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课件26页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2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课件26页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化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 2 课 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掌握碳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等化学性质;
2、理解还原反应的实质和含义。
学习目标
古代名画历经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而依然色泽鲜艳不褪色,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新知导学
为什么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根据下图提供信息,请画出碳原子结构示意图。
6 C

12.01
结构
决定
性质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提示
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所以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合作解疑一
1、近期报纸报道,我国考古学者挖掘出一古墓,棺中一千年女尸未腐烂,肌肉有弹性,头上青丝依旧,身上纱衣完好无损,考古学家发现棺木周围埋了足有一米厚的木炭。
2、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依据是什么?
3、需要长期保存的文书档案,常用碳素墨水书写。
生活中的事例
碳在任何情况下化学性质都这么稳定吗?
炭火取暖
炭火烤肉
炼钢炼铁
你知道吗?
碳的可燃性(碳与氧气的反应)
【自主探究】回顾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阅读课本P110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并展示交流。
问题1:请写出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2:请写出碳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3:以上两个反应都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合作解疑二
C + O2 CO2 (放热)
点燃
2C + O2 2CO (放热)
实际应用:作燃料
充分燃烧
不充分燃烧
点燃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的可燃性(碳与氧气的反应)
小组展示一
冬季人们为了抵御严寒常常将门窗紧闭,用煤炉来取暖,但往往会发生中毒的事故,这是为什么?使用煤炉应注意什么?
讨论与交流
视野拓展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制取铜单质的呢?
你知道吗?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0-111页实验6-2,看实验,完成下列问题,并展示交流。
问题1:请说出实验的装置类型;
问题2:观察实验,说出实验现象;
问题3:酒精灯用网罩的目的是什么?
碳的还原性(碳与氧化铜的反应)
点击图片播放
合作解疑三
装置类型
固固加热型
反应方程式
现 象
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网罩作用
聚集火焰,提高温度
小组展示二
1、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2、实验结束后,先移开酒精灯还是先撤导管
【思考】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防止加热时,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实验结束时,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澄清石灰水倒吸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讨论与交流
CuO Cu
失氧
氧化铜具有氧化性,是氧化剂
氧化铜在反应中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C CO2
得氧
碳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
碳在反应中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对碳的还原性的分析
实验细究
2Fe2O3+3C====4Fe+3CO2
高温
1、木炭炼铁
2、碳还原二氧化碳
CO2+ C ==== 2CO
高温
生产和应用
点击图片播放
知识迁移
1、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最好使用(  )
A.铅笔 B.纯蓝墨水笔
C.碳素墨水笔 D.圆珠笔
C
课堂练习
2、如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实验需要较高温度
B.木炭发生了还原反应
C.实验前应把木炭粉充分烘干
D.该实验中的木炭粉可以换成活性炭
B
课堂练习
3、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
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
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
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A
课堂练习
4、采用足量的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按要求回答:
(1)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刚开始预热时,试管②中立即有气泡产生,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而不是生
成的二氧化碳
课堂练习
(3)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①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说明有___生成,②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有______________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木炭的___________性。
(4)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_;同时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中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色固体变成

二氧化碳
还原
取出导管
C+2CuO 2Cu+CO2↑


高温
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熄灭酒精灯
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防止生成的灼热的铜与空气中的
课堂练习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常温:稳定性
可燃性
还原性
-
用墨书写或画画
-
作燃料
-
冶炼金属
课堂小结
谢 谢 观 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