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茚旺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科8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曲靖市茚旺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8科8份)

资源简介

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2012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卷
历 史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9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中书门下
2、漫画中的“大饼”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 的是手持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唯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则只能振臂疾呼,望“饼”兴叹。漫画中的景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 D.20世纪中期
3、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结构来设计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4、2012年是香港回归祖国十五周年,香港回归后仍然保持着国际自由港的地位,经济持续繁荣。“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取得重大成功,主
要在于它符合(  )
①社会主义原则  ②祖国统一原则 
③实事求是原则  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原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8、列宁称马克思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根本历史条件是 (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  D.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9、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点是( )
A.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经济集团
10、汉初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买土地。这反映汉初实行( )
A.重农抑商政策   B.抑商政策  C.奖励农耕的政策  D.禁奢侈
11、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明清政府的做法( )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 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性
12、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C.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16、1930年以前苏联粮食年总产量超过1913年的水平,但1930年以后增长率有所下降,由此可见下列哪一项与上述情况不是因果关系?( )
A.当时苏联的经济政策不利于农业发展
B.苏联农村集体化过程存在失误
C.城市化加快,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农村劳动力缺乏
D.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
17、欧洲联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不同点是( )
A.是各区域范围内的国家生产力与分工发展的产物
B.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
C.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D.说明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导致保证经济稳定联系的经济组织产生
21、“福”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原意为:“人人有田做,人人有衣穿。”有田就有保障,有保障就是福。下列政策或措施中,充分满足了农民土地要求的是( )
A.井田制 B.《天朝田亩制度》
C.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D.新中国的土地改革
22、1879年,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该科技成果是( )
A.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 B.本茨研制的汽车
C.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 D.贝尔发明的电话
23、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这就造成人们政治上的不平等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这一观点与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主张相比较,两者都特别强调:
( )
A.注重社会民主 B.关注政治上的平等
C.提倡解放人性 D.关注家庭生活的平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必做题:26题18分,27题16分;选做题:28题16分、29题16分,两题任选一题,若两题都做则以28题计分)
26、(18分)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近代中西政治文明”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问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体与选官制度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
(2)、材料二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2分)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4分)
探究问题二: 英美民主政治的评价
下表是某中学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两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得出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英国组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欧洲文化史》《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全球通史》 17世纪后期—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美国组 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欧洲的美国精神》 美国通过革命建立起的民主政体,是世界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之一。
(3)有同学认为,英国组的材料不足以得出最后的结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相关的史实。(2分)
(4)指出美国组材料中关于“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的表现。(3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建设的看法。(2分)
27、(16分) 材料一 200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
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材料二 1998-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左下图)
材料三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集团公司的挂牌仪式(右上图)
材料四 2007年,我国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六大民主领域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之后,城镇居民实际增长约13%,超过GDP增长速度;农民增长约8%。 ——国家统计局网站
请回答:(1)、材料一中“历史性变化”的伟大起点指的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一、二,概述“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
(2)、从管理体制和所有制改革两方面,比较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4分)中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2分)
(3)、中共十四大以后,国企改革加快了步伐。材料三表明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
发生了什么的新变化?(2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4)、从材料四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1分)简要分析其成因。(1分)
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指洋务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二世领导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却又被代表农民利益的民粹派暗杀的原因是什么?(4分)
(2)、亚历山大二世开始改革的时候,中国也掀起了一场“自强”运动。材料二认为中国“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的理由是什么?(4分)
(3)、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与中国“自强”运动的性质有什么不同?(2分)产生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8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16分)
一、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A】【A】【A】【A】 【A】【A】【A】【A】【A】 【A】【A】【A】【A】【A】 【A】【A】【A】【A】【A】【B】【B】【B】【B】【B】 【B】【B】【B】【B】【B】 【B】【B】【B】【B】【B】 【B】【B】【B】【B】【B】【C】【C】【C】【C】【C】 【C】【C】【C】【C】【C】 【C】【C】【C】【C】【C】 【C】【C】【C】【C】【C】【D】【D】【D】【D】【D】 【D】【D】【D】【D】【D】 【D】【D】【D】【D】【D】 【D】【D】【D】【D】【D】
21 22 23 24 25 【A】【A】【A】【A】【A】 【B】【B】【B】【B】【B】 【C】【C】【C】【C】【C】 【D】【D】【D】【D】【D】
26、(18分)(1)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4分)
(2)制度: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2分)原因: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为历朝沿用。(2分)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此后历朝基本都沿袭这种制度。(2分)(3)史实: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等(2分)(4)含义: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共和政体。(1分)
表现: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两党交替执政;实行共和政体。(3分)
(5)看法: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民主制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2分)
29、(16分)(1) “冷战”下的“热战”:朝鲜战争;现代高科技战争:海湾战争。(4分)
(2)战争能够培养人的美德。意图在于蛊惑民众参与、支持战争。(4分)
(3)中东战争。(2分)原因:民族与宗教矛盾纠纷与冲突频发;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大国、强国插手中东事务;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因宗教信仰和领土纠纷以及重要文化遗产归属问题引发或存在一系列矛盾;二战后联合国大会关于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领土的划分引起了阿拉伯人的强烈不满,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任意答3点,6分)茚旺高级中学
2012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卷
化 学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C.平衡不移动,只是B的浓度减少了    D.a>b
4、下列叙述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更普遍
B. 用铝质铆钉铆接铁板,铁板易被腐蚀
C. 钢铁在干燥空气中不易被腐蚀
D. 用牺牲锌块的方法来保护船身
5、将pH=5的盐酸溶液稀释1000倍后,溶液的pH为( )
A.等于8 B.等于7 C.略小于7 D.略小于8
6、在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nBpC+qD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B.K越小,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C.K随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D.K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小
7、如右图所示:等温时,a、b容器开始体积相等,各充入等量的SO3(g),则平衡时SO3的转化率大小关系是 (  )
A. a>b B. aC. a=b D. 无法确定
8、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
B.以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负极反应为:Al+3+3e-=Al(OH)3↓
C.以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9、实验室用足量镁粉与一定量的某浓度的盐酸反应来制得氢气。由于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操作。为减慢反应速率,同时又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的物质是( )
A、K2SO4固体 B、NaOH溶液 C、(NH4)2SO4粉末 D、CH3COONa固体
10、对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和醋酸,下列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
A.它们起始时溶液中的c(H+)不相同
B.各用水稀释100倍后,pH比较:盐酸>醋酸
C.分别和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至pH=7,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相同
D.各与足量的锌粒充分反应,产生H2的量相同
11、用铂电极分别电解KCl溶液和K2SO4溶液,当通过相等电量时都会出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是( )
A.溶液中K+离子浓度都不变
B.溶液的pH都不变
C.阳极上都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阴极上都生成可燃的气体
12、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
A.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C. pH=3的醋酸和pH=11的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D. 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1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醋酸 B. 碳酸氢铵 C. 二氧化硫 D. 氯气
14、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2S2H+ + S2- B. HClO = H+ +ClO-
C. CH3COONH4NH4+ +CH3COO- D. H2CO3H+ + HCO3-
15、HClO是比H2CO3更弱的酸,反应:Cl2+H2OHCl+HClO达到平衡后,要使HClO浓度增加,可以加入(  )
A、NaOH B、HCl C、CaCO3(固) D、H2O
16、下列各项与反应热的大小无关的是( )
A. 反应热的单位     B. 反应物的多少
C. 反应物的性质 D.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17、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 CH3OH(g)+H2O(g)=CO2(g)+3H2(g);△H=+49.0kJ·mol-1
② CH3OH(g)+1/2O2(g)=CO2(g)+2H2(g);△H=-192.9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H3OH的燃烧热为192.9kJ·mol-1
B. 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C. 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 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
18、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c(H+)增大,KW不变
C.水电离产生的c(H+) = 10-26的溶液中加入锌粒,一定放出H2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 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 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 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23、下列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A.NH4Cl溶液:c(Cl-)>c(NH)>c(OH-)>c(H+)
B.Na2CO3溶液中:c(Na+)+c(H+)=c(HCO)+c(OH-)+c(CO)
C.等物质的量的CH3COOH与NaOH混合溶液中:
c(CH3COO-)=c(Na+)=c(H+)=c(OH-)
D.在NaHCO3溶液中:c(Na+)=c(HCO)+c(CO)+c(H2CO3)
24、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
A.纯碱溶液去油污 B.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C.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25、在373K 时,把0.5 mol N2O4气体通入体积为5 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红棕色。N2O42 NO2,反应进行到2 s时,NO2的浓度为0.02 mol/L。在60 s时,体系已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反应前的1.6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2 s,以N2O4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1·s-1
B. 平衡时,若往容器内充入二氧化氮气体 ,则可提高N2O4的转化率
C. 平衡时,体系内含N2O4 0.25 mol
D. 在2 s时,体系内压强为反应前的1.1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7、(12分)在一定温度下,10L密闭容器中加入5molSO2、3molO2,反应达平衡时有3molSO2发生了反应。试填写下列空格:
①生成SO3 mol;
②O2的转化率为 ;
③平衡时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为 mol;
④平衡时体系中SO3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为 ;
⑤平衡时c(O2)= mol/L。
⑥若反应前容器内压强为p1,则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为 (用p1表示)
28、(9分)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A、B可形成BA和B2A型两种液态化合物。A与D可形成气态化合物DA、DA2。A、B、D可组成离子化合物,该晶体化学式为B4A3D2,其水溶液呈弱酸性。B与D可形成一种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X。B与C可形成极易溶于水的酸性气体Y。已知X分子与B2A分子中的电子数相等。Y分子与BA型液态化合物分子中的电子数相等。请回答:
(1)写出元素的名称:A , C
(2)Y的化学式是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Y+X→
(4)B4A3D2水溶液呈酸性,写出其呈酸性的离子方程式
(5)已知液态X与B2A相似,也可以发生微弱的电离,电离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微粒,则X的电离方程式为:         
29、(14分)下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装入含酚酞的0.01 mol·L-1 CH3COONa溶液,并分别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①中加入生石灰,向烧杯③中加入NH4NO3晶体,烧杯②中不加任何物质。
(1)含酚酞的0.01 mol·L-1 CH3COONa溶液显浅红色的原因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实验过程中发现烧瓶①中溶液红色变深,烧瓶③中溶液红色变浅,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水解反应为放热反应       B.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
C.NH4NO3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D.NH4N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3)向0.01 mol·L-1 CH3COONa溶液中加入少量浓盐酸,则CH3COO-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为___ ___ ; 加入NaOH固体,则CH3COO-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为________(填“左”、“右”或“不移动”)
(4)25℃时,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若测得混合液pH=6,则溶液中c(CH3COO— )—c(Na+)=_____________。(填准确数值)
(5)体积为10mL pH=2的醋酸溶液与一元酸HX分别加水稀释至1000mL,稀释过程pH变化如图,则HX的酸性_____(填“>”、“=”或“<”)醋酸的酸性;稀释后,HX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c(H+)______醋酸溶液水电离出来c(H+)(填“>”、“=”或“<”)。
30、(9分)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电解法制烧碱技术—阳离子交换膜法。
(1)电解精制饱和食盐水时,产生的氯气比理论值少的原因是 ;
电解总反应方程式为
(2)为有效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 (填字母)。
  a.先加NaOH,再加Na2CO3,最后加钡试剂;
  b.先加NaOH,再加钡试剂,最后加Na2CO3;
 c.先加钡试剂,再加Na2CO3,最后加NaOH。
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2012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卷
化 学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B B C A B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C D C A D B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A D B D
30,(9分)(1)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1分)
2 NaCl + 2H2O = 2NaOH + H2 ↑ + Cl2↑ (2分)
(2)bc (2分) (3)2Cl--2e- = Cl2↑(2分) 12(2分)
a
b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2012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卷
物 理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7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半径为r,a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
起转动的轮,大轮的半径为4r,小轮半径为2r,b点在小轮上,到轮中心的
距离为r,c点和d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
滑则
A.a 点与b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a 点与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a 点与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D.a 点与d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到近地圆轨道1,然后点火,
使其沿椭圆 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
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则当卫星分别
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则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等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
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
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7.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距为d,带负电的微粒质量为m、
带电量为q,它从上极板的边缘以初速度v0射入,沿直线从下极板N的边缘射
出,则
A.微粒的加速度不为零
B.微粒的电势能增加了
C.两极板的电势差为
D.M板的电势低于N板的电势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a=2g的加速度竖直向下加速运动,则在此物体下降h高度的过程中,物体的
A.重力势能减少了2mgh B.动能增加了2mgh
C.机械能保持不变 D.机械能增加了2mgh
如图所示,在场强大小为E的匀强电场中,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一端拴
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负电小球,另一端固定在O点。把小球拉到使
细线水平的位置A,然后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小球沿弧线运动到细线与水平
成θ=600的位置B时速度为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重力与电场力的关系是mg=Eq
B.小球重力与电场力的关系是Eq=mg
C.球在B点时,细线拉力为T=mg
D.球在B点时,细线拉力为T=2Eq
10.如图所示,在竖直方向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 匀 强磁场中,金属框架ABCD(框
架电阻忽略不计)固定在水平面内,AB与CD平行且足够长,BC与CD夹角
,光滑均匀导体棒EF(垂直于CD)
在外力作用下以垂直于自身的速度V向右匀速
运动,框架中的BC部分与导体棒在滑动过程中
始终保持与导轨良好接触,经过C点瞬间作为
计时起点,下列关于电路中电流大小I与时间
t、消耗的电功率P与导体棒水平移动的距离x变化规律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共18分,第11小题4分,第12小题6分,第13小题8分)
11.(4分)一同学用游标卡尺测一根金属管的深度时,游标卡尺上的游标尺和主尺的相对位置如图甲所示,则这根金属管的深度是 cm;该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小零件的厚度时螺旋测微器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零件的厚度为
cm.
12(6分)图示电路可用来测量电阻的阻值。其中E为
电源,R为已知电阻,Rx为待测电阻,可视为理
想电压表,S0为单刀单掷开关,S1、S2为单刀双掷开
关。
(1)当S0闭合时,若S1、S2均向左闭合,电压表读数为U1;若S1、S2均向右闭合,电压表读数为U2。由此可求出Rx=______________。
 (2)若电源电动势E=1.5V,内阻可忽略;电压表量程为1V,R=100Ω。此电路可测量的Rx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Ω
13.(8分)用落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1)为进行该实验,备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片、
纸带、低压交流电源、天平、秒表、导线、开关。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 。缺少的器材是 。
(2)若实验中所用重物的质量m=1kg,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打出的纸带如下图所示,O为重物由静止开始运动时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第一个点,A、B、C、D为相邻的几点,测的OA=0.78cm、OB=1.79㎝、OC=3.14㎝、OD=4.90㎝,查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则重物在B点时的动能EAB= J。从开始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量是 J,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数字)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8分)长为0.5m,质量可忽略的杆,其下端固定于O点,上端连有质量m=2kg
的小球,它绕O点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求:
(1)当小球通过最高点v1=1m/s时,杆对小球多大的力?
(2)当小球通过最高点v2=4m/s时,杆对小球多大的力?
(g=10m/s2)
(10分)在冬天,高为h=1.25m的平台上,覆盖一层薄冰,
一乘雪橇的滑雪爱好者,从距平台边缘s=24m处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平台边缘
滑去,如图所示,当他滑离平台即将着地时的瞬间,其速度方向与水平地面
的夹角为θ=45°,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滑雪者着地点到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是多大?
(2)若平台上的薄冰面与雪橇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0.05,则滑雪者的初
速度是多大?
16.(12分)如图所示,一带电微粒质量为m=2.0×10-11kg、电荷量q =+1.0× 10-5C,
从静止开始经电压为U1=100V的电场加速后,水平进入两平行金属板间的偏
转电场中,微粒射出电场时的偏转角θ=30 ,并接着进入一个方向垂直纸面
向里、宽度为D=34.6cm的匀强磁场区域。已知偏转电场中金属板长L=20cm,
两板间距d=17.3cm,重力忽略不计。求:
(1)带电微粒进入偏转电场时的速率v1;
(2)偏转电场中两金属板间的电压U2;
(3)为使带电微粒不会由磁场右边射出,
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至少多大?
17.【物理----选修3-5】(12分)
(1)(4分)根据玻尔理论,某原子的电子从能
量为E的轨道跃迁到能量为E′的轨道,辐射出波长为λ的光,以h表示普
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E′等于 。如果大量氢原子处
在n=4的能级,会辐射出 种频率的光;
(8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两辆车,甲车上面有发射装置,甲
车连同发射装置质量M1=1kg,车上另有一个质量为m=0.2kg的小球。甲车静
止在平面上,乙车以V0=8m/s的速度向甲车运动,乙车上有接收装置,
总质量M2=2kg,问:甲车至少以多大的水平速度将小球发射到乙车上,两车
才不会相撞?(球最终相对乙车静止)
Q
P
3
2
1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2012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卷
地 理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9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山顶A的海拔和陡崖C的相对高度组合正确的是
A.990米、301米 B.950米、201米
C.850米、499米 D.799米、501米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先向南流,再向西南流
B.若两山顶间建游览索道,其长度应不小于875米
C.陡崖处可观赏到瀑布景观
D.B地可见V型峡谷,C地可见三角洲
读某岛国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该国东侧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A.西南风影响,降水较多 B.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
C.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 D.赤道低压控制,形成对流雨
6..有关该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北长约200多千米,东西宽约400多千米
B.位于我国的东南、澳大利亚的西北
C.位于板块边界,受地震、海啸影响大
D.冬季商贸船队可借助洋流更快地驶往红海
图6表示1816年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 。读图回答7~9题。
7.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可推测火山爆发期间
的盛行风是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8.1816年大松巴哇火山的爆发使全球气温明显下降,
主要原因是火山灰
A.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B.对地面辐射的反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D.大气逆辐射增强
9.下列关于火山爆发对人类有利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火山地貌独特,风景优美 B.形成硫磺、煤炭等矿产资源
C.温泉众多,为疗养胜地 D.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读图5,回答第10、11题。.
10.图中
①a处可能为变质岩 ②b处向下钻探可能找到石油
③c处可以挖南北向的地下隧道 ④c处比b处易被侵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图示区域
A.位于北半球
B.此季节,陆地西部地区温和湿润
C.自然带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若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则d处河流三角洲会减缓向海洋延伸的速度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其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天然的蓄水池(图3)。洞里萨湖湖面最大时可达10000平方千米左右,湖面宽100千米左右,平均水深在10米以上,最深处有11.5米;湖面最小时仅为2700平方千米,湖面宽30千米,平均水深仅为1米左右。回答12~13题。
12.影响洞里萨湖水位、深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位置        B.地形
C.气温        D.降水
13.洞里萨湖地区交通便捷,吃水深度在4米左右的船只经各支流可到达湖区周围的各省省会。其中通航的最佳时间是
A.1~6月 B.5~10月
C.11月~次年4月 D.全年
京沪高速铁路于2011年6月30日正式开通运营_由上海虹桥和北京南站对开,沿途停靠南京南和济南西站,列车运行时间约为4小时55分钟,据此完成14—15题。
14.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矿产资源因素
C.经济因素 D.技术因素
15.在平原地区,建设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其目的主要是
A.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地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
图7阴影区域是我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据此回答16- 17题.
16.关于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海以近域扩散方式将产业转移到合肥、芜湖
B.临江的芜湖城市等级高于合肥,承接能力更强
C.皖江城市带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高耗能企业转入
D.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立促进了区域城市发展
17.从产品生命周期及其生产环节来看,下列产业最可能由长三角地区转移到皖江城市带的产业或环节是
A.处于研发初期产业 B.处于成熟期产业
C.处于产品设计环节 D.处于产品销售环节
图4为某特大城市距离市中心4千米范围内城市各功能区占土地面积比例变化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关于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功能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商业区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及绿化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19.科学地规划城市建设,有利于
A.合理利用土地,使城市每一寸土地都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B.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
C.有利于分散城市职能,重点建设某一种功能区
D.完全摆脱地理环境的的影响,建立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
下面为“我国某省人口变动的部分情况图”,据此回答20~21题。
20.图中曲线能正确反映该省家庭规模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1.1990年以来,图中④曲线迅速上升,主要原因是:
A.婚育观念不断改变 B.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
C.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D.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读图1福建省铁路网远景规划示意图,完成22-23题。
22.福建省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是
A.东部沿海地区 B.北部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23.若①②铁路线开通,对所经海港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改善港口陆域条件 B.改善港口水域条件
C.提高劳动力就业率 D.扩大港口的经济腹地
庭院经济是指农户充分利用家庭院落及闲置空间,从事高度集约化生产的一种经营形式。农家乐是农民向城市居民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的休闲旅游方式。读某地农业经济模式图,完成24~25题。
24.该经济模式对当地农村的有利影响有
A.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粮食生产 B.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C.吸引城市游客,减轻环境压力 D.降低资源消耗,解决生活用能
25.为发展农家乐旅游,下列规划不合理的是
A.加强交通建设,改善住宿条件 B.营造人造景点,丰富旅游资源
C.挖掘民风民俗,增加休闲情趣 D.建设农产超市,方便游客购物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9—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40分)
26.读某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据某国际环保组织统计,近年来该流域某些地区降水减少了约20%,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反而增大、洪水反而增加了,试分析原因。(4分)
(2)图示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但其运输量比较小,试分析原因。(3分)
(3)世界各国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图示地区也为全球所关注。请分析该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3分)
27.读东南亚某国图,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该国地形示意图(图8)。
材料二:M城气候资料(图9)。
材料三:该国约有6300万人口。
(1)分三个区域描述该国的地形特点。(6分)
(2)分析M市最高气温出现在4月的原因。(4分)
(3)2011年该国M市附近遭遇持续4个多月的严重的洪灾。分析洪灾形成的自然原因。(6分)
2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
材料二:
(1) 分析新疆承接纺织服装加工业的优势条件。(8分)
(3)为提高棉花产量,新疆某地区近年大力扩大棉田面积,这可能引起环境问题,以某问题为例,简析其成因及防治措施。(6分)
(二)选考题(共10分)
请考生在第29、30二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29.(10分)旅游地理读北京某景点客源情况变化图,回答问题。
据图说明该景点客源变化的特点并对北京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30. (10分)自然灾害
下图是世界著名喀斯特发育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地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4分)
(2)读图,指出喀斯特高原主要的地质灾害以及频发的季节。(6分)
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2012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卷
地理答案
27(16分)
(1)北部及西部以山地为主,山河相间,山高谷深;中部以平原为主,平坦开阔;南部(克拉地峡)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6分)
(2)4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曼谷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较大;4月份曼谷降水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因此气温高。(4分)
(3)属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降水量大,且集中; M市位于河流(湄南河)入海口,河流水量大;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泄洪不畅;海水顶托(海水涨潮),洪水入海不畅(6分)
28(14分)
(1)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靠近原料地;连接国内外的铁路和公路线利于原料运输和产品外运;(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价格低廉;土地租金低,(内部交易成本低);国家纺织工业调整政策支持;西临中亚,国际国内市场广阔。(8分)
(2)例1:荒漠化 原因:开垦荒地破坏植被,易引起荒漠化 措施:恢复植被(或退耕还植被;或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减少荒地开垦例2:盐渍化 原因:干旱区大水漫灌(或不合理灌溉)易导致盐渍化 措施:合理灌溉,有灌有排 例3:生态环境失衡 原因:棉田灌溉过度用水加剧水资源短缺,导致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措施:发展节水农业,对水资源统筹管理(6分)
图6
图4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2012年春季学期高10级期末考试试卷
英 语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5个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15分)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22.5分)
请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题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the parking lot B. At the police station C. On the road
7. What does the man ask for from the woman
A. The ticket B. The ID card C. The driver’s license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What’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Classmates B. Colleagues C. Father and daughter
9. What did the man do before they came to the restaurant
A. He had a meeting B. He took a flight
C. He attended a party
10.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A. Apple tea B. Fruit salad C. Two eggs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 When did Mrs Smith become interested in gardening
A. After she read a book B. After she visited a garden C. After she planted flowers
12. What do we know about Mrs Smith’s plants
A. She grows most of them from seeds B. She gets most of them from her friends
C. She buys most of them from a supermarket
13. What will Mrs Smith grow next year
A. Green roses B. Colorful roses C. Black roses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6题。
14.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science novels
A. Relaxing B. Difficult C. Boring
15. Which book is the woman reading now
A. Pride and prejudice B. Emma
C. Sense and sensibility
16. What do we know about Jane Austin
A. She graduated from college B. Emma is written in the 1820s
C. She was a great British novelist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选择(共15题; 每小题1分, 满分15分)
21. I felt I was failure at school, for I failed maths third time.
A. ∕; the B. .∕; a C. a; .∕ D. a ;a
22. —I had a really good weekend at my uncle’s.
— .
A. Oh, that’s very nice of you B. Congratulations!
C. it’s a pleasure D. Oh, I am glad to hear that
23. It’s known to us that a(n) medical examination will help us find out health problems as early as possible.
A. natural B. regular C. ordinary D. usual
24. Peter says he will telephone me as soon as he arrives in New York, but I ________ him up to now.
A. don’t hear from B. didn’t hear from
C. haven’t heard from D. hadn’t heard from
25. ______ I admit he has rich experience, I don’t think it wise to offer him the important position.
A. While B. Before C. Unless D. Until
26. I can remember very few occasions he had to miss classes because of his bad health.
A. which B. why C. what D. when
27. The fact has worried many scientists ______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and warmer these years.
A. what B. which C. that D. though
28.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
A. a village lie B. lies a village C. does a village lie D. lying a village
29. He is a successful businessman; he his success more to luck than to ability.
A. attaches B. adapts C. owes D. fastens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 B. C和D)中,选出课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The little girl lived in a poor house on a hill. Every day, she would play in the small garden and she was able to see across the 36 a wonderful house high on the hill and that house had golden windows.
37 she loved her parents, she dreamed all day about how wonderful and 38 it must be to live and grow up in the golden house.
One day, she asked her father if she could go for a 39 ride outside and down the lane. After she pleaded(恳求) with him several times, her father 40 allowed her to go, insisting that she keep close to the house and not 41 too far. The day was 42 and girl knew exactly where she was 43 ! Down the lane and cross the valley, she rode her bike until she got to the 44 of the golden house.
As she 45 her bike, she focused on the 46 that led to the house and then on the house itself…She was so 47 as she realized all the windows were plain and rather 48 , reflecting nothing other than the sad neglect(疏忽) of the house that stood there, deserted.
So 49 was she that she didn’t go any further and 50 , heart broken as she got on her bike. As she glanced up she saw a sight that 51 her. There across the way on her side of valley was a little house and its windows were 52 as the sun shone on her little home.
She realized that she had been 53 in her golden house and all the 54 and care she found there was what made her home “the golden house”. Everything she 55 was right there in front of her nose!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 (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A
Explore the World Together
We invit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explorers to get out in the field and follow in the footsteps of National Geographic’s photographers, writers and scientists. Students completing 9th-12th grades are able to take part in the trips.
Our long history
National Geographic has been exploring the planet since 1888. We are able to create exciting travel experiences for students. Meet farmers in New Zealand, listen to ancient stories in Australia or do research with scientists in America. To make these trips possible, we have partnered with Putney Student Travel, an organization that has offered student trips for more than 60 years.
Travel groups
Traveling with other teenagers naturally creates a spirit of teamwork. Besides, seeing a place with your new friends brings a whole new world to your experience.
To lead our trips, we choose college students who love traveling. They are energetic, creative, responsible and knowledge. They would like to share their love for traveling with high school students.
Community service
On many trips, you have a chance to take part in community service projects that allow you know more about the place you are exploring and make a difference. You can teach students English, clean up a park or build a bird house.
Expectations
In order to increas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other peoples and customs, National Geographic provides travel experiences for students. We expect students to keep high standards of personal behavior. Students are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willingness to live and learn in a supportive community environment.
B
Once upon a time, a boy moved house. On entering his new bedroom, he saw that it was full of toys, storybooks, pens, pencils and all of them were perfectly tidy.
That day he played all he liked, and went to bed without having tidied up.
Surprisingly the next morning all the toys had been put back in their proper places. He was sure that no one had entered his bedroom. The same thing happened that day, and the next, but when the fourth day arrived and he went to get his first toy of the day, the toy jumped out of his hands and said,“I don’t want to play with you!”
The same happened with every toy he touched. Finally, an old teddy bear said to him,“Are you surprised why we don’t want to play with you You always leave us so far away from our proper places, and we feel uncomfortable and unhappy. Do you have any idea how difficult it is for the books to climb back up onto their shelves, or for the pencils to jump into their box You have no idea how uncomfortable and cold the floor is! We won’t play with you any more until you promise to leave us in our little houses before you go to bed. ”
The boy remembered how comfortable and content he felt in his bed and how bad he felt when he had once slept in a chair. He realized how badly he had treated his friends, the toys. He asked their forgiveness, and from that day he always put his toys nicely in their special places before he got into bed.
59. How did the boy feel on entering his bed room
A. frightened B. curious C. excited D. disappointed
C
Donne Russell found an egg. It is 2.1centimeters long and weighs 3.46grams, setting the new world record for the smallest chicken egg.
The Guinness World Records for the smallest chicken egg is 2.7 centimeters.
Guinness World Records also recognized the world record for the largest Easter egg hunt: it consisted of 501,000 eggs that were searched for by 9,753 children accompanied by their parents at the Cypress Gardens Adventure Park in Winter Haven, Florida, USA.
Donne Russell said that he found the egg last month on his farm in West Virginia and it is difficult to put the find into words. He said that he and his wife kept about a dozen chickens and gave the eggs away. He said the bird that laid the egg is a normal-size chicken.
Donne Russell dubbed it the John Spencer Russell egg in honor of his grandsons, and brought it to WVDA headquarters(总部). It measured 2.1 cm by 1.69 cm—about the size of a penny.
“West Virginia’s hills are full of surprises. We have a little bit of everything,”said Commissioner of Agriculture Gus R. Douglass.“I am very pleased that Russell and others are keeping agriculture alive in the Mountain State, and that he takes obvious pride in being a West Virginia farmer”
63. The egg Donnice Russell found is unusual because .
A. it is much larger than ordinary eggs
B. its color is different from others
C. it has an extremely small size
D. it was laid by a rare bird
64. The largest Easter egg hunt was done by_________.
A. children B. workers C. farmers D. hunters
65. Which word is the closest in meaning to underlined word “dubbed”
A. promised B. named C. praised D. judged
66. According to Gus R. Douglass, __________.
A.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Donne Russell found such an egg
B. Donne Russell is really lucky to have got such an egg
C. life has been very hard for farmers in West Virginia
D. agricultur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West Virginia
D
How funny somebody finds a certain incident depends on age, personal experience, level of education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 Thus humor is something that is not always the same in another country. What somebody from one area finds interesting may not be amusing at all to somebody from another location. Whether or not someone gets humor is determined by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influenced by their culture.
Let’s take the example of Britain and America. It is often argued that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sense of humor is that Americans don’t understand irony(讽刺).
One of the major differences seems to be how often both nations use irony. The British use irony on a daily basis, while it is not the foundation of American humor. When Americans use irony, they usually say that they are “only joking”. They feel the need to make a joke more obvious than the British do.
The American sense of humor is generally more direct than that in Britain. Their jokes are more obvious and forward, a bit like Americans themselves. British jokes, on the other hand, are more indirect. There is usually a hidden meaning. This comes from the different cultur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Certain American comedies have got huge success in Britain and some British comedies are also popular with Americans. 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both comic (喜剧)styles, there is still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other sense of humor. Both the British and America versions (译本)of the comedy The Office are hugely successful on both sides of the Atlantic. Both shows have their own cultural differences, yet they portray a lifestyle which both Americans and British can understand.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两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两项为多余的选项。
How did you learn to ride your bike Someone probably gave you a few lessons and then you practiced a lot. 71 No one is born knowing how to study. You need to learn a few study skills and then practice a lot.
Pay attention: Good Studying Starts in Class. Do you have trouble paying attention in class Are you sitting next to a loud person 72 Tell your teacher or parents about any problems that are preventing you from paying attention and taking good notes.
Good notes = easier studying. Not sure how to take notes Start by writing down facts that your teacher mentions or writes on the board during class. 73
Plan ahead and you’ll be glad you did. Waiting until Thursday night to study for Friday's test will be meaningless! 74 Ask for a cool calendar and write down your test and assignment dates. You can then plan how much to do after school each day, and how much time to spend on each topic.
75 You can't study effectively if you don't understand the material. Be sure to ask your teacher for help if you're confused about something. You can check yourself by reading through your notes. Does it all make sense If not, ask your teacher to go over it with you
A. Ask for help
B. Don’t put things off and be sure to plan ahead
C. You can learn how to study in much the same way
D. Don’t worry if you can’t remember something on the first try
E. If you are studying math or science, do some exercises
F. Make sure you are sitting in a good seat that lets you pay attention
G. Try your best to use good handwriting so you can read your notes later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设你是红星中学学生会主席李华,你将举办第一届“英语趣味故事比赛”,准备邀你的外教Mr. White来当评委。请你根据以下比赛通知给Mr. White写一份信。
通知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我校将举行首届“英语趣味故事比赛”,具体通知如下:
时间:2012年5月25日下午3:00-5:00
地点:302教室
参赛选手:20名高一学生
校学生会
2012年5月18日
2012年春季学期高10级期末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2012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卷
生 物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5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1.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生命活动与生命系统没有关系
D.生物的生活环境不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2.下列是表示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框图①内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发生突变
B.框图②内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
C.框图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D.框图④内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分裂生殖
3.①②③④⑤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1转化成图2,所列A、B、C、D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
A.①③④⑤ B.④③②⑤ C.⑤④③② D.①④⑤③
4.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  )
①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和细胞质等 ②真核细胞细胞核内染色体中含有DNA,原核细胞拟核中含有DNA ③真核细胞多种多样,原核细胞多种多样,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又不一样
A.① B.② C.①② D.①②③
5.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只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
B.蛋白质的多样性只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有关
C.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细胞质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D.R基为—CH3和—C3H5O2的二肽分子中,C、H、O原子的数目之比为8∶14∶5
6.下列有关生物学中物质鉴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是混合染色剂,使用时应现配现用
B.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糖的存在,使用时应现配现用
C.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存在,使用时应先加NaOH,再滴加Cu2SO4
D.在A、B、C三个实验中有两个实验需注意控制温度
7.在下列物质中,若将其中能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而形成蛋白质分子,则此蛋白质分子中所含有的羧基、氨基和肽键的数目依次是(  )
A.3、3、2 B.4、3、3 C.3、2、4 D.2、2、2
8.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及其组成元素如下表:
有机化合物 组成元素
甲 C、H、O
乙 C、H、O、N、P
丙 C、H、O、N,很多种类还含有P、S
丁 C、H、O,很多种类还含有N和P
请根据上表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玉米细胞核中不含甲类化合物 B.甘蔗细胞壁中不含乙类化合物
C.红螺菌细胞质中不含丙类化合物 D.酵母菌、线粒体中不含丁类化合物
9.下列有关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制备利用蒸馏水使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水涨破
B.分离细胞器利用了差速离心法
C.观察线粒体利用甲基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
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10.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都可以通过纤维素酶把它分解掉
B.同时具有中心体和叶绿体的细胞一般是低等植物细胞
C.蓝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它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
11.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
A.细胞分泌的激素与靶细胞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
B.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C.玉米植株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交流信息
D.有些病毒、病菌能侵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
12.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CO2的运输方式为b B.细胞间的识别、免疫与①有密切的关系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 D.线粒体内膜的化学组成与细胞膜相同
13.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线粒体 ②叶绿体 ③高尔基体 ④核糖体 ⑤内质网 ⑥中心体
A.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①② B.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只有③⑤
C.不含膜结构的细胞器有④⑤⑥ D.含有核酸的细胞器只有①②
14.在某腺体的细胞中,提取出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放入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液中。培养液中含有各细胞器完成其功能所需的物质和条件。很快连续取样,测定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各细胞器中的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则曲线a、b、c依次代表(  )
A.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 B.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
C.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15.如下图为渗透作用实验,开始时如图(一),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二),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变化,H1、H2表示漏斗管内液面与清水的液面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二)中B的浓度等于C的浓度
B.图(一)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
C.图(一)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大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度
D.图(二)A中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等于B中水分子扩散到A的速度
16.下面能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  )
①食用的糖醋蒜细胞 ②蚕豆叶的表皮细胞 ③植物的根毛细胞 ④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⑤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 ⑥根尖分生区细胞
A.①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
17.如右图表示在20 ℃时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对于曲线的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植物缺镁时,B点向右移
B.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C.其他条件不变,随着环境温度升高,A点位置上移
D.B点植物既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也没有进行呼吸作用
18.如下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的小麦,如果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绿体中的含量变化将会是(  )
A.a上升、b下降 B.a、b都上升 C.a、b都下降 D.a下降、b上升
19.下图所示生物体部分代谢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②需要的酶均存在于线粒体内 B.能进行过程③的生物无核膜,属于生产者
C.过程②和④只能发生于不同的细胞中 D.过程①只能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
20.如右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酶浓度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酶促反应的速率可以用产物生成的速率来表示
B.Ⅱ和Ⅰ相比较,酶反应速率慢,这是因为温度 低,酶活性降低
C.AB段影响酶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是酶浓度
D.若想探究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至少应设计3种不同的温度
21.用完全培养液在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如下图所示。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  )[
A.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B.植物对离子的吸收有选择性
C.植物对离子的吸收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D.水稻运载Si的载体多
2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脑细胞缺氧而死亡是细胞的坏死
B.细胞代谢速率减慢是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
C.细胞的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是细胞癌变的原因
D.皮肤和消化道上皮每天都会有细胞死亡脱落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23.下图为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⑥各个时期的细胞中,⑥的全能性最高
B.与②相比,③的分裂增殖能力加强,分化能力减弱
C.与④相比,⑥的分裂增殖能力减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D.⑤与⑥的基因组成相同,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
24.下图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为一个细胞周期 B.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 D.b+c为一个细胞周期
25.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26.下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B.b过程细胞数目不变
C.c过程发生细胞融合 D.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
27.下图为几种动物体内与细胞分裂有关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 B.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和③
C.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D. ①和④所示细胞的动物不可能是同一种动物
28.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非同源染色体都能自由组合,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都能自由组合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离
D.非同源染色体数目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29.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复制一次,着丝点分裂一次
B.染色体和DNA均等分配
C.细胞质和细胞核物质均等分配
D.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分别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均与分裂前的细胞相同
30.下列实验中没有设置对照实验的是(  )。
A.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B.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C.萨顿基于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D.艾弗里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的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1.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由一个DNA分子复制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的分离往往与着丝点分裂不同时发生
C.双链DNA分子中,若一条链上A+T/G+C=b,则另一条链上一定有A+T/G+C=b
D.DNA分子复制是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过程
32.某一双链DNA分子含有800个碱基对,其中含A 60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了数次后,消耗环境中含G的脱氧核苷酸6 200个,则该DNA分子已经复制(  )。
A.4次    B.5次 C.6次    D.7次
33.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②基因也能复制 ③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它们是一一对应关系  ④基因在DNA双链上成对存在
⑤它的化学结构很稳定,不会发生变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③⑤
34.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还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
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C. 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
35.如下图代表人体胰岛细胞中发生的某一过程(AA代表氨基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直接给该过程提供遗传信息的是DNA B.该过程合成的产物一定是酶或激素
C.有多少个密码子,就有多少个反密码子与之对应 D.该过程有水产生
36.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表达遗传信息,下列关于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过程都需要解旋酶
B.三个过程发生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C.三个过程都有碱基互补配对
D.复制和转录的模板相同,而与翻译的模板不同
37.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tRNA个数以及转录此mRNA的基因中至少含的碱基数依次为 (  )。
A.33;11;66 B.36;12;72 C.12;36;24 D.11;36;72
38.下图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与③在组成上相同的化学基团只有磷酸基,不同的基团只是五碳糖
B.①为启动上述过程必需的有机物,其名称为RNA聚合酶,①移动的方向从右向左
C.上述过程不会发生在根尖细胞的线粒体中
D.转录完成后,④需通过两层生物膜才能与核糖体结合
39.下列有关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tRNA转运
B.该过程需要有三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提供能量
C.该过程一定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
D.DNA转录和翻译的原料分别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40.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与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酶是基因转录的重要产物
B.酶和基因都是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C.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状有些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相应代谢过程来实现的
D.只要含有某种酶的基因,细胞中就含有相应的酶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8分)如图所示的图解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________,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________。若物质A在动物、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并且作为细胞内最理想的储能物质,不仅含能量多而且体积较小,则A是________。
(2)物质b的分子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某种B分子由n个b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组成的2条链组成,则该B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c在人体细胞中共有________种,分子中________的不同决定了c的种类不同。
(4)物质d和________都属于固醇类物质。
2.(9分)如图表示在光照条件下某正常生理状态的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D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
(2)该图字母中,能表示同一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当图中细胞有①过程发生而没有②过程发生时,该细胞处于的生理状态是___________;若要①过程也不发生,则对该细胞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将某植物体形态、大小、生理状况相同的绿叶分成四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h,再用适当的相同的光照射1 h,测其重量变化(假设在光下和黑暗条件下,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相同),得到下表的数据。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别 1 2 3 4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 -1 -2 -3 -1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 +3 +3 +3 +1
根据本实验所测数据,该绿叶细胞呼吸速率最高的温度是________;27 ℃时绿叶的净光合速率是________mg/h;30 ℃时真正光合速率为________mg/h。(2分)
3.(8分)下图中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a ~ c柱表示染色单体的是     ,图1所对应的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     。
(2)图1中Ⅱ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     ,由Ⅱ变为Ⅲ,相当于图2中    →    的过程。
(3)图2中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
(4)(2分)请在所给坐标图中绘出该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分子数量的变化曲线。
4.(8分)如下图是DNA的复制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DNA复制发生在 期。 (2)②过程称为    。
(3)指出③中的子链:    。 (4)③过程必须遵循    原则。
(5)子代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分子,由此说明DNA的复制具有    特点。
(6)将一个DNA用15N标记,放入含14N的4种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连续复制4次,问含14N的DNA占    。含15N的DNA占    。
(7)已知原来DNA中有100个碱基对,其中A 为40个,则复制4次,在复制过程中需要  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参加。
5.(7分)下图是蛋白质合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转录的模板是[ ]    中的一条链,该链的相应段碱基顺序是    。
(2)翻译的场所是[ ]    ,翻译的模板是[ ]    ,运载氨基酸的工具是[ ]    ,翻译后的产物是    。
(3)③由细胞核到达目的地共穿越    层生物膜。
茚旺高中2012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生物答案
二.简答题(40分)
1.(1)葡萄糖 糖原 脂肪 (2)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mn一18(n一2) (3)4 含氮碱基 (4)胆固醇 维生素D
2.(1)丙酮酸  (2)A和G B和F
(3)光合作用强度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处于黑暗条件下 (4)29 ℃ 4 3
3.(1)b Ⅰ、Ⅱ (2)乙 乙 丙 (3)次级卵母细胞、极体 (4)如图所示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2012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卷
政 治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8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3.有人说股票是资本市场的“晴雨表”。“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的股市第一个开盘日,在A股市场上一开盘,铁路板块即出现集体暴跌。这一事实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 )
①资本市场能够及时、灵敏地反映经济动态
②资本市场风险的产生和存在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③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对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④资本市场的风险与收益共存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4.假定2011年某商品用人民币表示为1680元,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7元人民币。如果2012年生产该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若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以美元标价为( )
A.210.5美元 B.210美元
C.190美元 D.201.6美元
5.近来,在家装市场中,“轻装修,重装饰”已经不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因为美居生活已经成为消费热点,人们的审美追求日益倾向个性化,家居饰品因此
成为一种新兴的行业。上述材料说明( )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
④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老张是一位农民,承包村里的土地种果树年收入1万元。农闲时炒股,有时也能收入2万元。老张的妻子开了一家理发店,月收入2000元。老张的儿子在一家私营企业打工,月收入2500元。下列对老张一家人收入的正确认识是( )
①.承包土地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在私营企业打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炒股的收入属于按知识要素分配
④.开理发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④
10.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政府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上提出,
二十国集团应该继续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努力促进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
A.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各国要加强合作
B.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使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于事外
D.提高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效率
11. 我国2011年全国实现财政收入103740亿元,同比增长24.8﹪,国家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促进了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2011年税收收入89720.31亿元,同比增长22.6﹪.这表明( )
①.财政为实现国家职能提供了物质保障 ②.税收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 ③.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④.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目的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
12. 赵某和家人去餐馆吃饭一共消费了358元钱,当餐馆人员告诉赵某如果不要发票可以少8元钱时,他表示接受。上述做法中( )
①.餐馆的行为是偷税行为 ②.餐馆的行为不符合税收的固定性要求 ③.赵某没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④.赵某的做法不利于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16. 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一个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意味着( )
①.人大行使国家立法权
②.法律体系的完善扩大了国家机关的权力
③.我党依法执政的能力的增强和国家政权的生命力的旺盛
④.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7. 近年来,“三公”经费的使用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公众的强烈呼吁下,国务院下属98个部门中的绝大部分已向社会公开了他们的“三公”经费(公车购置费、公务招待费、出国经费)及财政拨款情况,至此,中国的预算公开终于迈出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步。公众关注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财政预算公开,反映的是( )
①.“财政预算公开”是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②.公民有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
③.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利于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
④.民意是政府科学决策的出发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8. 在社会生活中,随着我国民主形式的日益丰富,民主渠道逐步拓宽,公民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决策,其途径有( )
①.舆论监督制度 ②.专家咨询制度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④.信访举报制度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2. 某市人大实行代表无陪同视察制度。有陪同的视察,往往使人大代表看不到真实情况,听不到群众发自内心的声音。无陪同视察,使人大代表摆脱了官气,更容易与群众打成一片。可见,实行无陪同视察制度有利于( )
①.人大代表更好的履行职责
②.政府更好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人大代表依法行使国家权力 ④.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A.①② B. ③④ C.①④ D. ②③
23. 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要求广大政协委员围绕“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这表明人民政协( )
A.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B.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C.行使了公共服务职能
D.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24. 2011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晨在新一期《求是》杂志上撰文称,新闻发布工作实践证明,许多情况下,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导权,时效性决定有效性,透明度决定公信度。各地各部门要根据中央的中心工作和引导舆论的需要,充分运用好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全面权威、准确真实、公开透明地发布党务信息。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 )
①.有利于提高党的依法行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②.有利于保证党员的民主权力,发挥党内民主
③.有利于保障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④.有利于在舆论传播中把握话语权、赢得主导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5. 阳光政府、民主财政,指的是公共财政的决策、执行的程序、资金的流向都必须公开。人大代表在对公共财政的决策、执行程序、资金流向进行监督的过程中行使了( )
①.质询权 ②.监督权 ③.决定权 ④.审议权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3小题,共50分。
26.(24分)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的提升虽有进步,但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2012年3月5日,温总理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特别强调: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指标
材料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5%,低于8%,这是八年来第一次。对此,总理认为,这是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1)指出材料一中包含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16分)
27.(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春季学期高二期末
政治试卷参考答案
27.(1)①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3分)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是维护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3分)
②国家调控房价是我国国家性质,我国政府的宗旨、原则的要求。(3分)国家调控房价是我国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表现。(3分)
(2)①a.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3分)b.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4分)
②a.经济手段。国家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3分)b.法律手段。国家要加强立法工作,使稳增长、控物价、惠民生有法可依。(3分)c.行政手段。国家必要时要采取相关的行政命令和措施来调节经济,从而实现物价稳定,经济发展,并使人民真正得实惠。(3分)(该问若从其它角度提措施,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2012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卷
语 文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8个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历史根源
①中国疆土辽阔,地域相连,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一般地说,中原民族地区气候湿润,宜于农业精耕;北方民族居住区域气候恶劣,植被差,只能发展放牧业;南方民族居住区多高山、丘陵,虽从事农耕业,但交通阻隔,古代长期处于刀耕火种的阶段。这种民族区域经济的自然分工及发展不平衡和地理上的互相连结,交错杂居,为它们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提供了天然条件。
②经济生活的本质决定,任何一个民族,出于生计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和其他民族进行物资交换,扩大经济往来。北方游牧民族单一的经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为了获取生活上不可缺少的农副产品,如谷物、布帛等,不得不依赖于中原的农业民族。中原地区常常经济富庶、文化繁荣,对周边民族有极大的吸引力,边疆民族以不同的方式向中原靠拢,或掠夺、战争,或贸易、和亲,或入主中原,秦始皇修长城,并没有堵住匈奴的不断掠迫,汉时,冒顿入寇,网开一面使汉高祖得以脱险,其目的是以此为条件向汉朝换取大量的物资。契丹、女真、党项等族虽然对北方农业进行了大规模开发,但经济发展的程度仍远不如中原内地,他们仍然不断地逼近中原,要求南方朝廷供应物资甚至要求给予土地,中原经济对北方民族不断吸引,使他们步步南下,留在汉地的就融合于汉族之中,当北方民族弱小,不敌中原朝廷时,有时也会以主动“入贡”的方式来谋求经济利益,换得中原天子的“赏赐”。边疆民族潮流般地一次次向中原靠拢、合聚的历史现象一直不断,同时,中原民族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畜牧业经济的补充和支持,中原朝廷在与少数民族地区交界处开设互市场所,开展贸易,达到双方经济互惠之目的,这种经济上互相联系和交往的形式,历时久远,难以中断,且逐步完善。
③几千年来,中华各民族间的关系变化虽然曲折复杂,形式多样,但无论是以战争掠夺的形式,还是以和平交往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实质都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相互需要和满足,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成为边疆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和生产体系的一部分,边疆地区的畜牧业也成为中原地区社会经济和生产体系的一部分,各自都不能相互缺少,这种民族间经济的联系和依赖,将各个民族社会生活内在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历史上各民族有过分裂,也有过统一,但分裂是短期的,而统一是长期的,经过分裂,总是走向统一,各民族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联系愈来愈密切,彼此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在历史的长河中汇流,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潮流、力量,最终结合成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多元一体的整体。 (选自刘学谦主编《当代中国凝聚力大典》,作者陈育宁,有删节)
1.下列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各民族区域经济的自然分工及发展不平衡和地理上的互相连结与交错杂居,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供了天然条件。
B.边疆民族对中原地区的掠夺和战争阻碍了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而他们以和亲、贸易的方式向中原靠拢则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
C.中原与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上互相往来,相互补充,历时久远,难以中断,并逐步完善,促进了民族凝聚力的形成。
D.各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相互依存,相互吸引,这更加促进了民族凝聚力的形成。
2.下列各项中,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最重要的因素是( )
A.各民族在地理上互相连结并交错杂居。
B.各民族之间在政治上相互依存,相互吸引。
C.各民族间经济上的联系与依赖。
D.各民族之间文化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3.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原地区常常经济富庶、文化繁荣,对周边民族有极大的吸引力;而周边民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对中原地区没什么吸引力。
B.北方游牧民族在经济上依赖于中原的农业民族,同时北方民族的畜牧业也可以为中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补充和支持。
C.经济生活的本质决定,任何一个民族,出于生计都需要和其他民族进行物资交换,扩大经济往来。
D.中原朝廷在与少数民族地区交界处开设互市场所,说明中原地区的商业繁荣离不开少数民族,但是农业生产力却可以独立自主地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幼颖异力学,慕古,康熙九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十三年,耿精忠反,郑锦据泉州,光地奉亲匿山谷间,锦与精忠并遣人招之,力拒。十四年,密疏言:“闽疆褊小,自二贼割据,诛求敲扑,民力已尽,贼势亦穷,南来大兵宜急攻,不可假以岁月,恐生他变,方今精忠悉力于仙霞、杉关,郑锦并命于漳、潮之界,惟汀州小路与赣州接壤,贼所置守御不过千百疲卒,窃闻大兵南来,皆于贼兵多处鏖战,而不知出奇以捣其虚,此计之失也。宜因贼防之疏,选精兵万人或五六千人,诈为入广,由赣达汀,为程七八日耳,二贼闻急趋救,非月余不至,则我军入闽久矣,贼方悉兵外拒,内地空虚,大军果从汀州小路横贯其腹,则三路之贼不战自溃,伏乞密敕领兵官侦谍虚实,随机进取。”置疏蜡丸中,遣使间道赴京师,因内阁学士富鸿基上之,上得疏动容,嘉其忠。十六年,复泉州,光地谒拉哈达于漳州,拉哈达疏称光地“矢志为国,颠沛不渝,宜予褒扬”,命优叙,擢侍读学士。
十七年,同安贼蔡寅结众万余,以白巾为号,掠安溪,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绝其粮道,贼解去,未几,锦遣其将刘国轩陷海澄、漳平诸县,断万安、江东二桥,南北援绝,光地遣使赴拉哈达军告急,值江水涨,道阻,乃导军自漳平、安溪小道入,光地从父日 [注]率乡勇度石珠岭,芟荆棘,架浮桥以济,又使弟光垤、光垠以乡兵千度白鸽岭,迎巡抚吴兴祚军于永春,师次泉州,击破国轩,窜入海。拉哈达上其功,再予优叙,迁翰林学士。光地上疏推功将帅,辞新命,不允。
十九年,光地至京师,授内阁学士。入对,言:“郑锦已死,子克塽幼弱,部下争权,宜急取之。”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知兵,可重任。上用其言,卒平台湾。
(节选自《清史稿 列传四十九》)
[注] ,音未详,人名用字。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假以岁月   假:给予
B.宜因贼防之疏 因:趁着
C.伏乞密敕领兵官侦谍虚实 谍:侦察
D.乃导军自漳平、安溪小道入 乃:仅仅
5.从全文看,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直接表明李光地“矢志为国”的一组是:
①十四年,密疏言 ②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
③又使弟光垤、光垠以乡兵千度白鸽岭 ④光地上疏推功将帅
⑤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 ⑥上用其言,卒平台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精忠和郑锦曾经一起派人招抚李光地,后来得知汀州有危险后又一起发兵援助汀州,说明二人的立场是一致的。
B.李光地在密疏中提出了对反贼宜采取急攻的建议,根据是闽地本身狭小,再经反贼劫掠后民力已尽,反贼的实力也已相应削弱。
C.郑锦的部将刘国轩攻陷海澄等县后,李光地陷入险境,后来他的叔父李日率领乡勇赶来救助,可见李家对朝廷的忠诚。
D.在与蔡寅的交锋中,李光地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采取了断绝敌人粮道的方法,迫使敌人撤退,这体现了他的作战才能。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释成现代汉语。(10分)
(1)窃闻大兵南来,皆于贼兵多处鏖战,而不知出奇以捣其虚,此计之失也(5分)
译文:
(2)置疏蜡丸中,遣使间道赴京师,因内阁学士富鸿基上之(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水调歌头(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①。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鸸。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②。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①武陵溪:在今湖南常德。此处代指世外桃源。②拂金徽:指弹琴。
8.有诗家评“红露湿人衣”句中“红露”一词贴切恰当,请作简要分析。
9.下阙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下阙一共四个完整的句子,每一句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请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故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②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③振长策而御宇内, ,履至尊而制六合, ,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
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⑤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啃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做伴,她和它仿佛有点儿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音,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她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的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希望,这希望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
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
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她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是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
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
不知何时,黑已从麦地返回,卧在孕妇的身边,它静静地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驯顺,像是守候,像是鼓励。
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也落着十七个: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
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
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
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
“黑——呀!”孕妇怜悯地叫着,强令黑站起来。
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一股热乎乎的东西涌现在孕妇的心房,她很想对人形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但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这种情绪就叫做感动。
“黑——呀!”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嘟嚷,声音有点儿颤,宛若幸福的呓语。(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由于历史的原因,巨大的石碑被推倒了,村民们拿它作歇脚的坐物,也算是发挥了它的作用。
B.孕妇非要等放学的孩子走了以后,才上前去描画那些字,表明她是个内敛害羞的人,她本来是可以叫会写字的人帮她写的。
C.孕妇努力描画石碑上的字,这些字给了孕妇无限的希望和寄托,她认为只有这样,自己才有资格与将要出世的孩子见面。
D.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地嘟嚷,是因为回家的路尽管漫长,走起来很累,但母牛一路的相伴与温情,让一切变得幸福而轻松。
E.本文中诗意的笔调,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传达了一种温馨和谐的人生意味,表现了一个女人将为人母的幸福和喜悦。
(2)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
(3)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4)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地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两兄弟
林语堂
康熙四年(一○七二)七月,苏东坡携眷离京往富有湖山之美的杭州上任。他弟弟子由这时在陈州(淮阳)充任教授,淡泊自甘。陈州位于国都东南七八十里,正在苏东坡治下的视察行程之中,他随后几年都常常利用机会到弟弟家盘桓小住,有时会住上七十几天。
沉默寡言的苏子由,一声不响只顾生儿育女——最后直到生了三个儿子,七个女儿,都是苏东坡帮助婚配的。子由很穷,住的房子又小又矮。东坡常常对弟弟的高大取笑,他写了两句:
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那几个月,兄弟二人和家人悠闲团聚,共度时光,兄弟二人常到柳湖去划船,或是在城郊漫步,谈论政治、家事、前途。一天,二人正在讨论国家情势,子由向哥哥进了些忠言。苏东坡的一个短处就是老向客人谈论自己的心思,写文章也是发挥自己的见解。当时不是什么好年月,子由对哥哥太了解。后来,苏东坡的监禁解除之后,子由把手捂住他的嘴,那是告诉他以后要三缄其口。
兄弟二人,气质不同,形貌各异。子由高大,丰满的圆脸,两颊附近的松肉很多,而东坡则健壮结实,骨肉匀停。由他的画像,我们不难判断,他大概是五尺七八寸身高,脸大,颧骨高,前额高大,眼睛很长而闪闪发光,下巴端正,胡须长而末端尖细。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他的脸色红润,热情洋溢,会由欢天喜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
苏东坡对他弟弟说:“我知道我一向出言不慎。我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菜里找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
弟弟说:“但是你要了解你说话的对方,有人你可以推心置腹,有的不可以。”
苏东坡点头说:“这就是我之所短。也许我生来就太相信人,不管我是跟谁说话,我都是畅所欲言。”
子由说:“有一件事你知道吗?你留意过没有?一日空闲长似两日。所以人若一生七十年都在空闲中过,他实际上等于活了一百四十年。这是求长寿最容易的办法。”
兄弟二人在政治上虽然看法相似,而且也立场相同,二人个性则通然相异。子由沉稳、实际、拘谨、寡言;而东坡则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在朋友同僚的心目中,子由为人可靠,而东坡之直言无隐,玩笑戏谑,则使人害怕。在亲密朋友之间,东坡谈笑风生,夹杂惊人的双关语。
苏东坡知道弟弟的忠言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气质像子由那样恬淡沉静,他必然会乐于接受的。但是问题不是他如何想,而是他如何感,不是理性的问题,而是感性的问题。我们论到苏东坡,我们就不能避免“气”这个字。因为每个文学批评家综括苏东坡的个性,必用孟子所说的这个“气”字。“气”本是普通字,是空气,是气体,是大气,是精神,是力量,是运动,是闷在心里的恼怒。在《孟子》里,“气”是哲学的概念,类似柏格森所说的“生气勃勃”,是人格上的“元气”。使伟人和匹夫显然不同的,往往是精力元气上的差异。在孟子的哲学上,“气”是伟大的道德动力,更简单说,就是人求善、求正义的高贵精神,这种精神,人人皆有,是与生俱来的。
苏东坡既然天赋这样生气蓬勃的精神,他自然常遭遇到道德的矛盾,一方面要保持英雄本色,不失其与生俱来的大无畏精神,另一面又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这一人生的本分。正是:
猿吟鹤唤本无意, 不知下有行人行。
苏东坡与其弟弟子由及家人共度中秋。这次中秋值得记忆,他后来一直思念不置,也是随后六年中唯一的一次共度中秋。临别时,二人难分难舍,子由决定送兄长至颖河下游八十里外的颖州(今阜阳),到颖州,在欧阳修相伴之下,又一同过了半个多月。但是终须分手。在苏东坡开船出发的前夜,兄弟二人又在颖州河的船上共度一夜,吟诗论政,彻夜未眠。二人论政的结论,后来苏东坡写在一首诗里,到达杭州之后,寄给子由。其中有句为:
眼看时事力难任,贪恋君恩迟未能。
次日凌晨,兄弟二人分手。苏东坡对子由的深情确是非比寻常,后来,在写给他好友李常的一首诗中说:“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杭州三年任期届满时,他请调至密州,因为当时子由正任职济南,两地都在山东,相距不远。(选自林语堂《苏东坡传》,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这篇传记在写法上灵活多变,既有人物的肖像描写,又有对话、细节描写;在记叙的顺序上,以顺叙为主,辅以插叙;在叙述方式上,叙述、描写和议论有机结合。
B.文中提到孟子说的“气”,用在苏东坡的身上再恰当不过了,因为他堪称是大丈夫。
C.子由对苏东坡说及最长寿的秘诀,目的在于让苏东坡放弃政务,安心休养。
D.文章选取了一些细节来表现苏东坡与弟弟子由之间的手足情,表现的兄弟二人的感情之深。
E.文中写到“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只是一句简单的肖像描写,在文中没有更多的意义。
(2)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除了客观原因之外,他自身还有那些原因?请结合本文进行分析。(6分)
(3)苏东坡和弟弟子由的手足之情,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请进行归纳梳理。(6分)
(4)文中写到“我们论到苏东坡,我们就不能避免‘气’这个字”,请结合全文,谈谈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该如何养“气”。(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这支股票自上市以来一路狂跌,势如破竹,近期股价虽有所反弹,但严峻的形势仍使股民备受煎熬。
B.喜剧中的正面人物也应具有喜剧性,可这部喜剧中的两个正面人物道貌岸然,不苟言笑,与全剧的气氛极不协调。
C.电视剧《闯关东》得到观众认可的重要原因是演员在表演中发挥了创造性,各行其是,出色地展示了老一辈山东人闯关东的血泪史。
D.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常委会会议中作有关说明时表示,将减除费用标准确定为每月两千元,既可满足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需要,也统筹兼顾了财政承受能力。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为亿万炎黄子孙和海外同胞所瞩目的桥山黄帝陵公祭活动,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盛典。
B.中国能否快速推广电子商务应用,不仅关系到中国企业能否渡过金融危机,还关系到中国抓住机遇缩小与世界经济的差距。
C.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它格调朴素、高雅,蕴含着国人独特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D.“地球一小时”活动虽然只有60分钟,但传递给地球人的节能环保作用却不可低估,它提醒人们:只要时时关注节能,就能为保护地球做出贡献。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犀利的语言,讽刺幽默的风格,固然是高超的语言艺术, 。我们应当透过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
①没有深刻的思想②就不会有高超的语言艺术③但更重要的是来自对事物的敏锐深刻的观察和思考④语言是思想的外壳⑤来自对敌人和旧事物的憎恶痛恨⑥强烈的感情
A.③①②⑤⑥④ B.③⑤④①⑥②
C.④②①③⑤⑥ D.①⑥②④③⑤
16.请补充下面的句子,使句意完整,并分别表达消极和积极的意思(6分)
(1)表达积极的意思:生活好似一张网,
(2)表达消极的意思:生活好似一张网,
17.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教育技术”下定义(5分)
①教育技术是一种系统方法
②它以对人类学习和传播进行的研究为基础
③它根据这个基础确定目标
④这种方法是用来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总体过程的
六、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是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的诗句,它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根据材料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年春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几千年来,中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无论表现为战争掠夺还是和平交往,其实质都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相互需要和满足,都有利于促进民族凝聚力的形成)
2.C(见第③段“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有关论述)
3.B(A中原经济繁荣和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C、原文是“出于生计和民族的发展”;D、中原民族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也需要北方畜牧业经济的补充和支持)
4. D [解析] 乃:于是
5. B [解析] ④是表现李光地的谦虚辞让⑥是“上”采纳李光地建议的结果
6. A [解析] “闻急趋救”只是李光地在密疏中对耿精忠、郑锦用兵的推测不能说明“二人的立场是一致的”,A项错误
7. [答案] (1)私下听说大军南来时,都在敌人多的地方激战,却不知道出动奇兵来进攻敌人的空虚之处,这是计策的失误(译出“窃”“鏖战”“捣”的意思,“虚”形容词用作名词,“此计之失也”是判断句“南来”也可译为“从南面来”)
(2)把密信放在蜡丸中,派人从小路赶到京城,通过内阁学士富鸿基呈上了密信(“蜡丸”前省略介词“于”,“间道”名词作状语,介词“因”意思是“通过”)
8.一是写出了花丛中的仙露之晶莹欲滴;(2分)二是间接写出了桃花丛色彩之美艳夺目。(2分)二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突出了环境之美。(2分)
9.(情感分析3分,句子分析2分)①写了词人超脱世俗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逸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3分)
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一一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玉石、玉枕、金徽”等高洁不俗的事物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不与世俗合污,也寄予了词人高洁的人生理想。(2分)
“谪仙何处 无人伴我白螺杯”一一言外之意,是倾慕李白的飘逸旷放,感叹缺少这样的人生知音,他不以今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我为灵芝仙草”两句一一以比喻和象征的语言,写自己的志趣品格:愿为超尘的仙草,不作悦人趋时的妾妇(桃花),也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一一表现词人徜徉其间的狂态逸情和放浪自得之志,也让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
10. ①齐彭殇为妄作②只是当时已惘然③吞二周而亡诸侯④执敲扑而鞭笞天下⑤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⑥别有幽愁暗恨生
11.(1)CE [解析]  A.“也算是发挥了它的作用”一句分析不当,从文中来看,它更是文化、文明、知识的象征。B.“她是个内敛害羞的人”表述不,从全文来看,应该是表现了孕妇对这件事情的高度重视。D.“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地嘟嚷”是因为她内心的感动,这感动不仅仅是因为母牛一路的相伴与温情,更因为对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希冀。
(2)①具有善良、温婉等传统的女性美;②有责任心,做事认真;③对人生抱有美好的向往和期待。(答出一点给2分,共6分)
(3)①通过怀孕的牛与孕妇形象的并置,凸显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与喜悦;②通过牛与孕妇之间的亲昵行为,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温馨和谐;③通过对牛的形象描述,反衬孕妇作为人具有的能动性和理性的追求。(答出一点给2分,共6分)
(4)(答题要求观点鲜明,并能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观点一:这样写让人感动①突出了孕妇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虽然她不识字,但这不影响她对文化的尊重;②揭示了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在将为人母时的责任感,在她看来,学会认这几个字,将来就不担心孩子的提问了;③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也表明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知识的不足。
观点二:这样写有些做作①触动她描画字的原因主要应该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不只是路边一块废旧的石碑;②孕妇自己不会写字,想临摹石碑上的字,可以请放学的孩子帮忙,不必那么费劲,非要自己描画;③作为未来的母亲,孕妇识不识字,其实都不影响她对孩子的责任与爱
12. (1)CE(C项错在“让苏东坡放弃政务”;E项错在“在文中没有更多的意义”,这里的肖像描写其实主要在于突出了苏东坡的活力与热情。)
(2)①因太有才而遭人妒忌;②总是老向客人谈论自己的心思,写文章也是发挥自己的见解;③好辩而又不计后果;④率真坦诚和与生俱来的高贵精神。(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答出四点给6分)
(3)①一起游玩,共度中秋;②吟诗论政,相互交流;③直言不讳,互相告诫;④互写书信,寄托思念之情;⑤临别时一送再送,依依不舍。(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答出四点给5分,(答出五点给6分)
(4)提示:保持率真自由的性格;不畏困难,坚守自我。
13. D【解析】 A项“势如破竹”指富有气势,节节胜利,没有阻碍;B项中的“道貌岸然”指庄重威严的样子,现多讽刺假装正经、表里不一的人,可改为“正襟危坐”;C项“各行其是”指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多含贬义。
14. C【解析】 A.“炎黄子孙”包含“海外同胞”,两者不能并列使用;B.两面对一 面搭配不当;D.“传递”与后面的“作用”搭配不当。
15.B
16.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准确审题,补出的句子,一要符合“网”的比喻意义,二要分别表达消极或积极的意思
【答案示例】 (1)只有强者才能撕破它,获得自由。(3分)
(2)人只是一条鱼,迟早都要被生活所束缚。(3分)
17. 【答案示例】 教育技术是一种根据以人类学习和传播进行的研究为基础而确定目标来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的总体过程的系统方法。(或:一种根据以人类学习和传播进行的研究为基础而确定目标来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的总体过程的系统方法叫做教育技术。)(5分)
18. 写作提示
“立着”是“站着”“自立”“独立”的意思;“靠着”,是“依赖”“依靠”的意思;“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指的是要独立,不要依赖。
立意可以有多个角度:
一是抓住关键词“立着”,谈站立、自立、独立——不依赖、不自卑、不仰视名人、不仰仗他人、要坚强、要自信,论述“立着”的内涵、意义,阐述我们为什么要“立着”,怎样才能“立着”,或叙述关于“立着”的故事、经历、见闻等;
二是抓住关键词“靠着”,谈依靠、依赖——借助外物或外力。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无可厚非,适度的“靠”是智者的行为,肯定“靠”的必要,强调“靠”在人生、生活、学习、工作、事业等方面的作用、价值和意义;
三是综合角度:论述“立着”和“靠着”的关系,阐述如何正确对待“立着”和“靠着”。
拟题参考:君子善假于物;适时适度地依靠;善于“靠着”;“不靠方能立”;男儿当自强/自立;非“立”无以成才;靠者必败;立者何必不靠,靠者不可不立……
【参考译文】
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年幼时聪明奇特他努力学习,仰慕古人,康熙九年成为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担任编修。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反叛,郑锦占据泉州,李光地侍奉双亲藏在山谷中,郑锦与耿精忠一起派人招抚他,他极力抗拒。康熙十四年,他秘密上疏道:“闽地地界狭小,自从二贼割据后,他们就用残酷的手段盘剥百姓,百姓的人力和物力已经用尽,反贼的势头也已经陷入困境,南来的大军应该急攻,不能给敌人时间,否则恐怕会出现其他变故,现在耿精忠正在全力对付仙霞、杉关,郑锦也在漳、潮的交界作战,汀州只有小路与赣州接壤,反贼所安排守卫的人不过几百上千个疲惫的士兵,我私下听说大军南来时,都在敌人多的地方激战,却不知道出动奇兵来进攻敌人的空虚之处,这是计策的失误,应该趁着反贼防备疏忽,选精兵一万人或五六千人,假装要进入广州,从赣州到达汀州,行程只有七八天而已,两个反贼听到情况紧急会赶来救助,没有一个多月不会赶到,而我们的军队进入闽地很久了,反贼正在用尽兵力对外抵抗,内地空虚,大军如果从汀州小路横贯敌人腹地,那么三路的反贼不战自溃,伏惟请求秘密命令领兵官侦察虚实,看情况进军攻取。”把密信放在蜡丸中,派人从小路赶到京城,通过内阁学士富鸿基呈上了密信皇帝得到密信后很感动,称赞他的忠诚,康熙十六年,收复泉州,李光地在漳州拜谒了拉哈达,拉哈达上疏称赞李光地“矢志为国,颠沛不渝,宜予褒扬”,皇帝命令从优奖励他,提升他为侍读学士。
康熙十七年,同安的反贼蔡寅纠结众人一万多,用白巾作为记号,劫掠安溪。李光地招募乡勇一百多人坚守,断绝了反贼的运粮道路,反贼散去,不久,郑锦派遣自己的部将刘国轩攻陷了海澄、漳平等县,截断了万安、江东两座桥,南北的援助不通,李光地派人赶赴拉哈达的军中告急,正赶上江水上涨,路道被阻,于是引导军队从漳平、安溪的小路进入,李光地的叔父李日 率领乡勇翻过石珠岭,斩断荆棘,架起浮桥而渡河,他又派弟弟李光垤(dié)、李光垠带领乡兵一千人越过白鸽岭,在永春迎接巡抚吴兴祚的军队,军队驻扎在泉州,打败了刘国轩,刘国轩逃窜到了海上。拉哈达奏上李光地的功劳,皇帝再次予以从优奖励,升为翰林学士。李光地上疏推辞功劳给将帅,辞让新的命令,皇帝没有允许(或:没有被允许)。
康熙十九年,李光地到了京城,担任内阁学士。入朝奏对,说:“郑锦已死,他的儿子郑克塽(shuǎng )年幼而弱小,部下争夺权力,应该马上攻取他们的地盘。”而且举荐说内大臣施琅熟悉海上形势,懂得用兵,可以委以重任,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最终平定了台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