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民族民间体育活动1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巩固舞龙的基本技术动作,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初步学习舞龙的简单套路动作,尝试与他人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舞龙;2、发展学生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增强身体机能;3、突出学生练习中的精、气、神,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评价水平,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以及不屈不挠的龙的精神。2教材设计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龙起源于距今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时空延续与发展,龙成为一种文化。人们出于对大自然的崇拜与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赋予了它翻云覆雨的神力,龙舞是中国龙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我校将“舞龙”这一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作为一项校本教研内容开展研究,本课作为研究内容之一,将舞龙教材引入体育课中。本课以《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结合。围绕“龙舞”制定各种教学内容与环节,将教材进行开发并简化,能够运用自制龙灯的各个部位做各种练习,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练习当中,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在“龙的传人”的音乐主线烘托下,激发学生“我是中国人”的爱国情绪,通过学生自主参与→辅助练习→教材体验→成果展示→快乐感受的主线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水平和身体素质,引导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协调、相互学习、相互练习、相互评价、相互鼓励的轻松、和谐氛围中开展练习,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享受龙舞运动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龙舞的兴趣。3重点难点重点: 舞龙的手法与步法难点: 小组协同配合、手法不同步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龙的传人情景导入一、课堂常规:整队、报告人数;二、准备活动:各小组利用龙把创编游戏开展活动。一、教师精神饱满、声音宏亮。二、教师用激励性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教法与步骤:1、教师语言引导学生创编游戏;2、教师与学生一起活动。要求:规则明确、语言清晰。练习队形:学生成四列横队▼ 要求:学生精神饱满,认真听。根据教师要求由小组长负责组织游戏;练习队形:到指定地点开展活动。部分游戏规则不明确,教师帮助引导。合作、探索一、复习舞龙的手法与步法,并尝试运用:1、手法:重点:动作有力,眼睛平视前方。难点:手法的运用,后面同学比前面同学慢半拍。2、步法(台步)并尝试运用:重点:提跟、翻脚掌;难点:前后距离保持一致,上体保持平稳;教法与步骤:1、教师讲解、示范;2、学生在组长带领下复习;3、在老师有节奏的节拍声中尝试前后同学不同步练习。要求:教师口令由慢变快,促进学生熟悉动作并能初步运用。教法与步骤:1、讲解、示范;2、在老师带领下练习;练习队形:学法与要求:1、听讲解、回忆技术动作;2、复习动作;3、尝试运用;要求:动作自然、圆滑。部分同学动作不舒展,动作时机不恰当,教师用龙的形象提示学生。合作、探索二、2人配合舞龙。重点:动作协调、到位;难点:相互间的配合舞。教法与步骤:1、教师讲解、示范;2、教师引领学生拼接器材;3、2人一组协同配合练习。要求: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拼接器材并开展练习。练习队形:学法与要求:1、听讲解、看示范;2、尝试拼接器材;3、与同伴配合练习;4、交流、评价。要求:学生动作圆滑、能主动和同伴配合。小组有龙身体一部分聚集在一处的现象,教师注意提示。体验、创新、交流三、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舞龙练习,并尝试运用。重点:舞龙的手法与步法;难点:小组协同配合、手法不同步教法与步骤:1、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拼接器材,开展练习;2、引导学生在直线、S线上开展练习;3、鼓励学生拓展、创新,在限定区域开展练习;4、成果交流、展示、评价。要求:教师语言清晰,动作示范到位,学生创新时进行适当引导。练习队形:学法与要求: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拼接器材;2、在直线上开始练习;3、开展S形练习;4、在限定区域内,由龙珠带领同学创新练习;5、交流、评价。要求:展示时教师用鼓点配合。小组中龙与龙之间连接可能出现问题,小组长协助连接。感知收获一、放松活动:纱巾操。二、本课小结。三、布置收还器材。四、下课。一、组织:全班分成四组进行。二、教法与步骤: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跟着练习;抽生上台与教师合作。要求:教师动作舒缓,到位。练习队形:▼ 学法与要求:听教师语言引导练习;师生共同练习。要求:学生积极投入。学生动作不舒缓,教师可适时语言引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