended ____46____ classes at London University, where I ____47____ a degree in history. I became a lecturer at a college and was thinking of ____48____ that job to write full time when I was ____49____ a part-time job at Leeds University. I began to feel proud of myself---here was a working-class boy who’d ___50___ school early, now teaching at the university.
My writing career ____51____ when I discovered my own writing ____52____. Now I’m rich and famous, have been on TV, and met lots of film stars. _____53____ what does it mean I just wish that all those people who have ____54____ me down had just said, “I believe in you and you will be ____55____.”
36. A. naughty B. lazy C. useless D. raggy
37. A. nothing B. something C everything D. anything
38. A. when B. that C. which D. as
39. A. thought B. promised C. decided D. expected
40. A. to B. for C. with D. at
41. A. ridiculous B. acceptable C. believable D. wrong
42. A. see B. face C. treat D. react
43. A. writing B. experiment C. practice D. composition
44. A. school B. college C. club D. company
45. A. went across B. put aside C. came out D. set off
46. A. lecture B. writing C. teaching D. evening
47. A. received B. accepted C. gave D. offered
48. A. giving up B. paying for C. signing up D. ridding of
49. A. paid B. made C. offered D. tried
50. A. finished B. gone C. delayed D. left
51. A. made off B. took off C. gave off D. moved off
52. A. style B. habit C. idea D. skill
53. A. Therefore B. But C. Though D. For
54. A. written B. turned C. torn D. put
55. A. cheerful B. enjoyable C. successful D. forgettable
阅读理解(40分)
阅读以下五篇短文,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Mother Teresa was born in Yugoslavia, on August 27th, 1910. She attended the government school near her home until she was eighteen. At that time, some doctors and nurses from Yugoslavia were working in India, and they often wrote to the school about their work. She decided to join them one day.
When she finished school, she went first to Britain. Then a year later she went to India, where she began to train to be a teacher. After training, she was sent to Calcutta, where she taught geography at a school and soon after became headmistress(女校长).
However, although she loved teaching, in 1946 Mother Teresa left the school and went to work in the poor parts of Calcutta. Later she trained to be a nurse in Panta, and then began her work helping the poor and comforting the dying in the streets of the city. Slowly, others came to help her, and her work spread to other parts of India.
Mother Teresa is now a well-known person. Many photos have been taken of her, as she travels the world to open new schools and hospitals in poor countries. In 1979, she was given the Nobel Peace Prize for the lifetime of love and service she has given to the poor.
What first inspired Mother Teresa to work in India
A. Her visit to the poor parts of Calcutta.
B. Her visit to Britain after she left school.
C. The medical worker’s letters to her school.
D. The work of the nurse in the city of Panta.
57. In which order did Mother Teresa do the following things
a. Trained to be a nurse b. Went to India.
c. Helped the dying. d. Studied to be a teacher.
e. Went to Britain. f. Worked as a headmaster.
A. b, a, c, e, d, f B. b, f, a, d, e, c C. e, b, d, f, a, c D. e, a, b, c, d, f
58. Mother Teresa gave up teaching because she wanted to ___________.
A. look after the poor. B. travel to poor countries
C. build hospitals for the poor D. train nurse to care for the poor
59. Mother Teresa is now a famous person because she has ___________.
A. saved many poor people in India
B. helped to bring about world peace
C. helped to make India a more peaceful place
D. taken care of many poor people in the world
B
Many people say pennies are not worth saving. After all, a penny is only worth a cent. But one unusual penny turned out to be worth a lot more when a coin collector paid $1.7 million for it earlier this month.
The coin is one of a kind. It is the only penny that the Denver mint(铸币厂) made out of copper, instead of steel, in 1943. Because it is unique, it is also very valuable. No penny has ever sold for so much money.
The Changing Penny
The Lincoln penny first appeared in 1909. For 34 years, the one-cent coin was made out of copper. Then, in 1943, the penny changed. World War II was going on, and copper was needed for equipment. So for one year, pennies were made out of steel instead. At least most of them were.
Only a few coins were made out of unused copper. There are three main mints, or places where coins are made,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the known copper pennies from 1943, twelve were made in the Philadephia mint, and five were made in the San Francisco mint. Only one was made in the Denver mint.
Nobody knows for sure why a copper penny was made at the Denver mint in 1943, coin dealers Andy Skrabalak told Time for Kids. “There is a rumor that a mint employee made the coin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A Special Set
The coin collector who bought the $1.7 million penny wants to remain unknown. But the reason for the trade is known. He already had two copper pennies from 1943 – one from the San Francisco mint and one from the Philadephia mint. To complete the set, he needed the Denver penny. The three coins will go on display at a coin exhibition in Tampa, Florida.
The collector who sold the penny is also keeping his name a secret. It took four years to convince him to give up the rare coin. Now that he has finally donating all of the money to charity.
60. Why is the Lincoln penny worth over one million dollars
A. Because it has a history of thirty-four years.
B. Because it was made out of a rare material.
C. Because it was made on one night of 1943 by the Denver mint.
D, Because it was the only coin Denver mint made out of copper in 1943.
61. Before the Lincoln penny was sold, people thought one-cent coins __________.
A. were worth collecting for selling later
B. were surely valuable if not made out of steel
C. wouldn’t be sold for large amounts of money
D. were only useful for some coin museums
62. At least how many copper coins were made in 1943
A. Five B. Twelve C. Seventeen D. Eighteen
63.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collector who sold the penny
A. He already had two copper pennies from 1943.
B. He wanted to complete the set of copper pennies.
C. He didn’t want to sell his penny in the beginning.
D. He was a well-known coin dealer in Tampa, Horida.
C
Johann Gutenberg, who worked as a goldsmith(金匠),took what has already been discovered, and created a small invention that changed history. He created a machine that allowed him to move small blocks of letters in such a way that written material could be printed and mass-produced. Few people could read before Johann Gutenberg made the invention, but once books became less expensive, more Europeans could read and write.
Block printing existed long before Gutenberg. The Chinese had been using wood blocks to print books as early as 868, but a new set of woodcuts(木刻印版) had to be made for each book. Producing one book was not easy; producing all kinds of books was more difficult.
Writing ink dates from about 2500 BC in Egypt and China. Johann Gutenberg use an oil-base printing ink that would last longer than other inks used in his time. We don’t know much about Gutenberg because he was not famous during his lifetime. He was born in Germany about 1400. In 1448, Gutenberg developed signatures for each number, letter, and punctuation mark(标点符号). He then built the molds (模型) to hold the signatures in place. Johann Gutenberg published the first mass-produced book: a 1,282 page Bible. To this day, more copies of the Bible have been printed the any other book.
Copies of Gutenberg’s invention spread throughout Europe, but the German goldsmith did not get rich from his invention. Some officials denounced the invention of printing because they feared that it would spread bad ideas. By 1500 there 1,700 printing presses in Europe. The presses had already produced about 20 million volumes of 40,000 different books.
64. What happened after Johann Gutenberg’s invention
A. People could afford to read books.
B. People became interested in inventing.
C. It was still difficult to print all kinds of books.
D. Punctuation mark began to be used in printing.
pared with block printing in China, Johann Gutenberg’s method __________.
A. was difficult to run. B. needed harder paper
C. used a new kind of ink D. was put into use earlier
66. The underlined word “denounced” in the paragraph means __________.
A. fought against B. accepted C. laughed at D. supported
67. 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A famous 1,282 page Bible
B. The life of a famous inventor
C. An invention that changed history
D. The development of printing
D
My husband, Micheal, and I were at a restaurant with his boss, a rather stern(严厉的) elderly man. When Micheal began a story I was sure he had told before, I gave him a kick under the table. There was no response, so I gave him another kick. Still the story went on. Suddenly he stopped and said with a smile, “Oh, but I’ve told you this one before, haven’t I ” We all chuckled and changed the subject.
Later, on the dance floor, I asked my husband why it had taken him so long to get my message. “What do you mean ” he replied. “I cut off the story as soon as you kicked me.”
“But I kicked you twice, and it still took you a while to stop!”
Suddenly we realized what had happened and returned to our table. The boss smiled and said, “Don’t worry. After the second one I thought it wasn’t for me, so I passed it along!”
68. The writer kicked her husband because __________.
A. she didn’t like him B. she didn’t like stories
C. he was telling a story he had told before D. the story he told was not interesting
69.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text
A. Micheal was kicked three times. B. Micheal kicked the boss.
C. The boss was kicked twice D. The boss kicked the author.
70. They all chuckled because __________.
A. they kicked each other
B. they changed the subject in the end
C. they were all satisfied with the dinner
D. they all thought each of them had done something interesting
71. It took Micheal so long to stop his story because __________.
A. he wanted to finish the whole story
B. he got a kick only after a long while
C. he didn’t understand at once why he was kicked
D. the two kicks given were not heavy enough
E
As soon as you meet, or even see, a person, you form an impression of him based on his posture, gesture and facial expressions. This is why it is important to make a good first impression on the person who will be interviewing you. Within the first 60 seconds of meeting you, the interviewer will have formed an impression about what type of person you are and what kind of employee you would become, and 55% of this will be based only on your body language. Here are some tips to make you that impression a good one.
First of all, relax. Think positive thoughts and you are more likely to come across as a positive, confident person during the interview. Dress smartly, as your appearance is one of the first things an interviewer will notice you. Stand up straight, and walk in with your shoulders back and your head up. Try to avoid slowing down as you walk into the room because this suggests fear and uncertainty. Shake hands with the interviewer firmly. You should have a positive handshake and a warm smile. Open your coat or jacket as you sit down shows that you, too, are open.
Posture is important. You should be sitting well back in your seat. Sit up straight and lean forward slightly, but not too much. Sitting at too much of an angel expresses discomfort and distrust. Two of the most common defensive(防卫的) signals are crossing your arms and legs, so try to avoid them.
Another important issue is eye contact. Looking someone in the eye shows confidence in yourself and trust in the other person. However, don’t overdo it, as too much eye contact or starring will make the other person uncomfortable. Use more eye contact when listening than when talking, and when you look away, look down. Looking up at the ceiling will make you seem bored and rude.
72. The purpose of the first impression is to tell readers __________.
A. what a good first impression is
B. how to make a good first impression
C. how long it takes to make a first impression
D. the importance of making a good first impression
7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the author advise you to do when you are being interviewed
A. Cross your arms or legs
B. Open your coat or jacket when sitting down
C. Go into the room more slowly than usual
D. Avoid looking at the eyes of the interviewer directly
74. If you lean forward too much, it means __________.
A. you are very bored B. you are too nervous
C. you don’t have confidence D. you don’t trust others
75. 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How to use body language to win an interview
B. How to answer questions in an interview
C. How to understand body language
D. How to deal with an interviewer
第II卷(共两节 满分35分)
短文填词 阅读下面短文,根据以下提示(1)括号内汉语提示;(2)该词首字母提示;(3)上下文语境提示,在每个空格内填入一个适当的英语单词,使短文通顺,所填单词要求拼写正确,形式符合英语表达习惯。(10分)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have a good mood in our daily life.
If you own a good mood, you will find everything around is ________(精彩) 76 ________
in the world. M______ importantly, you will have an optimistic effect 77 ________
______ people about you. Certainly, we will live a harmonious and happy 78 ________
life. It is also good for your own h________. However, sometimes when you 79 ________
meet some ________(困难), when you quarrel with some others or when you 80 ________
________(失败) in doing something, you may have a terrible mood. If so, you 81 ________
should get _______of such a bad mood as soon as possible. 82 ________
______ is known to all, every coin has its two sides. So you should 83 ________
think more about the b________ side. We are sure that everything will be all 84 ________
right with time p________ by. Remember—only you can make yourself feel 85 ________
happy.
I hope that everyone has an excellent mood every day!
第二节 书面表达(25分)
请你针对当前电视剧中插播太多广告的现象,用英语向“China Daily” 的编辑写一封120词左右的信,反映群众的呼声,指出其弊端,如:浪费观众的时间、破坏故事的完整性、影响大家看电视的乐趣,并呼吁相关部门予以解决。
注意:可以适当增减内容,使全文连贯;开头和结尾已给,不计入总词数。
参考词汇:插入—insert, 相关部门—relevant department, 中断—interrupt
破坏—spoil, 影响—ruin, 充分考虑—allow for
Dear editor,
I’m writing to give you my opinions about the problem of too many advertisements being inserted in TV play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ruly yours,
Lee Hua
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四学段(模块)考试
高一英语答题卷
第一节 短文填词
76. ___________ 77. ___________ 78. ___________ 79. ___________
80. ___________ 81. ___________ 82. ___________ 83. ___________
84. ___________ 85. ___________
第二节 书面表达(25分)
参考词汇:插入—insert, 相关部门—relevant department, 中断—interrupt
破坏—spoil, 影响—ruin, 充分考虑—allow for
Dear editor,
I’m writing to give you my opinions about the problem of too many advertisements being inserted in TV plays,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ruly yours,
Lee Hua
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四学段(模块)考试
高一英语参考答案
1-5 CBACC 6-10 BBCAB 11-15 ABBAC 16-20 BABCA
21—35. ABCDC BADAB CDBAC
36—55. CDBCA DBABC DAACD BABDC
56—75. CCAD DCDC ACAC CCDB BBDA
76. wonderful 77. Most 78. on 79. health 80. difficulties/troubles
81. fail 82. rid 83. As 84. bright/better 85. passing
One possible version:
Dear Editor,
I’m writing to give you my opinions about the problem of too many advertisements being inserted in TV plays, which interrupts TV plays frequently.
Audience can’t put up with that any more. They think TV stations violate their rights. Firstly, too many advertisements waste their time when people are waiting for favorite programs; secondly, the whole stories are spoiled with repeated advertisements inserted, making audience feel bored and impatient; lastly, the pleasure of audience in watching TV is severely ruined.
For the sake of audience, we expect that relevant departments can take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limit the number and time of advertisements being broadcast. Meanwhile, TV stations should not think of nothing but making money. Instead, they must allow for audience’s interests, or more people will turn to the Internet to enjoy their favorite plays.
Truly yours,
Lee Hua
(137 words)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四学段(模块)考试
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将第Ⅱ卷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第Ⅱ卷题目答案一律用黑色水笔答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农具最能反映春秋战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2.王建在《汴路即事》诗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A.固定的城市商品交易市场 B.自然形成的乡村贸易集市
C.古代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场所 D.繁荣的边疆茶马市场
3.“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个地方就只有村落了。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成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这个小村落变成了个小市镇。”据此,请判断徽商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应该是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5.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
A.保护农业生产 B.保护小农经济 C.巩固封建统治 D.保证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6.“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A.自然经济的解体 B.民族工业的产生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7.“国人提倡用国货,热度日高。我公司近来销场过大,供不给求。”“我公司”可能是
A.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B.洋务派军事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8.发昌机器厂最初只是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伙设立了一家打铁作坊,资本200元左右,工人有四五人,专门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约到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1876年制造第一艘小火轮,1877年兼造车床,到1890年已发展成为拥有车床10多台,可以容纳200人工作的工厂。关于该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 B.由传统手工作坊发展为机器工厂
C.性质上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D.最近代西方工业文明洗礼的产物
9.以下选项符合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时代特征的是
A.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B.拉开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序幕
C.清政府展开了政治自救运动 D.资本成为列强经济渗透主要手段
10.《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之“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由引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A.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无丝毫关联 B.是“欧风美雨”外力作用下的产物
C.诞生前的中国没有出现过手工工场 D.最早来源于对外国资本的直接引进
11.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短暂的春天”。该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有
A.纺织业、面粉业等行业发展迅速 B.重工业的发展超过了轻工业
C.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内地工业发展超过了沿海地区
12.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
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13.某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这种情形最早应该出现在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14.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下列情况在当时不可能出现的是
A.穿中山装参加开国大典 B.坐火车到北京参加庆典活动
C.通过互联网转播庆典实况 D.在报刊上刊载开国大典消息
15.民间诗人王老九受到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回乡后,他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诗歌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他领导的互助组经过整顿,发展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A.解放战争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国民大革命时期
16.右图为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的漫画,名为《刻舟称瓜》。这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真理标准大讨论
17.读右图,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和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的原因分别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自然灾害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互助合作运动开展;“八字方针”的提出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人民公社化运动
18.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拨云见日、扬清激浊,再次把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向高潮,也牵出了一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新局面。”其中“新局面”指
A.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开放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
C.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各民族的发展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重要阶段,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工业革命的逐步扩展
21.2010年5月1日,全球的目光将聚焦上海,通过世博会分享世界文明的新成果。就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举行的原因,某班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四种意见,较契合实际的是
A. 当时的英国是“日不落帝国” B. 当时的英国拥有最发达的工业文明
C. 当时的英国社会环境较安定 D. 当时的英国拥有最先进的政治文明
22.右图是1976年民主德国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纪念一项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成果诞生100周年,这项成果的发明者是
A.马可尼 B.西门子
C.卡尔·本茨 D.贝尔
23.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航路 B.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
C.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D.欧洲贸易中心由大西洋沿岸转移到地中海地区
24.《英国告别重商主义的启示》一文中写道:“1610—1640年,英国的外贸额增长了十倍。……国家财富增长很快,英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景。”上述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C.殖民贸易和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5.某历史课外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同学们分别撰写“铁路运输时代的到来”、“产业工人的贫困”、“世界市场的形成”、“落日余晖的晚清帝国”等论文。该小组最合适的研究主题是
A.近代清朝的兴衰 B.工人运动的发展 C.交通工具的变革 D.工业浪潮的冲击
26.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
27.“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这段话的作者认为
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 B.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D.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
28.列宁在谈到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他所说的“这种政策”是指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29.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市场中的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为此提出,可以通过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来消除生产过剩和失业。以下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经济政策 C.自由放任政策 D.罗斯福新政
30.苏联在1925年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但到1937年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确立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欧美资金和技术的引入 D.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31.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C.“要使消费倾向与投资引诱二者互相适应,故政府机能不能不扩大。”
D.“为了经济稳定和增长,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减少而不是增加政府的干预。”
32.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B.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33.法国总统戴高乐在20世纪50年代抱怨美国拥有:“过分的特权”,即只有他一家可以印制美元,用来进行对外战争,收购法国和其他国家的企业。导致美国拥有“过分的特权”的原因是
A.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D.美苏冷战的爆发
34.近日香港凤凰卫视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后,它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福利制度可消除贫富差距 B.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好处
C.福利制度可缓和社会矛盾 D.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结果
35.2001年,某区域经济集团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召开,右图是新闻工作者在会议期间拍摄的照片,该区域经济集团组织的标识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灿烂。这一组织是
A.东南亚国家联盟 B.欧洲联盟
C.非洲统一组织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37.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美国一家杂志称这一现象为“新经济的胜利”。在技术方面主导美国“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是
A.信息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生物技术 D.化工技术
38.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不能没有中国,开放的中国也离不开世界。中国成功加入世贸是在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9.2010年1月10日,日本《读卖新闻》发表社论: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要想应对经济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以及核扩散等全球课题。离不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协调。它表明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
B.日本欲以此树立大国形象,充当全球化的领导者
C.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D.发展中国家力量增强,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40.有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这主要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
A.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B.主要发达国家是最大经济受益者
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缩小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题,第41题12分,第42题10分,第43题12分,第44题6分。)
41.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在唐代,从事商业活动的人有商和贾之别,前者被称为行商,他们将各地的物品带到各地的周市(定期集市)贩卖,或走街串巷吆喝,谓“呼卖”。后者被称之为坐贾,他居住在市肆的店铺里。招幌,市声(招徕顾客与促进消费为主要功能的声音,如买糖的吹箫,茶肆敲响盏等)等传统的广告形式在唐代很为流行,并不断衍生出时代特色来。
——由国庆《与古人一起读广告》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商贾促销产品采取的主要方式。(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市”的设置与经营特点。(2分)
材料二: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版
左图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间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商人促销产品采取的新做法。(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市”发展呈现的新特点及其原因。(3分)
材料三:光绪末年《申报》的广告版面约占全部版面的十分之五六,异彩纷呈也好,光怪陆离也好,申报的广告似乎让人无处遁逃。土洋商品,中西广告,无不粉墨登场,读者们阅读并接受着广告带来的信息,心也随之而动,广告与消费拉动了城市经济的进步,这在十里洋场的大上海显得尤为突出。 ——由国庆《与古人一起读广告》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末商业广告出现的新载体,并说明该载体的优势。(3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如图
.
(1)图中出现“阳光灿烂”这一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材料二 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八年抗战后,奄奄一息的荣氏集团,试图重振旗鼓,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最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1946年,荣德生遭到绑架。荣家为了救他,竟被上海国民党当局敲诈了60多万美元。荣德生对国民党政府的幻想完全破灭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民族企业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阻碍其发展的因素?(2分)
材料三
(3)根据上图回答这一年以荣氏家族企业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材料四:在新时代,荣毅仁、荣智健父子,一南一北,纵横商海,叱咤风云,财富神话再次震撼世人。荣氏家族三度名列《福布斯》逐个大陆富豪排行首位。荣氏家族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正续写着新的辉煌和传奇。
(4)在新时期,以荣氏家族企业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3.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会出现经济“调整(或退却)”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退却,而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今天所遇到的形势。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三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权宜政策”是指什么? “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为“后退一步”苏俄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认为“必须退却”的原因是什么?他是如何“行动”的?这一行动开创了什么经济模式?(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 这种调整有何作用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三国经济模式的“调整(或退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1分)
44.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欧元是当前欧洲许多国家的新货币,右图是面额50的欧元。它的发行与流通,标志着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欧元的发行者是目前世界上哪一经济实体?它正式问世于哪一年?(2分)
材料二 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1分)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前期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美、欧、日,只有18%在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有20%是在国内进行。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种趋势?(1分) 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这种发展趋势的双重性影响?(2分)
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四学段(模块)考试
高一历史答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41.(12分)
(1)
(2)
(3)
42.(10分)
(1)
(2)
(3)
(4)
43.(12分)
(1)
(2)
(3)
(4)
44.(6分)
(1)
(2)
(3)
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四学段(模块)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D C A C A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C B A B C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D C D C D B D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D B A D D A D A C
二、非选择题
41.(12分)
(1)呼卖(走街串巷吆喝),招幌(招牌或幌子),市声。(任意2点得2分)
设置与经营特点:坊市分开,有严格的时间限制。(2分)
(2)使用标有产品产家、标识、质量和营销等内容的纸质印刷品进行广告宣传。(2分)新特点: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经营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2分)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1分)
(3)报纸(1分)价格低、受众广、信息量大(任意2点2分)
42.(10分)
(1)原因: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分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4分)
(2)阻碍因素:帝国主义、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国民政府(或战争不断、社会动荡等)(任意2点均可得2分)
(3)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社会主义公有制(2分)
(4)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43.(12分)
(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分)
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危机(1分);
措施:实行新经济政策。(2分)
(2)原因:1929年的经济危机;(1分)
行动:实施新政。(1分)
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国家干预经济)。(2分)
(3)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分)
(4)启示:经济模式的调整要适合生产力水平;要适应国情。(任答1点,共1分)
44.(6分)
(1)欧洲联盟;1999年。(2分)
(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分)
(3)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1分)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2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1956年荣毅仁陪同毛泽东视察荣氏家族企业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四学段(模块)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罗坤 审题人:张小林
第I卷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图1“某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1~2题。
1.关于该国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过大 B.青壮年人口比重过低
C.老年人口比重过大 D.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过低
2.目前,人口年龄构成与该国相类似的是
A.欧洲 B.北美 C.亚洲南部 D.澳大利亚
下面四幅人口变化曲线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读图2回答3~4题。
图 2
3.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四图中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变化趋势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若纵坐标表示人口总量,目前人口控制较合理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若图3所示的城市功能区分布合理。据此回答5~6题。
图 3
5.高级住宅区适宜布局在城市的
A.M处 B.N处 C.O处 D.P处
6.沿图中EOF线所作地租水平曲线正确的是
读图4,回答7~8题。
7.如果图示曲线表示城市化速度,目前
A.A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
B.B曲线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
C.A曲线表示的国家城市化速度快
D.B曲线表示的国家城市化速度快
8.如果图示曲线表示传统工业和新工业发展速度,则
A.曲线A代表新工业的发展过程
B.曲线A所代表的工业往往要求分散分布
C.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产品特点是“轻、薄、短、小”
D.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多是接近原料产地或动力基地
如图5所示,北方某村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养猪场。读图回答9~10题。
图 5
9.该村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乳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10.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读图6完成11~12题。
图 6
11.图示城市周围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
A.土壤肥力 B.热量
C.水 D.光照
12.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城市附近地区
①年太阳辐射总量高 ②多大风 ③水能丰富 ④森林分布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图7为“区位因素构成示意图”,读图7完成13~14题。
13.若图表示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构成,则a代表的是
A.政治 B.市场
C.技术 D.劳动力
14.若图中a、b、c分别代表工业区位因素中的技术、交通
通达度和环境因素,则图示的工厂或车间可能是
A.雨燕制伞厂 B.选煤车间
C.化肥厂 D.Ipad设计制造车间
读图8,回答15题。
15.图8中阴影部分的农业地域类型和主要农作物为
A.季风水田农业 水稻
B.混合农业 小麦
C.商品谷物农业 小麦
D.种植园农业 咖啡
图9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读图回答16题。
16.如图9中的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的大小,下列ABCD四种情况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是
图 9
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 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
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 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
图10为“某跨国公司对部分国家使用该公司产品的普及率所做的调查统计图”,经过调查决定在中国北京投资建厂。回答17~18题。
图 10
17.生产该产品的工厂可能是
A.自行车厂 B.汽车制造厂 C.彩色电视机厂 D.手表厂
18.选择在中国北京建厂的原因是
①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②水源、动力充足 ③劳动力价廉质优 ④市场前景广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比较我国主要运输方式的运量和速度的关系,回答第19题
19.图11中数字所代表的运输方式为
A.①水运、②铁路、③空运、④公路
B.①公路、②铁路、③空运、④水运
C.①铁路、②水运、③空运、④公路
D.①公路、②水运、③空运、④铁路
读图12,回答20~21题
图 12
20.分析影响宁西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
①合理布局交通网 ②促进沿线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③先进的科学技术 ④有利的自然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④①②
21.宁西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是
①改善中西部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 ②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沿线地区煤铁资源的开发 ④激活全国铁路网,增强路网的灵活性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读我国东部某区域图(图13),完成22~24题。
图 13
22.为了加强甲、乙两村与城市的联系,拟建两条公路,图中八条规划线中,最合理的是
A.②a B.③b C.④d D.①c
23.图中铁路线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①穿越河流 ②邻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 ④坡度太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4.修建铁路后城市形态发生变化,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是将来城市形态的是
图14为“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5~26题。
图 14
25.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B、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
C、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D、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的变化
26.2008年该城镇产业布局中,不合理的是
A、自来水厂 B、大型服装批发市场
C、造纸厂 D、大型超市
图15是“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模式图”。回答27~28题:
27.人地关系中“环境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社会”体现为图中的
A.④箭头 B.③箭头
C.②箭头 D.①箭头
28.人类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
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这符合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公开性原则
图16为“循环经济模式图”。回答第29~30题
29.有关a过程的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A.提供新资源 B.产生新的废弃物
C.提高经济效益 D.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30.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①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 ②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识的产品
③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 ④城市垃圾用于焚烧发电、集中填埋
⑤北京留民营村的生产模式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第II卷 (共40分)
31.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17,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图 17
(1)从经济学发展水平看,A国属于___________国家,B国属于____________国家。A国家人口增长属于_________模式,B国家人口增长属于_________模式。(4分)
(2)从人口的年龄构成看,A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B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分析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的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完成下表(4分)
人口问题的影响 A国 B国
人口增长
社会发展
32.图18是农场A和农场B的有关资料。仔细阅读,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图 18
(1)两农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均属于( )(2分)
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两农场中降水尤其稀少的是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两农场中比较接近人口稠密地区的可能是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3分)
33.钢铁工业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主导工业部门。下图(图19)中图甲是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图乙是设想的以攀枝花钢铁工业为基础的生产流程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甲 图乙
图 19
(1)简述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4分)
(2)图乙所示的生产流程中,字母A表示_____,B表示_____,C表示____。(3分)
(3)试分析此生产流程模式的优点。(3分)
34.图20是某城市的横剖面图,读图完成相关问题(10分)
图 20
(1)在图A~F中:代表中心商务区的代号是 ;代表工业区的代号是 ;代表低级住宅区代号是 ,代表高级住宅区代号是 。(4分 )
(2)在图例①~④中
①类用地的主要作用是 ;(3分)
②类用地多分布在高楼的底层,原因主要是 ;(1分)
③类用地随着城市的发展,纷纷被迫向市区外缘迁移,原因主要是
。(2分)
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四学段(模块)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参考答案
1~5 ACABA 6~10 CDCCB 11~15 CADDB
16~20 BBCCA 21~25 DDDAA 26~30 CBBDD
31(10分,每空1分)
(1)发达、发展中、现代型、传统型
(2)人口老龄化严重、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3)
人口问题的影响 A国 B国
人口增长 人口的老龄化导致死亡率上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下降 人口增长迅速
社会发展 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重、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 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32.(10分)
(1)C(2分)
(2)混合农业有利于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混合农业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2分)。
(3)A(1分) A农场建有引水渠,说明其降水少,农业需要引水灌溉(2分)。
(4)B(1分) B农场的全年收入以乳酪产品、牛肉创造收入为主,说明其为城市和人口聚居区提供大量的乳、肉、蛋、禽等生活食品(2分)。
33(10分)
(1)靠近铁矿和煤矿地,原料丰富;靠近水电站,能源丰富;水源充沛;水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扶持等(任答4点,4分)
(2)铁矿石 煤炭 钢铁(3分)
(3)变废为宝,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环境污染;有利于加强工业联系,形成工业集聚。(3分)
34(10分)
(1)D ACE C F(4分)
(2)净化空气、吸烟滞尘、减弱噪声、美化环境(3分)
方便人们购物(1分)
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等(2分)
图 1
图 4
a
b
c
其他
图 7
图 8
图 11
图 15
图 16
PAGE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四学段(模块)考试
高一化学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付萍华 审核:谢友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N:14 Cl:35.5
第I卷(选择题,共19题,每题3分,共57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9小题,每小题3分,共57分)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
B. 糖类、蛋白质、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 煤经气化、液化和干馏三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D. 糖尿病人应少吃含糖类的食品,可常喝糯米八宝粥
2. 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
A.H2 B.HCl C.NaCl D.NaOH
3.据最新报道,放射性同位素钬67166Ho可有效地治疗肝癌。该同位素原子内的中子数与核外
电子数之差为( )
A.32 B.67 C.99 D.166
4.下列各组粒子中,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 )
A.OH一、F—、O2—、Ne B.CH4、NH3、H2O、HF
C.NH4+、Na+、H3O+、PH4+ D.F一、O2一、Mg2+、A13+
5.a、b、c、d是四种短周期的主族元素。a、b、d同周期,其中d的质子数最大;a、c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a与b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a>c>d B. 非金属性:c>a>d
C. 相应氢化物的沸点:d>c>a D. c与a、c与b均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
6.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Z0>HY0>HX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顺序减弱 ②单质的氧化性按X、Y、Z顺序增强
③非金属性按X、Y、Z顺序增强 ④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减弱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利用金属活性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冶炼方法冶炼金属。下列反应所描述的冶炼方法不可能实现的是( )
A.2Al2O3(熔融) 4Al+3O2↑ B.Fe2O3+3CO 2Fe+3CO2
C.Fe+CuSO4 ===FeSO4+Cu D.2NaCl(水溶液)2Na+Cl2↑
8.下列各组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的递变,叙述正确的是
A.Na、Mg、A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所以还原性逐渐增强
B.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增大,所以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增强
C.N、O、F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所以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
D.Li、Na、K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金属性逐渐减弱
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CH4与C4H10互为同系物 B. 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C. 甲烷与氯气在三溴化铁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
D. 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10.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B. 浓硝酸沾到皮肤上能使皮肤变黄,这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
C.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D. 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制得肥皂和甘油
11.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有效的处理方法是( )
A.蒸馏 B.用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C.水洗后分液 D.用过量氯化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12.下列各组材料中,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A B C D
两极材料 Zn片、石墨 Cu片、Ag片 Zn片、Cu片 Fe片、Cu片
插入溶液 硫酸溶液 硝酸银溶液 蔗糖溶液 稀盐酸
13. 如图,加入水或酸后,各装置U形管中的液柱左边高于右边的是 ( )
14.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实验室制H2的反应 B.实验室制CO2的反应
C.水的分解反应 D.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15.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Xg+3Yg2Z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X、Y、Z的浓度不再变化 B.单位时间生成a mol X,同时生成3a mol Y
C. X、Y、Z的分子数比为1∶3∶2 D. Z生成的速率与X生成的速率相等
16. 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A. Na与无水乙醇反应时增大无水乙醇的用量
B.Zn与25%的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98%的浓硫酸
C.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将炭块磨成炭粉用于燃烧
17.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0.2NA个NH3分子的质子数NA
B.1 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NA
C.7.1g Cl2变为氯离子时,得到的电子数一定为0.1NA
D.1L 0.2 mol/L硫酸铁溶液中含有的SO离子数目为0.2NA
18.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
A.H+、Fe2+、NO3-、SiO32- B.Ag+、Fe3+、Cl-、SO42-
C.K+、SO42-、Cu2+、NO3- D.NH4+、OH-、Cl-、HCO3-
19.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能与铝反应放出H的是( )
A.Na+、H+、Ba2+、NO B.K+、Mg2+、Cl—、0H—
C.H+、Mg2+、HCO、SO D.Ba2+、Cl—、NO、0H—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3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3分)
20.(共10分)有下列各组物质:
A.O2和O3(臭氧) B.
C.CH3CH2CH2CH3和CH3CHCH3 D. 和
E.甲烷和庚烷 F.(CH3)2CH2与C(CH3)4
G.金刚石和石墨 H.液氯与氯气
(1) 组两物质互为同位素 (2) 组两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3) 组两物质属于同系物 (4) 组两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
(5) 组中的物质是同一物质
21.(9分)在原子序数1—18号元素中,按要求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
(2)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单质是_____________。
(3)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
(4)最稳定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6)电子数为10的化合物分子式 __ 、 __ 、 __ 、 __ 。
22.(14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部分,表中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
a b
d e f
c g h
(1)上述 元素(填元素名称)可以形成硬度最大的单质。
(2)“神舟”六号飞船内需要有一种化合物来吸收宇航员呼出的 CO2,并释放出O2,你认为该
物质应该是由上表中的 和 元素(填元素名称)组成的。飞船中需要制造一种适合宇航员生存的人工生态环境,应该在氧气中充入 一种气体用于稀释氧气,该气体分子是 。
(3)表中元素g的氢化物稳定性比元素e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填“强”或“弱”)。
(4)将潮湿的由h元素构成的单质通过甲装置后,再通过放有
干燥红色布条的乙装置,红色布条不褪色。则甲装置中所盛试剂可能是
①浓硫酸 ②NaOH溶液 ③KI溶液 ④饱和食盐水
写出h元素构成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3、(10分)下列3种有机化合物A:CH2=CH2、 B: 、 C:CH3COOH
(1)写出化合物A、C中的官能团 、 。
(2)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类型为: 。
(3)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 在浓硫酸作用下,与浓硝酸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
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四学段(模块)考试
高一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x19=57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B D C D C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B C B C A D B C D
二、填空题
20.(每空2分)(1)B (2)A、G (3)E、F (4)C (5)D、H
21(1)Na;(2)F;(3)H;(4)HF;(5)HClO4;(6)CH4、NH3、H2O、HF
22.(14分,每空2分)
(1)碳 (2) 钠和氧; 氮气 (3)弱
(4)①②③ (5) Cl2 + H2O HCl + HClO
23、(10分)
(1)碳碳双键、羧基 (各1分,共2分,写名称或结构简式均给分)
(2)CH2=CH2 + Br2 → CH2Br—CH2Br(3分) ,加成反应(1分)。
(3)CH3COOH +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3分),
(4)取代反应 (1分)
冰晶石
电解
浓盐酸
CH3
浓盐酸
浓H2SO4
△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四学段(模块)考试
高一语文
命题人:孙 琳 审核人:陈慧榕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人生如梦, 。(苏轼《赤壁怀古》)
(2)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5)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6)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3分)
A.楔(xiē)子 变徵(zhǐ) 涔涔(cén) 篡(cuàn)夺
B.纶(guān)巾 蟊(máo)贼 郯(tán)子 老聃(dān)
C.锋镝(tí) 崤(xiáo)函 骐骥(jì) 跬(kuǐ)步
D.孝悌(tì) 逡(qūn)巡 氓(ménɡ)隶 跂(qì)望
3.下列词语的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举案齐眉 杳无音信 古陌荒阡 鳏寡孤独
B.奄奄一息 川流不息 与心不忍 扣人心弦
C.拾人牙彗 望帝啼鹃 前合后偃 繁文缛节
D.众说纷纭 苌弘化璧 残羹冷灸 冠冕堂皇
4. 对“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3分)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⑤以空言求璧 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⑧以绝秦望 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 B.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
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 D.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
5. 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天雨雪,武卧啮雪 B.羝乳乃得归
C.乃幽武,置大窖中 D.杖汉节牧羊
6.古诗常用典故,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③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④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鸦社鼓。
A.①周瑜 ②桓温 ③刘裕 ④拓跋焘
B.①诸葛亮 ②张翰 ③刘义隆 ④拓跋焘
C.①诸葛亮 ②桓温 ③刘义隆 ④拓跋焘
D.①周瑜 ②张翰 ③刘裕 ④拓跋宏
7.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空以身膏草野 B.且庸人尚羞之
C.臣请完璧归赵 D.宁许以负秦曲
8.下列语句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 )(3分)
①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②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③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④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
A.李清照 李 白 苏 轼 司马光
B.李 煜 曹 植 辛弃疾 司马迁
C.柳 永 苏 轼 苏 轼 司马光
D.李清照 白居易 辛弃疾 司马迁
9.下面是宋朝高观国的词《声声慢》的下片,填入横线处的两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卷地香尘不断,最得意,输他五陵狂客。 , 。绞绡暗中寄与,待重寻,行云消息。乍醉醒,怕南楼吹断晓笛。
A.无限眼边春色,楚柳吴梅 B.无限眼边春色,楚柳更兼吴梅
C.楚柳吴梅,无限春色 D.楚柳吴梅,无限眼边春色
二、古诗文阅读(2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李若水字清卿①,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④破其唇,噀⑤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节选自《宋史 李若水传》)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
②躐(liè)跻:越级升官。③扈从:随从护驾。④挝(zhuā):敲打,击。⑤噀(xùn):喷。
10.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故事:以前的事情。
B.非所以靖公议也 靖:平息。
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
D.反顾骂益甚 顾:回头。
1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得全首领以没 王好战,请以战喻
B.非所以靖公议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粘罕令拥之去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心中无限的牵挂,生怕自己被杀的噩耗惊吓了父母。
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含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3分)
译文:
②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3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鉴赏
14.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题。 (6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3分)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3分)
三、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5.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黛玉见香菱爱读陆放翁的诗,便告诉她,若真心要学,要先熟读《王摩诘全集》,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把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然后再看陶渊明、应、谢、阮、庾、鲍等人的。(四十八回)
B.宝玉生日,妙玉送来生日贺笺,宝玉不敢贸然回复,本想去问黛玉,却遇到与妙玉做过十年的邻居且有半师之缘的香菱。香菱给他出主意:妙玉赞赏诗句“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故回帖署名“槛外人”才能应她的心意。(六十三回)
C.初春时节,万物更新,黛玉写了《桃花行》,宝玉看见诗中一句“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知道是潇湘子的稿子,痴痴呆呆,竟滚下泪来。大家议定:重新起社,便改“海棠社”为“桃花社”,黛玉为社主。(七十回)
D.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说了晴雯的坏话,说她妖冶轻佻,大不成个体统。王夫人生怕宝玉被带坏,唤来晴雯盘问。晴雯因连日不自在,并没十分妆饰,大有春睡捧心之态。王夫人怒火攻心,斥责晴雯,并说回了老太太之后再撵她。(七十四回)
E.宝玉和宝钗、平儿、邢岫烟同天生日,性格豪爽的史湘云和宝玉烧烤了鹿肉来吃,还说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谁知湘云吃了肉、玩射覆酒令喝多了酒竟醉卧在石头上,“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睡着了嘴里还嘟嘟囔囔的吟诗。(六十二回)
16.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探春是在什么时候说这番话?请简述事件的经过。(《红楼梦》)
(2)《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手段毒辣是出了名的,在“计害尤二姐”一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请你简述这一故事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7.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 (《论语 子路》)
【注】 ①硁硁(kēnɡ):浅薄固执的样子。②斗筲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斗、筲喻度量的狭小。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真正的“士”,是在行为上虽曾有令其羞耻之处,但当他出使各国时,能不负君王使命的人。
B.关于士的标准,孔子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言必信,行必果”属最后一个层次。
C.孔子认为不问黑白,一味讲信用,只知贯彻自己言行的人,只是小人罢了。
D.对当朝的执政诸公的言行,孔子颇为鄙视、不屑,认为他们连小人也比不上。
(2)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与上文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孔子“信”的理解。(3分)
四、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北京声音
吴越
客居京城两年,印象最深刻的是北京的静。
北京的静,当然不是荒凉的静。这个城市,人口数以千万,商圈喧哗,楼群生长,昼夜有航班起落。然而,所有的声息都如同碎片,顺着风,搅起一些,还没听真切,它们就低下来,着地了;所有含混的响动,像河底的泥草,像茶杯里的渣脚,微小地交织在主体的边缘,反而映衬出静的亘古远大。
北京的静,和城市地理相关。三面雄关,指缝间漏下一个平原,不接水路,气质上与山居相近。北方苦寒,气候干燥,日短夜长,并不适宜欢饮达旦。历史也为北京人留下了惯看秋月春风的稳健。年轻时爱瞎侃吹牛的,倘不是为了谋生,过一定年龄还这样,就教大家都瞧不上。皇城根下的平头百姓,基因里埋着“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地线。
北京的静,使之真正成为北京。
在首都博物馆的非物质遗产展览会上,我得知有“北京声音”这一项,十分好奇。
首博一位女士托人传给我原始素材,包含二十多个各有名字的声音文件:唱京剧,二胡,蝈蝈,花鸟虫鱼市场,空竹,驴,磨剪子磨刀,清扫寺院,寺院钟声……
戒台寺清晨台阶上扫地的唰唰声。扫帚带过落叶,落叶是湿的吧,雾应该还没散,初日照高林。
胡同里磨剪子手艺人的吆喝。磨一阵子剪子,嚓嚓嚓,吆喝一长一短两声,手艺人说:“你先别录,你要听哪种?”又换了一种吆法,更有古意,尾音像能勾魂。又磨剪子,嚓嚓嚓。
驴拉货进城,在墙角不老实,叫唤起来。有大人带着孩子经过,孩子第一次看见驴,咯咯笑了,清脆得像两根花针掉在瓷釉上。
这些声音,每一个的寻找与录制都很不寻常。
例如鸽哨,如今踪迹难觅,如果不是有一户祖传鸽哨手艺的人家,辗转听说首都博物馆在进行声音搜集计划,“找上门来”,这种极具京城代表性的声音也将付之阙如。
看似举手可得的,也不容易。如清晨禅寺扫阶声,得去好几个大清早,反复调试;天坛的风声,因其南侧有火车道,周围有七千多只鸟,早晨六点多就有游客,难以“提纯”……
声音,是形象思维之门。推开这道门,人们跨越时空,与这段声音的“生命”同在。在她的理想中,北京应该有一个“音库”,收藏古建筑的声音,民俗活动的声音,自然四季的声音。
然而,她告诉我,这项收藏并没有按计划继续下去,她为北京建一个“音库”的想法似乎也遥不可及。由于种种原因,它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有一些声音,前两年还有,现在也已经找不着了”。
是的,这些声音很普通,甚至卑微。微小到没有谁觉得要把它们留下来,珍藏之。它们默默地来,默默地走,正如产生它们的市井生活,正如与它们相伴的、多半不会在历史留名的普通人们。有什么必要,为普通到几乎无人察觉的存在与消失的历史立志呢?
可是,当它们如缕地消失,记忆便失去了依傍。
也或许,这些曾经的声音,都已归还给了大历史,无声地滋养着北京的静。
18.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北京的“静”?(2分)
19.文中所写“北京声音”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20.作者在文中说:“可是,当它们如缕地消失,记忆便失去了依傍。”这句话的含义如何理解?(2分)
21.试根据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态度。(3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3分)
22.下面一段文字中有3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感触听不懂自己孩子常用的词语,交谈时如同听外星人讲话;越来越多的孩子埋怨父母跟不上时代,无法和他们勾通。当大家都在抱怨对方的时候,英国13岁少女露西出版了一部包括了300多个新词、怪词的新新人类专用词典,使家长破译青少年“语言密码”提供了便利。这种创意和实际行动实在叹为观止。
六、写作(7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人说,瑕不掩瑜;也有人认为,瑕可掩瑜。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写一篇议论文。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字数不少于800字。
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四学段(模块)考试
高一语文答题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2)
(3) (4)
(5) (6)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分值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3分
二、古诗文阅读(21分)
13.(6分)
①译文: (3分)
②译文: (3分)
14.(1)
(3分)
(2)
(3分)
三、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5.( )(5分)
16. 答第( )题:(5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7.(1)( )(3分)
(2)
(3分)
四、现代文阅读(10分)
18. (2分)
19
(3分)
20.
(2分)
21.
(3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3分)
22.第一处:
第二处:
第三处: (3分)
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四学段(模块)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1)一尊还酹江月(2)水随天去秋无际(3)一蓑烟雨任平生(4)烽火扬州路(5)东篱把酒黄昏后(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C.3、A.4. B. 5. C(C项中的“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A、B、D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6、A 7. B. 8.D9.D
10.A. (故事:先例,成法)
11.D
12.A
13.①但是我的双亲年老了,你回去以后不要马上告诉他们,可以让我的兄弟慢慢告诉他们。 (“亲”“遽”“徐”各1分)②我为国家而死,是我的职责,为什么要连累你们呢!(“职”“累”“奈……何”各1分)
14.(1)、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3分)
(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3分)
15.B、E(B、碰见的是岫烟, 岫烟建议宝玉回帖署名“槛内人”。E、宝玉和宝琴、平儿、邢岫烟同天生日。醉卧于芍药圃,应该是初夏时节。冬天吃烤鹿肉是四十九回)
16.(1)抄检大观园。(1分)在探春房里,探春顶撞凤姐,不让搜查丫鬟的东西,要搜就搜她的,并为贾府自行抄家伤心流泪。(2分)王善保家的自恃是邢夫人陪房,大胆掀探春衣服,(1分)探春大怒,打了她一记响亮的耳光,并解衣卸裙要凤姐搜身,凤姐赶紧帮她整理衣服。(1分)
(2)王熙凤得知贾琏偷偷地同尤二姐结了婚,就将尤二姐骗进府中。一面唆使被逼退了婚的张华告状,借此大闹;一面又暗中煽动小妾秋桐辱骂,借刀杀人。尤二姐十分痛苦、懊悔。王熙凤又买通胡太医,让尤二姐吞下打胎药后小产。维系生命的一丝希望也断绝了,尤二姐遂吞金自尽。凤姐故作姿态,伤心痛哭。
17.(1)A.“行己有耻”是指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动。
(2)不矛盾。孔子的“信”即守信、讲信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的是“信”对人的重要性。但他并不是片面无条件地推崇“信”,而是说要懂得在不违背道义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
【参考译文】
(1)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2)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8.以写“静”来衬托北京气势的恢宏和积淀的深厚(1分),为下文写“北京声音”作铺垫(1分)。
19.普通(“甚至卑微”亦可,1分);丰富多样(“反映北京的市井生活”亦可,1分);正在消失(“将付之阙如”亦可,1分)。
20.“北京声音”是北京文化存在的历史证据(1分);随着“北京声音”的不断消失,北京文化历史中的相应部分也就没有了依靠和证明(1分)。
21.作者喜爱北京文化;对收集“北京声音”的做法充满敬意(“赞同”亦可);对北京声音得不到珍藏表示遗憾(“提出批评”亦可);对北京声音的消失既有不舍和无奈,也有理解和释然。(3分,每点1分)
22.(1)“感触”改为“感叹”(2)“勾通”改为“沟通”(3)“使”改为“为”(4)“叹为观止”改为“令人赞叹”(令人钦佩)。(任意3处均可)(3分)
23.作文(略)
参考译文:
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地方人。靖康元年,做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了,按照先例,皇帝应当挂服表示哀悼。李若水说:“高俅作为被宠爱的大臣越级跻身高位,败坏了国家的军政大计,致使金人长驱直入,他的罪行应该和童贯相等。让他保全尸身而死(已属开恩),现在应当削减他生前的官位俸禄的等级,以表示他被众人唾弃;可是现在主管官吏却按照常规,想追加繁琐的礼节,这是对公议不恭的表现。”两次向皇帝上奏章,才阻止了这件事。靖康二年,金人再次邀皇帝出城,皇帝感到很为难,李若水认为没有其它顾虑,护驾而行。金人中途改变了计策,逼迫皇帝改换服装,若水抱着皇帝哭泣,骂金人与狗同类。金人把他拉出去,把他的脸都打烂了,他气闷倒在地上,众人都散去了。只留下几十个铁骑兵看守他。金人统帅粘罕下令说:“一定要让李侍郎活着。”李若水拒绝进食,有人劝慰他说:“事情已如此,无可挽回了,你昨天虽骂了金人,国相粘罕并没生气;如果现在顺从,以后就变得富贵了。”李若水感叹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我难道会有两个君主吗?”他的仆人也来安慰劝解,说:“你父母年事已高,如果你稍微屈服,就有希望回去看他们了。”若水叱责他说:“我不再考虑家了,忠臣事奉君主,需要死时毫不犹豫。但是我的双亲年老了,回去以后不要马上告诉他们,让我的兄弟慢慢告诉他们。”……粘罕下令把他架出去,他回过身来骂得更加厉害,到了郊外的高台下面,若水对他的仆人谢宁说:“我为国家而死,是我的职责,为什么要连累你们呢!”接着又不住口地大骂金人,监军的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嘴里喷着血,骂得更凶,最终被金人用刀割断了脖颈和舌头而死,死时年仅三十五岁。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四学段(模块)考试
高一数学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郑希珍 审题人:廖永荣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答案中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把正确的选项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1.函数最小值是 ( )
A.-1 B. C. D.1
2. 已知向量,满足·=0,││=1,││=2,则│2-│=( )
A. 0 B. C. 4 D. 8
3. 若那么的值为 ( )
A.-1 B.1 C.0 D.
4.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延长至,使,连接、则( ) A. B. C. D.
5.已知,,那么的值为( ).
A. B. C. D.
6.设△ABC的三内角为A、B、C,向量、,
若,则C等于( )
A. B. C. D.
7.已知和点M满足.若存在实使得成立,则=( )
A.2 B.3 C.4 D.5
8.函数为奇函数,该函数的部分图
像如图所示,、分别为最高点与最低点,且,则该
函数图象的一条对称轴为( )
A. B. C. D.
9. 若是函数图象的一条对称轴,当取最小正数时( )
A.在单调递减 B.在单调递增
C.在单调递减 D.在单调递增
10.函数定义域为,值域为,则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11.已知向量若则= .
12.设扇形的周长为,面积为,则扇形的圆心角的弧度数是 。
13.已知为锐角,且cos=,cos=,则的值是__________
14. 关于函数,有下列命题:
(1)为偶函数,
(2)要得到函数的图像,只需将的图像向右平移个单位,
(3)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
(4)在内的增区间为和;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 .
15.给定两个长度为1的平面向量和,它们的夹角为.如图所示,点C在以O为圆心的圆弧上变动.若其中,则的最大值是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过程)
16.(本小题满分l 3分)已知函数,
(Ⅰ)用“五点法”在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像.
(Ⅱ)写出的图象是由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
17. (本小题满分l 3分)已知函数,的最大值是1,其图像经过点.
(1)求的解析式;
(2)已知,且,,求的值.
18.(本小题满分l 3分)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
(1)求;
(2)若,且,求.
19.(本小题满分l 3分)已知幂函数上是增函数,,
(1)当时,求的值;
(2)求的最值以及取最值时x的取值集合.
20. (本小题满分l 4分)已知向量,
设,
求函数在上的单调递增区间;
(2)当时,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l4分)已知定义在上的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4,相邻两个最低点之间距离为,函数图象所有对称中心都在图象的对称轴上.
(1)求的表达式;
(2)若,求的值;
(3)设,,,若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四学段(模块)考试
高一数学答题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友情提示:第Ⅰ卷选择题答案请全部涂在答题卡上。(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1题,共100分)
(第Ⅱ卷答题请用黑色水笔书写,按题号顺序答在指定区域内)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 . 12. 13. .
14._______________. 15.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本小题满分13分)
龙岩一中2011—2012学年第四学段(模块)考试
高一数学参考答案
1—5 BBABC 6—10 CBDDD
11.—1 12.2 13. 或 14. ②③ 15.2
16. 解:(Ⅰ)列表如下:
0
0
0 1 0
      ……………3分
作图如下:
………………7分
(2)将的图象上的所有点向右平移单位得的图象, ………………10分
再将的图象上的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得
的图象 ………………13分
17. 解:(1)依题意得,则,
将点代入得,而,,,
故; …………………………6分
(2)依题意有,而,

. …………13分
18. 解:(1) 又 解得.
,是锐角. . ………………6分
(2), , . 又
, =1. ……………13分
19. 解:(1)依题设得 ,
……………………6分
20.解:(1)


可得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又∵
∴函数 ……………………6分
(2)∵函数在上的单调递增,
∴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恒成立

∴ ……………………14分
21. 解:(1)依题意可知:,
与f(x)相差,即相差,
所以或
(舍),
故. ……………………4分
(2)因为,即,
因为,又,y=cosx在单调递增,
所以,所以,
于是
…………9分
(3)因为,,

于是,得对于恒成立,
因为,故. ………………14分
16.(本小题共13分)
17.(本小题满分13分)
18.(本小题满分13分)
19.(本小题满分13分)
20.(本小题满分14分)
21.(本小题满分1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